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点意识流。
一开始,真的很不喜欢可可,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感受,说话没有礼貌,情感点也特别奇怪,但是在好朋友小坡和爷爷石太的引导下,明白了imagine。
影片后半段,可可努力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imagine去感受别人的情感。
最后将自己珍爱的记录着自己喜欢的奇奇怪怪词语的本子撕成小纸条叠好放在干同学的书桌里,通过干同学发自内心的笑容可以看出可可用自己的方式让干同学融入了班级。
影片最后可可对妈妈肚子里的宝宝终于有了喜欢的情感。
压抑到感受再到温暖,这大概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体会和学会的情感。
【我的外星人好友】文/小燚 1最近看了芦田爱菜的新作《圆桌》。
三年级生可可对未知的一切新鲜词汇都兴趣十足,同时她会疯狂模仿身边有特点的人,她热爱家人,却又讨厌一家人在圆桌上吃饭的那种氛围......概括说,就是一个三年级小盆友的异想世界。
我们以为这是欢乐而甜蜜的童年电影,但是导演成功用孩童视角,拍出了童年的困惑与迷茫,以及那种难以形容的忧郁。
就像可可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的“孤独”二字。
其实她自己并不能真正明白其内涵。
我不禁想,当我们回忆童年的时候都在回忆什么。
2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科学家。
也不知道受什么影响,大家都是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梦想。
未来的科学家——也就是我,常幻想自己和外星人是好朋友。
同时还莫名其妙幻想一个场景: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我的外星人好友开着飞碟来找到我,说可以带我到外星去。
同时我可以带走家人和几个朋友。
其他人只能留下来等待世界末日的到来。
于是我开始思考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昨天语文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好,应该可以带上;体育老师拿粉笔扔交头接耳的小刚的时候又扔歪,砸到我头上了,而且连着三次体育课改室内了,绝对不能带他;组长夸我这次课文背的不错,小组第一,我可以考虑下;同桌考试抄我卷子居然分数比我高,哼!
......每次都在犹豫不决中结束了幻想。
我开始失落没有一个真正的外星人好友。
虽然别人也没有。
3只有玩儿能让我暂时不想外星人好友的事情。
捉蝴蝶、钓鱼、跳房子、抓小偷、点火、纸飞机、滚铁圈......对了,还有捉蜻蜓。
那是夏天我最喜欢的。
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拿着自制的网具在树丛中奔跑,网是用竹竿和纱窗以及铁丝制成的,蜻蜓捉到了玩会儿再放飞,循环反复。
有时会在翅膀上做个小记号,现在想来有些残酷。
我和小伙伴们跑过了一个又一个夏天,从白晒到黑,痱子在身上长了又落,时间在玩耍中飞逝。
忽然在某个夏天结束之前,我彻底忘了寻找外星人好友这件事。
4《圆桌》中好奇心强烈的可可总会幻想新的词汇飘在空中,然后她用筷子一个个夹下来再吃掉,画面经典到无以复加。
我觉得,她也是希望有个外星人好友的。
我又想,其实童年的我们本身就是外星人,对这个世界好奇,没什么恐惧,吃得好睡的香,觉得自己能力无穷,幻想自己会飞,长大就会改变世界。
儿时梦想简单,长大总是复杂。
现在的小朋友只能对着IPAD里的昆虫游戏划来划去,城市里甚至很少有蜻蜓的踪迹了。
5前天碰到一个童年的小伙伴,十多年不见,彼此都胖了,都险些没认出,聊着不咸不淡的话题,说了以后再联系。
其实彼此都没有联络方式。
——————END——————微信原创公众号【燚见】,每周五推荐一本好书、电影、美食等生活种种美好。
在一张圆桌上大家一起吃饭,这非常有中国的情调,而在此片中则有着微妙的异国情调。
