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说,我们跑吧,话音未落,他已经冲了出去。
俊石、东秀、中浩、上太,4个年轻人有力的脚步声像一阵急雨,他们跑过摆满水果摊的街道,跑过小巷的拐角,跑过一段一段缠绵的台阶,跑过横过铁轨的天桥,他们像桥下的火车一样无所顾忌,轰隆隆跑过狂野涤荡的青春岁月。
十六七岁,他们的心还很纯净,眼里充满了友情的阳光。
这是韩国电影《朋友》里的一个片段。
似乎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会有一群这样的朋友,心上还没有沾染灰尘,就像几片撒欢儿的空气,偶然碰到一起,变成了游荡于旷野的风。
在后来关于那些岁月的记忆中,清晰的就只有几张面孔,那几张面孔和脚印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份地图,包含所有的高山、河流、峡谷、平原和咯斯特地形。
在很多电影中都有同样的情节,比如《美国往事》,比如《两杆老烟枪》,比如香港的《蛊惑仔》,从少年的友情开始,然后有了爱情、金钱、权位、利益,然后是冲突、分裂和背叛。
也许现实生活中不会那样曲折,但是世上的路太多了,我们总会渐渐地走远。
想一想,和年轻时的那些好朋友已经几年没有联系了,因为有了各自的工作,像天上绽放的烟花四处散落在不同的城市。
一些非常寂寞的夜里,我常想,如果在相同的城市,无论多晚,我都能找到一个人过来陪我喝酒,醉后在大街上唱歌,有朋友在,寂寞会稀释很多。
现在交不到那么干净的朋友了,雪山源头的清洁的水到了下游就变的浑浊,漂浮着利欲交易的垃圾。
陈升有一首歌叫《朋友》,我很喜欢。
那么多人唱过朋友,藏天朔,周华健,谭咏磷,竟然还有这么唱的,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被当路踩着了,想必滋味也不是那么好受。
可是陈升的《朋友》是豁达的,这个已近中年的男人知道“有些决定沉默,有些变成敌人,我的朋友,谁要在下个路口分手走开。
”这个睿智的男人了解“然而分手后的路程依旧那样冷清,还说我们要解决问题,面对明天,看来我们都迷了路。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有些互相伤害,有些放弃诺言,我的朋友,你说的我现在才明白。
”很多时候,心里会不由自主想起这首歌的旋律,“有些已经离开,当然有些还未来,我的朋友,其实我们并不在乎。
”不在乎的是过去还是未来呢?
是记忆还是现实生活?
电影中的4个好朋友,中浩一直读到博士,上太是个小职员,俊石和东秀在帮派里打打杀杀,再也无法聚到一起了。
有一次喝完酒,俊石踉踉跄跄背着中浩,走在一条铺满秋叶的林荫路上,小弟们开着车跟在后面,他在怀念从前的日子和从前的友情,却逃不过命运的锁,在一次帮派火拼中,东秀死了,俊石进了监狱,走在监狱黑暗的通道中,唯一醒目的是尽头的阳光。
很多年以前,4个小伙伴簇拥着一个汽车轮胎游向海中,海水是绿色的,浪花是白色的,乌龟和金牌游泳运动员谁更游得快呢,他们争论着这个问题,不知不觉已经离岸很远。
我们回去吧,一个人说。
朋友,长久亲密的,伙伴,这个最终的答案虽然是教科书般的解释,但是,却也是元端给出的,伙伴两个字,也在最后回想四人小时候的画面时,有了更深刻的含义,让“朋友”的解释不再那么单调,伙伴两个字更多有的是童年时那些无忧无虑的真诚表露。
看似是乌托邦的青年时代就那么一笔掠过,但是却别有用意的刻画出着什么。
首先是每个人的人物性格,其次也就是元端(俊硕)和东素的微妙关系。
东素即隶属于元端的下级,但也能从很多细节看出一颗不甘的心,这就包括在元端家因为女主唱发生争执和每次打架都是东泰在最开始叫阵、最后教育被制服的人,而元端永远都是那个沉默的,但他会在背后告诉山泰道理。
但这时的东素知道自己还没有能力能够和元端抗衡,可能很多事情也没发展到那没有考虑过那么深。
但不可否认,虽然刚开始有这些小的细节,但是大的环境他们四个还是要好的朋友,只不过东泰更边缘化些,这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在山泰回国和元端偶遇,当时的元端经历过丧父、低谷、失势后,俨然已经变成帮派的老大,虽然见到山泰时还是那么青春般的激动,但是从他前后境遇对比,可以联想到他中间经历过怎样的磨难沉浮,让一个瘾君子成为帮派大哥;而东素虽然也已做大,但是是在别人的罩护下,而且没有经过像元端一样经历那么多的磨难,这里也已经给最后死的是东泰而不是元端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在元端找东素去四个人聚会时,好久不见的两人,明显可以看出元端的大度,这不仅是一个朋友应有的,更应该是一个黑社会大哥应有的。
而东素的不礼貌也把他的不成熟恰恰表现出来。
“为什么到现在我什么都还要听你的?
