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里拒绝参加越战时面对媒体说的一段话,真没想到一个打拳的粗人可以说出那么有骨气的话,能做出那么明智的决策“I ain't draft dodging(逃避兵役). I ain't burning no flag. I ain't running to Canada. I'm staying right here. You want to send me to jail? Fine, you go right ahead. I've been in jail for 400 years. I could be there for 4 or 5 more, but I ain't going no 10,000 miles to help murder and kill other poor people. If I want to die, I'll die right here, right now, fightin' you, if I want to die. You my enemy, not no Chinese, no Vietcong, no Japanese.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freedom.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justice. You my opposer when I want equality. Want me to go somewhere and fight for you? You won't even stand up for me right here in America, for my rights and my religious beliefs. You won't even stand up for my right here at home. ” 李敖说过“一个人,他在军国主义下不阿附军阀,在法西斯主义下不苟同纳粹,在一党独大下不加入这个党,他在“先天”上,人格就高于阿附的、苟同的、入党的。
这种人,即使沦落到去做下里巴人、去做下三烂、去做下水道的党外人士,他们的人格,都是高的。
因为他们在“大德”上、大的行为上、大的轨迹上,是正确的、伟大的、令人佩服的。
他们都是“大德不越闲,小德出入可也”的大人物。
”阿里虽然在很多小事上被人非议,比如他狂妄自大,辱骂对手,对婚姻的不负责任等。
但他在大的轨迹上却是高人一等的,他我行我素敢作敢为,面对政府和舆论的压力从不屈服,面对白人的侮辱立马还以颜色,从不委曲求全,他拒服兵役,他关心同胞的苦难为他们争取平等自由,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尊严。
高人一等的人格是他的精神动力,也是他优于其他选手的主要因素,那些为金钱而战,为自己而战的小人物又怎么经得起阿里那背负使命的重拳呢?
7分。
看完这个片子,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句话:“贪多嚼不烂”。
导演似乎想把所有有关这个伟大拳王的故事全部放进一部电影中去,结果就是顾此失彼,太多重点的结果就是没有重点,变成了部类似纪录片的流水帐。
还好拳台上的戏份拍得不错,WILL SMITH也足够努力,这让本片至少还保持了一定水准。
想到了烂了 没想到这么烂 不是年轻的威尔斯密斯 简直坚持看不下去了 默罕默德阿里是上个世纪最伟大运动员 和乔丹 贝利 马拉多纳一样在自己的领域就是神上帝 但阿里的魅力和影响不光在拳台上而是在他对公平正义自由和平的追求 在他不屈的战斗精神 鼓舞着全世界人民 他生活的年代黑人还是处在一个低人一等的境遇中 年少的他获得奥运金牌后以为能得到平等的尊重 结果没有 他一怒之下把奥运金牌丢进了大海 宣布退出国家队 多年以后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又补发了他一块 他因为反对越战,拒绝去参加兵役 结果被判刑被禁赛 错过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期 7年以后他最后又卷土重来重新夺取世界拳王 他的改名换姓 他曾经两次来中国 促进世界和平 最后得了帕金森后 颤颤巍巍的奥运点火仪式 多么传奇的人生呀 电影真的太烂 重点讲了他的拳台上的几段经典 拍的很细 他经典的喷垃圾话 他的几段无聊的婚姻 导演该拖出去暴打 希望有机会重拍一个 可惜错过了最好的威尔斯密斯 2019 5 25 阅遍天下烂片无数我心不悔
总的来说很喜欢这类型的电影.影片中不时响起的骚灵音乐(我想应该是)很具有震撼力.片中总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我想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种族,政治有一定的认识.Ali那种自信率直,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仅在于他自己还影响着他身边的人或更多.willsmith无所畏惧的脸,我觉得他很适合这类型的电影,比那些科幻动作片好..
1964年,年轻的阿里(Will Smith 威尔• 史密斯 饰)凭着高超的拳术,坚韧的毅力战胜尼桑•里斯顿成为了新的拳王!
