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你是你

喜歡妳是妳,The First Girl I Love

主演:谈善言,杨偲泳,欧锦棠,麦家琪,韦家雄,陈健朗,譚梓童,何故,陈曾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1

《喜欢你是你》剧照

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1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2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3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4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5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6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13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14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15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16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17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18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19喜欢你是你 剧照 NO.20

《喜欢你是你》剧情介绍

喜欢你是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李詠藍在29歲接到電話,是把既熟悉又陌生的聲音 - 原來是她的初戀情人李芯悅。 藍被邀請作悅的伴娘。 藍雖猶豫,但也答應了悅的邀請。 結婚前一晚,藍看著悅的背影,想起二人在中學時候一段疑幻似真的感情。 2001年,二人同是高材生,就讀香港傳統名校女校。 每日徘徊在聖母像下,卻因青春期的性別迷思,產生出一段不知是友情還是愛情的關係。 第一次動心,第一次拖手,第一次親吻。 後來,愛情的諷刺莫過於外在壓力應付了,內在壓力卻逃避不了。現實和理想的分歧,逼使二人追尋不同的將來。 上到大學,一個追尋夢想,一個卻因爸爸離世屈服於現實。 這段感情的遺憾的是,一人歸納為愛情,而令一位卻總結為成長。 這殘酷的婚禮,把二人再一次拉近。 藍拖著悅的手,在眾目睽睽下進場,把自己的最愛,交給如今她的最愛。 這條路,是對青春的告白,還是告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一路顺疯美国方面上甘岭龙门驿站之生死阁冼星海始动来魔女食堂吧盗走达芬奇一把青情宿KillTony:笑不死偿命热辣滚烫阿龙的故事真理战胜2死亡之手利斧巨人:保罗班扬的愤怒同妻俱乐部第一季天才嘉年华恋人们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传奇灰姑娘上线啦!家有爹娘2其他人宝贝公主Paradise0使人误解的工房主~关于原英雄队伍的杂役人员,实际上除了战斗能力外全是SSS的故事~张震讲故事之三更夜守望者血界战线&BEYONDOAD情陷巴塞罗那所以没能杀掉

《喜欢你是你》长篇影评

 1 ) 爱恨退去,只留下最初美好的一句:喜欢你是你

梦境午夜梦回,我仍然经常梦到你将我送给你的戒指扔掉。

即使是在梦中,我也在流泪。

伴娘李咏蓝醒来之后,接到李芯悦的电话。

久违的声音,问我还认不认得她。

怎么会不认识呢?

她说她要结婚了,让我去做伴娘。

我从来不肯跟别人做伴娘,因为我不喜欢穿裙子。

可是她是我唯一拒绝不了的人。

因为她是我第一个爱上的女孩。

暗恋故事的开始总是极尽的温柔,从暗恋到明恋,在一起的日子是那么的明媚。

故事的转折总是惊人的相似,年轻的爱太脆弱禁不起老师的反对,家长的失望

现实两人的恋爱很快被学校老师发现,继而通知了家长李芯悦的父亲只用了一句话让她认清现实“你知道家里情况怎么样,所以你不可以失去奖学金”父亲给她买她最喜欢的蛋糕吃她吃着甜甜的蛋糕,心里却是苦苦的“为什么,总是要在我最难过的时候才能吃得到最喜欢吃的东西”

放弃曾经为了一只戒指我也做过傻事只为了想换来一次你的微笑

一次勇敢李芯悦,你怎么可以这么脆弱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反对,你就放弃了吗还是你在害怕所有人的目光我就是要告诉全世界,又怎么样?

一场雨中的激吻,我想证明我爱你

悔过书在学校的操场中来一场雨中激吻并非明智的决定李咏蓝,身为班长,还带头破坏学校纪律老师叫我们写悔过书就像警察叫罪犯们签认罪书一样告诉我们双方,对方已经认罪,你就不要硬扛

人生主角你曾经说,我们是两部独立的电影,有着不同的人生剧本。

我在你的故事里是主角,你在我的故事里可能只是个配角。

或许上了大学,我很快便忘记你。

可是事实却完全相反。

裙子再见面的时候,我们聊了很多聊天很开心聊到最后,你说你谈了男朋友跟男朋友有做我不知道那刻是什么心情只是孩子气的找你要了你那天戴着的一双耳环强硬戴在自己没有耳洞的耳朵上男孩子?

真的有那么好吗看着一直喜欢我的那个男孩子我笑着吻了他男孩子!

