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四大音乐剧之一,《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韦伯的代表作。
自1986年在伦敦首映以来,凭借全剧几乎首首都动听的歌曲唱段、炫目华丽的舞台布景和服装,以及神秘浪漫的故事情节至今长演不衰,票房极为卖座。
《歌剧魅影》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巴黎歌剧院。
传说剧院内隐藏着一位“幽灵”,他不时恫吓剧团众人,同时也才华横溢,对于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虽然从不露面,神出鬼没,却是整个剧院的真正“统治者”。
而这位“幽灵”爱上了剧团的芭蕾舞女演员克里斯汀。
为了帮助心爱的女子展露头角,他施以手段使她成为歌唱新星,但成名后的克里斯汀却与子爵相爱。
于是感觉受到背叛的“幽灵”为了夺回爱情,开始惩罚子爵和克里斯汀,在剧院里掀起了恐怖与杀戮......用三角恋的形式来彰显戏剧的冲突和纠结,凸显恋人间爱情的珍贵早已司空见惯到被说“老土”的程度了。
坦白地说,如果《歌剧魅影》用和其他爱情故事一样的常规视角,着重去讲述女主角克里斯汀和子爵如何克服来自“幽灵”制造的艰难险阻,用真爱战胜一切。
那么《歌剧魅影》极有可能早已“泯然众剧”,无法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
因为王子与公主相爱,真爱战胜魔鬼的童话式剧情实在是激不起观众们长久的回味。
而幸好这部音乐剧如同它的名字《歌剧魅影》,选择以“幽灵”也就是魅影作为全剧的绝对主角来演绎这个故事,于是平淡无新意的剧情迸发了不一样的效果,但在创作上以这样一个非正面人物作为主角,同样也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首先,作为一个反派,魅影在全剧中几乎没有干过一件像样的好事。
轻则随意威胁剧团经理按照他的意愿行事,或者随时随地绑架操控女主角,意欲拆散一对有情人。
重则他滥杀无辜,两条人命握在其手。
其次,一般对于干了诸多坏事的反派,如果编剧给加光环一定会用上“颜即正义”的滤镜效果,然而摘下面具的魅影相貌畸形丑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容貌内心都扭曲阴暗的人物在过去三十四年成为音乐剧史上最经典的人物之一,虽然没有得到女主的爱情,却赚到了全球无数观众的眼泪。
他的爱情悲剧比女主与子爵的大团圆结局更让人揪心唏嘘不已。
可见《歌剧魅影》的成功,其决定性因素便在于魅影这个人物的塑造动人与否。
那么这样一个打着黑暗恐怖烙印的“反面人物”究竟是如何打动了所有人的心呢?
虽然魅影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但剧作家对其性格的塑造是丰富而立体的,并非是为坏而坏的扁平化处理。
在137分钟的音乐剧里,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个人物可怜的一面、可爱的一面和可憎可悲的一面,由此对魅影的命运产生更深的思考。
如果人真有原罪,那么天生容貌畸形便是魅影的原罪,成为他所有痛苦和不幸的源头。
因为容貌,连母亲都厌恶他;因为容貌,他沦落在马戏团被当作“怪物”关在笼子里供别人消遣,受尽非人折磨。
幸亏他够聪明逃了出来,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将半张畸形的脸隐藏在面具背后,让旁人再也不能看见他、自然也没有人再歧视伤害他。
而魅影在自述悲惨身世时,不仅勾起了女主的同情,也成功引发了舞台下观众的怜悯。
而魅影的另一大魅力之处便在于其对女主的深情,类似偶像剧中霸道总裁的设定。
他暗中教导克里斯汀唱歌,成为她的音乐天使,让孤苦无依的她感到不再孤单。
为了克里斯汀可以实现歌唱的梦想,站在更大的舞台,他吓跑剧团的首席女演员,帮助克里斯汀得到女主角的机会。
而当首席女演员回到剧团,意欲排挤羞辱克里斯汀的时候,也是魅影出现解围。
