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觉得唯毛手毛脚傻乎乎是个傻白甜,越看越觉得,一直能这么轻松愉快没有负面情绪积极乐观地对待周遭的事情,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放课后的茶话会也好开心啊,一定要拼命练习地狱式训练才可以嘛?
喝喜爱的下午茶、弹奏喜爱的乐器、做让自己放松、享受、愉悦的事情才是最最重要的。
该玩就玩,该偷懒就偷懒这点,我好欣赏呀!
恰好后来晚上又刷到了十三邀五条人那一期,仁科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微妙的类似之处。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最近我的匮乏,才会特别关注和在意这一点。
我发现,一部能够吸引我看上好几遍的动画,总是第一次观看时觉得挺好,但感觉还不够完美的作品,然后在某一天突然又想再看一遍,并在片中发现了不少之前被我遗漏了的精彩细节,从此为之着迷,一发不可收拾,比如《素描本》、《钢琴之森》、《河童之夏》、《穿越时空的少女》、《李献计历险记》、《AIR剧场版》……还有《轻音少女》,就是这类“重看之后→佳作”。
倒是那些一开始印象特别好的,后来都不怎么观看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十二国记》和《奇诺之旅》,至今依然是我的最爱。
我不是个“正派人士”,但不喜欢恶趣味太浓的动画,遗憾的是,恶趣味恰恰乃日本动漫近些年来的必备元素,诸如《虫师》、《调酒师》这类几乎没有XE镜头的作品已经是稀有古董了。
《轻音少女》当然也有少许恶趣味,但还算可以在被接受的范围内。
《轻音》的卖点是“萌”,然而这片子打动我的,却与萌元素无关,而是故事的剧情。
在经历了无数日本动画的卖萌和美国电影的特效轰炸后,我对电影质量的要求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化,只要剧情动人,画面哪怕降到二战前的黑白电影时代、人物哪怕个个是野比大雄(话说《绿巨人》里的大雄变得很帅……)也没有问题……造成笔者的这种转变的,那些国产“大片儿”绝对“功不可没”(尤其老谋子、冯暴牙、陈抠门之类的“大导演”)……扣除掉恶趣味和萌点,《轻音》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喜欢全片散发着的那股活跃的气息,还有个性鲜明的主角们。
笔者窍以为,《轻音》全片最令人感动的剧情,莫过于第12集的最后几分钟,而且在笔者看来,之前的所有内容,就是为了这几分钟而存在的。
喜欢看音乐响起后小唯在大路上奔跑的样子,还有在学院祭上那段朴实的演讲。
在最初的设定中,这就是结局。
第一次看完《轻音》时,我就在猜测:这片子一定会有播出第二季的一天。
原因很简单,因为故事的结局好过头了,竟然选择在高潮时刻突然结束,让人觉得不过瘾。
在N多观众强烈“不满”的情绪下,剧组追加了第13集《冬日》,虽然这一集还挺不错的,但很显然是剧组应付性的作品,不但主题已经偏离了“轻音”,而且也很不适合作为全片的结尾,于是这就有了更像结局的第14集,在对之前的内容作一下简单的总结后,于新年的夕阳中结束一切。
但即便这样,又如何能够让人满意,剧组终于在半年后沉不气了,于是第二季华丽地开始连载。
趁着第二季的开播,笔者又重温的第一季,而且两天之内完整地连看了两遍(至今累计观看次数已超过10次)。
不知是否错觉,笔者总觉得律、澪、紬三人其实在第一集开头小唯奔往学校的路上就已经登场了,那几个模糊的身影,给我的感觉很相像……超喜欢小唯。
论外貌,她不是全片最PL的一个;论才能,她最得意的弹吉他也不如妹妹来得出色;此外,她还有懒散、迟钝、爱发呆等等一大堆缺点……可是,我喜欢她认真做一件事时的执著。
小唯一旦酷起来,完全不让小澪半分……小澪不用多说了,无论在动画中还是现实中都是超人气偶像。
意外胆小的她与小和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小律估计是五个主角中最乏人气的一个,然而在我心目中,她的位置却不比其他四人低。
外衣总是敞开着的小律,给人一种男孩子般的爽朗。
只是,笔者其实是个刘海控,有点受不了小律的宽大额头,剧中她曾把头发垂下来三次,笔者觉得那个造型更好看些,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小律放下头发后很容易被误认成小唯,前两次看OVA《冬日》时,笔者就把收报纸的小律当成小唯了……小律的一些静态的特写镜头,要比她平时可爱了N多,比如片头曲中她拿着棍子的画面。
