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故事
Historias extraordinarias,Extraordinary Stories
导演:马里亚诺·利纳斯
主演:马里亚诺·利纳斯,沃尔特·雅各布,奥古斯丁·门迪拉哈苏,Raúl Agüero,Alberto Ajaka,Diego Alarcón,Rodolfo Andreani,Matías Arce,洛拉·阿里亚斯,Enrique Boess,Hector Bordoni,Fe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8
简介:本片讲述了三个以字母为代号的男人的神秘冒险经历,时长245分钟,共分为18章节,以魔幻现实的手法表现出阿根廷近代历史文化的变迁,叙事方法新颖独特,长镜头摄影精湛,尽管并不属于大制作,而是小成本的独立电影,但最后的结局却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阿根廷实验电影杰作。(08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In ..详细 >
2021第一片,魔幻丰沛的拉美风情,宏大叙事背后的命运流离,以小人物的惊绝奇遇,在偶然或无意识抉择下,牵动出整个社会行进中的连锁效应,并一同裹挟进时代变迁的命运漩涡之中。如坠迷宫般的庞杂叙事,间中渗透着权谋,背叛,暴力,情爱…各种迷题纷至沓来,也将观众一同拉进了叙事的迷雾之中。以三位主人公为着力点,逐渐铺展开来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等时代全方位的私隐探寻与历史询问。影片不仅在叙事上以百转千回,出其不意的多元化式呈现,在技术形式上也颇有巧思,精心的构建故事,用画外音叙述佐以镜头表现,多种形式的分屏手法,长镜头呈现,又以章节式来弥补跳跃叙事,更增加了影片的悬念与观众的期待,而命运无常,亦本就是难以预知的。导演确是极富才华又野心勃勃啊。
神作,影史二十佳预订。恢宏的结构,天才的笔法,洒脱又不失精密的内容。南美左翼流亡史基底与魔幻现实精魄的完美交融。四个小时仿佛魂穿彼方之人,似奥德赛却更似追忆,错落有致到足以尽收眼底之厚度;这一边,那一边,丝丝入扣草蛇灰线,俯瞰一切却也掌握了关于故事最好的“调度”。一场即兴漫游的诗意饕餮,于细微中贯穿永恒。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闪耀的图像”,仅此而已。
长片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是非常考验导演能力的。看到中间部分我就已经失去了兴趣焦点。
就像裹脚布一样,给五星就是特么因为太太太太太长了,能骗一个算一个,凭什么就浪费我一个人的时间啊!
# Solaris 2008【A】拥有区别于其他“叙事电影”最本质的特征,影像与旁白几乎构成了平行叠加的两个层面。“叙述”一直存在,而影像内人物对话的声音被尽可能覆盖,具体内容与意义被抽空(尤其当字幕无法兼顾此部分),剪辑点使其接近于有声书,但第三人称的使用又避免了亲近。因此,更像是文学与电影体裁上的融合,没有依托与利用,共同编织着迷宫。
看第二部分的时候还是有两个精彩桥段的。不是太喜欢第三部分。上完厕所回来就开始走神了。
看这个要有耐心耐力
新年第一片,跟随利纳斯的镜头,用245分钟来感受导演富于野心的叙事铺陈、结构套嵌和角色命运沉浮奇观。创作者太有耐心来构建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偶然性,涉及到政治、权力、阴谋、暴力、杀害、爱情、利用、奇遇、隐秘,种种问题,以阿根廷时代变迁、重点事件作为大背景,每一幕都在讲非凡的故事。在此片中,“窥视”、“探秘”和“命运的不确定性”,个人感受最深。导演邀请观者一起,用旁白分析和摄影机眼睛去揭秘历史、往事、隐私,揭示每一个人物背后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人生际遇的每次转折和偶然选择后的命运改变,感慨世事无常。长镜头、运动镜头、画面分屏的交替使用,下一个五分钟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的悬疑和期待感,让影像的吸引力新鲜而有挑战性。
