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的速度越来越慢,还常常把片子截成几段,不是它们没有连贯性,只是生活太多琐事,让我连看片这么件小事都不能继续了。
看过《九降风》再看《烈日当空》。
说实话,心水师大附中和帅哥,同样也爱粤语的古音调调。
也许是《九降风》剩下的只是删减版,所以更喜欢这部。
你们猜不猜得到火车?
他们在铁路边上抽烟、打架、追赶、躺、咆哮、谈心、吼、站立;一群人、几个人、一个人。
我想这是在向《猜火车》致敬吧,猜火车几时进站,什么颜色的车头,有几节车厢,就这么打发时间,就像台词里说的“我们能做什么?
只有继续用无聊对抗无聊。
”联考,未来,要不要考,能不能过五门,要不要去工作,能做些什么。
这都是几个月以后立马见分晓的事情,这却是可以影响一生的事情,怎么才这么短的时间就必须用这几颗发烫的头脑来想清楚,这怎么可能!
那不如不想了,我们来传递一只香烟,烟灰从谁手里跌落,谁就必须下楼去做一件丢脸的事情。
为什么要翘课?
为什么要打架?
为什么不好好上课?
为什么不做作业?
谁知道!
只是我们这么年轻,我们怎么能被固定在教室里,像扁鱼一样等日光灯把自己烤焦。
原来可以跳那么高,原来可以跑那么远,原来拳头那么有力量,你要给我点时间让我适应一下这个新的我。
影片很有趣地用色调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
蓝色、黄色、血红色。
少不经事的时候,在学校楼顶吃便当,还要一边把菜加来加去一边调笑,转了一圈,把一块肉丢在只吃泡面的男孩杯子里,这是头抽对新人的欢迎,男孩子们已经有了男人一样沉默的关心,心里非常暖。
直到片尾,他们在厕所把话说开了,刚刚把眼睛上的纱包拆掉的他站出来,你们吵什么吵,躺在医院的又不是你们,却遭到质问“我们的事关你什么事”,呵,原来自己只是条好管闲事的狗,有多伤人。
每个人在年少时都经历过被排挤,或者说,你一定需要经历过被排挤,才能把你从一堆人当中脱离出来,你才更清楚看到自己是独立于任何人的个体,你才会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你自己这粒宇宙里的小黄豆。
男孩们的友情真是很无厘头,私密视频被传得全世界都看到,惩罚的办法就是去超市偷东西,然后躺在公园转椅里笑笑就过,女仔和女朋友是不一样的,兄弟也是不一样的。
五年以后会怎么样?
只有一个人说,五年以后要和她抽到公屋然后住在一起。
五年?
我连五天以后是什么样都不知道,我只能控制五秒以后的事情。
我们稀薄的青春其实无力地只能看得到这么远。
然后我们恋爱了,然后我们玩K,然后我们一起留堂,然后我们一起跟父母造反,然后我们保守秘密,然后我们依然翻墙依然打闹互相开着没完没了的玩笑,好像从来都没有下雨天,好像太阳在跟我们的头脑一起发热,像从来没有热过一样喷薄出即将爆裂的力量。
好像这样的日子不会有尽头,好像这样就是永恒了。
“你第一个打人也第一个逃!
”“我不能走!
那是我的朋友们,他们会被打死的!
”“快跑!
快跑!
头抽都跑了!
”“人家打架你进去干什么?
”“我那时候只想到,我成年了,抓起来要判刑的,而你们都还没成年。
”“你跟我跑,还不是因为你也胆小!
”“我不能被抓,我身上有K粉。
”“不想跟你同车啦!
