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香里,茹二奶奶潇潇洒洒地从封建腐朽的深宅大院里搬出来,认为从此以后她就将要重启人生,让自己枯枯流逝的过往和暮气沉沉的宅院一起埋葬。
她首先把希望建立在一个男人和一段肉欲交融的爱情上。
也难怪,茹二奶奶守了15年活寡,至今活了30余载还未曾品尝男人的滋味。
她选择了一个用钱收买的风流戏子,她被戏子阴柔的外貌和体贴深深打动,她以为找到了爱情,不仅如此,她还将从她身上流失的身为女人的春天也找了回来。
第一次做爱之后,她趴在戏子肩膀上哭哭啼啼起来,久旱终于等得了甘霖,同时隔着遥遥虚掷的时空,她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在戏子的怀里,她成为了渴求关注和爱护的小女孩。
她同时也成为了母亲,成为了姐姐,成为了在舞台下面为戏子一掷千金的风流寡妇。
自古以来只为金钱奴役的戏子很快被一个新的,更加有钱的寂寞太太物色上。
茹二奶奶被抛弃了!
就这样,茹二奶奶宏伟的重生计划在从腐朽古院里乌托邦情怀到现实世界的转型中,在爱情里搁了浅。
茹二奶奶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母亲。
她怀着腹中的胎儿,决心从此以此为生!
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茹二奶奶而言,她所寻找到的生命的基点是与这个世上的人产生情感牵绊,孩子如此,男人亦如此。
这就决定了茹二奶奶不会成为一个坚定的反叛者,在她身上流动的关于自由意志、重生的觉醒,往往是来源于她对当下生活的痛苦感知,她深感到是封建化下的教条道义禁锢了她数十年,她对此深恶痛绝,所以当她不顾一切地冲破封建束缚时,她的叛逆精神达到了最光辉的时刻。
自由,堕落,也许正如迦叶尊者拈花一笑的感悟,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重获自由的茹二奶奶在拥有衣食无忧的安逸下,转手便将女性意识捧送给了戏子,也把自己交给了随之而来的命运。
胎儿鲜活的生命在她体内跳动,她的母性意识得到了觉醒!
但这份觉醒就像婴儿的啼哭声一样,时而雄浑激魄,斗志昂扬,时而喑喑哑哑,断断续续。
茹二奶奶的自由意志是软弱和充满依赖性的,摇摆不定,这也导致她的第一个孩子胎死腹中的必然结果。
如果从一开始她对于封建束缚的反抗,不是在确知拥有一批不菲的市场估值的古董和一幢院子的前提下,是否会因为对所追求的东西更加坚定而人生大有不同呢?星与玥微信公众号
近两年上豆瓣是越来越少,上B站倒是越来越多,之前一直关注的一个UP主“史君说剧”,关注源于《雍正王朝》之后是零星看着,他是不多的高质量日更,最近说着《五月槐花香》,不知怎么的突然勾起了我的兴趣。
我原先也是那个看着这部剧过来年代的人,当时没有什么感觉,同时期更喜欢的《我这一辈子》。
说来也是有意思,张铁林我一直都是觉得演技夸张,苗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怎么突然就来了好感呢。
不恰当的说,这种好感类似刚刚看《神雕侠侣》实收的担心。
我原先是没系统的看过这局,并不知道后面的结局。
看到秋兰被揍佟奉全护着,莫荷误会离开的剧情,我是感叹了好久。
现实中喜欢的人能够走下去,性格使然,而后天意顺着,其实不易,真的是要珍惜现在。
回头看看我老婆那些小性子,想想还是算了吧,一切挺好。
杨过和小龙女那种每次离开还能相遇,也就和武侠中跳崖是一样的,正常剧中也许错过了就错过了。
看了之后的剧情,莫荷归来,五爷也不在了,莫荷嫁了别人,真的是挺难过的。
当初的恋人时过境迁,错过了终究是这辈子没了灵魂。
当真是离了白晶晶还有紫霞吗,现实没有吧,也许没有下辈子,遗憾是永恒。
看见莫荷走了,我跳过剧情看了后面,没想着五爷怎么了。
今天跟着史君的日更看了五爷的死,真的很唏嘘。
我原先一直对当时的八旗没有好感,对于常常负面新闻张铁林并感觉也并不好,可在这部剧里面,觉得走了莫荷,五爷就是这部剧的灵魂。
