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了趟学校,在湖边淋着密集的春雨拍了不少照片,碰巧当时是午饭时间,就碰不到路人甲乙来对我们指指点点。
也就是在这块湖边,我读了很多遍《月亮与六便士》,背过雅思模板作文演练过口语对话,做了很多梦关于未来理想和不切实际。
那时从图书馆刚借来的崭新的暗红色封面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躺在我的手里,第一天因为环境太吵只读了一点,第二天同样的理由又只读了一点,然后突然某一天像学会了飞翔的卓耿开始扑腾翅膀不知疲倦地飞翔一般,我也陷入了欲罢不能的阅读之中,后来我才发现,每一本我读的马尔克斯的书都是按这个轨迹循环发展的。
五十三年十一个月零七天,爱情可以是跨越时间和容颜的等待。
年轻时没有把握的感情,纵使打过许多的炮都不会忘记。
为了抓住彼此在一起的机会,倔强,流浪,放荡,出人头地,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当终于可以拥抱你时,其他年轻的肉体早已想不起踪迹,“我初初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
菲利普.迪克创作的大部分小说,都被加上了“赛博朋克”的标签,以《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AKA《银翼杀手》)为甚。
大部分出名的小说都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而其中被拍成电视剧的《高堡奇人》(
改编后的电视剧似乎非常不忠于原著,而这种偏离的手法却让它拍到了三季,并且评分一路高涨,在HBO,NETFLIX之后,AMAZON出品的电视剧也可以被冠上精品的标签,据说它准备斥资10亿美金拍《三体》的电视剧版本。
看过第一季之后,我觉得改编是成功的,电视剧面向的受众更为广泛,因而也就更加挑剔。
改编后的人物各个都变得饱满,有血有肉,有自带的不同的感情体系,观众也能更好地引起共鸣。
否则单看女主角和纳粹间谍滚床单再加上一系列头昏脑热的决定,一定会让人气的跺脚。
到了电视剧里面,女主角朱莉安娜精神上可能在某些时候起了波动,但是她始终控制住了底线,即便男朋友犹太人弗兰克没看到观众看到的情形,对她也起过疑心,但是每当朱莉安娜说一句“弗兰克,你能相信我吗?
”,他就顺从了。
这像极了生活中的许多情侣,在感情中,男的一方往往是顺从且卑微的。
朱莉安娜的继父给日本人秘密干了十五年活,为的是养家糊口以及树立自己的人脉,以便给家人最大程度的庇护。
然而即便他坐上了小头目的位置,女儿楚蒂因为从事反动活动还是被宪兵队当街击毙。
当他和妻子从朱莉安娜再也瞒不住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瞬间崩溃了,没人愿意委曲求全地给敌人干活却保不全一家人的幸福。
他能做的就是紧紧拥抱自己的妻子。
日本贸易大臣田上和原著一样,是一个凡事先靠易经占卜的老派人物,我们不知道他之前是不是像其他日本官员一样做过很多邪恶的事,单单从剧中表现的形象来说,他是比较正面的,他可能是临近退休,也可能在战争的泥潭里陷的太久以至于对日本当前的胜利始终抱着侥幸心理,内心里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注,以及对于家乡的思念。
他每天热衷于种花,用蓍草算几卦,哀愁地想一想离世的妻子和故乡的亲人。
在纽约的德意志帝国副总指挥史密斯赴一场狩猎之约前,和妻子说“如果我没回来,千万别让总指挥靠近孩子们”,他的大儿子刚刚查出来得了先天性疾病,目前无法治愈。
他沉默地离开了家,没有拥抱和亲吻,但他是爱妻子和孩子的。
镜头切到柏林,被各方都当做间谍的鲁道夫上校被总指挥以孩子相威胁,即将踏上刺杀希特勒的不归路。
他穿戴整齐和久未见面的妻子儿子见了面,儿子已经不理睬他,妻子已经麻木他的无数次离开。
他抱了抱儿子,和他说了点他这个年纪听不懂的话,妻子意识到事情并不寻常,眼睛闪亮却一句话也没说,鲁道夫也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离开。
他也是深深爱着这两个人,爱到不惜为他们去死。
这些沉默的镜头语言,我想光读小说是读不出来的,电视剧将人物的神情和心情都无限放大了。
我们无意去评价谁是好人,谁是恶棍。
在现实生活里,善和恶本来就是主观的,片面的概念。
在生死关头时,人最本质也最脆弱的一面是掩饰不了的。
在这个虚构的德国日本是二战战胜国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利己,阴郁,沉默也都变的有迹可循。
亲情和爱情在很多时候成了最后的稻草,社会大格局无法通过个人改变,你还有一点点机会博一博自己的幸福。
一帆风顺的爱情固然可喜,那些经历过挫败,痛苦,疾病和苦难而依然信念不减的爱情似乎更让人称道。
怎么说,剧情合口味,比较喜欢副指挥官线和贸易大臣。
第一季看完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服气,动不动就剖腹,这样的日本人有信仰。
我大学里有个教授,五六十岁了上课讲穆斯林:说有一天他们几个去吃清真烧烤,但是怕肉是假的,老板看出来忧虑,说“我们的肉绝对不是假的”,教授就问为什么可以相信你,老板回答因为真主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反观无宗教信仰的人,名为无神论者,其实呢,就是钱,一切向钱看。
日本的确有错,有大错,但是,他们的文化确实也有精华。
美国输了二战,德国日本瓜分了美国,美国佬都变成了地下抵抗运动分子。
这个世界太有趣了。
脑洞真大。
但是现实比这个脑洞更大,因为也许美国就会变成另一个轴心国呢?
