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电影院看时觉得suit戏份太多了。
现在看反而没那么觉得。
蜘蛛侠,返校季,漫威的青春故事,主角是14,哦不,是15岁的小男孩,突然有了超能力,突然有了超酷的suit,突然生命里第一次坐飞机飞柏林参与到神话中的人物复仇者们的事中,然后,飘了,退了各种协会,竞赛,甚至想退学。
一直处理不好和女友的关系:女友的party,逃走;女友邀请一起游泳,十分想去,未至;女友十分看重的知识竞赛,消失;毕业舞会,作为男伴,丢下女友一个人走掉。
一心想要进行类似在柏林的mission。
第一次看时我有在想,我更想看蜘蛛侠本身的超能力而不是战衣的各种功能,现在我看,想的是,他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在没有超级英雄监护人(who is ironman)的看管下,一点都没有进行托尼精心设计的各种练习课程的情况下,不顾还算稳妥的小胖同学的劝阻下,黑掉了战衣,进行着各种幼稚又危险的行动。
每次行动都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终于在破坏了FBI行动的同时,差点把整船人的生命搭进去。
整船人也体会到了在超级英雄电影中有连续两个超级英雄来救命的奢侈体验。
小蜘蛛被教训,不服不忿,用自己所认为的东西反驳着。
托尼在教他怎么做事,而幼稚的小蜘蛛在纠结着托尼斯塔克认为自己是14岁而不是15岁的这种小问题让钢铁侠彻底发怒,并永远收回了战衣。
小蜘蛛搞砸了。
事实上,后面的故事就已经没有战衣的参与了,从这里开始,Peter也开始慢慢变成蜘蛛侠。
被永远收回战衣,意味着失去了可能成为复仇者一员的资格。
(电影里这段可以让小蜘蛛更悲伤些,更沉寂些。
)终于学习生活慢慢重新回到正轨,慢慢踏实,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行动,拯救了一飞机复仇者物资,保住了happy的工作,抓住大反派秃鹫(漫威系列最成功的反派之一)。
故事最后,女友(这时可以说是前女友了)对Peter说,不管你在经历着什么,希望你能好好处理好。
Peter在经历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青春啊。
时间过的巨慢,感受巨多,对各种不管大小的事都有各种感触,却抓不住重点。
一直想做正确的事,却一直在做错。
幼稚又莽撞,仿佛在空中飘荡。
这就是青春,逃不掉躲不开,经历疼痛,始得沉淀的青春。
————————结果复联三中16岁的平生只坐过一次飞机去一趟柏林的小蜘蛛坐上了通往其他星球的宇宙飞船,并且在泰坦星大战后失去了生命。
They say that a hero could save us, I’m not gonna stand here and wait.——《蜘蛛侠》电影主题曲Hero蜘蛛侠前前后后拍了五六部,这一次,节奏轻快,很漫威尿性。
依稀记得初中时候从影碟屋租回《蜘蛛侠》三部曲VCD一口气看完,第一部末尾,托比·马奎尔站在草地青青的墓园,面色沉重,字幕打出那句有名的贯穿整个系列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让我瞬间从羡慕蜘蛛侠的超能力转变为深感做英雄不易。
而在《英雄归来》里(还是把Homecoming译为“返校日”合适),略去了经历本叔遇害的深重痛苦,没有了02版的宏大主题;就连反派都没有那么“反派”,角色设置同为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的父亲,但对战的结果是点到为止,不用承担《蜘蛛侠2》里杀掉好朋友父亲的内心谴责。
整部影片充满着活力与搞笑,蜘蛛侠被再度平民化。
“家庭”、“责任”与“爱情”等命题通通被弱化,隐没在生活之中,彼得·帕克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
他可爱幼稚,话有点多,容易兴奋,常常给自己加戏;做大学霸,参加比赛,暗恋女孩儿,初恋无果;每天下课后找个巷子的角落手忙脚乱地换好衣服,然后开始在纽约城里转来转去帮助邻里(还是作业太少!
),任务结束后还免不了包包被人偷走;时刻准备好被召唤,等待自己某一天能make something big。
一直一直,他都是奔跑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
是的,自我成长的主题并没有改变。
就像十多年前那首经典主题曲Hero唱的那样:“人们都说有英雄会来救我们,我可不会在这坐以待毙。
”小蜘蛛侠好像从来没闲下来过,甚至可以用上窜下跳来形容,他不断奔走,努力告诉他人自己是有实力的。
通过这一点,全片对超级英雄所需承担的责任只字未提,却能清楚地感受到小蜘蛛侠自己赋予自己的义务。
但帮助别人、证明自己只是成长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他终须面对自己独自一人孤立无援的时刻。
原来成长是艰难的,一切都没那么容易。
由于有人罩,彼得·帕克也摆脱了12年加菲尔德版蜘蛛侠的卢瑟穷屌丝形象。
跟着托尼爸爸实习的小蜘蛛侠,制服升级,伸缩自如,解锁新技能,吐个丝都玩出了576种花样——的确是托尼高调浮夸的风格。
还配备了女版Jarvis人工智能助手Karen(托尼·史塔克到底是从哪里搞来了那么多性感人工智能配音?!
