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洪尚秀是从知道他被赞为“韩国作家电影第一人”开始的,既是导演又是编剧,所拍摄的电影都充满了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
这类导演通常都很迷人。
就像我们所知道的,很多人对小津和侯孝贤的迷恋。
男人的脸在电影最后一刻消失之时,竟然感到一阵轻松,接着则有点微微的醉意,禁不住要微笑了。
故事行到此时并没有任何不圆满,但其实这全部又很难称得上是符合标准的好故事。
日常化又绝不寻常,缺乏冲突又有微妙戏剧性,荒诞不经又讳莫如深,文学化的小诗意,加上四处漂浮的带着酒气和冰雪触感的小忧郁,简直不能更美妙了。
饮食男女,虚情假意,喧嚣潦倒,一晌贪欢,全部都是个人史,而个人与个人的相遇成为了意外诞生的小宇宙。
短暂而热烈碰撞的情欲,片刻间呼之欲出的暖意,目眩神迷后回转熨帖的告别,酒桌上的男人轻而易举就把女人迷倒了,要急切地把爱人真心献祭。
有点儿晕啊。
但洪尚秀的镜头一点儿不晕,黑白、极简,中景的东方视角,长镜头,破除人工机器技巧附加的赘余情感,用镜头注视,唯一动作是推拉,无所遮蔽,清白有光。
男男女女,不是在喝酒,就是在恋爱。
柳承俊从前是个小有名气的导演,但如今也不再从影,成为一名教授,到首尔与昔日友人见面,遇见几个人,发生一些事,《北村方向》即全部记录了这些。
果然还是日记体的叙述风格,生活流气息。
从零散线索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男人从前生活就不太检点,到了首尔又旧病复发,喝醉了酒神志不清摸到从前的情妇家中,声情并茂痛哭流涕,说着不能没有你的胡话,小情妇又马上毫无怨言投怀送抱。
到了餐桌和酒桌上,与搞电影的学生喝喝小酒,与合作过的小演员、单身寂寞的女教授、年至中年的友人聊聊人生哲理,看似漫不经心地说着偶然与极限的话题,佯作着谦卑和煦的姿态,在座的立刻折服了,觉得导演真聪明真了不起啊,根本不是一般层次的啊。
除此以外,男人还时不时说些软话能逗人开心,弹弹钢琴耍耍文艺腔人气又高涨不已。
看到与情妇长相相似的酒屋老板娘情欲又膨胀起来,在飘雪的长街上问了一句“冷吗”就直接把女人吻住了,原本内心小失落的女人此时少女心一定爆表了,因而顺其自然献吻又献身。
是的,顺其自然,《北》里没有爱恨情仇感慨万千,有的是一厢情愿一拍即合,环境条件有了,情绪铺垫也足了,不放荡一回,能成吗。
到了明天,又轻轻松松提上裤子走掉了。
真是很有趣。
现在看来,将情节铺排开来讲,也没有任何缺失啊。
如此平铺直叙的拍摄风格十分考验脚本和演员功力,不得不说,将脚本稍作改动当作小说来读,也一定非常有意思。
小说式的电影,又能呈现出视觉艺术的优越性,文艺青年们还如此可爱。
外表漂亮可人、在餐桌上却为了走失的狗哭泣的女教授,经常不在店中姗姗来迟的美丽的酒屋老板娘,与女人分享烟草的男人,告别时嘱咐女人三件事的男人,情绪激动动辄说我爱你的男人,以及名为“多情”的酒屋和“小说”的餐馆……那些在小说里显得那么迷人的桥段放在如此一个电影里仍旧姿色不减,而那些对白间的暧昧气息又精准地把人击中。
想到《午夜巴塞罗那》里的那个西班牙男人,放荡不羁又忠贞不二的天才艺术家,还有弗里达又爱又恨的画家丈夫里维拉。
要说把《北》当作小说来读,我想应该是较为散文化的小说作品,形式上趋向自由不重逻辑,流质的,但精神气儿是拧成一股的,这股内力让你的双眼寸步不离地注视活动的中心人物,缓慢地抵达作品的内核。
电影是半空中一朵蘑菇云,文学性则为其镶上了金边,使其耐读而隽永。
但如果想要读一个类似气质的故事,恐怕又难以找到。
电影的最后,男导演遇到喜爱自己作品的女影迷,站到她的相机镜头前,脸上却露出了迷惘不安的神情——为什么呢?