那我也学你体会一下糊涂如我曾经相信伤身总比伤心好下体撕裂般疼痛的那一刻终于清醒从此我再也没有穿过裙子

终局是李咏蓝太幼稚一遍一遍的追问我们那时候到底是不是爱情还是李芯悦太现实头也不回地走向了世俗的道路一切在李芯悦成为别人新娘的那一刻记忆退回成了最初的模样所有的爱恨在最终只化成了一句喜欢你是你

 2 ) 如果只谈结局

我看完好难受,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现实中……如果结局就是电影的核心,我认为是成功的。

我喜欢你是你,就算你去和男人交往、kiss、做了。

当你云淡风轻的当着我的面说出来,我都不会怨恨你,因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即便你在中学时没勇气,选择去忏悔,我也不会埋怨你,因为这是我一个人做的,与你无关,因为先说喜欢你、爱你的人是我。

我只有你一个好朋友。

后来去结婚,和其他男人组建家庭我都会祝福你,恭喜你。

因为我喜欢你可以成为你。

 3 ) 拍得没那么好但凭故事剧情会看第二遍

评论电影好看不好看只是看受众群体对一部电影的基调或者表现形式是否认同 这部电影我觉得还可以看看 是因为剧情还不错 抛开这部电影导演对画面的审美 (很一般)场景的构图 拍摄手法 剪辑 和一些灵感类技术层面的问题 至少这部电影剧情人物我看进去了 (虽然有些片段我看到了很多部同性题材电影的类似剧情)但后面还是也感动到了 最害怕就是看到有些电影 场景色调氛围都在线 却念着很白痴的对白 幸亏这部电影台词我可以接受 故事是这样的: 在高中时期 长发悦是普遍的大众性格的女生 她认为自己对短发咏有好感 所以她就是表白了 (我觉得基于长发悦当时这样的性格 把喜欢说出来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出来的事)短发咏的性格明显有棱有角 (从她父母对她的态度来看 从她连续做了这么多年的班长来看 她是要强的 属于那种 你越不给我 我就越要 没人告诉我 我就非得自己找到一个答案的性格)短发咏得知长发悦喜欢她后 质疑过她的表白 试图逃避过这种误会 但毕竟她们是朋友很久了 首先是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不理人的 其次高中时期是没有像成年之后那样的情感麻木的 青春就是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 促使她想要关注长发悦所以关注之后 会累积感情 投入感情 建立关系 一开始她们只是因为喜欢对方而做一些很自然亲密的举动 但当看到有同样一对同学被老师谈话 甚至被批评时 得到周围同学对她们不友好的谈论后 普遍性格的长发悦柔软的心动摇了 她害怕自己受到这样的眼光后给一直想再次证明自己却还未成功的爸爸压力和烦恼 所以她想停止这份感情 在教室短发咏送长发悦💍 长发悦对短发咏说 也许修女说得对 这只是错把友情当做爱情 但短发咏 (前面说了 越不给我 我越要的性格)已经投入很多并且习惯了这段关系了 她这么要强是一定会对这段关系念念不忘的 (而且先说出离开的那个人是有情绪缓冲的 被迫接受这个人一下子情绪没有地方放 是很容易做出冲动的事 或者执着在某个念头里 )所以短发咏冲出去当着所有人的面亲了长发悦 但是长发悦我觉得还是很勇的 在性格如此柔弱的状态下 她还是能回应和配合对方这个举动 这就说明了 她确实被世俗整动摇了 但是当时还是更偏向于自己的内心的 长发悦第二次勇是在写悔过书的时候 短发咏也许是由于听到了学校的人欺骗她长发悦已经写好了悔过书+自己是风纪委员多重因素下 也写了一份 说自己和长发悦没有亲密关系 (她应该以为长发悦也是按照这个规格写的悔过 所以自己也这样写了 )殊不知长发悦写的是一个人负责 和短发咏无关 所以导致了长发悦的消失(试问她不消失还能怎么办?

哈哈哈 短发咏的悔过已经不承认了 她的悔过又说都是自己单方面行为 但凡是个正常人 也知道是不能再呆下去了)长发悦本来就是柔软的人 动摇的心勇敢坚定过又被摧毁了 经历过这么多次 她也知道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没办法跟短发咏一样这么坚硬 她还有弟弟妹妹 还要照顾她爸爸的情绪 所以她交男朋友很正常了呀 电影给出的男朋友和老公都是背影 也在暗示 长发悦其实早已经不憧憬爱情了 只是在走该走的人生程序罢了 但是我绝对她心里是一直有短发咏的 在街上遇到也未必是巧合 (从长发悦在短发咏家里看蓝宇 短发咏睡着她悄悄说我爱你来看 我发现长发悦很喜欢做一些短发咏豪不知情的感慨 所以也许在不联系的时间里 长发悦都是悄悄关注着短发咏的也不一定 因为从教室💍那一次以后她收起来了很多 生怕表达太多对自己来说会更加难以释怀 因为她知道以她的处境和人生观是必须要释怀的)在游泳池短发咏和长发悦把两年没聊的天聊了 得知长发悦交了男朋友之后 短发咏大概是觉得关系很难修复了 但是又会很想念对方 于是要求长发悦送她一样东西 (我很喜欢短发咏对感情的认真和执着 这种执着让我觉得她身上没有世俗的风尘味 入社会之后 保留一些自己还能保留的韧性和坚持我觉得挺好的)总之我觉得长发悦可能想过无数遍她们的未来了 但还是觉得不长久 会有很多不确定和阻碍 自己对自己也没这个信心能好好处理 所以她还是要和短发咏做好朋友 至于短发咏就是蛮执着的一女的 本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理念读长发悦喜欢的专业 (连她妈妈都因为知道她在某段时间里过得并不快乐而在房间里偷偷替她哭)甚至她也不尝试认识新的人(除了卷毛男的意外)靠回忆和30岁的约定来到29岁 在长发悦结婚之前又旧地重游了一遍校园 看到十几年前的戒指原来一直放在失物柜里 她又鼓起了一次勇气 于是在长发悦结婚那天告诉长发悦 并且想要长发悦给她们高中时期的关系一个肯定 长发悦在悄悄给她戴上💍之后 短发咏也终于可以把跟长发悦的爱情安置好在一个位置并且向前看了 长发悦的人生可以说是也就这样了 短发咏在长发悦肯定她之后 带着这份感慨继续向前走了 当然 我认为她们在电影里看不到的未来几十年里会依然相互安慰和扶持