正如克里斯汀所唱的那样,魅影是她的音乐天使,指引过她,也保护她。
而对于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来说,深情男主的设定永远能激发她们对角色的好感。
但即便拥有惊人的才华、安宁的栖身之所和对爱情的向往,却已经无法抹去过往残酷命运留给他的诅咒。
施暴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毁灭受害人纯良的一面,还能激发人性中暗黑的一面,制造出一个新的潜在施暴者——魅影就是这样成为了一个不自觉的新施暴者。
为了让整个剧团从属于他的控制之下,他在剧院里制造一连串的神秘诡异事件。
他不能接受克里斯汀与子爵相爱的事实,绑架、操控、死亡威胁轮番上阵。
过程中,甚至随意杀戮无辜的人。
这样的暴力行事作风很难说不是源自于魅影自己的人生体验——如果不服从命令,那就让你见识可怕的后果,直至对方屈服为止。
魅影的相处模式里只有命令与服从。
即便是与心之所爱的克里斯汀相处,这样的行为意识也总是不经意流露。
当被克里斯汀揭下面具,暴露自己真实的面容时,魅影的下意识反应是推倒女主,掐住她的脖子,厉声斥责她的行为。
如果说揭开面具前的克里斯汀因为仰慕他的音乐才华、天籁般的嗓音而对魅影哪怕有过一丝男女好感。
那么这个反应直接让女主对他的感情停留在了敬畏和恐惧,无法再向前一步。
不仅是因为魅影扭曲可怖的容貌,更多的是因为他近乎暴虐的行为。
在这里,创作者并没有因为主角光环或者要强调男主角对女主的爱而美化其行为,而是始终让人物的言行符合他的背景设定。
这样做不仅没有让观众觉得魅影的爱有一丝一毫减少,反而更能够理解男主爱情的悲剧性,为其不幸的命运唏嘘——半生被残酷的世界和人心所伤,渴望爱却又不懂得如何去爱,伤人伤己,最后只能错失真爱。
然而仅仅只是通过悲惨无奈的命运设定,让反派呈现复杂的心理变化,虽然可以让角色丰富立体,引发观众的怜惜之情,但还不足以成就魅影这个角色的经典隽永。
当最后一幕,魅影放开子爵,示意他带走克里斯汀,选择成全两人的爱情时,这个人物才真正在观众心中烙印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为什么?!
当富有的人布施钱财时,我们虽然也会赞叹富人的爱心,但绝没有一个贫穷潦倒的人献出所有来得震撼。
当一个极度渴望爱情,为此卑微付出的人选择主动放手成全,也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魅影就是如此。
克里斯汀视魅影为音乐天使,而事实上,魅影也视克里斯汀为他的音乐天使。
她的出现不仅让他第一次有了想要去爱的念头,她的歌声和天赋更让他的音乐才思如泉涌。
他付出心血栽培教导她在音乐上有所建树,不仅仅因为克里斯汀是自己爱慕的人也是缪斯女神般的存在,是阴暗人生中唯一的光亮,因而百般不能放手。
他认为的爱情是全心全意为对方付出所有,对方也应该全心全意爱自己,如同他在《歌剧魅影》主题曲中不断对克里斯汀唱的:“Sing for me/为我而唱”。
既然我已付出,那你必须报以同样的回报。
所以,他会认为子爵的出现无非是仗着英俊的皮囊,夺走了他的爱,而克里斯汀喜欢子爵是对自己付出的背叛,所以他们都必须受到惩罚。
这是非常浅层的爱的逻辑,也再次印证了魅影渴望爱却又不懂爱的性格悲剧。
最终,当他掳走女主,并准备用绳索吊死子爵时,魅影给了克里斯汀两个选择——用子爵的生命换取她的自由,或者终身陪伴自己,换取子爵的生命。
在此音乐剧以三重唱的形式,让三个人表现出各自挣扎激烈的情感冲突。
子爵情愿死也不愿心爱的人牺牲自己。
克里斯汀对魅影的感情从恩师之情、悲苦遭遇的怜悯彻底转化为仇恨,而同时又担心爱人的安危。
而魅影则不断催促着克里斯汀,他要分开这对有情人。
然而出乎魅影意料的是,克里斯汀选择面对他令人恐惧的脸并主动亲吻了他,以此无声的举动宣告愿意成为自己的新娘。
这一吻虽然不能让魅影变成王子,但却涤荡了他的灵魂,让他终于理解爱不是占有,也是成全和牺牲。
他放走了这对有情人。
在空无一人的地下室,外面是此起彼伏追捕他的叫喊声,魅影吟唱起《The music of the Night/夜之乐章》,“一切都已结束.....”,亲口为自己的爱情划下句号。
这一刻人性自我的善战胜恶,让魅影的人物形象成为观众记忆中的永恒。
