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这不单纯是一部爱情片。
也许,它是很多男人大同小异的一生。
影片前三分之一展现出的主角无疑是个可以上豆瓣直播的极品男,一个地道的老恶棍——暴躁,没责任感,行为卑鄙(持续的威胁前妻的新丈夫比如要发前妻的艳照,在基地组织的网站上给那个可怜的男人报名,凌晨三点叫他起床撒尿,最终让他死于心脏病发),甚至涉嫌谋杀他最好的朋友布吉。
巴尼的第一段婚姻近似于玩闹,妻子克拉拉太过前卫,粗话连篇,在婚礼时巴尼才知道她还有过次短暂的婚姻,甚至于克拉拉怀的竟然是他好朋友的孩子。
这段婚姻结束的也很快,巴尼的妻子自杀了。
因为布吉忘记把克拉拉邀请巴尼共进晚餐的信交给他。
然后巴尼又展现出了他傻比呵呵的极品气质——他竟然对他肇事的朋友布吉没有任何指责。。
这一段,应该是很多男人的初恋的情形了,混乱,糊涂,莫名其妙,无疾而终。
巴尼的第二段婚姻是和一个家庭富裕的高学位女士P。
我想,P应该就是广大已婚男士心中典型的黄脸婆形象了,唠叨,土气,你为了某些原因可有可无的娶了她,短暂的欢愉后是无尽的厌烦。
在看到婚礼上巴尼与他的老父亲和P一家格格不入的表现后,我马上意识到这段婚姻不会长久,不过我没想到这么快——在婚礼上,巴尼遇到了他的女生Miriam,他们是那样的合拍,巴尼甚至立即向Miriam发出今晚就同去罗马的邀请。
Miriam是理智的,选择了离开,巴尼追至车站,然后就是那段让人柔肠百转的对话。
巴尼:我爱上了你Miriam:别闹了,我们才刚认识,而且就在你的婚礼上,我不敢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了。
巴尼:它真的发生了,我不在乎它发生在我的新婚之夜,还是在我的葬礼上,或在我临终的床前,它发生了。
Miriam还是走了,之后的事就像天底下所有失败的婚姻一样,P是墙上的蚊子血,Miriam就是窗前的明月光。
P也许是这部片子中最为可悲的角色,她一心想把自己嫁出去,但他的丈夫在新婚之夜就已精神出轨,蜜月期就已经开始对她厌烦,她和巴尼最好的朋友布吉上床后被发现,巴尼的喜悦竟然溢于言表——是的,他可以正当的离婚,追求他心爱的Miriam了。
她注定只是巴尼生命中的一个插曲,巴尼可以伪装成FANS给手下毫无演技的女演员以鼓励和支撑,却不会对P有任何柔情,她就这样消失于影片中,毫无下文。
所以我觉得这并不是一部爱情片,对Miriam和巴尼们来说,这是真爱,值得追求,对于P们而言,这部电影应该摧毁他们对爱情的所有憧憬。
我满怀恶毒的等待着巴尼和Miriam的悲剧,不出意料,它真的发生了。
之后的情节是我不曾有过的体验,也许这就是一个较为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形态。
琐碎的家庭生活,完满的性爱,甜蜜的二人时光,温情的家庭生活,渐渐老去,危机,出轨,分裂。
第三次婚姻失败的巴尼得了健忘症,他的记忆最后停留在了他们相爱的时光。
他突然失控的乱砸东西,因为他发现自己忘记了Miriam的电话。
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它很温情,渐渐遗忘一切的巴尼还能不断的回想起Miriam年轻时的面容,Miriam从巴尼钱包里拿出的那张写有她电话的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纸条,巴尼最后回到了那个他们最初遇见的大厅,还有墓碑上的两个名字:Barney and M iriam 。
又想到那句台词:直到死亡让我们分离。
这电影不是《盗梦空间》那种让你惊叹编剧导演们头脑的电影,不会让你从脑力消耗中觉得电影的神奇。
这电影不是《阿凡达》那种刺激人们视觉的电影,不会让你惊叹导演们的想象力和电脑特技的神奇。
这电影也不是《功夫熊猫》那种拥有东西方文化神奇融合的题材,没有功夫和打斗,场面也不激烈。
这电影甚至都没有大牌,甚至帅哥美女都不出众,只有女猪脚和男配角好像还可以。
134分钟,这个长度的电影没有上边这些要点,就免不了有各种尿点,甚至“睡点”。
但是当我看下来,觉得真是好啊,内心中充满了温暖、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就是这种电影的特点。