小紬是一个很特殊的角色。
其他几个主角都拥有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而小紬则很少有,她的特征往往得从别人的口中去总结。
一开始笔者以为小紬是那种很高大全、带有高贵气质的大小姐类型,没想到中途显露出来的孩子气着实让笔者大跌眼镜,更雷人的是,小紬的力气大得惊人,而且还有百合倾向(原以为她是几个人中最“正常”的)……在看了几遍《轻音》后,我终于喜欢上了曾经不大有感觉的小紬。
梓喵很可爱,真的很可爱。
轻音部中年龄最小但最有实力的一个。
不好意思地说,笔者直到看第二遍后才发现她的头发颜色原来与小澪是不同的……还有那三个经常登场的配角:小忧堪称本片第一完人,成绩、性格、身材、甚至是弹吉他都要远远地超过姐姐小唯,就在我以为她是这片子罕见的“正常人”时,惊讶地发现她很“宠”自己的姐姐……;小和的戏份不多,却是笔者在全片中唯一一个喜欢的程度能与小唯相比的,这可能与笔者偏爱TOMBOY有很大关系。
话说小和戴上帽子后超帅气啊,还是喜欢酷一点的女生,女仆装对我的杀伤力反而没那么大;哦,可别忘了BT的纱和子老师,当初看到第5集她暴露出来的“真面目”时,可是当场被雷到了。
不过现在看来,纱和子的温柔不一定全是装出来的,你不妨仔细注意一下,定能发现到这点……其他的……音乐很好听,我个人感觉结合动画场景来听更好些~对了,还有什么呢?
那还用说,还有对第二季的期待,目前还在连载中叻~
虽然让人等待到抓狂的《凉宫2》迟迟不肯推出,但是京阿尼近来的表现还是十分活跃的,新番一部接着一部……四月动画新番《轻音!
》(K-ON!
)是一部让SOLO大叔我看的非常欢乐的片子,另外对这部作品也带有一丝特别的情感在其中,因为SOLO大叔曾经也玩过几年吉他,曾几何时也有过组乐队的梦想。
第一话剧情大致是这样:刚入高中的少女田井中律强拉青梅竹马的秋山澪加入轻音部,不过之前的轻音部部员都已经全部毕业了,轻音部也面临着人员不足被废部的危机……(二年级学生都干嘛去了,没人喜欢搞音乐吗?!
)之后,本想加入合唱部的大小姐琴吹紬被中律和小澪之间的搞笑吐槽“感动”,随后也加入了轻音部,就此乐队三缺一,还差一人,这时,被定性为天然呆孩子的平泽唯误解了“轻音”的含义而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轻音部,本想退部的小唯在三人的“死缠烂打 软磨硬泡”以及一段不错的演奏下感化下,完全不会乐器的小唯决心加入轻音部……之后的看点就是这四个少女如何在轻音部成长的过程了……特别是天然呆的孩子小唯,之后学习吉他的过程肯定是非常搞笑有趣的……(顺便也能帮宅众们普及普及乐队的豆知识)其实SOLO大叔觉得这几个乖乖女的造型,看不出像是搞乐队的,而且虽说是轻音乐队,但是看那身装扮那副架势怎看都感觉像是搞摇滚的样子……性格天然呆的女猪平泽唯让人感觉像是幸运星里面的小司,爱吐槽的秋山澪感觉就是黑发版不扎双马尾版的“吐槽镜”,大小姐琴吹紬则像是幸运星中的高良美幸,鼓手田井中律在性格上面则有点感觉像是凉宫……美少女乐队的设定又类似激奏……京阿尼果然还是逃不出自己的“影子”啊(笑)(SOLO大叔目前最萌的还是略带傲娇的小澪 >_<)从音乐这方面为主题切入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想法,可以不断的借此主题发挥发布大量的CD骗钱。
京阿尼貌似很喜欢拿四格漫画开刀,之前的《幸运星》也是根据四格漫画改编而来的,不过要改编好四格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毕竟四格不像是一般的漫画,相对来说独立性要强一些,如何把这些独立的小片段融合到一起,确实是需要有一定的改编功力的。
轻音的人设是堀口悠紀子,也就是为幸运星做人设的那位,怪不得轻音里面的人物多少都带有些幸运星的影子(特别是人物表情方面),个人感觉轻音的人设特别适合做成“黏土”和FIGMA系列,估计再过不久,轻音的大堆周边产品就上市了(钱包记得要捂捂牢啊……)轻音的画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细腻,这点多少还是让SOLO大叔我略感失望的,不过看似简单的人物线条却把人物勾勒的非常具有动感,线条简练但运用的非常到位,略带速写的味道在里面,让人感觉很自然不生硬,挺适合轻音这种生活化题材的动画的,关于这一点上,SOLO大叔觉得轻音的画面风格要比那些看起来挺细腻但是给人感觉却是硬邦邦的画面风格要好得多。
背景是类似幸运星那样的铅笔淡彩风格,给人以一种很清新淡雅的感觉。
轻音的声优方面也是以力捧新人为主,不过这片子还没放完,估计那几个主役声优就红了,京阿尼能不能再捧出个平胸绫般的人物呢?!
