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很多人一样,因为林峰而看此片。
因为刚刚重温完溏心,很想再找部峯少的现代片来看看,总觉得他时装造型比古装好。
又瞄到这部剧里是林峰杨怡搭戏演COUPLE,顿时相中,同样也是因为她在溏心里的表现。
基本没有拖进度条地完整地看完了此片,感觉就是“得得地”,还是有点失望。
我很少完整的看TVB剧,无从比较,纯粹从看故事的角度出发,觉得这个故事不够精彩,让人基本没有重看的欲望。
先是说案,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是因为要看探案来看这部戏的,如果是的话还不如找正正经经的侦探片来看。
谈情说案,情字在前,摆明了说案只是佐料而已。
事实也证明这几个案件设计得太简单,基本不能让人有看完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不过本人也不是什么逻辑缜密的分析专家,就不多加赘述。
主要想讲讲“谈情”。
一段谈情的故事,要拍得好看,编剧必然会将其写得曲折,而每个阶段人物情感的转变处理是故事是否好看的重点,其中包括这些转变是否符合逻辑以及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描写是否深入到足以让观众感同身受。
在这两点上,这部剧处理的的确有些粗糙,让这部本来该依靠“谈情”来出彩的片子终于沦落到两边都不讨好的境地。
首先我很想说说该剧的硬件,包括发型,服装和背景音乐,虽然这些和剧本没什么关系,但对正在用视觉和听觉观赏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当然也属于评判这部剧好不好看的基础。
说到发型,真的很想吐槽,林峰的刘海那么厚那么酷似“花轮”就算了,我受不了的是那么厚的刘海和那么薄的侧发形成的反差,说实话,如果这个发型再夸张一点就和那出现在谢许两家风水案中的某个痞子差不多了。
幸好峯少的头发到后来慢慢长出来了。
但问题是剧组把有些靠后的剧情放在前面拍,导致他的头发在同一天里变长又变短!
具体可以看18集,很明显,分手那场戏里峯少的侧发短了好几寸,再加上厚重的刘海= =不说很多,但肯定把这场戏给人的观感打了折扣,那么僵硬的发型怎么都不像一个儒雅的教授该有的啊……我倒是很喜欢预告片里林峰的发型。
另外是服装,还是要讲教授,那几件束腰小马甲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当教授就一定要穿这个?
实在是太凸显林峰有点魁梧的上身了,尤其是分手那场戏,那个侧影实在是偶卖糕,连臀部的曲线都那么明显……HONEY不要打,我也很花痴峯少的,只是这造型让人欲哭无泪……然后说音乐,个人觉得用主题曲做的配乐还是挺不错的,但是为什么那么重要的几场感情戏都没有音乐衬托的?
印象中有两场,先是看星星的那场,好像是教授要补偿犀利妹被他姑姑欺负,这是为数不多的一场重要甜蜜戏诶我说,居然一点点BGM都不给的?
在一片寂静中看着两人的背影让我觉得有点傻……还有就是分手戏,这要老命的分手戏啊,编剧就让杨怡在那不停地吼啊吼,她哭得很辛苦我听得也很累,相信如果配个合适的背景音乐整个气氛都会上一个LEVEL,可惜编剧实在不用心……说了那么多“硬件”该来说说“软件”。
教授和犀利妹的对手戏,不论我怎么用心,就是感觉没FEEL,开始没有激情,过程不温不火,这就导致了分手过度激情,而之后教授的死缠烂打更彻底雷人。
首先是犀利妹知道教授钟意她之后反应太奇怪,我只看到表面的故意装傻而没看到内心的强烈波动,可能杨怡就不太适合演这种获得暗恋的人垂青的小女人形象。
我本身就是单恋控,最喜欢单恋获得回应的剧情,但这次看两人开始拍拖的剧情却一点都没有心潮澎湃,反而觉得有点生硬奇怪。
过程过于零碎平等也是这个恋爱故事不好看的一个原因,其实观众要看的不是他们两个时不时出现在案件或家族矛盾的间隙中,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能烘托两人感情的事件,但这个故事中,我看到只有单调的上等人下等人中的纷争,而最后的分手居然还是因为这个纷争!
