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片子,拍的让人悬疑心惊肉跳。
设置的悬疑点真的很好,回头一想,剧情很简单:一个家庭,事业都不是很顺利的便衣空警,面对大众的不理解,误会,甚至是怀疑,担当下来,顺利的排除了险情。
成功迫降航班。
结局虽然有些过于乐观,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都活着,皆大欢喜。
但是仍然不改变这部美剧的精妙。
压力炸弹,机长死亡,剧毒针头,手机图片植入式病毒……这些都是设置的精妙之处。
从开头警察登机进入机场看到的若干人物,在后来都在机上有所呼应。
老少,男女,民族……首尾相应,最后基本都活下来了,妙哉。
涉及到一穆斯林,小白帽一顶,很让人怀疑他。
但是结果意外。
真男人!
再说说这事要是我碰上可能会咋处置。
先说,要是警察发现那个戴眼镜的有嫌疑,是不会先控制他后再解除怀疑的。
宁可错杀,不会放过的!
黑人病毒植入者这个人也早应该怀疑。
飞机座位边上恰巧有一个人程序开发员,恰巧会这伎俩,并且再警探发现他们谈话时很随意的恰好听到这一段,很蹊跷。
必有问题。
要是我,我还会怀疑警探边上的这位红头发女士。
至少是控制!
也许读面术能看出这女的不是黑类?
几句话的交谈,不应该这么信任啊。
不大懂。
还有不大明白为啥警探不对纽约警察信任呢?
为何不授权,或者不合作解决问题呢?
要是我,我会先沟通同门兄弟的。
再来说说匪徒,匪徒两个人在暴露之前怎么可能沟通呢?
并且是一个人已经有嫌疑,黑人哥们咋会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跑去勾兑呢?
匪徒用的是军事炸弹,这是很高深的技术,咋会没留好自己的后路呢?
准备跳伞,但是那么高的高度,跳伞成功率多大?
总之,这是一部很好的空中飞机片。
空中片海了去了,有蛇,僵尸,有恶劣天气,有……加上911,mh117,370,这个题材几乎是永恒的灾难主题。
但是这部更切合实际,让人感觉最真切。
最符合常理。
顺带说下,我是在沃尔玛看见卖电视的播放这部片子的,当时就被场景氛围所吸引。
后来又专门找到看。
已经看了点,所以后来看那种神秘感减退好多。
总结,好!
《空中营救》,2014年10月1日的晚上在正大星美看了这部电影。
尽管这是一部2D电影,却是近年来在电影院看到的少有的剧情取胜的电影。
主角是飞机上的一个乘警。
在一班从纽约飞往伦敦的飞机上,他遭遇了异常狡猾的劫匪。
劫匪通过乘警的无线网络系统和他联系,威胁杀掉乘客以及获取赎金。
该乘警甚至不知道这个劫匪是哪个乘客,在飞机机舱的狭小空间内,他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开始破案。
虽然影片结尾有些虎头蛇尾,但瑕不掩瑜,影片总体是一部成功的悬疑动作片。
另外提一句,主角Liam Neeson似乎是一位老来俏的演员,他曾经主演《辛德勒的名单》,但最近靠两部《飓风营救》归入老年打星的行列,所以这部电影的中文名也冠以“营救”的名字。
密闭空间的戏不好拍,但这个拍的还算比较有悬念。
尽管某些地方解释的不是很明白,比如两个有预谋的劫机犯他们的目的,我听得就有点匪夷所思。
而且高潮部分,飞机被炸裂,拼死迫降成功的剧情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不过,这样的戏码,现在不管好莱坞大片还是中国制作,不也这么搞过无数回了么?
反正观众也习惯了,谁也不追究有没科学可行性依据,是否够真实了。
单说连姆尼森这个我喜欢的演员,他这些年,虽然年岁越长,银幕英汉形象却越发突出了。
《飓风营救》系列就要出3了,还有前不久的那个失忆杀手,都演的深入人心。
自从我钟爱的尼古拉斯凯奇烂片接的越来越多之后,观赏作品更多的反而是这位曾经的“辛德勒”先生了。
他的打斗身手自不必说,尤为喜欢的是他欲言又止,甚至有些无奈的神情,深沉而内敛;关键时刻却又果敢过人。
等着看他的《飓风营救3》吧。
空中劫机题材,老美的个人英雄主义典范,很出色的类型片,够悬疑,够刺激!
