其实对于于正的剧我一直保持敬畏之心的,因为我实在不喜欢他那种玛丽苏大女主开挂金手指爽剧,也实在欣赏不来他那宛若阴间的滤镜。
但这部剧看完意外的觉得不错1.不单单是女主开金手指外挂,为了体现女主的聪慧给其他人降智,目前来看女主三姐妹都挺聪明的,人物性格也较为清晰,尚食局这条三姐妹的线目前来看比较有看头。
2.权谋线,目前来看权谋线的剧情不多,但刻画的比较好,汉王来势汹汹,太子有些庸懦无能,皇爷爷是较为正统的皇帝,既对亲情有维护,也有君臣有别的威严一面。
男主作为皇上最喜欢的太孙,一面能救老爹,一面还能哄住皇爷爷。
既英明睿智,又聪慧机灵。
对自己的嫔妃也算处理得当,没有原本妻妾成群连孩子都生了,遇到女主只爱女主不理其他女人守身如玉的戏份。
目前来看,太子这里有些喜剧成分,但刻画的稍微扁平了一些,作为太子应该是有大智慧的,希望以后能有反转,若是太子是在故意露拙,这就更有看头了。
3.感情线:小两口的恋情目前还在萌芽阶段,男主对女主是处于好感状态,女主对男主是暗恋状态。
第五集追轿子那里拍的很唯美,完完全全刻画了小女孩暗恋的小心思。
4.滤镜美食:其实看到仍旧有很多人吐槽滤镜,但和于正其他的剧比起来好多了,美食看起来比预告更有食欲。
这就是个美食剧,所以美食是个看点,剧中的美食众多,还有各种烹调过程,对于喜欢吃播和美食番的观众是个不错的选择。
总得来说,我是抱着吐槽的目的看的前六集,但意外的觉得还可以,如果爱看小甜剧,可以来瞧一瞧。
希望后面的剧情不要拉胯爆雷,这样的话这个剧就算不大爆也会有不错的成绩
于正这两年掉进服化道陷阱里了。
服装虽然大体上还是符合时代的,但服装设计总喜欢在一些小地方上搞点小设计。
比如几乎每个人脖子上的毛领,很奇怪,明制本身领子就很高了不需要再加一个毛领,如果是为了保暖,为什么不把耳朵也包起来呢;女演员的领子也很奇怪,而且厨娘做饭,为什么身上一点油污都没有,太假了;明初革带是实束的,到后来才虚束,走路时需要两手端着革带;网巾是用真人的头发或者马尾编织的,不应该像剧里面那么廉价;而且不应该是人人都带网巾的嘛,就是头上戴帽子里面也会有网巾的;而且色调也太过灰暗了,食物搞得都没有食欲了;为了追求古画的感觉,每个人穿的都跟出士很多年的氧化文物一样;金首饰没有金光,博物馆橱窗里的文物都比这好看;服装面料质感也有点厚重,演员脸上也没什么妆,记不住脸。
想要看美食不如看美食纪录片;这部剧里太子的人设不好,还不如大明疯话里的太子演的好,也没有历史;剧情也就玩玩儿,想了解明代汉服不如直接读书,毕竟我们都知道撷芳主人就是挂名的。
大明风华播的时候我惊讶于剧情之离谱说是大明疯话,跟这部没有剧情的电视剧来说,可真是太棒了。
我看到十八集了。
其实美食就是个噱头,和剧情没什么关系。
目前也没有什么关键情节是以美食为关窍会影响剧情发展的。
以韩剧哲仁王后为例,也是男女主谈恋爱,女主是厨师,相似的题材。
哲仁王后里,哲宗举行宫宴,想要像大王大妃为代表的老派政治势力挑战,反派们自然会破坏,于是本来宫宴的食物没有了,这时候王后在厨房发挥,王和王后配合,这一段是该剧很关键的情节,并且也推动了男女主的感情发展。
同时也让观众期待王后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食物化解危机。
这些在尚食里都是没有的,女主作出各种食物并没有影响到男女主的感情发展也没有助推关键情节,也没有美食背后的情感故事,美食只是一个元素替换成美服、美饰,改成尚服、尚宫都没什么问题。
服化道也许进步了,剧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倒退。
每次别人跟女主说话的时候,女主就是岁月静好假笑脸,也不开口说,要说也是别人帮她说。
这种人真的能在后宫活下去我也是奇了怪了…就是别人跟你说话或者提问的时候,你好歹也张下口,表示一下礼貌的意思吧。
尤其是对朱瞻基,我不觉得有哪个人而且还是人设未来皇上这么有耐心的,真的看的人憋气…人物真的太单薄了,以后还是不耽误时间看这种剧了吧。
这样的剧情,这样的演技,都有人觉得好看,说明现在的观众对国产剧的要求真的太低。
不要被某些人还挺好看的言论欺骗到了,这电视剧本来就是诈骗。
难看死了本人从自己看过得有限剧情里出发来梳理一下自己发现的雷点:1.于正大言不惭说本剧的编剧(也就是雷劈攻略的编剧)是历史研究生,那么请问他是怎么在本剧里面编出聪明隐忍的太子朱高炽在寝宫里面,因为一点小事大骂自己亲爹偏心,心胸狭窄,自己跟坐牢一样?
又怎么让女主随便跑皇太孙的书房里?
还随便揣测圣意,朱棣难道会让自己44岁高龄从小患有肥胖症的大儿子去驯服一匹烈马?
而且此时朱瞻基居然出来徒手拉住了马你敢信!
如此的历史研究生,我到还真没见过哈!
孙皇后从十来岁开始在宫里长大,原定的太孙妃,后面朱棣给他又选了一个太孙妃胡氏也是给孙氏定的太孙嫔,和皇太孙青梅竹马长大的而且一直在宫廷,怎么可能放她出宫???
最搞笑的是,出现了一堆自称是明史研究生的粉丝来洗,追着你写小作文。
2.本剧说是美食,但是这菜我是真没看出一点食欲了。
3.于妈,你汉服搞不清,该不会是还打算重复玉楼春的套路,营销一波爱国红利??
