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个影评主要是因为这部剧实在是金句频出,每集都有无数句话可以说是我的人生观和困惑源头的嘴替。
头两集一直重复的是女主对于周围人常说的 “你迟早会体会/理解恋爱这件事的” 这种态度所感到的压抑与困惑。
这句话几乎每个人都会听到,好像谈恋爱是和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或者找个房子住同等重要的人生必需品。
这种观念多年而来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让我非常难受的枷锁,好似不谈恋爱你的人生就不完整(不结婚生子同理)。
没有人会告诉你 “你总有一天会体会做百万富翁是什么样的”,因为这从来都不被当作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这自然就追究到,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谈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
男主在其中一集提到了“恋爱”这个概念的发展史,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尽管人一直都有性冲动、繁衍后代、结婚等行为,“恋爱”这个概念的历史其实非常短暂。
就我了解的西方历史中,最早对于romance这种情感的文学描绘出现在一些中世纪骑士和贵族女孩的关系中;爱情这个概念更是到了18世纪才在文学中普及,并且到了19世纪才作为一个值得追求的价值观被普及。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我们普遍拥有的一直都只是性行为和婚姻,而很多推崇谈恋爱作为人生必备品的人正是将这两个概念和恋爱这个概念混为一谈了。
性行为是人类原始的冲动,婚姻(在爱情普及之前)一直都是作为实现一种社会关系或者政治经济关系的绑定的工具。
在男权社会下,女人必须依附男人才能拥有经济来源,所以当父兄无法成为一辈子依附的对象是时,她就需要一名丈夫。
同样,父权社会的延续是需要每个家族子嗣的繁衍,男人自然也会希望和女人结婚并且生孩子;女人也能帮助照顾各种日常衣食起居。
从19世纪开始,大家开始普遍将恋爱和婚姻绑定了;恋爱被视为步入婚姻的前奏,于是一种概念偷换产生了。
婚姻需要恋爱➡️婚姻一直都存在于人类历史➡️婚姻是人生的必需品➡️恋爱是人生的必需品。
如果把婚姻和恋爱解绑,我们其实可以很轻易发现人类历史无法支撑恋爱的必须性这个论点。
更甚,在经历现代社会的女性解放后,婚姻也不是必需品了,因为女人完全可以独自养活自己。
其次,我非常喜欢这部剧里的两个的概念:1. 不谈恋爱不能和喜欢孤独划等号;2. 把一切异性之间的互动用恋爱至上的眼光去理解是非常愚蠢的。
这两个概念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当人把恋爱关系奉为亲密关系中最至高无上的时候,才会对于不谈恋爱的人产生一种不喜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错误判断。
就好像男主说的:你既然能理解没有爱的性,你为什么不能理解没有性的爱?
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一对相“爱”的异性为什么不需要并且不想要进入传统的恋爱关系。
这就是源自于大家对于恋爱关系的过度追捧。
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两人的关系理解为兄弟姐妹似的家人的爱。
只是大部分人不理解为何他们愿意“止步”与这层。
对于无性恋来说,这并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止步”行为,而是他们理想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并不把恋爱关系奉为最高境界的亲密关系。
整体来说,我非常讨厌人际关系被设定进各种框架(比如恋人、朋友、家人、同事等)。
每个角色都有与之绑定的社会教条,就比如你和恋人应当如何相处,和朋友如何相处,等等;每个角色和另一个角色之间都会有一些界限,就好像如果我和A的相处方式在多处跨越了角色X和Y的界限,这在社会眼里就是一个问题;我需要停止这种行为或者把A从角色X移动进Y的框架。
当然,我知道这种萝卜框这非常利于社会稳定性,所以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若我理想主义一点,我会说我希望,至少在自己的生活中,和我亲近的人们不需要被放进任何一个萝卜框。
我希望能够DIY和每个人的相处方式,比如我可以在与一个人的相处中选择混合角色X+Y+Z的相处方式;只要这是我们共同希望的,又不影响他人,为何不可?
最后,用女主在大结局的话说:只有我有资格评断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决定属于我自己的幸福。
目前看到第四集,因为冬奥的原因会停播,所以现在先写一点感想。
正像ep03的剧情一样,大部分人看到一男一女一起去买花买衣服吃饭回家,肯定会认为这是情侣吧,在ep04中女主的同事看到一些小线索便认为男女主是在谈恋爱。
其中有一段男主讲“恋爱”是什么的片段,“恋爱”这个名词出现于明治时代(总之就是特别特别久远的年代了),但是在这个词出现之前,这个词出现之后,它的内涵都在动态发展,所以有部分人没有及时去更新关于“恋爱”的认识,这也是很正常的。
不恋爱的人也是有的,住在一起的男女不kiss也是有的。
关于“家人”的定义呢,其实大抵也相似,谁说一定要恋爱、结婚、生子才能成为家人呢?
没有恋爱没有性的男女,也是存在的。
只是因为一个人会感到孤单、寂寞,所以想找另一个人成为家人,这样的心情很奇怪吗?