从分手后两个人的回忆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恋爱谈得多么单调,忆来忆去出现的都是那个吻额头的镜头。
我喜欢看的拥抱戏在这个故事里居然一次都没出现,两个人的感情就像君子之交平淡如水。
不知道是因为教授的个性使然,还是因为我太肤浅看不到两人抽象的感情基础。
分手戏我已经说了很多,总之就是从各方面来看都很失败的一场戏。
我至今没想通为什么教授因为他妈妈病倒就想到分手,他妈妈病倒和犀利妹有什么关系?
可能教授认为导致他不在妈咪身边的原因是他在为感情之事而烦恼,但我总觉得有点牵强。
台词设计的也不好,我本来就觉得那个么么么么酸的说辞有点傻,犀利妹居然还要再重复一遍,他们的爱情到现在为止还维持在化学物质导致的刺激冲动层面吗?
本来我很喜欢看杨怡的哭戏,本来我很感动于那句经典的“我很挂记他,我想见到他。
”,但这次看得就是没FEEL,让我自己都很郁闷。
最后的复合,和很多人一样,我也被那条疤雷得不行,这条疤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如果说跳海自杀的念头还算符合逻辑那这条疤的出现到底是想干什么?
编剧你哪怕生造一个犀利妹割腕的镜头也好多这样直接贴一条疤把观众雷焦好吧?
当然,这段感情里还是有可圈可点的片段,我个人最喜欢的倒是两人拍拖前犀利妹煮面给教授吃的桥段和抛硬币的那段,感情表达的比较真,不像后面的戏,怎么看都像在演。
另外犀利妹感冒听到教授电话里的声音就开始哭也是比较好的桥段,在脆弱的时候听到那个熟悉挂念的声音的确会让人哽咽,任何感情戏都要符合人之常情才能感动人。
相比之下Gordan和Nicole的那段恋情倒是比主角之恋好看,咖喱心太软和巧克力咖喱蟹让我看得觉得又温馨又想笑,一个PLAYBOY长成一个真男人的历程也拍得比较真实,他们两人有很多桥段都是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想法谈两人的关系,这就比较好看比较真实。
感情应该更多是内心的碰撞而不是外界的压力,编剧把上等人下等人这条线画得太明显,这种俗套的灰姑娘剧情还有几个人想看?
如果不是因为是林峰杨怡在演,我想不会有人青睐这样的剧本。
还是喜欢溏心里那个四角恋的故事,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得以展现,故事里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每个人都极尽全力的演出最后华丽谢幕,故事已经跳出了演员本身,人物都可以变得有血有肉。
这样的故事,才是想让人重看回味的好故事。
而这个“谈情说案”,想看案件的人嫌感情戏份太多,想看感情的人又觉得没有FEEL。
所幸演员其实还是很卖力地在演,还不至于让人完全看不下去,但觉得只能看一遍消遣不能看两遍重温。
一些个人感受组成的唠唠叨叨,以此为记。
一向很少看港剧,除了电视台播的那几部,其他都兴趣寥寥。
一来,总是那几张老面孔,看多了腻歪;二来,距离我生活的世界太遥远,看得时候总有种踏在云朵上的感觉;三来,香港就那么点屁大的地方,香港人能那种优越感真让我不舒服。
百无聊赖的时候,看了这部题目很直白的电视剧,呵呵,全剧除了谈情,真的就是如名侦探柯南式的说案。
总结感觉如下:1。
千万不要有当警察的祖宗,生活在那样的光坏下很累。
2。
有个笨哥哥就算了,不要有个爱惹事的嫂子。
枕头风的厉害真的会生出很多事端。
3。
不要在酒吧乱搞关系,等出来个gay对你说:“honey, 昨天晚上我们。。。
”你就出名了。
4。
要学会修车和拔河,这样可以钓到个物理系的教授,虽然他理论有余,实践不足。
5。
当有人和你表白说,那是xxx酸的作用,你一定要柔媚地回答:“this is the sweetest I've ever heard!”6。
手表不要买太贵,有一天也许要砸开用里面的指针做指南针救命用。
在这样微凉的天气,看完了一直想看的“谈情说案”的大结局,虽然最后一集是第二次看了,但是心里还是暖暖的。
就有种冲动想写点什么,因为这部戏给我的感触比较多!