列举比较常见的话术:真的还可以,不能说是多好的剧,但对历史还算比较尊重,剧情也不是无脑卖糖搞cp,吴谨言和许凯的剧情甚至少的可怜,没必要因为是东阳欢娱就尬黑。
大家没有尬黑,对照一下下事实,看看自己是不是在硬洗吧!
下面我具体谈谈女主的演技和外形,必须结合颜值外形说,因为她太让我出戏了。
我感觉女主的行为举止更像一个混迹深宫多年的老嬷嬷,又油腻又滑头的感觉,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油腻的女主,第一次感觉到女主猥琐和直白的对男主的渴望。
服化道和那个阴间滤镜,更是吓死个人
起初的期待,逐渐演变成失望。
第一集的时候,看到新人入宫,我以为我会看到一个厨艺高手的成长史,但是我没有。
主角一出场就已经是八级水准的了。
所以这是厨艺天才流的剧情?
也不是。
基本上看不到殚精竭虑琢磨美食的过程,女主金手一出,万事搞定。
就是个百科全书的存在。
所以这是一个从食物记忆讨论到情感记忆的人间温情故事么?
似乎也不是,除了庄妃要吃核桃酪,提到妈妈的味道(当然也是一带而过),其他无关联。
厨艺也好,美食也好,只是作为女主的一个职业。
如果女主不在尚食局,而是什么尚衣局,尚花局,尚药局,浣衣局等等,这个故事成立么,成立且毫无违和感。
所以,这就是一个打着美食旗号的 恋爱故事。
和那些打着 职业剧旗号 的恋爱剧一样,主角是什么职业不重要,因为你基本看不到专业性和职业精神,大头就是谈恋爱,三角纠葛……。
谈恋爱就谈恋爱,干嘛要打着美食的旗号,本吃货便是很愤怒。
编剧导演把脑袋当夜壶用了。
大家只想看做饭cp爽剧而已,这都做不好吗❓女主的性格完全没有,就是牛逼➕聪明。
直接导致和男主完全没有cp感,俩人的好感简直跟闹着玩一样❓ 你说男女主爱上是因为他俩前世是魏璎珞傅恒我都认了。
别人林黛玉转世还泪贾宝玉,你姚子衿今生给朱瞻基还饭。
剧情也是ppt式一跳一跳的完全没逻辑。
每次降智宫斗要都要拉出来朱棣装比,我求求现在的国产剧了,老戏骨装比就是你们给马桶镶金边的那个金吧!
更别说现在很多演员只是老而已,戏骨个肺啊。
扯远了,还有那个男二是救了于正的命吗❓谁说锦衣卫就要梗着阴险脸 45°库布里克看人 天天容嬷嬷偷窥啊❓练练姐姐我觉得您挺漂亮的,但是您演的还是为救五阿哥舍身赴死的愉妃啊!
只不过这次亲儿子变成亲闺蜜了,为啥诀别和赴死永远是一个表情啊太出戏了!
钱掌柜啊本来我看您吃得那么欢跟您还挺有共鸣的,但是您15-16集对老婆简直翻脸不认人。
还以为您多听老婆的话结果看老婆疼成那样了脸上也只有不耐烦是一点疼惜也没有这些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啊啊!
年轻演员就不说了省得撕。
还有宫斗戏码,那都不是儿戏,是闹着玩了。
我能感觉编剧想多线多阵营,但是您倒是先讲清楚啊,天天就是你跟我对个眼神我跟你对个眼神。
咱是拍电视剧不是搞行为艺术我求求了。
还有这吃的是怎么做到看着一点不馋人的咱也不知道,按说我是吃着饭看不应该啊❓还有服化道我不懂但感觉好几部戏都是这个画风,不过也还算顺眼。
两星半,一星给剧组做饭镜头的诚意,半星给药食同源,半星服化道,最后半星给未来剧情的期待吧,不过估计也到这了。
最后说两个,一是某站上xx说剧的风气,很多吐槽账号简直就是苍蝇看准风向给不看剧的人喂💩。
这文艺创作环境本来就这样了还凭空多了那么多上蹿下跳的🤡。
差就是差,而优点也是优点。
还有就是我明白粉丝刷五星的心理,咱表示理解➕同情。
不怪你们,但是怪踏马的谁大家其实心里都清楚。
本来以为是一个励志故事,谁知从一开始就是个恋爱脑的故事,剧情太老套了,女主的人设也奇奇怪怪,在被锦衣卫拦住的时候为什么是她在出言争辩啊,那个比较憨的女配之前不是能自己求饶吗…这和她之前不想惹事的样子完全不一致好吗。
而且女主这么聪明,被问饮馔之道的时候怎么会回答得那么扯……4集看下来最喜欢的人物居然是胖太子,人物塑造比较成功的也是胖太子和太子妃还有月华和孟尚食的事,救命了,这个年头怎么还有这么老套的剧情啊再就是男主,他什么情况,太子妃不喜欢他他怎么还凑上去啊,和他人设完全不符合啊而且还有个才人🌚当然,小才人挺可爱的而且有人能进入书房还得让贴身太监去尚食局找人,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守卫问题么?
还有我是真没看懂他怎么确定去污的是一个少女,万一是个中年女人呢…年龄都没搞懂就开始网恋了??
简直迷惑这工业糖精要不要这么齁
于抄抄前期的剧,虽然抄完内地抄TVB,抄完台湾又抄欧美,故事是真的狗血又精彩但是,这几年,监督他监督的紧,他不敢明目张胆的抄,就开始蹭热门话题可是热门话题不是那么好融入故事的骊歌行,要蹭宫廷服饰的热度,搞个做衣服的做主角,搞的皇帝、皇后、皇子一天天就盯着衣服,搞的李世民的口头禅变成了“爱妃这衣服不错,谁做的,叫她过来”尚食又蹭上了宫廷美食的热度,搞的朱棣爷孙三代又要围着个做饭的转,逼的永乐大帝要一天天盯着太子减肥😭你想蹭热度也行啊,就好好讲御膳房的故事呗,非要拔高,把朝堂弄进来,结果就是整个朝堂围着个做饭的转配角们演的还不错,比如朱棣、胖胖的太子、太孙妃主角们就差点,吴谨言回到于抄抄手里比在外面要适配的多,但状态不如以前了许凯,没法评价他,从来没听过他的台词,他好像从没有独立行走过,而且评论他分分钟被删帖
本评是对《尚食》出现的一些典故进行科普,如诸位有补充或者有错误还请指正,谢谢!
