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件世界上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我会认为是:把《射雕英雄传》拍成电影。
其一,被翻拍次数太多:截至2018年,《射雕英雄传》已被翻拍13次,其中4次是电影,后来者几无创新空间。
其二,题材难度大:电影可容纳的故事量有限,更适合短篇小说,要把120万字的《射雕英雄传》放进去,只能高度概括,可《射雕英雄传》太丰富,该怎么概括呢?
其三,观众趣味改变。
《射雕英雄传》连载于1957—1959年,与今天读者相隔60多年,更重要的是,当年看影视版《射雕英雄传》的观众大多读过原著,而如今的观众很少再去读它,那么,该怎么与《射雕英雄传》共情呢?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既忠实原著,又有不同的韵味。
从这个角度看《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不能不为它的创新意识点赞——创新的结果如何另议,敢在一个主题思想、故事框架、人物形象已高度板结的题材上改造,这种勇气已难能可贵。
经典成为经典,在于后人能不断以它为基础拓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就是为经典续命,是对经典的最高尊重。
武侠退化,情爱崛起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主题很明确: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一主题被接受,有具体历史背景:在香港,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剧烈动荡,劳工生活困苦,寄望于武侠来除暴安良,激发出对武侠电影的热潮;在大陆,则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出现了迷茫、浮躁等情绪,渴望从传统中得到慰藉。
这两次“武侠热”虽有时间差,但整体上,都以“说英雄,谁是英雄”的英雄主义情结为核心,情感只是佐料。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桃花意象,不仅突出了桃花岛的地理特征,亦营造了超现实氛围。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种种社会问题基本被解决,大陆与香港都开始滑向后现代社会。
后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平民文化崛起,偶像逐渐消解,观众们不再向往成为武侠,“武侠热”亦开始降温。
本世纪以来,翻拍的《射雕英雄传》基本都变成了以情感为核心,英雄主义反而成了佐料。
这种主料、佐料逆转的现象,衬托出影视创作上的两难:一方面,“原著党”仍是主流,改编必须照顾他们的情绪。
另一方面,传统主题已不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不改造就只能被淘汰。
整体看,后几版影视化的《射雕英雄传》越来越像爱情片,而不再是武侠片。
年轻人依然需要自己的侠义精神侠义精神真的过时了吗?
如果阉割掉侠义的元素,《射雕英雄传》还能称为《射雕英雄传》吗?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则独辟蹊径——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对原著主题进行了全新挖掘,即:将它从英雄史改造成个人成长史。
通过当年王重阳留在华山之巅的掌印,郭靖实现了个体的超越。
原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一个小人物如何成长为大人物,负担起家国天下之责,则《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更偏重于解读一个普通人,如何靠个性、毅力与幸运,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这样做的优点是:与当代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契合。
对于今天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没有社会动荡、时代飘摇之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不再有亡国灭种的焦虑。
他们生活于相对安稳、规范的环境中,所谓青春,就是一次次考试,将他们引领到不同的人生方向上。
优点是,他们更斯文,更重规矩,更关注个体感受,缺点是;他们对宏大主题缺乏敏感,不会盲目地受其感召。
一部成功的作品,要与今天的年轻观众实现共鸣,就要从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捕捉得到的情绪入手。
