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star movie看到这个电影,没看到开头,不过不影响理解整部电影的情节。
一开始伴随着缓慢的推进节奏,我数次想调台,不过还是被电影富有个性的摄影风格和不俗的剧情所吸引,直至最后看完。
当年(2007年)听说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的负面评价甚多,印象中甚至被评为烂片,以至于就错过了,这次一看之下,发现即使算不上十分优秀之作,但至少看完之后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无论是从视觉上,精神上,还是伦理上。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甚至看上去有些老套。
一队地球上的宇航员乘坐一艘硕大的飞船飞向太阳,去用核弹点燃已经开始死去的太阳。
而电影的剧情设置却没有落入俗套,飞船上的宇航员很早就知道自己必死的归宿,甚至在影片后期出现了类型片中常见的重大转机:飞船上出现了一颗绿芽,标识着他们有希望重返地球,带来一个欢乐的结局。
然而,导演残酷地扼杀这个希望,无论是帅哥美女都一一赴死,没有临死前的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出现去挽救整个飞船,唯一的让人欣慰的就是人类没有灭绝,他们完成重新点燃太阳的任务。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整部电影的风格,区别于一般电影的写实主义,这部电影完全采用风格化表达方式,孤立地看很多镜头,会让人产生不适和茫然无措的感觉,然而在飞向太阳的这个故事背景之中,却显得非常贴切。
试举几例:镜头经常让观众直视太阳,直视阳光,让整个画面都变得明亮刺眼,其他细节全部失去,这是普通电影一般不可能也不敢做的事情。
在飞船上船员们轮流通过观察窗观察太阳,在这里对宇航员眼镜的特写统统让其显得似乎在火焰中燃烧一样。
为了让观众更能体会到接近燃烧的太阳所受到的灼热和光线,很多镜头都采用偏红,高光,过曝等方式处理。
在遇上第一艘伊卡鲁斯号的发疯的船长时,多采用高反差方式拍摄,船长浑身被灼伤的身体处于暗部,而其他场景却相对明亮,甚至刺眼。
在船员们登上伊卡鲁斯1号时,甚至用快速的蒙太奇剪辑出已逝船员的照片,让观众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鬼魂仍在船上。
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值得一提的科幻创意。
太阳的核聚变逐渐减缓,地球上温度越来越低。
为了重新点燃太阳,在第一艘飞船飞向太阳杳无音信之后,人类集中地球上所有可用核燃料制造了一枚超级核弹,以及可以飞向太阳的飞船。
几名宇航员驾驶着这艘飞船,花费4年时间,带着足够的食物,以及可以制造足够氧气的温室 ,飞越金星,水星,来到接近太阳的边缘,将核弹投射到太阳中心并引爆,从而挽救整个人类。
这个想法本身已经太壮观太有创意了。
而导演把这一切在视觉上实现地更有冲击力。
在飞船的前部是由无数金属块组成的巨大的金属伞,对太阳强烈的光和热进行反射和对藏在后面的飞船进行遮蔽。
任何物体在伞后露出而直接面对太阳的结局都是一缕青烟。
看着这艘宏大的飞船,飞离水星,来到更加宏大的燃烧着的红色的恒星之前,你不得不产生敬畏之情。
看着这幅海报就可以窥其一斑。
在太阳面前,人类制造的如此巨大的飞船是那么的渺小,如此高强度防护的飞船是那么脆弱。
飞向太阳之路既漫长又显得有些绝望。
人类能够被拯救么?
他们能够返回地球么?
太阳是那么的灿烂,可又是那么的致命,那么的灼热。
它是我们人类的生命之源,可是接近它时它却又变成了一个燃烧的地狱。
与其他科幻电影中面对外太空外文明的高智慧生物不同,在这部电影里,人类面对的是生命之源的太阳,接近太阳时的恐惧与人类长久历史对于太阳的感激之情交织在一起。
这种情绪暗示一直在整部电影中存在,面对太阳,影片里的船员似乎都被这个庞然大物迷住了,换句话说,太阳如此的灿烂和辉煌以至于他们似乎很愿意去拥抱这个4年来天天面对的天体,投身于它,甚至于直接被它烧化融化到其中。
在注定无法回到伊卡鲁斯2号后,飞船上的心理医生冷静地走到伊卡鲁斯1号的观察室,将光强度调到最大,直接让自己被烧焦在阳光中。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飞船的名称:伊卡鲁斯。
这个古希腊神话中因飞得太高被太阳烧化翅膀的人,已经明显地暗示了整个飞船的归宿,他们都终将被太阳光sunshine融化。
在船长为了挽救飞船,成功合上最后一块金属片之后,越来越接近随时要将其气化的阳光时,他转身面对太阳,这时心理医生焦急地问他:船长,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船长没有回答,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后来才明白,船长看到了什么心理医生自己也会看到的,船长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在影片的最后,为了完成任务,物理学家毅然钻入核弹,手工点燃核弹,在引燃核弹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导演又一次强化了这个主题,在巨大的核弹内部一个个方形的金属块被激活被点亮,物理学家在生命终结的最后时光看到这么绚烂的景象,看到核弹被成功点燃,想到人类被拯救,可以继续生存下去,脸上露出的笑容,我想既是对自己圆满完成任务感到高兴,也是对自己能拥抱这瞬间的辉煌而感到欣慰,同时也是对船长临终前看到的是什么这个谜团的交待。
整个电影风格独特,对影像有着近乎于诗意的表达。
剧情安排合理,完全摒弃了一般类型片中传统套路,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对道德的残酷考量和哲学思辩。
是冒着威胁整个人类命运的危险去救伊卡鲁斯1号的船员还是残酷地直接放弃他们去完成任务?