”打破了头,打伤了眼睛,血像凿开的泉水一样喷出来,从脖子上,从指缝间,有够血腥有够残酷。
总是要闯一些祸的,大的小的,热血的男孩走不来笔直的路线。
让心脏跳到喉咙口双手冰凉脑袋空白,总是要这样才能学着承担责任也学着跟父母互相体谅。
好像世界都安静了,他走了,最后还是最会考试的人没有参加会考。
短信一个个传到各自手里,超市的泡面箱子洒了,陪女朋友的心思没了,地下道的垃圾箱被踢得乱七八糟。
天天在撬贝壳的他忽然停住了,他不知道打开过几千几万只黑乎乎脏兮兮的贝壳,也曾想过打开会看到宝贝却从来没有过,大概也忘记了每天都在期望点什么,这时却看到了一颗珍珠。
血腥的红色画面瞬间变回了蓝色。
小珍珠在闪,那是希望,他们的未来。
他曾经做过很多梦,他梦到在地下道迷茫地穿梭,那么多的人却是那么相似,西装笔挺面无表情。
自己可能是垃圾,可是他就跟他们都不同,就算所有人都叫自己垃圾,直到看到自己骂自己垃圾。
你还是早晚都要变成那样的人吧。
你终究还是穿上了西装表现得彬彬有礼去换得一个体面的将来,你也会变身成别人眼里的怪蜀黍,架了眼镜夹了公文包假模假式挤公交和地铁,只是你从铁路边的管道上再次走过的时候,只剩一个西装笔挺的你自己,而你走了一个下降的斜线。
你向自己妥协了向社会妥协了向所有妥协了,不能再为所欲为了,你变得跟别人一样了,也不问那到底是不是正常了,那就是闯祸之后你学到的道理。
那就是大人嘴里的“长大了”。
而很多年以后,如果有过这么深色的青春记忆,应该也会笑笑对旁人说,好值得。
而我在好好念书的时候,就真的在好好念书,不谈恋爱不翘课不晚归不拉帮结派,一定有许多个你跟我一样,我们就这么埋着头过完了穿白衬衫都好看的青葱岁月,现在想来你有没有半点后悔和不甘?
我们没有动手去做一些改变我们自己的事情,而是任由这个世界和他人对我们造成了影响。
好像那时候我们搭上了这一班火车,不知道临时下站换乘,会不会看到更好的风景?
不知道现在还来不来得及,哎,我是没勇气去想我到底知不知道了。
别再自欺欺人地说二十多岁你还正值青春,当你想起“青春”二字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它。
所以,现在的我们,多看青春片吧,还有,尽量连贯地看,才能连贯地用力地妒忌他们对任何事情的全情投入。
是2008年的電影。
近年來唯一一套會讓我看了之後心酸的電影。
久久不能忘懷。
所謂的美好中學生活。
在這七個男生,兩個女生身上有另外一種詮釋。
即使這部片被香港電檢處定為了三級但是我認為還是值得看。
有時候發現自己的生活似乎太平淡如水了。
不過話也不能這麼說,當一個好學生不好嗎?!
一套電影把近年來香港的學生問題都展現出來了,這些問題,其實不只是香港有,國內的城市也一樣有,程度較淺而已。
性愛視頻,在學校廁所索K,偷東西打架翹課,在學校廁所裡分娩,因為貪慕虛榮而做援交.......其實他們都是很可憐的一群人,渴望得到關懷,確每次都事與愿違,所謂的問題學生,大多都是跟家人缺乏溝通。
性愛視頻的女主角在公屋跳樓自殺那一幕,一直在我腦海中重現著。
套用一句香港禁毒廣告語:不可一 不可再。
生命沒有得重來,就是那一次,永不回頭。
有一句對白很有意思:『有D人乜都有,但系坐天光都訓唔著。
』意思為:有些人什麽都有,但就是坐著到天亮也睡不著。
人生的十字口,應該如何選擇?!
貌似還很迷離,不懂得痛定思痛。
難道這些就是青春放縱?
唯一可以確認的是:朋友很重要,請珍惜身邊的朋友。
老早就听过这个电影系列,同一个青春题材给中港台的三个年青导演拍的三部青春电影,大陆版的还没出来,但我估计不会比香港的这部《烈日当空》好看。
影片的风格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猜火车》,相信不止我一个人会这么觉得,可能是致敬吧,也是讲由叛逆到成长的故事。
头抽,肥毛,笠啫,贤仔,阿摺,怒荣,牛蒡,七个穿着校服,被社会定义为差生的年轻人,一起逃课,一起打架,一起在铁路边抽烟,咆哮,恣意挥霍青春,从不去思考未来,旁人眼中他们不思进取,目无尊长,但当夜幕降临,每个人会脱下白天所带着的面具,有人彻夜不能眠,有人借毒品麻醉,有人打工养活自己。
联考完后,七个人各散东西,有的继续打工,有的继续求学,更有的死了。。。
电影发生的时代离自己的中学年代是有一段距离了,还是在香港,电影中那些年轻人的好多事情可能跟那个年代的我们有比较大差别,但青年人的特质都是一样的,还是能从当中的一些对话一些事情看出当时的自己“唔知系我埋距地堆,定系距地埋我堆”(这句一定要用粤语写出来才有那种味道)天台吃饭这一段,也许是电影最温情的一幕了。
真的很羡慕学生时代的这种情怀,随便三两句玩几玩就能熟起来变好朋友变兄弟,相互间不会互相猜度,暗伏防范,再对比看看出来社会后的情形,算了吧,不说了。。
“五年后我们会在做什么?