这也是能理解的。
关于是否要被他人理解,社会上大部分人是难以理解的吧,那么为何要让所有人理解呢,自己认可不就好了。
目前看到第四集,觉得这部剧还是蛮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心态的,大部分年轻人(也可能是我认知比较片面)都不想不愿或不敢踏入恋爱关系,但是又会觉得孤单寂寞,我虽然不是无性无爱者,但是大部分时候对于肢体接触也会有所抗拒,所以暂时是羡慕男女主这种生活方式来着,但是想到现实,也许期待存在这样的“家人”会不会容易成为自己的软肋被欺骗呢?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而已。
希望最后不要发展成恋爱关系呀!
(ぜひお願いします!)
一口气看完了这部日剧真的超级治愈超级感人!
讲的是无性恋的男女主相遇,然后生活在一起成为无关于浪漫爱情关系的家人的故事!
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里,两个人一边在相互靠近,一边又在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彼此关系的一个界定,到底是友谊还是爱情呢?
又或者说我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有多亲密,可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远难以用爱情友情和亲情去概论,而在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里,两个人走的步伐又会被如何影响呢。
女主的生活里就是,对每一个人都很好,很开朗很有活力超级可爱的女孩子,所以理所当然很多人都喜欢她,但女主就是无性恋她是感觉不到浪漫吸引力的,就因此,她因为拒绝对方而收到了外界的伤害,因为拒绝对方而不得不失去这段情感,明明大家都受了伤,她却要被以恶人对待!
拜托!
不管你是什么性别什么长相什么魅力,我始终坚持吸引力的前提在于,你也接受了,亲密关系进一步的发展,就意味着你是有意图在推动的,水到渠成的前提是有人在灌水,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个人情感的可控程度,并不取决于什么情多深意多浓,而在于你是否要去控制或者说你个人是否处于一个能够自我控制的状态。
喝醉了发疯伤害到了别人,说都是酒的错,可实际上你连喝酒的尺度和酒后自控的能力都没有,本质上来说是你在让自己失控。
日剧的生活气息真的超级超级让人舒服,小小的房子里对着满满的生活用品,满是生活岁月的气息,我真的隔着屏幕都感觉能闻到旧木头的味道和走过房间木地板摩擦的声音。
日剧长句式的对白,像我一言不发一股脑写在日记本里的小道理,这些道理不来源于任何人,只是我与我的生活摩擦出来的一些火花,燃烧了化成灰落成了我的笔墨。
饭桌上的大道理,在日剧里像关东煮沸腾的泡泡,两个人一起吃饭,温和自然慢条斯理,说出来给自己生活的一些鼓励。
结尾女主鼓励男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说即使我们不能住在一起了,也仍旧可以是亲人,真的升华了!
这个社会其实最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安全感,习惯在既定俗称的关系模式里找彼此的位置,让这段关系处在一个所谓的安全区域。
不敢说爱的同时存在的是不敢说不爱,同样无法去主动追求的同时,就意味着始终在害怕被动丢失。
少数的无性恋面对的是在非亲密关系的交往中,被渴望亲密关系的人依赖爱上,然后在自我纠结和面对关系不得不做出抉择的痛苦,不得不说,人的情感一旦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对方是很难不受到影响的,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自我的情感意识中,我们产生的情感发泄是在被期待回应的,所以我们也是有意识的在“感染”“打扰”“干扰”到对方的,情感很难独立存在的原因是人是自私的。
同样无论是什么取向或者没有取向的人,都在被迫去接受这个社会的取向狙击,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潜在意识反映得可能是你想成为的或者是你陌生而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在幻想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前我一直在纠结,两个人到底为什么会在一起,为什么要在一起,因为产生了喜欢的感觉就要在一起吗,那这种喜欢的感觉究竟是因为对面的这个人,还是两个人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行为互动对话所产生的呢?
然后,我又纠结,两个人该怎样在一起呢,所谓确定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节点契机,让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呢?
