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退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这种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局面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好莱坞这个圈子中更是运转的激烈且汹涌。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可以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传播已久,作为一个优秀的童话故事,曾被N此的改编成影视作品出现在各国观众的眼前,而这个故事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新老交替的故事,尤其是现如今的这个版本,无论是在演员阵容还是经过改编的这个故事。
成名多年的大嘴美女朱莉娅·罗伯茨曾经是无数雄性心目中的女神,虽说身为明星的她必然驻颜有术,而且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已经40多岁的她看起来远没有到实际年龄的感觉,不过无论是谁,用如何高科技的手段,砸下再多的金钱,也难以抵挡岁月的雕刻者在她的脸庞上留下年华的痕迹,也无法掩饰在言行举止当中所流露出的那叫经验也好,叫沧桑也罢,反正那个当年风华正茂的大嘴美女老了。
而一位在2009年才出现在荧幕上,在她整整20岁的时候因为一部优秀的励志影片《弱点》才走入大多数人视线的小姑娘,虽说当年的桑德拉·布洛克在戏中的发挥几近完美,并一举摘取当届的奥斯卡影后桂冠,在如此耀眼的光芒之下,也没能掩盖这位长着一对浓眉毛的年轻美女的光彩。
在此之后这位长着标志性的浓眉的女孩就是:莉莉·柯林斯,自此她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好莱坞星路。
本片中朱莉娅·罗伯茨饰演故事中那万恶的女王,而莉莉·柯林斯怎扮演楚楚可怜的公主,本片在故事叙述上编导都花了不少心思,即要在故事方面推陈出新,又不能过于偏离原有的故事路线。
在角色的设置方面虽说没有出什么新人,但却丰富了每个角色的能力与性格特色。
在一系列令人意外而搞笑的故事和人物设计出现之后,影片最终还是走向了邪不胜正的路线,邪恶的皇后终于被推翻,而美丽的公主与英俊的王子终于走到了一起。
非常期待莉莉·柯林斯的下一部作品。
Tarsem Singh最近老是跟人撞片。
前部《惊天战神》擦撞了《诸神之怒》,这一部更加是和《白雪公主和猎人》正面撞满怀。
碰碰车倒也不烦人,反正这位"I'm Asian"的印度导演总是以满满的cosplay精神,用" I'm mysterious"的审美冲击观众的底限,各种吐槽之后还一脸无辜天然呆的"deal with it",非但没有抢道占位过度消耗资源的重复感,反而很适合用来给同题材的大片做餐前甜酒。
这大概也是每次排片都把这些呆萌吐槽片摆在前面的原因。
姐一开始坑爹的以为这部是塞隆皇后跟面瘫公主的新片,兴冲冲跑进电影院(在此向各种被姐的假消息害得空欢喜一场,并被姐骚扰到的豆瓣机器人道歉),才发现后面有没有“和猎人”三个字划下的可不仅仅是喜剧片跟动作片这般轻易的距离。
影片以俨然新八几上身的坏皇后的神吐槽开场——尤其是“不用工作整天singing and dancing”这一口更是吐过了太平洋直击导演故乡啊(我说导演你在给自己家小孩读睡前故事的时候是不是把这些吐槽重复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照应复活节气氛的蛋形水晶(?)球和复古风木偶戏更是神来,连姐手中可乐喷出的泡泡都瞬间充满了邪恶童话的纯真(?)芬芳。
当公主出场的时候,姐“哇”一声笑了——为毛是“哇”一声咧,因为姐把可乐喷出来了。
大嘴萝卜丝不是ISO9000标准的那种美女,需要搭配一个正剧脸的相手,才能让人忽视那张横在窄脸上的拉链唇的天然喜感。
同理Lily Collins,她倒饬得好了也有几分Helena Bonham在嫁疯随癫之前的英伦古典。
就是那两道趣致的小新眉也不是轻易将就的。
把这两人搭在一起,确实比女魔头配女文青的组合衬头多了——这两人往那儿一站光是外形就构成了一个圆满的笑点啊有木有。
然后男主角pikapika出现了(因为姐一心以为自己要看“和猎人”的白雪,难免觉得本片充满了惊喜啊),这不是胡佛的基友吗?!
眼横春水细皮嫩肉的Hammer小盆友一登场就多快好省的完成了他在本片中的三大任务——卖肉卖萌卖腐。
二得无以复加又死要面子的王子还没见到公主呢先被扒光了和侍从捉对倒吊,而且还是面对面……观众淫笑了。
我说这真的是儿童片么啊喂,导演!