把文本直接搬上银幕的作品,是很舒适,但看来看去也没有超越文学本身的表达。
非凡的故事、非凡的叙事、非凡的形式、非凡的调度。利纳斯的场面调度千变万化,就像结尾车后的长镜头——能将客观视角变为主观视角,能通过几棵树木将光线完全隐去,能通过摇镜将一辆汽车变成三辆。三条似乎无关的故事线,以冗杂的旁白缓缓展开,但开场第一章中旁白说“X一无所知”,这也像是在说观众,我们甚至不知旁白是否真实,如果剥离旁白故事是否又有其他可能?也因此,此条故事中导演自演的X从卷宗中构造出一个故事,最后以“一个可能的结局”来说出“整趟冒险最后总算派上用场”,这种影像与文字的双重自反性值得玩味。除X的大屠杀卷宗外,还有追寻未知的Z、完成任务上路的H(名字也像是波拉尼奥的玩法),跟我们一样都在冒险的路上。
像是读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几个故事徐徐道来,几乎没有对话,只有旁白,镜头和音乐,情节像河流一样漫不经心,但是真实而魔幻。
阿根廷影展,片头有领馆的介绍短片@内嵌简体中字,英语德语对白拷贝有自带的西语字幕。读了一本长篇拉美小说的电影。XZH三条线及其展开,什么都发生了,似乎又都没有开始。生命中的不可思议与皆有命数,想象的驰骋与预判的艺术,却又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偏差,全然不在步点之上。全篇几乎没有传统剧情与对白的开展及搭建,就像是带着一股冒犯劲的当代有声默片。在四点一刻插了15分钟倒计时休息。
因影院空调太冷,最后一小时逃出来去按摩的一部,乐趣有,但不多
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包罗万象的。不能说不喜欢,甚至已经是很喜欢了,我永远喜欢没有答案的谜。只是疑心直接读剧本会不会更喜欢。毕竟每次旁白停下都觉得松了口气。对于我来说,小说和影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各有千秋。只是文字进了脑子要先经过一次翻译成为涵义(所指),我再从中体认感受,汲取力量。加上我反应慢记性差,重复翻看对我来说是必要的阅读方式。影像则通过感官的直接刺激径直走到了感受这一层。现阶段观影远多于看书,其实只是因为它是更轻松的。而片中的旁白实则已经完全是一本独立的小说了。就如片头出字幕的时候硕大的白色文字挡住了其后的画面,很难不觉得两者是相互干扰的。同时接收旁白和影像对我来说太累了。
用故事讲故事,故事里的人继续讲故事。是套娃,但不是萨拉戈萨手稿那种“讲>故事”的讲故事。三线有点让人想起Iñarritu的一些操作,但又并不追求工整。是睡着一些也不觉得遗憾的类型(positive)lol。最喜欢Lola Gallo一段!“他们看着她离去,像雨里的两条狗” 音乐也既摩登又exotic。@大光明
全程dv+长焦拍摄,还能很好的把氛围做出来服气的
有巧思妙段,最喜欢的是Z部分的故事和表演。狮子和罗洛特写故事最心水。但总体而言,贯穿四小时的旁白和大量堆彻的配乐还是太过烦躁冗余。尤其H部分生硬之极,旁白和故事和人物是分裂的(末尾快乐分队偷袭德兵故事旁白男声实在难听得要命熬不住想走人)。整部戏感受到的阿根廷是阴郁的粗糙的,镜头色彩几无美感,不知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另外声效音量大得惊人,也不知是本就如此还是大光明声场不行,反正我耳朵倍受折磨。还有,大光明是不是该理清一个常识:中场休息是一部电影放映一半休息,不是都放了四分之三再休息。人来人往的场面实在有碍观影。
四个多小时,大量素材堆砌,不急不躁,看完松了一口气,不愉悦,南美社会拼贴,三个平行故事,每个故事再滋生出几个支线,枝枝蔓蔓,我一直游离在外面。不如看小说文本吧?
8+
最好的生活就是:不嫉妒别人,不看轻自己,岁月静好,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