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

The Dig,考古夺宝(港),古宝,挖掘

主演:凯瑞·穆里根,拉尔夫·费因斯,莉莉·詹姆斯,强尼·弗林,本·卓别林,肯·斯托特,莫妮卡·杜兰,阿舍尔·阿里,乔·赫斯特,伊莲恩·戴维斯,詹姆斯·德莱顿,埃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发掘》剧照

发掘 剧照 NO.1发掘 剧照 NO.2发掘 剧照 NO.3发掘 剧照 NO.4发掘 剧照 NO.5发掘 剧照 NO.6发掘 剧照 NO.13发掘 剧照 NO.14发掘 剧照 NO.15发掘 剧照 NO.16发掘 剧照 NO.17发掘 剧照 NO.18发掘 剧照 NO.19发掘 剧照 NO.20

《发掘》长篇影评

 1 ) 考古与生命

1939年的英国,已然处在大战的阴影之下。

宁静的乡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却毕生热爱考古的巴西尔·布朗受寡妇伊迪斯所聘发掘一座荒冢。

和煦的微风,金黄的草地,时来的雷雨以及少年对未来、对太空的憧憬成为了他们最美妙的生活,巴西尔也和伊迪斯的儿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在巴西尔的不懈努力下,本来不受考古界重视的荒冢被发现时一座船葬。

然而考古的日子并不是绝对完美的——发掘成果引起的名气引来了自大并想要接管这一切成果的大英博物馆考古团,而伊迪斯不断恶化的疾病也让她产生了对死亡的无助与惶恐。

面对接管现场的考古团对自己的不重视,巴西尔一气之下离开了伊迪斯的庄园,这时,巴西尔意识到自己参与考古不是为了功名,而是因为热爱其本身,认为考古的意义在于未来,是为了建立起与后世的纽带,这是个人名利与如同沧海一粟的那场战争都不能比拟的,又见到赶来的少年,巴西尔决定返回工作,而在伊迪斯的要求下,他也如愿得以继续挖掘。

时光流逝,出土的金器证明着这座船葬属于一位显赫人物,而一枚钱币也向世人证实着原本被认为是黑暗时代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并不是绝对黑暗的,而是存在发达的经济与文化的。

考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赢得了社会的关注,伊迪斯在宴会上感谢了依然不受重视的巴西尔,决定将出土器物送给大英博物馆,供更多世人参观,可她并不开心,大战已经爆发,她的弟弟如她逝去的丈夫一样加入了空军,而她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她惧怕自己的死去在世上留不下什么,可这在她全力支持下才得以完成的遗珍发掘,正是她留给世界最好的遗产。

随着珍宝的离去和考古的结束,巴西尔将泥土重新覆盖在坑道里,电影在这里步入尾声。

考古,往往被认为是单纯与过去联系的工作,考古学家,是一种小众的、似乎很少受到关注的职业,而在电影中,巴西尔在和妻子的对话中给出了关于考古意义的最好解答——“这项工作关乎的不是过去或现在,而是未来,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知道自己来自何处,是将祖先和后代联系起来的纽带”,这是他在不受重视时激励自己重新回到考古事业的话,他认为那不单单是一座坟墓,更是那个早已逝去的古人、那个早已消失的时代,以及整个人类文明的生命的足迹,向世人证明着自己民族生命的历程,证明黑暗时代不再黑暗,因此他认为这样崇高的事业是远比他个人名声更重要的。

其实,家境并不富裕的他远比那些衣着精致的考古学家更需要这名誉与金钱,但反观那些高高在上的“专业人士”,他们似乎并不因为这些出土器物而喜悦,而是立刻开始争执这些遗珍的所有权,希望其为自己带来名声,甚至开始讨价还价,这就与全身心热爱考古的巴西尔和无偿赠送珍宝的伊迪斯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本片无疑是批判他们的。

电影的另一个主题,也许便是面对永恒时人类生命的意义。

面对千年的历史,人的生命仿佛沧海一粟,伊迪斯对死亡的恐惧显得如此渺小,面对波及世界的大战,宁静乡村的考古显得如此违和,可它们的意义又是如此重要,女考古学家对爱情的追求、表弟对摄影的爱好、巴西尔对考古的投入,都是渺小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却也是他们留给世界、留给其他人的印记,伊迪斯害怕死亡会让她消散,巴西尔则以人类留给世界的印记告诉她她留下的遗产,当下的美好,而孩子梦幻中盎格鲁撒克逊战船载着母亲飞上太空,则给了死亡最具诗意的描绘。