 4 ) 真实的她们

细腻唯美的画面描写了属于两个女孩的爱情,单纯而美好。

两位女主的颜都很抓我,最喜欢那个沉入水里的画面。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念书的时候,几位好友曾经拥有的那些少女情愫。

当时作为旁观者的我,有不解,有困惑,也有新奇和对她们的勇敢的暗暗敬佩,最后都化为了一如既往的愉快相处。

如今她们结婚的结婚,恋爱的恋爱,回到了符合大众期待的生活里。

如果看到这部电影,是否会会心一笑,确认曾经勇敢,真挚的自己呢。

 5 ) Love is love

人生中又一次的午夜电影,没想到又是这样一部慢节奏的纯爱片。

当两个人在十七岁的夏天相遇,在重重阻隔之下相爱又分开又重逢又经历亲人离世感情悲欢事业发展与步入婚姻,我依然是那个在教室里和你一起打扫卫生的人,在天台和你庆祝生日的人,在你失去父亲后抱住你一起哭泣的人,在婚礼上默默走在你身边的人。

你始终没有回答我,十七岁的那一场花雨,我们是不是拥有过爱情,但这又如何呢?

我只记得同样是共同走过的那个夏天的午后,那场操场上的大雨,那个长长的拥吻,记得,便已值得。

You are the first girl I have loved. I will remember you forever.

 6 ) 為什麼我不喜歡「喜歡妳是妳」

** 转自FB某不知名影评人留意到這是香港少有的同性題材電影,所以毫不猶豫就買票入場。

今時今日還堅持拍攝港產片本身就需要一定勇氣,同樣作為電影工作者自然要捧場。

然而看完之後我卻覺得大失所望,也許是心中的期待值較高,所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如果有人覺得我酸葡萄心態,那就是你們對。

)-首先,故事線平鋪直敘。

作為一部標準的90分鐘電影,沒有基本的起承轉合,對每一個事件平鋪直敘,並沒有看出每個事件之間有什麼太大的聯繫或者相互之間的影響。

也許有人會說,不要拿荷李活商業片標準來衡量香港文藝片,那麼我想說,所有的故事基本上都會有一些很基本的轉折點,我們稱Plot point。

每一個plot point都是主角進行的一次又一次的選擇,這在劇作上應該是很基本的事情。

然而在「喜歡你是你」中,我覺得這並沒有做得很好。

雖然的確看得到導演埋了伏筆,可是這些伏筆並不是影響主線劇情,而是一些支線劇情,對故事的影響極小。

另外,故事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拍攝主角之間接吻和親密,雖然我並不能理解這幾場親密戲為什麼需要花這麼長時間去拍攝她們接吻,因為在這些scene我沒看到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導演玩鏡頭也很明顯,比如在兩人雨中接吻,不斷的旋轉鏡頭就可以證明導演似乎很希望透過這種鏡頭語言把故事的情緒帶起來。

-其次,人物平面,全員戀愛腦。

雖然青春期之中的少年少女戀愛腦好正常,但是角色的成長並不明顯。

兩個主角似乎前後都沒有明顯的改變,甚至在服化道方面都沒有突出角色心境的變化。

可能有人說,難道人一定要有改變嗎?

為什麼不能從一而終?

她就是愛Sylvia啊!

說這句話的人,除非你沒有工作,或者你還是中學生,否則你敢保證現在的你和初中時期高中時期的你就完全相同?

哪怕在愛的是同一人的情況下,在社會浸淫之後人類的心境是會改變的,但是李詠藍的愛情觀似乎永遠都是「我想和你在一起」,而到了最後仍在執著於「你愛不愛我」「我們之間是不是愛情」。

而Sylvia,她的角色更是有點莫名其妙,她的家庭情況似乎一直都不好,那麼兩個人討論的未來什麼的,她其實一開始就應該更成熟。

如果說李詠藍她是溫室裡的花朵不知道世間險惡,Sylvia就應該是早熟的少女。

她應該很清楚她父親的難處。

如果她一開始就知道家裡困難,她不會選擇還去做「拍電影」的夢,而是把內心的夢隱藏起來,李詠藍的愛可以是慢慢救贖她的光。

有人說,可能一開始不懂事,她之後就懂事了。

如果這樣,那麼我想知道Sylvia她真正成長的地方在哪個時候。

目前來說比較明確的plot我只看到三個:1,見校長;2,讀檢討;3,Sylvia爸爸死亡。

如果在1,Sylvia的性格應該不會再和李詠藍有任何一點點的瓜葛,甚至一開始不會,之後可能李詠藍一直找她,她才軟下心來。

如果2,那麼她的成熟就不是父親帶給她的,邏輯無法自洽。

如果3,會不會有點太晚?