就像我们交朋友应该不会在等待某一个契机然后傻傻的说,我喜欢你我的朋友,我们在今天成为了朋友……太奇怪了吧……可是所谓亲密关系到底是被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什么样的责任,把两个人放在了一起。
但实际上,从大部分人的情感经历中看,这种所谓的亲密关系,仍然是受到两个个体自我因素决定的,没有责任感的人,并不会因为和你进入了一段关系而产生责任心,当然一些为了留住男人生孩子的更甚。
所以无论我们谈多少情感大戏,终究落脚点还是个人,但也是因此我们谈了太多集体主义,谈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却总是忽略了当我们还没处于某个关系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否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
没有独立过的人,在各种情感里混沌,找根本不存在的自己。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这样的人了,这种不信任先是由外向内的自我怀疑,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当我在无人之处我的善意我的责任我的勇气,是都来源于自己。
然后这种不信任是由内向外,因为明白一些坚持会被当作无意义,一些勇气一些追求一些努力很不容易,所以会怀疑,我面前的你,会是一个知道这些可能没有意义,可能会很难,速度还在坚持的人吗。
所以这些怀疑久而久之会变成失望,因为相比于由繁入简,大部分人一开始就想得简单点吧,想到今天看的一本书里的话,因为被欺凌精神出现了问题的受害者说,为什么要让我成为那个敏感脆弱的作者,不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愚蠢而无知的商人。
形容词,只是为了更准确去形容某些东西,一定程度上,形容词是对我们个人感受和个人理解的简化。
我的感受啊,写出来剩下百分之七八,说出来所剩无几。
即使一个人的生活算不上自律精致有节奏,甚至可以形容为正反面的混乱颓废无规律,我也没有打从心底里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即使非常清楚多一个人在生活里,就会自然而然地藏起消极的态度,配合或者迁就着对方的步调,也看不出这么做的意义所在。
因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改变,去过一种世间认为的幸福生活。
只是多了一个不用去思考自己该怎么生活的理由,顺着对方现成的生活方式去调节自己,不失为一条捷径。
但肯定无法从一而终地享受,还是想要全然不顾对方存在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由自己去安排生活。
这才是一个人生活的真谛。
为此,付出大量浪费时间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但是喜欢上一个人之后,一切变得有些不一样。
早上想在对方的怀里醒来,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早餐,在好天气里亲吻、牵手,探索新鲜事物。
原本一片灰暗把我堵在房间里的世界忽然阳光灿烂,门户大开,每一条路都生机盎然,每一位路人都在友好微笑。
这才反应过来,我并不是一个根本的虚无主义者,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恋爱至上主义者。
只有与那个人一起分享,生活才有意义。
只要是面对那个人,就会有说不完的话。
否则,我就是一个不知如何享受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沉默寡言,离群索居,存在感稀薄的家伙。
一直强调自己是那种很难与人建立连接的人,属性凉薄,不会刻意维持关系。
但其实,这更多是意愿的问题。
没有觉得很需要别人,所以从不主动询问、邀请。
没有一定要说的话,所以更多是倾听和回答。
或者说,许多对话常常是在脑海里与自己进行,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但是喜欢上一个人,就会时时刻刻想着对方,脑海中的对话对象也会变成那个人。
这样的结果是,如果是双相奔赴,自然是无上欢喜,聊天一整夜都没问题。
可是但凡对方感情降温,就会患得患失,每隔五分钟就要看看有没有对方的消息,变成了非常可悲和不安的笨蛋。
这种过于极端的感情非常不利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探索更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我想,如果我也不知恋爱为何物,不会对某个人产生恋爱感情的话,应该是比现在更为成功,至少是比现在更适应社会的人。
可以对人类全体保持均等的兴趣,不执著于等待命运的对象,即使一个人,也乐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我应该会更容易快乐,更正面,更积极。
像剧中的女主一样,很多事都能一笑了之,就算烦恼,也能很快找到出路。
但无论如何,自己的出场设定就是那样,无法改变,也无从羡慕。
剧中两个人的同居生活也很有爱,以一起吃饭为动力做乌冬面,一起兑换商店礼品,一起分担家事,保持距离和尊重,非常理想的队友模式。
作为有浪漫倾向的有性恋,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人就是应该和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生活在一起,或者说,人只能和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生活在一起。
为了生活在一起,就必需找出双方最大的共同点与最大的不同点一决胜负。
这也是前男友虽然与女主那么合拍,却只能做朋友的原因。
分手之后还能做朋友,理论上可行,但在我的人生中却从未发生。
对我来说,感情一旦结束,赋予那个人的特殊性就随即消失,他不会成为一位特殊的朋友,时过境迁加上分手时的不愉快,疏远和断联成为基本操作。
也有喜欢上朋友的经历。
和漫画里犹犹豫豫磨磨蹭蹭的主角不同,发现能进一步,我就不愿意待在朋友区。
最后确实不欢而散,也没有过多地后悔和可惜。
如果彼此都有感觉,只做朋友不是很浪费吗?
果然我是十足的恋爱脑。
本来交朋友对我来说就挺难了,要不是因为喜欢,干嘛去关注关心异性,明明同性之间更好说话嘛。
所以,我对排除了恋爱感情的男女关系,还挺好奇的。
那意味着不去计较谁喜欢谁多一点,不会猜忌、不安、难过、伤心、愤懑、不满,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相应的期待。
大家只是在一起齐心协力地把日子过安稳,与恋爱相关的不安定因素一切排除,情绪能一直维持在恒定值,就也谈不上伤害。
简直可以说是理想关系。
只是难的是,找到这个人。
无浪漫倾向的无性恋者可以凭借这一身份特质确定彼此,那恋爱至上主义者呢?