神秘的东方导演果然对影视市场的主流动向有着神奇的天赋敏感呢。
从这里开始,虽然场景是具有传统迪斯尼风格的场景——要说美指和服装灰常来塞啊,硬是把一部三次元的电影做出了二次元才有质感,故事却完全走去了另一个岔道。
《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最初的最初,是一个变态国王猥亵自己幼女引致后妻不满意图除掉情敌,谁料白富美九死一生泡上他国高富帅一记回马枪把脱给爸爸的衣服重新在老公面前一件件穿上的这种在中世纪欧洲算是清粥小菜(?)的伦理片。
欧洲人民一趟五月花号坐下来,估计是晕船得厉害把前世今生的重口都吐净了,一秒钟变屌丝有木有。
于是迪斯尼版的白雪公主只剩下“叫啊叫啊你滋要叫破喉咙就能获得金手指”(背景音乐是怪蜀黍的淫笑)和躺平被来路不明的陌生男人吃豆腐醒转来还要感恩戴德以身相许的宅男理想。
可惜宅男这种生物在文艺事业上贡献有限,在庞大且日益鼓胀的女性市场面前,很久很久以前挥剑救淑女于猛龙轻吻脱公主于魔咒的王子现在的任务前面说过了:卖肉卖萌和卖腐。
坏皇后那句“快找个东西给丫盖上(王子你总是被扒光这是为哪般啊),省得我分心”应该是道出了不少女观众的心声吧,咳,为了不让陪孩子来的年轻妈妈们太无聊。
且不说狼虎之年数度婚姻的坏皇后调戏王子的套路很像调教小狼狗,嗯,以Hammer的气质和肉体(PS一记,童鞋你的胸部还应该再加强一下,C罩杯就理想了)还是二哥哈士奇比较合适吧,呃,再看这双水汪汪的眼睛,果断还是吉娃娃吧。
那个“宠物之爱”药水太坏了。
天生M难自弃的Hammer童鞋涕泪横流吐着舌头学小狗的场景一定让很多(轻)熟女把可乐瓶都捏破了啊(众:咳,你这自爆得……)。
这种SM的感嚼,我说真的给小盆友们看没有问题么?
另一厢边本来应该看到怪物就尖叫+晕倒,可怜兮兮等王子救出水火的公主却扎起头发穿上裤衩抹上草莓(?)擎起宝剑,保卫自己的国家劫持自己的爱人,用一记轻吻拯救可怜的王子之外还释放了自己的爹地,并且在最后关头识破了坏皇后的诡计避免了躺平的命运……唔,等等,说起来这片根本就是两个女人的战争,片中男性的身份只有“女人的仆人(宫廷总管),女人的部下(王宫守卫,七个小矮人),女人的宠物(国王,王子)”。
白雪以一句“最美的女人”看穿皇后的大绝,似乎是在表明“女人最重要的是漂亮已经是过时的想法,brainy is new sexy”,还真是与世俱进。
ms“和猎人”那一部也是走这半边天的。
预告片里姐就没看到几个雄性的镜头。
娘T味十足的面瘫女王似乎是总攻啊……唔,再仔细想想这两年在屏幕上负起露点重任的似乎都是男星啊。
姐应该仰天长笑说“你们这些香肠也有今天”么(摸下巴ing)不过影视作品不再把“漂亮”啊“温柔”啊“会做家事”啊这些作为“公主”的主要品质,而是强调她的独立坚强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挑战——比如本片中小矮人让白雪留下的原因不是她有一手厨艺“俘虏了男人的胃”,反倒是因为她忠于自己的是非观奋力“纠正”他们的行为。
这对小姑娘们日后的心智应该还是有好处的吧。
除了故事主导角色的“颠覆”之外,恶趣味的化妆舞会神马的吾辈在片头字幕看到导演大名时就可以料想到了。
难得是在这一槽中,王子从傲慢单蠢到忠诚勇敢,公主从软弱单蠢到睿智勇敢,七个小矮人或花痴或女性之友或糙老爷们都具体而鲜明(最突出的是Napoleon,这个名字各种损啊,法国观众还笑啊!