终于我们只是旁观了这个男人的故事,他也只是在首尔不着痕迹地经过,喝了酒调了情,不算良善但也没有作恶,如此简单,我们却把这一切当成了生活。
#ICA 感觉又像是一部电影嵌套电影(如果把电影拆分理解)结构的作品,与其说是现实与幻象的交织不如说是对于现实的思考,影片依然是这么几个人呈现出了一部时间性极强的作品。
对比于上一部《玉熙的电影》中不同视角嵌套不同故事及电影的效果本片给我的感受更像无尽的轮回中的孤独,感觉影片的名字很有意思,不论是“他到达的那天”还是《北村方向》似乎都呈现出了那种对于未来方向的迷茫。
故事上那不散的宴席让我有一种影片是对布努埃尔《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解构的感受,同样的荒诞,同样的无意义,而那一直重复却又不同的情节也似乎对应了赫拉克利特的那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导演对于时间流动的展现就如同一条流动的河流,男主每一次进入了不同的时段,那一切都不同了,同一个场景不会重复出现,但却似乎没有确定的方向。
结尾处的拍照似乎是对此的一个呼应,因为照片留住的就是变化的世界的那当下不变的你。
前女友和酒吧老板的一体对比前作《玉熙的电影》中的双男主一体更加明显,这部分叙事上感觉更爹了一些,男主即使是迷失的但也有着极强的主体性,悲伤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何教授那首《江湖风云录》中的一句歌词,感觉他是她之前八次轮回的伤。
这不就是打着文艺的幌子骗炮的豆瓣男青年的真实写照吗!
人模狗样但实际上早就风光不再,但是还沾着点文艺的边,引得纯真无眼女青年纷纷宽衣解带喝点酒就敢耍二犯痞,跪在ex面前声泪俱下真心昭昭,亲热过后又铁着脸说再也不会来找你,这样对彼此都好好你妹啊,你来敲门的时候你怎么不好好想想了?
你把手往姑娘衣服里伸的时候你咋不想想怎么给人姑娘一个交代呢?
你负不起责任就不要耍流氓啊,没脸你谈什么恋爱你的爱是有多便宜啊,“我爱你”张口就来信誓旦旦,地摊上几毛钱一斤是不是在床上搂着姑娘说我会给你幸福的,一炮过后连电话号都不肯给人家你不怕姑娘们凄怨的魂魄夜里来敲你门窗吗你不怕数月过后姑娘扯着一张化验单来找你滴血认亲么在床上的那些甜言蜜语听着真是让人恶心啊什么你很特别,你很漂亮,你是善良的天使,其实不过是因为你长得像ex而已姑娘们别对这些人面兽心的文艺青年抱幻想了,你永远都无法猜透他那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心文艺装逼男青年的心是留不住的,他们需要源源不断的女人来满足他们虚妄的胃口,永远都不会为一个人停留最让人痛恶的是他们觉得这就是理所应当,这就是他们牛逼人生的轨迹我爹早就告诉我,搞艺术的男青年不靠谱拍个电影,弹个钢琴就把你整得五迷三道没钱没房没车光杆司令一个,跟他吃苦受罪也罢了,如果碰到玩姑娘的,这精神肉体都给骗了还骗得你在未来的时日里等得望眼欲穿心力交瘁,大好时光因为无边的等待变得颓丧暗淡你说说你图啥啊,图他会拍电影会弹钢琴会说几句情话会突然在大街上吻住你吗!
他对你说他志向远大,不知前路在何方,听起来感觉很高端可是不在你面前伪装的时候,他就是整天没事街上溜达,没有志向,被人嫌弃的二流子啊在你面前故弄玄虚的那一套,都是为了把你骗上床,而使出的拙劣手段啊,不但没有技术含量,而且他会对每个姑娘都那么做啊装逼文艺青年真是各种文艺控姑娘的大劫啊骗吃骗喝骗炮骗感情,骗的你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屁滚尿流姑娘们交友的时候一定要勒紧裤腰带啊,远离文艺装逼骗炮男青年,不然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文中文-<论文艺装逼男青年在骗姑娘上的优势>这些文艺逼,怎么就来势汹汹如同洪水猛兽?
怎么就那么出师先捷手到擒来?
这些搞艺术的,怎么就那么容易把姑娘骗上床呢?
咱们普通文理科男青年,到底输在了哪里?