好吧,就用这部戏来讲讲我的感情观吧!
这部戏我在追“泡沫之夏”的时候,室友在追的。
因为是林峰演的,所以当时一直很想看,但是,那段时间,一直忙着别的的事,所以拖到最近才看完。
看的时候真的是情绪跌宕起伏,欲罢不能啊!
怎么说呢,先从Gordon和Nicole开始说吧。
他们俩的爱情给我的是一种快餐爱情后来修成正果的感觉,可以说我是因为这部戏才比较喜欢马国明的,之前,对他拍的电视剧都没什么感觉。
喜欢Gordon这个角色是因为他作为犀利妹的上司这个身份,而并非是因为他是Nicole的男朋友。
作为一个上司,他的领导能力真的很棒,对下属也好好,很像我们的微微姐,哈哈!
我很喜欢看他们破案的时候Gordon的表现。
反观他在感情上的表现,我只能说,他和Nicole确实应该在一起,他们俩在一起才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方,这条感情线说的其实是大部分人的感情,就是其实每个人都不完美,两个人在一起,如果想要更完美,大家就都要为对方付出和改变。
那样,才会有happy ending。
再来说Kingsley和犀利妹这一对,我看完这部电视剧,就突然爱上Kingsley这个名字了,不过只是爱上这个名字,因为觉得叫起来很有感觉。
其实,Kingsley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男朋友,像很多人说的,他在处理一些事情方面,太软弱了。
Kingsley和犀利妹的恋爱其实就是一个感性的人和一个理性的人在谈恋爱。
两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必然不同。
Kingsley表白的时候居然是将爱情用苯氨基丙酸的原理来解释,或许有些科学化,但却真的是很感人很特别的一段表白。
记得在看之前。
我做过一个投票,问题是爱是什么的作用,当时我投的也是苯氨基丙酸。
也许,在下意识里,我也觉得科学地去解释一切,比起去说那是缘分是感觉是命中注定什么的更贴切吧。
让我最感动的,其实是他们约会后晚上Kingsley送她回家在她家楼下最后叫住她的那个场景。
当时再配上那首“直到你找不到我”,真的被感动到了。
他们分手的那场戏,虽然很难过,但可能预知到了会是这样,所以也没有说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只是从那之后,看Kingsley总是感觉不舒服,会在犀利妹拒绝他躲开他的时候大喊“对!
就是这样”,虽然Kingsley的理由很正当,但是他说出来,总是让人感觉那么难受,什么因为算错,什么人情世故方面IQ为零。
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处理人情世故的天才,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哭成那样,却无能为力,那一刻,真的觉得他不够勇敢,sorry有什么用,道明寺说过,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要警察干什么。
在感情的世界里,道歉尤其显得那么无力,与其你说“sorry”,不如紧紧抱住她,那种温暖胜过一切抱歉的言语。
的确,1+1在二进制里面是为0,但是他为什么不说,有时候1+1也可以大于2呢?
那么多的话其实就是为自己没有勇气的辩解。
里面最让我有感触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在我不再奢望的时候给我希望,为什么给了又要收回,你耍我吗?
”问这句话的时候,犀利妹肯定忘了有一个成语叫做“天意弄人”,命运本来就是一直在捉弄我们。
只是,感性的人往往会将百分百的自己投入进去,所以结束之后,也很难拔出来。
犀利妹哭得那么撕心裂肺,哭得那么痛彻心扉,做了那么多傻事,可是有什么用呢?
他还是不会回头,因为理性的Kingsley将苯氨基丙酸的作用改为了一道数学题,化学作用可以调和,但是数学题的答案却永远只有一个,无法更改!
有时候觉得犀利妹好傻,但回头想想,其实哪个女孩没有这么傻过呢?
不是谁低估了Kingsley的杀伤力,也不是谁高估了犀利妹的恢复能力,而是谁都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在一份感情中的投入多少。
记得在看一本小说时,看到一句话,“是不是女人天生就是为爱而生的,所以她们在感情面前永远比男人勇敢!
