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地味是真的。
甩锅是真的。
提颠覆性的意见被总编辑劈头盖脸地骂也是真的。
……从这个剧中大概可以学到一点故事的叙述手法,把所有想要表达的、苟且的、真实的东西都揉到“反面”,然后光鲜亮丽地反转,名正言顺地秀时装(广告),扬眉吐气地上价值,让每一个人都眼泪汪汪看过就忘(喂……啊当然,那种沐浴洗手深吸一口气想要认真对待稿件的初心,也是真的。
我还是编辑的时候,有一年编辑室准备搞一个“大项目”,就是受众是大型企业的宣传系列,包括书、宣传册、传单和挂图什么的。
赚钱当然是能赚钱的,但这并不是我要讲的重点。
关键是,这个项目,差不多是我们科技领域编辑室第一次向“四色全彩”“图文并茂”的转型,时间紧任务重,设计制作中心也相当重视,派了一支队伍驻扎到编辑部。
说是队伍,其实也就是两个人。
一个是号称在广告界吃过x年干饭的资深设计师W,作品一拿出来就惊艳了土了八百年的我社众编辑,一度被大家争抢着翻牌,另一个是他带的新人,正经学艺术的一个小孩。
在我们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个来用的企业文化下,这确实算得上是一支了得的队伍,绝不是讽刺。
反正就是很重视吧。
于是大家就开会,就各方面的设计展开了各种讨论,商定风格提供素材啊什么的。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就那个学艺术的小孩问“有没有清晰一点的图,最好是XXX格式,分辨率xxx”的时候,W拦住了她,从胸膛深处发出一声很轻但又很有存在感的叹息声。
他说,在咱社工作,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凑合用,变不可能为可能”。
原话我有点忘记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在看《校閲ガール》的时候,反反复复地想起来这个场景。
也许是国情不同吧,反正,我所知道的校对工作,大概要比电视剧里的土八百倍。
说土也不是很恰当,但反正,穿成十元那个样子是不可能的,工作环境也不会是那样的。
非要说的话,袖套大概才是校对的标配吧,小的时候因为嫌弃“土”而不肯戴的袖套,参加工作了之后反而戴得甘之如饴,算不算是向现实妥协的一种姿态呢?
其实严格来说,电视剧里的校对工作更像我们这边的文字编辑。
通读稿件,纠正字、词上的用法,提问题给作者,顺页码标题图号什么的。
我们的校对也提问题,但是并不会直接和作者对接,基本上是提给编辑的。
这又让我想起我自己吃过的萝卜干饭——专职文字编辑。
专门开出一个部门只看稿子,现如今出版社大概不太会这么搞,外编公司倒是有可能吧。
但是我社是认认真真地这么干过的。
当时的口号是“不仅加工稿件,也加工编辑”。
意思就是让新人先接触文字工作,然后再去做策划的工作。
大会小会都会拿这个点出来讲,也确实,很多编辑室都会到加工中心要人,免去从头培养的麻烦什么的。
在理想的状态下,我们加工中心的每一位新人,就算不能每天都换不同的衣服光鲜亮丽元气满满地面对工作,也至少电视剧里的诸君那样,认真对待每一本稿件,就算没有电视剧里那样的戏剧化经历,至少也可以某种程度上“博览群书”,就好像剧中的十元能在联谊的时候用现学现卖的稿件里的内容狂怼钢铁直男。
理想状态永远都是理想状态,大多数的现实是“凑合用,变不可能为可能”。
提颠覆性的意见是不行的,新人文字编辑你们哪里会懂策划的苦?
你们怎么会理解任务的压力,你们只要老老实实看稿子就行了。
正如最开始所言,所有的反面铺垫,才是最真实的真实,艺术作品的所谓忠于生活,大概就是这里,而高于生活,就是那些光鲜亮丽的但并不存在的部分吧。
回到开头,W同学的那一声叹息吧。
很轻、很深,很多人都听见了,但是没有人说什么,就好像流行的“男默女泪”标题一样。
“凑合用”才是正经事,大实话被人家不经意间地瞎说出来了。
谁都有烂稿子被改的满篇红但还是扶不上墙的经历,有真实地看稿子看到吐的经历,但最终这些稿子都变成了书。
被稿件加工中心加工过的编辑啊,大概最大的收获就是“没有什么不能成书”的底气吧。
我又想起来曾经的编辑学习大会,我社有一个总编辑号召年轻编辑要热爱工作,她用一种特别可爱的姿态说:我就特别愿意看稿子。
真的,有时候你们让我终审个稿子,我特别高兴,哇!