本帖不再更新,小组已退,感谢诸位能将已更部分进行指正和点评,但作为演员粉此剧依旧会看完。
除剪辑问题外,私以为此剧没有一位人设有问题或崩塌,或者说皆在我个人理解范围内。
粉圈恩怨与思维代入剧中之结果即为乌烟瘴气,丧失了评价的客观性,即不能用辩证思维或态度分析每一位人物的行为与动机,割裂了现代与古代思维、彼方与此方角度的关系,陷入主观的囹圄中故步自封,于任何一方均无益,小组如此,现实犹是,处事亦然。
41.郭贵妃的毒酒在第二十七集中,郭贵妃欲给皇后毒酒,此时皇帝进来将其抢走并饮掉,随后崩逝。
此事并非编剧子虚乌有而来,在野史中可查。
疑饮。
帝在位,郭妃以中宫诞辰,邀过其官上寿,帝亦往。
妃进卮于后,后不即饮,帝曰:尔又为疑乎?
遽取饮之,妃失色,然无及矣。
俄而帝崩,妃自经死,时适雷。
——明·吕毖《明朝小史·卷五·洪熙纪》 仁宗郭妃,以中宫诞辰,邀过其宫上寿,上亦往。
妃进卮于后。
后不即饮。
上曰:“尔又为疑乎?
”遽取饮之,妃失色,无及矣。
俄而,上崩,妃自纪死。
时适雷。
——明·祝允明《野记·卷二》
40.张约斋牡丹会在第二十七集中,张皇后大寿,郭贵妃见到姚子衿抚琴时众女跳舞,提及张约斋的牡丹会,还吟诵了一首诗。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盘承者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
张功甫,号约斋……王简卿侍郎尝赴其牡丹会云:"众宾既集,坐一虚堂,寂无所有。
俄问左右云:'香已发未?
'答云:'已发。
'命卷帘,则异香自内出,郁然满坐。
群妓以酒肴丝竹,次第而至。
别有名姬十辈皆衣白,凡首饰衣领皆牡丹,首带照殿红一枝,执板奏歌侑觞,歌罢乐作乃退。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其中所描绘的画面与剧中一致。
39.明仁宗平反建文奸臣后代在第二十五集中,姚子衿高光时刻,向皇帝说明了建文奸臣后代的悲惨遭遇,之后皇帝便宽宥这些人,记载在《明实录》中。
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十一月初一日) 朔,御札付礼部尚书吕震曰:建文中,奸臣其正犯已悉受显戮,家属初发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并习匠及功臣家为奴。
今存者,既经大赦,可宥为民,给还田土,凡前为言事失当谪充军者,亦宥为民。
——《明实录·仁宗实录·卷七》
38.明仁宗御制诗在第二十五集中,朱瞻基和姚子衿谈话中提到了仁宗在东宫时与曾子棨象棋对诗,此典在多部史料中提及。
明仁宗在东宫时,尝观二内侍象弈,因命曹子应制诗云:“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十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虞姬歌舞悲垓下,汉将旌旗过楚城,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残枰。
”帝和云:“二国争强各用兵,摆成队伍定输赢,马行曲路当先道,将守深宫戒远征;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
”又云:“楚汉争雄动战争,不劳金鼓便兴兵,马行二步鸿沟渡,将守三宫细柳营;摆阵出车当要路,隔河飞炮破重城,幄帏士相多机变,一卒功成见太平。
”——明·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四·捻须寄》 仁庙在东宫时,尝观二内侍象奕,因命曾子綮先生应制,诗云:「两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
千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
虞姬歌舞悲垓下,汉将旌旗逼楚城。
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残枰。
」仁庙和云:「二国争强各用兵,摆成队伍定输赢。
马行曲路当先道,将守深宫戒远征。
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
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
」词意宏伟, 尤胜前诗,(「尤胜前诗」,「尤」 原作「犹」,据明历代小史本改。
)君臣之器量见矣。
——明·尹直《謇斋琐缀录·卷七》据说《永乐大典》里专门有《象棋传》记载此事,我没有找到。
君臣之器量见矣 37.苏易简雪夜醉酒在第二十四集中,姚子衿提到的苏易简雪夜醉酒典故也出自《山家清供》。
太宗(宋太宗赵光义)问苏易简日:“食品称珍, 何者为最?