千年前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英格兰留下的遗产如今在大战将至时被发现,成为被重新发现的历史记忆,仿佛昭示着千年来战争从未停止,一切仿佛都是轮回,而德国入侵者的历史记忆也将影响整整几代人,作为后世的遗产。

电影以泰伦斯马利克式诗意的摄影与舒缓的情节展现着这几个主题,费因斯表演下沧桑而和蔼的考古工作者,以及极具深意的对白,带给了我极佳的观影体验。

 2 ) 考古的意义

本片改编于John Preston根据真人真事的2007年同名小说“从人类在洞壁上留下第一个手印开始,我们便一直存在,我们不曾真正死去。

”二战前夕的1939年,住在萨顿胡村富有的Pretty雇佣了业余考古学家Mr. Basil Brown在自家的庄园中挖掘几个小土丘。

意外发掘出了央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的船葬墓穴,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文化习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属于日耳曼民族的一支。

英国史学界一度认为央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公元5世纪-10世纪)这段时间是罗马帝国消失后没文化,没情趣的“黑暗时代”。

他们这次的意外发现了属于公元六世纪,梅罗文王朝的船墓,出土无数黄金饰品,证明了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人,也曾拥有过光辉灿烂的文明。

“ We are all part of something continues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美好不仅止于此, 通过考古学家的视角,向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致敬,浪漫而宏大。

时值二战爆发之际,英国上下正在战还是降,人心惶惶莫衷一是。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失败和无奈,Pretty身患严重心脏病,深知自己来日无多。

Mr.Brown 世代热衷于考古,从小精通技艺,却一生只是个不入流的业余挖掘专家,女二Peggy向往爱情,浪漫热情,却困在一段更爱考古的书呆子丈夫身边,男二Rory热爱生命,摄影,最终选择投身生死不明的二战。

整部片子充满希望的小男孩Robert,却任然要面对即将失去唯一的至亲的悲剧。

电影娓娓道来的,一长串温吞漫长的悲剧,一如生命和泥土的底色。

生命何其宝贵,我们应该如何渡过一生?

那些生命历程中的失败我们该如何安放?

如果生命注定消亡,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电影有两处一群人奋力救人的戏,一场是Basil被意外埋进了古墓下面,村里面的众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徒手将他挖出,另一场是一架战斗机坠毁在庄园附近的河里,正在挖掘的考古队员们,不顾危险飞奔到喘急的河水里面救人。

完美回答了人类文明为什么延续至今的问题,因为我们人性中的光辉一面。

生而为人的意义在于此,不是利己而是利他,为了他人和族群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利益的基因,使我们战胜了时间,延续至今。

一如Pretty,一如Basil,一如曾经深埋地下的央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他们都不曾消亡,他们依然被今天的我们谈起。

在宏伟的人类文明面前,个体的失败和荣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电影里面布朗先生受不了大英博物馆的势利眼考古学家羞辱,一气之下回到老家。

他妻子说了一段话,你还有更好的事情要做吗?

你一辈子辛苦挖土就是为了付房租吗?

布朗先生回答,不,我考古是因为擅长于此并且没人比我做得更好。

她太太说这就对了,这是你一生的荣光时刻。

当小孩大汗淋漓骑着自行车来挽留布朗先生,问他你不是答应用你的望远镜带我看宇宙的吗?

你怎么能说走就走。

考古的意义不是为了挖掘出属于任何人的珍宝,而是探索生命的足迹,这件事情本身就妙不可言,让一切都充满了生趣和意义。

小男孩Robert对于母亲病重即将逝去悲痛不已,并且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充满挫败感。

Basil劝解小男孩 "We all fail everyday.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just can't succeed at.” 我们每个人都在失败,死亡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失败,但是生命却没有因死亡而消失。

我想这是导演最想要传达的故事眼。

最终,男孩鼓起勇气战胜了对于死亡的恐惧。

独自带着母亲,躺在古船上,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平静但勇敢的面对死亡。

从地球迈向宇宙,战胜时间。

电影里面微弱的感情线,在兵荒马乱之间,显得尤其的无足轻重,但是完成度依然很高。

布朗先生和Pretty太太两个考古边缘人的互相欣赏和彼此扶持,还没有走到单独共进晚餐就以布朗太太的突然造访,戛然而止。

而深知感情机会转瞬即逝的Pretty,告诉摇摆不定的Peggy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