拭目以待吧(笑)有一点非常敬佩京阿尼,就是京阿尼对于生活的细节方面的把握及刻画绝对是令人称道的,手法相当细腻,就比如第一话中吃薯条的那一段,很好的深入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非常贴近生活,很喜欢。
动画中的场景也都是参照现实中的某一日本小学而绘制出来的(这里不得不佩那些考据党),不知道那学校以后会不会突然参观人数暴增……OP和ED不仅音乐好听画面制作的也非常赞!
估计后期会有“对手型”这种还原真实的手法出现吧?
……利用磁带的A B面来过渡上半段和下班段的方式也让人觉得轻音制作的相当用心(如果换成CD貌似就没这么强烈的效果了,老古董果然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看完这片子之后不知道会有多少有爱的宅人会一时心血来潮去组个乐队玩玩,就像当年看完凉宫一批人都去跳团舞了那样……(乐器行老板这回该泪流满面了吧……)
没有抓人眼球的噱头设定或元素,简单的几个高中女生在一起组乐队社团的故事,在强大的制作下成为了经典之作。
在满分150与满分100的卷子中选择了后者,然后做到90了多分,这就是一部好作品该做的。
原本一直是觉得画风有点怪就没看。
最近看了一些评论,兴趣使然跑去听了轻音的音乐。
听到ed的瞬间就懵逼了,看到ed画面的瞬间就意识到这番不简单了。
昨天看完最后一话live,总算可以给自己盖棺定论,这动画虽然内容主题和设定相当简单,但制作水准真的是高到离谱。
就靠着对节奏和氛围的细致把控,原本很简单很普通的情节也能变得观感相当舒适,该快的不拖沓,该慢的稳稳当当,几乎所有内容都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和衔接。
当然作画本身水平也很高。
轻音几乎方方面面的制作都是高水准,乃至于分析起来都没啥意思,只想留在那个最纯粹的愉快的记忆当中。
有人说轻音废萌,一萌到底。
然而作为鼓手的律子有会在打工时模拟演奏来休闲的这种细节。
而且轻音整起活来也是不输搞笑番的骚。
有人说轻音的剧情是没有挫折的,也没有现实中乐队会遭遇的突发困难。
但是平泽唯在演出前几天突发高烧,演出当天趁乐队演奏第一首的时间跑回家去拿忘带的吉他。
一种风格有人看不进去也不稀奇。
但是“废萌”本质上就是去刻画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就看观众能不能接受。
当然要是非得往现实动机上联想,那绝大部分商业作品瞄准的都是观众口袋里的钱,以情绪价值这种手法。
而且轻音已经算是宅属性口味最淡的那一批了(看过天降的表示轻音算个啥哟...),露内裤的情节都特意换成象征性图片而且毫无恶趣味引导,甚至可以说轻音在有意规避恶趣味了,顶多就是角色画得比较可爱了。
且当我以为轻音只是萌萌人的时候,平泽唯跟妹妹一起围围巾,秋山澪在队友忘词时迅速顶上,这些情节又让我眼前一亮。
到后半出来个真的只想认真搞音乐的学妹,甚至反复思考要不要退出社团。
这些剧情就反复告诉我轻音也不是什么童话故事的世界,现实中会遇到的问题在这里也难免会遇到,平泽唯live前嗓子该哑还是会哑。
我个人比较中意轻音的地方其实还有剧情是真的在围绕乐队和音乐展开,虽说吧这个围绕的十分有限,比如她们出去合宿训练,其实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玩,但至少她们是真的为了训练才想到搞合宿,剧情从第一话买吉他开始一直是由乐队这个出发点在推动的。