”对日:“食无定味, 适口者珍。
臣心知齑汁美。
”太宗笑问其故。
曰:“臣一夕酷寒,拥炉烧酒,痛饮大醉,拥以重衾。
忽醒,渴甚,乘月中庭,见残雪中覆有齑盎。
不暇呼童,掬雪盥手,满饮数缶。
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脯凤脂,殆恐不及。
屡欲作《冰壶先生传》记其事,未暇也。
”太宗笑而然之。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上:冰壶珍》苏易简(958—997年),字太简,北宋大臣,与苏舜钦、苏舜元,合称“铜山三苏”。
苏易简雪夜醉酒36.洞庭饐、石子羹在第二十四集中,姚子衿和梅少渊的谈话中提到了洞庭饐,出自《山家清供》。
旧游东嘉,时在水心先生席上,适净居僧送饐至,如小钱大,各和橘叶,清香霭然,如在洞庭左右。
先生诗曰:“不待满林霜后熟,蒸来便作洞庭香。
”因询寺僧,曰:“采蓬蓬与橘叶捣之,加蜜和米粉作饐,合以叶蒸之。
”市亦有卖,特差大耳。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下:洞庭饐》
洞庭饐梅少渊提到的石子羹也出于此: 溪流清处取小石子,或带藓者一二十枚,汲泉煮之,味甘于螺,隐然有泉石之气。
此法得之吴季高,且曰:“固非通霄煮食之石,然其意则甚清矣。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下:石子羹》
石子羹 35.口罩关于明朝伺候吃饭的太监戴着“口罩”记载在《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
站着两个太监,他们的嘴被一种用纸板制成的东西一直封到耳边。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太监戴“口罩”最早出现在元朝,为了防止他们的气息影响大汗或后妃的食物。
在大汗身旁伺候和预备食品的侍者,都必须用美丽的面纱或绸巾将鼻子和嘴遮住。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呼出的气息触及大汗的食物。
——意大利·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第二卷:忽必烈大汗和他的宫廷西南行程中各省区的见闻录》
太监戴口罩 34.太平什锦灌藕在第二十二集中,太子妃提到了太平什锦灌藕,记载在《太平圣惠方》中。
益心润肺。
作胸膈烦躁。
除咳嗽。
灌藕方。
生藕(五挺大者)生百合(二两)生薯药(三两)白茯苓(二两末)枣(三七枚去皮核)生上将百合薯药天门冬烂研。
入蜜更研取细。
次入枣瓤。
次入茯苓。
次入面。
溲和。
干则更入少食之。
治肺气疗虚羸。
喘息促急。
咳嗽等。
宜服杏仁粥方。
——北宋·王怀隐、王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食治咳嗽诸方·灌藕方》
灌藕33.傍林鲜在第二十二集中,胡尚食将笋装土制成傍林鲜,朱瞻基提到《山家清供》里的傍林鲜就地食用更加鲜美。
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
文与可守临川,正与家人煨笋午饭,忽得东坡书,诗云:“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
”不觉喷饭满案,想作此供也。
大凡笋贵甘鲜,不当与肉为友。
今俗庖多杂以肉,不思才有小人,便坏君子。
“若对此君成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东坡之意微矣。
——北宋·林洪《山家清供·上卷:傍林鲜》文与可:“胸有成竹”主人公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
傍林鲜32.丹青石漆在第二十一集中,梅少渊与朱瞻基的谈话中提到了丹漆、石青等,奸商趁机哄抬物价,此事记载于《大明会典》中。
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更不究产物之地、一概下郡县徵之。
逼迫小民、鸠歛金币、诣京师博易输纳。
而商贩之徒、乘时射利、物价腾踊数十倍。
加不肖官吏、夤缘为奸。
——明·李东阳《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五》夤(yin)缘:比喻拉拢关系。
因缘为奸:指互相勾结干坏事。
上(仁宗朱高炽)曰:“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
小民鸠敛金币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
其一切禁止。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仁宣致治》
丹青石漆31.食疗本草在第二十一集中,姚子衿提到治卫王咳嗽时的冻梨,记载于《食疗本草》中。
(二)又,卒咳嗽,以冻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中内以椒一粒。
以面裹于热灰中煨,令极熟,出停冷,去椒食之。
〔心·嘉〕——唐·孟显《食疗本草·卷下·梨〈寒〉》
食疗本草 30.太祖厌“僧”等字眼在第十八集中,苏月华找姚子衿询问自己失败的原因,提到了太祖皇帝曾在皇觉寺为僧,记录在《明史》里。
至正(元惠宗年号)四年……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清·张廷玉《明史·本纪·卷一:太祖一》又说到太祖厌恶“僧”之类的字眼,在野史中也有记载。
以意解字,帝心多疑,每虑人侮己,杭州儒学教授徐一夔尝作贺表上,其词有云“光天之下”,又云“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上(太祖朱元璋)览之,大怒曰:腐儒乃如是侮我耶?
“生”者,僧也,以我尝从释也;“光”则摩发之谓矣;“则”字近贼。
罪坐不敬,命收斩之。
——明·吕毖《明朝小史·卷一:洪武纪》
太祖厌“僧”等字眼29.《辋川图》在第十七集中,苏月华盗走《辋川图》,向胡尚食提到了“梵正”。
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鲊臛、脍脯、醢酱、瓜蔬 ,黄赤杂色,兜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北宋·陶谷《清异录·卷下:辋川小样》梵正,为五代时尼姑(比丘尼)、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是个文化修养颇深,而有技艺超群的才女厨师。
《辋川图》是王维(字摩诘)晚年隐居辋川时候在清源寺壁上所作的单幅画,后来清源寺圮毁,所以此画也就早已无存,现在人们所见到的都是后来的临摹本。
梵正
《辋川图》28.春兰秋菊在第十七集中,开席的前菜叫“春兰秋菊”,剧中也说明此菜来自《乾淳岁时记》,其中乾淳是宋孝宗年号。
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
——南宋·周密《乾淳岁时记》/《武林旧事·卷三:重九》而姚子衿的二十四节气馄饨则在《烧尾宴食单》中有记载。
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馅料各异凡二十四种。
)生进鸭花汤饼(厨典入内下汤。
)同心生结脯(先结后风干。
)——唐·韦巨源《烧尾宴食单》
春兰秋菊27.张皇后怀孕在第十三和十四集中,朱高炽的皇后被诊出“喜脉”,只有女司药和盛寅诊出隐有“滑胎”,张皇后也知自己并非有孕,亲自恳求仁宗相信自己,此事剧中应为郭贵妃作祟,而《明史》记载此事是发生在张皇后为太子妃,即仁宗还为太子时。
仁宗在东宫时,妃张氏经期不至者十月,众医以妊身贺。
寅独谓不然,出言病状。
妃遥闻之曰:“医言甚当,有此人何不令早视我。
”及疏方,乃破血剂。
东宫怒,不用。
数日病益甚,命寅再视,疏方如前。
妃令进药,而东宫虑堕胎,械寅以待。
已而血大下,病旋愈。
当寅之被系也,阖门惶怖曰:“是殆磔死。
”既三日,红仗前导还邸舍,赏赐甚厚。
——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盛寅传》
26.仁宗禁樵在第十五集中,朱高炽提到了居庸关以东禁樵一事,在《明实录》中有记载。
上日古山林川泽皆与民共……非公家专有之。
……其居庸关以东与天寿山相接,宜禁樵。
——《明实录·仁宗实录·卷三》在《明朝纪事本末》中也有记载此事。
九月,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
——清·谷应泰《明朝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仁宣致治》此条感谢@可可酱 提供信息资料!
仁宗禁樵 25.井泉第十五集中,孟尚食告诉朱高炽井泉往南京采玉面狸的事,随后皇帝便派人清查光禄寺,有关这件事的内容记录在《明史》中。
仁宗初,光禄卿井泉奏,岁例遣正官往南京采玉面狸,帝叱之曰:“小人不达政体。
朕方下诏,尽罢不急之务以息民,岂以口腹细故,失大信耶!