Peggy也最终选择了结束短暂而尴尬的婚姻。

成功的抓住了爱情,成就了电影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好的电影,无限贴进我们生活,让普通人类感同身受,但总是不忘留给我们一丝希望。

貌似漫不经心,却是一如所有菜肴里面那点不可或缺的盐。

 3 ) 电影中的史实错误

指出电影中一个史实错误: Sutton Hoo 发掘现场的摄影师是 Mercie Lack 和 Barbara Wagstaff,电影中出现的Edith Pretty的表亲Rory是虚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

Lack 和 Wagstaff在开掘现场拍摄了400余张照片,记录了船体的发掘过程。

这也是英国考古发掘最早的彩色照片。

虽然当时诸多业余摄影师都前往发掘地点拍摄,Lack 和Wagstaff的照片质量最好,尤其是照片上的记录/批注,为后来重现发掘过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

她们的照片后来也成为了BBC 1965年关于这个发掘的记录片(The Million Pound Grave)的主要影像材料。

Mercie Lack在1944年也成为了皇家摄影学会(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的会员。

这个错误太过离谱,乃至现在负责Sutton Hoo遗址的英国国民信托基金(National Trust) 专门做了网页来纠正电影中的错误叙述。

这是她们在现场的照片:

Mercie Lack在发掘现场

Barbara Wagstaff (右)在发掘现场为什么要指出来,因为这部电影里女性再一次成为了hidden figure,隐藏人物。

影片类似的还有其他问题,包括对于Margaret (Peggy) Piggott 的描述。

片中为了突出来自大英博物馆的 Charles Phillips 有多讨人厌,把Piggott描写成刚毕业、单单是因为她体重轻/小巧而被找来的、没有任何挖掘经验的人。

事实上,Piggott之前已经获得了剑桥大学和伦敦考古研究所(Institute of Archeology) 的学位,而且早就跟随大名鼎鼎的 Mortimer Wheeler 和 Teresa Wheeler 惠勒夫妇在罗马进行过考古发掘。

在加入 Sutton Hoo的发掘之前也已经有学术论文发表,并在1937年,年仅25岁的时候,就主持了一个青铜器时代中期的墓地的发掘工作(Latch Farm, Hampshire)。

Phillips找她来,是因为她的专业素养。

战后不久,1944年和1946年,三十出头的年纪,她就先后成为了伦敦文物协会(Society of Antiquaries of London) 和苏格兰文物协会(Society of Antiquaries of Scotland) 的会员,体现了业界对她成就和能力的认可。

1994年过世后,遗产也建立了一个慈善基金,继续为艺术和志愿团体提供帮助。

Peggy Piggott 在Sutton Hoo 发掘现场非常讽刺的是,影片一方面想要体现当时女性的恶劣职业环境,老白男学术寡头的地位,一方面却忘了如实描述这些发掘现场的女性真实的经历和贡献。

明明如实描述就足以体现她们的价值和贡献,却偏要编造内容以期增加戏剧成分,本末倒置,反而抹杀了女性的贡献。

Lack 和 Wagstaff 两位记录发掘过程、为后世提供珍贵资料的摄影师,完全被一个虚构的男性取代了;Piggott这位年轻有为专业出众的考古专家,被贬低成了专心感情纠纷婚姻矛盾的新婚小女人。

尤其关键的是,这几位并不是隐姓埋名难以寻找的女性,博物馆的展览和早期的纪录片中都有对她们的详细描述。

评论中也已经有人指出了,Rory基本就是个多余的角色,围绕他展开的感情戏其实对主题并没有什么贡献。

是,战争阴影下的爱恨别离很动人,但是电影所想强调的,是Edith Pretty支持发掘最初的动力:世界上有比当下更为重要的事,比当下生死攸关的战争都更重要的事,历史之漫长,人类需要寻找并记录自己的过往,为来世留下追寻的痕迹。

对于这点,女主 Edith Pretty病中依然要坚持发掘,依然想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并记住这片土地曾经见证的过往(事实上发掘期间 Edith Pretty已经56岁了,并非片中Mulligan所展现的三四十岁的年龄)。

一众考古工作者,一边眼看着战争阴云靠近,一边不断的和自然的力量拉锯着,就为了要把历史重现,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

