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鱼公主”的童话故事,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以它为雏形的电影也拍了许多。
“水仙女”,则是所有这些以成年受众为对象的影视作品里,最好的一部。
开头是做了次元壁突破的创新表达形式,从动画世界转向现实,然后开始演绎艾丽莎荒诞,拥有不清不楚的特异能力,似乎突破次元空间来到人间的人鱼公主的一生。
艾丽莎的妈妈在年轻时去海边游泳,或许因为肥胖挑选了一处无人的海边剥光了游泳,出海时赤裸的身体就像公元1万年前威伦道夫的生殖女神维纳斯一样充满原始的诱惑力,自然的与看着她的海员沐浴进爱河,艾丽莎就像鱼儿找到来到人间的通道般诞生了。
从记事起,艾丽莎就向往跳芭蕾,踩着的小盖子脚都顶出血了也不哭不闹。
在母亲喋喋不休的抱怨和各种不严谨的行为衬托下,艾丽莎有主见的不像小孩子,甚至不像人类。
因为母亲不靠谱的迟到艾丽莎失去学习芭蕾的机会,被迫安进了合唱团,艾丽莎无声的开始决定不说话,也许为了表示抗议但还是没能逃过合唱团。
很多人也许就倔强个几天,但小艾丽莎这一决定,就直接长大成人了。
艾丽莎对于爱情有种天生的执着,她根本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会跟不是爸爸的人在一起,在第一次发现母亲与海员同住时,她直接烧了房子。
后来,在想离开这个地方时,她觉得自己用了魔法,让海浪毁了这里。
虽然内疚,但她如愿以偿了,毕竟,来到俄罗斯,她才会见到她的王子。
18岁生日,艾丽莎糟糕透顶的一天,庸俗的永远不理解艾丽莎的母亲,无聊的生活,离自己用来鼓励的大人物天差地别,她跳了河,遇到了此生的王子。
天亮了,王子忘记了她是谁,他们都回到了现实世界,沙夏掩埋自己的浪漫做着无聊的生意,以为这个不起眼的女孩也是无聊的人中的一个。
女孩明明白白,直接告诉他“我爱你”,但沙夏不明白,他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小鱼公主现在就在眼前。
沙夏有一位不爱但在一起的伴侣,艾丽莎只是他以为的清洁工,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在寻找月光女孩 时,与那些妖艳贱货相比,艾丽莎就像水仙花一样澄澈,像白纸一样纯粹,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
好像次元突破的时间并不能很久,在沙夏与艾丽莎交流的越来越多,沙夏从觉得这个女孩似乎很独特,到她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月光女孩,到暗暗觉得这女孩的可贵时,艾丽莎预见了沙夏的死亡。
没有时间了,还没有等王子爱上自己,王子就要去世了。
艾丽莎怎么可能允许这一切的发生,为了心中永恒的爱,为了此生注定的王子,为了突破次元壁的任务,即使撒谎说心爱的祖母去世,也要拯救他!
故事的结尾并没有很意外,次元壁愈合,就像没有打开过一样,就像小人鱼,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了。
很多人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电影也在各种隐喻荒诞中压进去沉重的哲理。
但是不知道,如果生活中人们真的遇到了穿越千难万险来到身边的人鱼公主,会不会珍惜她。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人鱼是没有灵魂的,她在爱中失去了生命,却找到了灵魂。
当片尾爱丽萨在愉快的奔跑时,真得感到她很快乐,感到一种纯粹的爱。
但苏萨终究是俗世中的,而美人鱼则是必须死的。
尽管一开始就知道注定是悲剧,最后爱丽萨奔跑的镜头和红色轿车镜头交替,便一直以为最后她会被红色轿车撞死。
可是她却躲过了红色轿车,那一瞬间我真得庆幸爱丽萨得救了。
可下一秒便是突如其来的黑色轿车撞了过来,当时的确被震撼到了,怅然若失。
另外电影的画面很精心,与人物的心理还有情节非常契合,几个远景长镜头非常美。
艾丽莎,人鱼公主。
绿色的头发,纯真的心。
总是简单的相信好与不好,然后用她的特异功能帮你实现愿望。
她自己想要的,不过是一些看起来那么平常和微小的愿望。
想要当芭蕾舞者,想要自己的爸爸,想要有一个关爱自己的人。
