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部地下大战搞的如同猿族崛起,没有渺小人类的衬托,泰坦们显得也不是很大。
好在最终大战时还记得把战场拉回地面,还算回归特色。
剧本已经无暇顾及人类的戏份,纯纯成为了巨兽间的高等级cg大战而已,金刚哥斯拉摩斯拉真是为人类操碎了心。
不过好在电影在娱乐层面还过得去,傻是傻点,但是通俗易懂。
大宠物们一边友爱人类一边对人类文明摧枯拉朽的场面还是颇为有趣。
至少时常是够的。。。。。。
不知不觉“怪兽宇宙”已经迈入第十个年头了,而《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恰好是十周年节点上映的系列新作,所以第一感觉是这一部绝对不简单。
原以为前作《哥斯拉大战金刚》已经把怪兽系列拍到头了,但是定睛一看GxK的海报,不觉眼前一惊:这个阵容,你确定给我看的不是《复仇者联盟》吗?
首先是这个怪兽阵容,真的是太逆天了!
光是海报上曝光的,就已经有五大怪兽了。
哥斯拉金刚两个核心顶流就不说了,这一部又增加了两大新怪兽:“刀疤王”耍得一手骨鞭,不仅鞭法犀利,而且还能操控别的怪兽,更有一身PUA能力,引领猴子大军复辟,只为一血前耻、统治世界;雪魔是又一上古泰坦,拥有冰封吐息的技能,战力能和哥斯拉匹敌,而且视觉观赏性极强。
另外,导演只真的懂观众啊,真是要啥来啥,千户万唤,摩斯拉终于惊艳回归了。
这下子,这团战有法师对波,有坦克肉搏,还有奶妈开大,美如画啊!
再就是这一部的战场是实打实地来到了地心。
其实要呈现地心之战还挺不容易的,因为要塑造一个不同于地表的领域,充满新的生物和奇观。
但从效果上来看,影片是成功了的,因为有很多未知的生物和生态,为这场大战增添了很多威胁和不确定因素。
而且还有全新的人类文明出现在这里,正是与吉雅血脉相关的伊维族,这个种族的文明一出场,确实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惊艳感。
另外,必须得提一嘴,这一部人类戏份真的是令人舒适,全员都智商在线,不仅成为了怪兽大战的神助攻,而且还义务担任了起了讲解员,真的是“很有分寸感”,有感受到被主创尊重!
话不多说了,强烈推荐,一定要到影院去看!
怪兽片最好的就是震撼的场景,炫酷的特效,其次才是紧张的剧情,顺畅的逻辑,怪兽宇宙本身就包容了一切,看到不同物种之间的究极战斗,让人大呼过瘾,特斯拉线少显简单,金刚线内容就很丰富,如果说是遗憾,就是人类线变现有些过多,单纯的看怪兽才是最好的。
越多的物种,越多的战斗,才能满足观影者贪婪的心,确实很好看,打击很精彩。
当制作方完全迎合观众的时候,这片子已经不能称之为电影了,更像是拿着电影级制作预算拍了一个抖音短剧。
之所以说本片像抖音短剧,是因为它本质上和三分钟一百八十个反转的霸总剧没有区别,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无脑爽剧。
本片简短概括就是一只猴子回家想认亲结果被想称王的亲戚追杀,然后猴子赶紧搬救兵找来自己的好兄弟蜥蜴一起打亲戚,最终猴子和蜥蜴完胜,猴子有了小猴子,还抢走了压寨夫人雪魔当正房,实现了怪兽的合家欢。
的确我们想看到更多的怪兽大场面,但为了这个目的而彻底抛弃逻辑反而本末倒置。
看起来是三线叙事但实际上是为了最后的大战这个结果而强行拆成三线叙事。
所以剧作上是完全崩塌,那么就只剩大场面特效可以看了吗?