而且也偶尔会有她们日常练习的细节,例如谈论手指结茧,虽然这些情节量很少但就能让人觉得她们确实喜欢音乐和演奏。
在最后,平泽唯跑步与第一回的前后呼应,登台后突然道歉,都是让我没想到的。
道歉时细腻的演出处理让我一瞬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那真的就是一种“不像是演出来的”的自然感,仿佛这里没有什么动画作品,只有平泽唯在高中渡过的一年多的人生让她此时说出这些话。
结尾曲终,一人还不尽兴又继续弹奏,然后其他人一个接一个跟上,歌曲又重新继续。
虽然滑滑蛋只是首二次元萌曲,但我感觉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以及对音乐热爱也被音乐爱着的人们的一个真实写照了。
此外,其实我更想看的是剧情最后变成ed那种风格🤣唉太正点了。
—— 四星改五星。
一个真正制作上优秀的作品,即便风格不那么“大众化”也同样配得上高评价。
风格无高低贵贱,评价作品还是要看制作水平。
表情作画流畅生动,小情节节奏和分镜讲究有起伏,自然的日常氛围,搞笑不用力过猛又刻画出角色个性,角色数量多且个性鲜明,正经剧情的穿插恰到好处,ed的制作更是惊艳,额外加分不少。
有些东西值得一再追怀,尽管永不再来。
第十二话是本剧最好的总结,找到了,不惧光阴虚度的梦想,为之废寝忘食的乐趣。
(典型如平泽唯,对于热爱的东西,全身心投入)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所爱。
但更为难得的是,陪你一起追梦/虚度光阴(欢笑)的人呀。
(看他们五人的日常,太温馨了)有些东西永远只属于中学时代。
散布四方的中学大学朋友们可能聚在一起,当年夜晚散步,蹭WIFI,踢球,海边聚餐,自驾……那种心情再也不会有了。
昨日少年的我已经不存在了。
本片的缺点是刻意迎合男性,尽管商业市场不可避免。
典型如蓝白条纹,频繁的换装,两次泳装,关于胸的玩笑。
另外卖萌有些过度了,废萌低幼倾向。
ps好多人讨论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我不喜欢,这真像以前的我会问的问题。
(几年前同学给我推荐轻音时,我也是一集弃)现在我只想说不要看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东西那么多,艺术作品那么多,没人能看的完,欣赏适合自己的东西就好了。
说不定有一天会相遇呢?
比如现在的我。
《轻音少女!
》第一季14话食用完毕。
《轻音少女!!
》第二季27话食用完毕。
啊啊啊啊啊啊可爱!
终于能体会《挪威的森林》里“春天小熊”譬喻的精妙了!
假如有一天我也在森林无情无绪一脸阴郁,看到迎面走过来一只蓬蓬的雪豹,一只呆呆的海獭,一只滴溜溜的虎鲸,而雪豹抱着它的大尾巴,海獭拼命挼脸,虎鲸嘤嘤嘤地抽打随身携带的金丝猴(bushi),后面还跟了一只悄咪咪立耳的小德牧——它们对我说:“来一起搓麻将吧,人类,三缺一哟!
搓麻将神灵会喜悦,会旋转,会赐福哒(这可不是我瞎编的,霓虹真有类似说法),我们可以打通宵,还包食宿!
”我大概也会沉默五秒钟,再缓缓露出一个居心叵测的微笑,回答“我知道一些更好玩的游戏哦,比如摔跤……想不想试试看呢?
”的吧。
我原本以为,《冰菓》就是卡哇伊宇宙联盟的奇点,《重启人生》就是女性疗愈乌托邦的尽头,却原来更早之前,京都动画就打造出了比“古籍研究社”更日常,比“埼玉县北熊谷”更空想,对女性友好到不需要骨头也不需要眼泪,排除所有杂质也排除所有干扰的超绝性别童话了吗!