)。
坏皇后的“邪恶”也被具像了,而且那种理直气壮的邪恶别有一种萌感——其实姐觉得她和总管非常合衬。
此外矗立于冰雪中的洋葱顶王宫,和那个水上的“镜子里的世界”也很有fu啊。
视觉上总归很享受呃,姐其实是T.Singh的脑残粉姐会到处乱说么。
姐喜欢王子和公主牙齿上那“叮”一记闪金光的笑点姐会随便告诉别人么。
神秘的东方人还在影片末尾放了个雷。
听到神曲响起时姐整个抽抽了。
穿着迪斯尼标配“白雪公主服(不懂的同学请google白雪公主)”发型模仿赫本的连眉妹纸背着样子有点颓的橙色巨型蝴蝶结合着神曲舞动还对嘴,如此震撼的场景不仅吓得放映厅没有在"fin"浮现之后立刻亮灯,还把九成的观众吓得在座位上不敢动弹直到字幕结束。
其实“不到字幕结束不能亮灯不好走人”本是电影观众应有的对幕后工作人员的礼貌。
但是这两年人心不古啊,即使在法兰西这种仍然保持“好片之后集体鼓掌,非常好片三次鼓掌”优良传统的文化保守地区,如UGC这种院线都不大讲究规矩了(电影资料馆相比之下就是毫不妥协的态度)。
针对这个情况,比起夹塞彩蛋这种“不知者照离场不误”的做法,“在迪斯尼场景中上演大篷车”的非主流idea显然更行之有效。
其他神秘的东方导演可以学起来——安导下次导西片时可以考虑用黄梅戏或者秦腔作片尾曲。
我一直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Lily实在太美了。
第一眼看过去觉得莉莉不适合白雪公主,虽然她有白雪公主的所有特征:白似雪,发黑如乌木,眼睛大大的。
但我刚开始是真的代入不了的。
但是看着看着觉得她真是越看越好看,尤其是到后面,很美但是又很英气。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脑子里只有莉莉的颜,其他的真的没记住王子长什么样我都不清楚了,只记得他有点怂,剧情也很奇怪,七个小矮人教公主打架虽然很好看,但是为什么所有公主都要学会打架才能真正胜利
白雪公主最终没有咬毒苹果,这是多么惊喜的事情。
拯救王子的公主,足够腹黑。
我这才相信,两个人真的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不然,婚礼结束,进入现实生活,就凭那小白兔,怎么应对呢?
有个男生和女朋友坐在我后面,一直说,好假好假。
电影结束,忍不住去教训他,觉得假就不要来看,唧唧歪歪很讨厌。
童话就是,在累的时候休息的地方。
不是真不是假,但是梦想。
跟着公主的眉毛以及“美貌”,走进了这个和原著差别甚大的故事里头。
虽然总体有点太现代版,听着边上的小姑娘问着妈妈:这和故事里头说的不一样啊!
如果要考虑到怎么去和孩子解释这个经典故事为何被翻拍成现在银幕上的样子,我觉得我还是老老实实把它看完先为好。
于是乎,在这部电影里头我看到了非常现代版的女生茁壮成长记,也看到了一出经典故事版的两女抢一男的故事桥段。
陆续感觉这个曾经的故事变得是如此现代,无所谓好不好与要不要,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错乱的纷扰中,用一种经典来讽刺一些东西,也许是这部电影好的地方?
正统一派公主一派:1、女孩子天生娇弱,但现代社会竞争那么大,为了国家、为了爱情,你必须冲上去!
2、从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一走出去了才发现人间疾苦,到底要不要反抗?
需要积累勇气先~3、光有正直的心肠怕是达不到目的,还得学习手段,懂得权衡,比如老百姓的钱不要抢但是代表某一个权利中心的钱财就可以……4、别看矮人们个子不高就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学习,生活,尤其是饥寒交迫的生活会把人的本性逼出来,不再各种装纯高贵,该吃吃、该喝喝、该耍耍!
反传统的王后一派:1、谁说不年轻貌美就不能追求自己的爱情?
虽然(王后)是要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但是高富帅不就更加分么?
2、已经年老色衰但为什么不能使手段抓住自己青春的小尾巴?
美容、瘦腰,各种努力的~凭什么就是白皙嫩透的公主可以赚取别人的眼球?
为自己争取权利谋福祉,老女人有问题么?