是冒着损失整体船员的危险还是谋杀其中一名来挽救全人类?
由此我们看到导演有意的安排,怀有一腔热情的物理学家和冷静理性的副驾驶经常发生冲突。
副驾驶没有死在阳光中却死在冰冷的水中,而物理学家却在绚烂中终结了自己,点燃了太阳,很有趣的对比。
船长为了拯救全船和全人类首先献身,为了自己的错误一直内疚的船员用自杀解决了道德难题,植物学家守着自己刚刚发芽的绿植而亡。
懦弱者哈维却早于他人死在冰冷的太空中并很快被太阳气化,精神医师主动地拥抱了一直着迷的阳光。
每一次的死亡都合情合理。
剧情多次燃起观众希望,却一次次又走向绝望。
最终电影由太阳的一次闪耀告诉我们告诉整个地球:伊卡鲁斯2号以及所有船员绝望的毁灭换来的是 全人类和已经冰冻的地球的希望。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部电影的导演,看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你可以不喜欢他的电影,但是他绝对不是平庸之才:猜火车,127小时,惊变28天,海滩 …可惜的是这部电影评分在哪里评分都不高,7-7.5徘徊,让我不太满意的是对1号船发疯的船长没有完全交待清楚,留下了很大的疑问,让人奇怪于他的不死之身,以及他强烈的与神对话的疯狂精神状态,而且最终的结局似乎也交待不清。
留下了一些遗憾。
然而瑕不掩瑜,在我心中整体而言是一部难以忘怀的作品。
《太阳浩劫》粉碎了我对宇宙的一切好奇,探索欲顷刻间荡然无存。
太残酷了,离开地球的人类好残辜。
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人类比蚂蚁多出来的那点优势可以忽略不计。
鑫说,太阳太热,奔日计划可以等到天黑去,看来也不靠谱。
别无他求了,就留在地球上了此残生吧。
翠花,给我上一碗高浓鸡汤,岁月静好混吃,现世安稳等死,只待化尘的一刻,无所谓了。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罗伯特.卡帕说:不够好,只是只是因为不够近。
除了片中的卡帕,每个人的描写都只是点到为止,乍一看一锅大杂烩,其实谁都不是绝对的主角,要是真的有,也应该只有是人类+太阳这两个主角吧。
面对太阳(死亡、生命、完美、世间一切的主宰等等多重象征),人类个体实在太渺小,就像疯子船长说的:when face with it, we are just dust那个喜欢晒太阳的拉丁汉子就是被这种谜一样的美吸引,和猜火车里那种嗑药的心理很相似,但是又很不同。
挑战接近的极限,这个也是主角名字为什么借了死于战场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大名的原因吧:不够好,只是只是因为不够近。
其实有两个情节很能揭示这个主题,船长站日冕的巨浪扑面而来的时候,只是痴痴地盯着太阳;耳机里另一个超级日饭--那个迷恋太阳满脸灼伤的的拉丁男并不介意他的死,反而嫉妒地拼命问道:你到底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也许那一片100%强度毫无过滤的阳光,正是驱使他们驶向太阳的终极诱惑吧,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想这样轰轰烈烈地死一回。
另一个就是那些死去的一号船员们,在面对这个创造了一切的巨神面前,统统放弃了改变人类命运的企图,拉丁男最终和他们一样,牺牲了小我,用卑微的态度投入它的怀抱,痴痴地面对它燃尽在日冕上万度的淫威里。
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和诱使罗伯特卡帕冲向子弹的诱惑,其实很相似。
科幻方面,我觉得不需要太挑剔,这个片的题解实在太多解了,科幻只是个载体,导演和他的科幻班子已经很尽力了,在这样一个虽然不太经得起完整推敲的故事大背景下,把象征上帝的造物者-太阳和渺小的Creatures-人类,放在这么有想象力的架构里,任一个个代表了人类各个面的个体在其中自由碰撞,面对濒临灭绝却又仍然主宰一切太阳,或疯狂,或牺牲,或团结,或迷恋,或恐惧。
看完之后脑海里的回音久久不能散去。
又是个特别的日子,再次看了这部特别的科幻片的DVD版本,感谢互联网的快速分享,宇宙是我们人类的摇篮,灵魂的故乡,它总能带给我们本初的启示。。。