时值越南战争期间,阿里拒绝服兵役,因为“越共没有管我叫黑鬼”。
正因为阿里直率的性格,拒绝向自己认为错误的事屈服,阿里因此吃尽苦头:美国政府用尽方法企图将阿里投进监狱;拳击理事会剥夺了阿里拳王的金腰带,等等。
在1964至1974这社会动荡的10年里,阿里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不屈服的独立性不仅对他个人,对拳击界甚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回响,阿里亦因此成为黑人运动和反越战运动的精神领袖。
最终在1974年,阿里凭着过人的毅力,以34岁的运动高龄,再次向拳王发出了挑战!
©豆瓣
漫长的记叙手法,并没有像一般故事一样详略得当地侧重表示什么,给人感觉有些枯燥。
但是静心看下来,人生之路漫漫,不正是这样在看似平淡冗长的日子里出现一点点变化么。
电影从阿里成名开始讲起,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从无名到有名,然后按套路去努力奋斗艰苦训练最终成功,本想一起看一场励志电影,故事却冷不丁地从成名说起。
于是,整部电影都在感受阿里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桀骜,自我,也因此有了常人做不到的抗争,对服兵役的say no。
性格决定命运,当威尔史密斯把阿里的性格全面诠释的时候,故事情节得以推动。
因为这样一个人有这样的性情,他才能成为世界冠军,才能服从内心反对越南战争,才能失而复得拿回世界冠军的名衔,也因此有了三次婚姻有了事业低谷,一切源于这个人本身的样子。
我想,这部电影就是让我们去感受一个不平凡的桀骜拳击手如何去展现他不平凡的一生,性格决定了命运。
拳王阿里:拳王背后是政治老实说,这部传记片拍得不够好。
虽然面面俱到,但是不查资料,感觉很多情节都让人莫名其妙。
电影展现了阿里很多个方面,在各个事件中穿插的阿里如何结婚离婚,新欢旧爱的,比较好理解,但也让人感觉不到阿里的爱情,似乎仅仅一见倾心;然后时间一到,就成为多余的过客,一点点小事故就可以成为决绝的理由。
此外的,主要就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但有些没有讲清楚,也许是故意的,让我们去思考分析。
阿里和马尔科姆其一是阿里和马尔科姆,电影很明确他们的好友关系。
阿里是重量级拳击冠军,是拳王,而马尔科姆是黑人宗教运动家。
片首一开始就是他在进行演讲,宣传一种“非暴力的自我奋斗”:因为除非你改善你的生活,否则你的生活永不会改善。
如果你今天来到这里学习怎样无礼地对抗白人的粗暴、今天美国的制度怎样不公平,你想你今天来到这里在他们的餐厅旁乞求一席,再一次, 你找错地方了。
在南部我们不会教你无礼,在北部我们也不会教你无礼,尊贵的以利亚·穆罕默德教我们去尊重法律,要令人尊重你们,做一个非洲美国人。
但同时,我们教你如果有人插手你的事,兄弟, 你要尽力去阻止……按照我的理解:这是美国黑人为了寻求平等的地位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他们故意信奉伊斯兰教,一种既是美国承认又不是主流的宗教;而且又采取这样合法的方式,团结起来,共同进退。
强调遵守法律,也借助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电影直接展现两人的友谊,也没有解释阿里与马尔科姆的关系何时建立,他们是否存在合作共赢。
毕竟,阿里作为拳王,可以替马尔科姆站台,为马尔科姆赢得更多的信众;同样,马尔科姆也可以帮助阿里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而很明显,根据马尔科姆对阿里说的话:当我听到有四个女孩在伯明翰教堂被炸死,伟大的以以利亚·穆罕默德(当时黑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的禁令阻止我去表达我的感受……对于死去的儿童,我什么也做不到……所以以利亚·穆罕默德已经停止我作为伊斯兰教的牧师。
很明显,以利亚为了保存实力,或者维持自己的地位,所以选择对美国白人的暴行保持克制,因此与马尔科姆产生分歧。
后后面当阿里因为服兵役时间与美国官方产生冲突,以利亚“开除”阿里,可以发现其中奥妙。
而电影,仅仅展现了马尔科姆被杀,阿里陷入沉痛。