显然也不是。
本片完全没有泰坦巨兽的压迫感,沦为了烂俗超英片的又一新成员。
虽然这种商业大片上限摆在那里,但一些经典的套路还是能发挥作用。
本系列原来的大小对比的套路在本作中几乎被抛弃,充斥诸多毫无意义的炫耀特效花钱镜头,而且特效还很廉价。
如果真的用心,起码可以和阿凡达、沙丘那样营造强烈真实的氛围,强烈对比的手法应该反复用,用心用,设计一些出其不意的亮点,可惜什么都没有。
仅就本片而言,可能只有刀疤王在巴西海滩上影子震慑那一个镜头还有一点压迫感,但并不多。
因此,剧作和特效大场面的全方面崩塌导致本片连电影都称不上了。
如果这样还赚钱的话,那真是毫不期待下一部了。
除去以上,哥总安安静静趴在斗兽场睡觉还是很可爱的。
好想拥有一个哥总在斗兽场睡觉的手办,当然如果有这种手办,那哥总一定得能站起来自由活动,而不是只有睡觉一个动作。
特效不错,,,最后的决战还是有点仓促,,,感觉决战的戏份还是不够,,,还是拯救世界的经典叙事,,,无非就是打来打去,,,看金刚打,,,看哥总打,,,前面的特效看的还是很爽的,,,到了决战反而有点平淡了,,,真是羡慕好莱坞的电影工业,,,量产科幻电影,,,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的路要有,,,
今天早上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偶然发现10:00爱奇艺会上线,哥斯拉大战金刚二,然后就跟弟弟一起看今天早上这部电影的内容围绕着小女孩,通过伊维族的认可与帮助成功唤醒神族,使得金刚能够与粉红哥斯拉同处一个世界共同打败刀疤王与被他所控制的雪怪。
这部电影围绕三个关键词关键词一:视觉盛宴,哥斯拉大战金刚2与哥斯拉大战金刚1一样,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特效,将哥斯拉受伤的牙齿🦷,手臂💪以及经过改状改装后的手臂细致描绘以及对伊维族的服饰,生活环境、结晶体环绕,反重力等剧情的生动呈现
关键词二:立意的提升,这部电影相较于第一部加入了小角色的的力量,当然也少不了团队力量,以及外来因素的干扰,以及在看到刀疤王与雪怪的合作中所映射出的“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他不是一部单纯的怪兽互相打斗,而是添加了人情味。
在其中怪兽不是单纯在人们印象中的野蛮,可怕,蛮横暴力无比而是能够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的高等动物
关键词三:次要人物的挖掘,在这部电影中,小女孩与小巨兽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女孩成功唤醒了伊维族的神灵,而小巨兽勇敢迈出艰难一步,带着金刚的武器巨锤,神助攻金刚斩断了操控雪怪的晶石,为最终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次不再是以绝对的主角去完成使命,而是更多赋予次要人物,给予次要人物高光。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不变的主题仍然是团结,恶势力终将失败,邪不胜正,但他但这部电影更好地平衡了特效与故事完整性这个杠杆
2024年3月29日,我看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说实话,第1部我之前没有看过,我是冲着两大巨兽互殴的戏份来的,但是说实话,26年过去了,CG特效制作确实更加牛逼,但是紧张的氛围感却已不再。
九十年代那会儿,漫威宇宙还未开启,侏罗纪掀起的恐龙旋风,在内地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来来着,甚至我感觉就是恐龙类电影题材的巅峰之作了(因为侏罗纪电影取材多在远离人群的森林地带),当然哥总严格来说不是恐龙。
同理,05版的《金刚》也采取了类似的故事架构,留有大片的影视片段在都市取材。
