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尽管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女主依然选择以勤恳的态度完成工作,不计较额外的付出,只为每一次的完美交付,尽管她只是一个身份卑微收入微薄的女佣。
或许有人会笑她笨,甚至认为这是一辈子当穷人的料,但她真诚善良和认真负责的品格,为她赢得了Regina这样的贵人。
2.情绪暴力也是家bao的一种,却常常被人忽视。
它的伤痕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影响却极其深远,甚至能让人一生都活在其阴影当中。
有人会因为遭受情绪暴力后而性情大变,会把从生活中受过的气撒在孩子身上,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女主并没有这样做,她对孩子总是慈爱包容,在孩子面前没有谩骂抱怨,也从不在孩子面前因生活之苦落泪,这比很多danqin父母都强太多了。
3.并不认为女主占了胡子男的便宜,相反我认为她把这段关系处理得很好。
女主从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对胡子男的态度,而没有打算从暧昧中获利。
胡子男在了解女主的心意后依然坚持提供帮助,这也是正当友谊可以支持的范畴,我认为女主如果因为接受了胡子男的帮助就被质疑人品的话,那么简直是性别qishi,异性之间连这点友谊都不能存在?
一口气看完,还不错。
Alex的情况在北美并非独一无二,具有相当普遍性。
原生家庭有错,无论是Sean还是Alex,而他们又都复制了父母的生活。
Alex五岁时母亲带她逃出父亲的暴力,Sean9岁开始酗酒而他母亲自始至终是个瘾君子。
Alex并没有责怪父母的错,她深爱母亲,痛恨父亲对母亲的暴行,无论母亲如何神经质都在试图帮助母亲,连对父亲的恨意也源于其对母亲的伤害。
Alex的生活一团糟,piece of shit, 幸亏她还有个女儿,女儿的存在一次次唤醒她的自我,并立誓为了女儿战斗到底。
前9集都觉得这个姑娘怎么可以坚持下去的,这样的人生,也许一了百了对她更好,直到最后一集,Sean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不再阻挠她带孩子奔赴新生活,读大学,Alex也终于可以在阳光下,开着400块的车,road trip9个小时,去Montana,读大学,让一切重新开始,一直憋着的气才算能够吐出来。
虽然还会有各样的未知,各种困难等着自己,Alex总可以确定,一切都向好,为了孩子,冲向云端。
大女主的片子,看着很治愈,也很爽,中间波澜起伏有悬疑,有难过,有担心。
看完后,最长出现在我脑海的问题是“女主的力量和勇气是哪里来的呢?
”下面列出来的挑战,咱们一一分析:(1)女主2次带着女儿离开了酗酒精神虐待的丈夫,这个勇气来源于女主的母亲。
母亲当年带着她,离开酗酒家暴的老公,从此对女主的爸爸自己的老公这个男人就翻篇了,没回过头。
(2)女主努力工作的动机来源于要自己和女儿生存下去。
女儿这么小,各种营养品,托儿所或在女主不在时看护的费用,是没法省的,所以只能努力工作。
这可能也间接造成了女主工作非常认真以及钻研业务在网上学习如何把一些难打扫的地方给解决掉的态度。
女主的母亲也以工作为傲,没有让人感到是个懒惰的人。
(3)女主追求梦想的能力一定来源于母亲,虽然母亲疯疯癫癫,精神有问题,但却按照自己的方式一直做着自己想做的艺术。
女主获得大学奖学金的信函母亲也一直收藏着,当然,母亲的文件收藏夹一直放在女主处。
我最想不通的是女主哪里来的勇气和智慧拒绝胡子男,就是那个借给她车,又让她带着女儿妈妈住进他家,又给大家做晚餐的身材很好的“拯救者”。
女主也是受他赤裸的肌肉吸引的,女主的妈妈是个恋爱脑,也开玩笑女主应该与好身材胡子男在一起,但女主确以两个人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拒绝了胡子男。
传统的恋爱小说是英雄救美,所以就是女主委身了胡子男我们也不会太惊讶,毕竟人家真心帮助女主,而且身材又好。
我没有看到女主认识的任何一个人能树立某种典范作用,使得女主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有这份清醒和极高的智慧拒绝胡子男。
这是女主最特别的地方。
欢迎大家留言,帮我找到她拒绝胡子男智慧和勇气的来源。
还有一点是女主没什么明显的情绪缺陷,很稳定。
最开始撞车那一幕,她下车打电话,女儿留在车上,然后车子被撞了。
她跑过去,从车里抱出女儿,这种情况下她好像也没有大喊大叫歇斯底里什么的。
与老公打官司,疯癫糊涂的妈妈在女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与她沟通后,最后也没在文件上签字帮助到女主,女主也是坦然接受,没什么情绪上的大起大落。
这与她妈妈不断表现出来的极端情绪比较,真是天壤之别。
不过也有可能是女主的扮演者没有能够抓住情绪起伏的小细节给演出来。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常常感到压抑、愤怒和生气。
为什么女主要重蹈覆辙?
