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名字跟电影一点也不挨。
片尾上字幕时的音乐《We were wasted by The Leisure Society》很好听。
我喜欢看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观看人的各种状态,尤其是颓废。
颓废和苦难才是人生的真谛。
因为人生的真谛,本质上仅仅就是填充食物维持生存、两性交合保持繁衍,美丽和丑恶都只是这个过程中的衍生品。
也许正是因为我拥有幸福的生活,所以我才有足够的心态去观看颓废和苦难。
--摘抄:美国佬的暴力是视觉系的,英国佬的暴力是心灵系的。
写实、冷酷与绝望,生于心底的暴龙。
想去改变自己,才发现真正需要改变的远非只是自己,从而引申成社会问题,这才是片中生活的恐怖之处。
在动物还击之前,只能忍受那么多的惩罚和羞辱,那是它的本能。
人也如此。
上帝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我们自己才充当好上帝的角色。
简单话 已经概括了影片 我承认片子有些压抑 随着剧情发展就会有所体会 我一直认为男主应该早些帮助塞缪尔杀掉那只狗 如此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最后的独白和有意思 我挺喜欢的“我不想了解你,因为你在我心中是完美的,一旦了解你,你就有欠缺了。
”
看电影前是被海报吸引,看完后是被那股感情死死牵着脱不开来。
如果说美国人的片子讲究的是强烈和一泄到底,英国人就是持重再持重。
特别是英国新现实主义衣钵下的作品,总到最后一刻才把那情感的阀门彻底拧开。
暴龙的演员个个都是角儿,收得住,放得开,不过火也没有不到位。
从头到尾一丝表情的变化都稳住了气息,这是看完片子让我最唏嘘的地方之一。
片子也不复杂,无外乎讲的是暴力的循环和暴力中人们的无力。
就像海报的隐喻,每个人内心都潜藏着暴力,不同的是有的被孕育爆发,有的被默默压了下去。
原声也很不错。
更惊喜的是,片子让我很后知后觉的认识了Peter Mullan这个长得像老白的好演员和见识了Paddy Considine的导演才华,这两人我以后跟定了
这是部太压抑的电影,就像海报的设计风格一样,电影也充满了浓郁的黑色气息。
一开始男主角的各种暴力表现,加上酒后的喃喃自语,以及不受控制的愤怒,就让人觉得莫名的压抑,男主角的暴力似乎是不受控制的。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了他一塌糊涂的生活,老婆去世了5年,身边没有任何子女或者亲戚,心爱的狗被自己不小心一脚踢死,最好的朋友也因为癌症即将离世。
他每天喝酒赌博度日,动不动就迁怒于别人,他的愤怒让人摸不着头脑,令人生厌。
直到有一天,他在怒不可赦的时候跑进了一家店,为了平复愤怒而躲了起来。
小店的女主人,也就是女主角,是个前程的基督教徒,她不停的安慰他,甚至为他祈祷。
可惜男主角并不领情,甚至恶言相向,说她是因为没有孩子才笃信基督教。
故事情节随之转向女主角,她的生活看似幸福(除了没有孩子),其实他丈夫是个人前有礼,人后变态的伪君子,他不停的怀疑、折磨、侮辱、甚至殴打她。
男主角多次光临她的小店,有一天被她的丈夫撞见,其实本来并没有什么的二人在她丈夫多疑的眼里却成了妻子的不忠行为。
然后就是一番不由分说的殴打和侮辱,虽然女主角则一再忍让,最终还是受不了折磨离家出走。
她来到男主角家里,男主角看她没有亲人朋友接纳,只好让她暂时住下,他们一起度过了几天有时尴尬有时融洽的日子,两个人都喜欢上了对方。
最后男主角决定彻底解决问题,拿了她的家门钥匙,准备去找他丈夫说清楚,却发现女主角那天其实是把他杀了之后离家出走的。
电影为什么叫“暴龙”?
片中的解释是男主角给死去的妻子起的外号,因为他妻子很胖,每次上楼都像是有只暴龙在楼梯上。
其实人内心的愤怒就像是深藏在体内的暴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男主角时常被自己的暴力倾向困扰,他自己也说妻子是个好人,但是如果妻子还活着他依然还是会像对待狗一样的对待她,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而女主角则将自己的愤怒深深隐藏,几次她丈夫对她施暴之后她都选择原谅他,可是从她的眼神看得出她内心的“暴龙”已经形成,直到最后愤怒将“暴龙”“激活”,犯下大错。
为什么他们会被暴力所困扰?
从男主角的口中大概能得到答案,他说恨他的父亲,所以我们大概能猜到他小时候的经历。
邻居小孩子更是为这点提供了印证,孩子的经历其实就是他小时候的缩影,看到孩子充满暴力的环境就如同看到以前的自己。
施暴的人和被施暴的人到最后其实都是受害者,这其实就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
最可悲的是那个邻居的孩子,最后被恶狗咬伤了脸,他的未来会不会还是在这样的暴力环境里打转呢?