”这句挤压已久的话,终于在这一刻迸发,当天晚上果然也没有去。
可以说是一种发泄,但更可以说是东素的一种任性。
接着,东素必然的结局,倒在了街上,大雨冲刷着他的鲜血,他最后一句话竟是那般的温柔。
在火热的鲜血和冰冷的雨水冲刷下,他回到了本真;同样,在这种冲刷下,元端也已感到,那份感情,其实从来都没有消失甚至减退过。
这也让他最后坦然的认罪。
最后,山泰和元端的对话,那样的激昂,不像刚进监狱人的心态,却如此生动的表现出了元端的心理活动,他得到了救赎,他说,黑道是不容困惑的,当年这句话让他决心杀了东素,现在这句话更像是在告诉所有人,他已经过了那个还读不懂什么是朋友的阶段,更或是一切的错误之后,他看清了所有,得到了答案。
的当狱警押他回去的时候,前面的路是光明的白色,这也和他父亲葬礼那天和东素谈完话之后东素走进黑暗,有了一个完美的呼应。
最后四个人一起抱着泳圈从深水往回游的时候,还是会有酸酸的感觉。
那时候的他们,不会为谁在海底游的快而争论的头破血流,而是当他们觉得危险的时候,一起努力的度过。
但这就是最后想表达的,朋友,长久不分的,伙伴。
有人说,人在22岁以后就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了。
这句话其实是在说明少年时的友谊最纯洁,它不会沾染社会上的铜臭味,没有受到任何利益的浸染,如同圣洁的雪莲花,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影片中的结尾部分为我们展现了:1993年,在法庭上,元瑞深深的忏悔。
而接下来他要在监狱中度过余生了。
而他想起小时候四个小伙伴在海上一起抓住一个游泳圈,探讨着天真的话题,一起划向岸边。
可是如今,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元瑞曾经在给山泰的信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表现出他对那份友谊的追念和对现实的困惑:“我和东素反目后整天呆在家里,想朋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朋友的真实含义,直到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那是‘长久亲密的伙伴’。
爸爸说人要正义的活着,但我现在很迷茫,分不清什么是义和不义。
”那么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一下什么是朋友?