可是这些简单的事就像海的另一边一样,都那么遥远。
很多时候,当父母分道扬镳或是貌合神离,孩子就只能自己救助自己,要坚强,自己带个头盔往前闯,不管这世界有多凶险。
天真放在角落里,成熟挂在脸上。
艾丽莎已经做得很好了,她没有像需要支柱、渴望爱情的母亲一样放纵自己,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和应对环境加在她身上的重压。
她有着桀骜的内心和顽强的尊严。
她迷恋着沙夏,因为他与她有着相似的气场,有一个秘密的承装感情的容器(她是她幻想中带着面罩的父亲,他是那个不能碰的鱼缸)。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世俗的商人,一个熟知社会规则的男人,虽然经由航班事件有所悟,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女友。
艾丽莎笑着闭上了眼睛,她的愿望都实现了,虽然那些年少的岁月只有孤身一人,但是最后她和沙夏、爸爸得到了永恒的快乐。
泡沫消失了,感情留了下来。
惊喜连连,不亚于天使爱美丽,特别是男女主装死那一段。
而且看了前30分钟时,感觉兼职就是翻牌天使爱美丽,不过再往后看就会看到与天使不一样的“美丽”之处。
配乐很奇妙,甚至都不禁让人想拍一段视频配上这么好听的音乐,剪辑方面有着大量的快切手法,并不是很突兀,中间的音乐重复过很多次,想起之前剪过的片子,这里应该才是电影原生出处。
只是其中有几段女孩幻想的画面,飞机撞了,还有第一次看见爸爸,第二次幼儿时期的自己与童年时期的自己玩耍,再后来的与男朋友一起,这些想象的画面隐喻用意并不是很明白。
看过很多电影后,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的电影?
我目前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也看过评论家们的说法,“看完电影之后,让你思绪久久不能平复”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让你可以透过电影看到更多的意义,比如爱情,友情,人生,生命,等等等等。
经典的电影也可能是这样,看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也许那样才是好的电影?
可能这是我观影的终极追求,也更是我观影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学习的目标,只有更多的知识才可以对电影有更好的理解。
她说:我想吃凤梨。
于是,他拉起她的手在半夜敲开一家一家水果店的门去寻找。
最后他用非常手段找来了一只凤梨,给她。
一只凤梨,对半切开,不削皮,抓着蒂,啃,这种感觉有人尝试过么?
我忽然也很想吃凤梨。
不是罐头的那种。
然后我扭过头对爸爸说:我要吃凤梨。
然后我也心满意足地在饭后吃到了凤梨,还是一片片切好的,泽过盐水,再泡过糖水的凤梨。
其实,不管分吃的是什么,凤梨也好,苹果也好,哪怕是我最讨厌的胡萝卜,和爱的人一起,都是香甜可口。
爱有时只是一只凤梨的感动。
还记得她抽的第一支烟,写着他的名字。
把爱人的名字写在烟上,然后点燃,吸进你的肺里。
不知道这种浪漫的方式为什么在我眼里,充满忧伤,没法真正拥有,只能这样聊以安慰,还不如作罢。
就像听过有人说:把爱人的名字写在你手掌的生命线上,那他就永远存在在你生命中了。
当时就歪歪扭扭写下一个名字,神情认真。
可是不适合的终就留不住,有些人终会像渐淡的笔迹消失在你的生命中。
爱有时只是一支香烟的时间。
现如今,每每有人看到这部片名为“我的人鱼女友”的影片,立即会形成思维定式,并持不屑一顾状:首先她是一部韩国片儿,其次应该又是一部类似于《我的野蛮女友》或者《我的机器人女友》之类的毫无悬念且想依靠成功模式打造出来的却没赶早的一部自己看也不会看,听着名儿都觉得有些多余的影片。
笔者也只是在2009年初,某个百无聊赖的日子在某视频网站首页上瞅到了这部影片,于是无意的点了链接,才有了如上感受,总的说来就是:滥俗的名儿,可贵的里儿。
《我的人鱼女友》(以下简称《人鱼》)是一部非典型的俄罗斯电影,以往中国观众对俄罗斯电影的记忆还停留在前苏联时期,往往极具教育意义和英雄爱国主义情怀。
而《人鱼》这部实际上风格迥异的影片,实实在在的被庸俗的片名淹没了。