马尔科姆的死,很显然,和美国政府特工部门,至少是与美国白人极端种族分子有关系。
所以,阿里之所以不仅在美国影响深远,甚至全世界声名显著,其中离不开马尔科姆,也与美国黑人伊斯兰运动有关系。
阿里拒服兵役其二是阿里拒服兵役案件。
这个案件,如果从电影来看,会很迷糊。
美国征兵去打越战,当时是“征兵制(义务制)”,所以把阿里征去当兵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不过为什么要征一个替美国赢得冠军的黑人去当兵,就令人有点遐想了。
尤其是联系马尔科姆的死。
而阿里决绝服兵役,理由是宗教,以服兵役与其宗教信仰有悖为由。
这也就是阿里在大堆记者面前说出的,著名的那段话:“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谋杀那里的穷人,如果我要死,我就死在这里,咱们来拼个你死我活!如果我要死的话,你们才是我的敌人,与中国人、越南人、日本人无关。
我想要自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
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
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
”因为阿里的重量级拳击冠军的特殊身份,更因为阿里在美国甚至非洲本土黑人心目中的地位,所以美国政府算是给自己整了个烫手山芋。
影片中,因为拒绝服兵役,阿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不仅冠军被剥夺(美国政府也振振有词:你都不不愿意为国家上战场了,还好意思说你是人民的冠军),而且也断了谋生的手段(拳击协会吊销了执照,护照也被法庭收走,连自己的教会也把他踢了出来),而且官司一级一级打,却是只费钱没结果。
影片让阿里借助媒体的力量,去找一些打比赛的机会,但很明显也不多,甚至也不赚钱。
然后电影忽然一转,美国法庭又让阿里可以参加比赛了。
的确让人莫名其妙。
查了下资料,中国法制出版社的《隐秘的江湖:美国最高法院要案审理内幕》对此有解释,大意就是美国法庭骑虎难下,迫于社会压力,判处有罪,真送阿里进监狱不行;无罪释放了阿里,那么以后等于开了一扇门,让大家可以拿宗教信仰当挡箭牌,拒绝征兵更不行。
最终美国最高法院“引用司法部所犯的技术性错误”,直接释放阿里。
换言之,就说一开始是司法部犯错了,这个案件不该被提出来。
然后就不了了之。
当时,被释放的阿里也不明所以,但是电影不该弄得这样让我们也不明所以,毕竟这也是阿里人生中,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阿里最后重击乔治·弗里曼其三是阿里夺回金腰带。
一个运动员一辈子会参加很多比赛,有的一次也没有赢过,有得只赢一次,有的赢很多次。
阿里作为拳王,他也赢了很多次,不说后来的重量级世界冠军,就是18岁时代表美国参加罗马奥运会夺得81公斤级的冠军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不过就资料,因为回美后仍得不到平等的尊重,他把金牌扔了)。
从他的历史中攫取几场比赛来打也不困难。
不过,电影的问题对于我,或者说“我们”想了解拳击,反而展现得不多。
不说阿里在拳击事业上的成长关键,即便是阿里著名的“躲避比来像蝴蝶,攻击起来像蜜蜂”,仅仅是一句话而已,没有怎么样具体地去“演绎”(当然,看资料也好懂,就是阿里不像别的拳击选手,就是拳头硬,出拳快;他的腿部很灵巧,速度又快,有点“漂移”的味道。
所以,别人要靠脑袋移动来躲避对方的拳,导致头部总是移动,很难兼顾看准敌人;而阿里靠着腿部移动,进退自如,对手打过来,他就后退,要攻击对手,就前进,头部始终稳稳地面对对手)。
电影开头和结尾,着重讲述了他夺得冠军和重获冠军。
阿里因为拒服兵役一事,别夺走了金腰带,甚至也因此少了多夺得金腰带的机会(他看着电视上别人得冠军),而且恢复比赛后,他还总被第二名弗雷泽打败,连挑战第一名乔治·弗里曼的机会都没有。
直到阿里和乔治,在非洲黑人的根和共同的故土,阿里赢了乔治。
而且在比赛中,阿里一直就是挨打,直到最后抓住机会,一套组合拳,猛击乔治头部,把对方打倒,赢得最终的胜利。
尽管这很能够说明阿里攻击像蜜蜂。
但其实电影很明显更多地是想展示“非洲”对于阿里的意义,阿里在非洲,这里的人,阿里应该说都不认识,但是他们会跑过来向阿里道谢:阿里先生,阿里先生,我们要多谢你!
