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恐怖片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全剧最吓人的也就是那张所谓的鬼脸。
温情版的阿芳只生活在阿朗的记忆里,这也是阿朗拿来安慰自己的一种方法。
在他五岁的记忆中,妈妈始终是幻想出来的。
城郊,月黑风高,喝了酒的朗仔今夜奇怪,竟没有拉到一个客人醉意和睡意侵袭着朗仔,他不禁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忽地,一辆闪着大灯的货车呼啸而来,朗仔急打方向盘,躲过一劫,酒醒大半,大骂不止·········车灯阑珊的公路旁,有人向朗仔的TAXI招手,朗仔驶近一看,见一男一女,男的面目清秀,笑容可掬,女的衣着朴素,站着暗光之处,面目无法看清。
“去哪?
”“日月村。
”“那里现在修高速,路不好走。
”“只要一点前能赶到那,价钱好说”一番讨价之后,朗仔决定载客上路。
男的自称小马,坐在副驾座,女的一声不吭,坐在后座,仍处暗光之处,面目无法看清。
“日月村是不是有家春雷饭店?
”朗仔心头一凛:“没了,早烧光了”“你亲眼看到饭店烧光了吗?
”"不是,我也是听说的”“那你还听说了什么,说来听听”“你信不信鬼啊?
”··········朗仔开始讲自己听来的鬼故事······小马也有他的故事,一个关于春雷饭店的真实故事·····此时,坐在后座的女人终于开口说话,她用低沉的声音,讲了又一段故事“春雷饭店着火的那个夜晚,为了避风头,亚芳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妹妹妹夫照看,自己和情人带着那箱金条逃到外地。
后来,亚芳因思子心切,决定回来看看儿子,可是在回家途中被警察发现,抓起来判了三十年。
狱中的亚芳,悔恨不已,终日以泪洗面,为了能减刑早日见到儿子,在狱中拼命工作,终因积劳成疾,病死狱中·····”将近凌晨一点,车已驶进日月村,恍然大悟的朗仔,打开车门背起讲完故事的女人,朝着门口已点燃两排白蜡烛的春雷饭店走去·····此时,镜头闪回到开头的车祸现场:一辆的士车被迎面而来的货车撞翻,车内的朗仔已奄奄一息。
一番抢救之后,朗仔大难不死,想起昨夜有关日月村的一切,恍若梦中···········片尾,康复后的朗仔重操旧业,面貌却焕然一新,五毒不沾,待客热情。
一对找不到目的地的母子请朗仔帮忙,朗仔欣然应允。
看着后座上幸福的母子,朗仔的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刚看完,恐怖没想到成了外壳,在“等恐怖”这个念头下,不知不觉温习了一种“回归”。
结合的挺巧妙。
还有一个吸引我的是“地图王”,我接触过开的士的,很不错。
一眼看去就不俗的样子。
……
看之前,知道张智霖是马面,看到小张无表情的表情,看到休息站,半夜三更踢球阴森森的小孩,看到无人的公路,我以为他会带着片中的朗仔离开,没想到却是把亚芳带回家了。
(题外话,亚芳走的时候也太年轻了吧?
)马面的皮衣很帅气,解决鬼魂遗愿的手法很人性。
对于这个角色张智霖似乎用不着花什么太大的力气去演,本来就没什么特别的情感需要表现。
然后我本来不怎么喜欢叶璇,不过一个故事两段超反差的表演确实还可以。
好像瘦了 片子里没有浓妆艳抹的时候也能看,不过最后临走前明明是30年后,加上都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完全应该画老妆,结果感觉只坐了三年的牢。
林家栋长的就很适合演这类阴阴戚戚或者心理有阴影之类的片子,表现还行。
没什么特别好也没什么特别不好的总的来说还行。
对于最近的港片来说算是很不错了
三段式的电影。
第一段是小胖YY出来用来欺骗自己的回忆,恐怖的戏份都在这段,其实也就是几个做的很烂的CG啦。
第二段是小马讲的真相,看这段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故事跟头七有什么关系呢?