”“叼!
最讨厌这种问题,就好像被罚写“我的志愿”一样,通常说了出来也做不到的。
” 曾几何时我们也经常拿这个问题去问别人或在心中问自己,但肯定都没有明确得出过一个结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毫无目标地继续见一步走一步,每天上课,放学打球,抽烟,喝酒。
高考,也许是当时唯一的所谓目标,每个人对待的态度都不同,有的拼命,有的松散,但讽刺的是就是那些用功学习的人也可能只知道一定要去高考,但不会真切的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去高考,还是会有抗拒心理。
我们当时都太稚嫩,对社会没有概念,对未来一片模糊。
"I don't fucking care!”当每个人被书本习题逼疯时,或者面对打架逃课等种种违规行为可能发生的处罚时,甚至对未来一片惘然时,热血上冲,肯定都说过这句话,甚至还有或多或少的实际行动,这是那个时期的特有的桀骜。
步入社会的我们已经不可能再有这种态度,但会非常羡慕这种态度,也常常会沦入这种态度---一会儿,还是思想上的而已。
“有病就看医生嘛,现在又不是没有得医。。。
”一个十几岁男孩对女朋友说的一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被这句话感动到。
青涩的爱情通常都是强烈而纯粹的,全心的投入和付出,无条件的原谅对方所犯下的错误,单纯的只是为了不想感情消亡,当然得到的伤害也是最大的,这种爱情的态度过了那个时期基本不可能再有的了设想当一个四十岁的老公知道自己的老婆不但出来接客,还把性病传染了给他时,你会觉得他能说出上面这句话,只为能留住她吗“少女性爱短片流出,万人观赏受辱自杀”整件事首先错的是肥毛,是他贪玩先偷贤仔手机转发视频到自己手机上的(我不觉得贤仔拍这种视频有错)。
但最内疚的肯定是怒荣,是他错发了号码才导致视频外流。
后来我觉得也是他导致了那个女孩走上了绝路,如果当天晚上他能伸出手搂住那个女孩而不是把手缩回去的话,女孩可能就不会选择死。。。。
贪玩是年青最大的特性,也往往因为贪玩而伤害到别人而自己不知,伤害的程度自己并不知道,可能道个歉或者喝一次酒就能平复,也可能永远不能弥补。
“第一个打是你,第一个逃也是你”“我当时只是在想,你们还未成年,捉到了最多就是守行为,但我不同,我被捉到了马上就入狱了”打架,很多人都干过,热血冲动,不能眼看兄弟被欺负,头抽也是这样,他一直是这帮人的领袖,所以他要当起大哥的责任,但真开打时他却第一个退缩,不是怕死怕痛,只是怕坐牢而已,在那一刻他成熟了。
其实那个年纪的我们也并不是不知道有些问题的严重性,但只是大多数时候不会去想想了也不会去管而已,真要到那个点了才会突然变成熟起来,会退缩,会软弱,会开始按大人们平时教导我们的我们一向不屑一顾的那一套去做事情,这其实是好事,但却会被那些还不懂的朋友们埋怨,耻笑,孤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当然,电影里面的他们的那种生活和我们的生活真的有很大差别,我们绝大部分当年就是坐在教室里一个劲的学习,就在一张张试卷一本本习题集中过完了自己穿着校服的年代,一切都是按大人们制定的路线走,远远没有他们随意挥洒拳头和精液来得精彩,看完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会庆幸或后悔一些当年没有做过的事情,但那又怎样,都已经过去了,当你青春时是不需要也不会回头看的,当年突然想到“青春”这个词回过头去看时,表明你已经不再青春了。。。。
发散的辅垫在最后看出了点味道,七个人在厕所里撕声裂肺的痛哭声中,我看到了些许希望。
不是颓废了就可以放弃;不是轻生了就能断了记忆。
所有的成长中的问题其实是这个社会的问题,如今,也是香港未来的问题。
让人关注了,一点都无法大意。
艳照门、K粉、自杀、援助交际、堕胎、暴力,这系列现象后面是单亲家庭、离婚家庭、事业失助家庭,还有N种问题家庭。
在“北京欢迎您”的五个“和谐”大字边上是五副变形诡异的吉祥福娃图,这是一种暗喻,也象是一道怨气。
难道他们真的成了迷惘又跨掉的一代。
绝望背后是否还有烈日当空的青春希望重新点燃?