淋漓种种,酒桌上的,事业上的,从小玩到大的,球场上的,学生时代的……无论那一阶段的朋友,总会有那么几个让你一辈子难忘,除了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珍惜之外,再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自己沉浸在拥有朋友的喜悦中,可是有一种悲哀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东西,就是当你认定了这个朋友却不为人所公认,朦胧中不知道究竟是那里出了错,就这样疑惑,怀疑,思虑,渐渐的甚至可以忘记怎样去体会那种信任别人与被人信任的温暖,这才是最最伤感的,不仅是因为他人,更是自己,因为我相信,朋友,就是可以心甘情愿为之牵挂付出不去计较的那个人,那才是朋友。
最后我们一起唱响周华健的《朋友》These years a person 这些年 一个人The breeze also leads rain to also walk 风也过 雨也走There are tears to have a fault 有过泪 有过错Still remember persistence very 还记得坚持什么True love's leading would understand 真爱过 才会懂Woulding be lonesome will look back 会寂寞 会回首Have dream eventually to have you eventually in mind终有梦 终有你 在心中 Friend's whole life walks together朋友一生一起走 Those days no longer have 那些日子不再有A words lifetime 一句话一辈子Whole life feeling one glass wine一生情一杯酒 The friend is never solitary to lead 朋友不曾孤单过A friend will understand 一声朋友你会懂Still have already stilled harm to have a pain还有伤 还有痛 Still need to walk to still have me还要走 还有我
我以为元瑞会离开,但是,他留了下来:我一直以为死的会是元瑞,然而却是东素;只有一个我以为对了,在法庭上,元瑞承认了当天的事......元瑞的手下询问:"要不要杀死他的得力助手"?"我父母的葬礼他出了很大的力,想都别想."在下雨的夜晚,他们瞒着元瑞去刺杀东素,东素愤怒的声音:是谁下的令?是不是元瑞?"东素愤怒的杀红了眼,可是在愤怒后面,是不是还有失望和伤痛?后来的谈判"我从来没有怨恨过你,如果你是我,你也不会,我们只是奉命行事.作为朋友我请求你帮我最后一个忙,去夏威夷."东素看了元瑞半天说道:"你去夏威夷." "好,我去."元瑞站起身离开.东素回忆起他刚才的话,红了眼眶,要去机场,他去机场干什么呢?是去为朋友们送行,如果是,送的又是谁?还是也决定离开?只可惜我们没机会知道,只知道他身中30多刀倒在血泊里,临死之前都没能合上眼,他知道是元瑞杀他吗?或许他会以为,是他的老板.我希望是后者,东素总觉得是元瑞的奴仆,可他的心里,元瑞是第一个帮助他的人,在心里柔软的地方一直有元瑞的位置......在法庭上,法官问道:"你认识韩东素吗?" "他是我的朋友."满庭喧哗."是你派人杀了韩东素吗?"沉默片刻"是".人们再次喧哗.在元瑞的心中,东素不是奴仆,不是下属,是朋友! 隔着铁丝网,山泰问:"元瑞,你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要认罪" "因为迷惑,我和东素都是黑道,黑道不应该迷惑." 在东素和元瑞的心中,对方是自己的朋友,可比起生命,也许朋友的力量太过于薄弱彼此间的不确定和不信任,致使东素倒在了血泊......"朋友之间不言歉"影片中反复出现,其实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应该相互信任!相信自己的心,相信朋友的心,相信曾经走过的日子在心上留下的烙印,相信朋友之间的真情!
友情的背叛几乎是所有男人的必修课吧,当然不必到最后都要用你死我活的方式了断,但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于黑帮注定会将这种背叛的伤痛放大到无可限量,加上棒子一如既往的煽情,最后小小的感动了一把。
在没有亲情和爱情的时候,友情挽留下生命最后一丝暖意。
它从来不离不弃,在生命的一旁,绽放微弱却永恒的光。
一生难得几个知心的好友特别是从小到大的朋友在黑帮中,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信任是非常奢侈有这样的可以信任的人,棒
朋友( 2001)关键词:韩国,黑帮,青春,张东健,刘五性,郭景泽台词:朋友之间,用不着道歉!