既然他们的人生就在不断“练级打怪”中,他们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就是电子游戏,他们对“金庸江湖”的理解与接受,也来自电子游戏……那么,将《射雕英雄传》讲成一个不断通关的故事,也许才是合理的。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恰好采用的就是这种路径,比如搁置了穆念慈与杨康的感情线(至少在本片中没体现),减少了黄蓉的戏份,从而为郭靖的“练级打怪”腾出叙事空间:郭靖乱入红尘,却因天性醇厚、木讷而得非常之福运;在桃花幻境中,在周伯通帮助下,实现自我超越;因师傅“江南七怪”被杀而误会黄药师,在师徒大义与爱情之间焦灼;因欧阳锋进逼,终于意识到绝顶功夫不在修炼,而在人生修为的境界——为天下苍生者胜,为一己私利者败;在新华山论剑中,终于打败了欧阳锋,成为江湖传说……这些“过五关斩六将”式的叙事,围绕着“困境—自我提升—破局—再困境—再自我提升—再破局”展开,但每次困境遭遇的“魔”都不一样:先是实力不济,后是心魔(误会、为情所困等),最终达到生命的彻底解放。
美丽的花朵与杀气腾腾的氛围,构成《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的叙事张力。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与现代人的职场升迁、游戏功力积累完全同构,从而为侠义精神找到了现实的心理基础。
郭靖的性格比原著更丰富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与“修炼自身,达于至善”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
事实上,后者也是《射雕英雄传》的主题之一。
从雪花的视角呈现郭靖“练级打怪”技能的提升。
在《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郭靖能遨游于众峰之上,因为他最终参透了祖师爷王重阳的秘诀——功夫应为道义服务,武力值只是工具,道义才是核心。
随着郭靖突破了小我的艺能境界,欧阳锋对武学的痴迷、黄药师耽于自我的逍遥,便显得不足道了。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江南七怪”出场更炫,个性也更生动。
金庸笔下的郭靖不识人间烟火、不通人情世故,隐喻着儒家的“刚毅木讷,近仁”的主题,亦即:聪明人好“求术”,未必成大事;蠢人肯下笨功夫,往往会成为“求道派”,反而能走上巅峰。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继承了金庸原著对郭靖的塑造,但个性更强,特别是增加了内心活动的刻画,以匹配内心戏更丰富的现代读者的需要。
如果说,原著中郭靖更像一个符号,是一个概念映射出来的类型人物,《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的郭靖则自带烟火气。
正因郭靖有了性格变化,周边人物的安排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增加了“江南七怪”的戏份,他们的上场、被团灭,给了郭靖发挥情绪的空间。
在原著中,黄蓉是另一个主角,且比郭靖更讨巧。
如果二人戏份相当,必然是黄蓉更吸睛。
在《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黄蓉的形象与原著略有区别。
不少人认为,黄蓉身上体现了金庸的女性视角,其实恰恰相反,在黄蓉身上,“叛逆与忠诚”“智慧与狡诈”“美丽与残酷”结合,不过是男性视角想象出来的完美女性——既有女性柔弱的一面,又有男性强势的一面。
在黄蓉的讨巧背后,其实隐含着性别偏见。
个人更认同《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对黄蓉的处理,将她捆在主线上——为郭靖“通关打怪”服务,从而避免了次要人物压倒主要人物之弊。
在《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黄蓉的性格与叙述主线捆绑得更紧密。
《射雕英雄传》之所以令人点赞,在于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鲜活,大开大合,各有各的偏执。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既保留了这一特色,又能紧扣核心线索,力避芜蔓、庞杂,起到了乍一看离原著接近,实际上已非原著,而是更像游戏的作用。
这是改编者的匠心所在。
掌握语法,才能拍好武侠片《射雕英雄传》的创作基础是高于现实,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复制。
这对小说来说,并不困难,毕竟语言提供的是一个模糊的形象,可影视作品是高度清晰的,如何用它带给观众超越生活的感受,是武侠片的难中之难。