故事的结局出乎意料,有让人叉气的疼痛感,导演小麦把这些个孩子挣腾了个遍,手段极辛辣,想要表达什么??
隐隐地,透着些哈韩的气息。
让人不爽又不解。。
难道真是这样么??
还是必须得这么表现??
我相信,他们还有希望,就如同我对未来的理想尚未泯灭一样!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在某天都會西裝革履人面狗樣的面对生活。
靜靜的過了一遍,便知道這片注定只归于小众,相比之下原版的九降风到显得贴切麦导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十七八九岁的我们能如真懂一些便已万幸逃课打架调戏老师只是调味料;吸毒,援交,家庭暴力,过早的性悲剧,轻生,父母关系崩溃才是重头戏其实七个孩子每个都不正常,其实七个孩子都正常。
片中短短过场哲学,道出每个孩子的迷茫,对生活的无助,对社会的绝望。
麦导或是想以此片来点醒香港当今物质发达之下的颓废?
人性的淡漠?
对自我潜意识的保护?
但是可以吗?
短短一小时四十九分钟的时光怎能与上百年的历史相抗衡。
哎·不说了,太重。
心头化不开我喜欢教室后面那堵墙,还有那男孩优美的身段
去年,有一部评论还不错的电影,叫做《九降风》。
从各类信息中看到这部片子的故事介绍,大概是一群台湾高中生的故事。
高中生的故事,离我似乎已经有些久远了,那些燥乱不堪的岁月,那些自由随意却又不得不存在升学压力的岁月,离我似乎已经有些久远了。
于是,去年,尽管很多次去CD店看到那个片子挂在新片推荐的位置,但仍旧没有去看。
今年的时间已经又行将过去大半,闲时无聊去CD店,各式各样的碟片被细心的老板分门别类的排列在一起。
我和加油挑选了半天,终无所获。
无意间,我看到这部《烈日当空——九降风香港篇》,想到去年没有看过的空白,于是我建议还是看这部吧,这部关于高中生的年轻人的片子。
同时,我向看店的老板的母亲询问有没有《九降风》的台湾篇,老太太一脸迷惘的看着我:“你自己找吧,都在这里了。
”我翻了几遍,没有寻到。
我对加油说,那就看这部吧,小孩子的故事。
高中生,兄弟,成绩,恋爱,孤单,家庭,熟悉的岁月。
故事大概我无意叙述,残酷青春的名号下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曾走过的岁月,我想,这些岁月并不关乎你到底是台湾、香港或者大陆。
一代代,一辈辈,一届届的走过,成长,抒写自己的故事,然后循环下去。
我的二爷爷、我的叔叔、我算是校友,同是我们那个小城市里最有名的高中毕业,只不过,一个5届,一个25届,一个40届。
上高中那会,我经常会听到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我那时候。。。
我那时候。。。
”那时的我,总是很不屑的看着面前的讲述者,心里想,你们那时候已经是很久远的时代了,现在已经是“我的时候”了。
现在,有时候,我忽然发现,在我的弟弟妹妹面前,我也已经开始“我那时候”了。
过年回家,带现在正在上高中的妹妹去唱歌,我如我的前辈一样喋喋不休的给她讲着人生道理,如何选择人生的节点,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一如我和她一般年纪的时候,我的父亲和叔叔坐在我的对面,一边让我喝着小酒吃着火锅,一边旁敲侧击的给我讲“你现在的情况”。
听郑智化的歌,我妹妹说,这是谁的歌,还蛮好听呢。
听她长东方神起的歌,我却一个字都听不懂,只看到大屏幕里一些化妆花里胡哨的男人如女人一样花枝招展。
或许,这就是代沟。
或许,这就是时间。
那时,我们还是真正的年轻吧。
记得小学时学校组织合唱比赛,我们班主任教我们的歌曲是《潇洒走一回》。
现在想来很是好笑,30多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齐刷刷的排好列队站在几百人面前煞有介事的唱着偶尔跑调的《潇洒走一回》,然后一群人抱着奖状小心翼翼的贴在教师后面的黑板报上。
一代代,一辈辈,一届届的走过,我们从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后面鼻涕虫渐渐成为不屑领着小弟弟小妹妹出去逛街的大哥哥大姐姐,我们从跟在父母后面诺诺不敢说话的小孩子渐渐成为潇洒的甩着秀发叼着小烟卷在马路上大呼小叫的无畏青年。
岁月荏苒,时光不再。
那些简单的、幼稚的、到处是教条却又自由无束的岁月,那些混乱的、疯狂的、无畏的岁月,那些哭是真的流泪、笑也会流出笑的流泪的岁月,那些称兄道弟无知无畏却又装作世故惆怅的岁月,那些以为爱可以天长地久、兄弟可以永远相伴的岁月,一去不返,逝者如斯夫。
无需几年的时间,我们已然从那青涩岁月成长,为人父为人母。
依旧无需多少岁月,现在马路上那些如我们昨日的孩子便会成为现在的我们。
一代代,一辈辈,一届届,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辈都有自己的纠结,每一届都有自己的记忆。
那年夏天,据说有狮子座流星雨,百年一遇。
几乎所有人都跑到楼顶欢呼雀跃,每颗流行飞过都引来一阵欢呼。
我们整个宿舍的人都在睡觉,破口大骂:“你们TMD有毛病啊,明天不上课啊?!