如果没有最后一幕人性升华的转折之笔,同样的结局改为魅影被制服,子爵和克里斯汀得救,那整个《歌剧魅影》的经典程度可能都要打上些折扣。
第一次看《歌剧魅影》的时候,迷恋的是剧中每一首好听的歌曲,悬疑的剧情,感动的是魅影的痴情和成全,女主和子爵相爱的美好。
第二次看的时候,歌曲依然动听不厌,三角恋的剧情也已熟悉于心,那些爱情的桥段已不能再让人怦然心动,而唯独魅影这个人物依然能让人动容。
在他的身上能映照出每个人成长的影子——人生路上,我们都有过某些时刻像魅影一样,被命运或他人所伤,也曾想奋力去爱、去拥抱一切美好。
克里斯汀就好比我们人生路上想要得到的那个美好,可能是梦想的事或人,然而奋力过后依然无法实现。
我们也曾像魅影那样愤怒和不甘,但最终与自己和解,选择祝福和放下。
不是认命而是懂得即便没有开花结果的爱和付出也是可贵的。
这也许就是魅影这个人物数十年来赢得全球剧迷深爱的原因。
任何一个隽永的角色是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若干年前,有朋友精心计划纽约行程,其中一件必做的事,便是到百老汇看场Musical(有别于歌剧,正式的歌剧是从头到尾都是唱,Musical则中间有对白),而剧目则指明就是这个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至于Royal Albert Hall,想要跟个Tour进去参观,什么表演都没有,只有导游1个人伺候你,都要超过10英镑一个人。
而能够进里面表演,即使一分钱收不到,也绝对是一个表演艺术家一辈子的荣耀。
我进去唯一的一次,是若干年前看The Swan Lake天鹅湖。
体验毕生难忘。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25周年纪念,没能到场看,只看了DVD,有点可惜,但也不遗憾。
上一次的经验告诉我,如果在里面坐不到好位子,如同坐山顶,只可以感受到现场气氛,想看表演,即使拿望远镜,都看得不真切,还不如看碟。
另一个原因是几年前已经在现场Her Majesty's Theatre看过,因此看碟看得心安理得。
中场休息前还看到拍起手来,我看的剧场版,吊灯可是货真价实掉下来的,吓足一大跳。
这个版,因了场地道具所限,闪了几下,搞些灯光烟花了事。
连演1/4个世纪,到现在伦敦West End,纽约的百老汇长演不衰(最近到了上海作巡回演出),Phantom在我看来,地位一如芭蕾舞中的天鹅湖,无与伦比,无出其右。
25周年,压轴请了第一任女主角,作曲家的前妻Sarah Brightman,另外4任男主角,倾力演出Fanale。
难怪有人说看后面的谢幕加演比前面更精彩。
我的意见是当今的这位男主角是最型神俱似(可能是同是加拿大人,偏心),Phantom本身是个音乐天才,但因为天生相貌扭曲,所以既要有才子的气质,又要有动物般的野性;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声音要非常浑厚。
因此综合起来,还是觉得Ramin最让人信服(我看的就是他的版本,看完没几个月后他就去了演续集Love Never Dies,可惜续集后劲不继,演一年不到就夭折了,这是题外话了。
另一个后话是Ramin在Les Miserables也有一个角色)。
Andrew Lloyd Webber,如今要加上Sir了,可称得上是Musical之父,另一个名本Cats也是他的作品。
当晚当然到场,寒暄一番。
场上男士都是晚礼服,他就一件闪亮蓝衬衫亮相,足现艺术家不拘一格。
还有那么一刹那,歌手们拼尽了力唱,他翘着两手,冷眼旁观。
最后和各路英雄握手拥抱,都那么僵硬不自然。
同是25周年,另一个长寿剧Les Miserables也有特别纪念版。
首先场地已经差了,在O2,也不是正式的Muscial,是in Concert。
在O2看过一个芭蕾舞剧Romeo and Juliet,完全无法与Royal Albert Hall的天鹅湖相提并论。
想起去年美国电影版,还像模像样拿个奥斯卡,感觉就是美国人在自娱自乐。
无论看多少遍,最后那曲《假面舞会》一出,还是泣不成声。
看到饭桶轻轻的抚摸的小猴子,呜咽着、低吟着,我的心都碎了。
