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舞会
The Prom,舞会
导演:瑞恩·墨菲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詹姆斯·柯登,妮可·基德曼,凯丽·华盛顿,科甘-迈克尔·凯,安德鲁·兰内斯,阿丽亚娜·德博斯,乔·艾伦·佩尔曼,玛丽·凯·普莱斯,崔茜·尤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艾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和巴里(詹姆斯·柯登 James Corden 饰)曾经是纽约首屈一指的当红演员,却因为时代的转变导致事业一落千丈,他们所筹备的百老汇表演竟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 那边厢,生活在印第安纳州的女孩艾玛(乔·艾伦·佩尔曼 Jo Ellen Pellman 饰)也正处..详细 >
服化太棒了吧,每一套都想穿。剧情和歌舞尴尬得脚趾抠地
为什么有那么多环绕镜头,为什么对蓝色紫色这么执迷,为什么要拍一部过时十年的电影?
L GBTQ群体的狂欢音乐剧,大咖撑场子,不至于难看,歌舞都不错虽然有点自嗨,但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打破偏见也是一种努力,色彩斑澜,彩虹色还是要加油啊
不忍卒睹。梅梅四人班老气横秋,脸部僵硬,腰杆僵硬,重心不实,编舞平庸。能拖两小时真是服了。看点全在新人的年轻活力四射,正好反衬了几位老人的死气沉沉。
套路。
3.5,说实话看得还挺开心的,虽然正能量得并不是很顺胃口,但年过古稀的梅太后给你唱歌跳舞你还能要求更多吗?!还有,现在看到妮可阿姨肿么那么喜感,“三番无情洗脚”真是很好笑!(P.S 第一场舞会背景音乐是冻皇!冻皇实火!)
总之,代表性很重要,所以拍更多这样题材吧,代表更多的少数群体 ——— 只要剧情越来越合理就行。爱心。
as cheesy as can be但We Look to You骗走了我所有的眼泪
深刻的冲突,轻松的治愈,劲道的歌舞,甜蜜的治愈,都得益于百老汇原歌舞剧的珠玉在前。梅姨年过古稀仍旧亲自上阵唱跳,充满活力的演技让人恍惚:她的存在是否就是一个奇迹?其他几位在她老人家的光芒下倒显得黯然不少。
When Meryl Streep takes a photo with the “Biggest Drama Queen” sign. But honestly, it’s all music, no substance.
Nicole Kidman真的应该演Roxie Hart。
这几位大牌愿意参演本身就是一种无穷的鼓励了,媚外一波,尽管外面再政治正确,再有些反智,对少数群体还是越来越明朗,很多事情也是看得到改变的希望也有这个土壤,反观里面火光越来越渺小微弱,快失去信心了。
年轻小辈们的表演我倒是挺喜欢的 但是大牌们看得乏味 就Kerry Washington还不错
这个华丽的画风一看就是瑞恩莫非,剧情有点无聊,阵容确实厉害,也全靠几位大咖在撑。新人演员太木讷。分分钟出戏。
……就……快餐到吃完觉得又不好吃又没吃饱。
很一般,卡司这么好,歌却都不好听
中年版歌舞青春,白瞎了这些大牌。故事平淡无味且逻辑bug。动不动就唱歌像极了宝莱坞电影。当然歌曲还是很百老汇的。适合圣诞节等菜上桌摆碗筷的时候当背景音。如今拿平权和LGBT做文章的太多了,这篇没有心意,可以不看。
梦回《歌舞青春》,世界要是没有音乐剧会少了多少色彩啊!谁说一定要苦大仇深才能彰显深度?这里面没有一个扁平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是看起来无关痛痒却独自承受的痛苦,在音乐里选择和解,在舞动中表达自我,还要啥自行车。不得不承认,你梅姨还是你梅姨,一句「她欠我一栋房子」就能让人捧腹大笑。
百老汇歌舞片底子+大明星助阵+支持LGBT政治正确!虽然低于预期,但谁敢说不好?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LGBT成为政治正确污名化的靶子。什么事情只要沾上了这几个字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切即使优秀的事物、观点本身作为“政治正确”也成为了谬论。我真的很反感很反感看到这些字眼了,用简单的标签把人事物打入地狱永不能翻身的论调。再说回电影本身,歌舞片的轻松基调很大程度了上抹去了lgbt现状的痛苦,每个点都打得过于浅薄了,形式化标准化解决了所有问题,却没有深入讨论每个人的困境。但你无法要求一个欢乐歌舞片去解决这些问题,它做的只是expose these problems。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几乎只有lgbt导演会拍lgbt电影,几乎只有女导演会拍女性主义电影,但lgbt导演不是只拍lgbt电影,女导演不是只拍女性主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