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亚·佩雷斯>:人性与身份交织的细腻画卷》在电影的世界中,《艾米莉亚·佩雷斯》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别样的光彩,它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为观众呈上了一场意味深长的视听盛宴。
剧情层面,这部电影构建起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故事框架。
围绕着艾米莉亚·佩雷斯这一核心人物展开,她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之中,身份的多重性成为了剧情推进的关键线索。
从表面的平静生活到背后隐藏的秘密逐渐被揭开,每一次情节的转折都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其中,去探寻她内心的真实世界以及命运的走向,情节的起承转合虽谈不上大开大合,但那股子细腻劲儿却牢牢揪住人心。
角色塑造方面堪称一绝。
艾米莉亚·佩雷斯这个角色无疑是立体鲜活的,她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脸谱化人物,而是有着诸多无奈、挣扎与复杂情感的个体。
演员通过细腻入微的表演,将她在不同情境下的纠结、对所爱之人的守护以及面对自我身份时的迷茫等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她就是从那个真实的世界中走出来的一般。
而周边的配角们也并非只是简单的陪衬,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与主角相互映衬,共同构建起了一个生动的人物群像。
从导演风格来讲,影片整体呈现出一种沉稳且细腻的质感。
镜头语言犹如一位无声的讲述者,用恰到好处的运镜、构图去捕捉人物的细微表情和环境氛围,长镜头的使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场景之中,近距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而特写镜头又将人物内心的波澜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在节奏把控上,虽稍显缓慢,却契合了影片那种需要慢慢咂摸、细细品味的调性,让观众能跟着导演的步调,一步一步深入到故事的内核当中去。
在主题探讨上,《艾米莉亚·佩雷斯》可谓是相当深刻。
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借由其身份的特殊性,对人性、家庭、社会观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审视与思考。
关于爱与责任、自我认知与外界眼光的冲突等主题,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了剧情之中,促使观众在观影结束后仍会不自觉地去回味、去思索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有着很强的余韵。
当然了,这部电影也并非完美无缺。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缓慢的节奏或许会让部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些许不耐烦,觉得剧情推进不够干脆利落。
而且在叙事的某些节点上,稍显拖沓,没能用更精简的方式去传达核心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流畅性。
不过,瑕不掩瑜,《艾米莉亚·佩雷斯》依然凭借其扎实的剧情、出色的角色塑造以及深刻的主题,在电影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印记,值得那些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人性与身份交织碰撞的观众们好好欣赏一番。
Emilia Pérez (A-)惊喜!
因为早前对这部电影知之甚少,反而看得时候惊喜不断。
我个人觉得它很有希望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导演和编剧奖项,是一个非常独特、新鲜又充满转折的故事。
看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像当年的《寄生虫》,就不断感叹:谁想出来的故事?
好有趣!
因为故事的吸引人而忘记这是一部外语片。
虽然故事的主题其实与《某种物质》(Subastance)、《不同的男人》(A different man)很类似,都是说身体外貌焕然一新,渴望“换个身体”开始全新的生活,但内心、灵魂其实没变,很难走出自己的宿命。
这部没有什么科幻内容,就是男变女完全可以实现,只是需要很多钱。
但它的角度很新奇,让一个曾经长得很凶悍的黑帮老大变成一个希望能用钱做善事的美丽女富婆,甚至希望能做好事来弥补过去的罪行,但之后才意识到无法完全走出原来的人生。
故事后面的发展有很多出人意料的转折,但想想也都是情理之中,结局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令人心酸、感慨,但又觉得这是必然的结局。
而且《艾米莉亚·佩雷斯》选择了歌舞形式呈现很特别,也展示得非常出色,不仅是演唱、歌曲好听,几段编舞、配乐还有利用电影中的道具制造出的街拍都非常有创意,新鲜感十足且不突兀。
所以即使是外语片,整体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很强,剧情的难以预料牵动着观众一直关切女主人公的命运到最后。
而且通过这个变性人的故事,也展示了墨西哥本地帮派、犯罪严重,令人惶恐不安的生活环境。
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也可能随时“消失”。
三个主要女演员都有歌舞表演,但佐伊·索尔达娜 (Zoe Saldana)的表演更多且更为令人惊喜,毕竟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她有歌舞演唱才华,之前没有展示过。
女演员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 (Karla Sofía Gascón)的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
赛琳娜·戈麦斯( Selena Gomez)其实算配角,戏份比前两位少很多,但她有一段歌舞表演很惊艳。
我个人觉得她们三人提名是有希望,但这部属于女性群戏,没有很突出一个女性表演,有可能导致分票,更多可能是获得演员工会奖最佳群演。
觉得本片应该是最佳影片的料子,属于全方位都比较优秀的一部电影。
要不你来?