也许是因为导演是华裔的缘故。
渦原琴可是一个脾气有些怪怪的女孩子,她喜欢收集各种各样感觉很炫很酷的字眼。
而她生活在一个八口之家,家人在一起吃饭的片段是作品中重要场景之一。
故事以琴可的成长为线索,在旁人看起来古怪的她,也许只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有着不太一样思想的小孩。
她通过收集字眼,事实上在微妙地体会着未来的人生,比如说生命、死亡等等。
以及在慢慢地成长。
有些意思的电影。
Image 可可视自己的练习册为私人的宝物,是谁都无法侵犯的小天地。
姐姐朋美为了给奶奶的生日礼物,一顶贝雷帽上绣上逼真的蚂蚁图案,私自拿了可可封面有蚂蚁图片的练习册。
可可后来知道了,怒不可遏,生气的把朋美归还的本子使劲往窗外扔,瞪着气鼓鼓的眼镜看着戴在奶奶头上,缝着自己宝贝蚂蚁图样的贝雷帽,无法解气。
感觉自己私人的小小天地被人分享,瓜分了。
妈妈生气的打了可可一巴掌。
后来班里的留短发的同学因为觉得学校无趣不来上学了,并在课桌里留下许多写下消极话语的纸片。
可可知道了,和朋友一起,把自己珍视的本子撕成了一片片的小纸片,里面都是她一直以来收藏的最酷的话语:“奇形怪状的蔬菜”“夕阳”“章鱼烧”“温暖的手”……这些都是可可的小小世界,也是年少的她最初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在感受与学习。
现在,她愿意把它们都分享出来,让同学也感受到这些有趣。
当这些最酷的纸片像纯白的雪花,从教室的窗边伴着风片片飘洒下来,映着窗里,窗外目光相集交汇的两张笑脸,它们真的变成了最酷的词语纸片。
可可把“寂寞”……那些不太酷的词留在了本子上,和别人分享了最有趣的事物。
也把那个寂寞,私人的自己像外面的世界勇敢的抛了出去。
生命影片开头,可可用浮夸的表演,让班里的小伙伴一起摸心脏来感受自己其实也并不了解的“生命”的存在,并且故意夸张的停顿三秒来大声喊出生命这个词语,以此希望通过班级议题,完成能饲养小动物的愿望。
再到中间,班上的小朴心律不齐,在教室里昏倒,可可为了“酷”,一如既往的模仿同学的病状,可可的老师生气严肃的批评她,说她根本没有生病,只是在模仿。
可可并不懂生命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也不懂这是对别人短处的嘲笑。
所以十分困惑老师的生气,晚上爷爷告诉她要学会:image 。
站在同学的立场想,学会体谅别人。
后来在小朴家躺在地板上休闲的可可听到了小朴妈妈打电话,不好的事情。
想到自己朋友的处境,可可第一次为别人流下了眼泪。
鼓起勇气问了小朴对生命的态度,知道了朋友对活下去的渴望,间接有了对生命的不再无知儿戏的态度。
再到片尾,可可绕过摆满晚餐的圆桌,和家人一起,用手认真的感受了妈妈肚里的小生命的跳动,可能真正的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
告别了那个自我意识过剩的小孩。
如果说有什么让这个看起来不太有礼貌,早熟甚至可以说是“熊孩子”的小学三年级女生,后来越来越可爱,便是她的直率,敢想敢做,她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她的一天天成长。
我们在年少时,都会有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怯于表达自己,找不到词语表述,无法言说得心境……还好,可可她找到了目前烦恼的问题的答案。
也许以后她还要找无数的生活的答案。
十分对本人胃口的一部电影。
芦田爱菜真是天才子役。
故事的人物、故事线都非常简单,之所以给高分,是因为电影将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通过几个人、几件事按非常舒适的节奏缓缓阐明,这个课题就是“”什么是美好,什么值得珍惜“没有牵强附会,也不是通过国内非常擅长的高深对话,只是通过看似平铺直叙地叙事,故事线逐步推进、局面慢慢展开。
对,这就这种节奏,令人入迷。
节奏的把控,对于音乐、电影、书籍都是非常重要的。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所以动人心魄,一出声就抓住人心,有一个原因就是节拍的设计,比如“”等等等等“”之前的休止符。