表亲 Rory 这线,完全就是无用。

包括最后征兵出战上前线,当地居民所有青壮都面临这个人生转折点,甚至包括考古队员,事实上在战争期间不少也都服役去了,根本不需要他来表现什么生离死别。

加上这么个工具人,除了挤压关于真实历史人物的叙事空间,完全没有其他用处。

 4 ) 真正的大敵

朋友寫過一篇清新可喜的《古寶》觀後,那時按圖索驥,在Netflix上找來看了。

剛剛出去買晚餐,路上微妙的感覺,讓我想起電影裡戰爭將至的那些日子,有一種看不見的氣氛,影影綽綽的,壓在整個國家之上,每個人都知道有什麼東西要來了。

日常生活微微的變形。

從人們戴得密實的口罩,錯身拉大的間距,到略顯戒備的表情中,我突然明白「人不是孤島」的意義。

如果焦慮正在人群中蔓延、擴散,像漣漪般一圈一圈迴盪著,我沒有辦法置身事外,自顧自的快樂玩耍。

每一句話、每一個消息,都在改變我,都在改變你。

我們在時間之流裡轉變著,在喜怒哀樂中迎接自己的命運。

身為動物,人有嗅到危險的本能;身為人,人有預測未來的本領。

不論是戰爭,還是瘟疫,人們可以看見預兆,感覺到生活的世界將要改變。

在《古寶》的故事裡,有兩個將時間藏起的方式。

或者,造一艘船,將先王深埋在土中,直到千年以後的人將他喚醒;或者,把愛慕的目光化成快門,將戀人的身影鎖進相紙,等候她發現這份心意。

這些被保護著的片斷,像種子一般,在故事中找到發芽、綻放的契機。

《古寶》的鏡頭滑行在英格蘭明媚的田野中,觀者徜徉在光影的諧和與溫暖裡,時時忘記了籠罩在故事上萬物將逝、凶險不遠的厄運,更不會感覺到大敵當前而令人顫抖不已的恐懼。

就像劇裡眾人哄堂大笑,一千多年以前搭著船來到這裡的德國人,不就是英國人自己嘛,現在他們只是搭飛機來罷了。

真正的大敵不是德國人,是時間,與不斷腐朽的我們自己而已。

墓葬或攝影或許都是騙術,我們仍然願意相信,雖然萬物必將沉睡在時間的河裡,尚有什麼可以不被時間發現,在我們之間一個傳過一個,不被淹沒。

「We are part of something continuous」,直到宇宙的盡頭。

 5 ) 向内安顿自己

复古宁静的英伦感,开始了就不想停下来,非常喜欢大背景下的叙事;在封闭隔离的家中看,提醒了自己乱世中,唯有向内安顿好自己;二战前夕的英伦,街上穿着新军装的年轻面孔,坠入自家河中的飞行员,无时无刻的提醒着,个体的渺小 生命的脆弱,但拥有坚定目标的人,在乱世中创造着奇迹,如同建造古船的先人,也如同发掘遗迹的考古学者们;唯有向内安顿好自己,在自己的心灵土地上耕耘和发掘,或者会有熠熠发光的奇迹~

 6 ) 英国冷淡的主旋律

英国的主旋律说来奇怪,英国的片子莫名都有些冷淡的感觉本片并不注重故事情节的精彩,更多的是想向观众传递感受通过时代背景的逐步推进以及影片角色在此种情景下的情绪共性与行为呼应,来将作者想传达的伏于内里也正如片名以及主线所言所为,作者的表达需要略加挖掘才能得到角色的象征意味较为浓厚,主角可能更代表了一种英国人想要追寻的的精神气质 女主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英国人当前面临变化与困顿的那种无所适从以及无所可依,那种迷茫与探寻 人们想通过挖掘来获得精神的力量,只不过所被挖掘的事物本身不是他们之寻求,而是那份在“挖掘”下所获得的共同指引影片的副线更多的是对于主线男女主之间戏份的补充,可以说是对电影内容的填补也可以说是对男女主之间关系的对应展现有几处镜头衔接感觉乱乱的,事情没交代明白。

其他没什么了对了,这么小一艘船就值得他们这么激动以及兴奋,而且还是这么小的挖掘量,以及最早才公元六世纪的古物。

只能说,身为东方文明古国的后代传人,西欧文明之孱弱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我们的大多数人都可以意识到,这个东方文明几千年的底蕴、伟大、独特与璀璨,以及由此所带给人们的应然,引领着每一个人,实现所思所想所求与彼愈近,益觉此之浩瀚深远