为什么女主总是这么懦弱?
为什么女主总是畏畏缩缩?
为什么女主不能赶紧离开这个混乱的圈子?
......不知不觉,我也陷入了指责女人的怪圈。
一个可怕又分崩离析了的原生家庭,还没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沉沦下去的错误的爱情,一个还没成熟就要对一个新生命负责的女孩子,哪有那么多温暖的向导带她重新走回一条正确的人生路呢?
狂躁的母亲、冷漠的父亲、酗酒的丈夫、牙牙学语的孩子,每一个都是她生命中的一个陷阱,从此她无我,只是为了周旋在这些人中想把她破碎的自己尽可能拼完整。
美国的福利制度虽然繁杂令人头大,但却给了女主角很多实质上的帮助。
让她有机会在纷乱如麻的烦恼中喘口气,还有机会重新接受教育,这部剧拍得太现实,底层女性的困境一览无余,因而让人窒息。
而真正的现实中,有大批大批受教育程度不及女主、容貌身材不及女主,甚至连运气也不及女主的中国女同胞,她们的声音被社会发展的巨轮的轰鸣声盖过,她们在泥沼中发出微弱的呼救,是在钢筋水泥城市间的我们所听不见的。
无人来救,渐渐她们的头一点点被污泥淹没。
当弹幕飘过一句句对女主怒其不争的辱骂的时候,我更希望,有一天你看到现实的女主出现在你身边,她可能甚至不敢大声请求援助,不敢大声说出她的困境和遭遇,不要只是骂她。
只要去关心她,扶一扶她。
再怎么纠结,七次之后,她会蜕变的。
歌曲配合剧情响起的那一刻是多次分享过的Wolf Alice!歌词简直是为剧量身定做当你的生活一切还好时你很难体会到困兽的嘶鸣生命的光曾出现过无数次有时灰暗或短暂于是在光熄灭的那一瞬间回归了原形而现实生活依然一地鸡毛很多时候我们极力想维持的身为人类的尊严和体面从而拒绝他人的帮助在反复堕入深渊与虚无相互回望周遭失去一切声音 只想隐藏或消失经历无数次的尝试最后光终于停留在你身上你看到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但你最终能做的只是尊重他人的命运这一次你没有回头你又重新对生活充满了期盼
中国的年轻人到底有多恐婚?
最近,网红拉姆被前夫泼汽油焚烧致死的案件终于有了结果,前夫因为故意杀人罪最终被判死刑。
判决结果出来后,网友们一边为拉姆感到惋惜,一边又将恐婚的话题又一次刷上了热搜。
从数据来看,《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1.2%的受访者存在恐婚倾向,8%的人坦言自己的恐婚情绪极度严重。
据9月民政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依法登记结婚的人数为913.1万对,比2014年下降了30.1%。
是什么让现在年轻人有如此严重的恐婚情绪?