好了,第三段最后点题,一个温情的结局。
我很欣赏这样的编剧,只有东方人才能把一个小故事编的那么有声有色还能寓教于乐。
而且,因为不用担心内地的电检,所以最后一段还是保留了所谓的宣扬神怪,要不然恐怕又要重新配音补拍镜头了。
对于头七还魂这事,毕竟是传统美德,总的来说是宣扬亲情美好的,就不用深究河蟹不河蟹了。
大部分戏在夜里,看不大清楚张智霖和林家栋的表演,但应付这种片子应该是小CASE。
叶璇有两种不同风格的演出,演泼妇好奔放,即使这样对儿子也很好,应该是反衬了母爱的无差别性。
最后小马哥的自白很有意思,阎王老爷什么时候也学会慈悲为怀了,还与时俱进?
这世上解不开心结的人多了,您忙的过来吗?
难不成还想拍成系列片?
一辆出租车,一辆小货车,两个人;一对母子,四名匪徒,两段故事。
夜色黑沉,一辆出租车领着一辆小货车开往一个荒芜的小村;两个人,一个是落魄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是时时挂着猜不透的笑容的“小马”——小货车的司机。
一对母子,独自生活在荒村一个简陋的小饭店里;四名匪徒打劫后逃亡到了这个小店……所有这些看起来就像是所有恐怖片的基调一样,让人心里压抑沉沉,这时若加上些白面獠牙的鬼怪、时隐时现的黑影、若有若无的笑声,就是一个标准的恐怖片了,呵呵,可惜这部片子不是这样,峰回路转,只有讲故事。
头一个故事,是出租车司机讲的,这里的母亲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人;而在”小马“的正版里,这里的母亲却是一个与匪徒勾结的暴力倾向严重的女人。
正是这个一正一反、一明一暗的形象的对比才显出这部片子的可爱。
对出租车司机而言,不管事实如何,他的母亲始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这在后面也有体现,他背着他母亲的时候,他母亲跟他讲,因为早期打架弄伤了胳膊,她根本就没有背过他,而在他的印象(或者说是想象)里却是背过的。
我们每个人——包括身边的亲人,没有人是完美的,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亲人,我想,是这部片子的要义所在吧。
我害怕恐怕片,哪怕到了最后的温情片断,还是心有余悸.当妈妈在儿子背上,流着眼泪说妈妈疼你,当儿子从车里把妈妈背出来,不再有恐惧,我想到,罪和宽恕.两个相关的人,不同的记忆.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又是错的呢?妈妈走了,去哪了呢? 留在记忆里了.妈妈有错吗? 让记忆告诉你,妈妈是对的.头七,在老家俗称"zouyang",爷爷去世的时候,公事在我家办的.所以我对死亡的事情,有更多亲近的感触.我是相信有另一个世界,我是相信你亲近的人死去的时候,会和家人有个短暂的告别.头七,尊重死者,尊重记忆,尊重妈妈,爱你,一切.这部电影看完了有种冲动,再看一遍了.
如果一支厉鬼转型开始向你传经布道,大讲人文温情,你会怎么看待这只鬼?
只怕会人不人,鬼不鬼。
邱礼涛的CULT片是香港电影仅存的星火之一,人肉叉烧包、性工作者十日谈、降头都拍得十分出彩,透过他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底层文化的气质,了解最街市的香港文化。
头七却把我雷到了!
我是专门挑在半夜把窗帘拉上看的,越看越觉得天光,最后简直感觉电视机头顶有天使的光圈了。
让一个专程来看厉鬼的观众看到了善良的马面使者,而且还是长得像张智霖模样的马面,真是苦笑不得。
开场5分钟算是有点邱导演的神韵,林家栋的阴霾的眼神和局促的的士车空间,加上诡秘的呼叫对话,让人无限期待随后故事的发展。
在这里得查一小段,林家栋同学是我觉得目前香港最有潜力的演员之一,他完全有可能像任达华那样,经过银河的点拨后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随着他在放逐、黑社会等片子里面的历练,现在的林家栋完全拥有了自己的表演气质,比起TVB时代的他而言,简直是脱胎换骨。
我看好你,林家栋。
接着说电影,林家栋看在钱的份上答应张智霖带路,两人一前一后在路上有一句没一句聊,跟在后面的张完全就像看着自己的羔羊般,这种人物关系很是让人期待能发生点血腥刺激画面。
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林家栋讲个有关春雷饭店的鬼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漏洞百出,谁都知道这里肯定隐藏着什么。
但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的演绎完全看不到邱导演的功力,故事讲得乏味,就算里面有鬼、灵牌也提出导演的水准。
接下来就惨不忍睹了,随后的电影一泻千里。
林家栋讲完故事之后,基本上我对这个电影就没有期望了,我已经猜到林就那个小孩,只是还侥幸的期盼邱能再编个变态的情节在里面,结果是后面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香港版“妈妈再爱我一次”。
张智霖讲了真实版的故事,原来林的妈妈伙同一个抢劫犯,干掉了其他同伙独吞了钱财但最后都被公安抓了,小时候的林就只能寄人篱下,受尽苦难,然后远走他乡誓不回乡,童年阴影造成了现在颓废。
而他妈妈在坐了近三十年后却在释放前病死了,今天就是她的头七,特此让见林家栋告诉他妈妈多爱他!