而阿里却莫名其妙:嘿, 伙计,你们要多谢我?
你们要多谢我?
我造了什么?
其实,也许现实中阿里自己也会迷糊,自己不过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地位,靠着自己的拳头打出自己的幸福人生。
但其实,他代表着黑人,代表着底层人,代表着落后于屈辱的黑奴历史,如何赢得现在和未来!
所以,阿里,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运动员,其实恰好是因为他的身份,更多的是处于政治上的原因。
2022/10/4
看完最佩服的还是阿里的人格魅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自己的判断。
他不愿屈服于任何权威或者利益集团,他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人的自由权利。
反对越战时他说连我在美国自由平等的权利都无法保证,凭什么让我去千里之外伤害贫穷的人们。
阿里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不管是哪个国度,不管是哪种人种,不管是哪种信仰,人都应该平等,都应该被尊重。
就电影来讲,有些画面处理的很有艺术感,令人深思,但是故事的衔接性不足,情节上有些拖沓,让我对于阿里的理解有些碎片化,不能很好地感受他在那段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心理变化。
本片的关键词是超脱和豁达,之前不了解阿里,只当他是个没头脑的武夫,但通过此片看到阿里的一生为了人权和反战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理想和荣誉,真是很震撼。
在34岁高龄又向拳王发起挑战更是让人敬佩。
他是真正的拳王,他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是再强大的拳头和力量也打不倒的。
拳王,是阿里十年前的荣耀,是十年后他奋力捍卫住的称号。
十年中经历的种种不公,未能浇熄阿里骨中的高傲,和誓死捍卫尊严的灵魂。
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宗教信仰的冲突,媒体舆论的抨击。。。
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他的自尊。
阿里,活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
他反抗,不羁,说话不考虑后果,他用最最叛逆的方式大肆宣泻心中的不满,他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男人的血气方刚。
他拼命摆脱自己原本的名字,因为在他心中,那是属于奴隶的名字。
他要挣脱百年的束缚,为自己而活,为千万受压迫受歧视的种族人民而活。
当骄傲和现实碰撞,火花跌宕,迸射出拳击场上以我独尊、无所畏惧的王者。
他并不完美。
他是强者,不是圣人。
他出言不逊,意气用事,目中无人,不忠于婚姻,而这些,却偏偏是阿里自身的特色与魅力。
圣人是用来膜拜的,而他的不完美,使得这个人物设定更加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本身。
我们如何奢望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能孕育出完美无缺的人格,正是这些缺点使得阿里更加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小小的拳击场,是属于阿里的天地,他用一场场的成功,证明着自己的能力,用一次次的胜利,击碎旁人的蜚语与歧视。
拳王这个称号,代表着地位与尊严。
他面对背对着他的 记者们,用力敲鼓,嘴中喊着“我才是拳王”,他想引人注目,因为他有求胜欲以及强烈的自尊。
他不允许失败,但当失败真的来临时,他却出乎意料的平静,他的理智超越了感性,他已是精神上的胜者。
自信满满,活出真实率性,捍卫尊严独立。
这是王者的高傲,是不败 的灵魂。
电影只是讲述了阿里拳王生涯的前半段,后面连续十次蝉联拳王称号,以及最出名的“马尼拉的震撼”都没有,可能因为后面太顺了,拍出来没意思吧。结尾一战是复出后重夺金腰带的比赛,也就是现实中的丛林大战。整体还不错,但我感觉电影想表现的并不是阿里的职业生涯,更多则是他对种族歧视、反战、自由等政治观点。传记的主人公是1960年罗马奥运会拳击男子金牌、22次世界拳王金腰带获得者——穆罕默德·阿里。
结尾真是让人振奋啊
他演的独有一种味道,经典!诠释的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那么就更显得经典!