作為一個有兩個弟弟妹妹的姊姊,父親一個人照顧三姊弟,本身最大的那位就應該成長,而不是在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要成長起來了。

還有很多地方,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如果要對比,同樣是家庭情況的不同帶來的隔閡,我反而覺得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做得比這個好很多。

除此之外,父母的表現就是很典型的父母的表現,幾乎所有東西都是靠著台詞來表達。

我們常說visual story telling,但是在這部電影裡我覺得這方面也是欠缺。

-最後,故事主題不明顯。

故事講述李詠藍想證明這段情是愛情,或者她想知道這算不算愛情,畢竟在她的認知裡這算是愛。

可是這充其量只是一個logline,但是導演真正想探討的是什麼呢?

是在天主教學校這樣一個存天理滅人欲的高壓環境下卑微渺小的愛情嗎?

還是說高中時期的青澀愛戀會永遠地成為最美好的一段回憶呢?

如果說這是同一件事,兩個人腦海裡不同的認知導致對事件產生的不同的效果,那麼就應該是李詠藍和Sylvia都是不同的認知不是嗎?

甚至有可能是Sylvia從頭到尾都沒喜歡過她,根本就是玩她,但是到最後Sylvia卻在最後一刻發現其實自己早已經喜歡了她。

那如果這樣,是不是應該有兩個人現在和過去的穿插,看得出兩個人前後對比,甚至可以刪除部分的一些支線,比如大學男同學離開的時候在車裡哭(我真的不明白這一幕對整體故事推進有什麼意義)。

-Conclusion綜上所述,導演是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她的想法太過凌亂,似乎並沒有一個綜合起來想說明的主題,人物也很扁平,導演在製作下一部作品的時候是否應該深層地考慮一下,甚至可以去寫寫Character bio以及Director Statement來清晰一下自己所想?

時間篇幅有限,並不足以讓我寫出一些成功的lgbt電影和這部電影的對比。

之後有時間會考慮寫出來。

*以上僅個人觀點

 7 ) 是旦求其愛:《喜歡妳是妳》(The First Girl I Loved)一未開始已經結束

有些愛未開始已經結束,從預告一開始已猜得透結局。

《喜歡妳是妳》就是一個從一開始注定了不能愛的電影。

到底愛情要天長地久,還是曾經擁有?

有些人在生命中只是過客,而在你不知不覺間翻起波瀾,讓你吃驚又驚喜。

久旱逢甘露,請把冰山劈開,對上一套以女同志電影掛帥的應該是《蝴蝶》(2004)(麥婉欣導演),後來許鞍華的《得閒炒飯》(2010)難以介定為女同志電影,出現多元家庭、雙性戀的支線再加上一段重修舊好的女同情誼,再後來梁碧芝的《不能愛》(2012)都是以雙性戀為主。

在香港的女同電影歷史,粵語長片裡任姐的扮裝、梁無相的男相也不算是女同志情誼,七十年代的《愛奴》是風月片,後來八九十年代一堆賣弄性感的偽同志片、九十年代的商業電影把性小眾定義為異類,出現拗直的劇情。

比較出名的女同片,除了由台灣作家陳雪的《蝴蝶的記號》改編成小說外,要提的是《自梳》(1997,張之亮導)與《雙鐲》(1991,黃玉珊導)都是以舊時代的女性帶出無處安放的情慾。

現在看《喜歡妳是妳》,女性對婚戀的選擇也是與她們差不多,好聽點叫做社會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有進步,難聽叫做原地踏步,所以電影導演不希望觀眾將電影定義作女同片,而變成成長的印記,一來避免嚇到一般街客。

同志片在香港是票房毒藥,如果是男同志的色慾系電影不太會有人願意投資,而女性可以包裝到Soft porn形式,親吻、擁抱,接受程度比男的都易入口了,所以這部電影在拍攝後三年終於面世,令人期待的。

女同片中的獵奇視角 《喜歡妳是妳》(吳詠珊、楊潮凱執導)某程度上刻意模糊與淡化同性戀的身份,兩位女主角未必有女同志的自我認同的意識,對她們來說在性向是不斷的摸索的,由李詠藍(談善言飾)最初暗戀男老師到女孩子,再到與男生有一夜情,最後確立的是她深愛的是李芯悅(楊偲泳飾),即使對方在生命裡進進出出亦守候在旁。

芯悅撩起了別人的情感,卻因為世俗目光與一個設局而放棄了而轉直。

兩位女主角也未曾說出「我是同志」,影片反映的兩個女生在一起的純粹,比較慶幸的是角色沒墮入標籤的圈套,以女學生為主題滿足外界的想像,如《那些年》的校園劇情讓人回到青春最純、無瑕的愛戀、二是對女校滿園春色的想像。