想和对方生活在一起但又不会产生恋爱感情,对我来说,这样的人应该不存在的吧。
所以不恋爱的话,就找不到想一起生活的人,就愿意一个人待着。
恋爱的话,就要面临随之而来的各种麻烦,还有必然走向终点的结局,变成还是想一个人待着的结果。
做一个恋爱至上主义者,可真难啊。
一开始觉得女主真的有点夸张,那种对我来说特别热情的可怕那种,具体参考女主发现男主就是自己关注的博主之后特别兴奋的就在仓库门口大声表达的样子,男主为此感到害怕。
hhhhh,不过后面觉得她的笑容好有感染力啊…第一集还以为女主朋友也喜欢女主呢,hhhhh,结果后面因为还是喜欢前任而和好,然后放弃了跟女主的合租,女主真的很受伤害吧,一开始跟朋友抱怨男后辈误会自己喜欢他这种事情,两个人一开始说了不恋爱,恋爱有什么重要的这种,结果高中到现在的朋友最后说的话是祝她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不过好好沟通大家也还是能好好相处的吧。
啊啊啊啊啊啊,看到第五集真的喜欢女主诶,我的雷达好准确啊…不过还是挺遗憾的,自己那么珍视的朋友,结果却爱上了自己,自己失去了朋友,不过人生的路上总是会遇到很多人的啦,有人陪你一阵子,有人陪你一辈子…第二集高桥为了吃螃蟹而主动提出要扮演女主的恋人真的很惊讶,因为之前还以为他是那种高冷不想和别人有过多接触的那种人设,结果却是一个可爱的吃货中间几集真的太喜欢男二了,好阳光的小狗啊,很积极乐观,很包容,但是女主最后说的也对,在一起一定会很幸福,但是这种幸福可能意味着你要牺牲掉某些幸福就对我来说不一定是幸福了,女主也因为男主的影响,思考了很多的吧,变成了介于男主和男二之间的热情小狗。
第六集觉得女主妹妹真的很讨厌,一开始女主要搬出去就是因为她老是回娘家的时候说姐姐也到年纪了要结婚生小孩了什么的让女主比较烦恼,然后后面自己丈夫出轨还说女主这样真好啊,没得感情就可以不受伤害什么的,真的很令人伤心,可是她却是家人,无论怎么伤害,还是忍不住要原谅她,不能远离她,要帮助她,虽然她也知道这样很伤姐姐的心,但是家人,唉,总是让自己想要肆意释放自己的刺去刺伤的人,自由抱歉伤害宽容的人,突然意识到,应该没有一直快乐的朋友吧,大家的生活中,总是有痛苦什么的,因为也能包容彼此带来的痛苦,所以才显得这个友情爱情亲情什么的珍贵?
因为无法放弃彼此。
男主真的好丧啊,应该也是受过很多伤害,很快乐女主跟男二陪着他的那段时间,积极地伸出去了很多触角的感觉,也很快乐。
虽然最后还是说着,做自己定义的人生就好了,但是感觉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呢,是不是神经大条一点反而能够过的好一点呢?
突然有点想认识这样的朋友呢!
8回: 不被束缚的人生女主:太早下结论,总会被言语束缚。
珍惜的事物和自己的想法,一直都不断在变化,只需要考虑当时的最好是什么就行了。
要是到那时,我们的最好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好好商量,还是不行的话,也就不必勉强继续做家人。
我是想说,不用先把一切规定死。
高桥先生:仔细想来,我一直生活在消极抵抗之中,为什么我非得努力向别人传达,非得要别人理解呢?
别管我的事了,我以前一直这么想,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女主:能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我们幸福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太喜欢这部剧的思想了,有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要早点有这觉悟就好了。
6回: 浪漫情节无性恋者浪漫情节无性恋者:能感受到浪漫情感,但没有性方面的想法。
女主妹妹:小孩和对象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人觉得只要有小孩就可以,但我不是。
这部剧里女主妹妹很真实,直接就说,不想离婚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陪伴的那个人,比那些拿孩子做不愿离婚的借口好多了,不愿离婚,孩子在原因里面到底占了多少比例呢?
高桥先生:我是想建立蔬菜王国。
男主的愿望是种蔬菜,最后也实现了。
突然想起小的时候,想养很多的狗狗猫猫,被狗狗猫猫给包围住,这个愿望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5回: 温柔的高桥先生高桥先生:“我无法像他那样为你着想,一心祈求你的幸福。
”感觉就算是有性恋者,能做到这样的也很少吧。
前男友和女主真的不在一个频道上。
前男友:觉得你真的有把我放在心上。
女主:虽然我也有想过你的事,但我现在满脑子都在想另一件事。
还是高桥先生能和女主思想同频。
前男友虽然在很多方面,爱好习惯上和女主同频,但思想上无法同频。
有种自说自话的感觉。
善解人意的高桥先生: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勉强自己去见她吧。
如果我也能遇上这样的高桥先生就好了。
前男友:你是不是觉得我人真好,有点感动。
高桥先生:你的思维和我完全不同次元,让我有点嫉妒。
前男友:这世上确实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人了。
这几句对话好喜感的说。
也常常觉得自己和别人思维不同次元,前面好多年都想改变自己来融入,如果能像高桥先生一样拥有强大自我就好了,就不会纠结这么多年了!
高桥先生:你认为不谈感情的家庭是怎样的家庭?
前男友:应该是成为对方的归处之类的吧。
女主:明明对方看起来很难过很痛苦,我很想去理解她,但再怎么倾听,我也无法理解,没办法为她做任何事。
编剧太懂了,在这个恋爱至上的年代,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产生那种恋爱的感觉的啊,或者说是所谓的感情。
最后上一张螃蟹照,老有食欲了
4回:紧急联系人人在有些时候需要一个紧急联系人,这种人一定要是情侣吗?
恋爱至上者什么都能想到恋爱上,这方面无性恋者真的不能与之沟通,高桥先生也只能无奈的说:“你是真的听不懂人话。
”但感觉不仅是性向上,在很多东西上,有些人就是感觉听不懂人话,要曲解你的话,不管你说什么,都能拐弯抹角到她想要表达的地方。
能就事论事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很多言论都喜欢说男性需要那个啥,这里也探讨了,但有些人的确是不需要的。
高桥先生:“想了解对方,和没分寸的提问是不一样的。
”高桥先生人间清醒,简直堪称人生导师!
