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之间的灯光

The Light Between Oceans,爱在海的边缘(港),为你说的谎(台)

主演:迈克尔·法斯宾德,艾丽西亚·维坎德,蕾切尔·薇兹,弗洛伦斯·克莱瑞,杰克·汤普森,托马斯·昂格,珍妮·梅尼罗丝,加里·麦克唐纳德,安东尼·海斯,本尼迪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新西兰,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大洋之间的灯光》剧照

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1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2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3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4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5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6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13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14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15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16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17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18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19大洋之间的灯光 剧照 NO.20

《大洋之间的灯光》剧情介绍

大洋之间的灯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汤姆(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是曾经在前线卖过命的退伍军人,如今,他带着妻子伊莎贝尔(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饰)前往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一座小岛上,成为了那里的灯塔守灯人。小岛上离群索居的生活让汤姆和伊莎贝尔之间的感情越发要好,两人在喜悦之中等待着伊莎贝尔腹中的孩子慢慢长大。 令夫妻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意外令伊莎贝尔流产了,孩子的逝去令伊莎贝尔陷入了绝望之中。一天,一艘船被海浪冲上了岸,船上出了有一具男性的尸体外,竟然还有一个婴儿。欣喜若狂的伊莎贝尔恳求汤姆同意她收留并抚养这个孩子,虽然这种做法有违汤姆的原则,但他还是答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哈特的战争战寇决胜红灯记三叉戟欢颜我和父母玲珑掌柜俏厨王讨债人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昨日绵绵无绝期舞出我人生2:街舞西镇警魂第二季绝命女特务ALDNOAH.ZERO星球大战:异等小队第三季闭嘴家族医龙4金粉世家你要嫁人吗G12特别行动组——未来战士黄金单身汉十三猎杀戈德堡一家第八季烈杀令陨落星辰第三季独自等待亲爱的设计师在远方我的青春路过你的锦年

《大洋之间的灯光》长篇影评

 1 ) 男主是什么样的人?他不自杀也许只是因为

男主是什么样的人?

影片开始于他对职业的选择,去孤岛上一个人看灯塔。

为什么这么选择,在他给女主的情书中有一句“我被死亡的气息笼罩太久,逐渐变得麻木不仁,这正是我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战争后看破红尘,跟我们出家遁入空门差不多,毫无疑问他经历了太多痛苦,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热情,不想再和世界有任何瓜葛。

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还给女主写情书,说女主让他感觉重焕生机?

那只是一时情绪,就好像一个患绝症的人,在某个时间忽然又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但不能持续很久,情绪过后,还是面对绝望。

女主看到了情书中写的“重焕生机”,但前面的几句话很重要“在这里,我才不会伤害到其他人,和我共处的只有灯塔。

长久以来,我接触的东西都变得死气沉沉、奄奄一息。

而你如此富有生气,让我担心萦绕于我的黑暗会逐渐侵蚀你”,或许女主认为自己真的能让男主重焕生机,但她失败了。

当男主入狱后,他承担所有责任,包括面对孩子的生母时,他承认谋杀。

他这么做并不是因为爱女主,原因稍后解释。

他承担这些责任会有什么结果?

这显然不是一个“重焕生机”的人想要的结果,这是一个经常思考死亡,没有生趣的人想要的结果。

既然这样,他为什么不早点自杀,那样不会伤害任何人?

也许是没有勇气,也许是因为男主信教,自杀后不能上天堂。

十字架说明男主信教,有些人信教是为了拿宗教对抗虚无,但男主不是很虔诚,他不能拿宗教对抗自己的空虚。

这是爱情吗?

女主爱男主,但这份爱并不美好,美好的爱情是相互的。

有人说:“爱一个人,就算对方不爱我,我也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

”这种说法很高尚,但无法改变事实,事实就是你和一个不爱你的人在一起,而对方和一个他不爱的人在一起。

男主不爱女主,失去热情和生趣的人生无可恋,不会有深爱。

说明一点,没有热情不等于没有道德。

男主因为经历太多不幸,到达今天这种状态,他本意并不想伤害别人,他情书里提到,来孤岛就不会伤害别人,也表达了对和女主相处的担忧。

可是他没办法战胜人性的弱点,最后还是因为一时情绪做了错误的决定。

他入狱后写给女主的信说出了他的想法,他做好准备面对死亡,感谢女主给他的爱,他也想尽力回报,但回报的远远不够。

其实他已没有了真正去爱的能力。

发现孩子后,他选择为了女主留下孩子,放弃报告事故;发现孩子有生母后,他选择透露消息,再归还孩子,放弃女主和孩子间的情感;面对孩子的生母时,他选择承认谋杀,希望不追究女主责任,放弃自己的人生。

这只是他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做他认为对的事情,不是因为他深爱女主。

这是好电影吗?