把一个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把一个人对朋友对爱人的爱一点一点的述说出来,一步一步的进入人心。
巴尼的爱是没有杂质的爱。
巴尼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也会有冲突,也会有吵闹,也会有多疑,他不是个完美的人。
巴尼不是一个精明理智的人,所以也会犯错误,也会感情用事,他甚至是个有点缺陷的男人。
但是巴尼对朋友的感情从来不曾变过,他会一直把你放在心上,一直惦念着你,无限的包容你。
巴尼对爱人更是这样,没有爱人他很快老去,很快死去,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可怜的巴尼。
想想我们生活的环境吧,肯定不会这么理想,哪儿去找这样的朋友啊。
人生第一知己足矣,虽然有各种现实的困扰,我们还是活的更加理想一些,恩,就是这样。
叫Barney 的人都是阅人无数的花花公子,但总会被一个女人改变他的人生,不论是
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搞大一个女人的肚子,还不知道这个女人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为了负责,娶了这个明知道不可能一生相伴的女人,换来的只是一张翠绿翠绿的帽子。
若干年后,面对高白富傻的富二代女,明明没有感觉,不是为了下半身的幸福,只是为了下半生的幸福屈服了,草率了被人toast了第二次。
与其说第二次是结婚是为了下半生的幸福,不如说是为了第三次结婚。
Love in fisrt sight 在他的婚礼上对一个素未相识的女人,于是,从洞房夜他就企图开始出轨,弃高白富傻老婆不顾,追到火车站企图让真爱跟自己私奔。
他企图离婚,但找不到任何借口,他的兄弟很好的助攻了他,他艹了他的老婆,他无耻阴险地笑了,终于找到了离婚的借口了。
由于喝酒误事,手枪走火,送了他那个艹过他前两任老婆的兄弟上了西天,还很好的掩盖了这个事实30年。
于是乎,疯狂的求爱行动就此展开。
第一次吃饭,他点了Dom Perignon,查了一下,原来号称是香槟之王,好吧,昨晚婚宴那群魂淡居然喝的也是这个,我一代酒盲,喝了几口也尝不出区别= =。
真爱终于在Barney 穷追不舍的攻势下沦陷了,于是二人和谐美满幸福性福地生活着。
Barney太爱她了,面对别的男人对她的任何有苗头的攻势都必须狠狠的掐死在摇篮之中。
很不巧误会发生了,Barney以为她和他有一腿(其实没有)--出去喝酒--酒后乱性--艹了一只鸡--怕得病---去检查冰叫医生及时通知---回到家接电话---她发现他骗她---如是告知---OVER.他哭着求她原谅“we have a life”她哭着离开“we had a life”我实在想不通的是,在思想如此开放的欧美人眼里,真的会因为一次意外走火结束婚姻吗?
特别是在他们还一直相爱的情况下。
Barney 永远为那一炮后悔,如果再给他100万次机会他也不会干一炮,无论Barney做了什么,他再也挽回不了她。
30年后,他换上了老年痴呆,甚至连他永远不会忘记的她的号码都忘记了。
他们俩重逢,他点了一杯咖啡,没有浪漫,只剩下回忆,或者连回忆也不是。
she says:" can we be friend now."he says:"no we can't"she says:"i m here for you ,if you'll let me be. We had a beautiful marriage , but it is over,and i want you accept that."he says:"Have i ever give up when it come to you?"she say"never"he say "so what make you think i'm going start now?"她不再爱他,她对他像是对一个换上老年痴呆症患者朋友的同情,他还爱她,爱得还是那么深,那么彻底。
曾经深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朋友!