我分析了一下,大致原因有下:1,气场。
某些男青年的颓废另类厌世不合群不得志,作为一种异类,对姑娘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正所谓鹤立鸡群,且就不论到底立在鸡群的是鹤还是鸵鸟了。
2,姑娘的母性。
有些姑娘,就喜欢那种颓唐地连饭都吃不上的艺术家,倾尽家底,操心操肺地关怀着这些不得志的小家伙,有一种圣母般的拯救感。
3,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文艺男青年不靠谱作风。
文艺男青年就爱没事搞个小惊喜。
如本电影中的,在大雪中问你冷不冷,然后突然吻住你。
然后少女的心就凌乱了,面对这种surprise,姑娘很容易被冲昏头脑。
4,上了再说。
sex在建立男女亲密关系中,是非常有效且便捷的一种方式。
文艺装逼青年没空跟你风花月雪步步为营。
他上来就拉你手,接着就吻你,然后就搂着滚上床。
姑娘一个没把持好,就把自己交代了。
身体都被俘虏了,那当然心也很快就向他靠拢。
5,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
姑娘总是感觉抓不住他,但是抓不住的就是最好的。
他虽然嘴上说爱你,天天泡你。
但是你还是觉得忧心忡忡觉得他随时都可能溜走。
这种抓不住的忧虑加重了姑娘的愁思。
当你每天都在为一个人犯愁,天天想他的时候,你就越来越爱他了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一如既往的好天气。
不知道是不是用了新买的蒸汽眼罩,还是昨天晚上喝了点小酒,又可能是看了一部很有趣的洪常秀的电影,总之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心情舒畅地醒来了。
在床上赖到舒服了才起来。
今天依旧决定哪里也不去,呆在家里看看电影,写写东西。
最喜欢初雪的那场戏。
小酒馆里,宝兰兴致勃勃地讲着自己与四个人偶遇的奇妙体验,“虽然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太奇怪了。
”她几乎全程看向成俊,神采奕奕。
-“没有理由的。
就是这些没有理由的事聚到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然后我们故意从其中挑选几个当作理由,连成一条思考的主线罢了。
”成俊自顾自地说着充满哲思的话,一起喝酒的钟元似懂非懂地看着成俊,“…所以说嘛,在现实中,虽然有好多东西被我们忽略,但实际上就是这些无数的我们看不清的东西在相互作用。
…我好像说的有点多了吧。
”宝兰看成俊的目光依旧饱含热情和崇拜,“我可是第一次听说。
十分的新鲜。
真的,导演你啊,太聪明了哟。
”姗姗来迟的酒馆老板娘和成俊的情人庆珍长得一摸一样。
成俊的目光有些躲闪,直到老板娘离开去准备下酒菜,成俊的才留恋地望向老板娘的背影。
回过神来和众人干杯时,成俊始终盯着自己的酒杯,宝兰依旧充满爱意地注视着他。
感觉女主人会出来,我就先出来等她了。
成俊这么想着,走出来抽烟。
转过身,发现跟着出来的宝兰。
“我是在哪些偶然的作用下出来的呢?
”宝兰笑着,俏皮地问成俊。
两个人相视笑了。
-“当然会有一些的。
”“是吗。
是什么呢?
”-“空气、男人、女人。
”宝兰笑了,让成俊也递给她一根烟抽。
成俊给宝兰点上烟,宝兰仰头吐出一口烟,然后低下头,“啊,真不错,这烟。
”他们聊到刚才一起喝酒的钟元。
成俊说,钟元是个话如刀子般的人。
宝兰很快又把话头转向成俊,她再次露出那般崇敬的神情,毫不吝啬地夸赞成俊聪明。
成俊偏过头笑了,又聊会一起喝酒的英浩,说他也是个头脑很好,伶牙俐齿的家伙。
虽然作茧自缚,但是个很好的人。
宝兰点了点头,抽了口烟。
笑着问成俊,“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
我又不是什么看相的。
”宝兰点僵硬地低下头,但依旧充满笑意地,“诶呀,就随便说说嘛。
”成俊想了一下,没有抽烟,也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
带着几乎温情的神态,“我觉得你是一个好人。
”“是吗?
原来如此啊。
”宝兰笑着点了点头,抽了口烟。
“真觉得是一个好人。
”成俊重复了一遍,不知所措地重新把烟放回嘴边。
宝兰笑着说了谢谢。
成俊的手机响了。
他看向宝兰,示意之后背过身去。
是情人庆珍的短信。
“今晚下了第一场雪。
非常的寂寞。
老师你要是真能看见极限的话,那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吗?
我就只能这样等着吗?