),这是要打造成科技版蜘蛛侠的节奏。
不仅如此,遇到危险了,托尼爸爸来救;不小心闯祸了,托尼爸爸来补锅,还外送一碗浓浓的人生鸡汤。
虽然老是求关注失败,小蜘蛛侠这次也是大开眼界赚到了。
另外,还有美国队长教导主任反复出现,存在感十足,在这里暂且不提,请观众自行去电影院观看体会。
高人指点很有必要,但这不是复制一个钢铁侠。
托尼爸爸帮他设计的那一套他都用不来,还是让Karen帮他“恢复到出厂设置”。
suit只是suit,一个辅助工具而已,是你让这身suit发挥了效用,而不是suit让你成为蜘蛛侠。
这也暗合了自我成长的主题。
当被打回原形,是否还能面对真实的自己?
小蜘蛛侠做到了。
从开始一门心思想当拯救世界的一把好手,到最后当机会来临,托尼爸爸按照自己做钢铁侠的套路,风风火火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想像他当年向世界宣布自己是钢铁侠那样,向大家宣布小蜘蛛侠正式加入复联时,小蜘蛛侠却拒绝了这一切。
他说:我还是想脚踏实地一点。
成为英雄容易,成为自己最难。
小蜘蛛侠转身离开,继续回学校做高中生,大隐隐于市,只留下一句玩笑话缓解托尼爸爸大搞阵势的尴尬。
当故事结束,好像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像一场teenage dream,一切都back to normal。
明天Homecoming Day,背起新书包去上学吧。
当好莱坞第三次拍摄关于“蜘蛛侠”的故事,距离我第一次看蜘蛛侠电影已经过去了十来年。
二〇〇四年,我们的城市里,首家万达影院隆重开张,上映的第一部暑期大片即是当年万众瞩目的《蜘蛛侠2》。
这部影片至今依然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蜘蛛侠电影,当时由托比·马奎尔饰演的彼得·帕克在高楼大厦之间飘落如风,来去自由,那段与电影连结的记忆,事关他的青春,他的爱情,他的责任,他的困惑。
时至今日,索尼影业与漫威影业破冰合作,再度重启蜘蛛侠的故事,拍出这一部《蜘蛛侠:英雄归来》。
电影中的彼得·帕克重回高中时代,只是身为观众的我们再无法回复当年的青春。
上一次索尼影业囿于版权时限,不得不第二次将蜘蛛侠的故事搬上大荧幕,于是有了两部《超凡蜘蛛侠》。
那两部电影乏善可陈,看得我味同嚼蜡,所幸两部之后草草收尾,于我是件大快人心之事。
这一次,蜘蛛侠电影加入“漫威电影宇宙”,固然避免不了成为漫威流水线产品的一员,让影片或多或少显得个性不足。
但值得庆幸的是,这条流水线依然保持高品质;并且,其实制作团队也在努力拓展流水线内产品的类型——自《银河护卫队》之后,漫威电影一路欢腾,这一次,轮到了校园青春片。
如果刨去种种漫威元素,这一部青春片,够不够好?
在我看来,也是极其优秀的。
因有老版的珠玉在前,又有《美国队长3》的联动,今次电影并未在起源方面过多着墨,而是让彼得·帕克直接扛起身为蜘蛛侠的责任。
这一角度避免了重复,选得算巧。
少年初登场,锐气永不减。
英雄的每一天不一定总有奇遇,也要过起普通平凡的日常。
正是在日升日落时,少年有了心上人;总是在课业与雄心之间,顾此只能失彼。
当你总想着闯天下,却是身边一件又一件小事成就着英雄的生涯。
也许校园里,笑闹之余,会有危机迫近,考验少年的多情与无情。
初恋情怀,难掩甜蜜,却偏偏被现实捉弄,恋上仇人的女儿。
这是不是又一出爱情悲剧,仍需拭目以待。
在飞扬的青春里,这次的彼得·帕克不再苦大仇深,而被赋予更多活泼个性。
影片更是从小处着眼,让我们窥见明日英雄的大世界。
饰演新版蜘蛛侠的汤姆·赫兰德,早在二〇一二年的《海啸奇迹》便初出茅庐。
那一部灾难片,如今看来,阵容豪华。
由娜奥米·沃茨和伊万·麦克格雷格两大知名影星坐镇,其西班牙籍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在接连出产小成本佳作之后,也获得执导《侏罗纪世界2》的重要机会。
当初,娜奥米凭借此片丝丝入扣的表演获得自己的第二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而片中饰演其子的汤姆·赫兰德也让人印象深刻。
海啸与狂风之下,一家人的真情演绎令人难忘。
前两年,听闻汤姆·赫兰德获得饰演蜘蛛侠的机会,甚觉妥当。
一如影片里,青春少年郎,邻家小男孩,终有成长时,尽管世界也许会更坏。
世纪初那一版《蜘蛛侠》是漫画改编的开辟鸿蒙之作,对其印象之深刻之美好,早已根植我心。
那一年的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更是广泛流传,到如今,变成——“如果没有战衣你就一无是处,那你就不配拥有它”。