是的。
至少我和她分手三年来,我们没有成为朋友,甚至连说句话也只有在生日的时候送上不痛不痒的祝福。
Barney 最后面对着湖 ,孤独的背影真是让人心寒。
如果有一次重来的机会.....可是没有如果.....不过他应该值得欣慰,她会永远地与他长眠于地下。
每次观看贯穿一生为题材的电影,总像坐上一辆疾驰而下,曲曲绕绕的过山车一般。
当车辆缓缓通向终点时,那意犹未尽如走马灯频闪般一幕幕生命的精彩和落寞。
生命的尽头是死亡,不妨碍身为生命客体走这一遭所爱所感。
人生只有一次,若能精彩一生,千万别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每次机会都像是自己被神的眷恋,不妨灿烂。
巴尼年少轻狂时对爱情盲目,激进,无所顾忌。
像极了青春该有的模样。
就这样不计后果的步入了一场不被看好的婚姻了。
在背叛,出轨,绿帽子的多重挤压下结束了这场盲目的婚姻。
人总是在不幸中学会妥协,疗伤,最后面向生活无力接受。
就这样开始了第二场婚姻,妻子知书达礼(虽有点话唠),家境优渥,在这样的近似普世眼光下的完美婚姻还是不及一见钟情的真爱魔力。
唤醒了巴尼年少藏起来的激情,无所顾忌,一种肯定的爱。
生活真是荒诞,荒诞到真爱的出现竟在自己的婚礼上,可笑可笑。
想到村上春树的一句话:爱一个人可以从细节看出来,不爱也是。
就这样结束了第二段婚姻,也开始了第三段婚姻。
爱啊,爱时轰轰烈烈,天雷勾地火。
当爱被稀释,冲淡下。
生活的荒诞又一次击败了坚固的爱情,像魔鬼般狞笑着分开彼此。
巴尼的一生幸运是遇到了真爱,这本就是一份稀缺情感,稀缺到不出现时,人是不能分辨爱,看清它的全貌。
不幸的是这份爱太炙热,伤害了不该被伤害的人,还有被爱的人。
从道德上,我不认可巴尼,从人性上我又理解他。
本就是不受控制的要我爱。
最后巴尼去世后,在墓碑上大大的刻着巴尼和米莉雅的名字,就像婚礼上的誓言一般。
只有死亡才能将你我分离
故事的情节开展以平淡铺叙,甚至有些荒诞无厘头,典型美国式思维和美国式幽默我无法理解,因此,开始的情节始终无法吸引我入戏。
但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渐渐看到了电影所提倡的主题,也逐渐进入温馨动人的时刻。
故事有几个方面,值得人深刻思索。
巴尼对于第一段感情,也许是有爱,也有责任,但是,并不是,有爱,有责任,然后就可以将感情维持下去,要需要彼此两个人共同经营。
当时,双方彼此都不够成熟吧,第一段感情的破灭,是两个人为成长所付出的代价。
第二段感情的开始,完全是个错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碰到了错误的人,共同完成了一件错误的事情。
如果说上帝认为这些事情开始就是荒谬,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完美演绎,到最后终究脱离不了悲剧的厄运。
只是,巴尼的一切来的有些急,有些早。
看到巴尼在婚礼上面,弃妻子于不顾,而去追求真爱的时候,我也不屑过,认为这是个无法承担的男人。
故事的最终,又改变了我原来的认知,第二段婚姻,开始就注定了不幸福,就注定了是要以失败收场,既然如此,何必要长痛呢,不要彼此耽误,在真爱出现的那一刻,在未来孩子的母亲出现的那时候,又何必要让它错过呢。
第三段婚姻,就是普通大众平凡真实婚姻的模板。
有美好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喜欢的事业,这样难道还不够么,但是,就是,生活中往往如此,所有的愿望都满足,所有的目的都达到的时候,往往就缺乏了生活的激情,开始找些其它的刺激,寻找些不同的感受,也许只是那一刻,但是,打破这种平静的生活,足够了。
纵然有彼此伤害,是因为彼此深爱。
否则,一个陌生人的所作所为,又何必在乎呢。
温情是故事发展到最后的终极主题,也是最最打动人的地方。
琐碎平淡的人的一生,究竟最后会过成什么样子。
巴尼的一生,给了很多人答案,衰老可怕么,只要有信仰,只要有爱,就不可怕。
“我曾经放弃过你吗?
”“没有”“那你凭什么认为我现在会呢!