对比二者就很容易的发现,那个时代的故事剧本都是聚焦在人与兽之间的对决,这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在特效尚未发达的阶段,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观感上的刺激,更多的是一种源自人类原始恐惧的震撼。
包括同时代的奥特曼系列也是如此。
也许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是漫威宇宙的发展,人们对于击败巨兽已经没有什么执念,现在哥斯拉大战金刚系列的剧本,也已经改成了兽斗模式,但是兽斗模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种类要足够多,比如宠物小精灵或者数码宝贝这种,数量足够多是可以支撑起一种所谓的家族概念的。
但是如果仅凭少数几种,甚至是本片的双主兽模式,就会让观众感觉乏味和毫无悬念,且因为人类全程仅仅是旁观者,所以也难以有当年看98版哥斯拉那种紧张到肾上腺素飙升的代入感。
当然,如果你没有看过以上……那就确实是一部视觉冲击力还不错的爆米花电影就是。
本片剧本上的几大败笔我简述一下:一个是反派大boss实力一般且技能太过于单一。
二是机械臂的使用,在巨兽类电影中其实是很违和的。
三是反派出现太晚,双主兽合作过早暴露,悬念也就很早就没有了。
看完电影出来就遇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来临,想必哥斯拉朝天喷出原子吐息融化冻结天空的冰盖时,里约热内卢的海滩也下起了瓢泼大雨,也不知道四处逃窜的居民有没有停下亡命的脚步一同鼓掌。
人类角色在传奇系列怪兽电影中的地位向来尴尬,他们无法主导剧情走向,也很难在怪兽争斗时插手,只能吱吱喳喳不厌其烦地坐上斗兽争霸赛的解说位置,为观众讲解这位是谁那位是谁它们准备要干嘛。
不少角色明明已经生活在泰坦横行朝不保夕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依然动辄大惊小怪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丑态。
相较之下,怪物无言语的特效表演远胜于人类角色,至少它们不需要说出长篇大论的蹩脚台词,金刚与小猩猩之间的关系进展只需神态表演和肢体互动就能实现。
电影虽然名叫Godzilla x Kingkong,拍起来却像是Kingkong2,金刚才是经历事件全貌的人物,哥斯拉变成人气配角,功能定位更接近于金牌打手,出现时长不多,要么不登场,一登场就是随意碾压对手,毕竟它踩着基多拉的尸骸实打实拿下怪兽之王的名头,冠冕之下全是鲜血和核辐射,众多泰坦纷纷下跪臣服的场景没有掺杂半点水分。
亚当温加德的思路很明显,他只管杀不管埋,系列以往的设定和伏笔都可以为影片观赏性让位。
在他的操刀下,影片气氛其乐融融老少皆宜,昔日怪兽之王不再是移动天灾和古典神明,安分守己盘睡在罗马斗兽场的乖巧模样宛如忠心护家犬,人类由始至终没有面临真正的危机,观众情绪也有了安心的兜底防线,不是哪头怪兽都有资格当大反派,管你来者何人,能堂堂正正接下一发原子吐息才算是好汉,要是连掰手腕秀肌肉硬碰硬都办不到,谈何给地表世界带来威胁。
对手档次提不上来,怪兽之王的实力又明摆在这,电影通过肆意浪费大型怪物设计来推进剧情倒像是一种无奈之举,斯库拉和提亚玛特的草草退场,已经预兆着刀疤王和雪魔的轻易落败。
从哥斯拉的角度来看,伊维族人24小时夺命连环call比刀疤王带来更加严重的困扰,只要那头红毛猴子一天不消停,自己就没有一天可以睡够八小时。
哥斯拉的睡眠质量异常糟糕,也难怪从头到尾都显得十分暴躁,见面就来一发吐息。
怪兽们长得漂亮也打得漂亮,只是不够刺激,还差一口气提不上来,差的是骷髅巨蜥的冷酷嗜血,差的是基多拉在黑暗中振翅闪电的身影,差的是机械哥斯拉的质子尖啸,而不能充分刺激味蕾的爆米花,就是不够冰冷的雪糕,不够烫口的火锅。
菜品摆盘好看味道温和,食客自然最多,可惜对于老饕来说,饱腹之后回想起来终归还是有点遗憾。
什么?
这片只有6.8分?
只比1高了0.5分?
是我的审美已经彻底和豆瓣偏离了嘛?
