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了两次看完的,第一次,在办公室,偷偷擦眼泪,因为看到桃子,就如同看到了自己,虽然我没有看到守护我的妖怪。
十多年前的自己,不曾也是这样,父亲在一次争吵后意外去世,那年是西安最后一场大雪,我没有收到任何信件,也没有与我争吵,给我闯祸的妖怪。
只是在一场大雪到来的时候,在一个葬礼上,以及在无数年后,都认为他还在我身边。
默默地只是看着我们母女。
从未在母亲面前哭过,自父亲去世,她带着我辛苦的生活,去了远方,从此我们南北两隔,最久,应该是有三年未能见面。
就像桃子对着郁子说,你总是不在家。
是的,我也曾经很多次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说过这样的话,甚至期盼北厢的空屋能有妖怪陪我一起在失眠的午夜慢悠悠的洗洗衣服。
那年,我十五岁,一个人在北方。
后来无数次,询问过自己,到底离开的人还会不会回来,或许就像桃子看见的三滴水珠,从天上来,消失于天上,离开的人化成眼泪,化成雨水打在我的头上脸上衣服上。
只是我从未发觉,那就是他们的守护。
直到后来成年,我写过长长的信给我的父亲,为了不让人看明白,我写成了繁体,藏在某个角落,只要我想起他,我就会想到其中最想对他说的话,那些内容,反复默读。
一度我相信,他会感受到,一度我也会怀疑,他早就消失不见,而现在我想,在我写下每一个字句的时候,他就已经读到了。
给桃子的信,也是给父亲的信。
他站在一个我永远无法看见的地方伸开了臂弯紧紧的抱着我和母亲。
桃子最终还是学会了跳水,就像我在25岁终于学会了游泳,终究有一天需要学会,直面的去面对我所惧怕的事情,然后翻越它,用这样的一种形式,写着长长的信,让他读懂,让他坚信。
这里一些都好。
你在天上,请放心。
===========================================================2017.07.10这封影评写于四年前,那年我25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收到了好几封鼓励的豆邮,谢谢各位:)时间真得要比想想中过得快很多,尤其是25岁之后,到三十岁这五年,转瞬就到了。
记得在今年年初,我做了一场记忆很深的梦,自父亲去世之后,我在梦中永远都停留在那会儿我的模样,或者,自身的年龄状态是弱化的,但是今年初的那场梦,我很清晰的记得,梦里的我,跟现在的年纪一样,我跟他坐在餐桌边,我在吃饭,他吃了两口之后说胃不舒服,想要去躺会儿,好像他的身体也跟随年龄一般,自然的在梦里也老去了,我扯开椅子,问他哪里不舒服,要不要看医生,他摆摆手,说没事,于是就回卧室了。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跟他以现在的状态相见,虽然我知道这样的画面不可能会出现,梦醒了,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然后告诉自己要记住这个梦,那个梦是如此的真实。
也感谢这封影评下的朋友给予的鼓励,大家都要加油哦!
在一个以卖肉、搞基+爆笑为主旋律的时期,日本动漫在很长一段时间丝毫不能引起我的观看欲了。
《写给桃子的信》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很小清新略带点萌的宣传画封面,蓝天、白云、远山+平胸朴实的桃子+妖怪,应该是重口味时期一碗清淡的汤。
真的很清淡。
清淡得有点想睡着了。
有点仿夏目吧,说的是人跟妖怪之间的故事,不过女主跟妖怪并没有什么契约关系。
情节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
但还是被这种单纯的有点弱智的真感动了,特别是阿岩、阿川、阿豆跟小岛上的所有妖怪全体出动组成“肉墙”帮桃子挡台风暴雨的时候。
震撼,壮观,世界都在抖动了。
如果断章取义地截个图的话,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犬夜叉里面的小妖怪群体吧...关于三个妖怪:都是吃货...阿岩(有点像大番薯的那只):一口黄牙,张着可以把一人的头塞进去血盘大口,虽有点可怕,但,是“我不会告诉你这是我干的”的这种人,呵呵。
跑得很快阿川(瘦长条那只):有点小聪明,有点市侩,有点流氓,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怪,智商相对来说最高的一个(但还是蛮笨的)。
他放的黄色屁屁能够把野猪震飞阿豆(天然呆):戏份不多,但印象最深刻。
因为智商负无穷,所以不会最坏事,有很多很多的妖怪朋友,萌神。
关键时候最帮得上忙。
桃子叫他们给天上的爸爸送信时,其他两只不敢违反规定不肯帮,阿豆说,“我记不得什么规定不规定的,所以我可以帮你。
”哇塞,一下子光鲜了。
桃子跟爸爸吵架了,说:“你不用回来了。
”然后桃子爸爸就真的没有回来——出事故去世了。
桃子跟妈妈吵架了,在刮台风的晚上离家出走。
桃子妈妈哮喘病复发了,但仍冒着风雨出去寻找桃子,生命危在旦夕。
我们不懂爸妈的苦,还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受的苦很多很多,冲动地跟父母争吵,说不该说的话。
冲动是魔鬼,有些话不是真心的,逞一时之强说出来了,却伤害了至亲的人。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吧,不是应该好好沟通的吗?