高桥先生:“工作忙就不要下厨了,你不是为了下厨才在家里工作的吧,点个外卖不就好了嘛!
”高桥先生太好了,上苍啊,也赐我一个高桥先生就好了!
对于吃披萨的口味上来说,奇奇怪怪口味和经典口味对对碰。
高桥先生:“请别给我强行灌输你的价值观。
”高桥先生内心强大啊,要向高桥学习。
披萨一开始也喜欢点奇奇怪怪怪的口味,但感觉奇奇怪怪的总是很难吃,经典的才是最好的,现在也只喜欢经典。
人和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对别人吹毛求疵、指指点点,真是很现实了。
哈哈哈,女主前男友不停分析高桥先生女同事与高桥之间的波涛汹涌,与女主之间的针锋相对。
女主只是:啊,啊,哦。
太搞笑了,女主对这方面真的是无感啊!
有一句话说,遇到爱,遇到信任,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遇到理解。
这里女主就非常理解高桥先生,知道高桥受不了这样的。
高桥先生:“你现在的行为,就像是突然推倒了别人一个月辛苦搭建的多米诺骨牌。
”高桥先生太会比喻了,自己好不容易摸黑构筑了一套自己的价值观,结果被人质疑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1-3回:温暖的高桥先生女主:“即使不谈恋爱,也能有家人的感觉吧。
”现在的电视剧探讨的问题感觉好高深啊,但感觉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人和人之间,想有个人风雨同舟、互相陪伴,只能以爱情之名吗?
高桥先生说:“有些衣服可能不方便给别人碰,所以各洗各的吧。
”喜欢这样的高桥先生。
高桥先生:“你会反感别人的接触嘛?
比起难受,不如说很痛苦。
”女主:“我终于明白,我是个无性恋无爱者。
为什么,你总要我早点生孩子,但一说到性,你就发火呢?
”这个问题一样困惑。
高桥先生:“我们,在以我们自己的形式,去尝试,能否构建出,一个幸福的家庭。
”高桥先生:“我觉得,别人说了你不喜欢的事,还能一笑而过,反而很奇怪吧。
”
看的第一部關於無性戀的電視劇,處理得有些理想化但是這樣也很好,溫暖的純粹的。
男主人設很可愛,喜歡cabbage,喜歡吃螃蟹,會早上自己做烏冬,喜歡收集各種店鋪的點數然後兌換禮品,與奶奶相依為命,一直守護者奶奶留下的老房子,有肢體接觸障礙,思考問題的方式很解構,懷疑結婚與愛的因果性和必然性,簡直世界上另一個我。
女主是那種非常討人喜歡的快樂積極小狗,善良,包容心強,工作認真,積極地輸出正面價值,主動提出和高橋成為像家人般一樣的戰友。
如果我身邊有這樣主動靠近的朋友,我也會很開心吧!
很溫柔又帶著漫畫感的日劇,探討了現代社會如果不組成性緣婚姻家庭,人類將以何種可能建立起鏈接。
看得很舒服,和我對親密關係的想象很接近,不需要一直在一起生活,我們可以追逐自己的理想,但是我們知道彼此身後有這樣可以幫助的家人存在,女主在最後一集說的也是我理想的人與人之間最適合的關係。
不要把这部剧当成任何性取向之类的指南,你可能是有性恋只是没遇到动心的人/独身主义/性冷淡/害怕亲密/因为生理/外界原因而丧失星宇/找不到伴侣/无性恋等等。
长话短说:完全不知道有无性恋存在的、是演员/导演/编剧等粉丝的,单纯为了看完榜单剧集的,可以看看,起码能知道“哦世界上原来有个群体叫无性恋啊!
”;试图通过这部剧对无性恋建立正确认识的,跑,快跑。
重启人生都比这坨答辩像无性恋的故事。
首先该夸的夸,勇于尝试无性恋题材,让比同性人群更边缘的群体被看见是件好事,希望以后关注边缘群体的作品可以越来越多。
被看见是加深理解和做出进步的第一步(前提是愿意改进,而不是仅命名问题但不解决问题)。
而且,其中关于无性恋的柜门实在像不存在的刻画也挺好,出柜了完全不被人以为在出柜和随便被人帮忙出柜,这两者确实是常见状况。
其次,演员们的表演很出色,有一颗星就是为他们加上的。
虽然剧集不长,人物塑造可能受限于篇幅,但每一位出场的演员都贡献了非常好的表演。
让对无性恋了解应该并不多的有性恋编剧完成剧本真是辛苦了,对有性恋人群的刻画都挺好的:努力学习的阿一,备受婚姻困扰的小实,操心控制的东亚父母,毫无边界感的同事,爱而不得的女本子,失恋自强的社长,以及无处不在的恋爱脑,可以看出对有性恋群体的心态已经非常了解了!