”也许这句话并不是全对,但是在这部戏里面,是这样的。
横亘在犀利妹和Kingsley之间的到底是什么?
不是别的,只是所谓的门第,两个人家庭背景悬殊那么大,要契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两家人必定会有矛盾,生活在一起必定会有冲突。
虽然我们早已过了门当户对的年代,但是有些东西不是没有道理的,你们的生活环境社交圈子不同,他的世界,你是陌生的。
两个人凭着苯氨基丙酸的作用维持着自己的爱情,但是如果走到要相守相伴一辈子的阶段,到时候问题争吵出现了,是苯氨基丙酸的作用消失了吗?不是,只是我们开始发现了早该发现的问题。
虽然最后他们在一起了,但很多人也评论了,说其实是不怎么现实的。
但是我,和那些看这部剧的人一样,都愿意接受和相信这样的结局。
为什么呢?
我和抽抽写文也都秉持着一个信念,写文写小说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温暖的。
这个世界已经如此现实了,我们需要依旧怀抱一点梦想和希望,需要拥有一点义无反顾的勇气和纯粹!
这也应该是电视剧和小说真正应该带给我们的,而不仅仅是花痴少女梦,相信但是不倔强执着,而且,相信的人比较幸福,不是吗?
最后一集,我还是很喜欢的,其实如果是我,或许我在澳洲也不会原谅。
每个人的心都是肉做的,甚至有些女孩的心是玻璃做的,Kingsley带给她的,不是一般的伤害。
再坚强的心,也无法承受第二次那样的伤害!
记得“何以”里面默笙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原谅我,以琛,只是我没有想到连你都无法给我勇气。
”“我无法再承受一次,那种全世界在面前崩塌的感觉,我没有办法再承受第二次”。
与其说犀利妹是拒绝了给自己和Kingsley一次再开始的机会,不如说她是没有勇气再去承担一次伤害,因为爱得那个人越深,他给的伤害就越大,也就要花越多的时间愈合!
这种胆怯,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在面对伤害过自己一次的人!
而且Kingsley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感性的人与理性的人不同,她们从痛彻心扉的伤害中愈合后,就等于是重生了一次,她们会更坚强,会更懂得伪装快乐,心更难打开,更难那么义无反顾去爱去尝试。
最终,Kingsley在领奖时那段话也听得我热泪盈眶,有些事可以计算,但是感情,是无论你用多精密的仪器,多少公式,找多权威的科学家,都是无法计算的。
Kingsley说如果真的有轮回,如果他们可以生生世世这么想爱,他们也只能,我也只可以再爱她70亿年。
其实于相爱的两人,1秒都足矣,何况是70亿年、Kingsley说想造时光机,如果真的有时光机,让他们回到从前,不应该是重新相爱,而是以一种更勇敢的方式重新相爱!
那样的70亿年,才会是永恒!
那样的求婚,是女孩都会答应的吧。
所以结局并不意外!
不需要别的见证,也不再需要投掷硬币,人对了,没错过,那便是幸福!我很喜欢这首歌里面的那句话,“找对人,偏错过!
”的确,在兜兜转转中,我们也许早已找对了人,只是偏偏错过了!最终走到一起的两个人,珍惜吧,毕竟你们是错过了那么多对的人,才遇见的呢!
有些事,原本就是一种遇见!
我是看到B站一个分手剪辑里面,犀利妹跟Kings分手那段之后来找的剧看,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看的时候一直想的是看到分手了就不看了。
虽然叫“谈情说案”,案件方面真的不是很出彩,Pro King的植入有时会有些牵强,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也太过浅显。
撇看说案,来看一下谈情。
TVB的编剧在爱情戏上一惯喜欢那家世背景做文章,Kings的人设也比较不生活化,而犀利妹又有些元气得太over,每次到两家人的戏的时候,都蛮尴尬的。
Kings表白的时候特别可爱,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喜欢犀利妹,满世界找她,找到之后好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喜欢想要在一起。
这时候就没想过家庭问题吗?