一家人敞开心来说说话,很多心结也许就解开了呢。
我们不是桃子,没有妖怪们的帮助,所以啊,要好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不要争吵了,不要等到那天他们突然不见了再懊悔伤心。
父母与孩子之间,哪有隔夜的仇呢
因为之前期盼太久以至于后来生肉和汉化出来都没有注意到。
现在听着25首的OST专辑回味情节总是忍俊不禁。
之前也有过从城市到偏远小镇的生活经历,对于momo遇到的许多事也能感同身受。
唯一不同的是momo是个比我还敏感的女孩。
我不知道东京是个多大的城市,反正对于海岛上的孩子们海和森林就是世界的全部了。
momo内敛、敏感的性格之于海岛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吵嚷的要回东京的孩子,喜欢布丁的孩子,没有勇气跳水的孩子,看不见妈妈眼泪的孩子。
《给桃子的信》总让我想起宫崎骏家的千寻。
同样是小学生,雷同的地方那么多,离开熟悉的环境要开始新的生活。
不同的是,千寻在开始新生活前已经因为奇异的冒险而有所成长,在我们看来以后的日子总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momo在父亲去世后跟着母亲来到海岛,陌生的环境和对父亲的愧疚迫使momo“总想回到从前”。
感觉每个念旧的人都会想要哆啦A梦的时光机。
不希望改变,不愿意和“从前”这样的字眼挂钩,“想要一直这样”,“永远”。
这样不就好了么。
所有的事就如约好般,好不容易父亲回家团聚,好不容易买好的合唱团入场券......“其实当时根本不是想要那样对父亲说的”,“其实只是想一起去的”,“其实很开心您能写信给我的”......父亲的骤然去世令一切措手不及,被迫来到偏远的海岛,被迫与陌生的爷爷奶奶还有怪蜀黍接触,被迫一个人在家。
看着看着真心就觉着难过。
好在童话里会有王子和公主一样,动漫里也有妖怪一样的伙伴。
这是我见过最妖怪的妖怪伙伴设定了,没有丝毫的做作。
日本传说里的真正妖怪才不像夏目家的猫老师或者犬夜叉那样的赏心悦目。
外表粗恶的阿岩、阿川、阿豆妖怪三人组的出现使momo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满足momo任性的要求,momo帮助他们改掉恶习。
没有高强的法力,最有利的御敌武器便是强力助跑和打屁攻击,笑料百出的无厘头给独自在家的momo充实着每一天的生活。
就像王子用吻唤醒了公主,破碎的镜子令妖怪三人组不得已在暴风雨的狭小空间里向momo吐露了此行的目的。
被篡改而送上天的信笺,为什么会出现在momo的身边,所有的谜团都被一把钥匙解开了锁,“只因为我们是被爸爸所托前来保护你们的”。
也许一开始多数观众就猜中了结局和大多数情节,整部电影能让你看下去的真的就只是那些相似的经历和琐碎的生活。
就像能诠释你整个童年的一部电影胶片。
我没有幸运到能遇见妖怪三人组的童年仍然健康成长到现在,是因为现实的生活里没有会三番两次踹你下水的妖怪阿岩,但我有很多会鼓励你会等你有勇气跳水的朋友。
珍惜现在就好。
momo因为不了解母亲内心的苦楚而一味的埋怨和任性险些铸成大错。
现世没有妖怪会帮你在暴风雨的夜晚被成群的妖怪筑成保护屏障去邻县找医生救人,不会有好心的妖怪帮你送信上天祷告悔悟并且得到舒心的回答与谅解。
这些真的只是因为无法达成所以编成漫画和小说的心灵慰藉。
都是能让人继续幸福生活的理由。
好在是个温馨结尾的完结。
只是每个人都无法顺利遇到一个令你成长的妖怪。
所以,快快长大吧。
人生明明还有那么长。
OST:http://www.xiami.com/album/516153
好像日本治愈系的动画电影,时间大多发生在夏天。
宫崎骏的《龙猫》,《幽灵公主》,《悬崖上的金鱼姬》可能还有《千与千寻》;吉卜力推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细田守的《夏日大作战》和《穿越时空的少女》(他最近拍的《狼之子雨和雪》时间跨度比较大,有夏天也有冬天);原惠一的《河童之夏》;新海诚的《云之彼端,约定之所》;高坂希太郎的《茄子:安达卢西亚之夏》;还有《萤火之森》;以及本片《给桃子的信》。
再仔细考察的话,治愈系的动画(或者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日本动画)主人公往往是个孩子,而这些奇幻梦幻的故事,又往往发生在暑假期间。
除去《幽灵公主》和《茄子:安达卢西亚之夏》世界观另外建构的片子,上一段提到的电影基本上都发生在乡下,要么是主人公本来就住在乡下,要么是放暑假去乡下亲戚家避暑,要么主人公给什么神奇物种拖去乡下旅游。