又能学到新的知识了。
我一直不知道我对于这段话的厌恶来自哪里,现如今倒是明白了。
选择编辑这份工作的人,谁又不是热爱阅读的呢,谁又不是随便拿一本书都可以读下去的杂家呢。
但是那些让你挠头的烂稿子啊,那些逻辑混乱、那些莫名其妙的语病,那些前后不统一的示意图,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呢,也许能从花费十倍力气最后也只能成就一本烂书的挫败感中领悟一声叹息吧。
能劳总编辑大架终审的稿子,本身就已经是不错的书了啊,何不食肉糜之问,真的到处都是。
稿件加工中心不仅加工稿件,也加工人。
这一句话的初衷我想应该就和《校閲ガール》里演的一样,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热爱工作、安于寂寞。
作者也好编辑也好,大家都是闪闪发亮的自己。
而最终它在现实的泥潭中滚来滚去,却变成了另一种味道。
图片质量差自己画,稿子写得烂我来改,变废为宝,变不可能为可能,要努力、要振作,渐渐从不能说变成了不想说,甚至还会对那些在稿件审读意见上写“本书不建议出版”的“新警察”编辑嗤之以鼻……
话又说回来,试问,谁又真的能对那些斥巨资的包销书说不呢。
《校对女孩河野悦子》这部剧像是不让人特别生厌的neverland(职场版)。
never在于有着伯乐般的老板、愿意细心认真教学的前辈、还有一大票包容、有相似价值认同的同事等等。
这些温暖的,给予支持的时刻总让我鼻酸,真好呐!
现实很骨感,我多希望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链接。
这部剧在表达“把平凡的小事做好,也会有意义和精彩。
”这一传统日式价值观这一点,非常贯通,几乎是从一而终,没有情节是跳脱出这个价值观的,包括连这部剧的后期,各种贴画特效也是又可爱又细心又认真,不知道制作这部剧的人是否也能认同并践行这一价值观呢?
那么看剧的人呢。
另外这部剧有另外一点价值观的呈现我也很喜欢。
其实即使河野没有出现在校对部,校对部的大家其实依旧是很有自己个性的人,比如说私下很爱时尚的gay小哥,比如说一直循规蹈矩,秩序感满分的冷脸前辈也会为了自己最爱的小说家受到评委会不公正的待遇,在初高中的年纪很破格但勇敢地写信维护。
无论是否展现出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怪癖,也都有自己小小的世界。
只不过社会的规训压迫着我们的现活,节制着我们的表达。
说到社会规训这一点,在看这部剧之前我不是对时尚全然无知,我对时尚认知到资本主义特权的表达以及消费陷进这一点。
当然不是说之前的认知是错的。
只不过在这部剧中我居然看到了时尚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不是以一种看似标新立异,实则跟随大流,不管美不美喜不喜欢只为了区别其它人的表达呈现,而是以一种普通人的个性,服务于普通人生活,增添色彩和趣味的表达,我感觉很接地气,很好,也很漂亮。
也给时尚圈一直专注于宏大命题狠狠一回击。
(我臆想的)最后,对于我来说这部剧出现的时机很合适,我现在就处于刚出社会,明明迷茫得要死,但是却要做很多类似重要的决定的艰难时刻。
女主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的穿搭,以及女主和谐的工作氛围,自身所带的energy等等,这些都使我快要爆炸的脑袋得以简单放松。
当然女主自身对待工作又认真又热情的态度,以及剧里关于职场的部分探讨也给了我面对当下的一些力量和信心。
“但你是那种即便梦想在别处,也会全力去处理自己眼前工作的人。
”可惜我不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就把这句话当做我的梦想吧,希望我能够大胆选择,而又专注执行。
当然,这部剧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女二的演技真的是相当相当不自然,经常会瞪眼,无关和四肢乱飞,表演总是呈现出僵硬的状态。
第二是感情戏,哈哈哈哈一点都不好嗑!
就是感觉女主和男主在一起时很紧绷,一直是overreact的,一直是昂扬的,太怪了。
反而和那个编剧在一起,吐糟的时候又鲜活又可爱,如果后续有感情线的话,河野悦子小姐!
请选择能让你释放出更多不一样色彩的伴侣吧!