一个爷,生来是爷,富贵落魄都是爷,看着、活着、活着、看着,这就是五爷。
他倒下了,就像是一个好朋友倒下了,这部剧的朋友都没了,剩下的不想看了。
也许他是个棒槌,但是很真实,挺迷人,活的实在通透,总之吸引了我。
就像《非诚勿扰2》上追思会的那句话“少了他不好玩”。
说来好笑,佟奉全和《我这一辈子》电视剧里的福海一样,我不喜欢,很不喜欢,不知道编剧是和张国立有仇吗,刘方子死了后《我这一辈子》也没得看了。
能被日常的剧情人物吸引,这就是老剧的魅力,张铁林还是有点东西的,从他张口要卤虾油到他倒下,我是记住了这位爷,挺好的,还挺伤感。
最后附一个史君说这一集的连接,他说的好多了。
也谢谢他带着我看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L411g7ib?spm_id_from=333.1007.top_right_bar_window_default_collection.content.click
前面很精彩,包括讲琉璃厂和古玩的各种规矩,道道儿,做旧,圈套,很有意思,但看到20几集看不下去了,后面看的剧情简介。
佟奉全烂好人让人不能忍受,故事让人着急的地方也有点多。
1.前面损失个一万,两万的,要么黄铺子,要么上吊的,盘个铺子当老板得个六七万,但后面随便一个交易都几万,十万,二十万的,替前面上吊的人不值。
上十万大洋这么随意么?
2.佟奉全被人抢了,入大牢,葛老爷子的铺子就这么轻易的没了,可佟奉全出了大牢,也从来没找过葛老爷子,这情节丢了一块,葛老爷子这丧气劲儿,把铺子托付给你,没几天给折腾没了,不提不念的,人家欠你的?
3.最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在于,佟奉全非得赚钱之后才跟莫荷结婚,一个社会底层群体,非得赚上万大洋,开铺子才跟人结婚?
这有点牵强,甚至跟莫荷睡一个屋之后还拿这个当借口,这就有点玩弄莫荷的事实了,莫荷和范五爷一再催促,并表明不要非当个亿万富翁才来结婚,佟奉全一意孤行,说好听点是想让莫荷过好日子,其实这就是自私,非得满足自己的心理而全然不顾莫荷的想法,装大尾巴狼。
反倒对外人这么好那么好,貌似是个好人,其实是个恶人,是对爱自己的人,对家人十分的恶。
4.佟奉全只是欠了茹秋兰一万多,罗先生说可以先给一部分钱,再抵押房产筹钱,并且明确了一个铭文一万,佟奉全还钱,加上开店,加上娶媳妇能用得了多少,为什么要拒绝?
只是为了引出来后面这么多麻烦事?
太牵强。
要么就是佟奉全太贪了。
其实洋人买走四羊方尊,也就二十二万,并没有比罗先生多多少。
5.佟奉全造了个假的四羊方尊给洋人,完全可以把真的直接再卖给罗先生,告诉罗先生不要声张出去就行了,可以少要点钱甚至白送都行,何必非得就到以后再难找见呢,还被人说是汉奸,卖祖宗。
6.茹二奶奶总说自己是宅门里出来的,勾心斗角的过了15年,其实15年里重复的就是一直被挤兑那点事,没啥社会经验,整一个社会小白,不过小白归小白,不耽误她和冯妈一起欺负老实人,也算腹黑的家族传统没有丢掉。
自己放荡包养小白脸,还把佟奉全勾里了,明知道佟奉全有莫荷,还不放过他,其心何其毒也。
但佟奉全就是非当这个烂好人,或者说他也是心里动摇了,莫荷明确的问过她心里有没有动摇过,他虽然说没有,但行动上出卖了他。
7.佟奉全这人无情,自己的孩子竟然给冯妈留下了,这样的人心得多狠。
若不是这部《五月槐花香》,真不敢恭维邹静之那“天下第一神编”的名头。
偶然间得知他是位诗人,并不仅仅是只写逗闷子戏的剧作家。
也许他一直想表明他诗人的身份,所以在这部戏里,他开始为自己的剧目注入诗意和悲情。
表情达意总需凭借,于是槐花意象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戏里。
读过他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插曲写的歌词,“婆婆丁在墙外面静静地黄”,“像家里的日子一年又一年”。
由此猜想他是爱写花的。
浪漫从花开时的绚烂和花败时的落寞中油然而生。
而花开花败不由人,对花儿的吟咏又多了一份宿命的悲情。
而这次为什么是槐花?