”第二天地理课上老师说昨晚没去看流星雨的同学们这辈子都可能没有机会再见到如此规模和震撼的流星雨了,我们又在心里暗暗后悔起来:“TMD,早知道宁愿不睡觉也要去看。
”那年夏天,一个女孩对我说,当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说爱了的时候就是爱了,就会爱一辈子。
后来,很多年过去了,我仍感激她能对我说这句话,尽管,后来,很多事情证明男人或者女人都无多少区别,无论是谁说爱了的时候都只是荷尔蒙增多而已,于一辈子毫无关联。
那年夏天,我们晚上逃课出去,小城的马路上我们呼喊大叫,我们爽快的将一瓶啤酒一饮而下然后狠狠的将酒瓶丢在远处,然后悻怏怏的回到学校熄灯睡觉。
那年夏天,有个喜欢打篮球的朋友据说的了骨癌,截去了双腿;那年夏天,有个长的很漂亮的女孩据说在体检中检查出怀孕而被退学;那年夏天,我们喝的东倒西歪,喝的一把鼻涕一把泪,我们“啥也不说了,缘分哪”就将所有的酒一饮而尽;那年夏天,我们懵懂的不屑去表达,然后你成为别人的新娘,我成为别人的新郎;那年夏天,我们约定再见,然后再也没见。
三年前的夏天,我揣着厚厚一摞钞票小心翼翼的走进那个小城市里最有名的高中,三年后的夏天,我拿着一个信封离开了那里,再也没有回去。
后来,听说,那个有50年历史的校园被改造成了小学部和初中部,校园内那幢我叔叔呆过、我呆过的有将近30年历史的教学楼被夷为平地,然后原来的高中搬到了更现代化更一体化的教学区。
有时候路过那个曾经正统低调如今却宏伟高傲的学校大门,我恍惚看到自己和那些笑容嫣然的孩子一样穿着水桶牛仔裤,脏兮兮的校服上衣,蹦蹦跳跳的走来。
我看到了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容,那些自以为长大的我们,相互簇拥着走出来,那些故事、那些记忆在烈日当空下一览无余却又瞬间蒸发。
回过神来,只有我们孤单的自己,西装革履,哭不再是真的哭,笑不再是真的笑,站在时间的这端小心谨慎的延续各自的旅程。
然后,我们成了父母,我们成了祖辈。
然后,一代代,一辈辈,一届届,来来去去。。。
其实给五星,不是因为这部片子真的拍得有那么好,只是为了青春这两个字而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青春开始被挂以残酷的名号。
不知道是因为那些迷惘,无助以及无奈还是根本就是长大的我们对失去其的恼怒而归结出永远有无限遗憾的青春。
如果说人活着是为了经历,那发生的一切也许就可以说得过去。
只是有时候我们不轻易的记起到底有多少事可以避免。
突然语塞,只好站在青春的大路中间,想想再接着向前吧。
破碎的友情,支离的亲情,无果的爱情。
以及那些无处安置的青春时光。
全部被挤压进人潮汹涌的香港,迸发出一丝血红色的记忆来。
剧里在街头旋转的男孩子,带来的是唯美年华与残酷社会的格格不入。
如同一杯掺和了蔗糖的中药,仍旧无法掩盖浓浓的苦涩味道。
连看了两遍这部电影,之前的九降风也是连看两遍,总是被这种明知很烂俗的青春电影所打动。
因为总是喜欢在电影里体验在自己青春期中从未体验过的嚣张,叛逆和躁动。
看了网上的一些影评,有人喜欢有人厌其实这两部电影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只是观众的口味不同罢了。
其实从时间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九降风讲述的是90年代的故事那时的中学生算来也就是80后的一代人。
因此电影中出现的BP机也算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性的物品。
而烈日当空的故事发生在21世纪,故事中的中学生就是现在媒体口中的90后。