 7 ) 永恒的人

和生命的意义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充满人文气息,事关历史,本身也是历史,事关人生,本身也是人生。

很久以前我就对历史感兴趣,后来我相信了某些惊人的言语:历史没有真实,历史是后人有意的涂抹。

但是现在,我坚信我们有和历史对话的意义。

历史告诉我们是从哪来的,本身我们也在历史中,终有一天我们化为历史的尘埃。

和我们对话的不再是历史,生命转瞬即逝,我们不可能永远活着,但我们的每一个元素从来没有消失,他们曾经发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一个惊人的世界——我们称之为人的意识。

我们关心过去的人,犹如我们关心周围的人,我们也关心以后的人,人这一长河悠远又漫长。

我们和千年前的祖先共享一片土地,我们身上或许就有曾经组成他们的原子,抓住一把泥土,千年前有个人同样抓过,而在我之后千万年,相信也有人抓起同一片泥土。

并且他们讨论的是一样关于生活的重要话题。

即使世界上99%的人在浪费99%的生命,我也相信有人会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正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人的生命变得和动物不一样,许多伟大的事,伟大的人埋藏在历史中,我很乐意和他们对话。

人如何才能和历史对话,甚至和宇宙对话?

需要的只是一次安静的反省,想到历史,看见星空,你又怎么舍得浪费一秒钟,你和有真正有意义的真理如此靠近,你能在其中发现生命的奥义,和宇宙永恒。

虽然当世不会有太多人认识我,以后更是如此,但我的情感,作为人的独特情感,终将和人类合一。

 8 ) 《发掘》

这是今年的一个新电影,讲的是考古的故事。

联想到咱们这里近年来考古界的“惊人”发现。

不由得马上看了起来。

时间是二战爆发前。

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考古学家巴兹尔·布朗受聘于普莱提太太,挖掘她家土地上的几个土墩,希望有些新发现。

挖了几天,果然在土墩下挖到一艘古代的船,继续挖下去,又挖到一些金币和珍宝,判定为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古物。

时间在公元五世纪。

在咱们这里算不上太老,可是在英国,这绝对是大不列颠开创时期的遗存。

这个发现,惊动了当地的博物馆,也惊动了大英博物馆,纷纷前来,力图分上一杯羹。

反而把布朗晾在一边了。

按照影片的说法,直到最近几年,布朗的贡献才得到认可。

巴兹尔·布朗是一个专业的考古学者。

对自己从事的考古行业极端热爱。

除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敏感外,他唯恐“浅学误人”,如他所说:“我一直都对知识充满渴望。

”因此对地质学、天文学也多有涉猎。

当第一次接触普莱提太太时,工钱没有谈拢。

他失望的望着那几个土墩,惋惜的说:“真是可惜!

”他可惜的不是自己可能失去的薪水,而是不能亲手去发现这些古迹。

可一旦开始发掘,他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白天晚上,晴天雨天,犹如一位无人监督的劳动模范,甚至差点被塌方的土堆埋掉,也无怨无悔。

由此联想到咱们这里。

一说到考古,当今可是个热闹的行业。

它的驱动力来自于孔方兄。

考古工作者几乎就是合法的盗墓贼。

发现个墓地就忙不迭的找宝贝,要不就是凭着主观想象骄傲的宣称这里是王母娘娘墓,那里是孙猴子讳悟空墓,突然之间所有历代名人的归宿都找出来了。

目的只有一个:去掏空那些傻傻的旅游者的钱包,从中获利。

影片中大英博物馆的学者们虽然没有咱们这里闹的这么邪乎,绅士们羞于谈“利”,却也是为了“名”,整日拖着肥硕的身躯奔波在挖掘现场。

而布朗与这些庸人们不同。

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关乎的不是过去现在,而是未来。

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知道,自己来自何处,是将祖先和后代联系起来的纽带。

那是生命的足迹,我们正是为此而挖掘。

”在战云密布的英国,“不同于眼前这场该死的战争,那份意义将永世长存。

”他置身于名利场外,宁可做一个普通的挖掘工,宁可将自己前期工作的笔记毫无保留的交给大英博物馆的后来者。

正是因为只有布朗才真正了解考古工作的精髓所在。

普莱提太太也十分热爱和关注这次的考古工作。

但是她和布朗不同,对于这次的发现,惊喜之后更多的是悲伤。

她想:“如果一千年一瞬间就过去,我们会剩下什么?