机缘巧合,总要让故事发生在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乡间。
不止治愈系,整个日本动画似乎都形成一种思维惯性,那就是自然和乡野一定是好的,而对城市和科学技术的态度,即使不像宫崎骏那样旗帜鲜明的反对,也至少是谨慎或者有反思的,即使在诸如高达,EVA,MACROSS这类以巨型机器人作为卖点的动漫,导演在导弹巨炮撸爽了以后也总不忘借助某个中二病少年之口,来谈一谈科学技术对人性的摧残。
《给桃子的信》是是一部和技术八竿子打不着的电影,它和《龙猫》《平成狸合战》,《河童之夏》,《萤火之森》一脉相承,讲的是乡野当中的怪物,《龙猫》里面的怪物是吉卜力创造出来的,剩下几部都充分利用了日本丰富的妖怪资源(所谓八百万神明),这部动画借鉴了江户时代浮世绘师歌川丰国画的《黄表纸》,妖精都长得古色古香的。
我手头没有这个画集,只能对着《百鬼夜行图》来找 ,阿岩可能是大首(日本人起名字真随便),阿川可能是河童,阿豆可能是小豆洗。
最开始人们因为恐惧创造妖怪,但人的认识岁年代的更替会发生变化,妖怪们不能与时俱进,就逐渐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人对旧式妖怪的畏惧,转移到新创造出来的妖怪身上。
妖怪越新越可怕,而神明则相反。
现在人们用古早的妖怪讲故事的时候,都不是为了吓人,而是取其飘渺灵动。
但是这个故事里,三个妖怪基本上以二逼青年的形象出现,坑蒙拐骗偷,连飘渺灵动也没有了。
但讲乡野怪物的故事,一定要一点飘渺灵动来带,否则就沦为低级搞笑了。
在这个故事里,承担飘渺灵动任务的角色,是死去的桃子爸爸的角色。
除了回忆的片段以外,他后来的戏份只有寄了一封两句话的信。
但就是这个虚无的角色,却成了整个故事的关键角色。
父女之爱也成为了驱动整个故事的核心动力。
在豆瓣上有一个短评说,这个电影讲桃子父女之爱又讲三怪大闹小渔村,两条线都再扯,都没讲清楚,我觉得这个评论并不正确,这两条线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
如果去了三怪大闹小渔村,那么父女之爱天人永隔,不知道要怎么发展故事;如果去了父女之爱,三怪大闹小渔村又缺乏动机,最后也不好收尾。
我觉得正是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整个故事才灵动又接地气。
说起接地气,这个故事有两个高潮,一个是桃子和阿岩阿川二怪被野猪追的高潮,一个是雨夜百鬼夜行的段落。
我觉得这两个高潮刚好呼应了接地气和灵动。
被野猪追的片段,。
桃子倒是表现得正常,但二怪表现却实在不容乐观,借助了人类的技术(过山车),使了下三路的损招,还是被野猪给追个半死,再加上死里逃生以后表现出的鸡贼样儿,实在有损妖格。
但这样一来,妖物和人之间的差别,就只剩下了外表。
三藏说得好,妖物一旦有了人性,那就是人妖。
这个故事里还剩一点妖气的,就只剩下天然呆阿豆了。
阿豆平素不说话,不记事,纯卖萌,但常常能够得到本地小妖精的喜欢。
三人组里面,如果阿岩和阿川是用来接地气的话,阿豆的工作就是和精灵沟通。
所以第二个高潮,雨夜百鬼夜行,基本上就都是阿豆的功劳了。
在镜头上,桃子最初被半透明的二怪追,这一段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短片《文子的告白》的影子,同时《文子的告白》那种感觉,也出现在小桃和二怪被野猪追的段落。
阿豆和本地小怪互动,可以从《龙猫》的煤球怪和《幽灵公主》的小精灵里找到影子。
而最后那段百鬼夜行,大量半透明半流质的妖怪组成一个巨大的史莱姆轰隆隆奔向目的地,又明显有吉卜力的一贯风格。
处处都可以看到致敬。
这一部电影,处处能嗅到夏日的气味,但最感人的,其实是在三怪离去以后,桃子和妈妈海边散步,母女尽释前嫌,这时载着父亲天堂来信的稻草船漂流到岸边,夏夜的微风拂过,吹熄船灯,在晦暗的海边,竟显得无比温柔。
这种温柔,只有在被野猪追过的夏天,才能见到吧。
心诚则灵。
一个很温馨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桃子的成长,妈妈的成长。
也是我的成长故事。
桃子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父亲,失去的不仅仅是父亲,还有一次再也没有机会完成的道歉。
妈妈在失去父亲之后也很悲伤,但是很想一个人默默的努力,于是失去了对桃子的那份关心。