之所以认为《人鱼》有着可贵的里儿,这“可贵”源于她的“别有用心”之处。
当一部电影,传达出她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能让你细细体会,有无穷尽的感受,那么她的“别有用心”就发挥了作用。
无论是通过剧情,拍摄技法,画面或者其他。
当笔者以打发时间的心情看这部电影时,却被其开头吸引住。
一部电影有了吸引人眼球的开头,就有了继续看下去的理由,在快餐时代的今天尤是。
哪怕看电影对于大众来说是消遣,人们也不愿意花上一会儿的功夫看根本不吸引自己的影片。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的是动画形式的天,海,鱼,接着画面紧紧跟随那条小鱼,随后很自然的由动画过渡到实体,同样是碧绿的海水和那条鱼,只不过变成了一个妇人(也就是女主人公Alisa的母亲),穿着花裙的臀部特写。
虽然由动画转成真实场景,并非这部片子首创,但有趣又适宜的用在了影片开头:一来比较新颖有趣;二来,放在这恰到好处,小Alisa在一开始的独白中说自己原本是条鱼,她的父母也因大海而结缘。
别有用心之二:无处不在的广告牌,电子看板标语。
在Alisa生活的各个角落,广告牌被导演放置在十分重要醒目的位置。
它不仅是城市特有的气息,更结合着剧情表达着导演的生活态度和这个城市的精神所在。
随着Alisa的行走,奔跑,甚至出现在她莫斯科住处的窗外。
“顺着你的渴望”“是你的抉择”“你形形色色的欲望”“明天会更好”“未来要靠你”“你很特别”,这些标语不下30处。
标语快速集中的出现在片中有两处:一处出现在影片37至38分,Alisa十分渴望上大学继续学习,可复试后的录取名单里没有她,就在她心中默念: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一位已经被录取的学生发生车祸,校方通知做为候补第一名的Alisa被正式录取了。
Alisa不敢相信是自己坚定的意志导致了那位学生的遇难,飞快向外跑去,一串诸如“顺着你的渴望”之类的标语快速随着Alisa的奔跑闪过。
另一处集中出现在影片的结束,Alisa在成功劝阻自己爱着的Sasha不要坐上将会失事的飞机时,很快乐满足的在莫斯科街头疾走,标语再次集中出现“跟着星光走”“明天会更好”“未来要靠你”“你很特别”……导演更是通过另一种方式,直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这城市的感受,那就是通过Alisa的内心独白以及与Sasha的对话中章显。
Alisa刚来到莫斯科时,内心独白说到:莫斯科向我展现了它的强大,美丽与险峻。
画面配以Alisa脸贴着拥挤的公交车的画面;梦境里,Sasha对Alisa说自己不喜欢人群;在与Sasha合作拍摄完“月光女孩”广告后,Sasha为对Alisa庆祝,当两人走在路旁,Alisa问拿着酒瓶的Sasha为什么有人买月球上的土地。
带着醉意的Sasha说:“那是想要逃难的时候有个可以去的地方吧”“那你在月球上也有住的地方么”“我不用逃难,因为这里已经够糟糕了”这里体现出导演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担忧,是的,我们的生活表面上是方便舒适了,而实际上呢?
我们的生活环境又怎样了;关于城市里的孩子:Sasha与广告片导演在寻找饰演“月光女孩”的最佳人选,当挑选大人无果后,导演建议考虑一下孩子,闻讯的家长纷纷带来自己的宝贝,都说自己的孩子是最适合的,台下家长们争论得不可开交,坐在月球模型上的孩子却一直笑不起来,大人只顾着让自己的孩子笑,却不会关心为什么孩子笑不起来。
导演无奈的对Sasha说:在这个国家无法拍摄孩子了。
看到这,我会心的一笑。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太多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梦想得不到实现,想把自己的遗憾在下一代得以实现。
或者深感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认为孩子要有多一些的特长,恨不得孩子这也会那也会,却很少关心什么是孩子真正喜欢与适合的;关于城市的实质精神:Alisa问Sasha怎么可以卖自己不拥有的东西?
Sasha怎么可以卖月球上的土地?
月球不属于任何人啊?
