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
متر 200,200 Meters,瞒天过界(台)
导演:安敏·纳耶费
主演:阿里·苏莱曼,安娜·乌特伯格,莫塔兹·马希斯,Lana Zreik,Gassan Abbas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土耳其,瑞典,约旦语言: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和他的妻子儿女住在隔离墙的两边,距离只有短短的二百米。迟迟拿不到工作许可的穆斯塔法只能等待亲人定期来访而无法履行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一天当听说儿子出了意外,穆斯塔法决定以走私的方式铤而走险;然而与一位喜欢拍纪录片的德国女孩等人的相遇却在悄然改变着穆斯塔法的内心。详细 >
实在是无聊,完全看不进去
国,家,种族,信仰,信任,生存,200米隔着隔离墙的灯,一次意外,一次穿越,一次偷渡,最终天台上亮起的彩灯,为那些奔波劳碌的劳动人民的温暖家庭,希望是隐喻更希望是现实,但是现实残酷得多。
2021siff第十一部:成熟且流畅的叙事,配乐与一些类似留白的画面相得益彰;一群人在路上的偶然相聚,个体、整体的冲突聚焦
@2021-06-20 21:32:41
Se-Fi-Te-Ni (Se-Ni)(Fi-Te)
艰难的200米
+5//。。。
#SIFF2021 最后一场
墙电影。一家人的灯火信号,把心灵选择给影像化了。当男主角反省并质问黑车路上的每个人,200米可能已经是理想化的,尚还看得见的心灵距离。
儿子被骂西岸小混蛋却帮不了,家距住处只有两百米却过不去。应该像一位父亲搬去以色列和家人团聚,还是如一个儿子留在巴勒斯坦坚守土地。偷渡的路上,没人在意他的至亲遭遇车祸,只在意她的镜头拍到扯下的国旗。不在意谁在后备箱憋闷致死,只在意谁在高墙上扔下绳缆。约旦河两岸只有彩灯的光可以通行。
有的人打着民族与宗教信仰挑起冲突,有些人只是在冲突下固守着内心归属
故事不复杂,这类片子的价值在于呈现某种程度的真实已经足够有力,不过感觉这道墙的表现力度不是很足够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境,拒绝申请以色列身份的爸爸每天隔着200米的围墙向另一边的母子互道晚安。向往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但因为宗教信仰像他这样固执的巴勒斯坦人不是少数,而当亲情在那端呼唤,他还是毅然放下了成见,顺利完成了这“短短”一天的旅途。在SIFF其他影片的衬托下的确质量还可以,但电影节过去后观看,影片还是比较普通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昨天的《天地之间》比,这部简直太棒了,很难相信是导演处女座。节奏 细节都处理得不错,调度 人物当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在金鸡看到这片,非常非常满足了。
SIFF2021第13场
2020年威尼斯日获奖;200米的距离能分开家庭,能划分资源,能相隔生死
又是一部讲巴以冲突隔阂的电影,居然盲买到了两部巴勒斯坦电影。这部叙述流畅许多,也对隔阂的感觉更深刻一点。年轻人拉米为了生计不惜偷渡打工甚至摔断了腿,他的故事我也挺感兴趣的。反而是女记者一对很莫名其妙。
仅仅看了简洁去看的电影,看完发现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历事关系真的是一点也不知道,但看完了片子多少有点了解。以这种小家庭体现政治局面的片,早年间还看过一个印度法国合拍的电影 叫,流浪的迪潘
2021siff,有纪录片那味儿但情节可看性强,镜头很克制干净,配乐好评。
在花费了一个晚上了解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后,从这部电影得以窥见部分当地人生活现状和心理活动。对战争和难民无力说些什么。但就电影来说,故事还可以讲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