青春在安达充的笔下,是宁静的青涩的快乐的纯真的。
青梅竹马在安达充的笔下是淡淡情愫矜持的关心似有若无的缘分和细腻的感情。
朋友在安达充的笔下就是一生的对手坚强的后盾默默地支持。
这些,是美好的。
在姜文的电影里,青春是一段压抑的荒诞的岁月,是一个社会从体制化逐步变迁的历史,是青春萌动的阶段。
在刘伟强的蛊惑仔里面,朋友就是兄弟是一起拼杀挣扎在社会边缘相互扶持的依靠。
这些,是张扬的,潇洒的,动荡的。
青春在《蓝色大门》里是内心情感的挣扎、质问,是对自我的逐步认识,是大块大块的明亮的阳光。
这些,是细腻的。
但是在《朋友》中,青春是人生道路的痛苦探索,是对一生挚友的艰难抉择。
朋友,曾经是一起奔跑在去电影院路上相互追逐的伙伴,是一起追求漂亮姑娘的兄弟,是一起对抗如潮冲突的依靠,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互相厮杀的敌人。
在这样一个史诗性篇章的故事中,我们慢慢看到了少年在动荡变化社会中的成长,也看到他们渴望回到纯真年代的愿望和无法回到过去的痛苦。
那些刻意发黄的镜头下,炙热的阳光,张东健穿的旧式中山装式的校服都让我仿佛回到了过去,去回忆自己的童年。
元瑞、东素、山泰、容贺四个人从小就在一起长大。
元瑞对于自己是黑社会大哥的儿子感到十分的苦恼和不安,但同时他也明显遗传了父亲那强悍的性格和领袖的气质。
东素的父亲是一个殡仪员,这令他感到十分自卑。
他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父亲那样的人生,不要总是在悼念中度过。
对于元瑞,他总是抱有尊敬和服从的态度。
山泰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对于朋友间的义气十分的向往。
而容贺则是一个成天嘻嘻哈哈的开心果。
经历了童年的快乐和懵懂,四个人进入了中学,即将开始要选择自己的道路。
一个叫贞淑的女人成为了他们第一次冲突的导火索。
山泰对于这个合唱队的主唱一见钟情,自习时也反复地听着她的歌曲。
元瑞帮他接近认识了贞淑。
而同样暗暗喜欢贞淑的东素却对袁瑞第一次表示了愤怒,他质疑自己是否只是元瑞的跟班甚至奴隶,而从未得到山泰那样的朋友式的尊重。
这成为了这两个朋友今后一生的冲突的起点。
当山泰最终劝说和老师发生冲突的元瑞和东素回到学校上课后,容贺提议去看电影庆祝并且比赛跑去电影院。
四个人忘情的在街道上奔跑着,风在耳边呼啸而过,轻快的歌唱。
他们互相嬉笑着奔跑着,阳光洒落在他们单纯的脸上,那一刻,是全片也是他们四个人最快乐的时光,也是配乐最欢快阳光最明亮的一刻。
快乐转瞬即逝。
元瑞和东素为了保护和外校学生发生冲突的山泰而最终卷进了大规模的校际间厮打,惨烈的拼死械斗之后,两人的单纯的学生时代宣告结束。
山泰曾经为了弥补朋友的伤痛偷偷拿了家里的存款跑去找元瑞想要一起离家出走去汉城。
却被元瑞拒绝,他不希望拖累朋友的前程。
那一刻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朋友在元瑞的胸中所占据的巨大分量。
他为此而自豪。
四个人的人生终于在此开始彻底分离:元瑞在经历了母亲死后短暂的吸毒堕落的阶段,逐步在父亲旧部下的支持下成为了一个管理严格的黑帮大哥。
他坚信即使是黑帮也要有大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东素最终不愿接替父亲殡仪员的工作,加入了另一个更加卑鄙残酷的组织,通过不择手段的威胁勒索买毒品等手段,慢慢的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干将。
在元瑞父亲的葬礼上,两人最终彻底的分离。
黑夜里昏黄的灯光下,东素回身最后淡然的一笑摆摆手,转身拖着长长的黑色倒影离去,把所有的过去甚至是朋友都留在了身后,令人唏嘘。
山泰和容贺则都上了大学,山泰甚至还出国深造。
而贞淑也早已成为了元瑞的妻子。
韩国大规模的打黑行动使得东素的组织损失惨重,而早已集团化企业化向白道过渡的元瑞的组织却受牵连甚少。
为了生存,东素开始奉命去抢占元瑞的地盘和企业,两个人的战争正式的开始了。
尽管元瑞一直不愿意去对抗东素,但是手下人的擅自行动最终导致了东素对元瑞的仇恨的爆发。
或许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能够取代元瑞成为领袖甚至是成为元瑞。
家庭出身让他总是感到自卑,也因此他对于旁人对社会有更多的怨恨。