你不直,肯定拍的好。
要不要以后拍动物电影就找条狗当导演,毕竟狗最懂动物。
有一说一,本片的调度和歌曲还是挺不错的。
虽然不如《悲惨世界》,好吧,比《悲惨世界》差远了,没有做到每一歌场景都精心编排,很多时候也就是用一些惯常手法来描写现代手法,比如武装分子给枪上膛的地方。
没有好好针对主题去思考。
很多时候让我想起《瑟堡的雨伞》,就非常硬的把对话换成唱,有一种看音乐版碟中谍的感觉。
唱不唱的也不是很重要。
呈现效果就感觉不是艺术表达,而更多的是宣传。
宣传的剧本,宣传的演员,导演也算是尽力在往回拉,幻想可以按照工业化的标准呈现出娱乐性。
可是我全程都真的很想吐。
我这个人没什么道德洁癖,我觉得任何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只要你别在我面前教育我。
可是女主角毫无征兆的就开始控诉起来,我都有种上课迟到的感觉。
还是那句话:不是你说的对就代表你说的好。
什么背景都没有的情况下,一个杀妻案就开始让我进入性别压迫的议题,我遭不住啊。
而且带着一种无需多言的确定感,“xxxxx,你同不同意。
”我同意什么?
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开始让我选边了?
就非要在第一时间,在观众屁股都没坐稳,小吃零食都还没拿出来的时候,啪就质问起来了。
然后就没玩没了的教育。
改变性别就是改变灵魂就是改变社会。
虽然我不缺声音,但我只想歌唱微光就是给人们带去仅有的希望我甚至带了把刀我感觉到什么我就是什么看的我一直想吐,生理不适。
我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咱们是忘了什么吗?
你所帮忙寻找的遗骸都是你当年杀死的人啊!
我是理解你救赎,我是理解你感受到了爱,我都理解,支持!
可是我也无法忽视这一点啊。
然后你还有脸来教育我?
妈蛋,这有一种欧洲人教育沙特国王,犹太人被我们屠杀,所以你们妖同情画出一块地给他们的即视感。
不是,我可以和你共情,但我他妈不需要你来教育啊!
你他妈凭什么啊。
这个世界如此沉沦可是还有很多身家清白的人努力生活啊!
你这样好像是这些人压迫了你啊!
这些人不理解啊!
这就是你们dei的最主要问题啊,你们不把矛头指向那些资助你们的人,反而一天天的向弱者呲牙,教育每天安身立命的行人。
你们的作用已经很明显了,模糊化阶级矛盾、分化受压迫阶级、把阶级矛盾转化为性别矛盾。
和那个狗屎一样的《某种物质》一模一样。
看过了《艾米莉亚.佩雷斯》后,才原谅了奥斯卡为啥选了《阿诺拉》做最佳。
回过头来想,还真要感谢颁奖前爆了演员的黑料,要不然,势头正劲的《佩雷斯》拿下最佳,真是让那些年憾失最佳的无数经典愤恨生不逢时。
虽然奥斯卡最佳歌曲向来不以“好听”为标准,优秀的歌舞片也向来不以歌美舞美来衡量,只考量对影片主题的贴合度和表现力这一更专业的标准,但无论是随时随地随意开麦的尬唱,还是总是透着“怪!
怪!
怪!
”不适感的舞蹈,似乎都并不是为了表现电影主题、推动故事发展,而是为了用另类的方式吸引眼球,并强行让故事逻辑自洽。
除了筹款会上那段揭示在座嘉宾的道貌岸然的舞蹈编排有些冲击力外,其余很多场唱跳甚至是毫无必要。
作为歌舞片,如此扎眼的短板,感觉都达不到歌舞片的平均线。
而与到处都精确投机、踩准现世每一个热点话题而又难以自圆其说的剧本相比,视听方面竟然还是全片最大的优势,真是相当的讽刺。
奥斯卡入围影片已看大半,不知是我老了还是奥斯卡老了,总之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出现了戏剧的一幕。
最佳女演员由来自电影《艾米莉亚·佩雷斯》的四位演员一起获得,四黄蛋属实罕见!