”——清·张廷玉《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货六》
井泉被查24.朱高炽的仁政在第十四集朱棣驾崩以后,太子就实行他的仁政之举,剧里提到他“免户口盐粮和拖欠的马草柴炭”,还“悉宥逃往各处人户,免其差徭”,朱瞻基进来以后,谈话中还提及“罢免各处采办”,具体是“西市马及云南交趾的采办”,以上内容均出自《明实录》。
免永乐二十二年户口盐粮其各处拖欠马草柴炭,自永乐二十年十二月以前尽行蠲(juan)免。
……各处逃移人户悉有其罪,许于所在官司首告发回原籍复业,免其差徭二年,其户下所欠税粮尽行蠲免。
……往云南木绑缅甸麓川车里等处采取宝石等项及收买马匹等件,悉皆停罢。
……交址采办金珠香货之类,悉皆停止。
——《明实录·仁宗实录·卷一:仁宗即位诏书》
仁宗的仁政
罢了云南交趾的采办23.韩庄妃殉葬在第十三集中,我们看到明初的殉葬制度非常残忍,庄妃临死前说:“娘,我去了。
”,自己“甘愿赴死”,还希望仁宗能够“替我好好赡养我的母亲,不要让她流离失所。
”庄妃的遭遇,与《朝鲜实录》里朱棣妃嫔韩丽妃的遭遇颇为相似,我们来看看这吃人的殉葬制度在《朝鲜实录》里如何写的:世宗 六年 十月 十七日(戊午)……及帝(朱棣)之崩, 宫人殉葬者, 三十馀人, 当死之日, 皆饷之于庭。
饷辍, 俱引升堂, 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木小床, 使立其上, 挂绳围于其上, 以头纳其中, 遂去其床, 皆雉经而死。
韩氏临死, 顾谓金黑曰:“娘吾去!
娘吾去!
” 语未竟, 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诀,韩氏泣谓仁宗曰: “吾母年老,愿归本国。
” ——《朝鲜实录·世宗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卷第二十五》可见编剧应是将韩丽妃的境遇引到了韩庄妃的身上,“我即便生出双翼,也没办法飞出这里。
”
庄妃托仁宗照顾其母
娘吾去 22.彭城伯夫人 在第十二集中,出现了张太子妃之母彭城伯夫人,她对胡皇后不满,提及了自己挑选的女孩,这个女孩即孝恭孙皇后,也就是剧中的姚子矜,剧史料记载,彭城伯夫人认为孙皇后“奇之”,称其贤德,张皇后告知成祖,孙氏入宫。
后来,圣孙朱瞻基大婚,下诏选妃,以司天奏故,最后册封济宁胡氏为正妃,而孙氏只能为嫔,彭城伯夫人经常为此跟张皇后唠叨。
剧中均有所体现。
诚孝皇后(张太子妃)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时时入禁中,言忠(孙皇后父亲)有贤女,遂得入宫。
方十余岁,成祖命诚孝后育之。
——清·张廷玉《明史·卷八十九·列传第一:宣宗孝恭皇后孙氏》 仁宗张皇后,永城人也,其母彭城伯夫人,曾见孙氏女于主簿官舍,奇之。
会永乐八年,太宗谓皇太孙长当择配。
彭城夫人称孙氏女贤,乃因张皇后言于太宗,太宗取孙氏入宫。
甫十岁,即令张皇后育之,已七年矣。
……至是诏选妃,以司天奏故,竟册立胡氏,而以孙氏为之嫔。
彭城夫人每为张皇后唧唧。
——清·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宣宗朝:宣德》注:彭城伯夫人是张太子妃之母,张太子妃父亲张麟被追封彭城伯。
彭城伯夫人21.一统山河日月明 第十二集中,皇帝向圣孙提及那年端午击球射柳,皇帝对“万方玉帛风云会”,圣孙对“一统山河日月明”,其典来自《明实录》,《尧山堂外纪》等亦有提及。
永乐十一年……癸未端午节,车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
……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皇太孙击射连发皆中,上大喜,射毕。
进皇太孙,嘉劳之。
因曰:“今日华夷之人毕集,朕有一言尔当思对之曰:'万方玉帛风云会'”,皇太孙即叩头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上喜甚,赐马、锦、绮罗、纱及蕃国布。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 宣庙为皇太孙日,端午节,成祖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
自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
太孙连发皆中,上大喜。
射毕,嘉劳之,因曰:“今日华夷毕集,朕有一联,尔当思对之。
曰‘万方玉帛风云会’。
”太孙即叩头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
”时年十五矣。
上喜甚,赐名马、锦绮诸番物,因命儒臣赋诗,尽欢而罢。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八十二·国朝:章皇帝》
20.跌千金 在第十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年时尚食局女官们将一块木板抛了三次,旁边还有鞭炮声(火药发明于隋唐时期),这个叫“跌千金”。
还有圣孙吃饺子,里边有三块铜板,袁公公称饺子为“扁食”,均出自《酌中志》。
正月初一五更起,焚香放纸炮,将门闩或木杠于院地上抛掷三度,名曰“跌千金”。
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
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
跌千金
包银钱
吃扁食19.孟贤谋反在第十集中,汉王妃喘疾后,随之而来的是孟贤谋反的消息,牵连赵王朱高燧,这件事在《明史》中有记载。
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
护卫指挥孟贤等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
总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为贤等画谋,谋定告瑜。
瑜上变。
帝曰:“岂应有此!
”立捕贤,得为伪诏。
贤等皆伏诛,陛瑜辽海卫千户。
帝顾高燧曰:“尔为之耶?
