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棋真的真的很努力,她才二十五岁,那么年轻,就要承受这样的压力,很不容易,反正无论怎样,我们都支持她,从初三到现在,她陪我走过了四年,我的青春,现在高三,压力很大,但每次听到她的歌,心情都会不自觉的变好,还有144天高考,加油,2017年我一定会去看你的演唱会,永远永远支持你,以前从来没想过我能喜欢一个明星那么久,但现在感觉时间真的很快,你是我第一个喜欢的明星,也是最后一个,如果你退出娱乐圈,我将不再追星
我和我同学去看电影的时候 和往常一样买了一堆零食 但是电影开始的那一刻开始 我并没像往常一样吃零食 而是紧张到手脚不知道怎么放(甚至有一点抖)昨天特别冷 可是我手掌里全是汗水!
不知道这一种现象是怎么回事!
播放中途我同学看了我好几次 可能是怕我奔溃的哭吧!
可我只是默默的留着眼泪最后散场的时候 我同学说 我要被圈粉了 差点哭了 我说看到哪的时候?
她说就是哪些骂她的声音 以及她妈妈表现出无奈的时候 我说我都流了好几次眼泪 她说她都知道 为解解宣传《一路逆风》的开始是微博换头像 然后霸占各大抽奖博 并认为这个头像是锦鲤 而且有几个博主抽奖送电影票第二 QQ群微信群有事没事就扯到《一路逆风》话题 在班上有意无意说到1.6号电影上映 第三 和十几个志同道合的粉丝一起在跨年当天宣传《一路逆风》 并且路人发了微博 被官博转发第四 拉上同学一起看《一路逆风》心疼的同时暗暗发誓 不离不弃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看的出来制作成本不高,但绝对是良心佳作。
感情真挚,挺震撼的,试想第一部登上大陆荧幕的娱乐歌手传记电影要顶住多么大的压力,能在三天之内揽获几百万票房比一些国产恐怖片好多了,勇气可嘉。
建议大家去看一下,体验一下包场的感觉,票价也不贵,关键是影片质量真心不错,有种听室内音乐会的感觉,感情饱满,流泪ing😭
#睡不着失眠的选择观看19年时候看Susie剪的年度视频那时候是自己难熬的阶段然后几乎每天都会刷几遍那个视频于是对BGM「一路逆风」有了好感认识GEM其实比「我是歌手」还要早但也只是止步于知道香港有个女歌手叫「邓紫棋」那时候只是想找首歌 误打误撞地认识了那时候还留着铲青的「GEM」后来「歌手」大火从此我的歌单里多了她的歌知道她最红的时候也最黑但是没有跟着网暴她 也没有支持她就只是作为一个歌迷只关注她的歌专辑「一路逆风」 综艺「盖世英雄」再到后来的新说唱 现在的「摩天动物园」一点都没落下也没有太过于着迷痴狂的喜爱只是出于对音乐的喜好直到与蜂鸟解约自立门户才觉得解解真的经历了很多但一直都在「一路逆风」地奋力抵抗着于是在打算看「美国小姐」的时候也把这部纪录片加入了片单没有想象中的对于不公平的事情的抵抗但是也算了解了从出道到17年的解解希望解解以后可以更好ps.发现以前的解解还是挺rock范儿的 哈哈「生活就像一场 繁华里的流浪」难过失落的时候记得对自己说一声「加油」(笑)
电影记录了女歌手G.E.M.邓紫棋出道十年以来,被经济人挖掘,走上音乐之路,爆红之后,面对外界的舆论,在巨大的压力下,从一开始的慌张,不知所措,想要向外界澄清,到后来的坦然面对,一路逆风飞翔,超越自我,踏着华丽的高跟鞋,迈着从容的步伐,留给大银幕以坚定的背影。
影片中新颖、别出心裁的拍摄和剪辑,向歌迷和观众全方位的展示了一个巨星成长的故事!