看完这部新剧,或许能找到答案——女佣Maid导演: 约翰·威尔斯 / 恩辛哈·斯图尔特编剧: 莫莉·史密斯·梅茨勒 / 马库斯·加德利 / 丽贝卡·布鲁斯特主演: 玛格丽特·库里 / 尼克·罗宾森 / 莱拉·内瓦·惠特 / 安迪·麦克道威尔首播: 2021-10-01(美国)集数: 10单集片长: 60分钟
网飞出品,豆瓣8.6,近一半的观众给出了五星。
这是一部“女性挣扎实录”,故事的主角叫Alex。
Alex本来是一个有着写作梦想的花季少女,在餐厅做着侍应的工作。
一次,她在餐厅分享自己文字的时候,和台下附近酒吧的酒保Sean看对了眼。
和Sean陷入热恋后,Alex搬到了男友的拖车里。
Alex常坐在自己的粉红色沙发上准备自己的写作课程,看着Sean筹备着自己的单车骑行计划。
这个时候,情侣俩还在为自己梦想和未来做规划,笑容还经常出现在他们脸上。
但她不知道,梦想很快破碎,自己很快就要陷入颠沛流离的生活里。
她怀孕了。
像所有恐婚人士预料的那样,事情从此开始向另一个方向转变。
Sean先是安慰Alex。
但是在得知Alex并没有堕胎的意愿后,Sean愤怒了。
他把她的东西全部扔出去,骂她是毁了自己一生的婊子。
Sean突如其来的变化,震惊了Alex。
自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限的恐惧之中。
Sean有嗜酒的毛病。
一次他喝醉后,因为没洗的脏碗而暴怒,还用拳头狠狠打在了Alex面前墙洞的墙壁上。
看着女儿麦蒂头发里的玻璃渣,Alex终于忍无可忍。
在一天夜里,Alex带着女儿逃离了这个家。
Alex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她不知道未来有什么在等着她。
是回到有暴力倾向的男友家中继续忍耐着生活,还是饥餐露宿地带着女儿漂泊呢?
Alex选择了后者。
因为她知道,往前走可能还有重见光明的希望,往后退只能是一辈子的深渊。
因为找不到居住的地方,Alex去救助站寻求帮助,但是美国庞大的救助系统看似健全但其实极其低效。
Alex为了得到日托补助,必须先找到一份工作。
但如果她要找工作,就必须把女儿送进日托。
无奈之下,她把女儿送到了患有躁郁症的艺术家母亲那里,然后抓紧时间去做清洁女佣的工作。
在富人雇主家里,Alex因为没钱吃饭而饿晕倒地,误了时间没了工资,甚至被雇主误认为瘾君子。
当她急急忙忙赶回去接女儿时,却又在路上遭遇了车祸,差点让女儿丧命。
这次事故发生后,她失去了女儿的监护权。
仅第一集,Alex的遭遇就足够让屏幕前的观众揪心。
虽然这部剧被定位为喜剧,但全片都充斥着女主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痛楚。
辛苦得来的工资连温饱都做不到,住的过渡性住房长满霉菌害的女儿一直生病。
逃离了嗜酒如命的男友之后,女儿的抚育问题和生活问题,成为每天压在她身上的大山,搞得她焦头烂额,更别提自己的梦想了。
但她也还算幸运,在失去自己女儿的时候遇到了神似麻辣鸡的助攻队友,鼓励她勇敢地反抗。
在救助站,她第一次意识到即使没有被打到受伤,遭受的“情绪虐待”也属于家暴,也可以求救。
在雇主家里,尽管两人身份地位悬殊,并在开始时闹得不愉快,但后来也慢慢和解。
Alex和Sean的生活显然是一个悲剧,但如果我们细究的话会发现,这个悲剧自上一代就开始延续。
Sean不断利用爱来裹挟Alex。
他也想要戒酒,想要过上自己原来梦想的生活,但却一次次失败。
而Sean的母亲也是一个药物成瘾者,自始就没有给他提供一个美好的童年。
女主演的妈妈Andie MacDowell,在剧中也饰演Alex的妈妈Paula。
她在剧中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艺术家。