不過也有令人討厭與刻板的對白,表面上兩個家庭對女兒的事情是開放,但在對白中就提到她們無碰過男人才會變成女同,後來詠藍與男同學的一段暗戀加一夜情的戲份,就光明正大的「插入」來宣示同性戀的不正確性。

最近一宗性侵強姦案不少評論嘲弄女受害人男女不分被無恥之徒插入,事後有報章指女事主已改變性取向,足以令人誤會與引起對女同志的剝削。

即使來到今時今日仍抱持這種想法,是守舊的。

而電影裡家人如何面對女兒的性取向表面上是開放寬容,但實際上思想仍是保守亦無法與她們共同面對,在家庭關係上輕輕帶過,沒有鼓勵、沒有強烈的支持反對,更甚是不了了之,更遑論同志身份如何在社會上立足,讓他們看得見。

某程度上是退縮與逃避。

電影的拍攝手法亦有著男性視覺(Male gaze),例如是女更衣室的畫面、胸圍、更衣的畫面,而最明顯不過的是性行為的部份,再加上幾段吻戲,假如再大膽一點足以是粉紅電影的元素。

有一幕十分尷尬的是陳健朗的內褲與詠藍的內褲混為一體,相當低俗的不打不相識,可能以為好笑當俗不可耐。

聽聞還有一段激情春夢戲,幸好剪走了,不然就有剝削兩位女角的成份,滿足外界對女同志性生活的想像,根本不應該有這種想法,應該有保護女性的意識。

由於不忍直視性小眾身份、電影轉至賣弄女性的情誼與回憶,帶到千禧年後的香港、校園的禁閉、電台節目、ICQ、SMS、通宵傾電話的梗。

當中有部份是導演這代人的經歷加進去,如戴口罩去考試,懵懂的一代人,當中亦tribute了《藍宇》的戲份,但不是要讚的重要,事賽上電影有很多缺點,例如電影的旁白自述是略嫌幼稚,如一開始的自我介紹,到後來成為電影導演的獨白,戲的框架亦是陳腐的電視劇,由現在到過去再回到現在的處境,要取捨要一個答案與結局,中間很多情感是個迷團,芯悅在感情上的退縮、詠藍由最初的含蓄到打開了一個世界投入感情。

兩個人有感情但敵不過學校的打壓。

電影大致可分為幾部份,中學階段、大學階段與現在,其中大學階段的再遇與芯悅喪父可以不提,特別是喪父後本來可以大條道理再沒阻力在一起,卻說暫時不要再見,惹人發笑。

戲裡的對白也略為幼稚,芯悅像是個操控狂,由交出詠藍的情書到最後對她用完即棄,都給人一種飄忽的感覺,詠藍像是她手裡的玩具。

到結婚突然想起昔日的愛人,要她目睹與參與婚禮,簡直是有心玩人。

此外電影亦有不少缺點,例如過多的音樂背景、父女對談又要加音樂,喪父那一段不需要描寫得太多,突兀的是突然間生母出現而無原因與目的。

無法提供例證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推開詠藍,到底她的掙扎是為了什麼?

對詠藍來說轉系然後為了一個答案而拍電影,這麼多年還未釋懷,可謂是癡心情長劍。

看導演的訪問,拍電影分了兩個階段,先拍了一部份再找了電影系的老師與前輩才補戲,這部戲也可謂是城大的師生們的作品,前前後後準備了六年時間,所以電影素材不夠就拼拼湊湊,幸而他們找了救星,查找不足,這一點比起某些年輕導演的電影是有優點的,有自知之明是優點。

說實話,兩位導演都不算是年青人,亦經歷了風雨,如今有電影上映亦要給予半點支持。

權力的遊戲戲中李詠藍本是乖乖女,又是班長又是風紀,有權有勢。

自小被灌輸要做模範生的角色,但因為同性戀的「錯誤」而被撤下職責,因為是風紀而不敢認帶手機回校,有著這個身份不能行差踏錯。

一次錯誤什麼也成空,打回原型,從交回徽章已卸下個人的榮譽與責任。

在這部電影寫到學校的權力,教畜的封建,是真有其事的。

不論是不是女校也會就學生戀愛而要輔導學生,關心學生的需要。

不一定女校才反對同性戀,即使到現在在灌輸拍拖的觀念上也忽視了同性戀。

明光社的反同性戀的講座至今仍有學校舉行,老師或會因自身的立場對性小眾學生有差別待遇與不懂處理他們的情緒支援。

在戲中芯悅與詠藍早已中六,十六/十七歲情竇初開,還管什麼?

又可以管到嗎?