我们会死去,然后腐烂,我们不会永远活着。

”布朗则反驳她说:“我恐怕不太同意。

从人类在洞壁上留下第一个手印开始,我们就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

所以,我们不会真正的死去。

”我想,普莱提太太和布朗的争论并非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区别。

对于布朗,他的视野已经升华,他早已将自己置身于人类的整体中,不仅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分,更是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部分。

他并不在乎个体的生死消亡,更不去在乎俗世间的功名利禄,他对人类投入了全身心的爱,他用这种热情去对待工作享受生活,他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前世今生,他和整个人类已经融为一体了。

他的生命是永恒的。

影片中还加入了一些对爱情的描述。

首先是普莱提太太家中的厨娘对布朗述说了普莱提的婚姻:“他是一个上校,当伊迪丝十七岁生日那天,他向伊迪丝求婚,但被她拒绝了。

之后的十三年,他每年都在她生日那天向她求婚。

她最终接受了上校的求婚。

”想想看,十三年的求婚,这是多么浪漫的坚持!

接下来是马克斯和佩吉的爱情。

他们算是出轨吗?

是也不是。

最感人的还是布朗和普莱提太太之间那场若隐若现的爱情。

布朗有一个很好的妻子,普莱提太太虽然单身,却有重病在身。

两人都明白,这场爱情,既不能表白,也不会有结果。

可他们还是默默的彼此爱恋着。

那种欲说还休欲行还止的过程,暗示着他们之间的渴望和克制。

非常好!

影片对景色的拍摄有独到之处。

拍摄风景按理说首要的元素是光线,可影片却向我们展示了几幅阴天的景色。

地平线要么很高,要么很低,不时的让观众感受天空的广阔和大地的辽远。

浓浓的阴云下,阳光偶尔透过晨雾照射进来。

河上一艘帆船缓缓驶来,布朗坐在岸边,我们只能看见他背对屏幕的剪影,船上的人和布朗互相问候,再慢慢远去。

沉着,恬静,安宁。

感觉不太舒服的是影片的结构。

明显的分成了两大块,布朗发现古迹前是一块,考古队人马进驻是另一块,让人觉得主题太分散。

女角色中,凯瑞·穆里根的表演很到位。

而莉莉·詹姆斯的演技实在有些呆板了。

本人评分:6.5。

 9 ) The Dig

英国历史传记影片,影片改编自John Preston的同名小说,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时,天文学、考古学专家Basil Brown受到Edith Pretty邀请到庄园挖掘这块地,与生前的丈夫买下来的这块地,巴兹尔发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船棺葬,也就萨顿胡七世纪皇家墓地,影片背后的历史资料惊人,让英国考古学者们得到了惊人的结论,而影片故事重心则放在幕后角色上。

凯瑞•穆里根与拉尔夫•费因斯激动人心的表演,看到了历经沧桑的眼神,另外几位配角特别是莉莉•詹姆斯与强尼•弗林,两人在有限时间内演出来的感觉不是很好,编剧改编的电影剧本与导演西蒙•斯通在场景剪辑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虽然后面一些部分有点垮掉,有些片段看似是现在的时间线,实际上是回忆不久之前发生的事,比如最后一周时的剪辑。

令人深思熟虑,精心挖掘细致的影片,前半段围绕着Basil Brown与Edith Pretty和她的儿子Robert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物过去的经历、历史,战争来临前的时间,后半段则是群像戏,主要角色还是Edith,多了Peggy与Rory的恋情,但并不太重要,更希望叙事着重Basil,主要还是看时间上更多探讨死亡与未来。

全片都主要在萨顿胡土地上,挖掘这些零碎历史物品,令人振奋的考古过程,时间的意义就在于能通过挖掘与过去联系,通过现在发生的事与未来交织,无论是战争即将来临还是Basil的考古即将被迫停止,而未来很明显就是Robert,维京人与宇航员的胡子,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对母亲胃炽热会死亡的担忧。

Basil生前并没有得到那些专家的认可,就像当时说的“时间失去了意义”,大英博物馆那些人也没有提起他的名字,就算他说的是对的,查尔斯•菲利普斯也会把功劳拉到自己身上,及时是这样明显的工人阶级划分,Edith表现地更加友好,而Peggy复杂的感情戏,糟糕的婚姻描绘突兀,反而前半段描述Edith因父亲导致人生被改变更重要。

无论战争有多么残酷,此时此刻这群人正在挖掘伟大的历史,珍贵的宝藏,我们在探索过去的同时,也在成为过去,现在发生的事,在那看不到的未来,人们会来挖掘他们这些考古的历史,Rory拍下的照片记录下这一切,Basil Brown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From the first human handprint on a cave wall…we're part of something continuous. Space is a funny thing. Time operates quite differently up there, and 500 years can pass in a flash.