一开始些许动作还有媚宅的痕迹,但到后头连镜头都越发干净,女孩子在家穿睡衣是长衣长裤,不再有莫名其妙肌肤的裸露和对身体曲线角度清奇的强调——我实在没忍住翻查了一下作品表,果然,监督山田尚子是弥足珍贵的女性呀!
不只大量女性工作人员参与保证腔调,而在关键位置有女性坐镇的京都,可以说除了“京都腿”的内八,连所谓《冰菓》高级的内媚气息都褪尽了。
呜呜呜没有披上“山姥的假皮”的,用女校文化承载一切美好的青春物语,就是赛高(声嘶力竭)!
之所以说是“超绝的性别童话”,首先故事发生的主舞台,樱丘高中是女校,那么理所当然由小唯,阿律,紬紬,澪和梓喵组成的轻音部也是一水儿十五岁的花样少女(终于!
身高155cm以上的女角体重都超过50kg啦!
想想以御坂美琴为代表的一堆儿161cm+45kg吧)。
由主角团舒展开来,后援团是女生,指导老师是高人气女老师,少女们又各有好友,主角小唯最亲的家人是妹妹,关系最好的邻居是欧巴酱,乐队有一代目……学校不是没有男老师,商店街不是没有男路人,阿律也有一个弟弟,但一切男性都像一个浅浅淡淡毫无存在感的影子,甚至不需要他们作为剧情的点缀。
(话说出镜率最高的,大概只有教学楼前矗立的校长青铜像了。
)这些都不奇,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故事,竟然完全没有恋爱元素啊!
女孩子们努力摸鱼,开心大笑,每天说着叽叽咕咕毫无营养的废话,接梗,双簧,起哄,吐槽,或者温柔倾听彼此的心曲,努力达成对方的心愿,为考试不及格烦恼,期待合宿,临时抱佛脚,又或者心血来潮通宵练习,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或出丑,吃好吃的,买可爱的小摆件……啊啊好忙啊好忙,忙到再没有兴致对异性投去好奇的眼睛。
当另一个性别缺席,虽然我对是否一定会由女孩子顶上类似的,不是感情模式而是相处模式的缺位抱有怀疑,但这样十足真金,童叟无欺的女性空间,再叠加霓虹所有青春物语都会将成年人干脆利落驱逐出境的叙事传统,无疑为女孩子这一理想化的,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存在”,找到了最合适,也最无死角的打光方式。
其次,虽说“轻音”的主题应该也是“成长”,但我总觉得,监督把目光专注在“普通”质素,拿龟兔赛跑里的小乌龟来做精神图腾,并刻意避开起承转合里的剧情高潮,用去高光化的反结构叙事配合主题(这就是为什么剧里孩子们所有的“拼搏”都被遮掩在“休闲”之下,社团活动弥散在一场又一场喝不完的下午茶里,摇滚乐几乎沦为麦高芬,第一季还算有主线,第二季几乎连主线都消解掉了,却比第一季更出色),全力托举“虽然感觉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我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式的少女迷茫,但成长对小唯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命题。
一开始,害怕什么都没来得及发生就已经长大,却依然在青春的道路上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扶扶老奶奶,摸摸小狗狗,“明明只差几米了,却怎么也走不过来”的小唯,到最后,能朝着一个方向头也不回地狂奔,跑过岔路口,跑过红绿灯,那么急不可待,又那么心无旁骛。
支撑着她不再摔个屁股墩儿的,吸引着她两眼发光汗流浃背的,这样那样的变化,与其说终于找到了值得奋斗的目标,倒不如说终于找到了那个属于她的,独一无二的地方。
那个接受你所有怪癖,硬刚你所有毛病,夸耀你微不足道的进步和司空见惯的优点的,被称为“朋友”的所在;那个彼此敞开心灵分享呼吸,一起笑一起哭,一直一直在一起,肆无忌惮挥霍信任,千方百计满足依恋的,被称为“朋友”的所在,像一片波光粼粼的牛奶海,深情包裹住每一颗孤独坠落的星光。
她们真的会一直一直在一起。
呐,真好啊。
说起来还是一个契机呢 初三时去找朋友 她当时就在看这个 可能是因为萌 瞬间吸引到我 然后一整个下午都在看这个第一次接触到音乐类的动漫 觉得玩音乐的女孩子好酷好帅好萌 三分钟热度的我报了吉他班 然而到现在都忘光了 全部还给了老师高中开学那天,走在那条路上,一边决心要做点什么,一边烦恼要具体做什么,一边担心自己会一事无成的长大。
呐,那时的我,你可以不必担心了,马上就能找到的,我也能做的事情,让我全心投入的事情,和那无比,无比重要的地方。
平时看起来呆呆的迷糊少女唯说出这话的时候我很轻易就被感动了贴几张做过壁纸的图~
哈哈哈哈后两图太可爱了当过头像的
充满着欢声笑语的青春 每个人热情洋溢虽个性鲜明但倔强的努力着 音乐是有力量的 情意同样不可小觑 她们的友情如诗如歌 绵长而又深刻