”最后巴尼和他爱人相拥而泣的情节感人至深。
人活一生,终何所求,唯此而已!
最后的故事结尾,更加亮化了巴尼的形象,除了对亲情,还有友情,还有很多很多,做出了诠释,只是,这种诠释不明显,需要体会。
人啊,有时候,不必活的一直认真,或者说,不必活的太过于表面,等到最后时刻,会有盖棺定论的结局的。
对于这种虐心的戏我真心看的气不打一处来,让我想起了以前的蓝色情人节。
这种几乎可以称为精神洁癖的老婆,虽然开始觉得爽死了自己娶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可我觉得成天面对眼里一点沙子都揉不得的老婆真心是累死了,不能爆粗/不能发脾气/不能大喊大叫/不能惹她生气/不能因为看球而错过老婆的电台采访/不能因为有个对你老婆虎视眈眈的人天天上你家里吃饭而吃醋,处处要照顾她的感情避免惹她不开心一气之下要跟你分居,还要察觉并对抗其他男人对自己女人渗透式的围攻时不要让她感觉不好。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弱点的,他能一辈子就爱你一个够不易的了。
看着这个端着一副臭架子说话都倒吸着气的女人,我想说,您就不累么您。
“Have I ever give up when it comes to you?
”“No”“So what makes you think I'm going to start now?
”看到这还是没忍住泪,试问您听着这样的话还怎么能说出我们的曾有过美好的婚姻但是已经结束了这样不痛不痒的混帐话来?
最后一句,男主的演技是真心赞。
真性情和大混蛋,真是一体两面。
敢爱敢恨,他的性情,有时甚至任性,何尝不是自私和混蛋呢?
但有了善良和爱的背书,这些混蛋的行为,真让人羡慕嫉妒恨。
巴尼最后的人生以帕金森综合症而去世结尾,大概也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了,否则纠缠着那么多的爱,对米里亚姆以及前两任妻子,对年轻时也是终生的朋友,对那个一心想去保加利亚发展的女演员,等等,悉心呵护。
特别是他的死于妓院的父亲,或许这就是电影的主题,一个男人怎样的一生,才算圆满——我理解是,一颗赤子之心,对你经历的人生,始终保持着真诚、善意和炽热的爱。
“整个加拿大都在为你欢呼”第一次看到这张纸条的时候,我和巴尼一样笑了,真心希望他会有戏。
Miriam美呆了,从一而终都是散发着高贵的气场。
抱歉我没有去记住第二任妻子的名字,我和巴尼一样希望他立刻离开这尽管应该幸福但已经失去了意义的婚礼。
可是电影没有停在1:21:25之前。
我爱这种温情的氛围。
之后的日子越来越残酷。
占有欲越来越强的巴尼自己一点一滴失去了Miriam。
其实我很恨那个多余的电台工作男人,你丫不就是看见了这么漂亮的美妇才这么殷勤的么!
我的泪点出现在这张纸条出现的第二次。
导演已经给了够多煽情的铺垫,但是他真心打动了我,同是男人,我觉得巴尼已经把一个男人对家庭,对妻子应该做的已经全部做完并且做得很好,这就像和妻子第一次约会留下的电影票一样,如此细致如此贴心如此温暖。
如果你是个占有欲旺盛的男友或者丈夫,请多给另一半更多的空间吧
下半年最好电影、上半年是伴我同行。
差点就是心中的best one了,如果结局不那么拖泥带水的话。
整部电影都很平常,但是老帕的存在就使它有了一层典型美国式的fuck幽默,看得出巴尼还是有点遗传。
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节过渡得很自然,你根本想不到他妈的就是一部电影,太像生活中的你我他了。
或许这就是你我口中的真性情。
情节真性情,主角配角真性情。
不论第三任发现巴尼的出轨后,不可容忍的离婚了,还是巴尼娶到第二任不爱的妻子后,固执的为了心中的女人离婚。
还有那个高学历的富二代,有钱是吗,好看是吗,波大是吗,他妈的谁叫你那么粗俗。
这种典型的不幸婚姻还在被大多数人慢慢配合着磨合着,最后的结局不是一起粗俗了就是离婚了吧。