这种关系与父亲的去世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一开始桃子和妈妈就处于一种不能很好沟通的关系中。
不信任就代表着彼此之间的羁绊断掉了。
这时候三个妖怪出现了,要守护着桃子和她的妈妈。
不过好像一直都没帮上什么忙,除了倒忙。
他们一方面失去了自己的妖力,另一方面又接受了自己的任务,然后岛上的居民的庄稼和蔬菜就遭殃了。
不过慢慢的桃子接受了他们,成为了能够倾诉的对象,能够陪伴的对象,或许这就是守护神存在的意义吧,只要能够倾听,能够陪伴,也就是最好的守护了吧。
桃子成熟的那一刻,应该是登上山顶,小岛的景色一览无余的时候,她真正的爱上了这个地方。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爱的时候,就是灵魂开始苏醒的时候。
高潮的矛盾终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误会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桃和母亲终于爆发了。
看到母亲抱着哮喘发作的身体去找小桃,这样的母亲还能说什么呢。
终于,桃子看到母亲病危,终于明白了该明白的事情,然后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最后看着桃子从桥上跳入水中的那一刻,意味着她长大了很多。
爱苏醒了,成长也就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PS:①在影片中,阳太和海美都是美好的化身,海美一直都能够看到妖怪,中国也有这样的传说,小孩子能够看到大人看不到的神灵,或许真的是这样的吧。
他们两个一直都在努力的帮助桃子加入他们,一直一直在努力,很温馨。
②小的时候,我们也一直玩跳水,真的很怀念啊。
③生活真的很不容易,虽然郁子表现的很无所谓的样子。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住着神灵,他们会看着我们。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神灵,希望不要忘记他们。
在日本四国边上的一个小岛上,一位从东京搬来的名叫桃子的女生,充满忧郁的表情,不愿跟别人说话。
她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带着在父亲去世前自己曾与之吵架的愧疚,带着父亲去世前留给她的一封只写了开头“给桃子”三个字的信。
她将如何恢复生气,如何从那种负罪感中解脱出来,如何勇敢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如何结交新的朋友,如何找到父亲要留给自己的讯息……《写给桃子的信》讲述了这样一个充满生活味道的故事。
小岛上致美的风景以及淳朴的民风,看了让人神往和迷醉,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让桃子从心结中解开,或许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让观众从一种浮躁而脱离土地气息的现代生活中得到治愈。
这是一部给成人看的动画,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鲜活的人物关系和细腻的人物情感。
更重要的,和如今越来越趋于三维炫技和大主题的英雄主义动画相比,它更贴近地气。
每当我看到小岛山上那个简朴而整洁的小神龛,虽不伟岸,却稳稳地矗立在郁郁葱葱的丛林和泥土之上的时候,我知道绕了一大圈,原来人们还是最需要这样的接地气的东西,来找寻认同和温暖心灵。
影片巧妙地借用了日本神道教中的几个妖怪角色,给这个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带来了几抹超现实的动画感受,也给这个有关忧郁与解脱、成长与找寻主题的严肃话题带来了一点幽默的色彩。
这些妖怪面目狰狞,但是心肠火热,他们有情有义,懂得奉献。
日本动画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如此刻画这些妖怪了,这些本来用来吓人的精灵,已经完全成了日本人丑美统一意识的表现符号。
他们与人类的相逢、相知、相助、相离,也每每成为新的佳话。
故事中的桃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解开心结的呢?