这个故事有原著,不是导演写出来的,我也没读过原著,但我感觉这个故事要讲述的人生并不是导演要表达的重点。

导演拍的时候太想煽情,读信画外音、各种音乐、各种哭泣、两个母亲和孩子之间,男主和女主之间,生母和亡夫之间。

导演没有完全表达出男主的空虚痛苦,也没有完全表达出女主悲情无助,他甚至煽的好多人认为男主很爱女主。。。。。。

认为男主很爱女主的,你会找个男主那样的人结婚吗?

 2 ) 关于爱、责任和大海

一名退伍军人Tom Sherbourne 被发配到偏远小岛守灯塔,他第一次到达岛对岸的小镇,镜头就随他深情的眼睛注视着美丽单纯的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大胆、活泼,有着小镇女孩的天真烂漫和不经世事。

沉默坚毅的汤姆,作为战争中的英雄和幸存者,眼角总带着孤独和悲伤,让伊莎贝拉充满好奇。

这样一对人儿,他们的爱情在风景如画的海边田野间顺理成章。

结婚后,他们在只有彼此的小岛上开始了简单幸福的生活。

但被蓝色大海环绕着的这对人儿在一个暴风雨夜晚走向痛苦。

汤姆独自在灯塔上守夜,怀孕的伊莎贝拉突然腹痛,她透着玻璃望着高处的灯塔,一声声的叫着汤姆,但狂风暴雨之中,没人能听见。

第二天早晨,汤姆打开门,才看见倒在灯塔门口的妻子,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没能降生。

前所未有的悲伤让人从此提心吊胆。

果然,他们又失去了第二个孩子。

伊莎贝拉已经痛不欲生,失去了她所有的天真烂漫。

坚强的汤姆悉心照料痛苦的妻子。

不久,他们在一艘搁浅在岛边的船上发现一个女婴。

伊莎贝拉的母爱被点燃,必须要偷偷留下女婴,汤姆为了自己的妻子破例隐瞒这艘小船的痕迹,将这个女婴伪装成他们的孩子。

他们似乎又回到了往日的幸福生活。

Lucy一天天长大,伊萨贝拉恢复活力,但汤姆始终难以违背良心,备受煎熬。

几年后,汤姆无意间发现了Lucy的生母Hannah,决定让她了解真相,汤姆接受警察调查时将所有罪名揽在自己的身上。

Hannan找回了女儿,她的Grace。

伊莎贝拉再一次崩溃,她无暇顾及入狱的汤姆,沉浸在再次失去孩子的痛苦之中。

已经六岁的Lucy也只想和伊莎贝拉在一起,她从Hannah家出走,对大人说“我想找到那座灯塔。

“Hannah终于知道,Lucy永远不可能变回自己的Grace,她原谅了汤姆和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也终于唤起自己对汤姆的爱,那份被痛苦掩盖住的爱。

汤姆和伊莎贝拉一起离开了Lucy,而Lucy成为了Lucy-Grace。

和这座小岛一样,这部影片中的所有感情都在沉静中压抑着所有的汹涌澎湃,不断失去,不断悲伤,不断后悔,却又不断去爱,去感恩,去原谅,一切为了希望。

在所有美好和不幸中,始终坚不可摧的是这份爱。

 3 ) 感人泪下的一部电影

作为妈妈,对这种子离母散的情节毫无抵抗之力,忍不住泪崩。

对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的每个人的立场都非常理解,女人对孩子的母爱渴望,男人对爱人的承担和道德的拷问,让人揪心。

是的,如果男人不去联系孩子生母,他们可以永远幸福下去,但他备受战争杀人后的心理创伤无法原谅自己的罪,孩子生母原谅了他们,减轻了他们的罪刑。

Forgiveness一直是基督教主张的一个品行,如同佛教的大爱。

孩子,养母,生母的感受都能让人体会,并产生同情。

相比中国讲贩卖儿童的电影《亲爱的》,主要站在买孩子养孩子的农村妇女角度,而在孩子生父母,孩子的角度却没有做较多深入探讨。

当然两部电影要讲的东西也不太一样,但《大洋之间的灯光》要更宏大和多角度一些,《亲爱的》更切合中国的真实问题。

两位主演的表演可圈可点,希望真实中这对couple能像电影里一样相爱一生。

 4 ) 《大洋之间的灯光》————为什么人情从不公平!