夸完就该说缺点了。
对于无性恋群体的刻画,蒽,难以界定是巧克力味的大便,还是味增味的大便,只能说是符合有性恋心中无性恋群体特点的景观化呈现吧。
原来在编剧眼里最正宗的无性恋,也就是剧中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无性恋并且担任还在迷茫期的女主角的人生导师兼好友兼父亲兼男友的高桥羽,就该是社交功能障碍、没有朋友、和同事关系也算不上融洽、原生家庭矛盾重重(这个可能是整个东亚都普遍存在,但在无性恋身上着重刻画这点很有当初对通讯录群体污名化的影子😅)、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而显得和外界脱节的自闭儿童。
写下来就能看得很清楚了,这些设定不就是最常见的对于社会非主流人群的刻板印象吗?
无性恋、同性恋、内向的人、成绩差的人,有特殊爱好的人……在这个世界里,你不能天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你必须要有些这样那样的不同,才可以被主流接受为一个异类,不然就是“不可能,你又没什么创伤,怎么会这样”,“好端端的一孩子怎么就这样了呢?
”。
编剧对于无性恋群的了解,蒽,大概是认定为时尚单品吧🚬性兴奋和性取向都没分清就来上工了,ACE不一定都是性厌恶/性冷淡/不发生关系,反之亦然,这俩根本就是两个维度的东西!
所以怀抱着一团乱麻的认知,编剧写了一个年轻女性遇到来自工作、友情和家庭的烦恼,遇上一个古怪傲娇但其实人很好的年上男,心动后死缠烂打因为一系列因缘巧合住进他家,在他的帮助下认识自我逐渐成长,最后两人组成幸福家庭的故事。
然后编剧突然想起主题是无性恋,于是干脆利落地删除了和爱情有关的直接描写,顺便加了点厌恶杏的解释,剩下的设定啊、结构啊,心理变化啊,什么都没改😊虽然前面才说了无性恋除了性取向,其他是可以和社会认可的正常人一样,但是,请不要把有性恋围绕性缘打转的故事强行编排到无性恋身上。
儿玉小姐,身为日本社会中的长女却比妹妹还清澈愚蠢,再加上男女都爱她万人迷设定,幻视十多年前的恋爱轻喜剧。
这一设定与故事主题的矛盾带来了剧集观感上的问题,编剧一方面想要强调儿玉是工作能力很强的女性(比如策划案在超市大获成功、熬夜工作,获得社长奖提名etc),一方面又想塑造出她是无性恋所以对恋爱一窍不通因此上天真懵懂的形象(突发联想,这不就是男性最爱的纯真处女),就导致儿玉的形象非常分裂。
本来女性想要在工作能力上被认可就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对于娃娃脸显年轻的女性,要付出的努力更是加倍。
然而,儿玉在公司这个该体现自己专业性的地方基本都在思考自己性取向和恋爱的事情,面对高桥或者家人朋友动不动就红眼睛遇事非常被动,作为观众我没法相信她的专业性,也看不到她的成长,数次想大叫哪里来的恋爱脑小白花。
不出所料编剧最后憋了坨大的,高桥的前女友出现了,情节就不赘述了,只能说这要是个恋爱剧我能打满分。
问题是天杀的你在写无性恋。
当一个有性恋看到情节觉得恍然大悟,而且非常合理,理解起来没有半点障碍的时候,有没有可能,这根本就是有性恋的桥段呢?
没那么愚蠢的袁湘琴和没那么刻薄的江直树不谈恋爱也不是无性恋啊!!!
大家都和可爱 讲话非常坦诚 面对迷惑和情绪的纠结也不会故意避开 非常干净的故事;咲子在恋爱话题下迷惑的点 用各种不同的方式 向周围在乎的人表达了困惑和不满 在高桥的引导下 更多的思考未来、家庭的目的;高桥在咲子的家人朋友陪伴下 也能敞开更多的自我(也不是很多);咲子在被同事和朋友告白的前提下,看到了朋友无法得到回应的痛苦,主动断开了和同事的关系;妹妹遇到出轨的事情之后,也能抱怨姐姐不懂恋爱的痛苦;角色表现出的很多情感、行为 都有背后故事的原因 整个角色被很好的讲述出来 非常舒服 平和;唯一不足的点是 两个人似乎也不是一定要住在一起 或者说似乎这样性格特质的人 即使不是特定的人 可以生活在一起;还有一点是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太大了,很讨厌这种利用人生经历造就壁垒的设定,而且主导方一定是更加年长的人,东亚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没必要的爹文化希望乐意的人一起来组建多边家庭 共同生活和养育小孩 人们之间是不排外不独占的关系;喜欢男性角色不扭捏的做家务,不管是煮饭还是熨衣服 都很舒服也喜欢妹妹抱怨家务都要自己来做 丈夫只会做轻松的活最后出现的种植社长 出现的周围都有漂亮的植物(蔬菜、花等等),由衷为她开心到分手很好每个人都想要家人从无性恋不遵循世俗恋爱的角度 讲了一个自我探索的故事
PART1 关于剧——记录我自己的想法22/4/26 怎么说呢。
看到凌晨两点,看到ep5。
拖了这么久才开始好好看。
对于成为不恋爱的家人,以前想象过和好朋友们共同生活。
因为觉得家庭比起单个人来说算是能够节约资源的经济单位吧。
就像一个人生活吃的就会单调些,两个人就可以做手打乌冬。
但是我还是倾向于一个人孤独终老,但是至今一直和家人一起生活,或许真的一个人真的会寂寞吧。
毕竟觉得结婚要长期忍让另一个人,和其他人一起生活不也就是要长期忍让。
22/4/28 看完。
看完之前看了一些短评之类的说“鸠占鹊巢”之类云云,觉得很莫名其妙,到底结局是怎样的剧情?