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卡魔拉”佐伊·索尔达娜,童星出道的著名歌手赛琳娜·戈麦斯(现影坛乐坛两栖),和一位跨性别女演员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
(赛琳娜·戈麦斯&佐伊·索尔达娜&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不仅凭借“四黄蛋影后”火出圈,《艾米莉亚·佩雷斯》的剧情同样雷人:黑帮老大重金请来一位律师帮自己变性。
What the fuck?
你是说故意变性以便躲避敌人追杀那种吗?
不,这位黑帮老大在坐拥一切财富后决定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女人。
犯罪惊悚歌舞剧情片,再加上如此惊世骇俗、脑洞大开的剧情,大家搬好板凳开看了吗?
《艾米莉亚·佩雷斯》Emilia Pérez
01特殊任务丽塔(佐伊·索尔达娜 饰)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律师,毕业于最好的法学院,拿到的却是最低的工资。
拥有满腔正义之心却在为罪犯们辩护——谋 杀妻子的男人无罪释放,死去的妻子变成自 杀。
这天,郁郁寡欢的丽塔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表示有一项报酬不菲的特殊任务需要她。
(《艾米莉亚·佩雷斯》截影)顾客是当地有名的黑帮老大马尼塔斯(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 饰),丽塔本以为自己又要为了金钱出卖灵魂。
没想到马尼塔斯却说:“我想变成一个女人。
”丽塔诧异地回答道:“我是一个律师,不是医生,好像没有办法帮到你?
”“我需要你打点好一切,没有人可以知道这件事。
”原来马尼塔斯需要一位代理人,帮他处理好变性前后的一切事务。
(《艾米莉亚·佩雷斯》截影)02跨性别想象与性别操演这个剧本让人眼球一亮的点在于世俗性和酷儿性叠加的反差。
正如“Queer”一词原本的贬义性,酷 儿 群 体更多是备受欺凌的边缘人群,很难在世俗生活中取得成功。
我们很难想象,“黑帮老大”这一完全内化父权制性别逻辑的成功男人居然站在了自己身份的对立面,想成为一个女人。
这也就成了电影有趣且充满新意的地方。
(《艾米莉亚·佩雷斯》剧照)加之犯罪题材的原因,观众可能会预设马尼塔斯变性的真正目的,或许他是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仇敌的报复?
在影片中,马尼塔斯从小就自我认定为一名女性,但不得不在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一位男性”,继承传统的男性气质,利用所谓的暴力基因成为了让人闻风丧胆的黑帮老大。
重生成为艾米莉亚·佩雷斯(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 饰)后,她找寻了自己丢失的“母性”。
假装成远方姑姑与自己的孩子相处、创立慈善机构寻找失踪的人、爱上一个长期遭受家暴的女人......
(《艾米莉亚·佩雷斯》剧照)从邪恶无情的底狱恶魔到善良圣洁的社区天使,艾米莉亚基本上实现了从反派到英雄的转变,进而佐证了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
成为女人,一方面是在生理层面拥有女性器官,二是在社会层面拥有女性社会身份。
马尼塔斯被迫在生存环境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性格,需要“比猪圈里的其他混蛋更混蛋”,在二元性别制度规范下,他性格中属于“女性气质”的那部分是绝不允许被展露出来的。
正是这种绝对的二元性,将马尼塔斯对女人身份的渴望从“gender”倒推回了“sex”层面,也就是巴特勒所说的“生理性别并不是前政治的存在,反而是话语建构的真实。
”
(《艾米莉亚·佩雷斯》截影)这种对二元性别规范的简单遵循是有效的,也是易碎的。