但是细节太粗糙了,太多地方情节漏洞百出,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故事也没有逻辑,真的在美剧里算是下作。
但是好在无论怎么样,演技还行。
充斥着纳粹和日本鬼子的剧集中,最让人害怕的,居然是看似正义的抵抗组织,动不动就要求别人牺牲,理由,很是简单粗暴:“我家的人都死绝了,所以,也请你和你的亲人为了大义而献身吧!
”当事人觉悟不够的时候,他们还会自作主张地帮别人决定,让人不寒而栗——实在没看出,这种人和恐怖分子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作者的 人生阅历 汗 眼界 仅限于 家庭伦理剧对 蒸治 军事 外交 法律 历史 一窍不通难以 驾驭 本剧 这个 宏大题材令人想起 纸牌屋 除叻 报道 白宫的 记者 塑造的 有血有肉其余 所有人 都 苍白单薄一个有趣的海报之后 却 用 家庭伦理剧 凑字数挂羊头 卖狗肉骗纸
很久以前就听闻这部剧,没看过原版小说,起初亚马逊放出了预告,看着故事梗概很是新颖,特别吸引人,人们就是喜欢用假如编故事,虽然经历了那段历史,但是还是会去想,假如我们战败了,会发生什么。
这部剧就是这样,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德国率先研发出了核武器,导致美国投降,协约国战败,美国一分为二,西海岸万字旗当空,东海岸则是旭日旗的主宰,只有中间一小部分的缓冲区。
故事就是在这里开始,一盘诡异的录像带记录着“真实”的历史,一个高堡奇人正在把这盘录像带带入社会,而德日两国竭力要夺取录像带,两国互相争执又处处提防,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世界观,毕竟,二战史大家已经看了好多,美国像《兄弟连》《太平洋战争》,这都是历史向,而像《高堡奇人》这种类型甚是新奇。
首先,它的世界观很是新颖,这也是当时我想看这部剧的原因,就像我说的,人们喜欢看那些新奇的故事,高堡奇人的世界观就是这种故事,不过美国人也是敢想,既然二战美国本土没有开战,那么我们就yy下吧,假如美国战败了会怎么样呢?
剧集里面自然是德日两国平分这块肥肉,此时,心疼一下隔壁的意大利,就这么被忽视掉了。
至于剧情,这一季总体来说就是抢电影,这部电影记载着真正的历史,真正的世界。
而能让人称赞的则是剧里的道具以及演员演技还有细节,这比国内的神剧简直好太多了。
要不是剧情的拖沓,简直就是一部上乘作品。
背景设定:德日赢了二战。
美国东部属于德,西海岸属于日,中部为中立区。
德军强大,日军在科技军事水平都比德国弱。
日本有强烈的危机感。
希特勒重病,德国内部党派纷争。
无论戈贝尔或希姆莱都无意和平,可预想希特勒一死,德日战争便会爆发。
地下党蠢蠢欲动。
基础设定:多卷记录着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胶卷散落四处,希特勒为此尤为紧张。
故事围绕此胶卷展开悬念构建及行动目标。
胶卷名字《沉重的蚂蚁》,由高堡奇人流出。
胶卷是未来世界的新闻记录片,另一个平行空间里德日战败,美苏冷战,古巴核危机一触即发。
故事起点是1962年,也就是古巴核危机的关键时刻。
由此可以猜想,核爆毁了大半个世界,高堡奇人为了回到过去阻止核爆,他把胶卷带到各个权力中心,作为预言神物让执政高层知道该做什么?