背景差异一直存在,即然没有信心解决,就不要这样贸贸然去招惹人家女生,这样真的很伤人啊。
分手那场戏杨怡哭的好棒,感觉伤心得喘不过气来,而Kings,让他走就真的走了,留犀利妹一个人在水边,没有一点担心。
连后来赶去的LoSir都知道担心一下她会不会想不开,在一边陪ot着她不小心睡着后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担心犀利妹有没有想不开跳海。
分手后还说,希望跟犀利妹做好朋友。
我真觉得Kings这个人不知道是感情太迟钝还是本来就没有太喜欢犀利妹,不然为什么可以抽身那么快。
结局太过强行HE,如果蔡宝儿不是被编剧写成那样极端的性格,如果是现实生活中,Kings就跟这种家世相对的女生走到一起,两家都开心,犀利妹也就是个不会再有交集,连路上都很难碰到的过客。
如果不是Kings的妈咪涉及到案子里后来被犀利妹救,Kings的家人估计一生都不会看得上人家。
最后一集Kings如果不是林峰来演,表现行为完全就是变态,值得去报个警告骚扰,犀利妹躲去澳洲,结果在餐厅抬头发现又双叕他妈是你的时候,终于爆发了。
人家被你玩得想跳海,想撞车,最后还割了腕,既然在一起那么幸苦,大家都迁就,后来好不容易走出情伤,你又来表一次真心。
犀利妹说的好:“莫玩我了”。
颁奖典礼上的告白,说实话台词挺羞耻的,但是依然俗气地被“哪怕我们生生世世在一起,我也只能再爱你70亿年”感动到,犀利妹也是。
然后原谅,大团圆。
不知道为什么近来喜欢看一下比较理想化的爱情片,大概现实生活太过单薄。
犀利妹和Kingsley在一起的结局,就是太过理想化的爱情。
女生看小说也好看剧也好总是太容易自我代入。
如果细想来,两个人的矛盾到最后都是存在的,一时之间的相互包容接纳,不能代表一辈子的迁就,所以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只能演到观众最想看到的结局,然后活在他们的happy ending里。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拒绝看与爱情有关的电视剧,我宁愿沉浸到变态的杀人案件,惊悚的悬疑恐怖剧,甚至是林林总总乱七八糟的毫无实际意义的剧情,我没办法静下心来看完一部“谈情”电视剧。
人家说,“谈情”剧可以为人疗伤,因为它从头到尾都灌注这满满的爱意。
曾经我看韩剧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女主和男主幸福甜蜜的厮守确实会给人以强大的力量,可是,那终究不过一场意淫。
从剧中到现实,不过一场花火,绚烂转身,一地灰烬。
我看见灰烬,恨不得掐死自己。
你个白痴,那一切都是假的。
我喜欢峰少,喜欢杨怡,所以奔着他俩,我来了,我从来没有看到他们在剧里走到一起。
犹记得。
《再生缘》里,她是苏映雪,他是皇甫少华,一个温柔如水,一个木讷痴傻,可是他们的人生没有交集。
《大唐双龙传》里,她是李秀宁,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不得不嫁给柴绍,于是他策马奔腾挥剑大开杀戒,千般柔情过后,送上梁都,只为恭贺她与柴绍的婚礼,她嫁柴绍,他有玉致。
《溏心风暴》里他们毫无交集,《家好月圆》里他只是他亲爱的管家仔哥哥。
终于,在谈情说案里,他们没有错过。
她是大大咧咧,真诚无敌的犀利妹,他是温柔绅士,思维理性的科学家。
她是油麻地的丫头,他是上层名流。
他们之间明明没有交集,可是却相识,却相爱。