能力不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奋力争取的奖赏。
不同的还有蜘蛛侠作为超级英雄的武力。
原著漫画中,身为高中生的彼得文武双全,自制了蛛丝发射器,为日后成为英雄奠定基础。
《超凡蜘蛛侠》和《蜘蛛侠:英雄归来》遵循了这一设定,这与我心心念念的旧版电影有所不同。
当初山姆·雷米在执导《蜘蛛侠》之时,认为一个穷高中生就能制造出如此巧妙之物“不太现实”,于是稍作改动,让其因基因突变而拥有超能力,从此踏上英雄之旅。
这样的改法,弱化了造物功能,强调了自身异禀,在英雄世界里倒也合情合理。
由于我不是漫画迷,托比·马奎尔便先入为主地成为我心中最初的蜘蛛侠。
抛去这一点点与“最初印象”的不符,我便再找不出《蜘蛛侠:英雄归来》的过多缺点了。
作为一部优质的商业片,它至少能够搏君一笑。
《蜘蛛侠:英雄归来》成功的票房成绩,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近年岌岌可危的索尼影业。
原标题中的“Homecoming”直译为“返校日”。
返校日是美国学校的传统,校友们成群结队回到母校,举办花车游行、橄榄球赛、校园舞会等活动,碰响酒杯,叙旧畅饮,共襄盛举。
一如这部电影,喜剧桥段、漫威套路、校园元素,无不洋溢着青春气息。
年轻的英雄有待成长,以多情之心看待无情世界,总会有故事发生。
我们,心若放轻松,亦可随光影潜入旧时光。
原图为剧照。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dongguazaibiechu
这个蜘蛛侠英雄归来,原译名叫返校季,大概是发行方怕我们误认为这就是歌舞青春一类的电影,大笔一挥改成英雄归来,中英文双关,改得巧妙。
英雄不全是伟光正美队,高(ai)富帅钢铁侠,天降神通索尔,或者是猎鹰、吧唧、幻视、黑寡妇这种裙带关系受益者和神盾局局长嫡系部队,而是凭借油管点击量吸引了注意力由托尼史塔克一把手栽培在基层的彼得帕克,大众的邻家英雄。
电影中也不难看出复仇者们打的都是国际级宇宙级副本,那叫神仙打架,平常人见一下是有多难,连蜘蛛侠都见不到他们。
明显彼得帕克更贴近百姓生活,他干的也都是逮逮偷车贼,帮老奶奶指指路一类的小事情。
他救人不忘救猫,打击犯罪不忘嘴炮。
他住在皇后区,接触的也都是真正的普通人,非裔亚裔拉美裔,同学中唯一一个家里有钱的还是干的黑市军火勾当发了昧心财,很明显属于中下阶层。
即便没有与生俱来的光环和天赋点,但是蜘蛛侠和他的好兄弟内德靠着一身刻苦学习得来的本领,与不那么高级的邪恶势力做着斗争,倒也有模有样,可以说是相当励志了。
电影十分好看,但是看完之后仔细一想,哎不对啊,这个反派不就是个军火贩子吗,复仇者都觉得太小case交给FBI处理了,最后大决战也不过是保住了爸爸的一飞机货物呀,这本来是安保队长Happy的活,按照钢铁侠的尿性少了这架人那边十架的都造出来了,他连毁天灭地的奥创都能造,还怕少了这些东西?!
但是我看见蜘蛛侠干了安保队长的活还是激动地想站起来鼓掌,为什么?
这是小人物的崛起,是个人意志的胜利,他是英雄,并不是因为那套高科技紧身衣,而是因为他是彼得帕克,那个为喜欢的女孩子语无伦次的,那个只有一个好兄弟挺他,那个在废墟中缺氧、惊慌、大声呼救的彼得帕克。
他就是约翰克里斯朵夫,他就是蜘蛛侠。
我更喜欢这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超级英雄。
希望漫威少拍一些奇异博士这样的电影吧,没什么说服力,神仙打架,我我们这些凡人仰着脖子看总会累的。
你有蜘蛛侠freestyle吗?
关于《蜘蛛侠:英雄归来》这部电影,实际上是不太适合以影评的方式去描述的,因为毕竟大家太熟悉,无论是电影的模式还是角色定位,这里主要讨论一下,对于一位大众都熟悉的角色,银幕上的又一次“首次亮相”,究竟要怎么拍。
新世纪这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蜘蛛侠的演员已经换了三位,要知道,大名鼎鼎的超人,从上世纪70年代到如今,大银幕上也只是用了三位演员而已。
但演员的更迭,并不能对观众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大伙是冲着蜘蛛侠的名号去的,那身标志性的红黑外衣就是小蜘蛛的鲜明标签,至于皮囊之下的演员,个人认为,除去星粉之外,观众对其关注度并不是很高,而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第三位蜘蛛侠,如何才能打动观众呢?
我觉得这里就要分开考虑了,这里的“分开”指的是对美漫粉丝(原著党)与普通观众(非原著党)之前的区分,能够打通两部分观众的兴趣,这才算成功。
原著党有话要说!