當編導三人將故事回到屬於他們成長的千禧年,相信他們在校園裡受到創傷,到三十多歲還牢記著中學的時光。

牽動人的是校方的處理與要寫悔過書的情節,二女的坦白、見家長的小動作演得不錯,在雨中激吻的一段詠藍一往無前豁出去,芯悅回敬再被教畜拖走,這段戲倒是有份量的,製造衝突,在保守校園做出一件反傳統與禁忌的事,是種突破,但不知道這種突破後來愈縮愈後。

在這段關係裡詠藍漸漸變得大膽起來,而一方就退縮。

最後她們輸給校方、其中一個退學了。

不知道是被踢出校還是自行退學,而香港的確有發生過將同性戀學生踢出校的事。

戲中具爭議性的是結婚的情節,忽然間想起舊愛要請她當伴娘。

在九七年的《基佬四十》伍詠薇飾演的高魯泉有機會跟羅家聲(林子祥飾)結婚,埋門一腳悔婚放手讓對方找另一半,不至於釀成大錯與後悔。

在《蝴蝶》女教師小蝶與丈夫離婚與愛人在一起。

諷刺的是在《喜歡妳是妳》當中明明對舊愛有情卻要選擇異性,還要望著舊愛說我願意,那新任的老公是花瓶嗎?

為何以前的電影主角也有勇氣跳出框框而這段愛情也不算多牽掛多制肘,卻要回去舊制度中,是害怕爭議性還是避不開守舊的價值觀,是要引證女校的女生最後都要行異性戀的路?

更甚的是九十年代出現一堆拗直元素的電影視同性戀為選擇,視同性戀可以轉變到這部電影只是視女校的愛情是遊戲,令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夠在一起或者對自己有忠誠的交待。

在這方面是欠缺了想像力與突破限界,亞洲的台灣與泰國也有同婚了,香港也有一些同婚的伴侶,即使不一定是同婚也可以有所疏理好脈絡。

雖然導演與演員說不希望定義為類型片,講到愛不分性別,但最終的選擇是無力的,那位老公/男朋友的缺席又真的對芯悅好嗎?

說笑道,也許未來芯悅當了人妻,不開心時又可以找詠藍安撫,鋪路下一集姨姨的愛?

電影想講遺憾,但這份遺憾是兩個人一同承受,電影不是萬能不一定要推動什麼價值,但可以跳脫一點,勇敢一點,在芯悅的基因裡早種下女同的因子,她是無法抹去喜歡女孩子的事實憑證。

而對李詠藍來說,她亦都是時候找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替別人完成什麼夢想,根本沒義務去做。

應該好好愛自己。

現在歐美、台灣出現大量同志片,不是要抄襲別人,但在寫劇本、寫成長故事不乏取材之作,在香港女同片、甚至是成長青春片最主要是中年人寫自己的年代與故事,像是懷緬舊時多於創造未來。

這不是單純是這部片的問題,而是香港電影的通病。

個人希望電影取得成功而未來不論女同志還是男同志,都有人願意關心性小眾的議題,例如千禧年後的香港同志運動的發展,2005年開始有同志遊行,每年也有國際不再恐同日,近幾年有pinkdot的活動都可以記錄在香港的電影當中。

如金棕櫚獎的《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導演也不是同志,但他描寫兩個女孩的相遇,一起去同志遊行、拍拖生活,最後也有遺憾收場但交代到屬個人原因,至少兩位女主角接受自己的身份與所愛,而不是選擇與社會脫軌、事不關己的模樣。

兩位女主角的成長之路在選角上談善言(Hedwig)的演出標青,由頭帶到尾,這部電影是她少有做女主角的作品,份外珍貴。

在現在影市缺香港女星之下,她在MV、在時裝照的的百變形象是吸引的,在戲中談善言演技細膩真摯,懵懂、癡情、在戲中佔上風,帶領著電影,雖則電影有很多缺點,但看著她又不覺討厭,捱了多年終於有代表作,不能夠說沒瑕疪,但透過演出的經驗增多有所進步,成為本地演員的一塊拼圖。

事實上觀眾也不太介意是不是盡善盡美,相對是寬容與支持年輕人的。

不約而同的是,在《喜歡妳是妳》前兩位女主角在其它作品分別演過女同志,談善言在短片《生者如斯》飾演TB,另外在《小男人週記》也演女同角色,這次在戲中的角色是較為癡心情長劍與討好的。

或許演的是女學生,而每個人都有學生時代的回憶,尋找失落而又純真的回憶。

而談的第一部戲當時已經廿幾歲演《點五步》也是扮學生妹,這部電影在2018年開拍演學生妹竟然沒違和感。

不過她在電影演太多學生妹與女同志,雖然也很吸引,但被定型局限發展也成問題,未來的片商多找她試不同的角色吧。

至於楊偲泳(Renci)曾經在港台的《彩虹交匯處》其中一集的短劇演過女同志,講述與家人出櫃後要面對的處境。

兩位女主角都為電影增添了青春氣色,由學生時期演到將近三十歲的心境,的確會帶動了觀眾自身的經歷與情感。

至於未來也希望看到她們與導演們的成長與再磨利刀鋒,有更深思熟慮的想法。

另外是希望同志片、青春片可以有當下的時代氣色,而不再是懷緬過去,今時今日是需要向前走,無路可退。

李詠藍、李芯悅也要長大,不再糾結在愛情之中,都要有自己人生的一頁。

Anyway,勸勉中學生應該談戀愛!