电影中的蓝牙手机,PSP,苹果电脑,Lolita,性爱视频等等也正是这个时代年轻人中炙手可热的标志性的元素。
那么既然主人公们的年龄和地域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两部电影风格上的迥然不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当然以上言论只是个人见解,对于生于80年代中后期的我而言更希望看到将这两部电影的细腻和残暴折中一下,结合起来的电影。
烈日当空,投影出细碎的影子,跟随我们青春躁动的身躯无规律地舞动。
影子成了阳光的盲区,而盲区隐藏了我们最真实的青春。
成人世界的圭臬,准则,纪律,他们崇尚现实和追求物质的方式,成为毒瘤侵蚀我们青春的肉体,打着美好未来的幌子,无时无刻不在灌输我们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
“如果我们知道答案,我们便是成年人了。
”叛逆被迫离开身体,即便处于烈日之下,我们也不见了各自的影子,周围太多所谓的光明吞并了我们仅有的黑暗。
青春失去应有的模样,我们真正握有的青春剩下的只有名义,我们经历的是成人世界的预演。
肥毛躲在浴室抽大麻到达的嗨点,牛蒡藏在储物柜深处的舞鞋,阿摺耳机里时刻播放着的音乐,贤仔陷入的未知男女关系,头抽掩不住的成年人的悲伤,笠啫永远不可能填饱的胃和阿荣口中吐出的无奈的烟雾,他们努力地用青春赋予的痞气尝试,必须奋力逃过成熟的耳目,才能在永无休止的教诲声中找到青春的位置。
成熟不应该是需要特意追求的,烈日的拷打会使青春的我们逐渐成型,接下来的大部分生命我们都将生活在它的身后。
而青春是吝啬又短暂的另一种生命,失去便不复存在,唤不回,也回不去。
成人世界就这样无情地将青春拉入此消彼长的进程,我们成熟得越来越早,留给未来回忆的被称为青春的东西却越来越微弱。
看到阿荣背着黑色的双肩包,手中抱着一摞书的时候,我想到了夏天的烈日下,我们呼喊着各自的名字,这样的青春即使没有了影子,但我依旧使劲想念着,那个叫做青春的小伙。
怎么觉得比九降风好看一些些!
一点儿都不烈日 我冷死了~ 比九降风的确好很多
本片是由曾志伟监制的两岸三地“九降风”系列同名电影的香港篇,由年仅23岁的麦曦茵导演导演,很现代,有些不适很懂,但还是拍出了少年的躁动以及残酷青春的感觉。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时评为“以跳脱幽默的手法,呈现年轻人向往灿烂青春却身陷残酷异境的成长故事”
比小清新九降风好
反而更喜欢这个,相比《九降风》
青春,叛逆,问题少年,是何等的沉重!
比九降风现实.可是我还是喜欢九降风多一点。
青春片就是打架,怀孕,妓女,自杀,吸毒么?!还那么多人给唱赞歌!去你妹的青春!
同样一个故事到了香港人手中,就打上了"香港制造"的标签,无论是电影手法还是剧情铺陈都是港片的味道,凌厉的剪接和闪回,手持镜头的运用,大量的刺激眼球的血腥画面共同构成了这部残酷青春.导演野心的显而易见,可是真的太OVER太乱了,细节做的很粗糙,没有台湾人的细腻。
就这个系列而言 台湾傻白甜 香港脏乱差
美好骤变成残酷,我们称之为青春。
两广地区童年。
电影很浮躁,比起九降风的精致差太多了,国语的配音根本看不下去,听的想吐……
比起台版更喜欢港版
请看九降风
青春真实的模样。正常和不正常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吗?
诗意、残酷的青春,无法言述的夏日的夏日情诗
看着像90后 但生活总能找到影子
意气重。
我老了,依稀看到张震和张国荣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