当艾米莉亚为了孩子开始攻击杰西(赛琳娜·戈麦斯 饰)时,她声音变得低沉,将“男性邪恶 ”的一面显现出来,打破了曼尼塔斯和艾米莉亚多年来的重要界限,也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艾米莉亚·佩雷斯》截影)03歌舞形式与角色争议角色的内心独白部分,影片用歌舞的形式进行了展示。
无论是丽塔最初的职场失意,还是曼尼塔斯对生活的控诉,亦或是杰西的自我发声,歌舞元素都对角色塑造起到了正向加强的效果。
并且歌舞强有力的表演性,能够帮助各个角色有效进行主体表达之间的切换,这也是本片能够提名多位影后的重要原因。
(《艾米莉亚·佩雷斯》截影)但作为一部以跨性别为主要话题的电影,《艾米莉亚·佩雷斯》却面临一些与此相关的批评。
不少观众和影评人对《艾米莉亚·佩雷斯》有关跨性别的失真塑造和夸张演绎感到不满。
《The Cut》杂志的哈伦·沃克写道:“我以为,一位对跨性别概念如此痴迷的电影制作人,至少能对这一概念在实践中的实际表现有所了解。
“更为严重的批评指出,导演雅克·欧迪亚依旧只是将跨性别人群异化为了一个猎奇的符号,以迎合当下关注性少数群体的“政治正确”。
(《艾米莉亚·佩雷斯》剧照)至于“四黄蛋影后”中的最后一人,阿德里安娜·帕兹饰演的埃皮法尼亚是艾米莉亚爱上的那个女人,戏份非常少,出场时间也非常晚,完完全全只是一个配角,不太明白为何也能被算作女主之一。
包括影片的海报也主要是丽塔、艾米莉亚和杰西三人,“三黄蛋影后”更为合理。
既要走小众路线,又没有讨好到小众人群,虽然热度不低,但《艾米莉亚·佩雷斯》豆瓣6.5的低分说明了它一定程度上的失策。
(《艾米莉亚·佩雷斯》剧照)
图源于网络/ 图片斯凯 / 作者
作为戛纳电影节一直推崇的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先后多次入围主竞赛单元,拿过最佳剧本奖、评审团大奖,以及最高荣誉金棕榈奖。
不过,他摘下金棕榈奖的黑帮片《流浪的迪潘》却引发广泛的争议。
自金棕榈之后,他的作品水准似乎并不稳定:《希斯特斯兄弟》去了趟威尼斯,《奥林匹亚街区》重回戛纳却空手而归。
去年,他带着新片《艾米利亚·佩雷斯》再次冲击金棕榈,影片不负众望地拿下评审团奖与最佳女演员奖。
最令人意外的是最佳女演员奖由片中四位女演员共同获得,这也是继阿莫多瓦2006年的《回归》之后,再有同一部电影的多位女演员共享影后殊荣。
更意想不到的是,这部新片在不久前的金球奖上,一举拿下四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奖,为争夺奥斯卡增加了不少胜算。
事实上,影片在戛纳获奖后,率先爆出不少话题,诸如四黄蛋影后击败《风流一代》的赵涛,以及首位跨性别女性获影后等等,一路延续到奥斯卡颁奖季。
虽未知欧迪亚最终能否擒获奥斯卡小金人,但是这部新作足以证明这位法国导演的强势回归,以及他享有“类型片大师”的美誉。
众所周知,欧迪亚最擅长拍摄暴力犯罪题材,从处女作《男人最痛》到《唇语惊魂》和《我心遗忘的节奏》,再到戛纳评审团大奖作《预言者》,均展示出他对此类型的娴熟掌控。
其实早在2005年《我心遗忘的节奏》中,他已尝试将音乐元素融入到类型情节里,令观众印象深刻。
此次,他再度突破这个类型题材的局限,以音乐歌舞剧的形式表现女性的存在困境,并采用一个阿莫多瓦式的奇情故事去探讨身份、性别气质与暴力的关联性。
有趣的是,在去年一众戛纳竞赛片里,出现了不少情节剧的趋势,从金棕榈《阿诺拉》到伊朗导演拉索罗夫的《神圣无花果之种》,无不充斥着电视肥皂剧的狗血情节;而《艾米利亚·佩雷斯》可谓登上了奇情的巅峰,从一心想要变性的毒贩大佬,到毒贩变性后搭上了中年寡妇,再到毒贩妻子认不出原配丈夫、将其绑架索求赎金……一路聒噪疯癫的人物、濒临失控的情节、暗藏暴力的气氛,以及各种纠缠不清的关系等等,全让人咋舌不已。
更让人出奇的是,导演让一众角色唱出台词,整个故事陷于浮夸过火的边缘。
影片最备受诟病的莫过于这些演唱的段落,有人觉得她们莫名其妙就唱起来了,有的指责歌舞编排太业余,毫无特色与美感。