庆珍。
”宝兰一会抽烟,一会抬头四顾,随便地看着什么。
她转身向成俊的方向。
“诶,下雪了。
”她最后说。
以成俊为首的男人永远似懂非懂,顾左右而言他;而女人总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只是将那些随机出现的偶然连成线的可能。
无论你是导演,还是大学教授。
无论有多少人崇拜你,你又迷恋着多少人。
暧昧又寒冷的空气,狡黠回避着的男人,深情又脆弱的女人。
昨天刚刚重温了《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有趣的是,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纠结在与有妇之夫的爱恋中的英熙一个人走在海边的沙滩上,她的周围没有来自情人包含爱意的双眼,就算在梦里,情人也尽是躲闪。
但英熙身后的是洪常秀包含爱意的镜头,它矢志不渝地记录英熙深邃的孤独。
而本片中的男女不乏相互欣赏、憧憬和占有。
四目相对时总是难掩其中的欲望。
但众人身后的镜头确是冷冽的,它无情地撕裂空气中的暧昧,把男人和女人揭露得很赤裸。
于是想起一个一针见血的短评:“洪常秀的电影编剧是我们自己,你经历多少,就能看到多少深度。
”刚刚陷入一段令人困惑的关系中。
难免觉得看洪常秀的片子其实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无论是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找到同今时的自己有几分相似的英熙小姐,还是在《北村方向》里变得更懂男人和女人。
突然就明白那些拉扯其实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偶然,前一秒还在缠绵地说“我爱你”,下一秒竟可以双双坦然今后再不相见。
成人世界里男女交往的激情和杂音淋漓尽致地复刻进电影里。
看完之后总免不了感到失望,开始意识到无论是暧昧的化学反应还是逢场作戏都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下酒菜而已;但也因此变得更通畅,发觉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竟也不过如此,大不了一笑了之,天亮了就说再见。
洪常秀似乎永远在传达一个主题:一旦感情中的男女易位成旁观者,心便是冷的。
那些男女之间的感情便经不起推敲,那些目不转睛的深情全是自作多情,那些误认为能瞒天过海的矫饰其实是明牌。
洪常秀实在是太坏了。
他毫不留情地拍那些男女之间相处的尴尬,从他者视角旁观这些涌动在情感中的推拉,那些一眼就能被识破的诡计和掩饰让人会心一笑。
捕捉那些尴尬成为观影中最大的乐趣,然后后知后觉自己的生活也是同样这般尴尬生动。
那个夜里,我们依偎着肩并肩喝酒,我尴尬地诉说着自己的情意。
听着电视里的情歌,我们都沉默。
过了好久我说,歌词写的真好。
他说,是啊。
他的电话响了,我也不望向他的背影。
从洗手间出来之后他说差不多要准备走了。
零点的大街,他把围巾围在我的身上,分手前我们拥抱了一会,他摸了摸我的头然后走了。
我曾认为这些生活片段应该如岩井俊二的电影那样带着残酷的美感。
当我把它分享给我的挚友,他回了我一首但丁的诗:…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手里正捧着我的心,臂弯里正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 她颤抖着驷服地,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我望着爱神离开 满脸泪痕。
直到我真正开始看懂洪常秀。
这一秒围在我身上的围巾下一秒就会围在另一个人身上,这就像同一天对两个女人说“我爱你”一样轻而易举。
哪里有什么爱神,哪里又有什么氤氲的情意。
不过是神采奕奕的宝兰与四处躲闪的成俊,在情人庆珍和酒馆女主人之间左右逢源。
我曾陷入深刻的悲伤中,也不过只是因为找错了解读的方式。
那一夜我们是摄像机镜头里的男女,自然有资格说那样话,做那样的事,暧昧涌动空气。
一夜之后回想,就不必带入主角视角,不妨坐在旁边欣赏这一出生动的生活短剧。
体会当时无法洞悉到的尴尬,方才真正一笑了之。
值得一提的是,《北村方向》的英文译名是《The Day He Arrives》,日文译名是《次の朝は他人》。
我完全不讨厌成俊,哪怕他如此狡猾。
影片呈现男人女人的方式看似不公:对女人太残忍,对男人太纵容。
所以安排了成俊在结尾承受来自女摄影师长久的凝视。
多么精妙的一记回击。
这是影片的结尾,也是我生活的答案——他依旧点拨你去直面自己的欲望。
哪怕一切不过只是空气、男人、女人。
2023.1.3
作者:罗杰·埃伯特发表日期:2012年7月4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四星为满分)
这个独自在首尔的年轻人是盛俊(刘俊相 饰)。
我们得知他是电影导演,已拍过四部电影,但现在住在乡下,停止了工作。
他来城里拜访一位老朋友,是位影评人。
他通过旁白跟我们说:“我要四处走走,去书店买些书,吃些好吃的…”曾经,在零度以下的一月,我因停飞的航班被困在多伦多,也对任何能读懂我心思的人宣布过这样的事情。
“俊导!