3、知道有所得就得有所失,魔镜一再提醒,要得到必须也有付出,哪怕最后失败了你也要付出曾经为了得到必须给予的惨痛代价。
4、别脚踏两条船,不然后果……这是现代版少女成长日记的浓缩,用了经典童话故事做衬托,满眼满心都是现代人的“趣味”与“嘲弄”,尤其见宝莱坞般的结尾: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ImPQCMM4lo/
曾经想为这个电影写个观后感,已经拖了这么久了。。。
千言万语一句话。。。
白雪公主会武术,王子皇后挡不住!
虽然搞笑程度不如预想,但印度风程度那是大大超越,本来只知道结尾有个印度歌舞的彩蛋,谁知到那是通篇的印度风啊:城堡是印度式的、内景是印度式的、王子的长相是印度式的、白雪公主的浓眉毛是印度式的、通篇的金黄礼服是印度式的、新月吊坠是印度式的、连最终BOSS的龙都感觉是印度式的啊……印度导演除了没加上个印度小矮人别的都用上了
這部片子充斥著強烈噠女權主義。
編劇是直觀明暸噠告訴叻觀眾。
以往噠童話都是王子救公主。
也該公主救王子一囘叻。
還有Julia Robots女王噠囂張跋扈和Snow White噠“甄嬛式”腹黑蛻變。
都在向觀眾表示女性強權噠日益壯大。
我本人是個強勢噠人。
所以我覺得這種感覺正中我下懐。
從拍攝來說是很明顯噠Bollywood式技法。
俯拍加拉中遠鏡頭。
影片最後更是把Bollywood風情展露無疑。
配樂俏皮可愛我很是喜歡。
再多誇編劇一條。
偶爾還小小重口味一下實在是太樂叻。
今天觀影噠時候滿場基本都是小朋友。
外加我爺們兒帶我過六一。
心情格外好。
所以整體看完非常放鬆。
值得全家觀影。
今年好莱坞有两部白雪公主题材的电影,撞车之际,难免被人拿来互相比较。
《白雪公主与猎人》往黑暗史诗上靠,色调阴沉,气氛严肃,一身污泥的公主和千军万马的厮杀明显脱离了童话基调。
相比之下这部《魔镜魔镜》走谐趣路线,打的仍是儿童市场的主意,但如今的少年观众领教了各种后现代招数,口味也越来越重,光是对童话的添油加醋已不能满足欣赏需求,全盘推翻后重构世界观才能击中他们的兴奋点。
笔者还未看过《猎人》,不好比较,但从两片的上映档期和观众口碑来看,定位轻松喜剧的本片确实吃了不少亏。
扮演王子和公主的演员表演卖力,体现了85后这一代好莱坞新星挑大梁的实力。
七个小矮人被设定为不同人种,除了长相和口音外,还兼有性格、装束(绰号)的划分,比蓝精灵好辨认多了。
那个心地善良的侍卫也颇有喜感。
但除了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皇后外,其他人都没能跳脱童话剧的扁平化处理。
事实上,皇后这个角色的层次感也很模糊,但她仿佛是罗伯茨本人在童话世界的投射,现实和电影一经比照相映成趣。
这位年老色衰的明日黄花,一方面要依靠魔法和极度恶心的“美容法”来维持容颜,听到皱纹二字就惊慌失措,为展示纤细身态不惜吃尽苦头,另一方面却“色心”不减当年,抛弃结发夫君,对小自己两轮的英俊王子穷追不舍,还沾沾自喜结过五次婚的辉煌经历。
此外,她表面阔气,实则破产的经济窘境,也是不少衣着光鲜却兜里寒酸的好莱坞明星的真实写照。
可以想象,很多中年女星都会对这个角色敬而远之:“要我扮演一个魅力不再的虚荣老女人,那不是摆明了让观众嘲笑我吗?