我喜欢犀利妹的性格,真诚,直爽,骨子里稍稍自卑,她爱上景博,不是那所谓的“苯氨基丙酸”发生了化学作用,她从一开始的佩服崇拜滋长了一段“暗恋”,她将这段情谊悄悄的埋在心底里,甚至没想过它会发芽,会开花。
对于冷静,理性的景博而言,爱情不过是“苯氨基丙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所以,他们分手的那一节,我觉得难过。
许是我很久没看“谈情”剧的缘故,我大概忘记了其他剧如何表现分手后的男女如何歇斯底里了,我只是记得犀利妹趴在栏杆上哭泣的表情,那无助,那绝望,让我陌生而熟悉。
感觉那么的真实。
最后一集赚够了观众的眼泪,那句:“如果这个世界有轮回,生生世世爱,都只能爱她70亿年。
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在我有生之年能不能做出时光机,让我回到过去,再爱她一次。
”我不能自已。
峰少的眼神温柔的对着镜头,恍惚间有自己被带入的感觉。
我有被小小的感动了一下,我不屑的心,有一刹那的相信。
我们相信爱,我们更怀疑爱,我们渴望被爱,我们又胆怯被爱,如果我们是犀利妹,我们同样会遭遇百转千回的纠结,我快乐着她的快乐,忧伤着她的忧伤,何尝不是一种放松。
谈情说案,我们只管谈情,不要说案。
案子一般般吧,有点低智CP呢,我更喜欢副线CP,比较带感,而且马明表现不错,把那种吃醋嫉妒演得很入我心主线CP太尬了,犀利妹莫名其妙又尴尬的花痴,林峰呆滞的演技,感觉他根本演不了这种类型的角色,他俩之间也没有那种CP氛围感。
但是到了经典分手场面的时候,犀利妹哭着说的那段话,让我很喜欢,她是清醒的“是你教我的,是你告诉我什么叫苯氨基丙酸。
你说当一男一女走在一起,这种激素就会增加,感情就会提升,这种关系和状态就叫爱情,是不是啊?
你喜欢我是因为你的苯氨基丙酸浓度增加,你从来没有说过我们在一起,是因为一道数学题,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一道数学题的?
你根本就不喜欢我,却把它赖在算错题的头上。
”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觉得 Kingsley不喜欢犀利妹,但我还在想可能是林峰演技问题,但分手的那一刻,我清楚明白了Kingsley根本不喜欢犀利妹,只是想试一试这种爱情而已,而且他极度懦弱,不想面对的时候就逃到外国,躲避自己的父母和女朋友,真不知道这算什么,遇事只会说sorry,大渣男!
谈情说案后记: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了,这部剧被淹没在TVB一大堆好剧里并不起眼,独独拎出来反复看,不过是为了重温教授和犀利妹的感情,因为,和我曾经的经历太像。
我是现实里的犀利妹,一无所有只有爱心没有家世,他是高高在上的官几代,呆萌迟钝的理科男。
和剧中一样,不可思议的在一起(中大奖)、遇到问题(父母反对)、解决不了(男方软弱)、分手(我崩溃),真的,电视剧里教授和犀利妹的爱情路线和我太像,只是,人生没有编剧,我和他没有复合,至今是陌生人。
看到教授的左右为难,看到犀利妹的隐忍,我多么希望两个人的努力能够开花结果。
然而发生那么多事,两个家庭冲突那么多,男方的软弱以及他对另一半更高的期望促使他结束这段不合适的恋情。
犀利妹的自杀、痛苦我都有过,现在仍然可以和犀利妹一起泪流。
看到评论里那么多人说犀利妹最后不应该再次接受教授,我想问一下,你们爱过吗?
你们体会过那种爱而不得的痛苦吗?