可惜今年出这个题材注定赔钱,估计都得禁了,时运不济啊。
欣慰之处在于,原来炸弹在飞机上爆炸是可以做到伤害最小化、可以安全着陆的,这让人多少对马航事件还抱有一丝幻想。
只是,还有人记得马航吗……尼森大叔大概是缺钱,年逾花甲了,又不是武生出身,还成天出来演动作片,真硬!
《空中营救》和以往的电影题材不同,这部电影没有让乘警和歹徒直接较量,而是设计计谋使飞机这个大密室成为乘警的个人舞台,他们仅仅混在人群中,冷眼旁观,三言两语就搅得飞机上鸡犬不宁,乘客们像热锅上的蚂蚁,而主角则像猴子一样上窜下跳,并一步步坠入他们布好的圈套…… 电影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前半部分是歹徒周密的简讯联络作案时间,后半部分则是主角被陷害后的紧迫脱罪时间。
歹徒通过网络传简讯给主角,告诉他每二十分钟会杀死一个人,于是主角一边寻找歹徒一边防止乘客被杀。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杀死乘客的恰恰就是主角,至少看起来,几位乘客的死都与主角有关。
而最重要的陷阱则是歹徒要求汇款的帐号,竟然在主角名下…这一部分,几乎都使用简讯联络,所以台词较少,大部分时候都是将短信内容呈现在画面中。
画面跟随着主角的行动和视线而不断移动与切换,悬疑感很强,极具压迫感和代入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唯一一场格斗戏发生在厕所这个极度狭小空间,是全片动作精华凝聚,节奏迅猛,动作凌厉,大有《飓风营救》的写实动作风格。
整部电影的设计像是密室逃脱,一条一条的线索不断被抛出,只要细心寻找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就能找到答案,没有无关紧要的冗余信息来故弄玄虚扰乱视听,增强了电影的节奏感和悬疑氛围,也能让观众们的注意力保持在谜题上,加强了紧迫感和代入感。
电影的动作风格继承了《飓风营救》系列。
硬派,写实,凌厉,简练,没有多余的动作,也绝不拖泥带水。
晚了5年看,发现疑点(解决不了就是槽点)挺多,希望能人能帮帮忙:1)炸弹在35000尺扔出窗外要爆炸是因为内外气压差太大,那么飞机立刻下降到8000尺再扔出窗外,气压差应该不大了应该不会爆炸吧?
何况即使在窗外爆炸,总好过在飞机尾部爆炸吧?
2)国土安全局调查了所有乘客但这两个劫机犯的背景都没调查出来?
至少那个白人劫机男的军人背景怎么可能被略过?
3)男主说服黑人劫机男的过程堪称强行洗脑……4)到底两劫机犯有没有想清楚35000尺跳伞的风险?
是早就计划要飞机降到8000尺再跳,还是没想清楚?
为什么黑人劫机犯一犹豫白人劫机犯就开枪了我觉得这里简直疯了!
他直接毙了男主才是要紧事好吗?
5)两劫机犯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钱,那么不管什么账户,总能追到,并且要用男主的名义开这么复杂的账户,前期准备肯定很多,两陌生人真很难做到,这不合理。
其次,如果是钱,玩什么20分钟杀一个人干嘛,太容易玩脱了吧!
直接说有炸弹不就好了?
这样更容易逼地面转钱,不然20分钟杀个人这种把戏,逼着人家觉得你在开玩笑啊。
第三,如果钱转账了,飞机还炸不炸?
这是我觉得最奇特的问题。
如果不炸,说明目的只是钱,那挑个菜鸟乘警值班的航班好了,何必要挑男主这样一个武艺高超的(他有男主那么多信息可以开信托账户难道不知道男主以一敌四勇猛无敌?
)?
6)说到底,两劫机犯根本不用上飞机,因为炸弹也不是他俩带上去的,直接在地面威胁就行了。
7)最后也没说清楚进商务舱卫生间弄死机长的到底是谁?
7)破产律师衣服里突然多了一只手机和被扎了一下为啥没反应(我们能理解,一般除了主角和反派以外,其他人都猪得无法无天)?