我想大抵应该是从她和几个妖怪来到山顶,看到小岛全貌壮观的风景的时候吧。
在片尾曲时,她又和妈妈再次登上那个制高点。
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情节。
另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跳水。
从第一次逃避跳水,第二次失约没去跳水,第三次在岸边的石头上自己练习跳水,到最后勇敢而纵情的一跳。
她需要的不仅是从大桥上跳下的勇气,而是摆脱父亲去世阴霾、继续让生活向前的勇气;她所跳进的不仅是碧蓝的大海,而且是人生更加广阔的未来。
就像妖怪在桃子练习时推了她一把时所说的:“这不是跳得挺好嘛!
”其实,妖怪不仅要保护桃子的安全,还要化解桃子的内疚,让她得到成长。
很难想象这是上天安排的任务,我们或许更应把它当成是桃子父亲的心愿吧。
就像桃子最后收到的那封随着船灯消逝的信,用的是小妖怪的信纸,说的却是父亲的祝福一样。
我总觉得父亲爽朗的笑容和最大的妖怪那张大嘴是非常相似的,这不会是一个巧合。
当三个妖怪完成使命回到天上的时候,桃子家那只挂在墙上、许久没有走动的钟,从5点59分蹦到了6点00分,发出了报时的钟声。
这钟声就和小桃听到钟声后的笑容一样清澈。
或许是桃子心里的那颗时钟终于从父亲去世时开始的停滞状态前进了吧。
导演在片还为桃子设计了一个同样能看到妖怪的同伴,一个男性朋友的天真无邪的小妹妹。
难道是《龙猫》中唯有小女孩才能看到奇怪生命之物的设定延续到了这里,妖怪们自我猜测的从天上掉下来时碰到桃子因此她能看到的假设也站不住脚了。
究竟为什么小妹妹能看到妖怪呢?
或许只有导演才知道了吧,但是不管怎样,如果只有桃子能看到妖怪,那这个故事就太过枯燥了。
因为那样的话,桃子就会是一个被恩宠的特例,而不会是一个普通人了,她所体会到的人情温暖也不会寄托和传递到其他人身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桃子的妈妈有哮喘病,影片尾声,当妈妈因为关心心切而导致哮喘病复发的时候,我是被深深感动了的。
因为我小时候也得过哮喘病,所以对影片所刻画的哮喘时那种上不来气的痛苦深有同感。
但我却并非为人父母,我还无法体会对自己孩子的那种关怀,更无法体会如果自己生活的另一半去世的话,自己独自一人带孩子的辛苦。
所以我感知着这位母亲被肉体的痛苦和心灵的辛劳双重压身的感受,真的要为她道一声不易。
这部影片历时7年创作完成,构思精巧和感情细腻自不必提,光是它的结尾就有“三个”,可见影片内部照应之多,也可见导演多么不忍结束这部作品的情意。
一则,桃子送走了几个妖怪,家里的钟声响起,她露出了久违的真心的笑容……二则,在夜晚的海岸上,村民们信奉着古老的仪式,用稻草做成船,将心思传递给神明,而其中的一艘船却被海浪推回到岸边,上面带着一封信……三则,在阳光明媚的晴天,桃子穿上泳衣,在玩伴的鼓励和注视下,从大桥上跳进海中…… 点击下面二维码关注宋天师聊动漫创作号
本片算的上是标配版的日式童话,没有结实的世界观、没有震撼的视觉冲击,甚至没有优秀的剧本故事,却也能直击每个观众的心灵。
不得不说,日式童话已经成为如今主流动画的基本选型,从今敏到宫崎骏再到新海诚,这类型的电影日本可谓驾轻就熟。
不同于西方动画对故事格局的吹毛求疵,轻生活日常加一点天马行空的推展就能呈现出高逼格的文艺气息。
除了日本估计也没谁了。
果不其然《给桃子的信》依旧沿袭了日式动画的老套路,一座远离城嚣的小山村,单身母亲带着孩子搬进了老家,小山村静谧安详却又藏着善良的陌生人,故事就这么发生了。
类似这样的设计笔者至少看过不下五部的同类型动画。
单看剧情简介可以说乏善可陈,那么在这里情节设定上的质感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每每讨论日式动画的时候总是很容易把之于其他国家的动画区分开来,设计出一个新的领域,或者另一个高度。