所以,武侠片离不开“叙事语法”,即通过反复强调“中介项”,营造出不同的宇宙。
比如山东、寺庙(或道观)、山庄、奇特兵器、异兽、形状奇特的兵器、海岛、高山、竹林……这是静物,在行动上,也隐含着独特的法则,比如僧道的武功高于常人、乞丐有异能、人与动物的结合(比如欧阳锋与蛤蟆)、多在夜间行动、女侠喜男扮男装,介于男女之间……
山洞斗蛇一段紧张刺激,令人窒息。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在武侠片“叙事语法”的操作上,颇有可圈点处。
比如山洞斗蛇,将追逐元素加入进来,更有紧张感;郭靖落入《碧海潮生曲》设置幻境;桃花岛上大片的竹林;郭靖与周伯通对战欧阳锋、欧阳克叔侄时,围绕的八卦图……这些画面不完全是为了炫特技,核心目的在于拉开现实与传奇的距离。
在《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中,设置了三重空间:面人摊隐喻着此岸,它在片头、片尾出现,隐喻着最后的价值判断皆源于此,郭靖便从旁观者到走入传说。
酒桌隐喻着江湖外的俗世,郭靖在这里得到黄蓉的信任,走入江湖,黄蓉也在这里得到洪七公的认可,使降龙十八掌后继有人。
桃花岛、华山之顶则隐喻着武林的逍遥与拯救,前者偏道家,追寻出世,后者偏儒家,追寻担当。
郭靖到桃花岛,本为儿女私情,最终被牵扯上了华山之顶,则是援道入儒,从被红尘牵扯,到出逃,再到主动进入红尘,这正是数千年来国人的性格成长史。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能引人入胜,在于它继承了传统武侠的“叙事语法”,还能有所创新,刷新了观众的视觉经验。
武侠不死,总有人不愿躺平“做人最好是乔峰,出来混还得韦小宝。
”这句网络习语体现出金庸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巨大落差,事实如此,失去实践的舞台,失去相应的氛围,武侠世界的英雄主义在现实中难以立足,现实是,金庸虽然一直对《鹿鼎记》不满,但在很多读者眼中,《鹿鼎记》可能是他的巅峰之作。
武侠最终要与生活相结合,能为具体需要提供足够的帮助与参照。
毕竟,生活靠的是“经验+操作+运气”,豪迈有时反而误事。
当金庸自己都对“侠之大者”有所动摇时,《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则揭开了金庸世界的另一个主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从个人成长、自我实现的角度,为英雄主义重新赋魅——即使时代不需要打打杀杀了,正义感、上进心、奋斗精神依然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在“练级打怪”中想笑到最后,你总要多一点道德关怀,多一点对苍生的责任意识。
在躺平时代,看《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总会有所感悟。
画面人物故事情节都很棒当然要除了本来应该是核心人物的黄蓉!
以前的射雕黄蓉都是最核心的那个关注点都在她身上虽然喜欢郭靖但不会上升到感情在这部里面竟然有一瞬间有一种爱上靖哥哥的冲动同时扮演黄蓉这个人我不得不说她肯定是关系特别硬吧!
不俏皮不美丽衣服头饰都不像黄蓉胸还那么大脸色看起来也像是在哺乳期你说开场黄蓉要搬个假小子和郭靖相处的顶着那么大的胸是怎么瞒过郭靖的呀?!
无语透了如此制作精良的一部剧坏在了黄蓉这里就不能拍一个完美些的吗?
害我又去看了一整遍83版,越发觉得这个黄蓉坏了一部剧!
可爱邪气聪明翁美玲之外真的没看到了好吧!
客观地说除了黄蓉剧是真的不错的完全没有看不下去的时间出现剧情没有太不合理之处没有看到穿帮不精细的bug好吧如果来个俏黄蓉我大概是要至少打九分的
2021-6-18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小米盒子个人自用非影评剧透勿看王重阳假死打伤来偷取九阴真经的欧阳锋郭靖遇到偷吃包子的小乞丐黄蓉给钱给皮袄给小红马请洪七公吃饭喝酒欧阳克手下偷取婴儿被郭靖遇到郭靖黄蓉战巨蛇郭靖扎瞎巨蛇眼睛救出婴儿江南七怪前来找欧阳克算账欧阳锋出现揭穿黄蓉身份七怪跟随黄蓉要杀黄蓉报仇郭靖下跪求情说黄蓉多次救自己郭靖黄蓉吃鸡被洪七公偷鸡洪七公教郭靖十五掌郭靖在桃花岛被困幻境周伯通因为郭靖信念与王重阳一致将九阴真经传给郭靖后烧了书郭靖打开幻境欧阳锋父子前来求亲为的是九阴真经洪七公前来帮郭靖求亲郭靖与欧阳锋比武欧阳克与洪七公比武郭靖飞起背摔将欧阳克先摔倒在地黄药师判定平局因为二人都摔出圈外二人背九阴真经郭靖获胜欧阳锋下毒洪七公掌心中毒七怪前来被欧阳锋所杀郭靖找黄药师报仇被打伤欧阳锋趁机打伤黄药师欧阳锋带走郭靖背口诀郭靖被周伯通救走洪七公教郭靖最后三掌融合九阴真经华山论剑欧阳锋不敌走火入魔成魔郭靖掌心发光打赢欧阳锋说书的做人偶看到郭靖黄蓉买了人偶离开
这部电影意外的比想象中要好,演员、特效、剧情、场景布置等等在我看来都在及格分以上了,看得出来导演是很用心的想讲清楚这个故事。
首先,从演员卡司上来讲,正是这种新人+老牌艺人的搭配才会使这部电影相得益彰。