”高燧大惧,不能言。
太子力为之解曰:“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
”自是益敛戢。
——清·张廷玉《明史·卷九十四·列传第六:朱高燧传》剧中皇帝染病,与“帝不豫”相一致。
太子为老三辩护,剧中也有体现。
孟贤谋反剧中“拿下公侯伯,五府六部大臣。
”则记载于《明实录》中。
……进毒药于上,候上晏驾,即以兵劫内库,兵伏及符宝,而分兵执公侯伯,五府六部大臣,豫令高正伪撰遗诏,付中官杨庆养子至期从禁中识,以御贤颁出,废皇太子,而立赵王高燧为皇帝。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九》从史料中可知此事发生在明永乐二十一年夏五月己丑日,虽与剧中时间有冲突,但有一个细节存在,根据《明史》来看此谋反案涉及太监黄俨,从第九集中可看出。
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
——清·张廷玉《明史·本纪·卷八:仁宗》
第九集黄俨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谋反案发生以后,上元节那天皇帝刷马时黄俨仍在旁边,这是因为根据《明实录》记载在那年十一月仍有黄俨进谗言的记载,故黄俨虽参加此次谋反,但未受到牵连。
永乐二十一年十一月……丁亥,皇太子闻内侍黄俨、江保,数造危语赞之于上,皆不听。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五》
谋反发生后黄俨仍在皇帝身边18.圣孙午膳第九集中,圣孙气走姚子矜后,看到了子衿留下的午膳食谱,其中写道“是月,殿下服补药,不可饵大热之物,宜早食。
”出自《千金月令》。
是月,可服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宜早食,宜进宿熟之肉。
——北朝西魏—唐·孙思邈《千金月令:伤寒》
圣孙午膳17.以蕉叶为食器第九集中,朱瞻基去尚食局“考察”,提到了以蕉叶为食器的国家,这个我在《明史》中找到一条: 文郎马神(该国国名)……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磁器。
——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磁器:即瓷器,对应剧中的陶瓷。
以蕉叶为食器16.赌尔焉在第八集中提到的“赌尔焉”就是榴莲,也确是来自苏门答腊进贡。
有一等臭果,番名赌尔(乌) (焉) ,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则五六瓣裂开,若烂牛肉之臭。
内有栗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可食,其中更皆有子,炒而食之,其味如栗。
——明·马欢(郑和翻译官)《瀛涯胜览:苏门答喇国》 有一等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甚如烂蒜之臭,剖开取囊,如酥油美香。
——明·费信《星槎胜览·卷一:苏门答剌国》 又有一种臭果,番名都尔乌, 状如鸡头,长八九寸,皮生尖刺。
及熟有办裂开,气如臭牛肉。
内有肉十四五块,大如栗,其白如酥,甜美可食。
肉中有子,炒食如栗。
——明·巩珍《西洋番国志·诸国番名:苏门答剌国》马欢、费信和巩珍都和郑和下过西洋,我国南沙群岛有马欢岛和费信岛,即以二人为名。
赌尔焉15.知与之为取 在第八集中,殷紫萍在寒风中跪了一晚恳求孟尚食让其进庖厨。
其中殷紫萍提到“知与之为取”,随后孟尚食也说:“世人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管晏列传》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八上·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知与之为取14.圣孙读奏报第八集中,皇帝给朱瞻基送了一堆奏报,里边部分内容出自《明实录》。
剧中的胡器的确是贵州按察史。
永乐二十年夏五月丁巳朔…… 是日,礼部言南京留守中卫军人,罗住儿妻尹氏一产三男,皇太子令循例给赐米钞……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有光起,自角宿西北行至下台尾迹炸散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二百四十九》
袁公公读奏报 13.朝鲜王朝的谎言在第七集开头,圣孙向皇帝提及“严刑逼供,牵扯两千余人,甚至朱棣亲自监斩”的事情,据史料来看,此事仅记载于《朝鲜实录》中,其他史料未曾有此事。
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亲临剐之。
——《朝鲜实录·世宗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卷第二十五》最后还说朱棣恣行诛戮:宫中皆喜以为: “帝必惧天变, 止诛戮。
” 帝不以为戒, 恣行诛戮, 无异平日。
——《朝鲜实录·世宗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卷第二十五》但这一切仅仅是宫女金黑一人所言:后尹凤奉使而来, 粗传梗槪, 金黑之还, 乃得其详。
——《朝鲜实录·世宗实录:世宗庄宪大王实录卷第二十五》由《朝鲜实录》可知,金黑是仁宗朝回去的,但《明实录》里记载金黑是英宗朝回去的。
宣德十年三月癸西朔(此时宣宗已崩,英宗即位还未改元)……放朝鲜国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还其国。
——《明实录·英宗实录·卷三》又根据《沙哈鲁遣使中国记》记载永乐十九年朱棣不在北京城,故《朝鲜实录》中所描述的朱棣斩三千人不成立,可能是金黑污蔑所言。