他终生带着面具生存,hide his face so the world will never see him. 饭桶不懂如何处理感情,因为他一直生活在黑暗里不被世界接受。
他爱克里斯汀,所以竭尽所能能把她送上舞台,即使杀人也在所不惜。
他所理解的爱是占有,而他却能因为克里斯汀的一个吻而选择放手,实在是极尽温柔。
从头到尾,他想要的只是留在克里斯汀身边罢了。
最后饭桶去了哪里呢,依然隐藏在黑暗之中吧,他会不会偶尔去听一场克里斯汀的歌剧,余生如此漫长,没有克里斯汀的日夜他会有多么痛苦阿。
饭桶,这辈子世界欠你的,愿你来世做一个孤傲翩跹的贵公子,亭亭立在阳光里。
剧中Angle of Music、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两首曲子的旋律以不同的方式重复了很多次。
每次是以不同的剧情重复,每次重复也带着不同的音调。
就像和同一个人去做不同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喜新厌旧”,不以同样的旋律重复同样的剧情,最终给观众留下了持久的回味。
#新手村之王# 既然人们大多喜新厌旧,为什么还要追求白头到老?
https://afdian.com/p/cb590742bfef11ef8ad25254001e7c00 愉悦情绪的高潮点:Christine初次演出获得成功后,唱起了轻盈明快的Angle of Music,表达了想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渴望。
phantom也陷入了被崇拜的虚荣,自封为angle。
两人初次面基时,有种one combined的融为一体的摆脱了孤独的愉悦,应该也是关系最为融洽的高潮部分。
这里也隐含了一个危险的因素,phantom接受了自己作为Christine的偶像。
但偶像这种有毒的东西也为后面phantom对Christine展现畸形的爱恋而埋下伏笔。
#第一毒# 偶像这种毒https://afdian.com/p/cc3709eee83311ebbad452540025c377滤镜破灭后:Christine 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去强行揭开phantom的秘密面具,然后因双方都无法承受而让两人起初构建的美好关系破灭。
就像恋爱中的部分情侣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去查对方的手机,没有边界感,不尊重对方的隐私。
#何如不问# 相爱的人会相互隐瞒过去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80039/answer/2124277929#不堪回首# 一个有着不堪回首之过去的人要如何追求亲密关系?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5881523/answer/2907953417争夺 Christine
《歌剧魅影》是我看的第一部音乐剧,非常喜爱,最印象深刻“AllIAskofYou”。
令我感动的是魅影对克莉丝汀的感情,女主角克莉丝汀从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舞蹈演员,成为著名的歌唱演员,魅影教授她唱歌,萌生爱意。
结局悲壮,魅影并没有得到克莉丝汀的爱,他成全了克莉丝汀和她的爱人劳尔,这更加说明了感情力量的伟大,“爱她,就让她幸福”的主题,在音乐剧的最后表现了出来。
这是我喜爱魅影的原因,他爱的真挚,热烈,也爱的宽广,深沉,相信魅影离开后,他一生都怀念这个姑娘,会在心里爱她一辈子。
这份感情,令我感动。
发生在歌剧院的人鬼情未了,故事好人又美,还有吊炸天焰火秀。
作为想入音乐剧大门的我,再合适不过。
--- 比起《猫》,《剧院魅影》更合我的口味。
当Carlotta开口唱出“Think of me”,我就知道,这戏不可能不火 。
就拿第一句说,韦伯将平日里说话的音调节奏近乎完整地覆盖在旋律上,轻轻的呼唤,一个切分加八度大跳,所有的故事都交代了(韦伯果然是大师,这不就是是400年前歌剧创始之初那群佛罗伦萨文青们的理想吗?