有人可能会说男女主是新人,不认识。
但我倒觉得正是因为两人自带的新人气质,才能很好的把郭靖黄蓉初入江湖的稚嫩表现出来。
再加上这些老牌艺人的加入,使电影质感也有了一定的保证。
尤其是在开头,看到饰演王重阳的骆应钧时,真的十分惊喜。
他可是射雕系列的“常客”,以前还看过他演的黄药师,所以即使是戏份不多也会让人记忆涌动,有想看下去的冲动。
还有饰演欧阳锋的杜德伟,之前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演的《第八号当铺》,在里面帅气多金又有实力,但在这部电影里完全颠覆了之前的印象。
把欧阳锋的恶毒、丑态、执着获得天下第一的狂傲感拿捏的淋漓尽致,甚至现在我一想起这个角色,就犯恶心。
(虽然我很喜欢杜德伟先生)其次,从剧情上来说,以郭靖的成长之路为主线,讲述了郭靖出大漠后不断遭遇险境,期间幸而遇见黄蓉,二人一起相知携手朝着正义的方向前进的故事。
导演想要在90分钟的电影时长里把郭靖的故事讲述清楚,必然在设计剧情方面是有取舍的。
比如杨康等人物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出现,但是重要的名场面即洪七公教郭靖降龙十八掌、郭靖和欧阳克桃花岛抢亲等等都保留了下来。
这样的剧情设计能做到叙述流畅真的还算不错了。
尤其是结尾的设计,说书人以讲述郭靖和欧阳锋华山论剑的故事收尾,伴着郭靖黄蓉甜蜜打闹的背影离开。
字幕上忽闪两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勇事迹,一股历经沧桑的江湖感油然而生,让人不由得对郭黄一代侠侣产生崇敬之情。
说是结尾给整部电影升华了也不为过。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继续沿用了《铁血丹心》这首BGM。
当音乐旋律一响,那种看射雕老剧的熟悉感又回来了。
自动带入金庸世界,让人兴奋不已。
而我作为一个小小的观众,想看的就是这种情怀,你把我带进去了,就够了。
在剧本上,由于时长原因,自然是不可能把整本原著的情节都拍出来,所以只能取出其主要情节进行改编,这不是不可以。
但问题是,原著的精神内核和原著角色的人物特性一定要保留下来。
可惜这部网大并没有做到,它就只是把情节压缩一下,让每个角色摆摆造型,念念台词然后就快速推进剧情,主角从小白变成大侠,结束。
真的太可惜了。
我以为,金庸小说是可以魔改和再创作的,新的导演和编剧可以在原来的情节基础上再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者根据时代不同,赋予旧作品新含义。
其实很多武侠影迷心目中的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都不是完全按照原著来拍的,比如许冠杰和李连杰先后主演的《笑傲江湖》,以及林青霞、巩俐主演的《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等。
许冠杰版的《笑傲江湖》只截取了原著中争夺林家辟邪剑谱的情节,在结尾加入原著没有的东厂。
但电影却借此引出江湖乱斗与庙堂之争,借古讽今,形成了一个政治寓言,这与《笑傲江湖》的精神内核是如出一致的。
再说李连杰版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则是直接让林青霞演的东方不败变成了“女主角”。
尽管这个改编让金庸本人火冒三丈,直说徐克不懂乱拍,从此再也不让徐克改编自己的作品。
但这丝毫不妨碍这部电影成为经典,除了因为林青霞演的东方不败确实魅力非凡,同时还是因为电影中任我行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勾起了人们对武侠世界的向往和唏嘘,同时还能与现实交相辉映。
再比如马景涛版的《倚天屠龙记》,加重了朱元璋的戏份,把他刻画成一个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小人,最后成功把张无忌挤掉,自己当上了皇帝。
这种把历史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结合在一起的手法,与金庸小说不谋而合。
金庸本人在看完这版电视剧后,也觉得编剧不错,并在后来的修改中加重了对朱元璋的描写。
这部网大在开头的改编我觉得是不错的,用一段欧阳锋到处抓小孩的剧情把重要人物们快速串在了一起,郭靖与黄蓉先是像原著里一样相识,然后一起去救小孩儿。
这个改编我觉得是很不错的。
但问题是后面的改编就一塌糊涂了。
这个问题主要出在每个角色的“行为动机”以及主角的“成长弧度”两方面。
在原著里,郭靖行走江湖的最初目的是要寻找杨康,以及找恶官段天德为父报仇。
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绝世武功,与黄蓉相识相知,最后理解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道理。
但在这部网大里,完全看不到郭靖的成长。
他最初是为了什么行走江湖,就是为了历练?