Sasha:也没有人拥有地球。
但是土地已经售出。
有人拥有了的东西,任何人就可以接手。
亲爱的,这是一个大城市,只要有天份有能力的人,就可以生存下去。
之三:关于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尤其是还未走入社会之前,梦想尤为强烈。
Alisa在六岁时梦想当一位芭蕾舞者,在影片以后她所有关于这个梦想的执着,追求与挫折,会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共鸣,之后是会心一笑,太熟悉了不是么?
生活尽管有许多不如意,当为了追求那生命中的美好,我们也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哪怕现在你离梦想的距离是近还是远,或者反方向……当个人的梦想被父母附加上一层社会含义时,是不是就不再轻盈,只成为我们身上重重的壳。
母亲不顾女儿的想法,只因为离家近,图自己的方便,送Alisa进入了合唱队。
合唱队教室外有一幅巨大的广告牌:我们让你梦想成真。
成人的世界,有许多的自以为是,哪怕合唱队做的再好,与Alisa无关,更与她的梦想无关。
片中出现在Alisa在合唱队唱歌的画面,镜头一步步推入,两个工人在搬运一块木板,暂时阻挡了我们的视线,预示着Alisa梦想被阻挡,但并没有被磨灭,这些都是暂时的。
一直到成年后遇到Sasha,男人只当她是清洁妇,她还是强调自己是个舞者。
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哪怕生活所迫,在莫斯科从事的是与芭蕾多么不相关的工作。
她仍坚持:一个大人物的履历,你常常可以发现有段时间他是当服务生或码头工人,就像每个人成功之前的一段过渡期。
什么时候梦想不再是梦想。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奋斗的电影,也不全然。
就像美人鱼可以为心爱的王子牺牲生命一样。
有着特异功能的Alisa,时常默默保护着Sasha,Sasha因为对莫斯科,对生活的厌恶情绪,偶尔跳桥或酗酒后在车流汹涌的路上游荡,Alisa都利用自己的特异功能保护着他。
不管他是否记得住自己的名字,他是否在意自己,是否,喜欢自己。
虽然片中并没有明示Sasha是否喜欢Alisa,但听说Alisa从没吃过莫斯科新鲜的凤梨,他拉着Alisa满大街的寻找,为了满足Alisa的小小心愿,偷运输车上的凤梨给她;他俩玩让死人笑游戏,Alisa坚持不出声,不笑,他以为Alisa真的出事了,紧张的叫来救护车;在Alisa撒谎说自己的祖母死在Sasha家里,劝阻Sasha不要搭乘当天即将失事的飞机,看到新闻的Sasha突然明白些什么,又是满大街寻找那个绿头发,花裙子的女孩时。
我相信,Sasha是喜欢Alisa的。
哪怕这样的喜欢悄无声息,没有结果。
别有用心之四:关于那一抹绿。
Alisa为了引起Sasha的主意,染绿了自己原本金黄的头发。
这是海洋一般碧绿的颜色,那月光女孩特有的绿。
Sasha在莫斯科街头寻找Alisa,他注视着曾经陪伴着自己的熟悉而神秘的一抹绿,我们也随着Sasha看到了出现在街头的种种绿色:绿色的帽子,衣服,绿色的球和花束,绿色的玻璃壁纸。
这让我想到片中出现的另一个极其放大的元素:红。
那位对红,尤其是鲜艳的红十分偏爱的有钱妇人。
这些,当然都是导演的有意安排,这色彩多么浓烈,多么纯粹。
如果爱,请深爱。
之五:关于音乐。
影片的配乐也是及其出彩的。
由于本人不懂俄文,关于这部影片的详细介绍少之又少,我甚至不清楚里面的配乐名称和作曲者名字。
有些遗憾,今后会继续关注,以待补遗。
这些音符更增添了影片的灵气和清新。
另外,片中还有一些细节十分有趣。