第一任妻子果然是年少轻狂,我纯当传奇好了。
第二任妻子粗俗到一提到有钱人就想起她,果然下三滥的狗屁研究生富二代,都去死好了。
第三任才是想象中的婚姻,我想,其实这是很难的。
旁边有人第一次看我最喜欢的电影,还有人正在老生常谈似的帮分析,听到了我现在最讨厌的词,肯定啊。
这个词一说出来会让你觉得是不是问问题的人的脑袋都是狗屎凑的,其实不是,是那回答的人太讨厌了,以为别人都是shit。
是那讨厌的人继续让别人讨厌着罢了。
接触了我最喜欢的电影,碰巧还附上了最讨厌的词语,所以没办法了,不是谁的错,是刚好你触碰到了我的棱角。
形成了无下限的距离。
快走吧。
快离开我。
第三任啊第三任。
可惜还是离婚了。
离婚后妻子发现几十年前前方写给自己的纸条一直存在钱包一直泛黄破烂是,我跟着也泣不成声了。
这是我今晚第三次哭了。
可惜离婚了。
哎。
小时候看《鹿鼎记》,韦小宝对阿珂的感情,我是当笑话看的。
长大之后见识过自己或者别人的鸡毛蒜皮鸡吵鹅斗鸡飞蛋打的种种感情或者无情的故事,才明白:韦公爷那一派臭不要脸死缠烂打的感情,其实是这现实主义的世界上最浪漫最接近于真爱的东西。
Barney那场一见钟情追到蒙特利尔中央车站的感情,是真爱不要脸的样板,是自从《Love Actually》冬夜门外无声告白之后,第一段感动了我的爱情戏。
导演是《CSI》的主力班底,第一次拍电影不拍动作片却拍文艺小品,居然挥洒自如。
论技术,那段乡下小屋外醉酒吵架的戏镜头移动出醺醺然效果;论内涵,犹太衰哥苦追纽约美女的几个段子做到了爱情片最难做到的境界:猥琐而真诚,有笑又有泪。
也许每个扑克脸大叔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个多情的文艺青年。
又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达叔和保罗的演技撑起了整个片子。只能说一部部这样的片子更能让我们去懂得珍惜,把握真爱。
说实话,我不觉得巴尼的人生故事有拍成电影的必要和意义。
电影非常一般,第一段婚姻狗血,第二段婚姻恶俗,第三段又有些空中楼阁。电影根据小说改编,很难表达人物心理状况的变化,因为能够和第三个女人结婚的男人,他与第一个和第二个女人结婚的行为看起来是不合逻辑的;反之亦然。演员阵容当然是可圈可点:吉亚玛提演技精湛,裴淳华美到极致,霍夫曼俏皮可爱——但是他儿子普通极了。
最近看过最烂的电影,给一星是因为它防止了我早睡被鞭炮吵醒
喜欢!
巴尼乱七八糟的一生
没看进去
还行吧
“那时的我没有放弃,现在也不会。”人一生或细水长流,或浪荡不羁,或满载幸福,但无论如何巴尼的一生却足够五彩斑斓,即便到了垂暮之年。开端的冷幽默似乎让人不是能多么专注,但愈往后愈能不刻意的撩动你的情绪,自然而然的煽情亦是恰到好处。btw,如果你爱他/她,请努力追求。★★★★
不惹眼的演员 女主角倒是还不错
我若是巴尼••••••
作
看吉亚玛提飙戏就是种享受
人只能活一次,要尽量精彩,去爱去受伤去迎接生命。只要遇到真爱,就永远不要放弃。
本片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化妆提名。为什么鲜花总喜欢插在牛粪上?因为牛粪是个成功人士。其他的什么爱情啊,友情啊,都是狗屎!就这样了,还有人评价“巴尼的一生算不得完美”。那你我这些终日为衣食奔波的蝼蚁之生算得上什么?
一年一个五星的话,就给他了。
巴尼的人生 诉说着一个普通人平凡的一生,温暖且亲切。越往后看越是感动,吉亚玛提是绝对的实力派~~
简单或复杂,普通或崎岖,坎坷或开心。大概都不重要的,重要的如何走完自己的一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想要对得起的人……
呵呵
fucking love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