那个破产律师随时弄一下衣服发现一只手机故事可就玩不下去了呀!!
这可是白人劫机犯在被男主拎起来的同时既把手机放进人家的口袋又扎了人家一阵(我认为是这时候扎的),这手艺也太高超了吧?
連恩大叔粉算是很幸福的,這幾年他愈老愈剛,拍片頻繁,而且都會挑替他這種文武兼具的演員量身打造的一人獨戲。
《空中救援》就是今年的連恩空中秀場啦。
《空中救援》劇情挺工整。
挾持飛機,無疑是最精典型最不可破的「密室」情節,主人翁在飛機上面對時間壓力與處處兇手,只憑自己的本領破案,找出真兇。
在九一一事件後,我深刻相信本片不敢演出飛機真得落下的劇情,所以懸念已經少了大半,就看故事前中段怎麼在明知結局的前提下弄出點詭局氣氛。
《空中救援》也就是這麼回事的電影,但動作片大多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演員找對,巨星色彩出來,劇情不要脫軌,就仍能沒甚麼預期得觀眾很滿意的看完飆風般的兩小時體驗。
巨星味很重要,本片即連恩尼遜(Liam Neeson)的個人秀。
越老越硬的他,搭配上他個人的內斂臉孔,演出這種本來像是布魯斯威利或哈里遜福特會扮演的警政英雄,也還是能演出一絲絲的文藝氣質。
本片文武戲份約八比二,沒有動手的談判過程亦很刺激,真不是連恩尼遜來演,是演不出來這種亦文亦武的戲路了。
本來沒有很愛連恩大叔這幾年的改變,但每年能看一次中年硬漢滄桑拯救世界,也挺棒的。
總不能永遠都是年輕小伙子拿CG盾牌打漫畫壞蛋吧?
p.s.還以為這部片會因為馬航事件的「即時」發生造成話題性呢。
結果沒有,是否是因為馬航事件本身,就比電影內容還戲劇性呢?
影片在细节上也做足悬念,每一个谜团都环环相扣,故事讲得不拖沓且非常有效率。
同时,电影也成功让观众代入角色,观众们不自觉地让自己成为尼森大叔,试图从机上乘客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去找出蛛丝马迹。
尼森大叔依然宝刀未老,动作风格让人看完热血沸腾。
节奏感和剧情张力超强,密室悬疑+少量推理,90分钟紧张的令人窒息,娱乐效果十足。
剧本相对严谨,谜底揭晓后回眸会发现几个“电冰箱问题”,但总体而言相当精彩,连恩尼森熟悉的一脸深仇大恨、熟悉的锁喉功。
1)她的生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嘎然而止,她有强烈的悲剧倾向。
厌世。
2)她希望自己突发或者偶然的死在飞机上。
3)她牵制住了主角的主要吸引力。
取得了信任,获得了连续多次无数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给许多未解释的地方留下了弹性空间。
4)她主动与程序员拉关系,聊天,公关后,才得以启动第三部核心程序。
不然,故事怎么也没办法安排程序员主动进入手机。
5)她的策动使得程序员和眼镜男有了步骤不一的行为。
她的目的就是为了撕毁所有人存在信任。
6)机长被杀到最后一直没查出来。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朱丽安摩尔杀了机长,也只有她留下了唯一的证据(头发)。
不然,这部电影都不能成立了。
7)她换位置的冲突,以及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一上机就擒住男叔的手,深谙叔的内心,掌控感极强。
后头偷酒喝,拉近酒鬼共同语言,消除怀疑。
--为什么会保留她下来而且完美大结局?