穿插的Alisa的梦境;Alisa穿扮上手机外套,从手机里看世界,以及这其中遇到的中国游客请她代为拍照;Alisa在镇上和在莫斯科所穿衣服的色调,一个偏冷,一个偏暖;由海滩上的气排球打到母亲的臀部接入全景这样有趣自然的调度……虽然这部影片画面流畅,配乐出色。
最为吸引我的却是其中的真诚。
真诚的情感,真诚的梦想,真诚的追求,真诚的爱着爱的人,真诚的生活。
这些是在浮躁与忙碌的城市日渐遗忘与陌生了的。
哪怕最后一幕的出现,我们也并不感到悲伤。
当车轮重重的从身上碾过,梦想依然立体轻盈。
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故事并没有名字那么美,电影从头自尾都透露出淡淡的伤感与绝望。
电影看完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女孩生长的那片海滩以及蔚蓝的大海。
其实心想事成又如何,自己的愿望不还是没办法实现。
女孩用怪异与绝望回答了自己所无法想通的问题。
最终女孩死了其实她真的死了和没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还是得面对人世间的不如意,面对世界的纷乱就像女孩自己说的,车祸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了,只是它碰巧发生在女孩自己身上而已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倘若你看我看的电影 倘若你听我听的歌 倘若你看我写的文字 你会了解我此时的伤悲么 大过年的,实在不该看悲剧,尤其是心情比较压抑的时候,喜剧能看成正剧,正剧能看成文艺片,文艺片能看成悲剧,悲剧就别提了 几乎看过所有出名的童话,最牵扯我心的还是美人鱼,所以但凡带有美人鱼字眼的电影、动画我都不会放过,包括这个:《我的人鱼女友》。
从没有见过那么固执的小女孩--艾丽莎,会因为母亲的不安分而烧了房子,会因知道父亲不回来的真相而对所有人沉默,她用她清澈的双眼打量着这个简单又复杂的世界,用她的道德准则去衡量每个人的行为,用她固有的方式去过她自己的生活。
即使这样,她实现不了的芭蕾梦,永远没可能回来的父亲,不太在意她的母亲,苛责的老板,手机外套外疯狂的人们,还是让她觉得失望,就在她张望四周,想要跳下莫斯科河时,她遇见了让她一见钟情的王子,可惜这个叫沙夏的英俊男子,只以为这个孩子一样的姑娘是清洁工,即使艾丽莎将她柔柔的淡金色的头发染成了毛糙的绿色来引起他的注意,即使艾丽莎穿着手机外套跟着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者他,他还是不知道艾丽莎的心意。
但沙夏也不是一点都没注意到艾丽莎,艾丽莎澄澈的眼神,明亮单纯的笑容也会吸引沙夏的目光,于是她成了沙夏广告中的月光女孩,他们一起在夜晚偷凤梨,一起玩让死人笑的游戏。
不过沙夏早有爱人的真相,还是早早就把她从幻想的爱情中拉了回来,影片最后艾丽莎用她的预感将沙夏从一场飞机失事中救了下来,自己却因太开心没注意到来往的车辆而失去了生命。
艾丽莎的生命来源于母亲与父亲在海中的一场艳遇,她单纯固执的个性像极了小美人鱼,而她的结局无疑像是对美人鱼变为泡沫的印证,沙夏也像童话中的王子一样,因为对艾丽莎的一无所知而放弃了找寻。
这也许就是导演将电影命名为人鱼女友的原因吧。
影片中还一再提到艾丽莎有特异功能---只要执念就能达成愿望,所以她能够离开家乡来到莫斯科,所以她能够得到入学的机会,所以她能够救下沙夏,但我仍认为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巧合,因为艾丽莎的单纯才会相信超能力的存在,不然以她对沙夏执着的爱,为何仍获取不了梦寐以求的爱情?