某年夏天过后摔断了大腿,去医院住了个把月后闲在家里,妈妈给我买了把吉它。
还有教学的书。
后来没多久就又去上课了,因为要补上前面落下的大半学期内容,吉它最后还是没学成,在房间的一角积灰。
上了大学大家忙着寻找自己的业余爱好,宿舍里有人练起了吉它。
每日重复着简单的音阶,远没有想象中潇洒炫丽。
夏天又来了啊,这部动画的故事却在和蔼的冬日里落下帷幕。
海边长发少女大口吃着冷风,茶几上皱皱的歌词纸,短信把大家叫到了一起,还是快餐店最热闹。
练习吧,don't say "lazy"。
有这么一种说法“写作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村上的书中也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抑郁症的人如何通过写作来治疗自己的精神疾病。
看完轻音少女两季加剧场版,感觉自己陷入了剧情结束抑郁症之中,遂写此文,希望能够剖析自己的心理,厘清纷乱的思绪。
轻音少女明显是喜剧结尾,大团圆结尾,是一个理想的再也不能理想的结尾。
剧里的四人成果考上同一所大学,结尾是共同制作歌曲献给梓喵,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但是看完之后却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不止是我,弹幕在最后几集都是“猛男落泪”“眼睛里进篮球”云云,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使得一部大团圆结尾的日常喜剧动漫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看完《轻音》的惆怅就在于,剧里展现的少女的美好日常与现实的差距,这样美好的、毫无缺陷的日常仅仅存在于抽象之中的,存在于多人团队为观众精心编制的梦幻之中,在现实中是得不到的。
每一次放学后茶会,每一次暑假合宿,每一次新生演奏,每一次上学玩闹,虽然没有莎翁麦克白式的英雄落幕,没有霸王别姬的江边断肠,《轻音少女》这样的少女日常也照样动人心弦。
个人看来,《轻音少女》的架构整体可以分为两端。
第一段是友谊的发展,这一段为我们展现了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五人,《轻音》的细节描写之精良,观察现实之细致,使我们感觉这五人彷佛不是在动漫中,而是就存在与我们身边。
第二段是讲述如何告别,经过了第一段的剧情,轻音五人的友谊已经发芽,长大,在心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个时候讲述分别,虽然是轻松的语调,仍可算作一场凄绝的戏。
第一段分析:1.五人的性格 2.唯与梓喵,mio与律,大小姐的打闹日常,小佐和与乐队,忧对唯的照顾。
3.演奏歌曲的和谐,歌词本身的含义与场景的结合。
这一段厉害就在于简简单单的日常轻音也能描绘的引人入胜。
虽然剧情比较单薄,但完全不影响观看的趣味性。
第二段分析:轻音少女其实是再后半段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对离别进行铺垫和描写——从志愿表开始,有毕业旅行计划,有给小佐和的离别寄语,有梓喵情人节的巧克力,有结课后的重返校园,有和和大人的学生会结束,有班级离别的演奏,有最后表演的喜剧,还有献给梓喵的专属歌曲。
可以说,最后几集即使没有正面写出离别,毕业的情绪仍然像雾气一般笼罩着日常,把一切都染上了淡淡的悲伤。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部作品就是灵魂这是一部九年前的作品,当时大热,就算拿到现在看也不过时。
有人说它人物粗线条,有人说它没有剧情,有人说它可看性不足不管怎么评价,豆瓣还是有8.7轻音少女讲的是5个少女在高中时期一起组乐队的故事。
唯,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一个天然呆的少女,所幸有一位精明能干的妹妹优照顾着,开学第一天,看错时间,叼着一口面包冲向学校,结果提前了一个小时到。
它属于天才和白痴之间,平时傻白甜,关键时刻,临时抱一下佛脚,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超级喜欢吃点心,只要有好吃的,其他都不是问题。
吉他都可以放弃了。
律子,社团部长兼鼓手,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少女,为人不苟世俗条例,随心所欲。
社团的招新的时候,装摔倒,把学妹骗到社团,想以点心威逼利诱学妹入社,结果把人都吓跑了,还弄坏了社团的名声了,哎,这个部长,能正经点吗?