这也许是欧迪亚初次涉足歌舞片所致,事实上,大部分歌舞唱段都与片中女性角色的生存困境紧密相连,四位女性角色有各自的困境:一个是因职场压力无法提升的律师,一个是受困于毒贩丈夫的妻子,一个是受困于性别与社会角色陷入变性计划的毒贩,还有一个则是被丈夫家暴的中年妇女。
不论是开头律师的两场歌舞,还是毒贩妻子在卧室醒来后躁动不安的演唱,以及毒贩唱出难以启齿的变性计划,无疑都是表现女性身陷存在主义危机的精准方式;女性在现实中总是失语的弱势,只有在滑稽、超现实的歌舞中,她们才能大胆道出各自在私生活、家庭婚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约束时无处诉说的苦恼。
这种生动夸张的形式引领观众迅速进入到她们各自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设身处地感受她们的难处。
在奇情故事中穿插着歌舞表现,无论如何看上去都太过轻浮肤浅,但影片展现的社会现实却相当严肃,导演大胆直指墨西哥的现实议题:人口失踪与毒品泛滥。
这些伴随着情节浮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没有被刻意粉饰,反而成为作品里尖锐的存在。
大毒贩在变性前犯下滔天罪恶、贩卖毒品、秘密杀害无辜者,令无数家庭破碎,而他成功变性后,迅速痛改前非、退出江湖,以慈悲心态去帮助那些饱受毒品困扰与伤害的家庭,弥补不幸的底层人。
这无疑反衬出墨西哥政府的不作为、伪善、腐败,以及暗中勾结贩毒集团的无耻行径,导演更安排了一场律动感十足的歌舞去戳穿上流人士与政府官员们的虚伪本性。
最多的争议则集中在对拉美女性与跨性别人士的刻板印象,事实上,主人公变性的契机显示出性别气质与暴力的内在关联性。
男性往往要展示强者的姿态,大男子主义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有毒的气质,因其压抑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促使男性滥用暴力,以维持权力与地位的稳定性。
相比之下,女性则富有人情味,更能与弱者共情。
换句话说,暴力往往与男性有关,而女性则是终结暴力、疗愈人心的天使。
大毒贩之所以要变性,显然是要告别这种有毒的男子气质与暴力的过往,重新去拥抱美好的生活。
在此,不得不提由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饰演的主人公艾米利亚,她将此人物的复杂性演绎得细腻传神,前后的形象与性格反差令人吃惊,却又令人信服。
这与演员的实际身份密切相关,也让这个跨性别的角色变得有血有肉,散发出人性的魅力。
这个俗套的故事也许是为了吸引广泛的观众,又或者是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基因所致,看过巴黎奥运开幕式的观众相信深有体会。
在我看来,影片的缺陷并非是对性少数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及明目张胆的文化挪用(没有墨西哥演员主演的班底,全程在法国拍摄),而是没能深入剖析女性的存在困境。
不过,创作者充分利用了情节剧的优势,有疯狂情节与歌舞片段的加持,铺排出骚动的气氛,表演相当引人入胜,在充沛的娱乐效果之余,也不忘反映墨西哥当下的社会问题,堪称是欧迪亚近年来的最佳作品。
微信公众号 | 添糖陌影(欢迎关注 )2025年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在即,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的《艾米莉亚·佩雷斯》以13项提名呈领跑之姿,一举超越《卧虎藏龙》和《罗马》成为获提名最多的非英语电影。
不同于《卧虎藏龙》《罗马》《寄生虫》这几部在奥斯卡大放异彩的高口碑非英语电影,《艾米莉亚·佩雷斯》虽然在戛纳收获了评审团的高度认可,但在登录院线后,公众口碑始终堪忧——截至撰稿之日,豆瓣评分6.3分,IMDb评分5.0分,MTC评分70分,烂番茄新鲜度72%,总体颇为惨淡。
是什么让这部由法国导演执导的戛纳系西班牙语电影能在颁奖季大杀四方?