12.圣孙惩治军士在第六集末圣孙见皇帝时,皇帝知道朱瞻基外出时惩治了占人田地的军士,并夸赞了他,出自《明实录》永乐十七年十二月丁亥,敕皇太孙曰:……又曰:比闻出郊围猎,一军害民,即惩之以法,使田里皆安,毫发无犯,人传尔之善,至于北京,朕闻之甚喜,此可验尔勤学之效矣。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一百十九》
圣孙惩治军士11.朱棣的节俭在第四集中,朱瞻基和太子享用火锅后,就去见皇帝,看到皇帝袖口很脏,皇帝就说:“朕富有四海,每天换十件衣服又怎样,只是想起孝慈皇后一生俭朴,身外之物也就不想了。
”其中孝慈皇后即是马皇后。
随机又说这衣服是要让大臣们看的,让他们知道一国之君尚且如此,他们应该感到惜福。
其典来自《明实录》。
永乐十二年二月癸亥百官奏事毕上退坐右顺门,所服里衣袖敝垢,纳而复出。
侍臣有赞圣德者,成祖叹曰:“朕虽日十易,新衣未尝无,但自念当惜福,故每汗濯更进。
昔皇妣(孝慈高皇后)躬补缉故衣,皇考(太祖朱元璋)见而喜曰:‘皇后居富贵,勤俭如此,正可以为子孙法。
’故朕常守先训不敢忘。
”言已怆然。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八》
提及孝慈皇后
朱棣的节俭10.苦瓜鼠图在第三集中,朱瞻基和姚子矜共同画了一幅画,其原型为宣宗朱瞻基所作《苦瓜鼠图》
剧中图
明宣宗《苦瓜鼠图》9.太子骑马和减肥在第二集末和第三集初,皇帝让太子骑马,最后勒令其减肥,《胜朝彤史拾遗记》中有相关记载。
(感谢评论网友指出这条出处) 时仁宗体肥,腰腹经数围而累赘。
上命与诸王驰马,仁宗辞不能。
上大恚,命有司减仁宗膳,仁宗危甚。
——清·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仁宗朝 洪熙》
皇帝让太子骑马
太子减肥8.静夜思 第二集中苏月平和孟尚食对话中出现李白的《静夜思》,所涉内容与现代版本不同。
《静夜思》主要有两个版本。
其一是如今流传最广的版本,出自于清朝蘅塘退士编写的《唐诗三百首》。
其二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出自于宋朝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宋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清版
宋版《静夜思》7.内训第二集中,尚食局要求新来者日日诵读两位贤后的教训之言,宫女读书在《酌中志》中有记载。
宫内教书,选二十四衙门多读书、善楷书、有德行、无势力者任之。
三四员五六员不拘。
不妨原衙门原职衔,而随御司房或管柜子关赏,亦游升玉带骑马,仍命一秉笔提督之。
所教宫女读《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女训》、《女诫》、《内则》、《诗》、《大学》、《中庸》、《论语》等书。
学规最严,能通者升女秀才,升女史,或升宫正司六局掌印。
凡圣母及后妃礼仪等事,则女秀才为礼引礼赞礼官也。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识掌》 凡内廷选入宫女,未有名位,则曰某人女,必连其父之名为称,恐得宠后防假冒也。
女初入门,选内宫之博学善书且有德行者,教之读书,先读《百家姓》、《千字文》,次及《孝经》《女训》《女孝经》《女诫》《内则》《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书,其有志学者,随意读之。
学规最严,能通者陛女秀才,陛女史,陛宫正司六局掌印。
凡宫中太后后妃礼仪等事,则女秀才为赞礼官,主引礼。
——清·王朝《甲申朝事小纪:宫女读书》
其中姚子矜和殷紫萍所背的为仁孝文皇后(明成祖已故皇后)的《内训》 匪礼勿履,匪义勿由。
动必由道,言必由信。
匪言而言,则厉阶成焉;匪礼而动,则邪僻形焉。
阈以限言,玉以节动,礼以制心,道以制欲,养其德性。
所以饬身,可不慎乎。
——明·仁孝文皇后徐氏《内训·德性章第一》
6.胡善祥:星气见奎娄 在第二集中,胡善祥和“长姐”的对话中提到了当初皇太妃选妃的事情,其典出自《胜朝彤史拾遗记》
星气见奎娄 至永乐十五年,有诏选皇太孙妃。
司天奏“星气见奎娄,当在济河间求之。
——清·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宣宗朝 宣德》 永乐十五年,诏选皇太妃也。
台官奏,后星直鲁也。
命太监黄琰驰驿至鲁,后与选焉。
先是独居小楼,旦日启户,有红白气自户出,弥月不散,里闾聚观以为奇瑞,已而果验。
——《胡善祥墓志铭》5.天下太平 在第二集中,姚子矜被王司膳罚入宫正司,每天晚上喊“天下太平”,即使是下雨天也如此。
其来源于《酌中志》。
(感谢评论网友指正!
) 凡宫人有罪者,发落责处墩锁,或罚提铃等名色以苦之。
提铃者,每日申时正一刻并天晚宫门下锁时,及每夜起更至二更、三更、四更之交,五更则自乾清宫门里提至日精门,回至月华殿门,仍至乾清宫门里,其声方止。
提者徐行正步,大风大雨不敢避。
而令声若四字一句,“天下太平”云云。
——明·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识掌》 其宫女有罪,发落责处,或墩锁,或提铃以苦之。
提铃者每夜起更二更三更四更之交四点,则自乾清门里提至日精门,回至月华门,仍还乾清门里方止,提者徐行正步,大还乾清门里方止,提者徐行正步,大风大雨不许避辞,其铃声远听,若四字一句之文,如曰“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云。
——清·王朝《甲申朝事小纪:宫女读书》
天下太平4. 夜访杨士奇第二集中,有一段朱瞻基夜访杨士奇的片段,正史记载于朱瞻基当皇帝后。
(宣德)五年春,……帝尝微行,夜幸士奇宅。
士奇仓皇出迎,顿首曰:“陛下奈何以社稷宗庙之身自轻?