这故事英伦味道太厚重,用法斯宾德与维坎德自是恰到好处的。

蕾切尔·瑞兹这角色或者说人物,也需要扎扎实实的生活与经历。

对于灵魂,我们在活着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折磨。

但若要从人性中掏出来冲洗一番,则是对命运的惩罚!

在大海与灯塔的羁绊中,西方文学没少用此二物做文章!

鉴于对神话、寄托、远方,等一切可以诉说的情感,虚无的也好、真实的也罢。

都是传达信仰的一个途径!

在这其中,人类是渺小的。

情欲与自私就显得更加合理,同时也会被无限放大。

也就是这故事的宗旨!

爱,真好!

生而为人,内心都有属于自己无法逾越的重创!

男主被战争折磨,为寻求内心救赎与平静。

不想再绑架自己的灵魂,不料却被爱撕裂……女主为迷人的爱情而真实,但母性与本体,同样将自我的灵魂撕裂,造成自私与信仰错误的人性重伤!

拥有一个女儿,那是天堂!

两者之间的爱从未变质,却逃不过柔软的心灵。

偶然的女人、偶然的墓碑,达成冲击灵魂的自我意识!

影片后半程,争夺孩子、谎言、真爱、母爱、陪伴,理解!

这些词汇怎样才能做到和解或者说这是绝对的不可能。

但情绪终归会随着时间纳入永恒。

而人类的思想与情感何时才能公平。

也许是我太梦幻……

 5 ) 无题

其实两个相爱的人能在一起,就已经很完美了。

孩子是锦上添花,当然我完全可以理解女主的心情。

好像差一口气,只要有了孩子,才是真正的完美。

但其实,真的不应该这么贪心。

看到女主读男主给她的信时,和最后那段居然看哭了。

很心疼男主啊。

一个极度孤独的人,能遇上一个能照亮他心扉,给他带来温暖的人,是多么难得,对他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但一切的一切,如果不是完全坦然,如果还是过不了自我内心的审判,那终究都不会真正的放松吧。

这些快乐都是虚无的,随时都会坍塌。

就好像影片中的桥段,到底什么才是现实什么又是梦呢?

也许对tom来说,回到他本来的孤独中,才是现实。

 6 ) 灯光照亮泪点

作为豆瓣老用户,我对某些豆友的矫情真心感到遗憾!

很多豆瓣用户自以为很文艺,虽然这一点也是豆瓣起家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多数豆瓣用户并不友好;很多用户都是自以为是的喷子,好像很多事情、很多故事都入不得他们的法眼,以自我的标准评判在网海中打捞到的一切。

当然,这么喷下去的结果就是,豆瓣的影响力越来越差、越来越菜。

这或许也是豆瓣走下坡路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就拿豆瓣用户对影视、书籍以及其他能够评分的功能来说,有时候真的很失公允,甚至某些人的评分毫无参考意义,纯粹就是个人好恶的表现而已。

有关豆瓣评分这一点,我记得之前有人做过“爆料”,不知道豆瓣运营者有没有做过深入调查或反思,反正豆瓣的吸引力越来越差倒是事实,给用户的体验也是越来越差劲。

现在,豆瓣想要“登峰造极”,估计只能走一些“偏锋”路线。

豆瓣喷子在老早之前对《大洋之间的灯光》这部电影的评分,真有点文艺过了头,然而折射出的实质是差评者并没有静心观看这部“文艺片”。

中国作为各个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新兴市场,影视业当然也是很大一块蛋糕,但是中国影视业的影响力,似乎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拍“四大名著”的那个层面,虽然画面中加入了不少新鲜元素,而且投资也越来越大,相关从业者的派头也越来越大,但这些似乎并不能保证行业人员在国际舞台上斩获更有影响力的奖项,偶尔能制作出一部口碑良好的影视剧,在观众评判其优劣最直接的依据——票房——上面就能看出,赶超好莱坞好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再加上“宝莱坞”、“瑙莱坞”的兴起,我们并未发现国际市场认可并推广“中国坞”的消息。