)。
换Daaé唱,格调变了,但音乐依旧入耳即化三日不绝。
女主的咏叹调之后,在Erik的地宫,男主唱出了他的“Think of me”。
也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摇篮曲旋律,只用到Do、Re、Mi、Fa、Suo这五个音,第三句加上La,还有一个淡淡的离调,我觉得,没有女孩生不会被这温柔的神秘汉子迷倒。
我也是,被音乐。
说说Raoul和Daaé在剧院屋顶的那首“No more talk of darkness”对唱,最初两句我几乎要笑喷,像极了《太阳最红,毛主maozhuxi席最亲》(请自行虾米),旋律轮廓一样一样的(谁抄谁呀?
)。
但是,但是,往后听,色彩逐渐多起来了,一个奇特的降七级和弦进行到属,女声连续两个大跳(九度加七度,韦伯好有勇气),听起来很有好莱坞老派浪漫爱情片的感觉(我倒是觉得,这俩人配对比魅影Daaé更合适,可能是Raoul太帅了)。
到此,上半场结束。
下半场依旧有几首好听的旋律,我还要这样一首首讲么好累的。
干脆,诸位自己去体会吧美吧。
除了这么多漂亮的咏叹调,韦伯还用各种音乐手段渲染了各种气氛,比如片头字幕那一大段序曲,有没有点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悲剧色彩?
我还听到了管风琴(这个音乐厅确实有管风琴)和用管风琴奏出的下行减七和弦分解,这可是巴赫啊!
再比如几场群众戏,《汉尼拔》选段、《哑仆》选段,不管是模仿《阿依达》的充满异域色彩的舞蹈音乐,还是巴洛克时期典型的花腔和宣叙调,韦伯大师都写的有模有样写出了时代精神写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另外,还有几个动机一再出现贯穿全剧不得不提,比如大二度音程模进下行(全音阶效果),比如魅影读信和《哑仆》唱段的调性不明确。
其实韦伯音乐的风格很好把握,简单直接,《猫》也是这个套路。
说点别的吧。
作为小白级别的观剧者,除了音乐,我还能说点啥?
Daaé的扮演者Sierra Boggess很漂亮,跟我想象中的Daaé差不多,比起04电影版的Daaé,她更能压住台,表演也更老练更多塑造力(《哑仆》中那个男扮女装者)。
Raoul太帅了不提。
不行还得提,影版的Raoul木了吧唧首先在形象上就输了(就是今年《冰血暴第二季》男主,木吧!
)。
魅影也不错,很爷们儿,谢最后一次幕时把Daaé公主抱很过瘾。
其他演员和舞蹈们也都很出色,大家辛苦啦!
还有舞美,乐队被放在了主舞台的上后方,表演空间一下子扩大了(如果发生在歌剧中,指挥大人估计会被气吐血)。
用大屏幕完成诸如开合大幕和场景转换的动作,既方便又酷炫,还解决了阿尔伯特大厅作为音乐厅没有大幕的问题,因为它确实没有。
虽然我不太懂戏剧,但是这部剧在结构上还是被我感觉出了瑕疵。
我在短评中已经说过,下半场第四场《排练》的设置有问题,不舒服,跟前后戏在关系上不很搭,删掉都可以(其实电影版已经这么做了)。
听说呀,最近天桥艺术中心在上演《歌剧魅影》,主演可都是美国百老汇来的喔。
作为一个舞台工作者,我很想看看号称中国唯一的音乐剧专业舞台要如何呈现这么一台视听盛宴。
真的是太棒了!
先在伦敦女王陛下剧院看的现场,当晚又刷了这个25周年纪念版。
有了字幕对剧情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近距离看到演员的表情新发现很多笑点,比如卡洛丽塔夫妻和那对剧场经理都是活宝hh。
Phantom的毁容妆做的也很好,难怪会吓到16岁天真不谙世事的Christine。
第一幕中的地下迷宫太梦幻了,现场效果一级棒,全场最佳!