槐花不是名贵之花,户家院里多有种植。
槐花的平民性还在于它可以食用,与其它品种的花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大相径庭。
故而槐花是平民自娱自乐的道具,是平民苦中作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欲悲不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莫大悲凉。
正如朱伟所说,槐花“寒气极重”,“夏夜因这槐香浸洇而变得悲伤”。
纵观全剧,槐花是意象,古玩是由头,民国是背景;情是核心,苦是滋味。
整个故事由古玩而起并围绕古玩展开(用古玩讲故事顺便普及古董知识,充盈了全剧的文化意味)。
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不会结识范五爷,范五爷也不可能答应把莫荷许配给佟奉全;若没有古玩,佟奉全也不会认识茹二奶奶,陷入“债债相抱债债相欠”的漩涡。
古玩牵出一个个人物,人物出故事,故事再出人物,多条线索并行交汇,编织成一环扣一环的情节之网。
剧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情节和人物,笔笔生波澜,,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深意,每一个情节都是后面故事的铺垫。
编剧过于强大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在作品可看性极强,雅俗共赏;坏在娴熟的编剧技巧变质为卖弄,“故事自以为是,细节往往就被忽略”。
剧中有颇多牵强附会、不合逻辑之处。
情节也冲淡了历史背景,战争在编剧需要的时候打响,不清楚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
精彩的剧本造成强编剧而弱导演之势,只见邹静之在台前尽情表演,张国立只能在一旁轻声附和。
作为导演张国立合格却不出色,尽管张国立、苗圃的表演可圈可点,拍摄技法和构图用光颇具匠心。
比如槐花意象的展示全赖导演,而导演在此一方面表现得较为无力,只于结尾处照应题目;再如剧本矛盾冲突太过密集,台词量太大,导演应做缓冲措施,使全剧有留白,有观众回味和想像的余地。
显然导演没有做到。
由此再说到邹静之,他用海量的台词,用蓝一贵、索巴这样的小丑让本剧雅俗交合、通俗易懂,使本剧更像一部戏剧而不像一首诗,而我更希望这部戏能再淡雅一些,再完美一些。
故事发生在民国。
新旧交替的年代,社会纷繁复杂,各色人等轮番登场。
有索巴这样的恶人,也有佟奉全这样的善人;有茹二奶奶这样在历史的阴影下追求新生活而不得的人,也有范五爷这样固守腐朽王朝无谓尊严的人。
主角是佟奉全。
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佟奉全。
佟奉全的悲剧既是时代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他的悲剧就在于在万恶的社会偏要做一个善人,身为草民偏要讲原则。
奉全奉全,凡事都想求个周全,总觉得对不起别人,其实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
这便是善人的悲哀:往往归咎于自身,自怜自叹,却不能把眼光放开,看到这红尘中人人都在命运的捉弄下身不由己。
他岂不知乱世之中求生都难,想在情义上求得圆满怎会容易。
莫荷说他拘泥于小情小理,分不清大是大非。
所以他折腾了一辈子,情债依旧没有还清,还总丢了魂似的找人。
命运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佟奉全春风得意时也曾神采飞扬,后来坎坷的经历使其越发窝囊。
而最能体现命运与性格交互影响的是茹二奶奶。
多年的压抑注定了她挣脱束缚后的放纵,王府里形成的不健全的人格注定了她面对冷落时的消极。
她的沉沦虽说是咎由自取,但本质上还是在王府里种下的祸根。
就像佟奉全年老之际的顿悟,人生正如面前的一盘菜,酸甜苦辣,百味陈杂,而布菜的那双筷子又不知掌握在何人手中。
想到了这一层,我想他对于年轻时不想造假又不停造假的经历便释然了。
如果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话,那么人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
感情由心底生发,爱或恨,上天也无从干涉。