五星力推[笔芯]
不知道恶意刷差评嘲讽讥笑的键盘侠什么心态,就像影片中所说的,我一直那么坚定但他们不希望我那么坚定偶尔也会想要放弃,不放弃是要影响更多的生命,这是上帝赋予的使命。
还有GEM凭什么不能出自传?
自己出钱投资拍摄被十几家发行商拒绝最后拖了快两年克服困难上映给粉丝的福利碍着键盘侠们了?
那些天王天后想出自己拍去啊,不用你们这些键盘侠打抱不平,又不求着你们去看,搞笑。
怀着恶意的人无论多精彩多感人的影片都是打动不了的,也少给我装路人,我知道你们都是些什么属性的货色。
最近突然接触到邓紫棋的音乐并且无法自拔,感觉她的歌节奏感很强,音色很有魅力,特别是 光年之外,同时疑惑她怎么小小年纪如此拔群,以及为何负面新闻缠身,这部电影较好的给我一个回答,让我看到她上海音乐家庭的熏陶,回顾她被外婆保护的童年,认识到她在大陆从默默无名到人气爆棚的一飞冲天。。
她成名之后回到上海开演唱会,应该是很自豪,可以和家人分享这份乐趣,想必是人生的幸福。
听她的歌曲对于我而言,的确是个很享受的事。
她的唱功,创作能力,歌词的含义,我认为都有独到之处。
正如片中所说,也许现有的体制缺乏一些天才歌手的快速上升的通道。
一个歌手能不能走红,唱功高低是一个根本的衡量标准,但是只有唱功是绝对不够的。
还需要遵循默认的规则,尊敬圈子的老前辈,只要他资历老。
对于和歌手的冲突,洪涛对于自己的态度,提出了很有趣的一个解释,也是来自前辈的观点,做对事和做好事是不一样的,双方如何沟通,导致合作破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洪涛以及群众的指责,淹没了邓紫棋以及其团队的声音,我猜就好比小学孩童不懂事,任性,自负天真,结果被老师惩戒一样,也是成长所需。
最后,我还是喜欢她的歌,这毋庸置疑,也包括她在歌曲中展现的情感,生活态度,正如喜欢一个人,就会放大她所有的优点,眼中所见只剩她的好,即便局限于方寸,但生活在自己理想的岛屿,为何不能看作幸运呢?
看完了,觉得邓紫棋确实是能代表我们90后一代的那股冲劲,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其实她也是一个单纯爱音乐的可爱女孩,只是她出名的比较顺利,在很早的时候就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或许老天也在眷顾这个愿意付出的女孩。
但我觉得这个片名取的有点大了,也就像片中洪涛所说的"有时候做对事比做好事要更重要",作为快速成名的年轻女星来说,有的时候可能觉得做好事等同于做对事,确实这会在其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这也是每一个成名的人都会经历到的,人红是非多,何况你又是这么年轻还带些个性,你的所有事情都会被暗地里嫉妒你的人无限放大,大到你自己都怀疑你自己,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但影片不至于用一路逆风来作为片名吧,可能这就是作为这个片子的噱头,吸引更多的观众来观看吧。
最后祝愿GEM越走越远,我也会支持她,加油!
几天前看的电影,今天得闲下来发影评,我大概要算清流,加上粉丝滤镜,只能打三星,!
记录片给年纪较小的粉丝或路人自会带来非常正能量的现实意义,而对于我这个大部分时间都很理智的大龄粉丝来说,当中的大多数影像都太熟悉,背后的故事也略知一二,碎片化的剪辑有点混乱,从记录片本身来说,25岁的邓紫棋的经历太单薄,不足以支撑一路逆风这么大的主题,紫棋所遇到的困难、所做的努力、公司的培养方式着墨太少,整体看下来,我如果是个路人,会觉得邓紫棋简直是一路顺风啊,音乐世家出身,一出道就拿奖,从全港红到全国,那么年轻就有这么高的成就,比起很多人来说太幸运了,至于失恋太正常了吧,不遇到几个渣渣,怎么当孩子她妈?