”帝曰:“朕欲与卿一言,故来耳。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杨士奇传》
夜访杨士奇
士奇,朕在此 宣德中,驾幸少师杨士奇第,夜已二鼓,士奇惊起朝服而迎。
但见仪从塞屋,香气氤氲,不知上所在,惟面北而拜不已。
上方倚东阑看月, 笑而呼日:“士奇,朕在此。
”所赐已充庭矣。
顷之,屏去左右,有所问,人皆不得闻。
遂起。
倚少时闻昆山卫靖中书言之。
——明·王锜《寓圃杂记·卷二:宣宗幸杨文贞公第》——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之三:宠遇》剧中有所体现杨士奇“惟面北而拜”,朱瞻基也说了“士奇,朕在此”。
3.朱棣罚群臣 第一集中朱棣对着太子说:“朕已闻听奏报,礼部尚书吕震之婿,户部主事张鹤朝参失仪,太子竟曲意宽宥,放任臣下,着实令朕失望。
”记载于《明实录》中。
朱棣批评太子 丙寅下 礼部尚书 吕震 及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 蹇义 锦衣卫颂系盖以鸿胪寺序班,言震之婿户部主事 张鹤 朝参失仪,皇太子以震故曲宥之,而义在侧不言故也。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随后,皇帝将杨士奇、刘顺、吕震和蹇义押入大牢,剧中如是说:“左春坊大学生杨士奇辅导有阙,鸿胪寺丞刘顺奏事失辞,礼部尚书吕震恃势骄恣,吏部尚书及詹事府詹事蹇义匡正不力,一众人等即刻押锦衣卫狱。
”其参考《明史》
朱棣罚群臣 九月壬戌,至京师。
癸亥,下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于狱。
丙寅,下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吕震于狱,寻俱释之。
——清·张廷玉《明史·本纪第七:成祖三》 明年复坐辅导有阙,下锦衣卫狱,旬日而释。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杨士奇传》 皇太子监国,震婿主事张鹤朝参失仪,太子以震故宥之。
帝闻之怒,下震及蹇义于锦衣卫狱。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吕震传》 明年,帝北征还,以太子曲宥吕震婿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 义 不匡正,逮 义 系锦衣卫狱。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蹇义传》2.重阳宴会本剧是从明成祖第三次北伐击溃阿鲁台开始,即公元1422年,明永乐二十年。
而第一集中那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就是这次北伐凯旋而设下的。
永乐二十年九月乙卯朔车驾次榆林……癸亥重阳节赐文武群臣宴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小太监所读也是明实录所记载:永乐二十年六月丙戌朔……以班师书,遣谕皇太子。
及颁诏天下。
诏曰:天地之大,覆载而无外。
帝王之治,一视以同仁。
朕恭膺天命,主帝华夷。
夙夜勤劳,勉图治理。
无非欲天下生灵,咸得其所而已。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注:明世宗前朱棣的庙号为太宗,世宗后庙号为成祖。
故因《实录》在当朝成书,便为太宗,《明史》为清代修撰,是为成祖。
第一集小太监所读剧中提及了四种赐宴方式,还特别点名表扬杨荣和金幼孜,在《明史》和《明实录》中均有记载。
师还,劳将士,分四等赐宴,荣(杨荣)、幼孜(金幼孜)皆列前席,受上赏。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杨荣传》 宴随征将士 命礼部以其功过分等第示激劝。
有功无过者,坐前列,食上肴。
功过相等而先入关者,坐次列,食中肴。
功过俱无,坐下列,食下肴。
无功有过者,旁立。
其赐钞各有差,文职以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金幼孜,扈从之劳,特命坐列前,食上肴,各赐二品金织纻丝衣一袭,钞五千贯。
——《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一》
四种赏罚方式
奖赏杨荣和金幼孜1.尚食局第一集17分处,方典膳说:“后宫有六局一司,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和宫正司,各局主事皆为正五品女官,尚食局由孟尚食主事,下有司膳、司酝、司药和四司,这里便是司膳司,设胡王姜徐四位司膳,另有典膳、掌膳各四人,并女使、宫婢无数。
”其语在《明史》中有记载。
女官。
六局。
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
六尚并同。
……尚食局,(尚食二人,掌膳羞品齐之数。
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
)领司四:司膳(司膳四人,典膳四人,掌膳四人,女史四人,掌割烹煎和之事。
)司酝(司酝二人,典酝二人,掌酝二人,女史二人,掌酒醴酏饮之事。
)司药(司药二人,典药二人,掌药二人,女史四人,掌医方药物。
)司饎(司饎二人,典饎二人,掌饎二人,掌廪饩薪炭之事。
) ——清·张廷玉《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职官三·女官》
第一集方典膳所言
第一集方典膳所言
许凯不说了,人形立牌式演技,就恰烂钱躺平认嘲。
女主就更不用说了,0演技—妈妈不要你死了解一下。
我就想问问,就这个剧情是多少年脑梗患者编的?
一个新来的尚食局的小婢女,就能安排去给皇太孙送饭?
朱棣跟朱瞻基有仇?
而且随便果然加了份醉枣,而且皇太孙吃饭之前还没有小太监试毒?
我明天给你加份砒霜,是不是全剧终了?
完事皇太孙的寝室女主随便进,还把皇太孙留下的有寓意的画还添了几笔,就这么可怕的事,皇太孙都不派人查查谁进了他的寝室?
里面要是刺客呢?
是不是又剧终了?
就为了男女主甜就不要脑子了呗?
甜就完了呗?
不用带脑子看呗。
人脑分离神功呗?
舌尖上的大明后宫,宫斗剧已经内卷要比拼厨艺上位。
不知道是不是我瞎了,但是真的挺好看一剧,剧情服饰美食就我个人而言是满意度很高的。后宫主要的女角个个有故事有自己的命运与不甘。又不是史剧要按照正史一个字一个字的拍,加点戏说情节不是很正常的吗?照这个逻辑康熙微服私访记这类电视剧是不是都要被清算一遍了。。。
现在的年轻男演员真特么适合演太监
40集毕,觉得编剧还是值得鼓励,不改星。/十几年过去了,钱掌柜还是那么怂,赛掌柜还是那么刁😂。第一集没看出啥,但能感觉《延禧攻略》的编剧在台词和价值观的编排上下了功夫,其他暂不评价,接着看...
尚食片头动画制作挺喜欢的,复古与美食的结合;圆了傅恒与璎珞的前世之缘了,今生终于长久相伴在侧,最后一集女主带着宠溺的那句“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了你的,怎么还都换不清呢?”如果把前世看成延禧攻略,那可不就是嘛……
故事架构基本照搬《大长今》,同时剧情和人物的言行都非常随心所欲,充满了各种上帝之手……
虽然不喜欢女主的颜值,大部分剧情还是挺好看的
剧里面的美食镜头真的好实在,尤其神仙粥咕嘟咕嘟冒热气的时候我真的饿了!!
我可以在这个剧磕生磕死,男男女女男女随便搭,许so好好好好帅人设也好
剧情台词都好无聊 纯纯为了看明制汉服
服化道不俗,劇情沒有狗血已經難得,狗血可是今時多數劇本普遍現象。男女主愛情線有紋理。許凱演技比《延禧攻略》亮眼,吳謹言表現勉强些,條件所限很難超越猶如為她度身訂造《延禧攻略》的角色,大部分演員都恰如其分,整體水準中上值得捧場。
soso扮相也太可了
终于不用忍受无休无止的清宫剧了。道具和摄影细节处理的很好,尊重《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出警入跸图》。苏月华(紫薇)、殷紫瓶(小燕子)、姚子衿(金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懂就问:吴某言是怎么做到演技这么差还部部都是大女主的?
剧情太老套
许凯太好看 哈哈哈
唯一功德:为傅璎增添剪辑素材
不说剧情,拍的还是不错的剧情真的很无聊,弃了
从头到尾看完了,依旧不知所云。不是还原了服饰就是一部剧了喂,那不如去看装束复原好啦…
大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