本剧表面上是写古玩,实质上是写人情,各种各样的人情,亲情、爱情、邻里情。
也正是情感把各色人物串联起来,绘出一幅民国风情画。
佟奉全欠了那么多债,说到底都是情债。
奉全和莫荷的感情最为缱绻也最令人感叹。
奉全和秋兰的感情全因机缘巧合,最终日久生情倒也成了生命中的一份温暖。
命运是苦的,感情开始也许有一点点甜,其后往往是尝不尽的悲苦。
这是一部从头苦到尾的戏,短暂的甜蜜不过是插曲。
而本剧最值得称道的,是用考究的光影含蓄地表达了人间的大悲大喜。
槐花开了,小院空了。
槐树下相聚的奉全和莫荷只能相看泪眼。
人生是荒谬而可悲的,等不到花开,止不住花败,被风吹散的花瓣又不知落到哪里去。
一年又一年的花开花落中,日子无情流逝,所幸还可以从感情中取暖。
无论是天作之合还是阴差阳错,“有情就好”。
命运无人知晓,而情感永不泯灭,就像邹静之在片尾曲中写的:花开花落谁家去,一片一片情意长。
2005-12-10
这个电视剧最恶心的一幕,就是外国人盗礼佛图并让蓝掌柜修复好,蓝衣贵复制了一个给外国人,然后“原本”给偷偷留下了,洋人看到并私自“揭穿了”蓝衣贵,但是并没有直接揭露,只是告知蓝衣贵,可以将“原本”留下,但是永远不得重现人间。
不过加解放后,因为外国人公开展示礼佛图,经调查,就是这个“蓝衣贵”所为,于是蓝衣贵被当成叛国商人被捕,随后蓝衣贵将“原本”公开,这才让自己暂时免于一死。
不过历史就很残忍了,外国人顺利盗走了礼佛图,并公开展示于美利坚的博物馆,历史上没有蓝衣贵,当然也没有人将这个国宝保护下来。
不知电视剧为何要这样,这样的虚构令人很难受。
这个往小了说是往国人伤口撒盐,往大了说就是恶心国人。
《半等情郎》(《五月槐花香》主题曲)词 邹静之 曲 徐沛东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夜点起半炉香半轮明月照半房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幅红绫半新妆半明半暗灯半亮半是阴沉半天光半是热火半边凉半是蜜糖半是伤半夜如同半生长半是蜜糖半是伤半夜如同半生长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掩纱窗半等情郎半片乌云半遮月半夜如同半生长
秋兰为啥不回北京城琉璃厂找佟奉全,难道卖到深山老沟里去了?
不推荐这剧,纯为了虐而虐,莫荷这人无情无义,直接跑了,比索子还坏,虽然最后做了件好事也挽救不了她是个二b,佟奉全当初就不应该遇见她,把人生给毁了,还好放过了良子。
全程莫荷我都拉过去了,太恶心了这人。
范五也怨不到人家蓝半张身上,自己作的,一报还一报。
没有谈情说爱的剧情就好了。
无论剧情还是演员,这部剧把古玩行的梗都讲得透透的。
铁三角离了清宫戏照样玩得转。
编剧还算好,尽管快结尾的几集很拖沓,前面都还不错。
邓婕抽大烟开始整个剧崩坍式散架,王刚说跑就跑了,苗圃当了回兵也没见对剧情有啥推动,反而是到后来挺狗血的跟佟奉全腻腻歪歪的。
主人公佟奉全似乎太高红亮,三观奇正命奇好,主角光环太耀眼。
有几个剧情比较重复雷同,光是四羊方尊和古佛像作假换真品不外流就两处一样的手法,算是剧里最应该删改的部分。
还有开头老掌柜打眼收到断脚的古董和王刚打眼收到仿品也是雷同剧情。
不过还是很不错的,仔细看客串的大腕挺多的。
《五月槐花香》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全方位的细致,每一个演员,从铁三角到茹二奶奶、莫荷,到冯妈、索巴,甚至卖馄饨的,有词没词的,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都让人信服;里面的道具:小屋、槐花、古玩…不是绝对没问题,但是绝对不会让人轻易地挑出问题。
这样的一部电视剧,这样的成功,是一个整体的成功,是全剧组的胜利。
你无法说出谁最强,因为谁都很强。
同期两部古董剧,一部《人生几度秋凉》,一部《五月槐花香》。
《人》年代很明确,1923-1924,那是个动乱的年代,是个今天张大帅打了李大帅,明天刘大帅又打了张大帅的年代,剧情设计简直太符合那个年代了。
《五》就不一样了,一开始年代不明朗,长袍马褂的看起来像民初,直到后来莫荷当了解放军,之后是解放北京城。
那么就应该是1948年底。
最后一集交代,佟奉全卖尊是1947年,而中间没有日本人什么事,那么开头就是1946年。
可是如果开头是1946,那么所有人的状态都不对了。
瑞家大家族不可能在1946年还像民初一样的宅门,范五爷1946年也不可能是遗老遗少的风范,包衣更不可能认主子什么账。
佟奉全又怎么会遇到个大帅?