(这一段放在记录片里太突兀,有炒作之嫌)至于所谓舆论压力很多是公司造成的,在这个圈子里,拿那么多钱就承受那么多的压力,有什么可委屈的?
唯一值得说道的,大概只有巅峰会,可是事情过去一年多了,路人和键盘侠早都忘了,还需要自怜自艾?
如果一年前发出来还能挽回些路人,现在?
已经没意义了,所以HT虽然做事不厚道,但有句话没说错,做对事比做好事更重要!
从巅峰会这一具体事件来说,记录片将双方的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而无结论性点评,至于对错任由看官解读这一点做的很好,就像两股思想的碰撞,说到底,人生处处充满选择,但我觉得小孩子只看对错,而成人则论输赢!
后果显而易见,也算是让蜂鸟音乐学到了宝贵一课!
说到选择,我想探讨紫棋今后的音乐定位,到底是做一个创作音乐人,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偶像,还是做有实力的歌者,也许这三方面单看紫棋都可以做得很好,但公司的着重点在何处?
我更愿意像磊哥说的那样,她可以自由的自然的分享音乐,希望她能像几年前一样,到处游学,或者体验做最平凡人的生活,沉淀自己,享受生命的意义,汲取灵感!
优秀的男创作人很多,而女创作人少之又少,大抵是因为女生大多囿于男女间的小清小爱,眼界不宽,而紫棋有着异于普通女生的大爱、赤字情怀,假以时日,必将大有作为,期待以后能写出像汪峰老师的存在五月天的假快乐那样有深度引起广泛人群共鸣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巨肺小天后,在这之前,请耐得住寂寞,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过蜂鸟就一个艺人,要吃饭的嘛,可能我这也是奢望吧!
看了不少时间邓紫棋。
gem的高音透人惊耳。
记得里面最后那几声发自内心的呐喊,简直让人觉得体内的绝望不甘都快要爆炸了一样。
邓紫棋第一次在我是歌手的平台上红遍内。
作为旁观者 ,当时是超级开心啊。
就像是自己的所爱之物终于被大家认同一样。
但是红了以后的2015和2016,不知道是邓紫棋本人膨胀,还是张丹膨胀。
这两年,无论是邓紫琪的个人魅力还是其出品的音乐都让人感觉灵气尽失,没有了昔日的可爱与果敢的一往无前。
针对邓紫棋的个人信仰,我还是倾向于是邓的团队的定位与创作问题。
关于皮裤。
相信就算戴了粉丝滤镜的人,也不会觉得邓的皮裤造型好看。
娱乐圈里面矮的明星这么多,为什么邓偏要选择令其弱点尽显的皮裤?
她在采访里面说,坚持做自己,所以穿皮裤。
这就像是叛逆期的小孩子一样,“你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
”而不考虑,这件事情是否合适。
最最令人失望的是,近期音乐质量的下降。
邓的主要实力在于强悍的现场能力,而不在于作词作曲。
总是会有路人以为邓是一个翻唱歌手,但是邓明明是一个能够自己作词作曲的唱作型歌手啊。
究其原因,就在于翻唱的歌红了,而自己创作的歌没红(泡沫除外)。
这明显就反映了,邓的作词作曲能力落后其演唱能力很多很多。
作词是一门对个人人文素养要求极其高的专业活儿,好的词大部分不是灵光一现,一拍脑袋就可以写成的。
而在华语音乐当中,歌词的重要性远超过欧美音乐。
早期的《睡公主》作词水准对于一个16岁的少女而言,可谓惊艳。
但是再对比其最近的作品,《光年之外》真是基本没进步。
只是一个优秀的业余作词人,比起专业还差很远。
《死了都要爱》可以算是创作黑点了。
其实也有可能是邓紫琪没有退步,而是音乐市场,听众的审美情趣进步太快。
在这个竞争激烈,不再被唱片垄断的音乐市场,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
音乐不够,人设凑。
一路逆风,坚持信念。
这个人设实在黑点太明显。
不多说。
如果她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天后级歌手,而不是一个唱二十年都只有一首成名曲的一般歌手的话,就应该沉淀几年,研究不同曲风类型的音乐,增加点人文哲学的素养,不要总是搞个唱商演。
也不要在能力还没有达标,就推出十首优秀的原创作品,却没有一首达到顶级水准。
然后标榜自己创作歌手。
我宁愿邓三年都不出新歌,三年后,推出唯一的一首精品,再次一鸣惊人,亮瞎我们的眼。
“来,手借给我!”真的很好看呀!(因为它是一部纪录片,看过Katy Perry的一部也是类似的,所以不用拿电影的标准衡量,虽然上映了我还是觉得好奇怪.....)“谢谢你们,谢谢~!”