如果金刚算传奇怪兽之一,那这部就是我看的第二个系列。
一直对大型怪兽感到害怕,长嘴露獠牙,肠子动不动就挂出来往外摔着绿色浆液,光想象都会引起胃部不适。
自知之明非常多,胆小的人看看猩球崛起已经算是尽全力了。
可是最近这个阶段压力大到快爆炸,在终于交完一个阶段性材料后,我想去放松一下,按摩、运动都暂时不如哥斯拉的吸引力强,恍惚之间,已经坐在影院里开始吃爆米花了。
映前,让我极其惊讶的是,同一排,来了一家三口,小孩应该是小学前的样子,那么那么矮,还有童音,就被父母领着看哥斯拉... 看到后来,小孩妈妈还会惊叫几声都传到我这边,小孩一声没叫,这...这片也太酷了,哥斯拉就是哐哐打,吸收核能让自己升级,又为了迎合世界主题,变出了粉色铠甲,我都想买个模型摆桌子上。
看的时候,忍不住想,这故事真是简单,给个hollow world的设定,就可以了。
hollow这边有危机,意念传输到real那边,real那边的哥斯拉就感应到了,攒着劲,要来帮忙。
可是hollow这边有金刚,自古王不见王,于是出来一个蜘蛛和飞蛾的混合体,作为沟通者,都不用说话,就把2位传奇怪兽连接在一起,和另外二位代表着不爱和平只想压榨别人的怪兽,猛打。
最后,金刚在hollow world中啊啊啊啊举起大刀,哥斯拉又在斗兽场倒下睡个好觉。
已经看完好多天了,这个情节还是清晰地出现在脑子里,简单直接没有波折,可是却拍的那么好看。
人类终于知道自己是渺小的,于是他们选择闭嘴,全片怪兽之间基本没怎么说话,都靠眼神传递感情,达尔文主义下的世界,你强你就生,你弱还想去统治,那你就灭,简单到让人觉得行,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什么实力,开始展示吧。
很久不见陈法拉,祝她美国之行顺利。
目测金刚是打不过哥斯拉,但是不按武力值,哥斯拉确实更出彩。
感情戏都交给金刚完成,比如说对他人的信任、对家的依恋、对同伴的渴求、不会服输的意志力,哥斯拉... 就是打。
可是它安安静静一句话没有,睁眼睛就战,战完就睡,飞身前扑的姿态,突然让我共鸣了,这不就是一种明知那个东西很难,可是毫不在意依然扑向它要把这个东西完成的项目经理的决心嘛!
共鸣之后,哥斯拉已经不再是哥斯拉,它成了行业中的哥经理,它心无旁骛,只有目标,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理解还是不理解,别给我整那些没用的,就是要按着既定规划一步步向前。
如果力量不够,就去充电,睡醒了不会玩手机尿遁,就是直接给我继续战!
哥经理,我好佩服你,你的迫切完成目标的身影,好打动我的心。
还记得1上映时,同事说这片挺好,就是一顿打,不用费脑筋,也不用想着还给生活什么反思。
毕竟生活里需要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看个电影有的时候就是希望去看个电影而已。
可是我很怕怪兽们,听着同事的话,听完也就听完。
在看了2后,我感觉也能接受一部分怪兽电影了,就返过去看1。
2的优势立刻出来,它有自知之明,知道观众要的是什么,知道在这类电影中渺小的人类真正该扮演的角色。
1就是人类的出场戏份太多,啰哩啰嗦快30分钟,哥斯拉还没出来呢,我本来就是小屏看,真是没什么耐心继续等待,直接叉掉了。
2中,人类戏份很少,或者说是都是打辅助类型,很好,让主角更多地暴露在视野内,无关人员都往后闪。
就是那个魔斯拉,咱们不能换个别的动物吗?
一想到是放大了蜘蛛或者飞蛾的嘴部区域,就觉得好恶心。
关于哥经理的背调。
看之前,我对哥斯拉的印象就是,不是被奥特曼打的那个吗?