真叫人为他捏了把汗。
还好导演安排了一个还算是光明的结局,不然看完电影观众真的可能会“郁郁而终”。
英国法律体系还算完善,都被打成那样了,不收集证据离婚?
另个女人,孩子被咬了也不敢吱声?
拿掉北部小清新片的滤镜,里面的女人遇事犹如弱智,看的真莫名其妙。
影评字数较少,没什么想写的了,恼火。
零零落落零零落落了垃圾股哟博宇烦你;将bi哦丽云一天的苦瓜v是第一;苦逼865否他vu月份i u他vu cut被骗87次与他人时754分后看见你会有付出他饭否和v客户和不落窠臼你还是要与他人
外表光鲜美丽,其实只是华丽的袍子,这言语熟知于十几年前却不能真切的明白意义。
看过了那么多人之后,谈话,温存,熟悉,之后发现每个人的生命后的故事都却满是外人看不见的伤痕。
里面的吉他很好听,缓慢缓慢,述说着平常的生活。
或许这生活切切实实的发生在每一天,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平常的一天。
我不明白其意义,其实本来就没有意义。
给自己编织一个外壳好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完美,给生活附加一个本来未有的意义,让事情发生的时候不显得那么突兀,给自己的道德观一个解释,好让自己相信会有好的结果。
然而虔诚也好,友善也好,世界本来恰恰这么存在,不因为你的善良而世界就对你善良。
世界在运转着,只是运转着。
堕落的未曾是你的灵魂,堕落的也不是你的周遭,只是你的行为决定着你的生活于何种方式呈现给你。
“别人只是这么说,而我却去这么做了”。
明天起,劈柴喂马,可是明天真的来了,却那么又走了。
描写人性的电影,确实应经有很多。
很意外的找到了《暴龙》,在一个沉闷的下午,看着朦胧的画面,和清脆的插曲,我觉得不虚此行。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面暗月亮,类似电影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导演很聪明的把握了男女主角的由明变暗或由暗变明的一个装换之间的平衡点,女主角饱受丈夫欺凌祈求上帝宽恕而不得爆发将丈夫给宰了,最后在监狱了的温和,不类似于之前的强作欢颜;男主角杀了两条狗,前后代表着不同人性的回归,暴虐和平静,电影最后男主角平稳而潇洒的走在大路上的落幕,给我很大的震撼,也许他找到了自己,也许下一次的暴虐人性还会爆发。
人性,一面如水,一面如火,述说的非常的透彻。
值得一提,我很喜欢电影的配乐。
意料之中的风格,去年这部作品在英美都获得了很不错的好评,我想主要还是要归功于主角彼得·穆兰精彩的发挥,把角色塑造的复杂多面,故事本身缺乏很强的情感吸引力,围绕主角的周边几位人物也有这个问题,导演的能力还确实有待提高。
此片的音乐非常棒
每一个细胞都是坚韧的,从原始的自然继承过反抗价值的基因,是复仇的儿子,是不可饶恕的情人,也是自我毁灭之路的生父
一部挺沉闷的片子,但是两位主演的从容的演技为本片增色不少,一位率性而为,一位隐忍负重。
暴龙导演用现实主义方式讲述了一个暴力的男人遇到一个承受家暴的女人。
其中他的好友的女儿的一句话点亮了本片:当受到家暴的女人来找他时,他问道该怎么办,好友的女儿说“是不是让你回想起过去某个人”。
人生是像一场流动的聚会,你总会碰到那么几个人,你会惊诧于自己释放的邪恶也会在别人身上找到,那并不是你的特质,而是角色所赋予的意义。
在抽象层面上解释了一些事只是有可能发生,而并不是必须发生的。
关于狗,本片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约瑟夫在开头赌博输钱后直接粗暴地杀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狗,尔后在影片后段冷静而理智地杀死了邻居家的狗。
两者都是基于愤怒,前者是对赌场和生活种种不满,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好像一条狗咬死了另一条狗。
后者是为小男孩受伤的脸愤恨鸣不平,他深知曾经自己就像狗一样对待身边的人,而这次他真切地看到了一张天真无邪的小孩是如何被伤害,也许他也同时杀死了自己心中那条不知何时会出现释放极强破坏力的狗。
当他平静地望着眼前狗主人嘶吼着挑衅,而充耳不闻或不为所动时,我想他已经全然明白一些事,而且这些事越早明白越好,可能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当你懂得如何控制自己而不易受他人影响时,你的情绪和态度会为你开启一扇门,心智成熟迎接新的生活。
至于约瑟夫是如何重新找到新生,或者说如何治愈了他波动的情绪和粗暴的脾气?起初我设想的是信奉天主教的汉娜会给他来一场专项的心理治疗,让上帝无所不能的爱去感化这个迷惑的老头,但是随着情节的推入才发现汉娜在一次次承受家暴后早已不再单纯地信奉上帝。