这要归功于日本人对情怀和事物情感的独到见解,举个片中的例子,桃子在知道病危的母亲急需治疗的情况下,独自冒雨前往隔壁村镇寻求医生的帮助,摩托男既然被他一两句话感动,还载着她一起前往。
单独拿出来看其实非常荒谬,且不论找医生需不需要自己上门找。
单就一个有成熟判断的成年人被桃子说服冒着两个人都可能出事的前提顶着台风骑车等等就能看出这个设计有多不合常理。
好在一个多小时的情感铺垫,好像也显得不那么牵强。
人物性格的超强表现也凸显了导演足够扎实的掌控力,从小男孩到老奶奶,有的甚至只有草草数笔的交代。
不但没有唐突,个个还非常生动。
也未观看中的代入感添了不少分。
对于我个人来说,再看了不少称之为顶尖的日式动漫后再细细看本片,非要说优秀,恐怕有些牵强。
但能将民族独特风格展现出来已实属不易。
加之暖心人设,再给你半星。
三星半。
怀着对突然离开的父亲的歉疚 年幼的桃子跟着妈妈回到了海边的家乡 一个宁静亲切的小镇/生性怯懦又带着悲伤的桃子拒绝别人的亲近 却因为三个相貌奇特的妖怪打开心扉 /高潮是与妈妈争吵的那个雨夜 也差点因此失去不曾理解的妈妈 /一个温暖的故事 妖怪很温暖 妈妈很温暖 /离开我们的人 都在天上守护着我们呢吧电影看到最后 眼里有些湿润喜欢误解消除后的那一刻温暖我们要学会和爱的人好好说话呀会有难过 误会 不理解但我们也知道爱终有一天 会卷土重来
电影的画面是清新日系动漫电影的典型风格,每一帧都十足的展现了濑户内海的风光。
蓝天,大海,远看是郁郁葱葱的山林,近看荡漾着层层金光的海。
岛上的建筑古色古香,街道干净整齐,每一幢老房子都带着各自的历史伫立在这座小岛上多年,看着一代一代人繁衍生息。
在我看过的每一个日系动漫电影中,他们对画面细节的展现都十分用心,乍一看好像是用相机拍摄的画面,尤其是新海诚的作品更是将这种真实感和细腻感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给桃子的信》在画面的真实感上不及新海诚的作品,但是也足够拥有一种魅力,让看过的人产生“想去濑户内海看看”的想法,想去岛上生活一段时间,那里悠闲自在,干净整洁,住在一幢老房子里,就像是《海街日记》里面的老房子。
这样的生活一定是很惬意的。
在看《给桃子的信》的时候,在桃子的身上,总能看到千寻的影子。
她们两个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沉默寡言,内向,也因为内向,看起来总有些不礼貌,在各自故事的结尾,都因为经历一些事情让自己成长起来。
这种成长的方式虽然带着一些残忍,但是还好最后在性格上她们得到的坚韧,足以让人觉得这是一次值得的经历。
成长对于很多对人而言都是变得懂事,开始试着承担自己的责任,对于桃子而言也是如此。
父亲去世之后,妈妈带着桃子搬到了濑户内海的一个小岛上,突然转换生活环境,桃子需要一些时间适应这里,但是妈妈总是很忙,使得桃子总是一个人孤身在家,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变少。
桃子在心中对妈妈有很大的怨念,她不应该总是让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待在家中,也不应该和别的叔叔有说有笑。
人们很容易在孤独中滋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何况桃子还是一个刚刚失去爸爸的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的交流,往往会让孩子的心形成一座孤岛,这座岛通向外界的路慢慢的被腐蚀掉,最后家长总会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孩子,眼神中仿佛在说“她怎么变成这样了?
从前不是这个样子啊?
