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奥神父
Padre Pio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希亚·拉博夫,克里斯蒂娜·基里亚克,马克·莱昂纳蒂,艾莎·阿基多,Vincenzo Crea,卢卡·莱奥内罗,白兰度·帕奇托,Stella Mastrantonio,萨尔瓦多·罗科,Federico Majoran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德国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著名导演阿贝尔·费拉拉日前透露他将拍摄一部关于天主教方济嘉布遣会神父、受圣伤者、圣人毕奥神父的传记影片,并选中Shia LaBeouf作为主角。而导演的多年好友Willem Dafoe也会出演一个角色。 费拉拉在采访中称,“我们正在准备拍摄一部关于比奥神父的电影,将聚焦一战后的意大利。如今比奥神父已被追认为圣人,..详细 >
#79威尼斯#软弱的意共和法西斯政权的斗争,穿插最后一位圣人——毕奥神父。两者之间没什么明显的联系,但是当意共们倒在血泊中,毕奥神父迎来自己的“第四次出生”——圣痕。虽然说不清哪里好,但我就是从开头的念白开始就很喜欢。PS希亚拉博夫真是烂人+好演员。
【3】看不懂,也很难懂。不企图理解,也理解不了。只求能收获一星半点的感悟,但也没有,很难进入。总体就是难看的比好看,拍了一些神学和不安的社会环境之间的躁动平衡(收尾的枪杀和毕奥的宁静)。本信徒愿吃斋念佛一年少看点这种心理恐怖片,我还不想被净化。想想蛮好笑的,费拉拉拍这种但这种电影又能比《基亚拉》高明到哪里去呢。哈哈,随便吧。
馬克思和基督都無能為力,於是墨索里尼前來救世「Dedicated to the victims of the massacre of San Giovanni Rotondo October 14 1920 And to the People of Ukraine」最後十分鐘太美了,簡直是左派天主教徒誘捕器,遂怒打五星
+。自进入小作坊模式后,费拉拉一直坚持探索抽象的路径,《托马索》由最简易的故事不断向内,触达最根本的方法;《西伯利亚》横向、表面地扩张,是每一部作品都会有的梦魇场景的无限延伸;《零和一》在非常孱弱的类型设定中结合两者。很容易得到的一个结论是,精简的创作模式对抽象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创作者必须高效地在日常情境中实现主旨的上升,才能完成内容的表达以及抽象和日常情境的有效融合。而方法在这里终于被运用于正剧的创作。可以说,那些奇迹时刻对于费拉拉的受众来说仍然具有力量,但已绝不意外,如果没有坚实的日常,只会显得零落和松散。从理念上,两线叙事完美地代表了两种方法的主旨,但又绝非平行,而是不断地交叉向上,如果我们理解了Padre Pio为什么要出现在这样一个故事中,成为它的主角,就一定能理解费拉拉和他的创作理念。
大概能理解手持拍摄和昏暗配色是为了渲染被压抑的欲望和内心的冲突,但是我真不知道这和传记有啥关系?然而肤浅如我,能看懂的是,对于看清自己命运/使命方向的人,讲理和等待神显现是没有用的,要用铁和血去捍卫,对于建立规则被规则击败而恼羞成怒的意大利反动派应该如何对待?意大利人民给了答案了,不犹豫不踌躇,这次没有,下次抢过枪,吊死他…说回来,毕奥神父不也如此和魔鬼,同僚,不信上帝者对抗的么?从这个层面,本片还是暗搓搓提示了践行信仰的重要性(和是不是信仰上帝没关系)。
慢慢来吧,会越来越好的。比较工整(低情商: 庸佬罢了)的Pasolini era费拉拉,两线的联系诗意、玄妙,观感比Pasolini更友好。几段飘的sequence水准之内,Help me是最好的一段。结尾Pio得到圣痕,力度拉满,我都起鸡皮疙瘩了,也难怪老马喜欢。我怀疑那只手是威廉达福的但是我没有证据【我胡说的。费拉拉的老婆真上镜啊,太漂亮了,其实更适合演古装呢,比托马索里还漂亮一百倍!
文艺
希亚·拉博夫的出演挺有反讽意味,还有大半均由意大利人构成的剧组,却至终说着英语。
作为片名的这个神父,在片中镜头不多,参与感更少,大部分时间就是给人喂饼。
什么乱七八糟的?
pio就是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就是pio,这电影名为padre pio ,实际上却是讲的墨索里尼
现实撑破画面的苦难,死亡时间和选举结果被篡改,角落的火光,神父的眼泪,我们远离现实的结果。不要诅咒蜡烛,白日下单面的信仰,生存所需,难以承受。
著名导演阿贝尔·费拉拉日前透露他将拍摄一部关于天主教方济嘉布遣会神父、受圣伤者、圣人毕奥神父的传记影片,并选中Shia LaBeouf作为主角。而导演的多年好友Willem Dafoe也会出演一个角色。 费拉拉在采访中称,“我们正在准备拍摄一部关于比奥神父的电影,将聚焦一战后的意大利。如今比奥神父已被追认为圣人,并是著名的受圣伤者。而他也身处一段世界史风云变幻的时代,在他成为一位知名的圣人之前也曾是个年轻的僧侣,这个形象将由Shia LaBeouf扮演。” 费拉拉称影片将于十月末在意大利的普利亚大区开拍。这是一部比他近年的任何作品都更宏大的影片,也是他策划了数年的心血之作。
不太好,混乱蒙太奇。以及,capuchin怎么总是ecstasy confession二极管。能接受的有良好体验的部分只在于题材本身。
费拉拉就是那种会让我觉得很独到、很愿意沉浸其中,但是又冷不丁会觉得很俗的导演。
导演试图表达毕奥成圣和人民艰难之间某种联系,很明显联系是那么牵强。即便是伟大的耶稣,也是在与旧恶统治者的之间斗争中拯救人民才获得人民的信仰,躲在教堂中,表现出五伤,就要强行告诉人民,我是为了你们的苦难,为了邪恶的那些人的罪行出现五伤,这个五伤当不起这么沉重的血和罪。我看了一下1950到60年代的意大利情况,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在极力拉拢意大利,如果不是美国出巨款,拉动意大利工业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结果很难预料。
2023年7月4日观看。风云激荡的年代。
宗教与政治,信仰与意识形态,题材非常有意思(一战后的意大利,第一次民主选举,政治冲突),氛围、光影以及镜头感也绝对是我的菜,非常喜欢。但就是这么一个有意大利风味的故事,大家都一口英语,听起来就很违和啊
这是一部由著名导演阿贝尔·费拉拉执导,希亚·拉博夫主演的传记影片,讲述了天主教方济嘉布遣会神父、受圣伤者、圣人毕奥神父的一生。
费拉拉拍出了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复杂暧昧、亦敌亦友的关系,双线穿插叙事在此功不可没。个体内心体验与外化群众行动,光影中的红蓝对位,肖像与圣母/耶稣像,夜间的集会与白日的祷告,广场上的牺牲与教堂中的圣痕……费拉拉的影像依旧不易进入,但却不失为一番独异体验。希亚·拉博夫的出演挺有反讽意味,还有大半均由意大利人构成的剧组,却至终说着英语。说到底,本片若能由帕索里尼执导,才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惜。(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