更多的评论就不再熬述了,分享一下本片的主题歌《希望大道》(" Avenue Of Hope ")by 拥有磁性嗓音的 " I Am Kloot "Along the avenue of hopeThe footsteps falter, the fingers gropeand days, stretch out, beneath the sunNo-one's born, and no-one dies, no-one lives, so no-one criesand we wait to see just what we will become走在希望大道...足迹 蹒跚,手指 摸索...时光 在太阳下 延伸...没有人出生,没有人死去,没有人活着, 所以没有人哭泣 然后让我们看着我们将变成什么样子...Don't let me falter, don't let me rideDon't let the earth in me subsideLet me see just who I will become别让我再蹒跚,别让我再漂浮...别让我沉入泥土...让我就这样看着我将变成什么样子...You're like the clouds in my home townYou just grow fat and hang aroundand you're days stretch out beneath the sun你好似我故乡的浮云...你慢慢飘散和高挂在上...你就是在太阳下延伸的时光...and you don't live, you don't die, you don't love so you don't cryand we wait, to see just what we will become你也没有活着,你更不会死去,你没有爱情,所以你不会哭泣...(就这样)然后让我们看着我们将变成什么样子...Don't let me borrow, don't let me bringDon't let me wallow, don't make me singLet me see just who I will becomee别让我获得,别让我给与,别让我沉缅,别让我歌唱,(就这样)让我就这样看着我将变成什么样子...Don't let me falter, don't let me hideDon't let someone else decideJust who or what I will become别让我 蹒跚,别让我 躲闪别让别人(这样)决定 我将成为谁变成什么...Don't let them borrow, don't let them bringDon't let them wallow, don't make them singLet them stretch out beneath the sun别让他们获得,别让他们给与,别让他们沉缅,别让他们歌唱,(就这样)让他们就这样在太阳下延伸...sonychen 版希望大道 于 2007-8-12PS. 本片是DNA Production作品
既然是科幻,生搬硬套科学理论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在科技的展现上有一些看不明,讲不清的小瑕疵我觉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比如:1. 有些人所谓的恒星生命周期理论,与片子里太阳阳萎的矛盾。
我认为这个属于没有理论支持但是绝对在硬科幻这个轨道之内的一个假设。
2. 飞船的设计。
故事设定在近未来,这种样子的飞船我个人认为是满科学的,自转的人造重力,太阳板,有绿色植物的氧气室,全息心理治疗等等。
如果投弹,大太阳板与小太阳板的分离,中间的连接都是相当合理的设定。
还有其他一些我也懒得说了,看观众自己愿不愿意接受了,硬钻牛角尖我也没办法。
片子前后风格变化太大,这个是我不喜欢的地方,尤其每当杀人狂出现的时候,特别处理的镜头风格让人很抓狂。
片子的亮点很多,有一些我非常喜欢的地方,比如开始视频跟家人通讯,全息治疗室的场景,大家观看水星,结尾这几个平静的片断,美妙的背景音乐让这些很特别,对七人小组心理的刻画是很强烈的反衬,也给观众时间去思考和感受片子的时间空间和人物。
片子首先就是表现了一种高压力下人的精神状态。
7个人,7年,背负着全人类的希望,不疯才怪。
其次片子频繁的展现人直面太阳时候的一种感觉。
比如片头太阳室里,随着阳光的渐渐加强,他形容那种感觉很奇特。
真田广之修理太阳板牺牲之前的那段,同一个人在前一代飞船太阳室自焚的场景。
不断出现眼睛的特写,给人感觉他是不是真的看到了什么东西,仿佛有一定的宗教意思在里面,虽然很惭愧我自己说不清具体怎么描述。
特别是高潮核弹专家引爆炸弹的一霎那,时间停止,看到无数星星汇聚成阳光,他伸手想触摸到什么东西,也许代表着一种回归。
作为科幻剧,太阳衰竭的创意很好,给太阳投炸弹的任务嘛,你别管可不可行,能让观众接受就行。
演员阵容也不错,很熟悉的美洲面孔,很熟悉的亚洲面孔,虽然都不是一线大牌。
但是剧情实在有点接受不了。
总的来说,是太阳衰竭,人类即将灭亡,送炸弹上太阳,第一艘船失败失踪,因此第二艘船出发了!