然而可悲的是,你只要在网上,尤其是一些能够评分或发帖的网站浏览一下,就会发现网上“潜伏”着不少比好莱坞导演和演员组合起来的团队还要牛气的喷子,他们似乎比任何人都懂影视作品,也比任何人更会讲故事,更会拍电影,所以把《大洋之间的灯光》这样的作品喷了个“底儿朝天”。

我们也不要因此高兴太早,甚至以这些无聊加无良的评分作为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只要静心去欣赏一下这部电影,我相信很多人会被故事中的某个“桥段”催下眼泪。

我作为喷子中的一员,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部作品并不那么糟糕。

首先,一个女人流产两次、甚至更多次,她比谁都想要个孩子的心情,一般铁石心肠的人就想不来那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多数女人其实都有一个平凡的母亲梦,但这个看似平常的梦想,其实也是女性能作为母亲最为伟大的梦想。

有些人拒绝生孩子,言必称“讨厌孩子”,那是对人类的实质没搞清楚。

如果女性天生不喜欢孩子,或者说死活不乐意生孩子,这样的女人还不如废物一样的男人。

《大洋之间的灯光》里的女主就是个流产两次,因此深受打击,但又特别喜欢孩子的女性。

虽然我们看她的时候,感觉她是那种“傻乎乎”的女人,但她母性的一面确实很让人感动。

故事的矛盾冲突也就隐藏在这个女主这一点人性的光辉之中,需要观众一点点去理解。

相信读过《世说新语》的朋友都知道,有关“肝肠寸断”这个成语的来历,就出自其中的一则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桓温的军队从水陆西进,进入巴蜀腹地。

大军前行,在大军一侧却有一个“不速之客”始终尾随。

这个“不速之客”就是一只母猿。

母猿为何要一直跟随桓温的战船呢?

因为它的孩子被一名军士捉走了,它来找孩子。

它一路追随,一路悲伤哀嚎,竟追了足足一百多里!

最后,母猿跳上战船,当场毙命。

有好事者剖其腹,发现母猿的肝肠寸断!

桓温得知此事,将那士兵也给斩了。

猴性尚且如此,你想想看,一个非常喜欢孩子的女人,她对待孩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她流产两次再也怀不上孩子,或者说能怀上孩子,又担心再次流产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很多事情,我们能设身处地去想想,估计也就不会那么愚蠢地自以为是了。

当然,很多事情不发生在自己头上,你多数时候都会持以幸灾乐祸的心态。

人在这一方面,其实还没有完全脱离猴性。

其次,养孩子这种事,无论多幸福还是多辛苦,最好还是养自己的骨肉。

一般情况下,虽然你从小养大一个别人的孩子,感情方面能够得到满足,但在某些方面还是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这一点,在讲究法律先于情理的西方犹且如此,那么在情理先于法律的东方恐怕就更是如此。

再说,一般人的胸怀也不够宽广,没法从最真挚的感情上接受一个非己出的生命,所以中文里有个成语叫“视如己出”,说白了,还是有些别扭的意思。

同样,这样的遭遇就发生在《大洋之间的灯光》里男女主角身上。

我不想过多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个究竟。

想想看,我们小时候得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明知原本不是自己的,然而非要占为己有,别人讨要上门,还死活不给人家,这样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大洋之间的灯光》中的女主伊莎贝尔养活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但当孩子的生母找上门来时,你能想得来她的绝望和痛苦么?

换做你,你愿意归还孩子给“别人”么?

我们从这个“傻乎乎”的女人身上能学到什么?

全心全意去爱,全心全意保持善良,全心全意做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这或许才是活着的更重要的意义吧!