后来查了查资料,阿,虽然都是来自于日本公司,但是是不同的公司,二位并没有交战记录。
查资料,哥斯拉(Godzilla)首次出现在1954年由东宝公司制作的同名电影中。
这个角色最初被设定为一种受到核辐射影响而变异的巨大怪兽,代表了核战争的恐怖和破坏性。
在最初的电影中,哥斯拉是一个毁灭性的力量,袭击东京,引起广泛的破坏和人类苦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列电影的发展,哥斯拉的角色经历了显著的转变。
在一些电影中,哥斯拉成为了地球的保护者,对抗其他威胁人类或地球的怪兽和外星生物。
这种转变使哥斯拉成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角色,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特质。
比如,查到的这几部中,哥斯拉作为负面角色的电影:1.《哥斯拉》(1954年)。
在这部原版电影中,哥斯拉是由于核试验受到辐射影响而变异的怪兽,对东京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2.《哥斯拉、摩斯拉、金刚大战基多拉》(1964年)。
虽然最终与其他怪兽合作对抗基多拉,但哥斯拉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威胁。
3.《新·哥斯拉》(2016年)。
在这部较新的电影中,哥斯拉再次成为一种灾难性的力量,政府必须找到办法阻止它。
哥斯拉作为正面角色的电影:1.《哥斯拉对机械哥斯拉》(1974年)。
在这部电影中,哥斯拉成为地球的保护者,对抗邪恶的外星人制造的机械哥斯拉。
2.《哥斯拉vs金刚》(1991年)。
哥斯拉在这部电影中对抗邪恶的金刚,保护地球免受更大的威胁。
3.《哥斯拉:怪兽行星》(2017年)。
在这部动画电影及其系列作中,哥斯拉是人类抵抗地球上其他强大怪兽的关键力量。
看来,它和金刚的战斗史很有渊源。
金刚(King Kong)这一角色最初出现在1933年的美国电影《金刚》中,由梅里安·C·库珀(Merian C. Cooper)和埃德加·华莱士(Edgar Wallace)创造。
这部电影标志着特效电影的一大突破,金刚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怪兽之一。
它作为电影角色的主要发展历史:1.《金刚》(1933年)。
这部原版电影讲述了一只巨大的猩猩在被从荒岛带到纽约展览后发生的一系列悲剧故事。
金刚最终在纽约爬上帝国大厦,在与飞机的战斗中坠落身亡。
2.早期续集和衍生作品:1933年的电影大获成功后,同年推出了续集《金刚之子》。
此后,金刚的形象在多种媒体上被不断复制和重制。
3.《金刚》(1976年)。
这是对1933年原作的一次重制,由派拉蒙影业出品,故事和特效均有现代化的调整,再次讲述了金刚被带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故事。
4.《金刚》(2005年)。
彼得·杰克逊执导的这部电影是对原始故事的一次重新演绎,不仅特效技术达到了新高度,而且对金刚的性格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
这应该也是最被国内观众熟知的一部。
当娜奥米·沃茨站在帝国大厦上与金刚依靠在一起时,这种跨越种族的理解,让人共情、共悯、震撼。
某种意义来说,在金刚进入哥斯拉这个世界后,感觉它好像是从帝国大厦的楼顶直接被移动到了hollow world中,还在生机勃勃地活着,也让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5.《金刚:骷髅岛》(2017年)。
这部电影是传奇影业“怪兽宇宙”系列的一部分,重新设定了金刚的故事背景,不再是纽约,而是在神秘的骷髅岛。
这个版本的金刚被描绘为一个更加英雄化的角色,保护岛上的生物免受外来威胁。
6.《哥斯拉大战金刚》(2021年)。
这部电影是金刚与另一位电影图标哥斯拉的大银幕对决,标志着两个电影怪兽传奇的交汇。
金刚的形象和故事在近一个世纪的电影历史中不断演化,从恐怖的野兽到具有复杂情感和英雄主义的角色,时代在变,电影技术在变,观众的口味在变,一切都没有绝对,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我期待未来有一天,星矢和哥斯拉金刚联合,对打蝙蝠侠的平行世界中的黑化版,有意思了。
中影博里人声隆,IMAX更是观众盈门,除了两边侧幕,中间座位几近涨满。
好奇这么汹涌的观众,票房都去哪儿了。
铺天盖地,不留一分钟间隙,豪掷千金地打。
两位巨兽沉迷于动力波战争,挥舞一只大黄蜂联名款的全金属手臂,无差别地铲平世界上一切地标级的历史古迹。
眼睛暴饮暴食,被撑得留不下一根皱褶。
美中不足的是巨兽太懂人情世故。
窃一直以为巨兽电影的机理在于敢把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拉下马,一屁股坐塌其万物之灵的桂冠,让这些习惯不可一世的玩意儿深切体味一把生如蝼蚁的卑微渺小,完全没料到的是巨兽这么通人性——哥斯拉是大自然的守卫神,金刚更是人民群众的超大码萌宠,在与哥总搏命拼扑之时,都不忘要照拂人类的玻璃阳台,还时时与小女孩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金刚的地心社会更是按人类的威权等级的序次来缔造,以天下奉一人,最后金刚战胜刀疤,也不过是新王换旧王的人类社会进化俗套。
很难想象,自1933年问世以来,金刚已经91岁高龄!