书籍的节奏设计印象深刻的是三浦紫苑的《强风吹拂》,至今没完全想通10个人的马拉松队伍,是怎样巧妙安排后才得以自然地把赛事故事讲清楚的同时还把个人故事巧妙融汇其中的。
我认为这也是节奏安排美妙的例子。
说这么多不是在掰票,打分本身是个很主观的行为,我喜欢,就好。
高分,给这个节奏掌控美妙的人,给这个会讲故事的人
把小学生平凡的生活拍出了一种奇特的感觉。
尤其是中间一段,竟然出现了一个怪蜀黍,扭曲着身子,莫名地诡异,差点以为是鬼片。
但是整部电影看完,还是温馨感十足的。
三年级的小女生琴可,喜欢收集各种她自认为很酷的字眼,写在本子上。
喜欢模仿身边那些她以为很酷的孩子:说话结巴的男孩小破、长了麦粒肿的惠美、心律不齐的小朴⋯⋯她有太多不明白的事情,小脑袋瓜里全是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初看时会觉得女孩子住的大阪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破。
一家八口挤在一个小屋子里,一张圆桌就占了大半个客厅,卧室里面小女孩和三个大姐姐(三胞胎)在一起打地铺。
学校里桌子椅子也是旧旧的,完全没有以往日剧里整洁漂亮的样子。
女孩子周围的小朋友有韩裔也有难民,去朋友家做客也最多喝点可尔必思,根本没有小丸子那样的蛋糕点心。
然而,孩子们有自己快乐的事。
琴可最喜欢和小破一起玩。
他们坐在树下等蚊子咬,再拍死蚊子用玻璃胶粘了贴在本子上,每天一页,作为暑假探索作业“一个暑假的蚊子和血”。
他们一起带兔子散步吃草、一起放烟花、一起聊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无关紧要的烦恼。
当那个变态蜀黍被抓住后,小破才知道暑假里琴可也曾被那人吓到过。
小破流着眼泪结结巴巴地说:“对不起,让你,一个人,面对这个了。
”琴可的心仿佛瞬间温暖起来。
夕阳下竟然出现了一头美丽的鹿,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对于孩子们来说,生活就是一点一滴,一个一个小小的片段组成的。
所谓的幸福,也就是那么一点一点的小小喜悦。
每一天,都能发现新鲜的事情,快乐的事情,让人感动的事情,就是最美好的时光了吧。
每一天都有小确幸
据说台风要来了可是天气还是很热。
突然想起爱菜酱带的眼球头绳。
嗯,原来还有脑花和大知了。
影片讲述了一个自我意识过剩的孩子从探究到接纳世界的成长故事。
与其说是孩子,却总是感觉爱菜的身体里住了一个大人的灵魂。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由一些奇怪的单词开始的。
◎ 针眼针眼=麦粒肿戴眼罩走路会有远近感我试着戴上以后觉得自己也变酷了
◎ 心律不齐朴君在班会上昏倒了老师说他心脏跳得很快,心律不齐可能会死我的作业本找不到的时候真的也心律不齐了,可是老师说我没病
◎ 豪宅班长的家居然是豪宅门牌一定有白巧克力的味道
◎ 胸罩去法国买胸罩什么的不知道在兴奋个什么鬼
◎ 新生命妈妈怀孕了家里人都很开心他们说我也应该开心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有新生命就应该开心吗
◎ 酷戴眼罩=酷随时会死=酷因为酷所以我模仿可是破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被模仿的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我
◎ 孤独原来以为孤独很酷原来没有朋友陪伴的时候真的很孤独
◎ 探索作业破陪我一起做探索作业我的作业就是一整个夏天的蚊子和血
◎ 老鼠人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脸长得像老鼠他让我踩他的脸后来我让兔子也踩我的脸可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
◎ 最后的时光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小破回来了我们看见了时光老人的鹿好美
根本没有时光老人鹿也是从动物园逃出来的你居然相信了
《完》