她的一生现在还不算传奇,但我相信以后一定会取得她这个年代的辉煌。此片如果以高大上的传记来看,绝对算不上,但她的努力和现在取得的小成功的过程还是值得8090后的我们看看的,仅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态观看此片,此影片的初衷也是为了鼓励奋斗中的年轻一代。
别什么屎都端上来行不行?
说实话,挺好看。
邓紫棋纪录片
此片会掀起一阵热潮,华晨宇已准备好、李易峰已经开拍、胡夏正在协调档期…张学友正在做吃瓜群众,李宗盛正在给他们写评价。。。
“臭表(婊)脸”的最好诠释
本意是给非粉看看真实的GEM,结果变成,给粉丝和路人粉看他们都看过、都知道的东西
音乐世家,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年轻却认为自己收了天大的委屈,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告诉自己需要记录这一段难忘的自我膨胀的岁月。除去演唱会和我是歌手的镜头,片子时长应该只有30分钟吧。
虽说是纪录片,但至少也是给粉丝和好感路人看的,了解的至少能看得出拍摄的用心,我刷了两次吧。每一次都会被带动和点燃。很喜欢紫棋这个能量巨大的小姑娘,总是觉得她有创造奇迹的力量,小小的身体总是给人特别的信心。继续加油吧
“时势造英雄”,90年代的歌唱比赛,新世纪时的大佬加成,再到G.E.M.时期的网路走红,香港一个年代有一种天后的造法。但是这几年变得太多了,不知是她还是团队还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正当已经懒得关心她又干了什么的时候,又来了一部戴高帽的纪录片招黑。回到当初那个唱Where Did U Go的她该多好。
这是电影?
作为纪录片来讲,差一点!
好好出唱片好了,这片子的意义何在
纪录片不应该进影院 但是午休看完其实真的很羡慕 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音乐那么棒 还有很多难忘的经历 邓紫棋是一个很优秀努力的人 希望将来能到达一个我想不到的高度
一部纪录片并改变不了什么,喜欢她的人会继续喜欢,喷她的人即便看了,还会继续喷。对我个人来说还是很喜欢的 . 最后,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所有的无脑键盘侠喷子们原地爆炸 . 哦对了,片中洪涛说的那几句,大体意思就是:「虽然我们之前确实说好了,也算是建立了契约,但是我可以不遵守呀.」
粉丝,没有当作电影看。如果当作电影看就打一星了。简单记述了邓紫棋的成长历程,作为粉丝经济的产物,也是可以的,但是作为电影,那就真的是不行了。
抛开片子立意的高下,纯从纪录片影像技术角度,确实不错。毕竟从国内传统经验来说,纪录片都是苦逼拍摄,只能讲情怀,更别提工业制作了。本片看起来应该预算够,制作精良。当然故事线本身够不够“逆风”,那是主人公的问题,呵呵
蛮喜欢邓紫棋的,从睡公主开始,到我是歌手结束。刚出道的那个小可爱,还记得来东莞沃尔玛签唱呢。在香港算红了,然后在芒果台后在内地爆红。爆红是好事啊,可是感觉团队的运营方向却离我们这些初始的粉丝越来越远了。至于电影,这本来就是给粉丝看的成长纪录片,还好吧。不过为啥要起逆风这个名字呢。
拍的,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