1)就和公车上的扒手党一样,出手的一般只有2,3个,围观协调的可能达到5,6人以上,这是团伙作案的特征。
核心人曝光后,其他人自然的隐藏起来。
疯狂的眼镜男也不会想去曝光那么多同伙,要保留的罪恶的火种嘛。
因此,一部电影着力讲完整故事就好,不用完全破案。
2)朱丽安摩尔寻找的是生命的意义。
继续活下去的意义,小女孩和大叔教会了她存在的意义。
和眼镜男的报复不同和程序员想钱不同。
她死灰之心在这趟飞行中复燃,喜欢上了男叔,搞起来黄昏恋(皮肤太松弛了,不忍直视呀)。
她因此停手,成为暗中把时针回拨的那只手。
3)阿拉伯男人一直冷静而惶恐,就算全机人最后都认认为大叔是大英雄,所有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阿拉伯男人还是惶恐不已。
他知道,还有其他凶手,根本没有出现,他不想被波及。
4)朱丽安摩尔患过的病是什么名(好像是心脏类的),记不清楚了,有心人去查查,看是否与神经元素有关系。
机长的死还有老头的死值得研究。。。
5)大叔好久没受重视了,又从恐怖分子转化为英雄,还得到一个皮肤松弛的女士的示爱。
一下察觉不了。。。。
以后会好的吧,但估计也不会在乎了。
文/梦见乌鸦《空中营救》9月19日就要公映了,特地说说这片。
依照小弟写文章的惯例,先从电影的片名入手,《空中营救》真心掉价。
该片引进之前,民间译名《急速天劫》给人的感觉瞬间逼格就上去了,也许根据个人欣赏口味不同,有人未必觉得官方译名不好,因为可以串联老爹的另一部作品《飓风营救》,但总是觉得这个片名有土,跟电影不搭调,题外吐槽话。
回到电影本身,《空中营救》是今年看过的最爽快的电影之一。
好莱坞的动作电影经历了上世纪末期的火爆之后,逐渐退出了电影热榜之中。
回想当年每每走进电影院或影碟店,琳琅满目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动作片,每年好莱坞电影票房榜上,肌肉男、爆炸、追车这些场面几乎能延续一整年的时间。
如今的动作片就像香港电影的新武侠一样,噎死在了自己最大的美德——毫无节制之上。
有道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随着《谍影重重》系列的卖座,似乎让动作片们找到一种新的路线。
简单明快的动作设计和动感十足的画面取代了以往施瓦辛格和史泰龙们线条粗犷的原生态打斗,再配以老式动作片的追车和格斗场面也满足了大众与生俱来的猎奇心理。
这类动作片的好处就是不在拘泥于那种脸谱化的老式纯粹动作片,从另一种角度出发,在整体故事不算新鲜的情况下,从故事的走向和情节设置方面大做文章,《空中营救》就属于该类型电影。
无论是《谍影重重》,还是《飓风营救》,直到这部《空中营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快速剪辑、干净利落的动作场面和极富张力的故事情节。
动作片电影最被诟病的地方就是故事千篇一律和人物扁平,如果说的老式动作片《敢死队》是具有怀旧情结以及看一票昔日动作明星银幕上再次威武才导致电影的卖座,那么如《空中营救》这样的电影就是依靠情节内容来填补动作电影对故事和角色照顾不周的漏洞。
就像新派武侠一样,这种电影也可以叫做新派动作片。
来让我们看一下新派动作片都具备那些特点,以《空中营救》为例。
作为动作电影,本片拥有后者的一切属性,硬汉、枪战、动作,尤其是《虎胆龙威》之后的美式动作片,在一个既定环境中、在连续的时间线内上演的动作大戏。
《空中营救》也是如此,只不过将《虎胆龙威》中的大楼、《勇闯夺命岛》的恶魔岛换成了飞机。
这样的故事万变不离其宗,因此而言《空中营救》的故事不算新鲜,简单的劫机题材已落俗套。
但本片又与《最高危机》、《乘客57》这样的同类题材不同的是,故事模板没变,变化的是里面的内容。
首先,正邪势力的对立发生变化,不像《空中监狱》那样正面对立,也不像《最高危机》那样反派在明,正派在暗,而是扭转过来,反派始终隐藏在暗处,主角则根据线索进行追查,这样一来,就让电影多了悬疑片的色彩。
这样的处理手法让本片的动作场面下降,但剧情张力陡然提升。
可以对比《谍影重重》、《飓风营救》乃至《未知身份》都是如此设置。
将主角暴露在外,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故事引导,让电影的故事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到了最大的限度,主角在追查线索的同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有嫌疑,让电影代入感极强,同时故事未来空间很大,情节设置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在此借用了悬疑电影的功能,让剧情张力一步步的形成,做到引人入胜。