首先对于原著党,他们肯定是冲着“蜘蛛侠”这三个字来的。
三版《蜘蛛侠》,不仅仅是形象上的区别,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对原著漫画的还原度。
大言不惭的说,小弟我也是原著党,但还要感谢托比·马奎尔的老版《蜘蛛侠》才把俺带入坑的。
看了不少蜘蛛侠漫画,返回头再看老版,我还是非常喜欢的,但也不是完全还原原著。
老版将彼得帕克设定为屌丝大英雄类型,平时不爱说话很不起眼,而原著中则是个有着复杂身世背景的科学小天才类型,这一点《超凡蜘蛛侠》倒是还原了,包括性格方面也是不错,但个人认为《超凡》版的加菲哥实在太帅了,不像个nerd(书虫),倒是与“少年龙虎队”有些类似,开朗活泼,玩滑板的典型美式青少年。
那么也就是说,从个人的角度:★老版《蜘蛛侠》形象上是非常接近原著的,毕竟先入为主,而且三部曲也非常成功,但人设不像。
★《超凡蜘蛛侠》性格方面接近原著,只是长得太帅,而且人设也有点偏。
到了《蜘蛛侠:英雄归来》,可以这样说,荷兰弟版蜘蛛侠,乃至电影对角色的塑造——是最像原著的小蜘蛛。
彼得·帕克是一名学霸,对科学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成绩优良,并且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只是不太合群,却有着自己的圈子,喜欢开玩笑,用现在的话来形容,这是典型的极客、nerd,看看谢耳朵就知道帕克什么样了。
本片中,对小蜘蛛的人设完成非常棒,几乎是从漫画里跳出来的一样(只是个子偏矮,原著了177cm,考虑到人设时间是高中,可能还会长个,但荷兰弟够呛了,21岁只有173cm),从开场到处拍(摄影爱好者),到与死党之间的段子手和穿上制服之后也不忘揶揄反派的·个性(爱开玩笑),乃至被压在废墟下然后撑起重物的样子,都跟漫画很像。
当然了,荷兰弟是也是非常帅的,但不像加菲那样有点奶油气质,在片中的扮相和行为,走起路来低着头,怯生生的样子,见到死党之后马上生龙活虎,穿上礼服,领带还是歪的,更像我们常见的所说的那种“书虫nerd”形象,难怪被闪电调侃为“屁颠儿·帕克”(来源于原著,原话是“微不足道的帕克”)
总体来说,电影中的小蜘蛛,就是老版电影中的nerd样,加上《超凡蜘蛛侠》中油嘴滑舌的调性。
单凭这一点,就绝对能够让原著党买账。
PS,原著中,蜘蛛侠的性格,尤其是他的幽默感随着漫画的故事发展越来越强,从个闷葫芦变成话唠,大有超越死侍的趋势,甚至在极度危险的时候还能说两句段子,他自己声称这是降低压力的一种方式,掩饰自己的害怕,同时最大的好处就是用冷笑话激怒敌人,让他们失去理智露出破绽,自己得手。
而且无论正派还是反派也同意一个观点,一旦蜘蛛侠不开玩笑了,说明蜘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但还有非原著党啊,是也不甘寂寞哦!
到普通观众这里,他们可能没有看过原著,但肯定看过前两版《蜘蛛侠》,那么这部电影又那什么吸引非原著党呢?
还原漫画?
不好意思,观众可不管原著,肯定有人喜欢托比,也有人喜欢加菲,荷兰弟版那什么来吸引观众呢?
毕竟这是彼得·帕克“回家”之后的第一部作品。
英雄初哥半路出世第一,《蜘蛛侠:英雄归来》不仅仅是人设上的变化,同时在故事模式上也进行了更迭,否则,跟原来的一样那还拍个P啊。
因此,本片选择了一个很奇特的方式,放弃了英雄如何诞生的设定,直接进入主题。
从《美国队长3》直接过渡的本片,令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第一次独挑大梁,究竟要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新身份、新世界,是本片所要呈现给观众的故事。
这样一来,对观众都熟悉的角色,略过了英雄成长的段落,直接让他以超级英雄的形式出现发,反正大家都知道帕克是如何变成蜘蛛侠的,反正在《美队3》里,观众已经见识过了小蜘蛛出世的第一战。
故事模式发生变化之后,专注于本片的角色设定,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所以这是三版《蜘蛛侠》里第一次没有出现蜘蛛的《蜘蛛侠》首部曲。
同时也带出本片下一个特色。
蜘蛛侠freestyle第二,角色成长的逆向推进——蜘蛛侠freestyle。
新的英雄初来乍到,必将迎来成名一战,也会遭受挫折,《蜘蛛侠》中有著名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是对角色心态的积极考量,代表着角色挫折之后的成长,这一点,前两版《蜘蛛侠》都用到了,但在《蜘蛛侠:英雄归来》里,不好意思,用不上了。
因为蜘蛛侠在本片中面对的事件,是“我以为我能力很大,就责任很大”的主题。
从《美国队长3》中与美队等人大打出手之后,平心而论,上一部作品小蜘蛛有点赶鸭子上架之嫌,因为上来就跟大伙“打成一片”,这是不合理的。
所以本片才是蜘蛛侠真正“出世”,第一次以超级英雄的身份独自去面对罪恶。
因此,正好《美队3》已经给过了小蜘蛛已经打过架的背景,这一部顺水推舟,让一位初出茅庐的英雄,身上就带着那么一点自负的感觉,就是那种“我以为我很牛逼”的feel。
这里的蜘蛛侠,并不是纽约片儿警,也不是罪恶的克星,这是一位曾经跟着一帮人打过群架的愣头青,然后第一次“单独出任务”的故事。
初出茅庐的菜鸟,这个角度是本片的最大的亮点,也是所有超级英雄电影里,最缺少的一环。
有了超能力了不起了吗?
会打架吗?
能找到坏人吗?
下手有轻重吗?
有freestyle吗?
让一个书呆子有了超能力,顿时就能变成“能力大责任大”的英雄?