第一个危机(显然这种片子是少不了若干程度递进的危机的),竟然是为了改变目的地,而需要进行人工编程,来进行貌似很辛苦的换算,甚至要手工设定很多角度之类的东西。
从飞船时代一下退后了100年。
因为电脑程序师压力太大,以至于忘记了一个角度问题,导致灾难性的防护罩被烧?
太扯了吧。
你说你需要换算也就算了,可是换算之后竟然无需经过那貌似很先进的电脑主机的验证?
第二个危机,因为这出故障了,要出去维修了。
竟然连个维修机器人也没。
接下来的危机都以第一个很扯的危机为基础,这里烧了那里烧了。
不久之后,一个更扯的危机出现了。
怪物,准确地说,是第一架飞船上的船长,变成了怪物开始袭击所有人。
导演为了增加气氛,每次这怪物出现时,都伴以很混沌的音响,然后把怪物的部分模糊化。
属于比较低级的手段了。
你可以在给点影子,给观众以神秘感,但当片中的主角直视怪物的时候,不用还在那晃吧。。。
然后就是这个怪物,其他人都死了,就这个船长被烧得光光的,居然还可以活7年。
不太可信。
虽然说第一艘飞船上,水和空气系统一直保持自动循环,但是主机down了,显然无法控制飞船一直背对太阳。
而这个船长,竟然可以忽然一下子自动进化到抵御住了灼热得足以摧毁任何生物的阳光?
总的说来,创意是不错的。
但逻辑和剧情实在很糟糕。
也许拍成一个烂俗的外星恐怖片也会比现在更好。
剧中唯一的悬念是,让人想知道,第一艘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且观众一直在想,发生在第一艘船上的,也一定会发生在第二艘船上。
可结果,没什么特别的。
也许导演想表达的是极端环境下的压力?
反正连这也表述得不太让人信服。
感觉近些年来的好莱坞科幻片越来越倾向于场面和特技的狂轰滥炸,却失去优秀剧本的衬托,看的时候感觉很炫,看完却是没有感觉。
倒是英国的这部情节上融合了太空,人类,人性,信仰,信念,未来;同时配以不俗场面的电影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感觉。
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们营造出了太空中那深邃,宏大,孤寂的氛围,在这里,特技是为了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存在的,这才是这类电影的健康模式。
推荐在电脑上的话用1024x576或更高分辨率版本看,有些场面还是很震撼的。
喜欢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部电影没有英雄:没有像布鲁斯.威利斯那样,抑或威尔.史密斯那样,抑或克里斯第安.贝尔那样等等等等的小宇宙爆发起来可以公然违抗自然法则的人物- -!
男主角之所以活到最后不是因为他强,而是因为他最重要,是他的团队保存了他。
每个人在这部片子里都是普通人,在太空条件下严格遵守物理学定律,在遇到绝境的时候只能依靠自己的头脑,毅力和一点点运气逃出生天,有时还不得不为了别人做出牺牲。
这样的科幻片看的就有意思了,给我一种久违了的看科幻小说的阅读快感。
所以我相信,小时候喜欢看《科幻世界》的同志们是会喜欢上这部电影的。
爱屋及乌,赞一下这部片的演员,没有绝对的主角所以大家都是角,都有看点,而他们也没让我们失望。
杨紫琼可以接拍一部非武打戏真是不容易,能看出她演的有多努力。
另外,该片的音乐真是亮点。
首先,我要澄清的是,我并不认为电影硬伤是影响电影观看的关键。
例如太阳到底会不会熄灭,扔核弹能不能重新制造太阳,人工智能的飞船到底有多智能,飞船被烧坏这件事能不能避免。
细究起来肯定bug很多,但其实并不关键,电影需要关注的唯一逻辑是电影的内在逻辑,也就是故事的发展本身是否合理,是否展现了导演希望展现的主题,这是电影的完成度。
电影前半段讨论的是高压、封闭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段的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
既有美队的暴躁失控,也有舵手的操作失误。
我们能从情节中感受到高压的影响,这也是我最欣赏电影的地方。
但是从寻找一号飞船开始,电影的逻辑就开始崩塌了。
为什么要找一号飞船?
电影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要双保险,因为不确定一个核弹能不能成功。
电影结局是什么?
电影结局是墨菲开着二号飞船的核弹撞上了太阳。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墨菲不去找一号飞船,直接开着二号飞船撞太阳,啥事没有,完美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能安全返回。
大家发现问题没有?