之所以喜欢艾丽莎,还因为她身上有每个陷入爱中的女孩的影子:爱让人变得宽容可爱,艾丽莎体谅了母亲并主动地躺到了母亲的身边,还特地跑到母亲工作的店外做鬼脸;爱让人幸福点降低,沙夏醉酒后不经意的关系(找凤梨),就让艾丽莎抱着半个凤梨笑的彻头彻尾;爱让人旁若无人的伤心,艾丽莎套着咖啡杯哭着在雨中行走时,我没办法不被打动。
而影片中适时出现的广告牌,恰到好处的镜头切换,巧妙穿插的幻想镜头都堪称经典,不过梨子的滋味究竟如何还得自己尝过才知道,那么就安静的看电影吧。
说来也巧,正听着维也纳夜莺Rita Streich演唱的咏叹调《月亮颂》——“银色的月亮,请你告诉他,我要用双臂拥抱他,告诉他,在梦中想念我,哪怕它只有一刹那。
在远方的月亮,请你照耀他,告诉他,我在这里等待他……”突然明白了安娜•米利科伊安的同名电影《水仙女》里,男主角萨沙拍广告为什么要挑选“月光女孩”了。
当时的场景是罗敷有意,使君无情。
艾丽莎正坐在“环形山”边上,为了逗一个小男孩开心。
而她不过是被萨沙当作清洁工灰姑娘,顺手带进了摄影棚的闲杂人员。
艾丽莎不经意流露的微笑,被摄像师发现,于是捕捉,放大,平淡的面孔异常生动,定格成“月光女孩”的笑靥。
我们知道,艾丽莎这姑娘在恋爱。
然而萨沙关心的,只是他的广告能够招徕顾客,卖出月球土地。
萨沙还是表现出一个男子应有的气概。
他为了满足没有吃过菠萝的艾丽莎,深更半夜敲开所有的超市和水果摊,陪着小丫头玩“逗死人笑”的游戏。
艾丽莎的装死过于逼真,把萨沙吓坏了。
可是,当艾丽莎带着微笑真的死去,心有所动却失之交臂的萨沙,重新投入恋人丽莎的怀抱。
艾丽莎就像小人鱼,不忍心加害心上人王子,甘愿自己化为莫斯科每年死在大街上的两千个泡沫……之一。
也许,乡下女孩艾丽莎真的如她为自己编织的故事那样,原本是条自由自在的鱼,因为母亲与水手父亲的一夜风流而降生。
所以,她是那么与众不同,或者,应该与众不同。
她未曾谋面的父亲永远都隐藏在潜水服里。
她渴望学习芭蕾像个优雅的小公主。
她坏脾气的时候能引发一场海啸。
她认为讨厌的日食永远夺走了她的父亲,于是整个青春期都一言不发。
她把双手合十,让一见钟情的萨沙在她的庇护下安然无恙。
艾丽莎是真的拥有特异功能,还是机缘巧合,已经不重要了。
她的脆生生的独白不停地响彻在画面外,好让我们跟上她的节奏,被她强大而纯粹的执念带进一种无人之境。
俄罗斯人是不能以理智来揣测的。
在他们的传说中,僵尸变成了新娘,爱人可以是一头熊,小灰狼在木屋中孤独地烤土豆,再比如维塔斯最著名的MV里,长了鱼鳃的少年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同类哀号。
这些场景,往往在戏谑之后忧伤,在绵软之后犀利,在残忍之后温柔。
《水仙女》也如此。
低饱和度的画面,刻意混淆的现实与梦境,融合进捷克诗人克伐比尔原作中的惆怅,再加上艾丽莎这个俄罗斯版天使爱美丽的诡谲灵动,整部电影呈现出万花筒般的光怪陆离。
单纯的美好里有些微黑色的恐怖气氛,令人无奈的未知又交织着无忧无虑的童真——非常动人。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广告牌和海报上的标语就像一面镜子,或是反讽,折射出艾莉莎的内心。
少年宫的海报上写“我们保证会让你梦想成真”,然而,母亲把艾丽莎送进了她毫不感兴趣的合唱班。
艾丽莎一家搬到莫斯科,高楼间到处是“顺着你的渴望”的广告。
艾丽莎以为某个学生的意外死亡才使自己得到求学机会,于是疯跑间被满大街的“凡事操之在你”、“是你的选择”、“别怕你的欲望”刺痛。
当艾丽莎从《第五元素》里的米拉•乔沃维奇得到灵感,顶着一头水草色的乱发,穿上祖母的过时的长裙,终于吸引到萨沙的注意,地铁电子板闪烁着她快乐的心情:“跟着星光走”,“我们终于在一起!