在元瑞对朋友最后的一段长谈劝告之后,我们可以感到,朋友开始在元瑞的胸中划出了疑问号。
大雨,东素走出了 pub,准备进车,却猛然被身后卧底的刺客刺杀,慌乱间开始奔跑,但是总有一个杀手冲上来拦住他,把那锋利的日本刀捅入他的肺。
这些杀手,这些刀,甚至连刺杀的部位都是元瑞一直以来反复调教的。
我们只能听见一声声刀捅入胸膛的声音,东素慢慢的瘫倒在了电线杆下,吐出最后一口气。
那个稚嫩的刺客仍在忘我的一下下的刺着,血水混合在雨水中慢慢的流淌,悲伤的音乐慢慢的响起,朋友的道路最终走到了尽头。
最终元瑞也因为无法面对杀死朋友的自责而甘愿被处决。
只留下了痛苦的另外两个朋友。
故事最终结束在四个朋友童年时在海边纯真的争吵。
那蔚蓝的天波光粼粼的大海耀眼的太阳,当我们开始慢慢回忆自己童年的单纯并感叹永远不长大不被社会改变该多好的时候,结束的歌声慢慢响起。
多年以后,我依然会回忆起那些泛黄的画面和记忆,回忆起那段男人间的感情和在时代的变迁中人性的变化。
也依然会相信朋友,相信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我有看老剧的习惯,没想到这部这么有影响力的剧竟然到了现在才看到。
最近迷上在韩国视频网上买便宜电影看,也才有了这个机会。
全剧釜山方言,很合我心,谁让我的心里一直有个釜山梦呢,首尔和釜山的感觉很不同,这样题材的电影很需要釜山味。
四个男主人公,多数关于朋友的电影都喜欢凑齐四位,而且往往又是以其中两位为主线展开,不知道为什么。
而故事中也一定会有一个女主角,朋友喜欢上同个女生,之后有矛盾又化解的故事是一般情节。
而这部电影没有按照这个套路走,女生确实是出现了,还是三位同时喜欢,但是只能算是人物性格交代,女生早早退场。
这无疑更吸引人。
一位是乖学生,一位学习不算好却也听话,他们算是一路人,另外两位就算是问题学生了,而其中一位有着黑社会父亲的元瑞更像是另一位的老大。
偏偏元瑞看起来更把好学生朋友当朋友。
所以朋友这个问题自然就在两个问题学生之间展开了,成人后两人成了两个势力的老大,不是什么特殊原因,仅仅算是选择不同,如同元瑞说的,颜色一样的人还是会有各自的色彩。
结局怎么样了?
需要自己看啦。
就说我喜欢的两个场面吧,一是两个问题学生完全要对立的时候,元瑞对“朋友”的解释的场面,친구(朋友)是“亲密的친”加上“旧的구”的意思,也就是长久在身边的伙伴。
也许和我学习语言有关系,吸收感要更强烈。
然后是最后成了博士的好学生去看望坐牢的元瑞的场面,说着我爸知道我要来看你给了我更多钱(路费)吧,最后一直喊着“我下个月再来,我下个月再来”,朋友确实和其他无关。
想起“斗鱼”这部台湾电视剧是难免的,不同于那个年龄的自己,不再觉得暴力与混社会有任何美感和浪漫。
所以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处理,元瑞无奈于自己的选择,所以他保护着好学生。
朋友?
如何定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能够互相来往的相处对象都能称之为朋友,但这里想谈的是兄弟的概念,就是一个人对于情义的条件反射信息,他是能够深度地参与你的生活,并影响你理智思维的对象!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接近成人的思维判断跟情感表达的开端!
影片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从个人角度上讲,在这个时期,我也收获了人生第一拨真正的朋友,这些人你可以长时间互不来往,但只要在一起,都能够互诉衷肠,掏心掏肺!!!
第二拨情义的发酵期在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收获的是一批相似背景成长起来的哥们,社会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利益成分的渗透,这又退回一开始聊到的点,初心在于内心对情义的抉择,能一起走到最后的必须是志同道合的!
时代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但决定一个人人生选择的因素往往都是家庭环境,东洙敏感、孤傲,元瑞内敛、霸气,山泰单纯、保守,迥异的家庭出身造就了悬殊的性格,也最终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注脚!