看完结局觉得,这样的方式也挺好。
高桥羽有了自己的蔬菜王国,与人相处也融洽。
咲子替他守护老宅(能住这样美的老宅谁不爱呢?
)但是剧中还是有一些让我迷惑的点及其他一些——1.为什么刚见过一次面(应该说两次)就可以同意住在一起,打乱自己原本的生活?
(或许是为了推进剧情吧?
不过,万一我一个人生活久了,突然有一个并不太讨厌的人尝试融入,难说我也会同意?
2.明明两个人是要做不恋爱的家人,而且明明高桥羽非常怕被人触碰,为什么在妹妹问出来两个人既然要做家人万一哥哥想要孩子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时,咲子还陷入沉思还要纠结要不要问高桥的想法,高桥会不会想要孩子之类的?
明明我觉得高桥在医院看到孩子说可愛い时候的表情是勉强和苦笑,礼貌的奉承(可能我内心这样子想也就这样子觉得)。
3.总觉得妹妹说话做事有点过分。
怎么可以不打招呼直接去人家家。
因为高桥是姐姐的家人所以就是自己的家人?
两个人住在一起又不是结婚,又不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还有丈夫出轨离婚也是。
虽然我觉得一个人过没什么,自己带娃就自己带,努力独立也挺好,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独立且强大的母亲。
想说一点,孩子喜欢父亲可以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自己面临的境况吧,直接当着孩子指责自己最喜欢的父亲,发脾气有点……总觉得妹妹的行为很迷惑。
4.妹妹在高桥家因为丈夫出轨大发脾气,高桥表情凝重的制止她不要在小孩子面前说父亲那些不是,以为高桥父母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以为会回忆交代一些,但是也没有。
或许高桥羽无性恋也与原生家庭父母情感(可能不合吧)有关系。
……(其他还有什么给忘了想不起来然后剧里觉得父亲太好了,理解并尊重无性恋群体。
还想说什么……之后再补。
==================下面与剧无关,纯自说自话==================PART 2 关于我自己——乱七八糟的想法觉得自己大概也是无浪漫情节无性恋?
从未谈过恋爱,或许是觉得应该谈恋爱或者没谈过想要尝试一下,但是总会因怕麻烦各种原因劝退尝试恋爱的想法。
也许是想确认一下自己能不能够吸引他人而想要尝试恋爱。
结婚是从来都抗拒的事情。
其实我也非常怕两性关系,如果被异性靠近有肢体触碰也会紧张和不舒服。
虽然没谈过恋爱,一把年纪也只被一两个人算是表白过,除了初三时候好奇想谈恋爱试试(因为身边的朋友初一到初三都换了无数恋爱对象的氛围影响下,但是也没有谈成),只要有男生表白或是有好感我就会本能抗拒、远离,感到恐惧。
一直以来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应该说不想结婚,想过谈恋爱但是无恋爱可谈,从未接受过任何正式表白之类的),不想结婚的想法可以说与原生家庭父母有关系,慢慢长大,双鱼座思虑也很多,也把结婚抚养孩子这件事情看得也比较透彻,最近在看朋友送的《成为波伏瓦》,前几章波伏瓦对婚姻的观点深得我心。
总之目前状态是恐婚恐育。
(顺便还想说,小时候,应该说小学时候,港台音乐很多嘛,然后最热门大概就是周杰伦啥的。
然后市面上的歌都基本是情情爱爱之类的就会觉得有点厌恶,为什么歌都是要唱这些,不能唱点别的么?
同年代的都喜欢周杰伦,我好像也努力去听周杰伦了但是好像还是没能喜欢。
或许本能的就是喜欢偏小众的东西,但是大众大流的总是会无法容忍本能厌恶习惯性远离。
说到歌,顺便想说近两年磕过的腐剧。
觉得《到了三十岁还是处男会变魔法师》(下称魔法师)是我心目中腐剧NO.1,尽管今年《消失的初恋》、《美丽的他》很火,特别美彼的麻衣监督很厉害,但是还是最爱魔法师,大概因为魔法师没有车,直到最后一集也没看到两人亲上?
(哈哈哈)或许就是因为没有两人过分亲密的场景和开车戏码所以让我感觉更舒适?
与同性或异性做好朋友是可以的,但是要与人成为情侣我就会本能抗拒和厌恶。
即便是我有很喜欢很喜欢的男神而且喜欢很多年,但是也并没有想要占有。
迄今为止,喜欢的人好像都是我想象中的,并不是实实际际的那个真实的人。
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形象赋予那个人,然后一直喜欢下去?
再或许我对一个人的喜欢就好像饭爱豆一样?
(带脑子和三观的那种)喜欢就是单纯喜欢,并不想要怎样。
也不是绝对的不会喜欢他人,大概是会喜欢但是不会选择谈恋爱。
暗恋一个男生很久,但是从未明确表白或是追求之类的事情,就觉得“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初中时候喜欢一个学长,但是并没有想要成为恋人,也许是比较自卑觉得自己不配,但是会很开心学长和他喜欢的人在一起,而且那个人是自己的好朋友,会非常开心的支持他们。
唉……人的感情好复杂,人好复杂。
在想为什么要谈恋爱结婚呢?