Andie MacDowell曾主演金棕榈影片《性、谎言和录像带》一辈子恋爱脑的Paula在摆脱了有家暴行为的前夫后,就不停地在不同男人之中周旋,受的苦头并不比Alex少。
尽管她也曾为Alex带来光明,但也只是一瞬间。
然而,“原生家庭”的恶咒到Alex这里被打破了。
虽然条件有限,但她还是竭尽所能地去爱女儿,想要带给她温暖和幸福。
就算是住在渡轮站的地板上,女儿的脸上还是挂着笑容。
Alex可能在事业上并不成功,但她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成为了一个好的母亲。
相比于传统的“女性逆袭剧”来说,这部剧带来的不仅是励志和鼓励,还展现给我们成功背后沼泽一般的生活。
导演约翰·威尔斯延续了之前《无耻之徒》的创作题材,又在影像上加入了许多心思。
让屏幕前我们仿佛和女主一起呼吸,一起经历生活的起伏。
影片中精巧出现的闪回镜头,一方面增加了叙事的流畅性;另一方面让观众能在合适的时机恰如其分地了解主人公的情绪。
在剧集的最终,Alex在经历无数苦难后,摆脱了男友的控制,自己的生活也开始出现转机。
本剧的小说原著作者斯蒂芬妮·兰德,在现实中也是一位单亲母亲。
本片就是根据她的自传体回忆录《女佣浮生录》改编。
斯蒂芬妮·兰德凭借自己这部作品成为畅销书作家,改变了命运。
家暴救助站的人说,大多数女人只有尝试七次之后才能最终离开。
Alex经过尝试,逃离了家暴的男友,也几乎逃离了一团糟的原生家庭、逃离了自小生长的底层阶级,实现了人生翻盘。
但剧中其他继续沉沦的人,才是现实中大多数人的归宿。
或许会有人指责Alex,说她所遭受的都是自食其果。
但我们也许忘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力。
对于身处泥泞之中的人说,可以从这部剧中学到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敢于迈出反抗和改变的第一步。
毕竟,运气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勇气可以。
*本文作者:桃金娘
我是先看了剧再看原著,然后再来看剧的,剧和书有很大一部分出入,剧里的女主有很多匪夷所思的操作,但是仍旧同样是个坚持为女儿奋斗的妈妈,一样精彩。
她所处的环境其实相比书里更复杂,男友一边酗酒一边打温情牌诱惑女主放弃独立自主重回他身边,投靠朋友和父亲,然而他们却要女主给男主机会,真的是外国人也有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的执念哦,她妈妈操作更谜,一边说着爱她一边连个汉堡都不请,而且在女主最困难的时候连娃都不肯照顾,还不停的追求自己的艺术人生,一个男生给女主提供各种帮助想泡她,女主自己呢,在写下日记第一行字之后打开了交友网站,找社工去寻求帮助的时候,连自己是不是无家可归、被家暴了都不清楚。
真的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虽然看下来有种剧里有很多女主的苦是自己作的原因,但是后来想想我有上帝视角,想想如果本身就在穷困的环境长大,无力改变困境的习得性无助,不到绝境是无法觉醒的,所以剧里的绝境就是第一集男主酗酒砸东西,一拳打穿女主旁边墙面,女主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了,于是就连夜走了,但是好在女主清醒,无论如何都不重回之前的生活找安定。
但是一个没学历没技术的单亲妈妈,突然面临生存困难,又怎么对社会帮助体系的操作流程驾轻就熟呢,她又怎么会一下子懂得改变自己的困境呢,很多人是会陷在这种怪圈走不出来的,所以大多时候女主是懵懵懂懂的,她在用社会救济金去买事物的时候,可能都搞不清楚状况,我是个需要被救济的穷人了吗?