正如美队所说,你墨菲不没事闲的去找一号飞船,我们啥事都没有。
当然,墨菲可以开脱说是舵手自己操作失误,包括一号飞船船长是内鬼等等。
但是从电影的内在逻辑角度,没事闲的去找一号飞船确实是矛盾的根源。
正是因为墨菲等人是主动前往的,所以当这些船员牺牲的时候,观众并没有觉得他们伟大,而是会产生“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想法。
可以说,“主动前往”的行为消解了牺牲的神圣性,因为牺牲变得可以避免。
再来谈谈电影的核心主题:人与神的对抗。
一号船长种种不合理的举动,使得不少观众认为这是一种幻觉。
既然是幻觉,就要有是幻觉的觉悟。
飞船对接是谁做的手脚?
舵手吗?
舵手又有什么理由去做手脚呢?
这合乎舵手的人物性格吗?
杨紫琼又是谁杀的呢?
你会发现,如果按照幻觉的角度,剧情变得更不合理了。
当然了,你可以认为一号船长已经进化了,作为太阳之子,他只靠阳光就能活下来,所以各种超人行为也就变得不奇怪了。
但是电影有对一号 “ 船长超进化”的任何描写吗?
没有吧。
这些需要观众脑补,需要添加额外设定。
一般而言,对于所有电影来说,常识问题是不需要解释的,例如人要吃饭喝水。
在科幻片的领域,一些公认的科幻技术也不需要解释,例如未来科技很先进靠语音就能操控飞船等等。
但是,“船长超进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类别。
当然了,并不是说不允许超自然的存在。
比如在奇幻电影中,在一个人人都会魔法的魔法世界,超自然当然也可以变为一种常识。
但问题是这部电影的基调是一个科幻片,是一个基于现实的高科技电影。
我们看不到任何“船长超进化”的科学解释,哪怕是不合理的科学解释都没有。
为了解释船长为什么能被太阳直射而不死,观众们需要自行补充设定。
这种补充已经超越了“电影文本本身”,近乎达到了独立创作同人作品的程度。
船长这个人物暴露了电影内在逻辑的缺失,也成为了这个电影真正的硬伤。
电影的硬伤会让观众出戏,观众将不再关注所谓的电影情节,而是开始情不自禁的思考:这个船长哪来的?
他为什么这么强?
为什么其他人拿船长没有办法?
船长难道不应该已经死了吗?
当片尾最后墨菲与太阳同归于尽时,本应作为高潮情节的结尾,观众看起来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没有人会关注所谓的人与神的对抗,没有人会关注所谓的“用蜡制作的翅膀靠近太阳被融化 ” 之类的神话故事,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都被转移了,而转移的根本原因就是导演给电影带来的硬伤。
这绝不是导演风格的问题,当然了,你可以说这是电影流派,例如大卫林奇的电影也没有逻辑,但是他从电影的开头就让观众放弃了逻辑,只让观众关注纯粹的心理感受。
《太阳浩劫》不是的,在最开始它甚至还有一些悬疑色彩,而悬疑是需要观众带脑子、带逻辑的。
你不能电影前半段是希区柯克,电影后半段是大卫林奇,这个游戏不是这么玩的。
所以没有借口,这就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导演没有能力写好一篇作文,驾驭不了这个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完成度缺失。
太阳浩劫只看了两遍,对于灾难片十分挑剔的我对于这部影片的印象就是美。
没有太多的特效效果,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得到了享受。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觉得精华的部分还在于是整部电影的人物设置堪称完美,8个人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明,表现的形式也是十分细腻。
完全盖过了同为灾难片注重人物描写的《绝世天劫》。
太阳浩劫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不是主角也不是美女凯西和中国的杨紫琼,是瑟尔。
致死追求的男人——精神分析师瑟尔医生对于整部电影来说,瑟尔只是个配角,只是一个牺牲的成员。
但是瑟尔所表现的却是社会中最缺失的部分。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在为别人活着,孩子的时候为父母活着,要成绩优秀,要对长辈尊重。
成家立业了为家人活着,为另一半出力,买房,买车。
有了孩子之后,为孩子活着,给他吃喝,上学买玩具。
等到孩子成家立业了,自己总算自由了,可以为自己活着了,却发现身体不允许了,只能等待生命的耗尽。
事实上,瑟尔也是为别人而活着,为了整组成员的心理健康,为了全人类的生命。
但同时,他始终不忘要去看到真正的太阳,要去看到最真实,不待任何处理,最本质的太阳。
那是他最想要做到的事!