大家给出的答案无非是“政治正确”四个字——《艾米莉亚·佩雷斯》堪称平权社会议题大拼盘,性别议题、LGBT、边境失踪问题、第三世界问题、社会权力问题轮番上演,让学院会员们应接不暇、高潮连连。
《艾米莉亚·佩雷斯》讲述了一个毒枭头目决定金盆洗手并变性隐居的奇情故事。
主视角从黑人女律师丽塔身上展开,她工作能力强却未受重用,并对当下帮助罪犯洗脱罪名的工作颇有不满。
一日庭审后,她意外获得了毒枭头目马尼塔斯的委任——马尼塔斯厌倦了毒枭的罪恶生活,他梦想着通过变性手术变成女人,从此金盆洗手、成为自己。
在巨额酬金的诱惑下,丽塔欣然接受了和自己一样正处于认知失调困境中的毒枭的工作,很快为他寻找到了外科医生完成手术,并帮助她在瑞士安顿并不知情家人,料理好各种琐事。
马尼塔斯摇身一变成为艾米莉亚·佩雷斯,丽塔也得以财富自由,步入事业和生活的上升快车道。
四年后艾米莉亚·佩雷斯的突然造访再一次改变了丽塔的生活。
原来,她无法忘怀家人,终于在丽塔的帮助下以马尼塔斯远房表妹的身份将妻子和两个子女接来与自己同住。
重启人生的艾米莉亚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决心弃恶从善、拨乱反正。
她和丽塔一起,借助过去大毒枭身份而获得资源,成立了非盈利慈善组织,开始帮助寻找那些在美墨边境失踪的人——大多数人已被杀手杀害,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为的是给予尚在人间的家人以慰藉。
艾米莉亚和丽塔成为了知名的新闻人物,她们衷心地满足于帮助弱者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艾米莉亚更与一位受众女性坠入爱河。
然而,同样已另结新欢的妻子决定要带走两个孩子去开启新生活。
这让艾米莉亚无法接受,强烈的控制欲在她心中不断膨胀,而蒙在鼓里的妻子也开始痛恨这位莫名其妙左右自己生活的表亲,一切终于朝着彻底失控的方向而去......显然,《艾米莉亚·佩雷斯》的剧情简直是“神展开”,每一个段落都朝着意想不到的走向发展,并也随之引入越来越丰富的社会议题。
导演通过艾米莉亚·佩雷斯这个人物植入的表达意图十分鲜明且直白,但他确然借助这样的一个故事完成了他的意图,剧情虽然乍一看“离大谱”,却全然并未偏离围绕跨性别主人公艾米莉亚展开的框架——它的故事看上去很荒诞,但大方向却又合乎情理;电影的叙事风格很疯癫,但当我接纳了它以后,却又从中品味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至于电影堆砌的各项社会议题表达,当然不能说有多么深刻,可这些神奇组合在一起的表达也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了这部电影被拍摄出来、被持续讨论的价值基础。
抛开注定充满争议的表达与剧作层面,《艾米莉亚·佩雷斯》在视听层面的优秀不容忽视。
导演运用丰富的景别构图保证了电影镜头的灵动与“好看”,以明快多变的剪辑手段保障了段落篇章内不错的节奏感。
作为歌舞类型片,电影中的歌舞段落编排优秀,歌曲与配乐的整体风格充满了都市感与现代性,时刻在营造着或迷离或危险的氛围感,大量的快节奏、不间断的半说唱设计带来了一种近似于ASMR的体验——观众一面被引导关注杂乱纷扰的现代社会,一面则为主要角色的自白所牵引,不知觉间一同坠入她们的精神世界。
观看《艾米莉亚·佩雷斯》之初我并未给予这部电影任何正面的期待,更多只是把它当做奥斯卡大热门的任务去观看,并在内心中暗含了对其“政治正确大拼盘”的潜在的批判意图。
可在看完后,我承认我已被其创造的如此疯癫但独特的审美体验所吸引。
有时“政治正确”四个字本身也会成为一种偏见,在评判文艺作品的时候,很多人不可避免地囿于“某某电影纯粹是政治正确而获奖”的狭隘成见,而忽视了电影本身存在的亮点,以“现成观念”替代“自主思考”,无疑是一种遗憾。
雅克·欧迪亚的新作《艾米莉亚·佩雷斯》入手即看,幸亏网络上的官方中文繁体字幕调节一下即可匹配(简体字幕与繁体字幕有差别,很多碟友大都认可繁体字幕质量高)。