他是个善良忠厚的人,但这个性格特点也没有通过剧情很好的展现出来,反而更像是个念台词喊口号工具人。
黄蓉的演员很可爱,林妍柔是真的大,但是这个角色彻底沦为花瓶。
她和郭靖总共在一起待了几天,两个人为什么就互相喜欢上了,怎么就想结婚了?
经过那么多年那么多版本的演绎,观众都知道郭靖和黄蓉最后肯定会在一起,但既然你要拍电影重新讲这个故事,你就应该把这其中喜欢的理由和情节给拍出来,而不是硬逼着两个角色在一起。
以漫改超英电影为例,其实至今为止电影和原著漫画很多情节都是不一样的。
观众都知道超人克拉克和露易丝会在一起,蜘蛛侠彼得帕克和MJ会在一起。
但每部电影还是会用不同的情节演绎告诉观众,他们为什么会相爱。
金庸小说改编电影也是这个道理。
这部电影其实演员阵容都不错,演郭靖和黄蓉的演员颜值都可以,还有老演员的加成,曾经演黄药师的骆应钧这次演了王重阳,当年一直想当天下第一的黄老邪“借壳重生”,终于成了天下第一了。
老演员在新的金庸剧里演新角色,这也算是金庸剧一个特色。
杜德伟演的欧阳锋造型也不错,过去他演《第八号当铺》的时候就很擅长演邪气但又很有魅力的角色,可惜这次剧本限制让他没机会施展演技。
看最后的工作人员表,这部电影的制作班底和幕后公司也都是业界大佬,如果再用点心,我认为本来是很有可能成为一部“还可以”的电影,可惜啊。
欧阳锋看面相肾虚的厉害,看来整天泡在克儿这里!
整体感觉很黄很暴力!
郭靖下饭店用金子付账(一个金条估计买好几家饭店),洪七公在旁边看着,没对郭靖的智商怀疑吗?
这都敢传他武功,郭靖是憨厚老实,不是傻弱智,遇事从不 迷糊、大智若愚的那种!
黄药师吹箫让人产生幻像,郭靖和周伯通怎么会看到一样的,幻由心生,各自不同,好多影视剧都有这样的桥段,最近的如山河令,但基本没有这么低级的错误!
开篇欧阳锋看到王重阳坐在那都不害怕!
装死也要稍微认真点好不好!
不得不说,搞网大的人是真的虎。
一般人都懂得“珠玉在前,走路绕道”的理儿, 但他们,专职碰瓷一百年。
比如,《倩女仙缘》,cos《倩女幽魂》。
《锤神》,cos《雷神》。
最近,又有人整起了《射雕英雄传》系列。
《九阴白骨爪》,派爷已经跟它切磋过了。
今天,来跟下面这位过过招。
《射雕英雄传之降龙十八掌》
《射雕英雄传》将视角对准了正主,郭靖、黄蓉。
它没像《九阴白骨爪》那样,搞什么禁忌之恋。
但 口碑依旧扑得很惨。
在派爷看来,原因主要归结于三点——人物,没有江湖神采。
剧情,详略不当,进展飞快。
武侠风韵尽失。
先看郭靖和黄蓉。
这对荧幕形象,太多了。
最经典的,是83版。
黄日华的郭靖&翁美玲的黄蓉,简直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94版张智霖与朱茵的演绎,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以及2017版,90后组合杨旭文、李一桐,也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负众望。
这部网大的选角呢,从颜值上看是过关的。
但 人物形象,演员完全撑不起来。
来看两人的初遇戏。
黄蓉 (林妍柔 饰)因为偷包子被人追赶,郭靖 (耿业庭 饰)出手相助。
这里的黄蓉,只是从普通的古装偶像剧里走出来的靓丽姑娘,缺乏原著中 “任性、灵动”的特质。
而郭靖,身手敏捷,眼神凌厉,也没有原著中 “笨拙、敦厚”的个性。
要派爷说, 你让他演杨康可能更合适。
想拍出好戏,就要照本宣科?