以至于为了达成愿望,而损伤了自己的皮肤,以至于在船长临死前还在询问船长在那一刻看到了什么,以至于在临死前选择了自己最想要的死亡方式,与太阳进行了最后的亲密接触。
另类英雄——物理学家卡帕卡帕实在不像是一个传统的拯救全人类的英雄人物。
至少长得就没有美国队长像英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最不英雄的英雄,最终拯救了整个地球。
卡帕是一个很感性,犹豫的人。
并不是硬汉,不会耍小聪明。
在被哈维命令的时候没有说出一句话。
整一个没精神,不果断,打架打不过美国队长的导弹专家。
连最后干掉平贝克的时候也是凯西帮的忙。
我实在没有办法相信最后是靠着这样一个人去完成发射(人真的是被逼出来的!
),最后在面临死亡时,看到了他认为最美的画面。
卡帕是独一无二的,最另类的人类英雄,而太阳浩劫也是独一无二的,最另类的科幻灾难片。
这才是美国队长!
——飞船维修员梅斯在电影11分08秒的时候,梅斯说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情绪失控了。
事实上,他真的没有再做过一次错误的决定。
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时刻面临着自己和全人类的死亡,梅斯在为了保护弹头的情况下,恢复了手动操作,虽然这个决定牺牲了金田。
从1号船回到2号船的情况下,选择保住最重要的卡帕,牺牲自己。
之后又在最危难的时刻,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和卡帕一同飞回了2号船,虽然这个决定牺牲了哈维和瑟尔,但这些无疑是最坏的最佳方案。
唯一一个反对营救1号船的人,自告奋勇地要杀死崔。
最后又为了让卡帕完成任务,最终壮烈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梅斯从来没有过分地表现自己,他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最关键的决定;他只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只是在最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即使是需要他牺牲自己。
这才是美国队长!
这才是美少女战士!
——飞船驾驶员凯西凯西无疑是个小美女,这毋庸置疑。
但是她绝对是美少女中的战士。
她和卡帕的共同点是一个看似柔弱和感性的人在最关键的时刻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勇敢!
她和卡帕的不同点就是她是个女人!
强大的女人永远都是表面柔弱不堪的!
在决定杀死崔的时候,凯西在知道事实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唯一的怜悯,正当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堪重用的柔弱的美少女的时候,她在发现平贝克这个变态时,表现出的是机智和冷静,随后单挑贝克,最后帮助卡帕干掉了平贝克。
(事实上,我觉得干掉平贝克跟卡帕没有什么关系!
)凯西就是一个美丽,温柔,感性,富有同情心,机智,冷静,勇敢,狠毒的综合性极品美少女。
这才是美少女战士!
母性的象征——生物学家柯拉珊终于到了杨紫琼了!
这个角色她来演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这个角色被描绘的是8个人当中最细腻的。
不断地提供,检测氧气并且为组员种植蔬菜水果等补给品,生物学家扮演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母亲的形象,也更像是这艘船上的一姐一般。
照料着氧气植物园,培育着蔬菜水果,在植物园烧毁时表现出的是对于失去孩子的绝望母亲,同时在发现新生命时又是一位充满希望的妈妈。
(即使那只是植物)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柯拉珊的死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的,除了她和崔,其他人都至少在死时,为团队做出了很伟大的牺牲。
即使这样,在杨紫琼倒下的最后那一刹那,她还是母亲般地保护住了最后一颗树苗。
恰似完美的领袖——金田船长相信卡帕的决策,即使是猜测,即使最后证明是个错误。
让崔冷静下来,即使崔犯了不可饶恕之罪。
不让哈维去冒险,即使哈维是懦弱的副船长。
最后不惜一切代价完成隔热板的修复——即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金田船长从方方面面来看都是一个出色的领袖,一个带动所有队员的船长。
一个在伊库拉斯1号船消失之际,毅然决然地带领2号船去拜访那颗最炙热的恒星。
金田不是完人,但是恰似完美。
对于金田,无需多言,队长的霸气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恰似懦夫的领袖——副船长兼通讯官哈维这应该是所有观众最不喜欢的一个角色了!