最喜欢抓弄青梅竹马的澪。
澪,贝斯手,是个正直和及其害羞的女生,经常被律子欺负。
是矫正社团每天慵懒作风的带头人,其实就她一个人积极练习,哭。
但是胆子很小,最见不得的别人受伤了,唯因为练吉他手指长茧了,她看到了都躲一边。
紬,电子琴手,迷之大小姐,据说日本百货业一半都是她家旗下的。
没有体验过没有钱的生活,梦想之一就是去打工。
社团悠闲的气氛,主要是因为每天紬赞助的高级红茶和点心,据说用的茶杯就英国皇室一样的。
社团旅行就是她赞助的别墅。
梓,吉他手,低一级的学妹,为人和澪一样,正直热心。
是看到她们在学校招新热烈弹唱所感染而加入的,结果来到社团,被紬的点心腐化了,已经彻底沦陷了。
就是这样的5个人,看着她们学习,唱歌,吃点心,好像自己的灵魂也不一样了。
在除了读书考大学之外,没有其他目标的年龄,每个人都像木偶人一样,宿舍—饭堂—教室,三点一线,长大了,公司—宿舍,两点一线。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时间里,看着这群杂七杂八的少女一起组乐团,吃下午茶,努力学习,好像灵魂暂时被她们带走环游了世界一圈,现实的东西可暂时放一边。
在现实中,如果既没有好看的皮囊,也没有有趣的灵魂的话,那么就可以看看这部动漫,唤起你那颗不羁的心灵。
更多影评和资源请关注梵高动漫
弃
#6
厌蠢症犯了,本作出了澪没一个想认真搞音乐的,为了找紬练习连最胆小的她都去鬼屋
@2014-10-23 21:21:35
废萌很无聊。
10集弃 说励志看不出励志在哪里 看不出训练有多刻苦 放学后喝茶唠嗑1小时 再练5分钟的琴就会了??音乐相关知识也太少了 抛开音乐片的外壳就只剩个媚宅废萌 改名叫茶道社比较符合 各种厌女细节我暂且可以不管 但这个剧情是实在是…… 每集不是过节就是去海边就是校园活动 感觉编剧自己都写不下去的样子
三星半,轻松治愈向,挂音乐羊头卖日常狗肉,主力是在贩售女子高生天然呆、羞涩娇怯、温柔努力、青春友情爱等设定的萌点。作为部十年前的番水平还是OK的,只不过非我杯茶。
卖萌最高作
萌字当头啊~个个萌女恨不得都亲一口!
循迹蓝白碗至此。怎么说呢,青春活力当然是必要且完全展示的卖点,但故事的薄弱性,或者说技术处于讲述之上的状态,让我对近年的日本动漫实在提不起精神。嘛,就那个样子吧。7+
虽然一直都被叫做卖萌片,不过很放松很容易看得下去,不会觉得枯燥或者是想快进。
软绵绵轻松蓬蓬的萝莉们啊!!!好想放在手上揉来揉去!!!
除了人设很可爱以外。
= =不喜欢京都
每一样都非常典型,典型到无聊……
强国源泉,强无敌
打著組樂隊的名號賣萌還有一手,就是糟蹋了輕音這個譯名 - -
完全萌不起来啊,第二季是灾难啊,ED还不错XSK
京都卖萌又一力作 好吧我不喜欢软妹真的不喜欢。。。
澪好棒好棒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