那也未必。
在83版《射雕》中,郭靖、黄蓉的初遇戏就和小说不同。
黄蓉出场,是在树上吃鸡, 瞧着傻小子郭靖走来,就拿鸡骨砸去,郭靖被欺负了,嘴巴嘟了起来,却也没有发怒。
接着,郭靖看到一个富婆羞辱下人,仗义出手,却因为嘴笨被富婆大骂。
黄蓉出马,不同凡响,她一把将鸡骨塞进富婆嘴中。
简单一场戏。
描画出了郭靖的愚笨与宅心仁厚,以及黄蓉的灵巧与乖张。
以及他们两人的共性:侠义。
注意,塑造人物,用的全是动作。
翁美玲与黄日华的演技也非常加分。
这才是好的改编方式。
可派爷要告诉你,《降龙十八掌》里的郭靖和黄蓉还是能看的。
其他人更是没法入眼。
江南七怪,走的是杀马特造型。
其中,最让人喷饭的,是 “最爱说大话,谁也打不过”的大侠柯镇恶。
???
这眼罩是要干嘛?
演个盲人,要如此节约成本和演技?
以后都这么搞的话,对得起徐锦江老师吗!
再比如。
林子聪的老顽童,长这样。
杜德伟饰演的欧阳锋。
不知道的,以为 他在玩加勒比海盗的cosplay。
真行。
看到这里,派爷就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
影片中的人物,一点武侠味儿都无。
这NM是谁的江湖?
再来看 剧情。
《降龙十八掌》,一共90分钟左右。
但讲的事情,那叫一个 迅猛、繁杂。
派爷简单概括一下——郭靖黄蓉结缘、黄蓉女装现身、郭靖跟洪七公学武、欧阳锋借亲事抢《九阴真经》、欧阳锋栽赃黄药师、郭靖恶斗黄药师、郭靖黄蓉交恶、二度华山论剑……
节奏是很快,但问题是,干巴、没有戏味儿。
什么是戏味儿?
场面有雕琢,人物见性情。
戏要耐品,越看越有滋味。
派爷举个例子。
金庸写小说,讲究细节丰富。
比如黄蓉蹭饭,光是报菜名就让人大开眼界——先来四干果、四鲜果、两咸酸、四蜜饯。
八个酒菜是花炊鹌子、炒鸭掌、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
再配十二样下饭的菜,八样点心,也就差不多了。
83版《射雕》,拍得热闹、生动。
而《降龙十八掌》呢。
黄蓉正要点菜,内容就切到了欧阳克身上。
镜头再转回来,就是一桌子的菜了。
报菜名为何重要?
这能体现出黄蓉必然出身名门,生活优渥。
又展示了她刁钻、古灵精怪的个性。
同时也含有她对郭靖的 试探。
这么好的内容删去不写,就好比 一个坏厨子做菜,只是在浪费“食材”。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电影篇幅有限。
那派爷再举一例。
黄蓉惊现女装。
在83版《射雕》里,这是重场戏。
黄蓉泛舟湖上,缓缓拉开帘幕,意境优美, 得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
郭靖看到女装的黄蓉,呆住了,一顿思索。
黄蓉走近了,郭靖还在犯傻。
你好像我一个朋友啊
灵巧姑娘遇上愚钝小伙,这种CP感放在如今完全有“天神下凡,大杀四方”的魅力。
可在《降龙十八掌》里呢。
地点,换成了青楼。
黄蓉,也有了些脂粉气。
美感全失。
这么重要的戏,尚且拍得如此随意,更别说其他了。
再来看。
欧阳克的毒蛇出场,这本是过场戏,但影片大肆渲染。
咋滴。
特效那么五毛,还有脸出来现眼啊。
而且。
击败大蛇的方式也很可笑。
扎它眼睛
蛇行走靠的是热感应系列,眼瞎了,攻击起来不是会更加凶猛吗!