石原里美老师马上就要三十岁了,这是个在无论哪个国家的语境中都不会被划归为“少女”的年龄。
然而在事业上,她依然火得一塌糊涂,是现如今日本三大收视担当女忧之一(另外两个是隔壁正在出演火九剧的新垣结衣老师以及年收入4亿日元的绫濑遥老师)。
不仅在日本,在中国,石原里美老师亲切可人的长相,轻松搞笑的剧情使她迅速被接受、喜爱,再加上营销账号的推波助澜,近年来由其出演的每一个电视剧都不负众望地成为了网红剧(2014年的《失恋巧克力职人》、2015年的《朝五晚九:帅气和尚恋上我》以及今年十月的《平凡不简单: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其剧情截图、表情动图充斥着所有社交网络。
单从这点来说,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比起靠写真和“治愈人心的笑容”走红于中国的“国民媳妇”新垣结衣,石原里美老师的形象更立体也更丰满。
“可爱”永远是她专属的关键词,哪怕这三部剧里,她可爱的模式完全不同,甚至能不能用可爱来描述都很难讲,可现如今看整个弹幕风气,她确实已经重新定义了“可爱”了。
《校阅女孩河野悦子》这部剧这周已正式完结,作为一部从开头就能一眼望到结尾的剧,完结好像也没什么值得撒花的。
可能唯一的悬念就是剧中的cp组合了,然而无论我们见过多么奇葩的组合,都架不住编剧大人再出奇招——一对cp都没成……十集播下来,取得了12.36的成绩,从商业上来说,无疑也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近年来,日本的职场剧日益增多,涵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单就今年,就有两部跟出版有关的(另一部是上半年的《重版出来!!
》),有人打趣说兴许明年春季就要播一部热血印制了。
身为出版行业从业者,对石原里美老师也算是热爱,所以知道企划的时候就打算要追,可第一集没看完就差点忍不了直接关了。
幸好还有女二本田翼老师,以及男二青木崇高老师,即便这两个人之间一点cp感都没有。
老实说我并不知道这部剧是怎么在以“不打扰别人”为人生首要信条的日本社会里拿下平均12.36的收视的。
毕竟在日本那种文化以及舆论环境中,石原里美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人设简直可以用“可恶”来形容。
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在办公室内一惊一乍大呼小叫、对刚见面的同事就毫不顾忌地起了侮辱性外号、行事越矩、干涉他人生活、自以为是强加指导……这几条中无论哪点单挑出来,只怕都应该会遭尽嫌弃。
然而借着主角光环和逆天神颜,她一路取得所有人的谅解与支持,甚至最后还感染了他人。
也许现在的日本人民把“可爱即正义”放在第一位了。
即便这是日剧一贯的“光芒照耀他人”的套路,看的时候还是觉得特别难堪。
如果我一个办公室有这么一号人,我很难保证会在几天内掐死他。
而且作为出版业从业者,代入感更为强烈,如果一个校对动不动就拿“事实确认”这种理由随便出门,一周内不开除她人事就可以滚蛋了。
她顺风顺水地活到了最后一集,元气满满,光彩照人。
其间唯一一次备受打击也是因为莫名其妙的感情问题。
每一集平均换七八套衣服而且都作为中间过场被重复强调(其实每次看到换装过场都忍不住猜想这剧是不是她亲自拿钱投拍的)。
还泡到了日本最受欢迎的新生代男演员菅田将晖。
所犯的所有错都能被原谅,所有的恶人都能被其感化,她的可爱、纯真、天真、直率被所有人所喜爱接受,在她的带领下,所有人都走上了幸福快乐的新生活……大概现在最粉红的晋江写手都未必敢写出这么过分的剧情,毕竟如今所有读者都对玛丽苏有了一定的抵触感。
可石原里美老师用其亲身经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玛丽苏从来都不是少女的专利,只要长得好看,人生可以一辈子玛丽苏下去。
这部剧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工作的重要性,一个极其符合日本主旋律的主题,从演员的角度来看,所有角色也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可奈何剧情上毫无道理可讲,生硬干涩,像强往模子里塞烂泥。
菅田将晖一出场就被设定成帅得惨绝人家,就连时尚杂志主编都对他赞赏有加,说他气质独特。
而作为主角的石原里美老师就更刻意了,几乎每一集都要进行一番强行解说。
整个看下来套路感明显,你能很清楚地感受到哪里要煽情了,哪里要伤感了,哪里要高能了,尽管大部分的煽情、伤感、高能都来得毫无道理,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它简直标准得无可挑剔。
可是从文艺作品的角度来看……老实说,这确实应该是脚本的锅。
从一开始剧情就是立不住脚的:部长把石原招去做校对,是看中了她刨根问底的朴素精神,他认为这是校对最重要的素质。
可是,这其实是最微不足道一点的。
校对跟编辑这种基础部门的工作基础,永远是基础知识。
听起来挺绕,可事实却正是如此。
有一次我们做的一本书发行后出了出版事故,校对部门的主任拍着桌子冲所有校对人员吼:“你们以为做校对只要认字就行了吗!