”她知道自己恋爱了,所以她能展露出“月光女孩”的理想笑容,光彩照人。
童话很纯粹,我们深深地陷入了艾丽莎的奇幻梦想。
然而很可能忽略了,肥胖粗鄙的母亲也曾在克拉姆斯柯依《无名女郎》的印刷品前扭摆,挣扎在物欲中的萨沙惟有借酒精才能麻痹自己,丽莎用吸烟来缓解对恋人若即若离的焦虑,失去双腿的辣妹在倔强的外表下淡淡回念“与外交官的热恋”,甚至,坐在环形山上的男孩出于孩子的自尊心,仅仅因为掉了一颗牙,而坚决不张嘴绽放商业化的傻笑……这些,也都是他们每个人不愿意示人的隐秘。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碰撞,所有的隐秘将不在话下。
但主角艾丽莎还在一根筋的尽情执拗。
她孩子式的残忍,也伴随着孩子式的豁达。
她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伤心和无奈,却总是想借助自己的“法力”实现朋友的愿望。
当她即将走出自己营造的梦境,却猝不及防倒在现实主义的车轮底下。
那一刻,我们内心最美好的一部分,也随之死去了。
艾丽莎略带死亡气息的爱恋,也是有着传承的。
影片的名字Rusalka,意指东欧传说中的水泽仙女,脱胎于希腊神话中的宁芙,从沃特豪斯的名画《许拉斯和水仙女》中,可以感受到那些雪白臂膀的水泽女仙们催眠的魔力。
在德沃夏克和克伐比尔合作的三幕歌剧《水仙女》中,rusalka和王子的悲剧宿命,与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6年,才华横溢的亚历山大•彼得罗夫也有一部动画短片《水仙女》,那个在溪水中时隐时现的仙女借勾引一个少年,惩罚了老修士年轻时的不忠。
到了女导演米利科伊安这里,她没有将水仙女这个故事处理成一个纯粹的悲剧,也没有滥情地自恋于一个简单的童话。
米利科伊安的前作是2004年的《火星之城》。
《水仙女》一片为她赢得了200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费比西奖、卡罗维瓦利际电影节最佳独立电影,以及圣丹斯电影节导演奖等。
梦呓而富有哲思的台词,大量悲喜交加的细节,和随心所欲的剪辑,树立了导演的个人风格。
个人最喜欢两个情节:艾丽莎说想去日本或者是中国流浪。
但是当一群明显来自中国的观光客,在莫斯科街头和她的手机造型合影兴致勃勃地“茄子”时,艾丽莎的视线越过喧闹的众人,落到远处争吵的一对情侣身上。
还有,萨沙策划的卖月球土地的广告,颇像是寻找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可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孩子已经不会笑了”。
观影结束,总有一种莫名的悸动。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水仙女。
……一定要让你的女孩子笑,哪怕她是灰姑娘。
……即便这个世界一步一步迈向2012年,我们也有勇气度过每一天。
——2010.4.26《看电影》用稿
淡淡的灰绿色调时不时的出现在电影的画面里,艾丽莎,那头干绿色的头发像她出生的那片海········跳动着 流失在了十字路口她说她是美人鱼 一直都是美人鱼 从水里而来 在水里遇到了爱情 可惜艾丽莎没有回到有美人鱼的地方她说她是芭蕾舞者 从来没有跳过舞的芭蕾舞者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
因为是海的女儿 所以结局是注定的
剧情烂一看开头知道结尾,但是拍的还蛮有风格。
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牛逼爆了。明天写影评
在雨里哭泣的啤酒杯
2022,标记第848部
哪里是喜剧了 擦 明明是悲剧 最喜欢的是 她用小小的法力用手指将车辆从她喜欢的人身边移开 偷偷保护他
看不下去了,首先我还是没看懂,其次这个电影的色调像是普通影片褪色了,给人一种灰蒙蒙有些模糊的感觉。这部电影以女主的年龄时间为序,从女主的出生到死亡,仿佛是个伪童话,讲述的是类似于《海的女儿》的故事,女主拥有特异功能,然后怎么怎么了,喜欢男主,然后死了,挺不能理解的
大爱配乐大爱色调大爱她的笑容和鬼脸和恶作剧大爱广告语大爱城市的情绪大爱心想事成的魔力……可是为什么没人告诉我结局是悲剧……
接受不了
背景音乐很喜欢,姑娘小时候很喜欢~~一个又紧张又放松的夜晚,找不到回来的76
俄罗斯版天使爱美丽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不停地闪过的海报。
反正我没懂
虽然剧情与天使爱美丽有几分相似相通之处,但实际上因为资源太烂实在是看不下去,女主丑到我难以接受,加之没有字幕。。。
至少他有为你怅然若失。
神神叨叨的,看在男主养眼的份上给个及格
摄影很棒,配乐很美,故事稀烂;估计大量年轻都市女性观众在家庭、工作、爱情等等方面都会有代入感,但作为大叔,共情不能,远远欣赏下吧
wonderful
没看懂的片子
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