总之呢,总觉得哪里不对,一群民初精神状态的人,却生生活在1946年,简直岂有此理!
编剧的年代感实在欠缺,大概他以为民国三十多年都是一个样?
居然还有人说这是个好编剧?
说点人物,一句话,好人受冤我会同情,可这上面哪一个不是自己作?
整部剧下来,唯一好的形象恐怕也只剩一个无奈的忠仆冯妈了。
《人》是两年内的故事,节奏紧凑,而《五》则拖拖拉拉,变成了糊里糊涂的年代剧,这一比较,高下立判。
看过
京味十足。从此注意了一个叫邹静之的编剧。不敢相信这也是国立大叔拍的啊,601个电话也是他的,比一比吧。国立您还是拍电视剧吧。我相信你。
烂尾
有点残,残到有点假
苗圃演得还挺好看
佟奉全的悲在于太善良,太有原则,但也是由于一片真诚,得了善终。蓝掌柜的悲在于小心眼儿,太过精明,最后什么没捞着但也还算平安。二奶奶的悲在于太过有钱但又不了解古玩行当,总是对不该寄托幻想的人掏出真心,但真有了真心人却总想拿钱去换人心。最后佟奉全不也说了吗,只有真心才能换真心。
充滿時代氣息。人性、世道、情愛都在一條軌道上但有不一樣的風景。
这剧看的也太揪心了,佟奉全一高兴准没好事儿
前少半不还凑合能看。后边简直是拼凑剧情,狗尾续貂。好好的题材拍成狗屎了
铁三角啊,记得剧情也挺紧凑的,邓婕和苗圃也不错。
迂腐升级的戏保人结局依然铁齿铜牙纪晓岚2
小人物与大时代……
大时代背景下,无法掌控的命运!
人物性格最吸引人,最有特点,最成功的莫过于范世荣了。倒驴不倒架的范世荣死后,整个剧就变得莫名其妙起来。索巴就一直不跑路,呆到52年?索巴还有犯罪问题没有交代清楚(茹秋兰是死是活关系到定罪量刑),就被执行枪决?茹秋兰和冯妈到了西山安了家,孩子都生出来了,都不知道告诉佟奉全一下?佟奉全就更迷惑了,莫荷前边刚给他做了担保说他没卖国宝,佟奉全立刻就去自首蹲大狱。一辈子优柔寡断,拐弯抹角,活该孤独终老。莫荷的行为也别别扭扭,打仗期间疯狂想佟奉全,到了北京就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之前的房子也不能住了,说因为自己是公家人,影响不好。这是讽刺时政吗?再后来就莫名其妙嫁了人。前三分之二可以给个四星,后三分之一最多两星。综合三星。
强行狗血
这剧情简直狗血,逻辑不通
原作见些功力前段佳中后崩剧情仓促刻意演员演技稍过情戏生硬拖沓忆苦思甜有益铁林英语不错整体不到四星
那个年代的电视剧还是很好的 前面二十几集至少不会出现那种让观众带入视角以后觉得不合理的事。反而最后一两集急转直下的烂
这个剧本太憋屈太想当然,所有人物趋于脸谱化,没有一个人设成立,太不合理,看了20集还是弃了。演员演技没的说,但剧本实在太老套,男女情感能有多狗血就多狗血,不比现在脑残剧好多少。收藏的事情,其实能收其中一个大件一辈子就可以了,但偏偏每个都要上演得而复失的闹剧
看过一点点,张铁林演的胡同串子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