”但罗伯茨就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个角色,并把现实中人到中年的昔日佳丽那一份无奈和不服老融进其中,罗伯茨在好莱坞名利场纵横几十年仍稳坐一线,这份豁达和洒脱不能说没有助益。
因而这唯一的大反派非但不惹人恨,反倒可爱又鬼马,她的下场与其说是对邪恶的惩罚,不让说是被宿命玩弄的一声叹息,叫人对那个举着苹果的老妇心生同情。
看电影时我一直觉得视觉效果很诡异,虽然唯美精致,但缺少好莱坞魔幻片惯有的那份开阔大气。
无论皇宫、市集还是森林,都有浓浓的摄影棚搭景痕迹,视野狭窄,眺眼远望,视线或被建筑、植被遮挡,或被绿幕合成的特效背景占据,目之所及很少能望见真正的地平线。
后来发现导演一览赫然是塔西姆•辛,才恍然大悟。
这位印度视觉系大导向来主张把电影处理成舞台剧般的风格,《入侵脑细胞》的超现实梦境,《坠入》的荒诞佣兵传奇,《惊天战神》油画质感的纯CG世界,无一不是如此。
不过一贯“N年磨一剑”的他这次出片离上部不足一年,自我抄袭意味浓厚,如果你观摩过他前三部作品,那么本片中美轮美奂的贵族服饰,宫廷守卫的金色头盔,“魔镜”所在的水上小筑,雪花飘落的如镜湖面,怎么看都像是一次旧梦重游。
至于很多人诟病的宝莱坞风格舞蹈,笔者倒觉得并无大碍,寻常的印度导演拍歌舞属于司空见惯,但辛氏此前的作品跟歌舞压根沾不上边,此番尝试就带点突破自我的意义。
何况从某种程度来看,比起美式大联欢,绚烂缤纷的宝莱坞热舞与童话的乐天气质更为吻合。
总的来说,本片作为魔幻片显得幼稚,除了一些矮人和王子的无厘头笑话外,从情节编排到动作特技都是温吞水,很难取悦大部分成年人,而那诡异的三角恋偏偏又走“成人”路线,并不适合阖家观赏。
作为童话,它既不够颠覆,也未能传承原著的精华,结尾的巫婆献苹果若放在字幕之后作为彩蛋,绝对是神来之笔,如今的伪二次高潮设计则叫人兴致索然。
本片的故事很有童话意境,但缺少波折,恶势力由头到尾处于下风,稍有电影常识的观众都能看出,相比于王子和公主走向“从此以后幸福生活”的坚定脚步,皇后那点阴谋阻挠是多么微不足道。
两百年前的童话读者可能会对此爱不释卷,但在今天的电影观众眼中,这是不折不扣的鸡肋。
文/方聿南
公主一出场,我当是Frida - 华丽的扫把眉,最后居然能cos赫本,奇妙王子是戏里戏外的正派高富帅,最喜欢的是他的声线。
就是这种低沉浑厚的声线,兴高采烈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建议女王陛下:you can pat me! you can rub my tummy!!女王陛下那句 cover him up so i can concentrate 也超亮。
最后宝莱坞风格的啊巴利啊巴利啊巴利...Sean大叔脸上的无奈与脱线是本片的无价之宝之一。
白雪公主出镜了!→“哦眉毛!”→眉毛出镜了!→等……等一下!
编剧乱入,导演乱舞。真人童话服饰妆面场景效果依稀可赏。
我觉得很好笑啊~效果什么的都不错。心情不太好的时候看这个能乐呵一下
半吊子的恶搞和颠覆,还没看出个头绪就这么带过了~ 大boss变老国王莫名其妙,最后居然还有宝莱坞歌舞,囧到我了
女王你好美 服裝什麽的也好美女主你也很美 只是你的眉毛我看不上 真的好像豆瓣女神喔- - 片尾啥的是鬧哪樣 導演你美野啊嘛?
白雪公主的故事,能指望他们拍出什么呢,当然是什么都拍不出来……PS:最后的宝莱坞风歌舞彷佛在试图把这失败的电影栽赃给印度人,真心高级黑~
最后的印度歌舞很穿越
片尾曲绝对是亮点,当然还有字幕翻译,哇咔咔,笑死人了。另,女主有黛咪摩尔和奥黛丽赫本的影子,又是一个美人啊
飞机成果2,没什么惊喜
女主角长得挺好看的 ..
只能说舞台感挺漂亮的。
最后结尾分明就是宝莱坞上身啊!!!!!
以皇后的口吻来描述情节、故事内容颠覆了原作、但也不乏诙谐幽默、
一直瞌睡的看着,最后2分钟的宝莱坞恶搞让我清醒了!
男女主都很养眼!!!
浓眉毛肿么了浓眉毛挺好看的呀~当然了,木有王子好看。
为什么像开挂的印度电影一样。。。
童话故事新编。只不过,白雪公主长了蜡笔小新的眉毛!茱莉亚罗伯茨也老了!
公主挺美
最后的喜感歌舞涨了一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