不然長大後就後悔了。

XP

 8 ) 香港导演退化到连同性片都不会拍了

《喜欢你是你》。

4分。

吴咏珊编剧、导演,谈善言、杨偲泳主演作品。

我们的性感女神麦家琪友情客串。

万万没有想到香港导演已经退化到连同性片都不会拍了。

李詠蓝和李芯悦是同在女校的同学,两人因各种小事逐渐走近,到后来逐渐从友情发展到了亲密关系,从拉手到亲吻再到宽衣解带,而竟大胆到在雨中的操场热吻。

这在女校自然是不被允许的行为,校方责令她俩写悔过书,一对情侣从此被活生生打断。

几年后,李咏蓝接到李芯悦的电话,邀请她去做伴娘——往事瞬间历历在目。

想起两人被迫分手后,芯悦谈了恋爱,而詠蓝一气之下酒后和同学发生了关系。

片中导演刻意揉入了哥哥张国荣的跳楼以及非典事件,又刻意营造了芯悦父亲过度劳累养家猝死的桥段,为两人在浴室的简单缠绵到彻底断裂去做铺垫,实则手法相当稚嫩而且于故事并无添色。

我们深感遗憾的是,这些年香港电影人真的退化太多。

不知何故?

 9 ) 我错过了你无数次

大人:女孩跟女孩,能有什么,又不会生孩子。

等长大了,被男孩碰过,想回去都难了。

富裕家庭妈妈:我想了想,都是因为你。

爸爸:又关我什么事?

妈妈:因为你喜欢女人,她遗传你。

爸爸随便敷衍,然后上楼假装教训女儿。

贫困家庭爸爸:你妈走了以后,我答应过你,要飞黄腾达的。

其实我不介意你同女生玩,但你一定要拿到奖学金,最重要是专心念书。

女儿:对不起爸爸。

爸爸:乖。

——两种不同的感动。

李咏蓝:你现在需要人照顾,不如我们复合吧。

李心悦:三十岁后,如果我们都还单身,我们结婚吧。

我觉得李咏蓝错过了李心悦三次:一次是悔过书,一次是她爸爸去世时没有坚持复合的事,最后一次是结婚的时候。

因为李心悦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人照顾,但她总能替她考虑到未来,所以给了她实现未来的机会,但是李心悦却没有坚持。

所以像李心悦这样的人,要么爱就爱到底,不爱就不必纠缠,从不滥情。

那一次在雨中,明明是你先主动向世界宣告,我终于坠落在你的温柔里,不忍你受伤害,可你却退缩了。

我看到了未来,如果未来在更艰难的时候,你同样选择退出,那时候,更受伤的人是我。

这一次,是我不愿受伤害。

尽管我还是忍不住试探了一下,在三十年的憧憬下,你竟完全忘记了此刻的我,我好希望你在抱抱我,而你只是憧憬,只是转身,那么潇洒。

结婚当天,我为什么选择你来做伴娘,如果你需要我的回答,那证明你还没有决心,你还是不懂我。

我们终于还是放弃了,你放弃了抵抗,放弃了自己,我愿意,我也愿意为了生活,放弃你,因为你放弃自己,所以我放弃你。

我也放弃了自己,真的好险,我差点忍不住想吻你……但是未来的你好模糊。

人这一生,可以有无数次勇气,却不能错过一次,我错过了你,你错过了我,关于勇气,我们错过了无数次。

这样说来,我们还算爱情吗?

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李咏蓝。

你回答我,我现在正跟一个永远陌生的男人躺在床上,却要躺一辈子,如果你爱我,你会知道我难过,我不喜欢这样的。

如果说,以前我们没有选择,那为什么现在可以选择了,却要彼此都装作很成熟,装作很善良的样子。

而你可知道,我们对于感情,有过善意吗?

可不可以再来一场暴雨,可不可以把我拉回来,亲吻我的心意……

 10 ) 如果我爱你代表幼稚,那我宁愿一辈子也不长大

多年前和初恋分手的时候有人问过我们:既然你们还没到非要分手的年龄和处境,为什么不能继续在一起呢。

已经不记得当时怎么回答,可能会回答她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吧。

多年后看到这部电影,回忆又浮上心头,看着李芯悦,想对李詠蓝说,她有她的人生计划,而这个计划里你不会永远是主角。

因为原生家庭大相径庭,这显而易见的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人生选择。

芯悦看起来矛盾也好,善变也好,归根究底只是因为她对爱情没有绝对的信心。

同时她还有家庭赋予的责任。

詠蓝则不同,她几乎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这不是说她丝毫不需要努力和付出,只是相对而言没有那么艰难。

疼爱她的父母让她可以拥有免于内疚的任性,也不必负重前行。

上述就是这个故事最终走向这个结局的基调。

两个女主我都很喜欢,但更偏爱詠蓝。

当她天真无畏的说出:如果我爱你代表幼稚,那我宁愿一辈子也不长大,信誓旦旦,那刻除了她自己却没有人会当真。

但竟然可以是真的。

替芯悦觉得可惜。

即使伴随着个人的成长,有些问题其实会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她还是没有过得去心理关口。