在其绵亘不绝的推陈出新中,这个系列毕竟也闪现过彼得·杰克逊和骷髅岛的智慧之光。
新版再次沦为挑唆中二少年暴力的热血读物,莫非是真的活出了“人老就罢了,何苦成精”的人生大明白(087)?
怪兽打架可以看,兽含量也可以,但是2024还出3D版多骗几块钱的溢价,在电影院活受罪。0分。
额…这含哥量也太低了。石穆的质感像是从LOL跑出来的。
我应该是睡着了,中间怎么变《猩球崛起》了?
有点太拿人类当回事了,其实让人很难战斗爽,哥斯拉和金刚的路子已经完全发展成超级英雄了,帮人类扫清自己打不赢的仗而已,而且帝王组织连怪兽出没的信号都发现不了,干脆研究一下怎么卖保险别干别的得了。不过起码导演把特效拉满,也没让人觉得这张票花的不值,你不是来看哥斯拉大战金刚的吗,都原样拍给你看了,还能说什么呢。
整体还是怪兽片的那种快节奏,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实际故事框架还是很简单,金刚族群被赋予了太多的人类思维,原始部落开始编排巧合的神话寓言,最可怜的刀疤王,本以为二打一虐菜,没想到四打一被粉身碎骨,RIP!中规中矩的爆米花电影。
挺好看的。最大的硬伤是,刀疤王奴役了那群猩猩几千年,啥也没造出来,还是露天生活。
原来金刚是替天行道的大侠,哥斯拉是会吸星大法的邪魔外道!
哥俩行路的时候,能不能在意下在你们脚下建筑里平民们的感受
近些年看过最爽的怪兽片!哥几个集体升级进化组团2v2。爽点还是蛮多的,虽然剧情确实有些薄弱,但好在完整易懂,总之不会有人看怪兽片是奔着剧情来的吧🤣? 要说有什么不爽的话,怪兽对打的戏份再多一些就好了!