不可能的,所以本片将英雄电影的传统路子反了过来,有着大量篇幅和桥段去展示“英雄初哥”蜘蛛侠的二五眼手段。
抓着蜘蛛丝到处飞,不是撞坏狗窝就是自己“擦地”,有时候还把蜘蛛丝发射到天上下落不明(这个桥段我超爱),高科技战衣会搞不会用,第一次收拾小蟊贼,把对面快餐店都给搞垮了,这不是超级英雄而是“破坏之王”。
比起老版《蜘蛛侠》,先成名,在挫折,随后才正视自己的故事模式,本片上来就是挫折,正因为帕克第一次“单干”的业余手段,造成了电影大量的笑点。
所以才在电影中设定了钢铁侠这个“老师”的身份,告诉小蜘蛛该怎么做,也有了收回战衣的桥段,让一个隐藏在羽毛之下的小虫第一次正视自己的能力,这就是角色成长的逆向推进。
第一次打群架,很耀眼,然后让你从天上掉到地上,先折腾一通再摆正定位, 才能熟练掌握“蜘蛛侠freestyle”。
情感线、甘草、反派而且电影对小蜘蛛的刻画占用了大量篇幅,乃至电影的情感戏份和反派方面,相对较弱,这是本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地方,尤其是情感线,几乎弱到没有,但个人却觉得这不是一个弊病,因为蜘蛛侠的情感实在看腻了。
虽然本片中帕克又“换了”个女朋友,但看过前两版之后,其实大同小异。
反正我对小蜘蛛的情感戏无感,情感线删去更好,倒不如专注于这个“蜘蛛侠freestyle”的特殊设定,将小蜘蛛的首次“出世”渲染入深,这才是最新鲜的。
最后,《蜘蛛侠:英雄归来》是最搞笑的一版,最喜欢帕克身边那位小胖,这是每部作品中最不可或缺的甘草角色,而且演得也非常棒:你会吐毒液吗?
你会产卵吗?
你还有蜘蛛吗?
也咬我呗?
你能射多远?
(演员雅各布·巴特朗可不是亚裔,而是夏威夷人,巨石强森那个民族)。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连梅姨也变得逗比了,结尾那个“what fxxx”简直太赞了。
大反派的设定,尤其是开门那一幕,是没有想到的,我觉得这个梗是致敬了老版《蜘蛛侠》里老绿魔的片段,后者去了帕克家,本片则是去了秃鹰家。
漫威混血在电影的制作名单里,我们也看到了制片人凯文·费吉与监制狄索波西多的名字,这二位可是正统漫威影业的大佬啊。
所以,《蜘蛛侠:英雄归来》作为小蜘蛛回家的首部作品,还记得当时索尼与漫威联姻的时候,索尼负责制作,漫威提供角色权和协助完成蜘蛛侠回归之作,结果制作组里也有漫威的人。
可以说,这部电影,是真正的漫威混血,相信本片有着漫威世界观下的风格统一性把控,同时也有着索尼制作团队对电影的格调和内容掌握。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带着些许熟悉风格,又与以往漫威作品完全不同的《蜘蛛侠》。
彩蛋:闪电来了!
三版《蜘蛛侠》,蜘蛛侠的演员不同,女朋友不同,反派不同,然而除了梅姨这个固定角色之外,还有一位在三版《蜘蛛侠》里都出现过的角色,那就是彼得·帕克的同学——闪电!
尤金· “闪电” ·汤普森(Eugene "Flash" Thompson),是高中橄榄球队明星球员,也经常欺负帕克,给他起外号,调侃他,完全就是一副欺负乖乖仔的混小子形象。
他就是三版《蜘蛛侠》里,开场每次揍帕克的那位,然后让获得超能力的帕克给收拾了,这个角色一次不拉的出现在各种《蜘蛛侠》电影里,其中本片里戏份最重。
不要以为这个角色只是一个衬托主角逆袭的路人甲,原著中这位有很多戏份,首先他是蜘蛛侠的超级粉丝,但并不知道帕克就是蜘蛛侠,还创办了首个“蜘蛛侠粉丝俱乐部”,担任会长至今。
大学之后,与帕克冰释前嫌,成为好朋友,闪电与帕克、格温、小绿魔一起是四人组死党。
随后参军为救同伴失去了双腿成为残废。
最后,闪电参与了军方重生计划,作为毒液共生体的宿主,化身为毒液特工。
虽然不稳定容易暴走,但还是一名正义英雄,曾作为复联与银河护卫队的联络人,也加入过雷霆特工队和银河护卫队。
本片中的闪电,个人不太满意,不是肤色的问题,而是人设(这位小哥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年轻的穆斯塔法)。
更改了橄榄球队员的设定,感觉不太像毒液特工应有的样子,估计后面他还会出现。
当然,其实完全没有拉踩的意思,这部小蜘蛛侠也很可爱,他很冲动很简单,其实是幼稚,但是本身的单纯与善良让你足够能喜欢上他。
而钢铁侠,这个在片中出镜少的可怜的角色,却能出其不意的让你又一次被斯塔克所俘获。
在以往不管是钢铁侠还是复联系列,你看到的斯塔克都是无所不能,又有些冷酷的存在,万万没想到在这部片里居然能看到他父爱的一面。
斯塔克暗中指导和关注着帕克的成长,在一开始送了帕克战衣后,安排了哈皮作为联络人时刻关注帕克的动向。
当帕克被秃鹰扔进水里,是斯塔克及时赶到救了他。
当帕克在渡轮开战后无法收拾残局,眼看着全船的乘客陷入危机的时候,钢铁侠再次及时出现力挽狂澜。
你会发现钢铁侠和蜘蛛侠的每次见面对话,俨然就是父与子的日常,连斯塔克都忍不住吐槽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了O(∩_∩)O斯塔克收回了送给帕克的装备,毫不留情(其实是恨铁不成钢)的告诉帕克,没有了装备,你什么都不是。
而帕克正是因为这一句话,醍醐灌顶,才开始真正反思自身的价值,最后能在危急关头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脱险。
最后斯塔克为蜘蛛侠召集了一次很盛大的发布会,当帕克最终选择校园生活并问他这是不是一个考验的时候,斯塔克选择了善意的欺骗,还在背后对帕克的选择毫不吝啬的赞赏,甚至牺牲自身准备投身婚姻(当然,我觉得他在这方面有渣男潜质,他不会认账的,哈哈哈哈),这还不是父爱是什么,满满的温情啊(*^__^*) 嘻嘻……
很多人写着调侃Tony的段子哗众取宠,但我相信真正了解Tony的人便会一笑置之。
“如果没了战服你什么都不是,那你也不配拥有它。
”Tony Stark,钢铁侠,他是我在整个漫威电影中最喜欢的角色。
这个角色层次丰富、饱满,优势与劣势非常鲜明。
他是复仇者联盟中最普通的人类,他没有注射过血清,不是实验的产物,没有经历过伽马射线,没被蜘蛛咬过,更不是来自外星,他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他自己以及他的父亲。
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会老会死。
比起其他超级英雄,他更接近平凡的人类,但他也有他不可替代的地方,而那些才是真正属于钢铁侠的。
他不是生下来就有战服,战服是他自己造的,从一个平凡的人类成为钢铁侠,一步一步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关于这些,谁又敢提出质疑?