”可是……石原里美老师在里面基本是个半文盲,刚去的时候连作家的名字都能念错……既然是职场剧,还是希望能在最低程度尊重这个行业,这份职业。
都冲着穿衣搭配去看,不如直接买石原里美老师写真了。
何况……石原里美老师的穿衣搭配真的不具备参考性,没有她那个脸真的不要轻易尝试那种穿衣搭配了……后果往往惨不忍睹。
(而我在单位摸鱼写这个稿子的同时,办公室门口一个编辑跟一个校对打了起来……真事儿。
)
1.平凡不简单。
2.校阅部是一个检查书的错字漏字以及确认事实的部门。
3.正是因为喜欢所以才不能负责,如果失去冷静犯了错误,最终反而会给喜欢的作家添麻烦。
4.想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
一定有因为喜欢才能做到的事。
5.人生中没有什么白费功夫的事,就算得不到别人的表扬,得不到认可,我想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全部做完。
6.与其单纯地说这里有错,不如说,这里虽然有错但是可以这么改。
7.如果惧怕失败的风险,就什么都做不了。
8.我们之所以会觉得那些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是因为有人一直在默默付出守护着我们。
9.只要还期望着,通往未来的大门就会永远敞开哦。
10.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是通往真相的近路。
11.你的人生不是别人的,是你自己的。
12.梦想可以有很多,想把它们一下子都实现,哪有那么好的事。
13.请拼尽全力去追寻你没能实现的梦想。
14.即便梦想在别处,也会全力去处理自己眼前工作。
15.在职场中没有扼杀自己的必要。
16.对于自己的伙伴,大家要找出的并非缺点,而是对方的优点,认可对方。
17.竭尽全力做好眼前的工作,往往能够将平凡往复的每一天,变得有意义且无可替代。
18.感情这种东西,不直接说出来,就很难传达给对方。
19.梦想的职业并不等于天赋所在的职业。
请自动脑内循环BGM:《可爱女人》周杰伦*现在还在满心欢喜飘红心中*前8集我都是准时守着汉化出来,但是都没有让我触动到要写一篇评论。
这一集我足足晚了3天才看,却让我跟打了三管鸡血一样兴奋。
幸好家里没人,不然我就不能爽快大叫了哈哈!
要说说这一集的苏打。
第一集时面对男主是个大帅比这种设定,我跟很多人一样都是懵逼的。
因为苏打真的真的算不上是个第一眼帅哥啊,甚至还有点呆。
即使以前已经看过他的《民王》,接受了他的颜值,可是还是会觉得怪怪的不是么。
可是这一集,我彻底彻底彻底折服在他的男友力和萌里了!
他肢体语言表现得无敌得好,你直接就能感受到“哇,幸人君真的好喜欢小悦啊!
”,在办公室里上司跟他讲话,他瞥见女主就是眼睛一亮,然后无视全世界开始跟十元挥手打招呼,谈话一完毕他是跳着跑着去女主桌前,蹲下来和十元平视,跟她说话,约她吃饭。
回想过程中我又一边打字一边疯了一样的大叫他真的好可爱!
好像小孩子!
虽然人设就是个大学生但是真的灵动得让人想揉揉他的爆炸头抱住啵一口!
好了!
第二苏的点到了!
悦子因为感觉自己的岗位被无视了所以很失落,幸人看见了就很想约她出来,结果今天是灰色の悦子对他跟女二有点误会,就又拿借口拒绝了他。
结果哦!
前面这么软糯的苏打!
直接爆了一句:那请你把这些约都推掉吧,无论如何都要跟你出去。
呜哇!!!
呜哇!!!
啊啊啊啊!!
受不了这种反差萌!!!