其次,电影的节奏感很强,得益于幕后团队的功劳,编剧为本片设定了一个“20分钟大限”,反派每20分钟杀一名乘客,在由导演将之串联起来,通过剪辑师的手段强调出紧张的气氛,加之本片的悬疑色彩,和万米高空这样的封闭空间,整部电影节奏掌控的确实没话说,让人紧张的透不过气来,非常标准且娱乐性十足。
最后,动作场面不再简单粗暴,肌肉硬汉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技巧大师。
连恩·尼森,这位越老越能打的英国人,在《飓风营救》中树立了“麻辣老爹”的形象,并且一直用到现在。
本片中其展示的依然是硬朗的作风,熟悉的骨法+锁喉功,配合凌厉的剪辑,动作场面不一定火爆,但很刺激。
这也顺应了时代潮流,当年老式动作电影简单粗暴的狂轰滥炸造成的审美疲劳之后,也需要这种“技术性击倒”的方式来带给观众一丝新意,技术性击倒”并非单单指的是动作场面,而是从情节、故事节奏等全方位来形容。
当然电影也有缺点,《空中营救》充满悬疑张力的故事看似严丝合缝,但还存在一个“电冰箱问题”。
这是源自好莱坞评论家的术语,意思是观众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会被这部影片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然后回到家打开冰箱的时候,冷静下来仔细琢磨,就会想:电影里的情节为什么要这样设置,XX为什么不干某些事情....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本片也是一样,电影的反派在暗处,将主角每一处步骤都算计其中,就像一个木偶一样完全按照其意思照办,这就是一个相对不合理的地方,又不是主角肚子里的蛔虫,为何料事如神?
当然,剧情如此设置是为了增强悬疑效果,这个“电冰箱问题”总体不影响观看,没有太大的漏洞,因此才让本片给观众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无论从故事还是人物,《空中营救》都没有脱离老式动作片的“三板斧”,但却变了一种方式来呈现,悬疑、惊悚等元素的加入,如“凌波微步”般的故事节奏和凌厉的剪辑和动作场面,造就了新派动作电影的“技术性胜利”。
冲着大姐看的电影,收尾有点不够精彩
封闭空间动作惊悚片
hijack原因太瞎!
大叔近年动作片不断,据说是为了让自己不去思念去世的妻子。后面有点扯,全片紧张刺激
剧情老套,唯有几个动作和爆破场景撑住
法警大战爱国匪,天空密室谋杀。过程还算拍得紧凑,但这种类型片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最后很难自圆其说,和当年朱迪福斯特演的《Flightplan》有点像
剧情扣人、故事性强、不闷的好电影!!!
虎头蛇尾
这逻辑让人不想继续看下去。
一部拥有好的故事发生地点,好的节奏控制,好的加分项以及好的高潮设计的戏被犯罪动机给毁了。
成功入围我所看过最扯蛋的电影前十名
最后二十分钟拯救了整部电影。主角光环太明显。
虎头蛇尾,但是好看!
至少有笑点
密闭空间小格局动作推理的范本,与时俱进的用短信UI代替了以前经常用到的语音叙事,节奏流畅,细节设置虽算不上多么精妙但胜在悬疑紧张氛围的营造。对主角的塑造颇为成功,并成为了推动剧情反转的其中之一的元素,现在一看到航班上的故事就自动脑补马航,已经强迫症了。
港式烂片系列,那些对打的招数太港太烂了。剧情牵强附会,一堆明星贡献的烂片。
空姐大小姐好美腻,有气质,所以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类小格局的悬疑动作片只要掌控好情节推进的节奏和拳拳到肉的动作戏,基本就不会难看到哪去,故事反倒并非关键。不过本片的编剧表现不错,这个封闭空间内的猫鼠游戏也算是一气呵成地过瘾,只是都怪前面玩太大,最后对犯罪动机的解释一泻千里;看后想起MH370,现实只会比电影更离奇吧。
和它的中文译名一样,《空中营救》很难不让人联想起《飓风营救》系列。拳拳到肉的动作身手,对女儿歉疚的情结,诸事不顺的暮年英雄...近年来连姆·尼森似乎钟爱上了这样的角色,并且很是深得民心。虽然故事在逻辑上的缜密性确实经不起太深的推敲,有惊无险的结局也在观众们的意料之中,但作为一部商业
What the hell?!各种解释不清,线索七零八落,除了飞机真的爆炸那两分钟可以一看真是毫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