人物设定:朱莉,漂亮的美国大妞,生活于日本控制的太平洋合众国,熟悉日本文化,合气道高手。
朱莉因对胶卷背后产生好奇而冒险运送胶卷给地下党。
(动机不怎么合计)掌握秘密文件的朱莉成为了各方势力的追逐对象,由此逼着她她一步步成为了地下党的人。
(游走在中立区、太平洋合众国、纳粹的地下党)弗兰克,美国人,朱莉男友。
日本人找到朱莉家,弗兰克包庇同党被拘留。
为了问话,日本人抓了他的姐姐以此威胁。
最后姐姐死于日本人手中,从而萌生复仇之意。
弗兰克一直保护并忠于朱莉。
然而当他把救命钱都给了朱莉救情敌Joe,朱莉明知Joe是纳粹依然选择背叛地下党而放走了他,更因此连累弗兰克好友被抓走。
他变了,他加入了地下党,身体也出轨了。
(显示的是太平洋合众国地下党情况)Joe,纳粹。
朱莉认识了Joe,Joe资助她,帮她度过危机,更救过她。
两人产生情愫。
然而,Joe是纳粹高官的唯一儿子。
朱莉与Joe代表的立场不同,且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爱情在这个时代注定是悲剧。
Joe被告知朱莉已死,回到德国接受从未见过的父亲,也与日耳曼美人一夜风流……希特勒死后,Joe父亲成为了政府代理人,并诬陷日本毒杀希特勒,企图借此机会跟日本宣战,一统世界。
纳粹副总指挥收到了日本贸易大臣穿越带回来的胶卷,害怕战争让美国被炸毁,于是揭发了Joe 父的作假。
Joe父下台并大家均被抓。
(Joe代表的纳粹)纳粹: 代表人物副总指挥斯密斯,美国人上位者。
日本: 贸易大臣,穿越者。
故事里每个人物都是于所在立场的正义者,没有真正的反角。
埋下的伏笔:朱莉的项链朱莉的车祸喜欢朱莉的日本男生丹尼缺陷: 散乱故事线多,日本线-德国线-地下党线,朱莉线-joe线-弗兰克线,每条线索展示时戏剧冲突不完整,容易看晕看不懂。
剪辑问题。
信息量大,且给的太随意,没有刻意强化,容易让观众忽略。
伏笔与揭示的时间相隔太长,且没有响应的连贯提示对策。
由此,削弱伏笔揭示时的作用。
11月20日,亚马逊终于在网站上放出了《高城堡里的人》的全季,这距离试播集上线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
这部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同名小说的自制剧,自试播集推出之日起,就引起了巨大关注。
随着全季的上线,此前守着试播集翘首以盼的影迷们,终于可以大饱眼福。
菲利普·K·迪克是美国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其作品多次被搬上大荧幕,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银翼杀手》以及《少数派报告》。
前者是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根据菲利普原著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改编,虽然刚推出时票房不佳且恶评不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成为了影迷心中的经典,更被誉为“邪典”电影的开山之作。
后者由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票房影评双丰收,今年更是被福克斯开发成美剧,搬上了电视荧幕。
《高城堡里的人》出版于1962年,次年获得雨果奖。
这部菲利普早年的代表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道路却是一波三折。
2010年,BBC宣布将与斯科特工作室一起,将小说改编成一部四集迷你剧搬上银幕,斯科特本人将担任该片的执行制片人。
然而到了2013年,媒体报道称该剧的开发对象变成了美国科幻电视台,不过斯科特的执行制片人地位没有变动。
但是紧接着事情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2014年10月,亚马逊旗下的亚马逊工作室宣布开拍该剧的试播集,使得该剧成为亚马逊进军流媒体行业后,首次试水的自制剧集之一。
2015年1月15日,试播集上线播出,成为“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试播集(亚马逊副总裁罗伊·普莱斯)。
亚马逊于是在二月宣布续订该剧全季,并将于年底全部上线。
《高城堡里的人》原著的设定十分大胆。
作者菲利普·K·迪克虚构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世界被战争胜利者德国与日本瓜分。
曾经的美国领土,以中部的落基山脉为界,被分割为两个殖民国家,分别被各自的宗主国所控制。
但是书中的一位作家,也即“高城堡里的人”Hawthorne Abendsen,在自己的小说《沉重的蚂蚱》里也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即一个法西斯失败,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胜利的世界。
当然,《沉重的蚂蚱》书中的世界近似于真正的“现实”,但也略有不同。