即使我已经从霸道总裁设定毕业了,但这种平时温顺无比的人忽然间霸道起来,还是让人瞬间脑内高压濒临爆炸!
没错!
还有第三个苏点!
时间很快到了约会当晚,幸人在大堂接到了悦子,其实这里他没有太多表现的地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那个身高哦,背影哦,好苏啊……会回头看看悦子有没有跟上来,然后从容的走在前面,那一秒我迷之get到弹幕里一直刷着的“苏打的男友力”,他那个充满安全感的肩宽,让人安心放松的笑容,让我这种单身狗的内心迸发出【好想谈恋爱啊啊啊啊啊啊啊】的呐喊,差点喷泪。
还有哦还有哦!
接下来他们走到了一个能看夜景的地方开始熬鸡汤,关于幸人最近在为小说作的取材,是一些不起眼的理所当然的工作,其实很重要,例如儿童玩具检测员,地铁维修工,电工,还有悦子的校对工作,都是虽然很幕后,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个岗位,但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好哒,当我们的十元宝宝恢复了大约一半鸡血的时候,苏打又做出了一个巨苏的动作,他双手接过十元手上的册子,在旁边放好,然后靠近一小步,站直,郑重地开始说(biao)话(bai)。
这个动作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呢?
可能是那一点微小的紧张,一种郑重其事,一幕让人猜到接下来的剧情是什么却还是忍不住期待无比的画面。
哈哈,点到为止,不继续剧透了总结就是,这一集真的泪点多多,有一群好同事,也能找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这些地方都让人十分感动呢。
感觉这一部真的不是恋爱剧而是【找寻工作意义】的电视剧哦,因为女主男主从第一集开始就超喜欢对方,中间也不存在什么矛盾和问题,就算还没正式交往都已经甜到让人觉得他们热恋中了。
而且他们也是互相支持理解着对方的工作,互相从对方那里找到灵感和治愈,这种就是我最理想的恋爱模式啊!
所以啊,这集真的值得多刷几次呢!
特别是那些单身,又在工作中迷茫的人(就是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女主好阳光可爱又有时尚感,像小太阳一样温暖和改变身边的人,让一切变得更好。
细腻地展现校对工作认真细致核对事实注意细节的同时,聚焦作家的生活,还有很多不起眼被忽略的重要工作。
工匠精神,服务品质,对书籍认真,工作让安全和服务成为理所当然,电一直亮着,没有发现电的重要性,一旦黑了,知道离不开电。
两者只能选其一,不能同时兼顾,喜欢的梦想和擅长的工作不一定是一样的。
每日根据天气提供穿搭建议,纸质和电子版都需要存在,实地考察发现每一处不合理,好吃的治愈人,公交时刻表,给予读者合适的参考。
儿童图书注重方便理解和卡通手工,悬疑推理要逻辑严密,连衣服材质都要注意到会不会透,前后呼应,设定合理,与时俱进,根据地铁线路改变故事,苏打也很可爱,每个人都有善良之处,女主敢于直说和表达,对文稿负责,选择喜欢的校对工作。
表达真实想法,给环境温馨的装饰物,给同事更好的建议,坚持自己认为对的看似无用功,女主真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每个作家也很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给校对和编辑工作者更多的空间,也彼此扶助成长。
最近读武志红的心理学,他提到产生职业枯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无助感、一个是习惯化。
无助感是当一个人彻底失去权力空间,在自己的工作中没有任何自己说了算的部分,沦为他人意志的执行者,此时就会懈怠、失去热情、丧失创造力;习惯化是指一个人由于日复一日做单调重复的工作流程,最终被厌倦击倒。
当你出现这两者情况到时候,即使你有工作能力,但却丧失了工作动力。
那我们碰到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是无助感,即自己的职业边界被侵犯,不再像以前一样自由度那么大,那就立马走人吧。
毕竟你一开始是有权力空间的,现在被剥夺了,这种无助感带来的职业倦怠无法改变,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权力空间,心理落差也不会那么大。
如果是第二种因为工作太单调、重复性太强,那倒不必马上换工作,你可以问问自己:工作流程真的无法进精了吗?
看似平凡的日常工作能否再发挥创造性?