碟片采用BD100,带DV及西班牙语DA(法语不带,原声就是西班牙语),真是规格拉的满满,可见百代公司对此片的重视,可惜那个带CD的版本法亚一上架即告罄,只好收了普通UHD版。
不虞本片已然成了今年奥斯卡大热门,已获13项提名领跑,包括我认为最重要的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下单是因为它在戛纳获得一个小奖——评审团奖,欧迪亚的作品,只要在我认可的电影节获得小奖就收,可见我对这位导演的喜爱,后来得知去年十二月它又获得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我非常看重的,获此殊荣的电影都是必收的),更增加了对本片的期待。
影片讲述的故事很另类,一个法国男导演拍摄的西班牙语女性故事,背景还在墨西哥,采用久违了的歌舞片形式,想想都令人期待。
清晨看完,突然明白自己为何喜欢欧迪亚了,他在讲述一个与自身不搭界人生故事,其他作品亦是如此,我认可这种人生。
PS:音乐蛮好听的。
这是一部很精彩也很动人的片子。
导演是非常有才能的。
每一个镜头都有充分的雕琢般的精致。
值得一说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不像我以前看过的任何一部歌舞片,似乎音乐是主体,情结是为音乐服务的仆人;这部电影的音乐并非那么刻意,每一次音乐响起的时候,都会让人觉得此时此刻,音乐是比任何语言和动作都更为妥帖的一种表现。
没有夸张的旋律,耶没有炫耳的配器,但三两个音符的撩拨,就足能够完全让人打开心扉,去接受这个遥远国度的故事,又似乎这个身边不常见的题材,在这一刻和我们有了惺惺相惜的情感纽带。
好的电影是反映复杂的人性的。
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新鲜,唯一可能被认为“时髦”或者加料的似乎就是LGBT的介入。
但我觉得这不是重点。
我觉得这个LGBT只是给了主人公一个抛开原来的躯壳,去实现另一种生命可能的渴望。
男人是一个旧身份,毒枭是一个旧身份。
在激烈的手术之后,人生又似乎回到它应该重启的我地方。
当我们回首我们的一生,回望那些我们曾经扮演过的角色,在交换人生ID的一刹那,我们忽然生出了真诚的忏悔和怜悯,我们忽然感受到新生的代价和使命,我们也眼睁睁地看着旧躯壳的委顿和消灭。
可惜的是,那些旧的情感,并不随之而消灭,却变成了新身份的原罪,或者,用一个积极的字眼——使命。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使命,其实也是一种宿命。
生而为人,无论男女,皆有机缘,亦皆有宿命。
为大毒枭玛尼塔斯消抹身份、助其金盆洗手——这份差事对一个有辩护实力却因肤色歧视只能常年在律所成就他人光彩的丽塔来说,的确是个改变目前处境的唯一机会。
而玛尼塔斯提出的方案竟然是改造自己的性别,合并自己的“双重自我”,消解自己生理与心理割裂的痛苦,成为真正的「艾米莉亚·佩雷斯」。
她用这个全新的身份开启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机缘巧合下成立了一个寻找失踪人口的公益组织,救赎自己曾经致人家破身死的毒枭罪行。
怎么又是救赎??
但这看起来的确是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由作恶多端的毒枭摇身变成济人利物的圣女的「救赎」剧本。
但与其说这是「救赎」式的狗血剧本,不如说这是艾米莉亚·佩雷斯的一场人生Cosplay……她卸下了本非所愿的“毒枭”面具,拾起人性,找回了内心。
这部法国电影囊获了奥斯卡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13项提名,特别想知道凭什么。
看完了,不太喜欢,也不太知道凭什么。
跨性别演员卡拉·索菲娅横扫2024颁奖季,已把多个影后收入囊中,这究竟是一种开放包容,还是一种被冠以政治正确的文艺失序🤔🤔?