整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人物,有些互相认识,有些不认识,但是彼此之间都相互关联。
作者汲取了《易经》中的思想构建整个小说,使得作品整体上散发出一种和西方传统科幻都不相同的独特气质。
原著作者菲利普曾表示,自己的这部小说的结尾原本就是开放性的。
据此看来,电视剧的改编确实沿袭了作者的思路。
此次最终上线的整部剧集,保留了原著的背景设定和主要人物,但是在情节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基本上可以称为是一次再创作。
女主角Juliana Craine生活在日本占领下的旧金山,妹妹因为加入反抗组织被当局杀害,临死前交给她一份电影胶片,即"高城堡里的人"所制作的影片《沉重的蚂蚱》。
为了一探究竟,Juliana踏上了去往"中立区"的班车,寻找妹妹的接头人,并在那里遇到了来自东部德占区纽约市的货车司机Joe Blake。
Joe的真实身份是潜伏的纳粹特工,目的是为了寻找"高城堡里的人"。
两人之间擦出爱情火花,之后分别作出了的种种选择,不断地改变着既有的生活轨迹。
此外,通过对“大德意志联邦”(Greater German Reich)副总指挥官、“美利坚太平洋合众国”(Pacific States of America)贸易大臣等人物的刻画,也对德意志第三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德日两国之间战争前奏的酝酿等时代背景做了较为全面的铺陈。
试播集上线后,不少观众表示该剧的情节乏善可陈,不少地方落入俗套,故事的节奏感也略弱。
实际上,从上线的整部剧集看,这样的指责同样适用。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只是这一系列剧集的开篇之作,主要目的是交待背景,引出人物。
基于本剧的故事设定,后续剧集在情节推进上将会有较大的突破空间。
而与此同时,本剧的最大看点,则是在颠覆性的背景设定之下,对于一个虚构的,但是有极具真实性的平行世界的全景式展现。
德占区60年代的纽约时代广场,以及旧金山的商业街区,这些"脑洞大开"的场景,剧中都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极为精细的还原,再加上对于同时代美国和日本经典音乐融入情节中的、恰如其分的运用,使得整部剧在视听感官上极富冲击力。
amazon的这部剧集无论在原作、编剧、拍摄上来讲,都是立意出众的。
它把一个精密的二战逆转后的世界架构和描述的十分细致。
分别从美国西海岸太平洋日区的凡人、犹太人、东海岸反叛组织、纳粹军官、纳粹间谍、日本贸易大臣、日区官员等各角度去浸入式剖析在法西斯统治下的社会形态、政治体系、日美关系等层面的故事。
这个话题很大胆却也脑洞很大。
而其中包含的隐喻,悬念,心理,阴谋,都设定的恰到好处。
在拍摄手法上,比起真实历史的60年代,这样的被日德占据的美国,呈现出的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分化状态。
科技力、秩序感和同一化的步调下,上层社会体现出来一种严苛、规范而又教科书一般的生活状态;中下层的人群则被制约在体系之下,大部分呈现出归顺,私人,接受命运的姿态,像剧中的Frank就是个典型。
但是在把细节处理到极致甚至带着不可否认的美感的同时,这部剧忘记了对节奏的把控和对悬念的牵引。
导致习惯了美剧节奏的观众无法接受这样陈述故事的拖沓现象,而虽然这里具有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但太多的事情和线索得不到一个很好的解释或者即便不解释也没有一个暗中引导的方向。
结果我们没有发现在一个科幻作家的作品里,应该流露出来的那种想像力。
如果还有下一部,我们一定会想追踪的是这个蚱蜢影片的出处。
如果说正如网路的猜测,它来自美国获胜的那个平行世界,那么这个点就必须要看到——具有穿梭于高堡世界和这个平行世界能力的人,是一个希望帮助希特勒的人,帮助希特勒预测一些关键事件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逆转性的预判。
故事并没有太多笔墨走在人性的角度,即看不出悲伤也看不出正能量,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无论是被统治、被通缉、被当作工具、被反叛、被袭击、被政局压迫,都是浓浓的无奈。
如果说女主,男一二,都是站在被动的角度上的话,即使是处在统治阶层的人,也一样体现了一种被动感。
我感兴趣的是John Smith这个纳粹高官的角色,一开始他是最容易被定位的一个,然后我们看到的是他的优秀和那种迫于让一切完美的精神力。
这种精神力让他自律,忠诚,有要求的生存,却无法和命运对抗。
在他和儿子的关系中就能看出来这一点,他的世界不会崩溃,但是,他儿子的病症则像是一个最大的耳光,打在德国人种族主义,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的脸上。
如果你最爱的家庭,你的最基本的人性和你所处的世界,阶层所推崇的理念产生了你即使用上你全部的优秀外力,也无法填补的沟壑,那么你的选择究竟将流向何处?