”。
因为没有交流,桃子也不明白妈妈的忙碌是为自己将来的生活,妈妈会偷偷的翻着她和爸爸的照片哭泣。
妈妈在心中同样藏了很多心事,桃子的心也慢慢的成了一座孤岛。
但是他们都忘记了一件事,她们是家人,家人本就是一体,即便一些沉默是本着对对方好的原则的,但是沉默本是就是一种伤害。
她在台风天气中,决心冒着风雨拯救妈妈的时候,那时候她已经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妈妈为辛苦。
那一刻桃子像是妈妈的守护神一样,穿行在狂风暴雨中,守护着妈妈。
电影的名字叫《给桃子的信》,这是一封只有“致桃子”三个字的信,这是爸爸出事前留给桃子的最后三个字。
桃子在内心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这件事也一直在她的心中搅动,在爸爸出发前,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永远不要回来了。
”没想到竟然称为父亲在人世间听到的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
桃子也非常后悔伤害了爸爸,但是这件事就这么发生了。
因为这样,看见妈妈哮喘病发,守护妈妈的心就更加坚定了,最后妈妈和桃子也回归到既是朋友也是母女的关系。
这是生活出现的契机,再尴尬的局面也会被契机化解开,在至亲的人面前,即便是有没有契机,也会创造出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关系重回从前,只不过可能没有契机出现的这么自然。
但是最后的结局肯定都是好的。
桃子封闭的自我也因为三个妖怪的到来,让桃子的内心世界逐渐打开,原本乌云笼罩的小岛开始有阳光从云层缝隙中穿透而过。
三个妖怪虽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他们这种没心没肺的性格恰好是打开这个阴郁少女的心的钥匙。
他们成了桃子心事的倾吐对象,虽然他们并不能说出安慰的话,但是桃子需要的只是说出来的,当她说出来的时候,心理的负担就减轻了一半,在生活上也不会那么别扭。
三个妖怪笨拙的表现总是能让桃子开口大笑,不知不觉间他们就成了桃子最好的伙伴,最后他们还帮助桃子带回了爸爸的信。
他们虽然长得比较粗糙的,但是作为生死之间的桥梁,他们就像天使一样,守护着要守护的人,虽然笨嘴拙舌还爱偷东西的,但是也是一群可爱的妖怪。
成长真的是一件不可测的事情,不知不觉就会有人走歪了,家长也是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说重了怕留下阴影,说清了只是隔靴搔痒。
在这个过程中,要家长的呵护,也需要自己去体会,每一人的成长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形成了性格迥异的我们。
这个夏天对于桃子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开始慢慢长大,体验到了成长的烦恼,但是也慢慢体味出长大成人的辛酸和憧憬。
愿我们永远保持童真,在复杂的世界里,心地纯净地活着。
这是一部既能够带来欢乐,又会带来无数治愈与感动瞬间的影片。
全片的画面渗透着浓浓的夏日气息,仿佛能够透过屏幕让人感受到盛夏的风、小岛上的海浪声、陈旧的家具散发出来的木制气息、孩子们欢快的戏水声,以及回忆起那段曾经在老家度过的、令人无比怀念的童年静谧时光。
一个性格冷清,内心却孤独的小女孩桃子,遭遇家庭变故后,从大城市东京来到了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生活。
起初,她与这座小岛格格不入,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仿佛想要通过不与外界接触从而逃避现实一般。
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是她解不开的心结,因为一句无心之言伤害了父亲,却也永远成为了父女间的最后一次对话,她再也无法知道父亲想要对她说什么,而她想说的道歉,却也迟迟无法传达。
带着这样的悔恨,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不论是新朋友们邀请她去河边跳水,邀请她来家中看爷爷亲手做的稻草船,还是妈妈对她的关心,或是小岛上怡人的景色,都无法让她打起精神来。
直到三个小妖怪出现在了生活之中,现实与虚幻的交界便在此出现。
曾几何时,年幼的我也幻想过在生活中出现妖精或是精灵的玩伴,帮助自己度过一些孤独和困难的时候。
妖精的出现一开始让桃子如此困扰,但在慢慢的接触过程中,她不断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打开心扉,开始尝试那些她起初抗拒做的事情,开始不再排斥和岛上人们的接触——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未好好看过这座岛,而她也并不讨厌关于岛上的一切。
我起初以为这样结局也挺好的,可我忽略了桃子心中那个尚未解开的心结——她仍未知道父亲的回信内容,而她的歉意也未曾传达。
关于母亲的内容总是容易让观众忽略,正如桃子在争吵后才发现自己从来都不懂母亲一样。
仔细回想起来,母亲为了桃子的将来,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着;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只能在独自一人的时候看着与父亲的往日合影默默流泪;为了能够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庭,她带着桃子离开那个伤心之地,前往这个小岛生活。
原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桃子。
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时就和桃子一样。
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是否也有几个瞬间代入桃子的视角与心情,而对影片中的母亲感到生气呢?