他对蜘蛛侠说的那句话是他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到的感悟,不是每一次作战都能物资充沛,要想成为超级英雄,就得有过人的真本事以及不服输的心。
在《钢铁侠》《钢铁侠2》中,都曾经有人用类似或者更强大的战服来挑战他,那些人偷、仿造他的技术,但他们都没能打败钢铁侠,因为钢铁侠所拥有的远远不止一套战服,他最宝贵的东西,是聪明的脑子以及一颗善良的心,那才是成就钢铁侠的东西,是别人永远拿不走的。
《钢铁侠》中,没有战服,他依然自己从敌军的老巢里逃出来了
《钢铁侠3》中,没有战服,他依然可以拯救人类,改变世界
朋友和队友都曾因为他花花公子的外表对他产生过误解复联1里,美队认为他把什么都当成游戏,曾经对他说
Tony回答:
这就是钢铁侠,他很聪明所以不会做无意义的牺牲,但该牺牲的时候他绝不会犹豫,当他一个人托着导弹往虫洞去,知道自己可能会死,应该是80%会死的时候,他依然没有犹豫过。
或许美队那时候就意识到自己是错看钢铁侠了,因为他确实是一个会为别人牺牲自己的超级英雄。
但他也有他不好的地方,他的狂妄好几次惹上大事,仇家一个接一个。
他的自傲以及毒舌的性格致使身边的人都看不惯他,他总是很傲娇地说一些让人受不了的话,但在心里,他从未真的把自己当成那么厉害的人物,经过虫洞事件后,他看到了来自外星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武器,他感到恐惧,惊慌,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造了四十多套功能不一样的战服,他对佩珀说,只有战服能带给他安全感,所以他不断地丰富战服的功能。
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明白战服只是他作战的辅助工具,并不是他的一切。
所以在《钢铁侠3》的最后,他把所有的战服当成烟花炸掉了的时候,意味着他真正地开始直面自己的内心了,他去医院做了手术把弹片取出来了,面对了以前一直逃避的问题,也明白了即使没有战服,他还是他,没有人能替代钢铁侠。
再来说说小蜘蛛,参加内战的时候才14岁,现在也才15岁。
他还很年轻,他离真正的超级英雄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Tony非常器重Peter(可能是觉得在他们这一届复联退休之后,小蜘蛛有潜力成为复联的核心成员),Peter的每一条短信,每一条留言Tony都有关注,Peter给老奶奶指了路,抓了小偷,Tony都知道。
Peter经过内战从德国回到纽约后,开始有了野心,努力地想要向Daddy钢铁侠证明自己,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随时准备好了参加下一次战斗,生活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每天下午两四十五放学后的“实习”。
我个人觉得Tony和Peter都在等待一个考验蜘蛛侠的时机,而这个时机,终于随着秃鹰的出现到来了。
但Peter太急于证明自己,跨过了Tony给他定下的那条“线”,见到为自己闯下的祸事收拾残局的Tony时,他也知道是自己操之过急了,他对钢铁侠说对不起,我只是想像你一样,而Tony却说我想让你比我更好。
Tony不想让Peter再去犯自己犯过的错误,他想让Peter明白,战服只是辅助工具,真正的蜘蛛侠是Peter这个人而不是那套战服。
荷兰弟的演技让人眼前一亮,在丽兹家见到秃鹰那一段表现得太棒了。
还有就是,真的很可爱啊,小屁孩感觉十足,嫩得呀,就是在和妮妮铜矿的时候有点感概,妮妮是真的老了啊。
第一个彩蛋还没开始时,诺大的厅里就只剩我一个人了——整场也就三个人,不奇怪。
我翻着手机,一直记得有人说过:并没有第二个彩蛋。
想说好吧,那走吧。
结果进来打扫清洁的阿姨用四川话对我说:还有一个彩蛋噢,看完再走嘛。
已经从第五排走到第二排了,听到这话我停了下来,站着继续等。
阿姨说:坐到看嘛坐到看嘛,不着急哈。
于是我坐了下来。
于是我看到了第二个彩蛋。
嗯......请大家一定要留到最后,细细的体会这颗彩蛋。
看完你会回来找我的。
这是我看过的最烂的美国电影,没有之一。。。
1、剧情非常普通、零散、不明白到底想表达什么,连个boss都是业余级别的。。。
2、不知道编剧逻辑在哪里,一会钢铁侠认为主角应该先从小事做起,一会主角打败了boss后又得到钢铁侠的认可,大概打败是打败boss是小事吧。。。
3、逻辑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奇怪,主角第一次打boss,结果因为鲁莽,差点死了一船人,钢铁侠收起了他的战衣,认为主角应该从小事做起;后来主角回去搭了一次乐高积木,匆匆忙忙地穿着普通战衣,又去打boss。
结果被boss狂揍,不过boss到底是业余的,怎样都打不死主角。
后来主角被一层地下室砸下来都没事,反而变强了。
我怀疑看的是蟑螂侠,或者是“超级赛亚人之蜘蛛变”。。。
最后boss要偷钢铁侠飞机上众多财产中的一个宝箱,猪猪侠为了保护钢铁侠的财产,然后把整架飞机毁了,当然还是有部分财产留了下来。。。
最大问题是,钢铁侠认为猪猪侠做得好。。。
这就相当于某位路人看到一个小偷偷你家里的东西,然后为了阻止那个小偷,路人把你家烧了,然后你还要表扬他?