缓缓上升的哥特风的蜡烛架,晃荡于氤氲着迷雾的水面的灯光,游荡于水面缱绻前行的一叶扁舟,以及船上Phantom和Christine的深情对唱,真是将浪漫主义发挥到极致了。
一开始的Think of Me 和 主旋律Phantom of the Opera真的是好听哭了,每每响起都浑身颤栗。
Phantom of the Opera的每次响起都意味着Phantom 的身姿或是声音的出现,我情不自禁巴着椅子死死盯着舞台看hhh。
可以说歌剧魅影经久不衰,在伦敦上演的每场几乎都座无虚席是由三大法宝的:浪漫主义、神秘色彩、内涵歌词。
浪漫主义显见于女主与男一男二中的徘徊于纠结。
在看歌剧魅影前,我本以为这是个相爱却因为世俗原因相处如泰坦尼克号一样短暂的一段爱情,可是看完之后却发现Christine的爱情线一直都挺稳定明显的。
Christine对Phantom 从一开始的对把Phantom当作是angel of music的憧憬和仰慕,到把Phantom当作是父亲的替代来寄托思念和情感,到之后Phantom 杀人之后的厌恶以及联系到P丑恶的外貌后的恐惧,再到最后聆听了P痛苦的身世和内心自白而产生的同情但仍是拒绝了P的爱慕。
这条情感线恐怕最接近爱情的就是P对C来说还是angel的时候,只可惜P自身扭曲的性格所带来的对人命的残忍和对Christine的控制欲让C和P成为只能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一个光明,一个黑夜。
R应该是真爱C的,这点从49后R坚持拍下那个猴子也是可以窥见的。
至于C的情感,至少在这剧里我是说不清的,对于一个未涉世事,沉迷于歌唱与舞蹈的16岁少女来说,对R究竟是青梅竹马的感情再到爱情,还是因为恐惧P而适逢R的表白而逃进R的庇护,也许以后我更懂爱情再来回答吧哈哈。
所以可以说歌剧魅影某种程度上是Phantom的爱情独角戏,爱却求而不得,控制爱人却无奈忍痛放手,Phantom在这之间心思的百般转折可能才是这剧浪漫主义的核心所在:一个强大如神祇的男人痛苦而不得的爱,是不是很吸引人?
接着是神秘主义。
Phantom无论从身份,在剧场可以做到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自由出入,不现身而为了Christine威胁剧场其他人员,以及那经典的银白色半脸面具都深深的加强着这个男人身上的神秘气息。
其实直到剧结束,观众们仍然对Phantom知之甚少,唯了解Phantom 天生丑恶外貌后的多年痛苦,在建筑、歌剧等领域如天才般的创作,以及对Christine深沉的爱。
除了对Christine时常产生得近乎于卑微的祈求的自白,Phantom在他人面前都是意气风发的自信和掌控,让观众很容易为Phantom沉迷。
最后是内涵歌词。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的每一段戏中戏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符合着这一幕的主题,并将具体的含义隐藏在歌词里,隐晦的表达着主演的内心,值得反复刷。
而且据说剧中有多处性暗示,虽然我还真没发现多少lol。。
看来我是太嫩了hhh这个25周年版结尾还有个巨大的彩蛋,P扮演者五代同堂,太精彩了!
随便写写的通识课作业随笔之前听过25周年的录音,看到录像后才真正感受到《歌剧魅影》25周年的好。
19世纪70年代,巴黎歌剧院里藏着一位神秘的魅影,他相貌丑陋,音乐天赋过人;他中意克里斯汀的才华与美貌,渴望占有、控制她;而劳尔与克里斯汀早早萌生爱意;魅影为了让克里斯汀主演多次制造事端,歌剧院笼罩在恐惧中…《歌剧魅影》应该是音乐剧中的王者级剧,25周年在皇家阿尔伯特厅上演,足见地位。
整体布局华丽,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哥特式的歌剧院;演员服饰漂亮、细致,还有个华丽的吊灯;配乐既有古典味道,也有现代风格,优美、雄壮,再加上出色的舞台效果,高水平的表演,这是电影版不能做到的。
《歌剧魅影》有些渊源了。
从最初的传说,到勒鲁的小说,到郎•钱尼的默片(化妆真是绝了,可惜片源少),及此后的其他电影,大多处理成哥特故事,强调其惊悚、悬疑感;而韦伯爵士却能用杰出的谱曲才能,将一个Penny Dreadful 级别的通俗故事,谱出歌剧的华丽,将其变为凄美的爱情音乐剧,又不缺对怪人的关怀,且能深入人心,这就是水平了。
魅影自小面容丑陋,深受歧视,只能隐居歌剧院地下,在黑夜也盲目的迷宫中谱写音乐;而他看到纯洁美好的克里斯汀,深爱她优美的歌声,占有欲起,制造种种事故甚至起了杀机,也要让克里斯汀主演,并且要占有她;尽管他面貌丑陋,心灵受到扭曲,还是身在地狱仍心向天堂;尽管犯下种种罪行,克里斯汀还是用一吻换回埃里克的人的一面;演员对魅影的心理把握很好,将他多变、喜怒无常的性格用表演和歌声都展现的很好。
劳尔本是公子哥,“时尚的奴隶”,但真心为克里斯汀付出,保护、指引她,为她遮挡黑暗,不惜贸然闯入地下迷宫;克里斯汀既有对劳尔的热恋,也有对魅影的同情、依恋。
这些都是爱吧。
如果八卦一点的话,韦伯爵士与莎拉女神不是剧外的影射吗?