2.5/5 at 和平IMAX。感觉怪兽片有点穷途末路了,既要奇观又要续集,视角逐渐过渡到怪兽身上,本集就是用“寻找族人”和女孩对位,起到移情作用,问题是一旦失去人的参照,尺寸感就消失了,你能感到动作戏摄影机好像变得巨大了,各种过肩镜头和摇动特写,和贴片的《猩球崛起》没啥两样,到地面后为了Pg-13又回避拍人类惨状,灾难类型感就所剩无几。不过怪兽的互动染上一种宠物/默片感,斗兽场当猫窝、偷着骑下背什么的,这种反差萌挺反映时代,好像战争恐惧被大众娱乐驯化。
《哥斯拉大战金刚之猩球崛起4》,从第一部的领地之争、兽王之争,再到这一部的亦敌亦友、携手作战,是观众想看的那种爽片。进化的哥斯拉+套了钢拳的金刚VS百里玄策(刀疤王)+王昭君(雪魔),从埃及打到巴西、从地心打到地表,五兽混战,赏心悦目、精彩绝伦。两个小时的时长,有90分钟都和巨兽有关,重心终于不再是人类了,导演加鸡腿。地心特效1⭐、打斗场面1⭐、奇珍异兽1⭐、再➕1⭐给导演。
怪兽片做到极致应该就是这样吧,剧情不重要,干就完了。哥斯拉才是最强的。金刚大战刀疤王,从奴隶主的威力下解放一众奴隶。我就看不惯你欺负老弱病残,打爆你。
是我喜歡的電影,但一直在三星到四星之間猶豫。哥斯拉跟金剛這對cp,第一部就很喜歡,不打不相識,前期打得凶猛,後期默契聯手。第二部一開始就是河水不犯井水,遇到麻煩搞不掂,還是想起老大哥來,雖然也被胖揍一頓,但是下到核心地區,兩隻站一起往前衝,四隻相撞時,真的很激動!唯一不足是,以為雪魔也很強也極悪,它是哥斯拉的對線,沒想到簡單解放就變成三對一,那沒了雪魔支持,應該哥斯拉或金剛任一個都可以對付刀疤王。就是反派能力不足,場面再大也有點餘力不足!虧得哥斯拉還再一次進化,粉色螢光皮膚、嫉惡如仇小眼睛、生氣的小鼻孔、暴躁的脾氣、愛睡窩又愛管閒事的怪獸,如貓咪一樣,小壞又可愛!
看怪兽片获得纯粹的快乐。巴西os我招谁惹谁了?
别参考这个分,个人喜好➕一星。客观点6.5分。怪物控福音!强推IMAX2D。含兽量极高,打斗很多,泰坦合家欢。没什么人文或反思那些人类破家常,人类文戏成了浮云,只有各种泰坦溢出银幕,别在乎为啥金刚哥斯拉前脚互殴后脚就过家家,主打一个又大又爽,直追《环太平洋》。白天打斗好评,但暴露特效CG质感,跟05年的《金刚》差不多,画面美感远不如《怪兽之王》。但谁能拒绝下班后看一场酣畅淋漓的泰坦互殴?
差上一部较多,但勉强能及格。开头金刚捕猎进食磕到牙那里我就感觉不太对劲,后续金刚的部分也是,一直在赋予金刚类似“人类”的情感,完全破坏了怪兽应有的人外感,这点上哥斯拉的处境好点,因为戏份较少,没有损毁它怪兽之王应有的威严。我看过有说法认为演员不该参加太多综艺,会破坏演员的神秘感,我很赞同,并且认为这点上电影里的怪兽也一样,无论是哥斯拉这种大怪兽,还是异形这种中等体型的怪物,亦或是杰森、迈尔斯这种Slasher也一样,不应该给他们太多“人性”刻画,保有神秘感才会让观众敬畏。人类戏份一如既往的多余且俗套,而且这部存在感太高,不喜欢。
感觉跟看特摄一样,越来越体会不到当初那种末日降临的巨物感,相反怪兽的情节跟人类一样越来越无趣,太“特效”了似乎也不好,因为看各种激光粒子铺满眼球完全也会审美疲劳,故事前半部分的危机塑造过于单调,引出的大boss更是弱得不行,前一部刚出来的地心世界和香港大战还挺惊喜的,这一部就全程平淡过去没有任何肾上腺素的飙升,当然普通爆米花电影也不奢求故事了,那些物理逻辑bug放在这种电影基本很难消除。可是这次一出电影院感觉满是疲倦,打斗戏确实很多却也没有新意。可惜哥斯拉的戏份有意减少,毕竟感觉最后一打二也完全不虚。最后,哥斯拉真可爱
以为是哥斯拉和金刚打架,没想到是哥斯拉和金刚两兄弟联合噗噜蛾子(摩斯拉)打外人。但不得不说,粉色哥斯拉是真拉风。怪兽宇宙个人向:《哥斯拉》1998=《哥斯拉》2014=《新哥斯拉》 2016(前面三个难分更喜欢哪个)>《哥斯拉2:怪兽之王》2019>《金刚:骷髅岛》2017>《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2024
就为看打斗不在乎剧情的不如看动物世界~
人类戏份可以直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