反正,蛇攻势很猛,就这样迅速挂了。
最要命的是, 影片叫《降龙十八掌》,但全片的重点却是九阴真经。
欧阳锋带着欧阳克登上桃花岛,明面上是履行婚约,实则为拿到真经。
郭靖靠真爱感动黄药师,防住了欧阳峰的奸计。
结局更让人无语。
欧阳锋施展起假的《九阴真经》,开始走火入魔。
不过,看着风云为之色变的架势。
一部武侠片,快要基因突变成科幻片了。
再有就是, 《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还 拼贴了很多周星驰电影的元素。
只举两例。
周伯通大笑VS孙悟空大笑。
最后决战。
蛤蟆功对战降龙十八掌VS蛤蟆功对战如来神掌。
更低级的,是它遵从了网大的 “6分钟美女洗澡定律”。
用情色元素冲击观众感官。
《降龙十八掌》,以及类似的网大,为何总是拍得那么烂?
在派爷看来,这些作品从策划到制作,每个环节都存在问题。
先找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IP。
再攒一波不怎么费钱的演员。
然后缝合经典电影的场面。
后果是,糟蹋经典,毁坏观众视力。
现在是有些人挣到了快钱。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必须要有人反思——当越来越多人的人只会消费经典。
那曾经的 经典,又是怎么来的呢?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金庸大师可能气的要从地底下爬起来了想要锻炼眼部肌肉的赶紧去看看保证你白眼翻到爆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公鸭嗓的李亚鹏版的靖哥哥是多么的亲切中国电影界的悲哀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人力物力去浪费在这种电影上呢反倒是许多有才的电影人得不到重视 许多好的作品无法被大家所见到一声叹息
杜德伟演的欧阳锋我要吐了,违和感太强,真的选角不好,他的第八号当铺的老板演得不出,他适合演冷酷的老板帅气总裁什么的,老了可以演总裁他爹嘛,演西毒没有味道,还有电影节奏太快,比话剧还快,一会儿就转场!
杜德伟演的欧阳锋我要吐了,违和感太强,真的选角不好,他的第八号当铺的老板演得不出,他适合演冷酷的老板帅气总裁什么的,老了可以演总裁他爹嘛,演西毒没有味道,还有电影节奏太快,比话剧还快,一会儿就转场!
,,,,,,,,,,,,,,,,,,,,,,,,,,,,,,,,再过若干年,我们将不再有完整的长片可看。
一切都像抖音般的急功近利骄躁浮夸。
资本裹挟之下真正的文化正在走向末路。
把射雕所有的大场面全一勺烩了,处理的倒是挺连贯的,但相比之下人物的情感就显得不是那么强烈了
在海外大部分电影都版权限制,只能看这些片😂
编剧简单粗暴,干净利落。加上视效不错,评分可以高一点
很一般的网络电影,造型设计有问题。
靖蓉童年白月光,情怀四星
故事有点不一样,但是放大银幕似乎能撑住诶
金庸《射雕英雄传》373
比想象中的好一点,特效、演员起码都不拉垮
我以为没演技和丑已经是现在翻拍剧的底线了,结果还是我肤浅了。欧阳克出场的时候我都忍不住了,这哪是欧阳克,这特么难道不是欧买噶吗?那么浓的眼线是什么鬼
2.5星。景色还行。
5分 用纱布绑手,会发龙波的人是你吗?飞影!是什么支撑我看这么烂的剧情呢? 我承认我馋林妍柔的颜
妆造太违和了…
还凑活
有蓉奶大!这个蓉儿是怎么把俏皮灵动的小女孩和胸怀伟岸的美熟女结合在一起的……
老气
还挺喜欢这个黄蓉的,不过就是有点老,不过身材是真的好呀,史上最好身材的黄蓉
除了引用了人物名字,不知道这电影拍的跟原著还有几分的关系?太扯淡了! 郭靖黄蓉洪七公整体来说,演的还算不错,加1星。希望耿业挺多磨练自己变成实力派演员。
最近难得好看的武侠翻拍电影了。
简直是在故事快进,没有拿捏到故事精髓。故事应该叫九阴真经更恰当吧。
最帅郭靖,降龙十八掌好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