当哈维在1号船命令卡帕脱下宇航服的那一刻,我想所有人都会在心里骂他一句孬种。
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作为接替金田担任队长的哈维,在遭遇氧气植物园的爆炸和搭档的去世,哈维的压力不是常人可以体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领袖连续的死亡确实是打击士气的重要因素。
所以哈维要求卡帕脱下宇航服也算是情有可原。
虽然哈维确实懦弱,在关键时刻还要美国队长来帮助主持大局,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完全的懦夫。
责任刀下的亡灵——航天学家崔实在想了很久如何去概括崔这样一个角色。
首先,这个角色我并不讨厌。
孰能无错,更何况是在太空船上,更何况是在拯救全人类的任务中。
其实那个错误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崔本人,奔溃,完全打击了他的斗志。
飞船的故障,金田的死,氧气植物园的烧毁,瑟尔的死,哈维的死,这一系列的灾难在常人眼里只是不幸,但从崔的角度去思考,那就是他自己犯下的不可饶恕之罪。
当整个太空船只剩下提供四个人的氧气时,崔选择做了那个负责任的人,将旋转刀对准了自己的手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崔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经不住失败的懦夫(其实最大的失败者是卡帕),但同时他又是那个死在负责刀刃下的亡灵战士!
尘归尘,土归土——一号船船长平贝克他tm就不是人!
不想说!
很久没看这么硬的科幻了,画面又美丽,音乐又震撼。
于是感觉很爽看了前面诸多相当长的讨论人性的影评,也实在是没有太多要写的于是就换个角度瞎写吧 : )先说一句,物理学家分析应该去一号,并没什么对错的感觉,也没必要非得物理学家作出判断。
一颗核弹有45%的几率成功,感觉着几率已经很高了,其实没有必要去找另一颗;当然找也对,这样可以把两颗核弹的失效率降低到30.25%,也就是将成功几率提高到了70%。
这看起来也没错。
但是船长大意的是仅仅分析了核弹爆炸的成功几率,忽略了改变航向的风险评估。
而这个风险评估不应该由物理学家来做。
实际上这个船长应该是决策者,什么学家也好都应该仅仅提供供给决策的数据,而不应该越俎代庖地进行决策。
船长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这帮人把错误的缘由归结到物理学家身上,也是相当愚蠢,很难想象是精英的人物。
总之,这个计划的决策者在挑选两艘船的船长的时候都出了问题,说明这个计划的决策者也不大行……这片子告诉我们:1.选重要任务的船长一定要找无神论者,心志坚定者,体质优秀但不能变态到太阳都晒不死者。
2.做电脑AI要做得更智能些,有什么异常情况赶紧说。
3.进行重要任务的时候不要没事跑去别的什么地方玩。
至于漏洞,我觉得对于入戏的人来说不算是给低分的理由。
毕竟是学理学工的,单研讨研讨对其中某些技术的想法。
完全不涉及到电影的水平1.关于宇宙飞船在205X年能不能达到越过水星以至于到太阳表面都没事儿?
我觉得有可能,毕竟是太阳已经衰退了,可能热度没那么高。
而且船体的隔热不单单是靠材料,还靠整个飞船系统的降温系统和电力系统还有外部的磁场共同作用。
只不过隔热板下部的电路直接承受高温,可能会容易磨损,估计船员得经常出去修理。
这么多隔热板,啧啧……2.关于手动操作然后计算轨道结果没有算偏移了1.1的角度导致四块隔热板损坏那块。
电脑系统可以根据人的语言来自动计算生成的轨道,我觉得对于轨道的修正也应该有一系列的计算。
至少在设计时把调整轨道之后计算所有参数的变化的函数集成到一个类里面或者集成在功能不同的多个可继承类里面。
这样就不需要人去考虑所有的参数,毕竟面对庞大的数据修改人是很容易犯错误的。
3.那个僵尸取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那块比较令人郁闷。
既然飞船有可以在自动操作与手动操作切换的时候,需要两个人confirm的权限系统;在飞船重要部件的操作上竟然不需要权限,直接往外拉,只会嚷嚷:你丫有权限么,别拉啦,别拉啦,然后就哑巴了- - 这个绝对是设计问题……再加上僵尸毁了通道,还有权限修改log这一点来看,这系统的安全性也太低了……设计这玩意儿的计算机工程师可以去死了……话说这AI应该在检测到不应出现的生物之后,直接发出警报,分析比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给出风险评估,以及建议采取的措施……可是这货竟然沉默了= = 好吧,这可以算是个系统漏洞,毕竟没有考虑到可能会有其他生物进来。
确实啊,谁让这帮野孩子偏离航道去玩了呢= =4.如果没有3里面所说的权限系统,我觉得至少应该有备用系统。
长达七年的太空旅行感觉所有的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失效的问题,尤其是关键部分不能由船员自己fix的问题。
至少应该保留可以完成任务的备用操作系统。
那个超级计算机可以识别人的语言,自动计算,自动判断,我觉得仅仅需要的AI的运算量就得相当大。
所以那个计算机可能一大部分系统用来干这个了,说实话挺浪费的感觉。
5.从工程设计上,我觉得虽然可以由计算机来控制隔热板,不过如果隔热板可以由分区域的独立CPU进行控制会更好,最好还能根据传感器进行自适应的调整,而且要多核……中央电脑再牛逼,7年里不需要维护不需要停机也很难想象。
而且一个鲁棒性强的系统最好不要有一个无比关键的结点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O_O一不小心说多了……6.最后,AI已经如此牛逼了,感觉舱外操作应该由机器人完成……说多了,咳咳。
对了还有两个个疑点是:去废置了七年的船上探险不用穿宇航服么- - 谁知道那船是不是被陨石砸破了氧气漏光了才没完成任务呢?