《圆桌》真是一本难得的儿童片,故事从逗趣切入逐步转向内省直至压抑最终归于温暖的释放,有探索,有思考,有剖析,有深度,有关照,因此也很有分量。
小女孩可可是大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受家人呵护与疼爱,是典型的精力旺盛、活泼开朗的小朋友,满载好奇心的小脑袋里每天充斥着的是对这个世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收藏有趣的小词、模仿身边独具特色的小伙伴、搜集整个夏天的蚊子血……她不安于平凡的渴望着个性,自由自在的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这个缤纷的世界,直至有一天她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最艰涩、神秘、难捉摸的却是无法碰触的人心。
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演绎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有天生患有疾病的孩童,有厌世的同班同学,有偷偷伤心哭泣的大人,也有欺负孩子为乐的“老鼠人”。
人心,是绚烂世界里晦涩的灰,夹杂在黑黑白白之间,也横亘在孩童与大人的沟通之中。
正如电影中台词所述:“明明是由孩子变为大人的,可我们为什么又不懂孩子了呢?
”孩子的想法是跳脱无序也无现实意义的,所以也最易被忽视、无法被理解,也正因如此,孩童的成长,往往是一件寂寞又孤独的事,像是关在茧里的蝴蝶,世界充满未知,而自己东奔西突、困顿无助的无法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出路。
当兴高采烈向外生长的触角慢慢畏缩的收回渐渐向内追问,当随心所欲的表达默默闭合成自言自语的胡思乱想,短暂又无忧无虑的童年在那一刻渐行渐远。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也幸好还有小破这样的朋友。
因为自己不在可可身边而让她独自经历奇怪且糟糕的事情,小破对可可说:“让你一个人,真是对不住你……”。
是这样温和可靠的小破,愿意走进他人内心了解每个人的独特,尽力的用自己的感知安慰和开导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耐心陪伴古灵精怪的好友做奇怪的事,如果人人在成长中都能得此良伴……而成长是什么?
导演告诉我们成长是从对事物的好奇转向对人的“想象”,成长是感知到“痛苦”是何味擦干眼泪继续微笑,成长是一点一滴将涓滴意念汇聚成生命的心流,成长是有一天终于发现睡梦中时光老人经过窗台发出的声响,其实是艳女晚归时的脚步声……想起《蓝色大门》里说“留下些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在夏天结束的时候,可可将心爱的小词一个个折叠成小纸条,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传递给需要的人,当这些小纸片如雪花般飞向天空,这一次张开的双臂拥抱的是世界丰满的实感。
在公园的夕阳里,可可和小破终于遇见了时光老人的鹿,而这美好的意象只是一个人浩浩荡荡成长史的窄小开端。
想到穷极一生,我们也不过是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搜集着、记录着、堆积着由生命的真实体验带来的各色字句,不管是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也不由的想赞叹一句:好酷……
前半段要让这孩子烦死了,无休止的问,口无遮拦的说话,可不管老师朋友还是爷爷都在真挚的回答她,开始检讨自己,是这个年纪呀,难得的天马行空,直言不讳和真诚善良。
在围坐圆桌的家庭,一起吵闹着吃饭,以后好难了吧。
时光老人的结局亮瞎了。
爱菜很可爱,近镜头很像苍井优。
白兔糖化身小魔女,各种欢喜淘气活泼天真。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一样纷繁精彩,他们学习着如何长大,如何融入,如何适应成人的世界。