这个命题,我们没有看到答案,只是最后,John Smith严酷的面部棱角,似乎变得有些柔和起来。
Juliana并不是演得不好,而是有时行走与举止间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法国女人的妩媚与婀娜,而这些时候又与电影偏沉重的气氛不相符,总希望她能适时地收敛一些,若收放自如、能为电影需要藏起自己,那才够好演员的说。
Frank,我想了好久到底是谁,后来想到Belami家的Todd Rosset……和同期的杰西卡•琼斯相比,无论演员选择、场景安排、故事发展、气氛、人物形象还有音乐都上了好几个档次,可惜的是故事交叉线太多,一家人以各种方式和占领国方面扯上关系,又有占领国的高层渴望和平这种较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有Joe在抵抗组织与反抵抗组织间作为间谍心理变化种种,心里挺急的我。
中间有几集节奏慢慢缓了下来,较沉闷,不过对于冲突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倒是很细致与完全。
希望亚马逊继续好好拍,毕竟从制作上首章开了好头。
不过第一季就这样结束了实在有点空荡。
云里雾里的。ss的副手和宪兵队的头头都是坏人,但是那种男人的刚毅和担当,到后面反而喜欢上了。倒是那几个小年轻反反复复相爱相杀,看着让人烦。
丑国电视剧总试图用混乱多线程叙事掩盖无聊的故事,才十集就在那儿不停墨迹。刺杀皇太子的一幕拍得其实挺好的
第一季的角色development就已经很好了,能让人爱上除了Joe之外的每一个角色。rewatch时对Kido的爱层层叠叠溢出胸口<3 这季的Joeliana有点烦人,Frank x Jules最高!Frank和Mark的几场戏都很动人。Alexa仙女!她period的美,走路的样子,说话的语速和语气,高高挽起的头发,她坚强独立的演绎,她热烈的爱是不会被厌女垃圾们随随便便一句“女主好脑残”而伤害的。好笑的是Alexa一在片里喊Joe这名我就直接穿越到Teague, 哈哈~
philip dick的设定还是太好了,设定也是唯一支撑看下去的动力,“德日二战胜利后压抑下反抗的地下党得到平行世界胜利画面的胶卷”;属于想看发生了什么又同时觉得好难看的类型;女主太太太美了经常看着她听不到说什么痴迷看脸
已阅,减一星。果然PKD不好改。
菲利普迪克的创意是极好的,但情节的充实、细节的刻画还要考验编剧的实力。
脑洞很大 卡司很足 结果故事讲不好 拖沓无聊浪费好题材
脑洞是大,不过元首曾经说过要摧毁一个民族就要先摧毁他的文化
题材很吸引,制作也算精良,但是剧情各种瑕疵。
配角比主角出彩太多,剧情上的一些硬伤和主角那比国内小花好不到哪儿去的演技算是毁了这部剧,不过想了一下还是愿意给这个分数,至少看完有立马追下一季的冲动。另外,BGM都选的非常深得我心。大神就是大神,我指菲利普·迪克。
剧有些让人失望,无论是从节奏还是人物刻画,只是由此更加想看原著了。
堪称最近两年看过的科幻美剧(新剧)里最带感的!复古、黑色味道十足,悬疑感在不紧不慢中透出来。德日占据下的60年代美国拍得很有质感。PKD改编的电影不容易拍,电视剧也很难,这部有雷德利·斯科特挂名执行制片人,果然靠谱,希望能成经典!
给我第二季 【敲碗
有非常庞大的脑洞和偶尔巧妙的细节,但拖的要死的节奏满天乱飞的bug演技捉鸡的主角足够让人放弃s2了
确实悬疑啊,主要是受一个评论影响,我看后半季一直在猜谁是高堡奇人,最后发现不管到底是不是贸易大臣,高堡奇人指的应该是对纳粹和军国主义高压统治下的一种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吧
只会留悬念和噱头,不会讲故事的类型.
日本人一口一算卦、两口一个没“气”…..在美国人心中日本人就是这种东西吗?
试图代入本剧的宏大叙事然而全程只能看到女主的震惊脸。
开场画面配雪绒花的歌曲,德国火箭略过自由女神像的构思超cool。有一场日本黑帮夜总会的西洋大妈歌女,申请演绎英日版的end of the world也很诡异。可惜好题材被男女猪脚的烂感情戏破坏啦。日本鬼子检察官,贸易大臣和德国鬼子秘密警察倒演的很棒,特别是德国鬼子
伪科幻,以为用冷色调来表现残酷压抑真是图样图森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