或许很多人连自己的性取向都没办法明白就完成恋爱结婚生子这一系列世俗大众繁衍千年一直会去做的事。
谈恋爱结婚或许是大流当中,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
或许能够想清楚不恋爱不结婚也没什么不可以,同性、异性、无性恋都是正常的话,可能很多人会轻松很多吧。
性取向算是很好的猎奇噱头
只有理想中才存在的生活方式吧
这么宝藏的剧,当年为什么没有爆?它用无性恋的世界观,颠覆了有性恋婚活剧的众多套路,又用开放的态度模糊了学术科普和社会现象讨论的边界,娓娓道来的观感不是“向你介绍一种小众群体的生活方式”,而是启发观众询问自己“我会不会其实也是性取向光谱里的不常见分子呢”。好喜欢岸井雪乃,她长相平凡却气质充满棱角。
两集弃,充斥着肤浅的有性恋凝视,就算让高桥一生演自闭无性恋也看不下去了。
对不起,女主太丑了,又作,我忍了四集,努力过了。
很难相信高桥给女主做配,女主今年的走势真的太资源咖了,还是最烦人的那种无外形无演技无青春的资源咖
无法适应以“恋爱”为前提的交流的咲子(岸井雪乃 饰),有一天,为了看公司后辈企划的“恋爱〇〇”促销活动商品而来到超市的时候,店员高桥(高桥一生 饰)对她说“也有不恋爱的人”,她恍然大悟。咲子因为母亲催促着结婚,所以离开了父母家,计划和好友合租,但是因为好友和前男友分手了而爽约。心碎的咲子在网上遇到了“unromantic unsexual”这个词
第一集没法坚持看完, 女主对话也太吵了...
评论里打了2星说设定虚伪,“见面就确定要同居明明就是喜欢和恋爱”的人,和剧里面那些不尊重男女主性向的人真是如出一辙的自大狂。编剧讽刺的就是你们哦~
虽然很理想化,但是展现了更多的家族的形式(同名日剧也是我的心头好~),可以恋爱结婚,也可以离婚,可以不恋爱成为家人,也可以遥远的彼此惦念,其实人一辈子没有那么多人要认识,朋友二三,家人二三就已足矣。感觉日剧很多都是一个人独居时是快乐且自由,这里的高桥有点压抑和消极抵抗,但结局真的好完美,自我满足,活在当下,那种快乐好难体验到啊!还有总是这样变成家人后果然难再回到一个人生活,所以随遇而安啦~
为什么人们可以理解没有爱情的性爱,但是没有性爱的爱情却理解不了。
二集弃。太生硬了。
好有新意的家庭探讨!第二集里面妈妈提出如果不是因为爱情那有什么理由组成家庭?然后男女主就提出了“队友”这个称呼,但因为羞耻感没有这样互称。这个社会总把家庭看得过于神圣,有多少男女是因为将就捆绑在一起组成了家庭,为什么不能尝试更多种可能?还有妹妹妹夫好可爱!只要这剧最后不要谈恋爱就不烂尾!
蛤?看了四集,后辈喜欢她,前男友恋恋不忘她,好闺蜜还觉醒发现自己也喜欢她……为啥要搞这么多没必要的东西?
女主好矮啊 男主这发型也太考验五官了 ep1很有共鸣 但别后续俩人又爱上了那就俗套了。ep2这么好的螃蟹没吃到还送出去瓶酒 亏。如果那个场景女主不爆发 那就真俗了。住到一起的无关系男女 有点像萤之光。ep3这种相互舒服的恋爱么 各自在不勉强的状态下努力理解尊重 相当完美啊 男主哪里像是超市员工 多么精致小资生活。日剧里好多职业是做企划啊。没有爱可以成为家人么?都不会想去关心对方了解对方的情况吧。ep6妹妹夫妇出轨 太翻车了 ep8男主说不想回到一人住 这话其实还是想要亲人的意思吧 女主有点利用别人对自己的喜欢然后再标榜不要束缚 让男主出去 自己住男主家HHH我可笑cry了 “评价自己人生的只有自己”哈哈自己开心就好。前五后三 终集有几句台词感觉怪怪的。能找到这样搭伙过日子的男主不错
一集弃。想看是误按了,只好评分。
日本人在边缘人物题材方面确实很会 无性恋这个题材确实很需要 挺惊喜 但也有点期待过高
理解不了女主角在想什么…
题材新颖,但女主这种人设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毫无boundaries,难以想象自我意识坚定的男主居然可以接受,最后的鸠占鹊巢也是绝了
(幸好中文标题由“无法相爱的两人”改成“不恋爱的两人”)很爱很爱!全剧都没有性或浪漫的冲昏头脑,主角两人认真地工作、家居生活、理解彼此如何成为守护的家人。当然,身边单恋同事给予的理解也是特别滋润!朋友和家人小孩造访,真的会很开心的!最终回,以为女主要说他们就算暂时分离也还是家人,想不到她说,以后也有可能做不成家人,但这些都可以好好说。很清醒,是在真实地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