哪怕有氧气,可能会很稀薄啊,因为谁知道是不是植物园烧了什么的呢?
可能气压也低啊,可能没有有效的保温系统在运行啊。
毕竟那帮人进去之后才发现系统完好的……而且感觉所有系统的关机了,可是有压力、氧气、水、食物系统还在运行哦?
那么至少应该有通风换气系统吧,那些灰尘就那么呆着,感觉摔一跤得粘一身的灰- - 出去探险玩还不穿宇航服,死了真的活该诶至于核弹爆炸能不能引燃太阳,这就难说了……太阳相当于130万个地球的体积,用一个岛面积的核弹想点燃个太阳……费解。
如果太阳真的被点燃了,那么也要重新经历恒星的演化吧……那地球也危了……最后,如果太阳衰退,应该先膨胀成红巨星再收缩吧。
体积增加10亿倍估计得把地球包里面了。
不管则麽说,感觉这计划失败是没跑的……节哀吧,最好移民到外星系比较保险……总的来说很喜欢这电影。
不过密闭空间中极限压力下人导致的性格扭曲看得多了,就没啥感觉了……
场面不错
其實cillian身上沒什麼末世英雄的氣質,但是卻微妙地被劃到了總是死不掉的那一類。
曾经最喜欢的导演的硬科幻,再也找不回来《猜火车》的感觉了,OST好听
还不错了,比想象中好,蛮有情怀的
一群宇航员这么业余的吗 穿的也乱七八糟 动不动发脾气 打架 角度调整错了也是服了 一点不专业 错了还要吼自己的错 能不能冷静点 植物园烧了也哭的厉害 什么情况了 你哭有什么用 进去有什么用 为什么这些宇航员比一般人还要情绪化 船长要死了 心理医生还在问能看见什么 一直问 直面太阳确实诗意 但一群情绪化主角毁了电影 那个后来所谓的队长自私自利 服了 宇航员在执行任务 分不清大局吗 宇航员早应该置生死于事外了 尤其是人类要毁灭了 还这么自私 服了 这是科幻片吗 一群人类最优秀的宇航员动不动打架 今天看新闻美国宇航员为了回家破坏飞船 我才发现当年的我是多么的肤浅 西方白皮那种自私自利的属性就是当了人类最顶尖最光荣的宇航员都无法摆脱的 只能说明之前的我对美国存有有多么美好虚妄的幻想啊
值得再看一次
深刻的意识到,政审非常重要!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啊!
节奏把握得出乎意料的好,没想到真田广之英文很棒
All our science,all our hopes,our dreams,are foolish.In the face of this we are dust,nothing more.And to this dust,we will return.
当一部片子给你的感觉是美不胜收,那你也就不会考虑他的逻辑性!
硬科幻?尼玛旧船上那些闪回是要吓死爹啊,绝对是今年看过的最吓人的电影。另外实在看不懂那些故意变形,柔光,过曝处理让人看不清的场景是为了神马。摄影整个画蛇添足大减分。
居然最后还有怪物乱入……一看卡司这么乱,就知道是一帮来自全球各地的演员聚一起捞钱的电影,就能给低分,看了几眼电影分给得更低。
SON OF A LICH
对我而言有些过于深刻了
那么大老远的去太阳上自焚,还要带一小花园制造氧气?实在说不过去。前任船厂是怎么变成邪神的?根本没讲明白!
拍的说不出来的别扭,剪辑节奏全都不合胃口,更别提打酱油的杨紫琼、真田广之和另外一个亚裔角色了。原来是贫民窟那个导演呐,拖入黑名单。
后半段人死的一塌糊涂!
熬夜看的,居然没看明白
看完难受死了,科幻片不得不想《2001》,就像婴儿不代表新生而代表毁灭,人类重新拥有了阳光却不想这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不是几个人换取全人类,因为同样的平等的生命,谁的牺牲都不值得…几年前的片子,里面的小盆友如今都火的要命啊,克里斯埃文斯,希里安墨菲和罗斯拜恩,真田广之也很帅
科幻气氛很浓,但剧情有硬伤,莫名其妙的结尾让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