在爱情里,付出多的那一方始终是更容易妥协的,更何况他们的拦路虎已经消除的情况下,如果男方回头,大部分深爱过的女生是愿意再给他机会的,除非是女方开始另一段感情。
所以,看到最后他们戏剧性的可以在一起了,我是高兴的,就算我自己没有实现,看到电视剧里面实现了,我 也是高兴的。
多年后的我,已经蜕变成了当初他家希望的媳妇样子,有了自己的事业、房产,选择权在我的手里了,然而我身边并没有他来分享这一切,这总让我的成功感觉很不真实的感觉。
我是喜欢当初那个一无所有却为爱勇敢的那个我,那个付出了真心的我。
现在的我什么都不缺,却总觉得虚假,所有的爱情都消耗在那段感情里,现在已经无法真心付出了。
人生真的只有将就了。
其实想想,我骨子里就是个小女人,只愿意为爱而生的小女人,不想当女强人,不想把世界踩在脚下,只想栖息在我爱的人怀里。
剧中犀利妹和教授的爱情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只要犀利妹成长,用事业成就来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只要教授懂得付出,在家庭和婚姻中做好中间人的角色,长久幸福不是梦。
他们的性格一个动一个静,可以很好的互相吸引;本质又都是单纯可爱的,无法想象犀利妹爱上花心马明或者教授喜欢新潮女性廖碧儿的感觉,有点违和,在感情上怕并不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犀利妹和教授挺适合的。
这样的美好时不时拿出来看看还是很好的,至少让现实骨感的我们有一个丰满的理想,最主要是对生活对爱情有热情有憧憬,这样的正能量也是TVB最大的温暖和善意。
很久没追电视剧了,是因为宿舍的人看才开始看的,刚开始觉得麻麻,但是看着看着还行,其实不是非常好看,但是因为开始看了所以就很想看到结局,而且我是很急躁的人,每天看完一集就在等新一集播出,好痛苦啊,好痛苦啊。
看来我是不适合追连续剧的。
智齿闹得淋巴发炎,肿肿地,睡不着就干脆一集接一集地把片子看完了。
很久没有写影评了,长久以来,对任何片子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看过也就算了。
一直以来,都喜欢看侦探片,因为觉得电影里的爱情都太过虚幻,而自己早已经过了靠着对爱情的希冀盼MR.right的年纪了。
看看片子,不过是看人谈恋爱,看人闹矛盾,看人分手,再看人追回而已,寻常老套的情节,像圣诞夜里,装饰圣诞树的灯,有了嫌俗,没有的话,故事又太过平淡。
但不知为什么,又好像在片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或者其实,也是好多人曾经有过的影子。
两个人在一起,恩爱如漆,连路过的旁人都觉得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是爱情,总是要经历一些考验才能叫爱情,否则一切都只是身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工作,让你追随自己的生理需求,寻求心理上最纯粹的快乐而已。
kings不是不好,也不否认,在故事的最初,在遭遇那些反对的时候,他有尽过自己的全力,希望能够解决到家庭同爱情之间的关系。
但牛顿第三定律在爱情同亲情拔河的时候,好像也同样适用,谁的重心更稳,谁就是赢家,于是无可撼动的亲情表示,面对由化学物质控制爱情,它赢得毫无压力。
故事到这里,的确谁都不怪。
看到犀利妹在海边哭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年前的8月,在北京机场的自己,有时候面对一个,你自己以为只要两个人还爱对方,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解决的人,突然告诉你他撑不下去的时候,原来那种无助感,真的是通用的。
一时之间,所有的记忆就像摔碎的瓷器,再怎么回头看,都拼不回来,想拼劲全力捡回碎片,也不过是再次割伤自己的手,让虚幻的伤口,在身上留下切实的印记。
但那种时候,任何事也都会像自己能够抓住的救命稻草一样,只要听说这样做,日子可以回到从前,我就一定不会说不,“我不想你走,我不要你走。
”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抓住救命稻草一起沉入海底的感觉,才是真正的绝望。
在片子里,要真的讲kings在什么时候回心转意,我真的觉得,是在他妈妈表示可以再次接受犀利妹的时候,而不是他们的感情与融洽的相处,在一次一次的见面当中被印证。
世间万物,其实真的是可以解释的,可以拿来分析的东西,就代表可以被理性控制。
kings理性,所以希望两个人可以做好朋友,让自己不会失去犀利妹,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又不至于烦恼到自己,但是犀利妹不行,因为她对他最后的感情,早就抓着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起沉了下去,冰封海底。
不被人伤害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藏起来,路是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为了不怨别人,唯有保护好自己。
看到犀利妹在海边对住lo sir说她当时绝望得想跳下海的那段,我居然发现自己哭了,当年绝望的感觉,又袭回心头,那些天的记忆同感受跟脸上流下来的眼泪一样清晰,的确不是为了一个人就可以放弃自己,但是也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打碎对感情的全部信任。
别误会,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说过Kings不爱犀利妹,不过是kings更加爱自己而已。
当全世界都表示对他们在一起的情况可以考虑的时候,kings再去追回犀利妹,各种手法,各种言语,我仍旧相信这个世界有爱情,所以替她高兴。
可如果Kings 的妈妈在经历那次绝处逢生之后,仍旧冥顽不灵呢?