韦伯爵士的长相…并不好看,但是有杰出的音乐才能;莎拉女神有天籁般的嗓音还有美貌…嗯,还是很有趣的。
比较想不到的事,韦伯爵士谱个《真爱不死》续集,网上流传澳洲版官摄,听说音乐还好,但剧情…不知是否要踩这个雷呢?
因为心血来潮买了门票,担心会有听不懂于是下载了。
结果发现每一句都会背,当初04年的电影版刷了3、4次,当时的惊艳到起鸡皮的感觉突然又记得了。
而回想起高二时语文周的舞台剧,突然觉得自己真的是活在一群牛人当中……现在回想起来,最初看电影版的,那种到底是该专心听歌呢还是研究超华丽布景呢好纠结啊的心情真是太幸福了。
当初初发现一种完全没接触过的美好事物,那种难以自拔的沉醉与荡漾,能与之相对的,也只有那种一次又一次重复时,发现新的小细节和再次回顾个人最爱的惊喜与感动。
好的作品总是这样,持久弥新地打动观众。
当然,这和机缘也有关系、和个人兴趣得关系就更大了。
故事从破败剧院前的一场拍卖开始。
不得不说,《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中所蕴含的情节和情感都比较复杂。
而剧目安排善于在一些短小的片段中将一步步人物和情感一步步地展开。
P.O.的形象和 Christine 对P.O.的感情互为支撑和促进,从神秘的良师、迷惑的音乐天使、控制恶魔到身世悲惨的天才。
情感不断交替和变换。
而在 P.O.的形象逐渐转为 Christine 对立面同时,Raoul 的形象也逐渐树立起来,他对 Christine 的保护和爱护,使光明与黑暗的力量平衡起来。
而最后 Christine 对P.O.的救赎更使这个故事有了一种悲怆的美感。
音乐在剧中不仅是情节的过度,还表达了情感的诉说与转换,欢乐和悲凉氛围的营造和剧目使人物之间的冲突更加具体化和戏剧化。
最后,对于欣赏者来说《The Phantom Of theOpera》的旋律就融于“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故事中,蕴含着无法名状的思绪与情感了。
最喜欢第九场和最后一幕的表演第九场。
P.O.对 Christine 称述外貌给他带来的一切,情感由悲怆转为残暴。
而 Raoul 的到来和被捕,将 Christine 的矛盾推向了高潮。
而 Christine 也由最初的恐惧、绝望转为仇恨再转变为痛苦挣扎,最后变为祈求、尊敬和悲悯,最后在 Christine 的吻中达到高潮。
而这时 P.O.在解开 Raoul 的索套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在尾声部分 P.O.在失去 Christine 时的痛苦和无助也传递给了地下迷宫中一直立在那的猴子玩具上。
,而 Christine 对 P.O.崇敬、爱慕和怜悯与诀别的痛苦与留恋融入那最后一吻,使得 Christine 对 P.O.有一个不那么仓促的告别。
看完之后爱上歌剧了!
SING FOR ME!