她感觉到了超市各种人的嫌弃和鄙视。
所幸女主吃苦耐劳、独立自主人又清醒,能在不同人的帮助下慢慢学会了利用各种帮助去一步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没有沉沦在政府补贴中、没有去利用美色获得物质保障、没有因为坚持不下去重新和男主开始,她坚持勤劳的工作,慢慢学会抵制无数诱惑,坚持学习,学会寻求帮助改变自己的环境,最终她自己搬了桌椅去草坪争取了各种贷款帮助开始了学业,逆境求生改变了自己和女儿的命运。
相比书里,女主的环境更绝望,其实有时候更加绝望的环境才能迫使人坚强,然而现实世界中,大量的女性正是在剧里的中复杂的环境中挣扎,困境不够绝望的彻底,在独立与依耐、奋斗与随波逐流中摇摆不定。
这里面关于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要说一下的,女主虽然搞不清流程,但是她去的社会救助部门真的给了她很多帮助,解决了工作、住房、食品救济、儿童幼托等各种难题,原著里面说的更为完善,因为原著里不是三岁的宝宝,而是七个月,有了这些保障,女主可以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后能够迅速独立自主,她可以将小宝放到福利幼托机构,去参加全职工作,然后凭借这个获得临时性住所和救济金,可以支撑在没有亲戚朋友帮忙的情况下独立下来,而且大学也可以在慢慢完成各种学分以后申请下来,并且可以申请各种贷款帮助她完成学业。
书里不同的是女主因为自卑是不怎么和朋友联系的,而且她在收入提高后,各种补贴是下降的,算下来有时候还不如不工作,但是书中的女主没有这个想法,所以干啥都别懒,也别太唯利是图,她坚持工作也坚持学习,工作到成了明星员工,甚至为了学业辞职后,老板还劝她自己也开一个清洁公司,而学习方面真的是坚持不懈,书里其实是更励志的。
窝在沙发一整天,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偶然刷到的剧,题材很棒,三位主要的女性角色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到的暴力以及社会压力,很真实地反应了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现状——困难模式。
Alex的主线故事主要是反映女性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感暴力以及身体暴力的苗头,通过她的坚持和反抗告诉观众们,像这样你以为的没希望的生活也是可以改变、可以逃离的。
家暴救助站的Denise曾说一般人平均要花七次才能做到真正离开,当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时我本以为是在标榜女主角的不同,直到她捏着手指朝Sean说话费没了、牛奶没了、油钱没了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她也成为了逃离之后却又回去的一员。
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最值得思考的是前男友看似改过自新的表现。
有多少人是离开后,在对方苦苦哀求、殷勤表现以及发现自己好像更习惯有ta的存在后,选择相信对方、回到对方身边,然而却在一段时间后发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坊间有句话说一直分分合合的情侣最后还是会分开的,就是因为想要一个人彻底改变是很难的,导致一直分分合合的问题是一直都存在的,除非双方都默契地不介意、不追究、不点炮或闭口不谈。
这或许就是现代婚姻制度下,两个人能守着彼此长长久久的基本法则。
Paula这条支线则是用一个经过戏剧夸大的形象,映射了许多生活中为了所谓的、自以为的爱情而晕头转向、迷失自我,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失去一切的女孩们。
她多典型呀,因为一个人的口音爱上他,为他放弃大房子住进房车,把一切事务都交给他来办,自己只用画画、喝酒、和他have sex,到最后落得个每天白天在湖边跟想象中的人对话、晚上只能睡在车里的下场。
但她又有些许的不一样,没有勇气远离家乡的她,当初也勇敢地带着女儿逃离了家暴的丈夫。
只是不知为何,在这以后的人生里,她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在她为自己所编织的情感的泥潭中。
剧里没有给出更明确的答案,也许是她体内“艺术家”的基因在作祟,不断追求热烈的爱情就是这位艺术家的毕生志业,甚至到剧的最后也是留在了爱情身边。
当然我们不得而知的是,她是真的爱那个男人,还是仍然没有获得足够离开家乡的勇气而以此做借口。
Regina这条支线更是复杂,她是事业有成的律师,有优渥的物质条件,住着临海带露天浴池的大别墅,开着奔驰,穿1400美元一件的羊毛衫,冰箱里满满当当的食物不新鲜了说扔就扔。