会不会还是这个结局?
如果再有分量级人物表示反对呢?
Kings在领奖台上,还会不会说出那番话?
爱情不过是一场刚刚好,刚刚好遇见你,刚刚好可以处理得到对方的情绪,刚刚好所有的阻力都在可以控制或者是毫不在意的范围内。
成功时可以谢谢别人的支持,但是失败时要怪的人,永远都只有自己而已。
首先,友情提示,本标题不是IQ题。
之前写了一篇“《谈情说案》有没有抄袭”(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302676/),那是在此剧开播不久时写的。
现在,看完了全剧,对那个问题我还是坚持最初的观点,如果看完了仍有觉得是抄袭《神探伽利略》的,我无话可说,您看完全剧后发现除了第一个案件还算是靠物理学破案的外,还有其他的吗?
这是一部各学科综合破案的剧,真的,所以林峰才在这里面成了打酱油的,因为无用武之地,想说也说不了啊,虽然他也会些物理学以外的学科,但很多时是靠大学的其他同事。
至于,还有没有抄其他剧,我不知道,因为说的那些我都没看过,无从评价,我还不至于为了这个去专门看那些剧。
不过,看完了全剧,还是有些话要说。
谈情我不会说,说的人多的是,当林峰在这里面华丽丽地打酱油,谈情就注定在广大粉丝中是失败的。
我要说的是很多人不屑一谈的说案,这案也确实没啥可说的,从剧名到剧情都看得出编剧没放多少心思在这上面,也无意于复杂化案件,连嫌疑人都懒得多设置一个。
我如果对说案抱有期待那只能说是自己的问题,确实,我对说案有期待,我期待的是最后一个案件,预告里说两个天才对决是令我期待的原因,尽管我知道肯定天才不到哪去,但我想不到的是天才原来最擅长的是玩小强填字,当黄浩然说出这次是玩林峰的强项时,我满心期待地以为这次物理学终于能派上用场了,当林峰说出“填字游戏”时(此时,我还一度以为要填的会是些物理学术语),我才知道他的强项原来是这个,看来他在这方面的造诣是深藏不露,如果有诺贝尔填字游戏奖,那一定早过他拿物理学奖。
一部剧,不管质量如何,我完整看完了,那我就会起码三星,还行都不是也能看完,除了看人的,那只能说犯贱,有干净的东西的不吃硬是要吃垃圾,当然,那些要到全部吃完才知道吃的是垃圾的也除外。
这不是港版的汤川学么???
弃。
tvb越来越不行了啊 还是早年的剧经典啊
最近看的TVB片子里面比较正常的一部,虽然剧情抄袭日剧,但至少还是可以从头看到尾的,不为说案,只为谈情
虽说是翻版伽利略,但除了天才物理教授加热血女警这样的人设搭配外,其实基本还是原创的,到处可见浓浓港味。几个案件都颇有新意,涉及物理原理都浅显易懂。看到目前暂时没发现抄袭,比起某无耻国产剧连台词都不改如此红果果,TVB算是很厚道了。
杨怡不耐看啊,教授一定就是穿成林峰那样的吗,未免文质彬彬得过分了吧。这部剧光看马国明了- -
林峰还是依旧这么灵啊~~~帅气与气质并存
哎,失望了失望了。看完了失望了。
三星半,虽然抄袭痕迹明显,又跳脱不了香港警察系列的定式,但至少可以追着看下来,而且谁叫我就是喜欢香港警察电视剧一百年不变的套路呢,这就是亲切感。
模仿伽利略神探。
还好的片子,让人挺怀念那段有港片的日子港片中的阶级好像还是旧社会。世俗的香港,分等级的社会,这样的环境真的也只能产生董桥这样的文人
香港的警匪剧势头真的不行了。
最近发现好多没看的TVB,目前的TVB只有杨怡比较喜欢了,最近的目标是看齐TVB剧,ps,看的粤语听力进步不少,哈
忘记了,陪LP
冲着林峰看的。
惊艳的马明,超伪的林峰,还有,进步很大的杨怡童鞋
纯粹想看马明
一个理由,只为林峰
最后那里也忒夸张了。。。
学的没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