从单薄的故事情节里面就可以看出邱导演对有人情味的世界是多么的无知。
整个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叶璇拿菜刀把老大的手砍下然后扔进锅里煮,干净利落,霎间邱导演回魂了。
相比较,降头从头精彩到尾而言。
头七简直是小学生作品。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一方电影是否强盛,如果看导演的话,并不是取决于所谓的大师——台湾电影前两年在各大影展上斩获颇丰的时候,电影年产量已经是个位数了,也不是取决于一两位票房高手——当年冯小刚的一枝独秀正对应出整个华语影坛的寂寞,而是一干一直在拍片不断有点作者意思但从不掩盖自己商业追求的导演。
他们的作品,可能会有1/3被直接冠上烂片的名号,还有1/2中规中矩,剩下的几部除了成长期导的小成本外,可能会被或多或少的人群奉为经典。
邱礼涛,就算是这么一位。
废话已经说了很多了,直接讲这部电影吧。
(有轻微剧透,慎入)电影本身在邱礼涛作品中也不算最好的一拨,因为剧本的缘故,虽然没太多破绽,但结尾煽情之余,稍显幼稚,不过整体看来不错,部分段落很显功力。
比如电影一开头,阴暗的光线里像个死人一样睡觉的林家栋躺在的士里,一下子就带入一种氛围:如果带着看鬼片先入为主的印象去看,有点小阴森,但车里的人轻轻一动,阴森感被生活化平息——不过是个睡觉的人嘛。
这奠定了影片的基调:尽管可能看片之前你已经知道这是部打着鬼片旗号的亲情片,由于影片在生活和惊悚之间转换得极自然,你根本无法判断下面一段是正常的还是吓人的。
后面故事开始,上路。
这段让我想起了史爵士的处女作Duel,都是两辆车之间的戏。
不过这部戏里对话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对后视镜的使用,将两辆车的命运连到了一起,这种用法并不罕见,但可以看出,在这段戏里,位置不一样,实际是各段切换的中心;一是这段配的音乐,略带颓废,但比较悦耳,却又让人不明所以,暗合了情节的发展。
其实如果戏一直这样走,就像Duel那样,我觉得也不错,一个大悬念的存在已经让戏剧张力出来了,不过后面剧情走向了罗生门式的故事。
这样写比较讨巧,如果一直是两辆车路上走再发生事件,编剧的难度会更大。
罗生门式的故事有两个,构造很简单,一个故事,一个真相。
这两个故事算是本片最花气力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来讲,故事的部分是为真相的部分做铺垫的,但这个铺垫铺得太好了,感染力超过了真相桥段,反而显得喧宾夺主。
故事部分的拍摄,不像邱礼涛,倒像杜琪峰,特别是铁三角里最后一段,无论是多角度的运镜(那个出门上楼的俯拍用得特别好),还是静态下充满张力的对峙,都如出一辙。
不过老杜的方式是一个静态三角被内部矛盾撑破后,一阵短暂混乱后,很快形成第二个相对静态的局面;而故事段落则在混乱中结束,有点小烂尾。
此外,影片中唯一真正用来吓人的灵异特效也是在这个段落里出现,但说实话,如果不用特效,完全通过张兆辉的表演来表现鬼上身,可能效果会更好。
不过,在这个段落里,邱礼涛还是显现了他鬼片老手的功底,重重铺垫后阴气逼人。
真相部分,剧本写得不如前者,甚至有些无厘头的味道,但拍得不错。
邱礼涛的影迷们要好好看这一段,这一段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很黄很暴力的邱老邪。
不像前一个桥段那样始终隐忍玩阴的,这一段从开始就充满了躁动,所以,即使后来剧情发展得有些戾气过剩,但让人不禁叫爽,此刻的叶璇不是一个人在发癫,陈子良、阿鸡灵魂附体!