没几个人知道她的丈夫出轨是因为他们没孩子,不断远离她是因为她一次次小产,她为了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多次做人工受精、飞到墨西哥去做子宫按摩,却不得不自己再花钱用别人的卵子、别人的子宫为她丈夫孕育一个孩子,即使这样,她仍然拦不住丈夫的远去。
一个女人,就算事业再成功,也还是会因为没有孩子受到来自丈夫甚至是社会的压力。
这个角色还有另一种指向性,女强人如她,在面对不肯睡觉的孩子时也会手足无措,一切功课做得再好也无法计划孩子的无常。
这是在说女人不是天生就会当妈妈的,也不是必须要当妈妈以及一定会当妈妈的,但在后面的几个镜头中就发现她其实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
所以其实不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而是女子弱势,为母不得不刚;或是女子本强,但在社会背景下,直到为母才看得见(或者说承认)她刚。
扣一颗星的原因是,Alex的结局太美好了,是理想之中最好的结局,是剧里她在接到学校电话时就能猜到的结局,是家暴救助站中好多人都不会有的结局,是一个美好到让真正身受其害的人会多少感到绝望的结局。
因为她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正好”,正好政府能提供救助,正好服务过的客户之中最有钱的是位可以和她共情的好人,正好想去的学校能够免费让她重新再申请一次,正好学校也提供援助,正好在需要为上学的事攒钱的时候得到了别人的推荐,正好酗酒的前男友在最后时刻清醒,做了为她好的决定。
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想她一样的妈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是没法拥有她那么光明的未来的。
误入这部片子,最初看了下简介,感觉不是自己会喜欢的,海报也没有带来更多联想,几次错过。
后来片荒,又加上注意到评分很高,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打开。
然后就意料外的流了两个晚上的泪,熬夜直到看完。
不断想到自己……有几个情节,其一:女主刚从家出走时,并不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只是感到害怕。
她觉得因为自己身体没有受伤,就不能算作被家暴,所以不应该得到相关的救助。
是的,我也是这样以为的。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个无法确认的谜:我觉得我爸对我是暴力的,但父母总会告诉我,那是管教,是因为我做的不好在先。
所以尽管我有被父亲从椅子上拎起摔在地上的记忆;有坐在父亲自行车后被他试图甩落的记忆;有他踹开房间门,抓着我的胳膊把我拖出房间的记忆,但是NO!
我妈事后总会说,我爸这样做是为了我好;而我也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体没有真的受伤,所以也许,这算不得是家暴,哪怕我是真的害怕。
剧中女主再一次重回关系后,表现出了深陷、麻木、无力自拔的状态,那种面目不清、灰头土脸的感受,在我的记忆里也有。
就像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说的:“很多人需要花几周时间,才能想起自己喜欢的颜色”。
其二:母亲建议女主接受爱慕者,女主拒绝了,认为那和“轻微卖淫”无异。
后来爱慕者饱含诚意的表达追求时,我其实心里也在想,“接受他”,但女主还是拒绝了,因为她认为他们当时的关系不是平等的。
我的头脑里被吹了一阵劲风,清凉好多。
其三:女主向父亲质疑他曾经对母亲的暴力行为,父亲眼神躲闪的表示,他不记得了。
就像发生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事情似的,我爸从来都说他对我的行为“不叫打”。
多年来我常做噩梦,梦里和我爸歇斯底里的对峙,直到情绪激动的哭醒,我爸知道后,认为那都是我自己想太多想出来的……父亲的遗忘,母亲的隐忍,男人和女人们共谋着,一代一代的人们周而复始,互相伤害。
其实在这个模式中,男性也是受害者不是吗?
比如女主男友,被他的痛苦的母亲虐待,被带上了伤痛和愤怒长大,然后再如法炮制的施与别人。
我们现在常说“女性意识觉醒”,时代赋予了我们这样做的权利,但这不是空喊的口号,不是发生在某个瞬间的一次顿悟,这是一个过程,需要勇气、需要挣扎、需要反复。
如果不是真的往前走了,我们不会知道自己其实一直生活在黑暗中,我们不会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有那么多。
父权、强权、威权,里面有太多的害怕和苦痛,我认为这不是某一方的错,这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阶段。