舞美相当华丽,主题曲充满魔力,想起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好像还是金田一……
克里斯丁在墓地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非常感人,结局魅影对克里斯丁的凄美之爱更是让人为之动容。返场,韦伯请了之前五代魅影和莎拉布莱曼,再加上这一代魅影和克里斯丁的唱功和演技双在线,使得这一25周年纪念版本成为空前绝后的神作。
在伦敦看过,犹然记得那个旋律,很震撼!
先看了初版的,那叫一个除却巫山不是云。返场太搞笑了。
肉排出场晕古七,满眼都是小星星,DrinkWithMe!!!
并不很喜欢的故事,却不得不感叹几乎做到了尽善尽美。PS. 还好魅影谢幕时没有卸妆,否则发现情人变情敌(不是)能让我当场惊掉下巴。→BV1yW411q7uw
我是最幸运的一批人啊,当时看的第二场,即周日下午场,MC这场没到。唯一的遗憾是LED屏有一点故障,唱到Music of the Night时一直在闪白条。演出非常精彩,因为演出的人比平时驻场演出人多,所以歌舞场面恢弘。音乐、演唱和表演美轮美奂,震撼人心。
这剧情看完我一脸懵,不能理解
我在火车上坐的如坐针毡,剧情太过乏善可陈。Christine的歌喉和演技太让我惊叹了,无声表演时灵动的表情太迷人了,她好有魅力啊!女主演的太好了,哪怕她与《卡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女主在剧中的作用一样都更偏向于烘托男主情感变化的工具人,但是只要镜头聚焦到她,她的魅力就已经展露无遗了。我终于知道她和《泰坦尼克号》的Rose明明什么坏事都没做,稍微有点自我的想法就被判罪孽深重的原因了,她们两个都是“不忠的荡妇”,卡尔长得帅又有钱只是不够体贴,魅影虽然是精神不稳定的杀人犯但却是个身世悲惨的痴情天才,她们两个真是不知好歹啊!
如此幸运与伟大作品同时代!好的作品简直有无限的生命力,其中的每一个人,只不过是sing for it.这一版的颜值唱功俱在,全剧没有一个人讨厌得起来,最后的卡司谢幕泪流满面!!
服饰和舞台效果美得不行,但是男主的唱段真的不太喜欢,剧情也没有很戳我,前半场一直在心里默默拉进度条。
在小雅的分享下,看完了免费限时直播。实在太精彩,演员们都太赞。The show must go on!
这版舞美震撼,大吊灯电光四射能震死你。Ramin的魅影气场十足,透露着霸道与刚硬,时而会串戏到25周年大悲里一身正气的学生领袖身上。人鱼太美了表情到位,演唐璜时的放荡眼神尤其出彩!回看MC初代魅影,真是充满了温柔与魅惑,满腹才华的古典绅士形象。果然每一代都各有精彩。
再一次被震撼
guard me and guide me
克莉丝汀回来还戒指真是哭死我了……Ramin真的好苏ಥ_ಥ 子爵是很(非常)帅啦!魅影也是个暴力控制狂倾向的伴侣,但是因为Ramin戴着面具也遮不住又苏又帅,于是看魅影这么惨难受得我肝儿颤。一个个男帅女美唱歌又好听,好看死了。在役和退役就是不一样,最后历任魅影和莎拉布莱曼感觉集体翻车……
其实这场真还不是这个阵容最好的表现,而且阿尔伯特皇家音乐厅的设计竟然不能还原吊灯的归位和掉落,光这一条就打了大折扣。不过最后Michael爷爷出来时真的快飙泪了,可惜第一代幽灵没有开嗓
最后四十分钟才是正片....最后一幕Phantom抱起Christine看得人又相信爱情了...B站弹幕说俩演员是纯闺密关系...我要看JOJ版的魅影T T
有一些多重唱的部分挺有意思,现场可能感受更好,耳机听不很清显得有点吵。剧院好豪华,剧情一般,最后大变活人留下个面具挺好。
《歌剧魅影》应该是我私心最爱的音乐剧了,即使看录播都能猜到现场有多壮观,这个版本的Christine和Raoul登对到不行,All I Ask of You里那种两心相悦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动情,真是每次听都能击中我对浪漫的全部想象。许愿35周年还有这么声势浩大的演出,到时一定要去看一次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