举个心理学家的例子武志红在读本科的时候,曾经在一个假期和几位朋友勤工俭学,找了一份抄信封的工作。
那家公司为了发广告,需要在信封上写下不同的地址,然后将广告寄出去。
这种工作,按说是最单调至极的工作之一了,但他却干得非常带劲,因为他可以不断地改进工作流程,这给我带来了巨大乐趣。
例如,最初大家就是每人一张桌子,把信封一叠一叠地放在桌子上,然后一个个地抄写。
他手慢,是速度最慢的那一个,他就想该如何改进,然后想到把叠放着的信封,平摊一下,取的时候就可以快一些了。
又如,他们都是在桌子旁边放一个纸箱子,写好的信封就扔到纸箱子里,快满的时候就整理一下。
这有点浪费时间,于是他找了一个木板,斜放好,写好信封后,就可以让信封从木板上滑下去,这样一来,他的纸箱子里的信封就是井然有序的,非常好整理。
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因为有了这样的过程,即便抄信封这种事,也可以让他毫无厌倦感了。
这份在邮局分拣信件的工作,村上春树年轻的时候也做过,我曾经在他的书中读到几乎一模一样的例子,当时他也是不断改进工作流程,让无聊至极的工作变得没有那么枯燥。
举个洗车工的例子 Paul是来自英国的一位小哥,从事洗车行业已经有30年了。
而他开的洗车店,专门为高档豪车服务,洗一次费用就是5万,生意还特别火爆,他可谓是全球最厉害的洗车工,布加迪和法拉利都排队来洗。
Paul的洗车店非常大,在店铺里装了很多照明灯,光是瓦数据说就达到了7000瓦,有用这么一个明亮的工作环境,可以将汽车上的污点完全暴露出来。
整个洗车房包括冲洗房、烘干房、打蜡房等多个独立的功能房,洗车流程环环相扣。
开洗时,Paul会用一种最球最贵的柑橘脱脂剂先将你爱车的油污去掉,每升价格就上百元,不伤漆不伤手。
然后再由高压水管冲洗车身,冲洗车的水温度保持在35℃,Paul说这样对车的清洗效果最好,并且不伤车,而且水压会根据你汽车的不同而不同。
他会用价值65英镑的肥皂泡沫剂再给车精洗一次,这种泡沫剂属于中性物质,同样不伤车。
洗完以后,Paul会用一种不起球不脱毛、能够吸油的高级布料将车身擦拭干净,然后将汽车放到烘干房自然晾干。
晾干以后Paul会再度对你的汽车轮毂进行清洗,喷洒一种每升价值150元的清洁剂,对车轮毂无腐蚀无伤害,清洗效果非常好。
汽车洗完以后,Paul会用一种擦车泥再对汽车进行一边物理擦洗,这种擦车泥可以将附着在汽车车身表面的颗粒状污渍吸附掉,然后Paul再用放大镜和一个超声破仪器(价值3万)来检查车身,看看汽车哪里有没有磨损的地方,哪怕是稍微凹陷不平或者有点刮痕,Paul也会找出来,然后进行修复。
每一个洗车缓解都精益求精。
洗车这份重复性那么强的工作都可以如此有创造性,这样的洗车工应该不会产生职业枯竭。
举个清洁工的例子日本国宝级清洁工新津春子就职羽田机场,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21年,是羽田机场荣获“最干净机场”四连冠的功臣之一。
目前她负责机场清洁培训工作,带领700多位清洁工一起服务这个旅客数日以万计的机场。
在入行的前10年,为了多挣钱和考取这一领域的专业资格证书,她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全年无休。
1997年,她在日本全国“清扫技能锦标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该竞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她能发现常人不会注意的污渍,比如电视机后盖的角落、烘干机的缝隙,就算是看不见的马桶圈内侧,她也会戴上眼镜,利用镜子反射一圈又一 圈仔细检查。
她还对88种清洁剂了如指掌,醋也成为她打扫清洁的法宝。
经她打扫过的瓷砖一点污渍都看不到,比新的还要闪亮。
新津春子和她的清洁工具举个校对员的例子其实这是一部石原里美的日剧《校对女孩河野悦子》,一直梦想成为时尚杂志编辑的她,被安排去了校对部门,这个部门的人了无生趣,这份工作看上去也是重复性极强、流程单一且枯燥。
但石原里美位为这份工作带去了极大的创造性。
原来除了文字校对之外,校对员还要对书籍进行事实检验,比如书中提到了某个房间和在房间里发生的命案,校对员就要把房间的模型做出来,还原书中的场景,看看是不是符合事实,如果出现“根据房间的结构从客厅无法走到阳台”,校对员就要把情况反馈上去。
实地考察、基本演绎、调查背景......校对员事实检验的手段五花八门,也为这份工作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与创意。
这样校对员也许永远不会觉得枯燥。
为什么重复会带来厌倦呢?