WTF。。。
4、还有明明都做好了boss要为下层人民发声的准备,然后说了一两句,就没下文了,感觉刚想高潮,然后被狠踢了一脚丁丁,巨难受。。。
5、女主是黑人我也就忍了,毕竟是审美观的问题。
女主遇险要GG了,男主不在。
按道理,如果女主喜欢男主,怎么也会问一下原因吧。
然而并没有,男主告白,女主很愉悦的接受了,似乎没有经历过什么一样。
我也忍了,毕竟人心可以无限大。
后来女主要离开,因为男主把女主的老爸(也就是业余boss)打败了。
猪猪侠欲言又止,然而没有半分挽留,一两句话就这样过去了,然后就没了。
不知道导演是想表达猪猪侠是因为女主老爸而不再喜欢女主了,还是想表达猪猪侠其实并没有那么喜欢女主。
所以是想表达猪猪侠并不是重视男女感情的动物?
回过头来,才发现这段感情戏是如此的空白、仓促、无感情,非常傻逼的感情戏,强行植入。
6、所以问题还是来了,这部电影到底是想表达些什么?
人性?
理念?
态度?
理想?
坚持?
搞笑?
除了有一些搞笑的点,其余的不知道导演在干嘛,很多东西都是一笔带过,非常突兀。
最大问题是很多东西都是矛盾的,估计导演喝多了。。。
很多很多不合理的东西,非常非常的奇怪。
还有很多记不清的东西,有机会再梳理吧。。。
如你所知,蜘蛛侠已经第三次重启。
初代蜘蛛侠由托比马奎尔主演,二代由安德鲁加菲主演,三代则换成了汤姆霍兰德。
这一次小虫子认了钢铁侠做干爹,回到漫威大家庭,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誉为全新且最好的蜘蛛侠,然而老派的我还不能适应这种转变,还活在对蜘蛛侠的记忆里。
托比版蜘蛛侠是最经典也最完整的版本,三部曲建立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蜘蛛侠形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不断被强化,成为一个很有力度的内核。
配角方面,邓斯特的玛丽简和弗兰兰的小绿魔都非常成功,风头不输托比。
加菲版蜘蛛侠是个人最爱,我承认外貌协会就是看脸。
加菲、涵涵和石头的组合更符合我的审美,比起写满一脸好学生的托比,加菲的表演更生动也更有层次。
校园文艺小清新版超级英雄完全是我的菜,故事和特效都让人印象深刻,项目被砍我是非常不服气的。
值得一提的是,加菲和石头因戏生情,成为情侣,戏里戏外CP感都非常强,与此同时加菲和涵涵的化学反应也非常强。
相比之下,托比和邓斯特就很像姐弟恋,尽管后者贡献了倒挂接吻的经典镜头。
总的来说前两版蜘蛛侠的套路都差不多,交代了彼得如何从一个破碎家庭的苦孩子变成蜘蛛侠,他不仅背负了来自家庭的悲痛经历,还得面对来自友情和爱情的复杂情绪。
这些压力让彼得帕克显得有些忧郁沉重,并不太像原著漫画里那个贱嗖嗖轻飘飘的青少年,但是作为电影观众,我们先接受的是这样一个有点儿苦大仇深的蜘蛛侠,以至于当全新的虫子出现在大银幕上时,我出现了轻度不适。
荷兰弟在三任蜘蛛侠中最幼嫩,相貌气质也最接近高中生,骨头没有二两重的话唠嘴炮设定也更接近原著漫画。
全片直接略过了彼得帕克成长为蜘蛛侠的生理和心理转变,仿佛他生来就有超能力,生来就要当超级英雄,连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八字金句也被淡化了。
彼得帕克成为一个放在所有美国校园片里都成立的少年,蜘蛛侠也成为漫威宇宙中众多超级英雄中的一个,连战衣也变成钢铁侠战衣蜘蛛侠版,属于他个人的特征和能力几乎消失了,说好的富人靠装备,穷人靠变异呢?
新版蜘蛛侠的简直是充满爱和关怀的美好人间。
蜘蛛侠有了多金干爹屎大颗,也能靠装备了。
好基友从头到尾都是好基友,没有黑化的爸爸。
女友爸爸虽然是大反派,但大战女友爸爸时,没有经历一秒钟的纠结和挣扎,毕竟鸟人的女儿是石头姐,但加菲不再是蜘蛛侠。
女友掉进电梯井没有死掉,千钧一发之际彼得成功救了她,这里心疼石头一秒钟。
连学校里一直欺负彼得帕克的闪电,也分分钟被彼得从人气、颜值和智商各方面碾压,荷兰弟一脸阳光可爱一看就是没被欺负过啊。
受气包?