十多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停留在《古惑仔》热血青春的桎梏里,认为真正的友情是能够抛弃一切杂质的,所以无法理解元瑞的情感偏向,霸道专横的他处处维护良好家庭出身的好学生山泰,对相似背景出身的东洙却是简单粗暴,这种错位在于对自己身份的鄙夷以及内心深藏的自卑感,但他又是最重义气的!
最终东洙与元瑞因误会而决裂并走向覆灭的结局是最让人不愿承受的重量!
对待兄弟,我愿意赤裸裸地坦诚相见,即使知道自己将面对的有可能是血淋淋的现实……
突然想起我初中的一个朋友,我成熟的比较晚是前提。
有个同学朋友A,他家庭条件应该是好一些,因为我是从农村来县城读书,到周末了他还关心的问我钱够不够用,要给我钱。
钱要没要我记不得了。
在现在看来,是很真诚虽然略笨拙的关心。
某一天他请我去小卖铺的时候帮他买一瓶墨水。
因为我妈妈是老师,所以我不知道墨水多少钱。
买了墨水后老板没找钱,我就把墨水拿给A了,然后我俩就谁也不理谁了。
毕业典礼哪天,他突然找到我,说咱们和好吧。
我记得我好像当天又向他解释了一次。
那次毕业照合影,我跟他是手拉手的。
阴差阳错,我俩高中是一个学校。
青春期到来,中二病开始泛滥,他认识了一个高个子哥哥,特别中二的爱护他。
我认识了一个很瘦的朋友,关系也挺好。
狗血的是他的高个子哥哥跟我的瘦朋友不知道为啥一直有矛盾。
有一天我那个朋友A对我说,我上课老是用眼睛斜视他,瞥一眼表示讨厌。
我?????????
我找到A,跟他讲,我跟你无冤无仇,何况咱们还是朋友,我撇你干啥。
他听不进去。
毕业哪天,大家叫好各自的朋友在宿舍用拳头解决个人矛盾,高个子跟瘦朋友打在一起,A把我拽到角落,说:我念旧情,咱们的事情就算了我。。。。。。。。。。
然后再也没见过,听说他已经结婚生子了。
祝好谁都没错,锅在中二病。
一向偏爱这种残酷的片子
当我跟东洙反目为仇后,整天在家思考着朋友的真正意义。我不知道朋友的真正意义,直到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那是“长久亲密的伙伴”。爸爸说人要正义的活着,但我现在很迷惘,我分不清什么是义和不义。
小处精致,大处粗糙。故事可以设计得更好。
断断续续看完电影。于是重新断断续续再浏览一下,却发现了其实第一遍很多情节都看不懂。简单的旁白,却是真情的流露。文艺般的风格,却是残忍的留白。混黑社会的人不会感到困惑,朋友之间只要信任就没有困惑,但他们两人却都困惑了。。
有兄弟,有张东健,这就够了。结尾那场雨戏控制得不错。
年轻的时候看得。忘了内容了,只记得没有像想象中的好。
有点假有点装 我说的实话
非常无聊啊,也就结局凑和。和Monga比,也差得很远。
如果你喜欢张大眼,你看看吧。。
哪有多少好看?
韩国的黑帮真是弱爆了
时过境迁我们也都不复当年,能够反目成仇还是好的,大多曾经以为会共度此生的朋友到头来也不过成为陌路。
想吃老狼请客:你看他有啥用~~~啊
这群朋友,不像兄弟,像婆妈。
看的有点难过,很好看的电影,友情的进一步升华,虽然是以死亡为代价,山泰的旁边适时的切入,张东健的凶狠的眼神,容贺的嘻哈打闹,俊硕的严谨重情,实在是太好看的电影。
哪儿好啊?闷死了
所有棒子票房大片里叙事最利落,煽情最克制的一部
当年看这个就因为张东健吧,当年对于韩剧的印象也应该从他演的医家兄弟开始吧,至于现在这日韩火遍天下差距还是挺远了吧,现在看来就是韩国版的热血高校?话说看得早的片子现在对我而言真的是一片空白了啊,果然以前看过就应该要留下只字片语的吧,不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看过就像没看过一样了吧~
也許兄弟永遠都是這樣的劇情,這樣的一夥兄弟。
还算经典吧。。。我比较喜欢的题材和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