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定律:各种事情带来的刺激度,都是在初次刺激时的兴奋度最高,兴奋度逐步下降,如果后来陷入了简单重复,那就会带来厌倦。
例如,高考前的复习,如果次数太多,就会带来厌倦。
但是,如果你能因为重复学习,而不断和一件事情建立更深的关系,这时你会体验到相反的感觉,进而产生心流。
我们都说要把一份工作做到极致,成为一个匠人级的工作者,但是什么是极致?
想办法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找突破口,也许就是不断在向匠人迈进吧。
此外,我建议为自己的工作寻找意义感。
我们常常听人说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他们真正想做的是这个是那个,只是现在无能为力。
还有人虽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么,但反正不是眼下的。
不管是什么心态,都会让我们的工作态度变得马马虎虎,是的,这样的每一天都在浪费时间。
在剧中,石原里美也被质疑,但是她做出了有力的反击:
没有什么工作是徒劳的,所有的工作都在为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做准备,都在为她的理想铺路。
因此她能够在枯燥无味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将校队工作视为一种学习,而不仅仅是普通的工作。
此外,她还发现校对工作对作者意义极大,校对员的使命也远不止查漏错字,这是一份很神圣的工作。
之前我们部门有个小朋友被临时安排去做客服,他很不愿意,自视清高,觉得做客服很丢人。
我们帮他想了很多理由,我们都觉得客服是窗口,最能了解一线情况,对熟悉公司业务非常有帮助。
从中也能学到待人接物、了解客户心态,有诸多好处。
总之无论你今后想做什么,做一段时间的客服对你都是有益无害的。
如果对待每份工作都能从中尽量挖掘意义感,职业枯竭应该也不会那么容易到来。
美国风光摄影师亚当斯曾在一本传记中提到:一个人在自己天赋的指引下,兴趣、工作、生活、理想都结合到一起,发光发热,照亮和温暖别人……我觉得能做到这样的人,基本都不会有职业枯竭这回事,因为他会一直处于创造的热情之中。
想想你的天赋是什么?
你打算在哪里发光法人、照亮他人?
文献参考:得到APP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700723023702431&wfr=spider&for=pc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70412/000768373_2.html
不知道为什么日本的所有动漫、剧和电影都给人极大的不真实感,还是日本人均行走的电影剧本?
也许之后去看过就能够说出,经过事实调查这种话了。
喜欢十元每一集的穿搭,美美的元气十足真的让人心情很好,但她实在不是这样单薄天真的小女孩,所以就真的很假,想一个大姐姐哄着小孩进行的演出。
相比之下更喜欢女配,觉得一开始以为是雌竞,后期发现竟然是爱的这种剧情,真的非常好吃(虽然对应现实一般拉子的恋爱就停留在第一步,被直女认为是学人精或者大搞雌竞)总感觉应该看一点日剧和动漫以外的东西去了解此地的文化,比如之前朋友推荐的枕草子和到现在还没看完的一握砂(以及历史以及各类俳句blablah的)总觉得日剧的夸张和放大反而异常失真,让人抓不到重点迷失掉本质,嗯先写到这里吧!
(ps实在get不到里边各种男性角色ikemenn在哪儿。。。
)十元真的会对男主星星眼吗就是说
详扒小个子女生日系穿衣指南(一)——校对悦子EP13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38583/校对悦子配饰同款推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40826/我决定做一个善始善终的人,原本EP1几套衣服我还是眼睛一亮,立即加入购物车好几件同款。
然而,继续看下去,十块钱给我的不是穿衣典范,而是,警戒我:矮个子乱穿衣,是个多可怕的灾难!
我们来看看EP4-6十块钱的着装
这三套,还算不错睡袍装,在家我估计是会觉得负担++++,每日在外辛劳工作,回家还拖着沉重多层的袍子,除了好心情少女心爆棚时,我,为生活苦苦挣扎的我,还是算了黑色修身毛衣+格纹包裙:流苏是亮点,很日系的一套哦,随便一件外套搞定推荐白色贵妇装,就算好看,平凡的我还是算了,一不小心,还以为是民国上海滩站街女
黑色大衣,这不就是战斗民族打猎装么,走在大都市里,真心好心在一大片草原的十元碎花不聊浴衣,你确定不是你家外婆革命年代舍不得用的压箱底布料无力吐槽,小姐,我就跟在你后面,看你怎么摔
前两套简直就是,套路套路服装,能不能走点心,你可是想要当时尚编辑的校对girl啊绿色运动衫+A字裙是乡下girl初入大城市乌鸦学舌哦?