不存在的。
漫威仿佛有种强大的吞噬力,把角色的独立性都吸走,让角色为庞大的漫威宇宙服务。
整个影片到处弥漫着漫威的气味,美国队长的视频,斯坦李老爷子的客串,还有无处不在彩蛋,让人只记住了漫威忘了蜘蛛侠。
彼得帕克,不再是一个除了特异功能一无所有的草根英雄,他拥有了一切,却偏偏丢掉了蜘蛛侠。
又或者蜘蛛侠已经在漫威的带领下走进新时代,是我跟不上这节奏,还活在记忆里。
去除了之前蜘蛛侠系列里的悲剧与救赎色彩,巧妙融入青春校园类型片元素,整体的节奏真是轻巧,像灵动的舞步一般跳脱,而且更棒的是真正拍出了一个身负重任的青少年的成长。
最后那场戏,彼得帕克就是索尼,托尼史塔克就是迪士尼。奈德+史塔克又是怎样的恶趣味... 另外"Suit Lady"居然是詹妮弗康纳利配的音,好家伙,蜘蛛侠跟钢铁侠的(前)盔甲就能先搞到一起去了啊。
都掌握外星科技了,还在一点点倒卖挣点散钱,咋想的,亲自抢银行也比这挣钱啊,反正都是犯罪
完善程度都挺全面的,外表看还是漫威超级英雄那套,但骨子里其实是个青春故事,那种懵懂的青春年华和爱恋,很纯洁很美好。我梅姨果然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3.5!
《蜘蛛侠英雄归来》,整个故事让人感觉十分新鲜,就像一部年轻的超级英雄成长日记。每个孩子都一样,希望成为一个超级英雄,希望被同学和朋友们发现,希望自己是最酷的!这种感觉很有共鸣。
承包商苦主诉求实物抵债终失败 资本家心腹实习再三考试结束竟离开
超英版的青春校园片,请早年蝙蝠侠演反派差评,女一女二加起来不够给梅姨提鞋差评,大小两个胖子好评。。。为了政治正确硬加毫无演技和颜值的黑墨裔简直成了通病,拜托爆米花片唉,好些美剧也因此被拖累了。。。
犀利了,加菲版蜘蛛人再拍二十集都拍不好的文戲,這版才一集就青出於藍。如果能用這個劇組這個氣勢再拍Spider-verse、讓Emma Stone回來演Spider-Gwen,以後給分一律五星起手!
大资本家打压工人阶级无所不用其极 厌学少年当众换衣服 果然在哪个世界观都要杀岳父 阿姨你听我解释!我不是我没有
starlight cinema with meteor | 两分 | 彼得帕克小时候是个傻子长大了成为摄影记者 只能给两分了
一个不一样的蜘蛛侠。超级英雄片与青春校园片结合得自然顺畅,实为不易。看到致敬《春天不是读书天》的桥段不禁会心一笑,这功课也确实没白做啊。
意外的很好看,摆脱了之前两任蜘蛛侠的设定,把电影拍到了校园和青少年成长上,刚好补足了漫威宇宙现在的空白,而且比加菲那两部更贫了,深得我心。
想把超级英雄的故事拍成普通的青春片。但是这样的话,去看普通人的青春片就好了吧?有很多更细腻也更幽默的人物和故事,蜘蛛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反派设置挺单细胞的,想结合当今社会问题,说被金字塔逼疯的可怜中产发疯当然可以,可是把矛盾想象得太简单了吧,大别墅实在是亮瞎人眼
白人主角,黑人女友,亚裔基友,上来就拥有全套装备,然后失去再打赢boss,点缀的笑料也不错,工业流水线的精准产品。这是一部阳光开朗的蜘蛛侠,坏蛋也不怎么坏,鸟人终于做成了鸟人,荷兰弟更是讨喜。蜘蛛侠被钢铁侠邀请进复联时,荷兰弟自己应该也是一样的心情吧,初出茅庐就和小罗伯特唐尼合作
别的都没啥,帕克对着他的梦中情人发呆的画面简直违和,去他妈的政治正确
非常青少年向的一部片子,完成度确实很高。小蜘蛛侠相当可爱,但是唯一不太满意的是懵懂青涩感情线,还不如那个nerd妹子可爱~基顿叔的反派确实还是不错的,让人恨不起来,估计第二部应该继续有戏。蜘蛛侠系列确实是角色跟演员绑定度较小的,这都换了三茬演员了,也没觉得太违和。little boy好好加油!
娱乐性很好的一部,青春片混合英雄电影,很轻松也很青春最终还是关注成长。跳过蜘蛛侠成为蜘蛛侠的背景,直接从美3之后讲起,省去很多重复与比较。有意代入青年人身份,借漫威的影响力,代入如果你(漫威爱好者)成为蜘蛛侠,会是多么酷炫的事情,所以,也在这个基础上玩得很嗨。阵容选择确实太心机。
有史以来最低龄的一部漫威作品。。
拜託真的很難看好嘛
青春片,中二病。开心但缺乏营养,个人更吃超凡系列,女主简直有毒啊,差点儿误以为是一开场的矮个金发妹子……第二个彩蛋简直想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