影片之外我才发现其实心理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巫术,它会用某种合理的方式让你去接受和吸收原本你不愿接受的东西,好像一桩植物活生生地矫正为正常的生长姿态,也许结果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对过程而言仍然是一种人性的扭曲,心理学告诉我们:接受并走向这个社会和世界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是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完美。
除此之外,本片给出了一个更为满意的答案,对约瑟夫而言就是他所说的相距的爱。
他保留着生活中种种的不满,客套礼貌的交往着而不愿太过了解彼此。
他不习惯两个人共居一室,害怕近距离会暴露他身上太多的缺点,特别是他像狗一样粗鲁的言行。
他了解自己的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已经被多年一层不变的生活练就成型,他需要一些距离,以确保对方在危险界限之外,而又在爱的范围之内。
当两人提及暴龙的时候,却意外地和他死去的妻子同时出现。
一只巨大的暴龙,用来形容他的妻子肥胖的身材,在上楼时会让整个地板发出巨大的声响。
这就是暴龙,仅此而已。
对房间里的人来说,也许会听到有些奇怪而可怕的声响,但是当你打开房门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暴龙,只有一个率性的老头。
也许他的脾气没有那么好,但那只是他保留着的一种拒绝懦弱的姿态,而不是邪恶的异类。
他需要更多开怀的微笑。
“你是除了萨缪尔以外,唯一对我微笑的人,我想要它,我想要那微笑渗入我的生命,点亮我的生活,我只是想看着你,仅此而已,不想了解你,因为我知道一旦了解你,你就有缺陷了。
”
還是免不了會來個快樂蒙太奇啊,不過算是個OK的片子,演員不錯
很英伦范儿那么英伦范儿是个啥样子呢你要知道英伦的痞子不同于其他地方他们都很英伦范儿
喜欢这个三句话不离法克的老头。不过这片,意义实在是不明。。剧情发展的太无力太诡异。怎么就忽然就和蔼起来了,一点都不可爱了好嘛!
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一个形而上的英国小镇。他说,I'd treat her as a dog. Because I'm not a nice person. 不要祈求一个人会改变,也不是试图去拯救谁。如果成功了,只能说明他本是一个好人。
挺喜欢这个海报。靓人里的麻麻……看着看着就出戏了。。 演员都是好演员,很多突兀的转折,但又能猜得出后面的情节。。。。温暖还是狗血,现实还是矫情,难说。 另外,被狗咬了的脸啊是这个样子的啊??
喜欢这海报过于影片本身~
断断续续分四次才看完,对女主角的表演印象很深刻,相比之下男主角的痕迹就太重了。
现实中有很多貌似和谐的事情,实际内含复杂的关系,每个人都有隐藏的一面,就像火爆脾气的老头,在遇到善良的时候,心都是软的,尽管外表排斥,内心还是很舒服的,而看似善良柔弱的天主教信徒,在受尽折磨后终于残暴的杀害施虐者,谁是暴龙?这是个问题,只能说环境影响人的内心!暴龙不是注定的!
"An animal can only take so much punishment and humiliation before it snaps,fights back.That's its nature,you know?"
“《暴龙》是我对生活的解释,以及人性如何运行的”。不管生活得怎样,但生活依旧继续。
你看,人人心中都有头暴龙,不管是处处碰壁的坏脾气loser,还是虔诚的教徒,亦或是刚刚懂事的孩童
他很暴力,她不怕还为他祈祷,他们注定可以彼此敞开心扉。
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只狗的死法。。。这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需要有一定耐心坐下慢慢看
莫非是英国社会现状的一种侧面表述?没看太明白,不过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
类似《哈利布朗》,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
沉睡在心底的暴龙,所以生活从来不平静。有些残忍,不敢直视,有些情绪,暴烈且无奈。
压抑沉闷的生活文艺片。相貌平凡的女主角竟在8年后加冕奥斯卡影后。
英国中年硬汉的暴怒,各个角色性格分明。情绪也随着一条恶犬的命运而发展,不错。片中描述的英国社会太让人胆寒,每个人都像一座火山。不过的确我还是那么恨打老婆的男人,死了活该的。
看伤了直接..."Didn't want to know you. 'Cause I knew if I got to know you, you'd have your own shite. You wouldn't be perfect, and I didn't want that feeling ruined..." [与剧情无关]
关于人们之间的因缘际会,以及平静生活表面下痛苦不堪的秘密,叙事很沉稳,然后就给人一刀子。Olivia Colman戏霸本霸,Eddie Marsan演性无能的窝囊废我可以接受,但演一个施暴的变态丈夫我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