当然,男人更应该像男主汤姆那样全心全意去爱,甚至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宁愿为她犯点事。

虽然常被良心困扰和谴责,但那种爱意终究不能变味。

再次,莫要高估人性也莫要低估人性。

再怎么样的影视作品,它总归都是给人看的,因此肯定有对人性善与恶的思考;对于善良,我们要褒扬,而对于邪恶,我们都要唾弃。

当你发现人因为自私而给自己带来痛苦之时,其实内心深处的某个邪念同样让人痛不欲生。

当然,西方影视作品总是呼唤英雄出世,东方故事总是希望有个美好结局,两相比较,人性的向善总比邪恶更容易达成共识;邪不压正,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故事的主旋律,否则,人类的故事全成了“纯属虚构”,想想也很没劲的。

所以我们要相信人性善良的一面,假如这世上的多数人还有善良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应该还不会尽早完蛋;否则,还不如早点完蛋。

《大洋之间的灯光》其中的“灯光”,它想照亮的兴许正是人心中最为黑暗的角落。

所以,当你没完全理解那“灯光”的涵义之时,一定会被平铺直叙的故事折磨得异常烦躁,立马就有看不下去的情绪。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大动肝火,它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故事,只是在试探解读人性而已。

人生正如看电影一样,当我们把很多故事,在经过若干年后再去观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当初自己的每个故事,其实都是那么平淡无奇,可又不知为什么,非要较真个你的我的。

然而就在那些平淡无奇的故事当中,我们突然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要爱就好好爱一次,要恨就狠狠恨一生,要原谅就真心实意地原谅一回,要活就认认真真活一次,要死就踏踏实实地死过去......我不懂什么电影最好看,票房高低也不关我什么事,但我觉着一个故事总能让人流泪,那它一定就是个好故事,哪怕不够好,那也坏不到哪儿去。

所以我说,《大洋之间的灯光》这部电影,它讲述了一个不错的故事,爱好文艺的小伙伴们应该静心去看——前提是,请忘掉所有“影评”!

 7 ) 爱·在一起

爱.在一起——《大洋之间的灯光Light between the oceans》影评你是否曾爱到深处,是否曾失汝爱,是否曾心灰意冷,是否已为人父母?

《大洋之间的灯光》,是一束光,一道闪电,倏然照进斑驳人生与荒芜心野,熠熠辉映人性之光。

一战之后,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于暗夜迷雾与惊涛骇浪之中,一座灯塔不息的光是整个北半球乃至废墟之上整个心灵荒野岿然不动的希望,照亮前路,慰藉心伤。

杜绝剧透。

30+,兜兜转转,人生最不可多得的快乐,仍是于周末午后或午夜时分,一杯咖啡,一本好书,抑或,一部甄选良久的电影,慢慢品味,契合就好。

而这部根据美国2016年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绝不容错过。

而它,慢慢击中我。

在电影结束后,久久蜷缩在黑暗中,漫漫湮没在过往。

一直以来,笃信不疑,人生值得的至尚唯美即是:爱,在一起。

所以为此在那条路上,往返无数次,风雨无阻,从未停歇。

为她,我愿意。

我愿意,千千万万次。

我愿意倾尽所有,我愿意赴汤蹈火,我愿意在这十年为接她送她走了比绕地球一周都长的距离,我愿意被他人百般羞辱为难而强忍屈辱,愤恨与泪水,我要见到她,我要与她在一起,哪怕只一眼,哪怕一瞬间,哪怕就在远处,哪怕只是背影,哪怕一个拥抱......虽然我知道,那是一个一拥抱就不愿再放手不愿说再见不愿再醒来的救赎......我爱她。

只是,最终未能给她完整。

只是,因为失去过,所以更懂得。

我与她父亲分手在汶川大地震的那一年。

办理离婚手续后的那一晚,睡梦中惊醒,泪流满面,痛到无以复加,我真的失去她了。

我犯了此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一个错误,我未能争取到我的宝贝,而我竟然签字离婚了。

那时,她两岁多。

从此,在我心底深处,她永远停留在两岁多那年,似乎无论怎样做,都无法给她全然的温暖,无法拼凑小小的她无以承受的碎片。

她那么小,她曾说的话字字血泪,让我心碎,让我心如刀割,彻夜难眠:妈妈,你们可不可以再分过来?

妈妈,不要送我回去!

我不想和你分开!

求求你,妈妈!