这段若讲缺点,就是中间过high导致它试图跟主线连接的亲情戏显得有些牵强,any way,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邱礼涛,这些可以忽视了。
值得一提的是叶璇在这两场戏的表现,风格迥异,但都可圈可点。
这个戏主要的问题还是剧本上的,是的,没有明显破绽,但连在一起氛围有些不对。
等再回到主线部分,其实大悬念已经昭然若揭,只等着煽情段落的出现了。
张智霖最后的独白虽然有点小傻,但想想经常看到的“xx剧情是什么意思啊”等帖,觉得为了照顾部分观众的智商,这部分交代还真有必要。
虽然有点小怕,但我看到最后一个场景时,仍然希望看到邱礼涛再癫一把,但很可惜,主角已经彻底五好青年了。
总的来说,不错,但不算上乘,邱礼涛的影迷如果仔细看,其实不会很失望的。
好吧 我不该抱着看恐怖片的心态来看这部片子 当我看这那两个男猪脚讲完自己的故事正当我在这里激情澎湃的等阵来一个情nan转转转的时候 突然 一阵诡异的温情配乐悠然响起 然后 我就很郁闷的看着前半部分做了很强铺垫的那个让我想入非非的货车厢里面轰然打开的是一张叶璇的脸 然后 我就郁闷了 不知道叶璇演的他母亲在车里坐着的时候看到他儿子把手诡异紧张的伸进来掏了又掏的时候她是作何感想 反正我是看的很黑线还有不得不说的就是结局的时候那个让我纠结的张智霖演的角色 我一直以为张智霖演的是叶璇儿子小时候的玩伴 因为回忆的时候我看到了两个小兔崽子 可是后来我发现不是 后来我又以为张智霖演的是一个警察来满足犯人最后的心愿 正当我在感叹这个警察真他妈的好的时候 结局来了一个托马斯大旋转 悠扬的音乐响起 张智霖在那一片知道什么背景制作站立 旁白【我是小马,做牛做马的马 也是牛头马面的马 】然后我再忽略掉那让我更郁闷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送魂魄回家改用马车什么的就不说了我脑袋短路的【噶】的一下子就想起了那个男人讲的第一个故事里那个鬼出现时还记得那个老大在发抖 小弟问他 什么 你怕鬼啊我还记得那个老大的那句台词【什么 我是怕鬼太可爱 我怕我会忍不住笑出来】好吧 请允许我再把进度条拖到最后张智霖带着他的两个小酒窝 站在一个我不知道的什么背景之前画外音幽幽的响起【我叫小马 做牛做马的马 也是牛头马面的马】好吧好吧请允许我 我又无良的笑了。。。。。。。
10.01.18奇怪的剧情,而且叶璇的演技也不行~~结局好奇怪,达不到意想不到的感觉。
生硬的表演和小儿科的特效让故事变得不精彩,所有的恐怖,到头来都是佛教的因果轮回~
很好看了
太傻逼了
创意不错,值得嘉奖……没有欧美味道,纯正的中国式故事
好故事 好演员 好玩儿 就是少了点儿感动······
出乎意料的好电影...
表面悬疑.实则温情
本来以为是恐怖片 看过之后感觉是亲情片
一般,看点只在于变态小女孩和奸尸美少妇
看部鬼片都能把我看哭有木有!!!一部电影情绪起伏太大有木有!!!!结尾太煽了啊~~~导演很会讲故事~~
有点儿花田少年史的意思了,叶璇很迷人啊……
不惊悚,也不悬疑。
连起来的傻x故事
还以为要拍系列电影。
我怎么能花两个小时看了这么个傻片子……节奏慢的像牛车,台词念得跟背课文似的,我连骂街的力气都没了
张智霖好帅!
小型罗生门~
牛头马面
明顯導演對片子的掌控非常好。節奏自始至終保持一致。還有少許的公路電影感,鬼片題材里算是表現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