但毕竟巴黎奥运会女子拳击台上,跨性别拳击手伊马内·哈利夫46秒击败对手也是在鼎沸声浪中被合理化了。
还能说什么呢,这的确是剧情之外值得思考的一个点。
#艾米莉亚·佩雷斯##Emilia Pérez#
去掉歌舞,一杯凉水。
从闻风丧胆的大毒枭变成人人敬仰的圣母,从孩子的生父变成姑姑。是足够戏剧的展开。
欧洲文艺片导演致敬墨西哥肥皂剧?堪比朋克教母追古偶了。认真说,如果搬到舞台上改成音乐剧其实可以。
歌舞给3星。剧情给—1星。男导演意淫中的女性生活与女性情感。转换性别后,黑帮大佬变圣母?剧情好像在逗我,看到这里直接走人。他犯下的罪孽一笔勾销是吗?他作为男人想要家庭有家庭,想要权利有权利,想要金钱有金钱。得到一切,又毁灭无数人的一切后,他说他想变成女性?但她又反悔想要继续和孩子们一起生活?请问妈妈是什么?是道具吗?家用电器吗?过时了可以直接替换一台是吗?对母职的侮辱。
影片也就最后一幕滴血神相俯视众间出彩了点,喜欢投机讨喜的欧迪亚简直有点恶心了
大年初一在家看了这部获去年戛纳女演员群奖、今年奥斯卡提名最多的法国、墨西哥影片,毒枭变女王,一部题材大胆、开放之作,女主演本人就是位跨性别者,已经获得了几个电影评奖的奖项,可谓看点十足。导演将戏剧与音乐歌唱结合得恰到好处,显示了其视听制作上的高技艺;只是在把握剧作人物、情节的可信度及主题开掘的方向上偏于流俗,影响了作品的价值。
当成为女性变为性本善的召唤,世界因“新女性”而有了变好的趋势,而依附/沉湎男权的女性却最终令它毁灭?对用尽了力气和手段的欧迪亚仍然提不起好感,歌舞类型的嵌入除叙事取巧外的必要性可以打个问号,执行层面也只记住了索尔达娜的卖力。
看得头疼(BFI NFT1)
色彩、镜头和音乐都很主流的电影,只要不排斥trans就是一场视听享受。对我个人来说因为是西语所以有bonus
艾米莉亚好美啊。
地域人种,电影类型元素大杂烩
20 这几把电影花了两个小时完全颠覆了我对歌舞片的认知,让我见识到这种几把剧情居然真的是人类能写出来的👍🏻👍🏻👍🏻👍🏻
吸引人的传奇故事,在墨西哥的背景中非常合理,歌曲也挺好听的
很难受,速度差引发了一种强烈的观影反感,现在的好莱坞真的没有随机抽选一位幸运(非英语)片儿进行尬吹的指标吗?
好惊喜,没想到现在能够看到更为新颖的跨性别表达。不再像之前的同类型电影关注的仅仅是跨性别本身以及因此所导致的心理问题,雅克·欧迪亚看到了跨性别者的幸福,Karla演出了从男性到女性,从Manitas到Emilia,寻找到自我后,面对社会的释然,如此之真诚的快乐是全片感人之处的一部分。Rita没有遵从大众的意志完成女性的使命,身为职业女性又无法完全施展天赋,只能在肮脏的交易场中打转。Jessi被婚姻所带来的隐形监狱所囚禁,丈夫通过强制的手段和爱情,实现了缺席的在场,更为有趣的是,Emilia以姑姑的身份进驻家庭后,爱情当中的看与被看,又充分证明了改变性别,不会改变内在,Manitas性格中的偏执仍旧存在。欧迪亚还利用多类型叙事,延展至墨西哥本土的毒品暴力,让角色以女性身份驾驭大男子主义的环境,如此气质上的冲撞都充满了戏剧性张力。
我的老天 作为一部歌舞片也太难听了
3.5//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得很开心//用歌舞段落建立类似舞台剧式的人物内心独白 也不算完全浪费特殊元素的介入//不过整体故事的感觉像是娃娃屋 人物则是像扮家家酒一样的分化和割裂//我大概就是喜欢看索尔达娜讲西语吧 有点性感
融合多种类型元素的歌舞片,音乐唱腔都是激昂的、强节奏的,基本遵循当代歌舞片创作范式。夸张、惊悚的情节,再加上是部西语片,很容易想到阿莫多瓦。但演唱场面调度过于普通,像是一般的演唱会影像,从视听上几乎没有亮点可言。故事更是缺少内在的意涵和张力,它表面是激烈的,骨子里却很保守。2.5
正确到无以复加的大量元素,居然还用一个奇情故事串起来了,相比阿莫多瓦,增加了信息量,减少了感情复杂度,一杆子插到底;核心也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后一刻破戒导致杀身之祸,但理解与纪念随之而来,话说墨西哥很喜欢立塑像,同福建人。用歌词把剧情唱出来是法式歌舞的传统,总会有形式直白的感觉,这次配合舞美感觉尚可,是加分项,尤其女主那段投资人之舞。我把它看成偏类型的作品,丰富度和娱乐性有就可以了
尬,太尬了,雷的灵魂出鞘,唯一的好处是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的脑洞情节还能离谱成什么样。制作水准不错,想想倒是挺符合法国人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