我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女性,能有更多的觉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和他人之间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以前我以为自己还挺有“女权”意识的,但是越来越,我发现自己也是参与者,也在重复同样的“推责”行为。
看了这部片子让我又稍稍的多清醒了一些。
剧里面被家暴到快被掐死的女人,依然回到了丈夫身边。
救助站的站长说,这些女人离开的尝试平均是七次,她自己当年,试了十次。
Alex也在艰难地独立之路中,依然有一段时间跟丈夫短暂地和好。
回想起大学的时候,跟一个自私愚蠢又有一些恶毒的男朋友前前后后分手了12次才真正分手,之后我又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全走出那种被欺负的愤恨以及严重分离焦虑。
那次恋爱我之前也在日记里写过,当时很多人骂我,说我有问题,我都承认。
都说恋爱可以让人认清自己,我想那次恋爱是世界第一次把我的残缺映照到自己面前。
之后的这十年来,我都不时回忆起那时的自己,分析自己,反省自己,为什么会让自己走到那步田地。
看到女主的经历我突然意识到了大家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我们都异常地孤独。
这种泥沼一般的糟糕关系,必然是有一定量的奖励,而糟糕的部分只是间歇性地发生,而孤独感却像一直扎在皮肤上的针,每时每刻都在刺痛。
那就要一直面临一个选择题——是独自对抗世界更痛,还是忍受糟糕的关系更痛。
剧中的女性,还有我,都在其间摇摆,痛苦会让人麻木,急切地渴望得到救治,目光短浅,只想着赶快止痛就好了。
我还记得当时每一次分手后一个人寝室里强撑着,努力熬着,这个时候只要男生求和好的短信一发过来,我就好像溺水的人抓到一根稻草一样。
最大的难题是,这么糟糕对待你的那个人,却已经是世界上对你最好的,最能依靠的那个人了。
除了那个人之外,世界上的其他部分似乎更残酷冷漠。
但我依然希望在这种关系里反复的女孩子不要自责,不要因此而自我厌恶。
我已经原谅当初的自己了。
精神独立比经济独立难多了,即便是如今30岁的自己,也没有做到精神独立,辞职很容易,分手却比登天还难。
我依然很惭愧地呆在舒适圈里,不敢出来。
三星半。丧。因为在不健康的家庭长大,不知道怎么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所以周而复始过上父辈的生活。想从沼泽脱身,可有时竟然会怀念虚假的安全感。
女主演技太出戏了,而且凭什么觉得生了孩子的女人比生不了孩子的女人幸福
为什么会有个喜剧的标签?Nick转型的蛮亮眼,btw很喜欢女主的耳饰。25岁花一样的年纪,却有一个家暴倾向的男友(老公?)、一位精神状态经常不在线的艺术家母亲和已婚的前家暴父亲,出入贫困庇护所和求职中心,以清洁工赚取几十美元为生,一般人早就放弃了吧。不知道国内有没有为遭受家暴的女性提供帮助的机构。孩子,emm
演技太差导致不能带入。我可能是共情差,看到女主那个拧巴样儿,我就想扇她让她清醒一点
【3.0】孩子和母亲一次次地把迎来希望的女主角拉回到绝望之中,哪怕结局一片光明,可我们知道孩子和母亲仍旧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她带到地狱。女性独立的励志书写面临的障碍可以是原生家庭、婚姻和生育,但根本障碍是美德的自律。
女主长着一张聪明脸,做女佣时比女主人还像明星。演这样遭遇的女性容易让人出戏,无法相信她会走进这种生活。
配不上这个高分,剧情就是一个软弱长得好看的年轻女性被人搞大肚子,然后就结婚对方还是酗酒的,就生了孩子被情感家暴。搭配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妈。看着很压抑,很美国底层的那种~ 人性缺点都被放大了…… 实在是没什么能看了收获的,女主是挺温柔的,但是这性格实在是喜欢不起来,没文化更是可怕,选择都是做错的。
太差了
又丧又长
妹妹少年感太好了,想越过屏幕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D
一直在想Fiona,平行时空里的她可能过着这样的生活吧/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好神经病啊,好垃圾啊/一个女人平均要逃离七次才能真的完全离开,她们也在挣扎/谁在标签里加的“喜剧”?!
奔喜剧看的 结果看了一集压抑死了
没有准备就乱生孩子,没有和男朋友沟通就带走孩子,后期还逼着男朋友放弃抚养权,说话不经大脑,不懂谈判技巧,没有把握优质男性的能力还玩别人的感情,身边人都是消耗形人格。说实话,就算读了个大学,该有的问题她以后处理起来可能还是一样糟糕,不明白这部戏为什么被吹得这么高,她走的每一步除了申请大学几乎都是错的。另外,女主角演得很烂,只会干瞪眼。
看不下去
“要不要打响指,表扬一下在座所有人”
看了两集弃,剧情和人设都非常别扭,女主挺蠢的,又当又立,政治正确味道太浓
女主离开自己男朋友之后所遭遇的一切悲剧都是自己的选择,卖惨太刻意了。
演技很差。。
女主不讨喜 2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