因为看不到这些被藏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因为不理解父母的心情与要面对的酸涩苦楚而误解他们,甚至心生抱怨。
总觉得他们不愿花时间陪伴自己,总觉得他们未曾理解过自己。
只有在自己成年后,在复杂的社会摸爬滚打后,才逐渐理解成年人那破破烂烂的世界,与父母那靠意念与爱支撑起来的强大内心屏障。
而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是从小孩开始长大后的是普通人。
再强大的内心,也有需要情绪释放和被温柔以待的时候。
人在情绪激动时,总会说出伤害对方的话,而内心想表达的却完全不是如此。
母女之间长期缺乏沟通产生的分歧,将本片剧情推上了高潮。
“原来,是我一直都不理解妈妈。
”曾经对父亲的指责,又落在了母亲身上,也将桃子心中的悔恨展现得一览无余。
正因如此,她才会奋不顾身地在那狂风暴雨的台风之夜,毫不犹豫地冲入黑暗,拯救母亲,再不想重蹈覆辙。
妖精和岛民们的帮忙显得欢乐而又令人感动,看着他们在桥上一往无前的身影,犹如在告诉世人,这世界爱与希望常在,天无绝人之路,也请不要轻言放弃。
众人与妖怪们的努力给母亲带来了新生,也给桃子的生活带来了新生。
想要说出口的道歉,最终传递给了父亲。
和母亲的关系也逐渐缓解,开始吐露心扉而不再相互隐瞒。
终于,在那祭典的夜晚,海边飘来的稻草船上,桃子收到了回信,那是一封来自天国的回信——“不会错的,是爸爸,写得真是生硬呢。
”相信所有观众都会在这一幕落泪,桃子的心结也终于解开。
影片的最后,是从桃子终于敢和伙伴们在桥边跳水结束的,她也终于开始大步迈向未来了。
现实和虚幻的交叠,塑造了这部优秀的影片。
岛上温馨的日常生活琐碎,不免让人怀念起曾经的童年时光;桃子变扭的性格和孤独的内心,仿佛能够透过她看到曾经的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和关爱矛盾地纠葛在一起,是许多人们生活的缩影;妖怪的出现给影片蒙上了一层奇妙而有趣的童话面纱。
可惜,现实中常常没有在困境中帮助我们走向转折的妖怪。
因此,对重要之人,请不要吝啬表达自己的爱,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也请不要放弃追逐爱与希望,一路往前奔跑下去吧。
看我那就不记得内容了
画风不喜欢 把少女少年画老的感觉/剧情过于平淡的不适合我
一般般吧
两个大妖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总在做损人利己的事,前脚破坏庄稼,后脚和女主破坏农具,这么废材的人物性格他们之前是怎么上天的??女主被俩妖怪连累生活一团糟把老妈气到发病,危机时刻却靠戏份最少的舔狗小妖怪的人脉救了老妈。最后还能跟两个烦人精结下友谊是什么操作??我寻思你们也没有什么开心的回忆啊??换做是我绝逼结仇信不信。整个故事说难听点就是抄袭龙猫的设定和剧情,还把主要人物往最惹人厌的方向塑造。完了我真的被恶心到了。
还蛮喜欢这种画风的,不过故事太硬,这种治愈系成长泛滥的年头里都得想个更好的写法才行
好治愈 有戳到泪点 守护就是我爱你的方式 无言的守护更是最感人的
节奏太慢了 看到后面快进了 剧情简单老套 感觉完全没法和千与千寻比
大妖怪出现时心想长得可真像西田敏行老爷,声音也像,片尾字幕一出,果然是...天也赐我几个2B妖怪吧
野猪神马的太欢乐……………………
人物、风景、情感、动作、气氛、幻想.... 每一处细节都令人击节赞叹,是那种仅凭细节就让人看1分钟放不下的好动画电影。
把濑户内海的汐岛画得精致生动、美轮美奂,真想在这个岛上终老。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应该被妖怪呵护!而这三个妖怪个性鲜明,优、缺点并存,很有人气儿的妖怪!尤其是身形最小、舌头最长的那只,说话蔫蔫的。而治愈系片子贵在细节取胜,像桃子最终克服心理障碍跳水成功与风驰电掣的妖怪和谐号。
【2017.83】太好了呢,在夏天遇到这部电影,温柔的妖怪,美丽的海岛。成长这件小事,就是在眼泪欢笑傻气中,慢慢发酵的,谢谢
一般情况
西田敏行的声音太明显了。。。
没啥新意,桃子画的像大妈,妈妈倒是像学生
满满都是正能量
boring。
神仙堕落后就变成妖怪了?被惩罚好多能力都失去了,但是吃货的技能反而强了好几倍。如果能静下心来,可以承受非常慢的节奏,这部温馨动画还是值得一看。
为什么小仙们的动作都那么贱萌~
虽然画不是很漂亮...三只妖怪还是有点可爱滴...最后那里妖怪墙那里有点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