妈妈,别的妈妈晚上也和他们在一起啊妈妈,我每次都会问那家美容店的阿姨,你是不是在里面做美容,我想妈妈,我想天天和你在一起...妈妈,你走慢一些,这样我们可以多些时间在一起......妈妈,抱紧我,再抱我一会儿;妈妈,别哭;妈妈,我也不哭了,妈妈再见。

此生难忘,她说再见的时候,小小的她试图强忍满眼的泪水,而后又情不自禁簌簌而下......那个年轻的母亲,也总是试图鼓励自己和孩子挤出笑容,哽咽说再见,然后转身,泪流满面......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事,不是爱而不得的爱情,而是爱过之后分道扬镳却留下无辜的生命被活生生抽刀斩断连心深情,而刽子手,却是格局狭隘的亲生父母之一。

如果爱,请笃定有能力给孩子幸福和完整的时候再给TA生命;若负责,请在婚前补上有关生命与责任的那一课。

显然,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中国乃至全球,后者是一个社会课题。

我个人曾试着努力而为,但最终无果。

因工作的关系,曾踏足多个国家,走过很多的路,读过很多的书,懂得了很多道理,过好了离婚后的人生,我们给了她全部的爱与相对的完整,可还是难敌此时正值叛逆期的她那一次泪流满面对我的咆哮:谁让你给我生命了,谁让你让我这么不快乐的活着?!

我无言以对。

我一直笃信,爱,在一起。

我深信,她与我一样。

而长大后,她控诉的她诉求的则全然不同。

或许,等她再大些,到她有一天结婚生子,会渐渐懂得。

一如电影的结尾,Lucy会释然与懂得一样。

就像我在生养她之后才懂得母亲的深爱,力量,与勇气,方明了母爱,果真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宝贝,感谢你来到我的身边,虽然,做你的母亲是你的被动选择,但我想借此告诉你:为你,我愿意,千千万万次。

我愿意披挂上阵,赴汤蹈火,此生不渝。

因是母亲,我是战士。

爱.在一起。

2020.02.26ZZ,CNPS:该片与我个人经历主题不同,但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8 ) 求仁得仁

男主本来就内心麻木心如死灰,爹不疼妈早死,上战场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多了去了,也不是人人都有战争后遗症。

但,他就是有能力把所有遇到的人生脚本写成悲剧,这样,他才始终是主角。

看到妻子抚养孩子之后欣喜若狂的表现都可以猜到,假如不还孩子,伤害的只是孩子生母一个人,如果还了孩子,伤害的就是他、妻子、孩子三个人。

这个账很难算吗?

他也算了,觉得这样的悲剧出了自己没人能干成,所以他就勉为其难这么做了,他又成为了悲剧的导演和主角。

 9 ) 大洋彼岸的思考

对于这部影片,更深的感觉就是他的色彩的处理,由于拍摄地点是在澳洲,画面的美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吸引力。

他的画面的设置会经常与人物内心独白形成照应,使得整个画面的处理更高一个层次,也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最欣赏的部分了。

而对于于本片的情节,有点过于的理想当然,对于男主之所以会做出这种做法的背景也缺乏具体的介绍,但是其实男人就是这样,没有办法将家庭和工作同时结合起来时候,总是会陷入纠结,特别是对于一个亲临战场的战士来说,人性与博爱更是是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信仰,他的选择必将位置付诸于代价,但是让自己一生活于内疚与自责中,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上帝给予彼此爱情,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孩子是爱情的结晶,受制于自然,万事万物一味的强求换来的必将是后悔与痛苦。

在最后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孩子没有降临,他们又会面临什么?

实际一开始的时候男主的态度也很确定了,其实男主并不在意这些问题,而女主伊莎贝拉,却有了心结,他们的生活理应过的更好,绝不仅仅局限于孩子,他们的三观可能和我们不太一样,但是依然有着让我们思考的意义在最后我依然有一些问题,最终伊莎贝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然而内心的思考究竟是不是亲情最终战胜了爱情?

 10 ) 是什么让你面对命运的无常

. 如果说对错,谁又能说绝对没有过错呢?

命运总是无常,就像大海里的洋流,永远不知道下一次的漂泊会将你带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我们用仅有的善良和小心翼翼,在汹涌的波涛里,维护着自己小小的人格。

有时候,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做到最好了,已经没有能力更好了,可是说到命运,这无常的命运啊,谁都没有把握能过的多好。

大洋之间的灯光,隐匿在风雨和涛声的背后,远行的航船随着浪花起伏着,一不留神就错过了。

在这里,在一座孤岛上默默地坚持,就像一座灯塔用力地发亮,渴望那天能有一条小船朝着灯光的方向在这里靠岸。

可是啊,那随意流动着的潮汐,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船是来了,但带来的不一定是希望,也有可能是绝望。