把自己爱的人变成最好的朋友,仿佛才能岁月安好。

这原本是一拍两散之后的优选之一,却不是两厢情愿,恋恋不舍的有情人之间该有的选择。

爱真的需要勇气。

这种勇气不仅是先说出口我喜欢你,也不仅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众拥吻,更应该是面对自己的真心,去克服所有困难后的深情相拥,长相厮守。

人一生不止爱一个人,但最爱的只有一个人。

不要错过,不要告诉自己可以将就。

《喜欢你是你》短评

整体的摄影和色调都很小清新,最大的败笔是,在女二父亲的葬礼之后,没有逻辑的说现在开始不联系,到了30岁没有结婚再在一起……太强行了……

8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看完好难过。很多剧情共情到了,所以给四星鼓励。

11分钟前
  • 还是会用力去爱
  • 推荐

不好看,演技有点捉急,浴室那段好尴尬。李芯悦这个角色真是看到我莫名其妙。整个电影最好是主题曲。

16分钟前
  • 逃亡的两脚书橱
  • 较差

没有灵魂的kiss

17分钟前
  • 圣绅士
  • 还行

这些剧情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而且最后的结尾真的很像mv。其实一开始还行,校园爱情的懵懂和小心思都表现出来了,还有一些身体接触的尴尬,这些都很好。但是为什么这剧情越来越神经🤯雨中接吻这种让所有人都注意并且这些同学还都在起哄,是我最讨厌的了,跟爱你西蒙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其他人不是你们的npc啊。那个浴室戏我感觉自己被骚扰了…有病啊人家死爸你在那里强吻还说什么现在应该很需要你?更有病的就是那个30岁约定,真的把我看无语了。槽点太多了真的,很怀疑这是不是他们的毕业作品

20分钟前
  • 舒服嗮嗮
  • 较差

把李芯悦性转一下 没有任何别扭感 还会荣获渣男称号

21分钟前
  • 制式仪刀
  • 还行

我的重点不对,咏蓝从美术老师那一盒子情书里翻找出自己的那一封时,我真的笑到拍桌。

24分钟前
  • 一口一个小饼干
  • 还行

女主太像陈妍希了!

26分钟前
  • De
  • 推荐

其实婚礼上哭的不止她们两个人,还有在屏幕前流泪的我。😭

27分钟前
  • 力荐

險些因為評論而遺憾錯過的一部電影。我相信導演團隊確實如映後所言,訪問了很多人、聽了很多故事,因為兩位主角的「擰巴」被展現得入木三分——那些看似不道德、不合邏輯、不合時宜、不「知行合一」的表現,才是在系統性壓迫之下,一個不那麼「勇敢」、不那麼「堅強」、會衝動、會軟弱的普通個體的常態吧,至少打動我的都是那樣的片段。

32分钟前
  • 清涼飲料水
  • 推荐

故事有点单薄 莫名其妙 有人神似黄翠如

36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又一部be美学,细腻真实,这故事在东亚真挺多的

40分钟前
  • Yvans
  • 推荐

不太行,太温吞了,全程MV的感觉。

43分钟前
  • 老糯米
  • 还行

(HKAFF全球首映) 怎麼這麼難看⋯ 女校、教會學校、現實和世俗的威脅、無止境的互相傷害的抓馬⋯ 像是矯揉造作版的《我的少女時代》加上年代近些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再揉雜無數兩岸三地青春片梗,輔以白得發藍亮得發光的磨皮糖水濾鏡,各種無意義的特寫慢鏡頭加突兀的傷心bgm⋯ i mean我像是看了廣東話配音的爛俗台灣青春偶像劇,食不下咽。我對lgbt片總是寬容的,但毫無真摯感情,只有聲嘶力竭的哭喊和滿嘴空洞無力的愛,怎麼打動人?這個設定在2001年的故事中我最感動的位置是當兩個女主一起看《藍宇》,甚至沒有畫面只有背景聲音,是悍東藍宇在北歐的分手戲,「我是真的喜歡你」,在這個位置我全片最感動,你能明白嗎?時代已經進化到不再需要這類片子了,香港已經有翠絲、叔叔,不需要有矯情無比的假青春回憶。

46分钟前
  • Brainfulslack
  • 较差

大曝光真的很刺眼,中规中矩的爱情电影,青春期无疾而终的情感差不多也看腻了。

49分钟前
  • SpyLiu
  • 还行

大柔光我确实不太喜欢。还停留在用肉体疼痛表现内心痛苦的层面,高中生时期的感情幼稚一点我还能接受,一直到三十岁还用很梦幻手法表现未免太表面。

53分钟前
  • 装老阿姨的少年
  • 较差

还是希望放过吧,有过共同回忆就算啦,结尾真是迷

54分钟前
  • 无名氏
  • 还行

挺冲突的。短发的最勇敢,但又很懦弱;长发的最大胆,但又最保守;家长都很开放包容,孩子却又过分自疚。虽然但是,能不能让这样养眼的拉拉片陆续有来?!

56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5分,太假了,不看导演我会以为这是直男拍的,只有流于表面的东西,甚至没有电影元素,最多只能算视频

59分钟前
  • Joe
  • 较差

这也太散了吧。。

1小时前
  • 天上斤斤不说话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