 10 ) 发掘

傲慢与偏见还是小配角到成长教育之后慢慢挑大梁,盖茨比就不说了,别让我走和凯拉主配对调,原著党表示这个角色简直量身定制。

穆里根选片眼光一流!

石黑一雄宝藏作家,所有书都看了,最喜欢就是这个!

这个电影光画面就无敌了,太美了!

电影相对故事剧情没有跌宕起伏,所以有点难抓人。

穆里根我女神,太有味道了

《发掘》短评

#with bo# 这部电影所有值得一提、激动人心的地方,都在于dig这个职业本身,而不在电影文本、不在人物塑造之上。

7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较差

9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推荐

细腻内敛的情绪融于优美的画面,个体的生命汇入人类文明的厚重与敬畏,沉浮却也自信地驶向历史的前方。

12分钟前
  • 猪罗纪
  • 力荐

斗胆甩出五星。我们从出生之时就开始奔向不可避免的坟墓,我们终究会死亡乃至腐烂,但是从人类在岩洞上按下第一个手印开始,我们所留下的一切痕迹便都是和时间流逝的对抗,这是多少人平凡的一生,却因为一座古迹而在历史上留下脚印。考古学的浪漫之处,在于连接历史和未来,让我们明白自己来自何方,脚下站着的是什么样的土地,不要惧怕就这样消逝,因为我想我们最后都会留下些痕迹。

16分钟前
  • tangerine
  • 力荐

原以为是醉乡民谣的女主和英国病人的男主的不伦。没料到是少年中二安慰其母。

17分钟前
  • 八圈
  • 推荐

boring my ass off

19分钟前
  • 炸鸡牛排
  • 很差

照这个拍法,三星堆能弄出十多季。莫名其妙掺杂了发掘过程中女性工作者的婚外恋。

21分钟前
  • 如电亦如露
  • 较差

挖一小时地,废话一小时

22分钟前
  • 何欧点益
  • 很差

评价:难看

25分钟前
  • 楣洲
  • 较差

如果一千年只是一瞬间,如果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那天上的人看地上的人,只是几个片段地上的人看地下的人,只是一地碎片我们何以证明我们曾存在?是壁画、是残垣,是文字、是竹简,是杀戮、是尸骨,是铁铜金银、是口口相传……越来越懂得“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内涵:宁可短如蜉蝣之一瞬,务必死如夏花之灿烂

3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断断续续会影响心情。这个故事还是太单薄,二战前夕,要挖遗迹,出了个宝藏,为此每个人都因为古代人的历史发现而与众不同。什么能使我们有机体不朽,只有不灭的物质和遗迹。

33分钟前
  • 恶龙
  • 还行

吃喜酒的时候看的,听不太清楚音效。剧情来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散成豆腐花。吃乏味的八宝饭一样,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凯瑞穆里根这次气质不一样了。

38分钟前
  • ET掌门人🌈
  • 较差

7。考古,挖墓,历史。

40分钟前
  • 春山
  • 还行

时间在这里定格,它失去了意义。因为这些人,黑暗时代不再黑暗,希望在夜空闪耀,大船驶向星辰。优美的剧本,美妙的台词。Beautiful.

42分钟前
  • Von不停
  • 推荐

少见的一部关于发掘考古文物的英国故事电影,不错。考古细节展现得清晰,但又没有被事件掩盖人物刻画,几个人物的情感描述与考古细节结合,还引申出历史与个人、生命与时间长河等哲理思索。可看。

4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女主这么老这么快😇

44分钟前
  • 林微云
  • 推荐

只有摄影可夸

49分钟前
  • Eudemonia
  • 较差

有点史诗感但考古的部分太浅了,但那句黑暗时代从此不再黑暗很动人,最后有点廊桥遗梦的意思,可惜是大团圆版。

54分钟前
  • 小药水
  • 还行

本来挺好的,枝繁叶茂的弦乐和支线剧情有效稀释了两代优秀演员的优秀表演。

58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慢的要死

1小时前
  • takashisha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