我们挣扎着,逃避着,簇拥着,前行。

但命运啊,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是最后的彼岸,还是某个小岛上的一地碎片,谁又能决定得了呢。

不如把一点柔软的内心拾起,剩下的,就交给无常来决定。

《大洋之间的灯光》短评

大晚上的看得泣不成声,有些剧情真的看得又气又感动,两个孤独的人慢慢靠近,却又再次面临死亡,伊莎贝拉疯了一样宁愿舍弃自己的丈夫也没办法舍弃孩子的心情也不是不难理解,可是真得看得好气,选择宽容原谅的心真的很难得,露西真的超级可爱,法鲨和坎妹太般配啦

9分钟前
  • 褪色的蝴蝶结
  • 力荐

看演技,看美景

11分钟前
  • McBee
  • 推荐

看过书,觉得改得挺好。战争创伤没书里表现得那么丰富和深刻,有些遗憾。伊丽莎白身上可悲又可恨的矛盾也削弱了。我只是觉得在那个年代,太多痛苦和失去,能在心中选择幸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以及原本我以为自己作为一个鲨苏是看不下去鲨和女友秀恩爱的,但我竟然没什么。

16分钟前
  • Stranger
  • 力荐

5.0。沒有任何細膩的角色情感剖析,只有無節制的煽情手法與刻板的女性母職觀念。

18分钟前
  • Orpheus+
  • 较差

琼瑶式套路的剧情,和拖沓的节奏,让人对影片失去耐心。好在后半段的情绪展开感染力很强。维坎德和薇姿表演都很不错~

21分钟前
  • Granite_花花
  • 还行

演的真好,看哭了

24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还行

(12.26重新打分,减一星)MDZZ,越看越生气,真想给女主这种又作又自私的傻逼一拳(╯‵□′)╯︵┴─┴

29分钟前
  • Erzählerin
  • 还行

情感人性伦理道德上的刻画值得给五星

32分钟前
  • 小跳
  • 还行

生活,我已经厌倦了。要不然,你替我憧憬一下? ---- 影片的主题:爱与宽恕。全片略冗长,好在有澳洲无敌自然风光加持。正能量满格。

33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

Cianfrance的电影每部看了都要泪奔,我真的想不到今年来片子有比这个还美的了。拍的比生命之树更动人,法叔和Alicia Vlkander随便演一演就可以奥斯卡提名。极度简单的故事却容有最大的情感

38分钟前
  • 包子岛
  • 力荐

爱法鲨不爱他lp肿么破

40分钟前
  • Keigom
  • 较差

法鲨娶了一个错的女人。一个充满谎言的决定,差点毁了多少人的人生。若非每个人都心怀温暖,孩子的童年毁了,寡妇的一生毁了,到头来毁的还有自己。女主恨法鲨不够爱自己,将他弃于牢狱,真是不懂爱。法鲨有句话说得好,我已经用我所懂得的最好的方法来爱你了:坚持我认为对的,并承担你所铸的错。

42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定情之作

47分钟前
  • 保禄
  • 推荐

最可怜也最伟大的是那个淹死的德国人!

49分钟前
  • 麦姆威
  • 推荐

三星半以及四點感想:1. 不用每個細節都解釋清楚到位;2. 音樂不需要從頭到尾貫穿始終;3. 娶老婆不一定要娶有學識見識的,但兩個人三觀得差不多一致,不然消耗半輩子還是賠本買賣;4. 南澳的風可真大。綜上所述,法鯊真帥啊。

50分钟前
  • 蚂蚁玛丽_
  • 还行

就是说一个个的好像都有大病。

52分钟前
  • Moentig
  • 较差

以为是部甜美的爱情片,结果是部伤感的天伦片

56分钟前
  • 蓝色多瑙河
  • 推荐

还真心是很无聊➕难看,情侣档居然也没火花,法鲨还是演gay吧

58分钟前
  • FairyTail
  • 较差

剧情烂俗女主角是带资进组的吗演技不能更烂

59分钟前
  • 取名困难症患者
  • 很差

没搞懂本来读起来挺委婉动人的小说(见过作者本人就很喜欢她:)),怎么被改成了故作苦情唯美还严重拖沓的大型cliche了?好在你澳风光很美,明明是守塔人却换了数套衣服也好看的法鲨好看。Alicia被出镜不多的Rachel衬得好寡淡,失望她的发挥。

1小时前
  • 基瑞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