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语言
Une langue universelle,Universal Language,加拿大有个小波斯(港)
导演:马修·兰金
主演:巴哈兰·巴尼艾哈迈迪,罗吉娜·埃斯马埃利,丹妮埃尔·菲肖,伊拉·菲鲁扎巴迪,索班·贾瓦迪,萨哈尔·莫菲迪,巴赫拉姆·纳巴蒂安,达拉·纳杰马巴迪,皮鲁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波斯语,法语年份:2024
简介:找到被冻在冰雪中的现金的学生,带着迷茫游客的导游,辞职后去看望母亲的男人,三条故事线交织,身份变得模糊。 影片使用波斯语和法语,曾入围2024年戛纳导演双周并斩获观众选择奖。详细 >
大概喜欢韦斯安德森的能喜欢。我全程都是:“为了五百块钱?”“这是自杀之前?”“什么共同语言?”“哦,治好了我的失眠。”
好奇是否为建筑系改行导演?
表面上是伊朗移民上沉浸式法语课,实际上是加拿大local“波斯语故乡”大型穿越。共同语言指的可能是,就算Tim Hortons变成伊朗茶馆了,人民还是热爱双糖双奶滴!粗野派看完,也没搞懂粗野派是个啥的话,看看这个,里面全都是,还拍得老美了。土豆大统领在墙上都变得跟斯大林一样。片尾credit有趣,波斯语法语严格轴对称。除此之外没觉得像韦斯,更像罗伊安德森吧!warning: 含鸡量很高。
holstin大电影(不是
除却伊朗儿童电影韵味的有意致敬与延续之外 导演将加拿大和伊朗的文化空间相融合 构筑起一个经济在短暂繁荣之后却逐渐趋于萧条的假定时空 过往的历史和记忆成为城市与人类指认 留住现在的一种共同语言 尽管在凋敝的当下 这种语言呈现出了某种不可靠性 但冰块里的钞票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连接却超越了有限的时空而稳固地恒久存在着
阿哈?
2.5,没劲
像借用塔蒂、罗伊·安德森式语言来讲早期阿巴斯故事,或者新世代Elia Suleiman的同素异形体。
2024/5/2 @Club 13 和《二十世纪》比人工性和荒诞感大幅减弱,取而代之的带有自传性质(导演饰演自己)的叙事游戏。伊朗电影的诗意、魁北克的历史、温尼伯作为故乡,交织三个地点的三条故事线齐头并进并最终汇合。可惜对不了解加拿大历史的观众来说依旧不是那么友好。影片开场几乎复刻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家长制的压力,两位伊朗小女孩旅程中的一些构图和二维感推轨镜头也指向韦斯·安德森(《月升王国》)。这些元电影性质的references已在暗示,即使对白以法语和波斯语交替念出,并全部被翻译成画面中的英语字幕,结合了视与听的电影语言才是导演真正想传递的“通用语言”。
8thPYIFF。 这种片子最难评,结构搭建精巧,隐喻符号都做得很精准,但是无法消解观影过程的枯燥。
3.5。
不太好看,不了解他们的情形不知道说什么
这种一堆符号堆砌、生涩难懂的电影放在几年前可能会喜欢,现在真的很去媚... 电影至少要有基础的故事性和逻辑在,摄影也是,一味追求好看的构图,但每个刻意的画面都会让人抽出故事去看画面,就本末倒置了。
第一遍甚至都来不及分析,值得反复观看的绝精妙架构,错乱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加拿大和伊朗,过去和现在,儿童和成年,全部交错在一起,用片名告诉你,他们都有共同的语言。
导演毫不避讳拍摄技巧的叠加,能够在其中看到很多名导的影子,不过这也是电影的意义,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去组装而成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很新颖的移民视角,并且把城市拍得尤其有魅力。加拿大的广告景观与伊朗的诗意表达原本不在同一维度,二者间的异质感反倒成为了独特之处。很多人物会重复出现,再加上景深镜头将多组人物放在了不同景别,强化了彼此的联结感,每个人之间的互相碰撞也让他们变得更为立体鲜活。故事几乎发生在一天之内,从白天到黑夜,坟墓和遗迹这类与固定和死亡相关的恒定不动的意象被放置在车流之中,城市风光借由摄影机之眼以及作为漫游者角色的踱步而被美化,该城市的历史感也通过黑色幽默而被充分发掘,经由影像而被陌生化的日常空间,就此生发出新的意义,或者可以说这才是所谓“城市电影”最为出色的拍法。
4.5 曼妙,长评。用波斯语做陌生化处理,最终形成双重陌生:归乡的本地人和移民的外国人,构建的氛围既是阿巴斯的也是温尼伯的更是世界的
才华横溢。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延承阿基与韦斯安德森的美学精神,更加强调城市景观、日常经验与视点流动,融合详实的私人档案素材,书写出一段无比动人的移民家庭史诗。开篇笑点狂爆,从荒诞的设定开始,人物如进入游戏界面,闯入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场景,与形象迥异的NPC展开对话,直到回忆被调取、唤醒、重现,充盈的情感终于溢满整个银幕。何其沉浸又美妙的游园之旅,如此丰富,又如此具体。
太好了。我的天呐这个男主叫Matthew Rankin然后他自己来演,也是狠私人了。何处可以借到斧头?电视里反复播放的广告,Better call saul,甚至有林奇那味儿了。时间的胶囊,历史的泪滴,凝结的冰晶里,记忆的票面,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家在哪里,所有你流过泪的地方,都是故乡。年度十佳。
在波斯温尼伯,哀悼和拥抱的时间比别的地方更长。
D / 影像的组织逻辑明显松垮,煽情的部分也因为这种松垮而完全不奏效。创作者完全无法为自己的乡愁找到一种除了抛出佳句之外更绵密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