一身粉蓝色清新,真的需要枚红色的袜子来tell我们时尚是我们不懂的美最后套路的睡衣,还算好看
高领毛衣+长裙,造型师是故意让我们看到一个脖子短,肩宽,身矮的十元么军装型长裙就好好做一条规矩的直筒裙,后面的那个叉,是为了增强平凡我们的自信心么,十块钱肌肉的小腿暴露的恰到好处不过这套,正面看,还不算难看90年代,disco既视感,洗头小妹下半闪亮装
其实开始看到名字的时候,我还觉得挺新鲜的。
毕竟和以往电视剧中常出现的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不相同的是,校对这个职业的确不是那么的光鲜亮丽,但是看了剧情之后,我是有点崩溃的。
悦子的万人迷设定其实还挺让人不解,毕竟在我看来,悦子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她的处事方法是非常不讨喜的。
特别是校对这个职业,本来也不需要如此标新立异好吧。
不过也许日本的职场和我们不一样?还有就是男主颜值太低了,不过我一向也不太喜欢日本男人的颜就是了。
还有就是感觉他整个人都透露着一种,我很颓废的气质,让我以为他是一个宅男,然而他却是作家和模特……
照她那樣校對小說的話, 我怕我看不到很多小說, 會太慢出版.....但係好燃.....石原小姐真係潮流女王, 裝扮千變萬化, 值入廣告全部大賣......
呵呵…得了吧事实确认这工作太假
比重版出来差了十万八千里。28岁的姑娘还跟18岁一样傻白甜实在让人无法接受。衣服有几套还可以,大部分都太夸张了。女主太作了
一般般,没什么触动,受不了对xxx说帅,一派胡言。
剧情太强行了
十元的演技和时装成反比,可以不要用嘴炮一类的这些东西糟蹋这个题材吗……
没十元那张脸还是别尝试剧里的大部分造型。目测苏打被黑的最惨的一次,角色几乎没什么亮点也没见发挥。生鱼片国艺人不都是嘲着嘲着就萌上了么,坐在坑里等打脸的日后入坑。两条cp线搭反了的全程微妙感。
四星是给本田翼的。我只看了本田翼的cut。我十分不理解给石原里美这部戏穿搭出学习教程的博主们,土出天际,这里面本田翼的每一套才是真的大方又好看而且有日常参考价值好吗。故事线也是本田翼才是正常的编辑写照,看了十元在里面的表现我终于理解主编以前为什么会说“通常我们不招热心读者”。
变脸女王十元妹子,怎么就那么可爱呢。
很烦喷苏打颜的人(白眼
我只撑了一集,剧本身没有大的槽点,但也没看出啥亮点,所以没看第二集😂
章鱼股没买亏
这碗展现好看的人的人生是多么轻松的苦涩鸡汤,本人毕竟是喝不下去了
着实有点不行。就前两集还能吸睛一下做个科普,后面是写来凑数的吧。各种支线也无聊到让人只想跳。
开头不能算吸引人,还有正中红心式的一见钟情BG邂逅害我差点想弃剧,也有比较无聊的几集,不过越往后越精彩,呈现的世界观也丰富起来,BG线的收尾也恰到好处,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家类型也觉得很有趣,本乡爷爷有一句话甚至把我说哭了,值得一看。
悦酱这种盛世美颜+天性率真+锱铢必较的人设放在你国职场得被排挤死吧。
一集弃,女主的丑衣服和男主的脸都让人难以接受,如果不是两位主演的忠实粉丝/口味比较独特的,不建议尝试观看,浪费时间对丑208没什么意见,但麻烦丑人自觉远离偶像剧,以及丑人粉丝捂嘴的行为应该入刑
这么烂都7.8分。。。十元是很好看没错。。。但真是无聊到炸的套路剧
住在深夜食堂的小阁楼,每天上班堪比维多利亚的换装秀,拥有花式嘴炮技能,在地下室和文字较劲的校对女孩233333 我只想表白石原女士一万次!
结尾什么鬼?编剧脑子里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