继五天前回艺校重听老鱼的编导课接二刷《阿甘正传》:所有电影名称和人物有关系的电影,必然包含意识形态的东西,带着传记和纪录色彩。《阿里》亦如此。但是冗长的叙事和模棱两可的交差之间又削弱了前两者的表现力。在拳击比赛上,《阿里》较《铁甲钢拳》之等等,除了卷击与全场的呼吸感之外,借助血汗的淋漓和主观镜头增加沉浸感。可无论怎么看,依旧觉得这是一部自肤色到意识形态的反抗。三星半
分几次才能看完?感兴趣的人物,感兴趣的传记题材、甚至时代背景的美国也是感兴趣的,就是各种看不下去。
拳王阿里,一个伊斯兰穆斯林教徒,一个反种族歧视者,一个反战的和平战士。他成名之时,正当美国陷入越战泥淖,阿里拒绝应征入伍,被剥夺拳王称号,并被收缴护照,面临5年刑期、1万美元罚款的处罚。不喜欢电影的叙事方式,感觉破碎凌乱。几场拳赛逼真激烈,非常精彩。
配乐出色,但片中的拳王阿里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脱口秀演员+花花公子。没认出来强沃特是那个秃头假发主持人。。。。。
真的对传记类片子不感冒,木办法。另外威尔斯密斯的块头不大,难道阿里的块头也不大?
重点不突出 纪录片体验差评 没拍出阿里那种感觉。好难过,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用了三天时间强忍着看完依然都没能投入到节奏里,什么情况!?
看到阿里不爱国不参加越战差点职业生涯玩完,五年打不上拳,差点废掉,还挺动容的,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自由意志实在太难。其余平平,威尔史密斯演技没得说,导演有点兜不住庞大的信息量。
我选择给满分,因为电影讲述的真实故事和事件,已经大于电影本身了。虽然电影本身有瑕疵,但是,难掩现实中,阿里伟大的人格魅力,尤其是非洲之战,阿里在小巷看到了墙上的涂鸦,“阿里打倒了饥饿、打倒了疾病”等等,我认为都是经典。
😪
拳击戏依旧一塌糊涂,也别指望还原阿里的蝴蝶步。这片子的拍法在迈克尔曼的手笔里算是罕见,气质飘忽,有多处用类似MV串联的手法,运镜基本也是政治电影的新闻记录手持路数,其实它本来也是体育传记片跟政治片的合流,阿里是个竞技选手,但也是个黑人权利争取者,这是剧本始终不放弃的两线,流程中牵涉了马尔柯姆X、政府对阿里的监听,阿里的遭吊销拳赛资格也被重点表现,两个半小时的片长足够冗长,但还没长过那些破烂的拳击戏。摄影师Emmanuel Lubezki很好,在纪实感之外,给全片一份神秘主义哲思
Float like a butterfly and sting like a bee.
三星半,看点仅有年轻的威尔史密斯
政治色彩太浓厚…整个叙述方法也比较乱 个人传记之外的历史反倒让电影打了折扣 不及罗素克罗的铁拳男人
看这个很累啊。。。我感觉很沉闷,,,,层次没那么高
中规中矩的传记,对于传奇拳王阿里的一生,穿插了政治、种族、宗教、情爱。电影以他在拳场上的胜利收尾全在情理之中,然而现实中他的最后一场比赛已负告终, 毕竟阿里不是洛奇,真实的人生总有缺憾相伴。
没怎么看懂 动作也不怎么好 政治上的事讲述的很多 冲着内涵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