家人,伙伴,渐渐他们终于学会,人们从不孤独,只要有人和你一起“成长”。
我太喜欢这个片子了,我觉得这个片子是真正把一个儿童成长的过程拍了出来,同时它通过儿童的视角居然传述了非常不可思议的价值。
我觉得夜间聊天那次很可能就是这部片的灵魂之所在,它带出了想象,用爷爷之口带出了要去换位思考别人对这个行为的感受,这个想象可以说是贯穿后文,一直到最后的那个字条计划,她开始慢慢懂了想象。
而变态那一段,也可以是她在探索路上的一种挫折。
同时在那段对话里还有很酷的两个内容,一个是越长大越害怕,这其实也在这个片子里有非常充分的体现,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先陷入了一种奇怪同时别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她的无惧也是更体现这点,另一个我个人觉得是非常棒的一个观点就是所谓的缺陷,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很酷的体现。
成长从画面呈现上也可以看出,一开始画面都很有儿童漫画的感觉,浮现的字无疑是她儿童的幻想,而这一切在那次谈话之后都不再拥有。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导演的风格,同栖生活里也有变态的出现。
这个片子的梦幻感也做的很棒,无论是真正在梦境中的那个感受,还是他们俩在相处中镜头的梦幻感。
最后就是那个性感女郎和彩蛋的呼应也是让人会心一笑。
2022-11-11看
嗯,电影的后半段比较隐晦难懂,我努力去理解这部作品了...我觉得这是一个从带着天真与善意的奇妙小女孩视角经历的,关于理解与交流的故事...理解新知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家人,同学,朋友,怪人,小动物,圆桌,电视里的新闻新鲜未知的东西很酷吗?模仿他人是否源于想要了解?为什么他人会是自己看到的样子?动态认知,尝试去交流,尝试理解他人,尝试用自己的善意温暖到他人。在交流互动中,我们可能打通连接到不一样的他人的世界,可能变成不一样,更好的人,再一次用新视角看到理解自己身边的一切,珍惜与自洽习以为常的小小幸福!... :q
91:原本很可爱,但是可爱得太做作了,好艰难的看完了
不想和别人一样平凡或正常。总是想引起别人注意。其实我很孤独啊。
以芦田爱菜为圆点中心的一桌菜,口味嘛,基本都是刻意卖萌。在看的时候,我总会自然联想到镜头后面的猥琐大叔们的编剧心态,顿时没了兴致。
喜欢里面的发圈
渦原琴可在用心感受生活~
小妞的异想世界,挺轻松的一个片子。芦田爱菜夸张的表演倒很适合这个角色。
喜欢爷爷。
夏天应该去奔跑去做自由研究 和爷爷一起Imagine 搞懂朋友在想什么 问问自己孤独的时候该怎么办 明明是披着儿童片外皮的cult片嘛
我不喜欢这个孩子也不喜欢这部电影,聒噪幼稚神经兮兮,还时不时的在提醒我,我已经不再天真,对大部分事物不再感到好奇,这好像是在讽刺,在冒犯成年人的世界,你们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都哪去了?
我是为爱菜酱来的~
7.5。偶像佳作。孩子那不被成人理解的心理以及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很打动人。
儿童版的富春山居图
谁能理解小学三年级女生的烦恼?怪萝莉,小可爱,爱菜酱的演技驾轻就熟。
mana醬的萌度已經突破天際了,才不是惡女役呢,是個一口關西方言元氣的傢伙~!我要陪mana醬一起完成圓桌下的夏日課題,你慢點長大可以嘛~愛菜大法好(≧∇≦)ノ彡 バンバン!
芦田爱菜
不要以为打着儿童片的旗号就可以无责任耍白痴。一颗星给芦田爱菜。
强烈要求推出小二,中二,高二,大二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系列形容词性词语
明明是由孩子变成大人的 可是为什么我们最后又不懂孩子了呢
十年前的怪味mana酱,眼镜小男孩也不错。“真不懂小孩子每天都在想什么。”但他们确实有在好好长大。夕阳下的鹿和秋千旁的两人,构成一幅绝美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