”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喊道。
我们猜她曾给他当过演员。
但不太清楚他是否记得。
她试图和他交谈,但他总在闪烁其词。
他走进一家老酒馆喝了杯,邻桌三个电影专业的年轻学生认出了他。
他和他们一起喝醉了,邀请他们跟他一起去一个“特别的地方”,然后当他抽烟且他们都点起了烟时,他突然冲他们喊道,不要再“模仿”他了。
令他们惊讶的是,他逃走了。
他敲了敲庆珍(金甫京 饰)的门,一年前他曾爱过且离开过这个女孩。
她见到他时并不太高兴。
他们交谈,他道歉(不是为他的行为,而似乎是为他的存在),他开始哭泣。
然后是第二天,第一天的元素重新排列。
他终于遇见了他的朋友英浩(金相中 饰),他们和一个教电影的亲切女人宝蓝(宋宣美 饰)一起去酒吧。
酒吧老板是艺珍,也是由金甫京饰演。
他心想:“有趣,她长得可真像她。
”他走到雪中抽根烟,她跟着他…
第三天,这些元素又重新排列,在对话、天气和结果上稍作调整。
他们似没有意识到自己又回到了同一家酒吧。
这是韩国的《土拨鼠之日》吗,导演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见解吗?
不,这不是那种电影。
它更像是种压缩版本,描述了生活是如何重复的,我们是如何模仿自己的行为的,巧合是如何发生的,因为我们让这些事情变得容易,尽管有些日子较好,有些日子较差,但无论如何,你都只能听天由命。
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同情的幻想。
洪常秀导演并没有提出深刻的观点。
他的故事不需要结尾。
他接受了所有角色本来的样子。
的确,有些男人最终会和一个长得跟前任一模一样的女孩约会。
甚至酒吧里的谈话也是令人信服的:你能对另一个人说些什么,让他们相信你完全理解他们?
(这是通灵者使用的一种技巧:描述他们外表显示出的个性,然后告诉他们,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完全相反的。
)
这部电影找到了合适的格调来表达它苦乐参半的智慧。
它很轻松。
它满足于观察和倾听。
它讲述了孤独的替代品怎样才能成为清汤。
它不会停留超过它受欢迎的期限。
而且它是清新、干净的黑白电影,这是正确的媒介,因为颜色会提供过多的情感线索。
如果说《北村方向》是一部喜剧,那它就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的人间喜剧(注:富有人情味的喜剧):记录人们如何生活、如何交谈、如何奋斗以及如何度日。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北村方向。
看《北村方向》(洪常秀第12部长片,继《处女心经》后又一部黑白影像,2011年)的感觉与看《生活的发现》(第4部,2002)非常像。
都是一个男人在游荡(前者身份是导演,由外省到首尔游荡,后者身份是演员,由首尔到外省游荡)。
事业失意。
但其帅气和一点圈内小名气,导致桃花不断。
也可谓炮了一路。
如果说对洪常秀的电影有一个总体印象,这两部,构成总体印象中的一极。
不负责任的性,布尔乔亚的忧伤,裹卷着男人的虚伪,女人的伤。
这两部相隔约十年的片,不同点是什么呢?
《北村方向》更轻盈,更远离传统电影叙事构架,《生活的发现》里是男人事业受挫,导致他接受外省友人邀请,外出散心,起码有一个面对困难的明确行为动机(类似于好莱坞剧本理论里的“激励事件”),《北村方向》动机及相关预期弱得近乎看不见。
仅仅是一个曾经在首尔文艺圈小有名气的电影导演,近两年没有拍片,在外省教书,他重回位于首尔的北村街头,以日记旁白诉说着,来这里逛个三四天,除了一个哥们,其他人谁也不见。
一次散心之旅。
洪常秀的电影缺乏一般电影里主角所面对的经典困难和挑战,从而要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迎接挑战、完成任务,构成叙事动力。
这部电影尤其见不到这类元素。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我略感懵逼。
洪常秀究竟为何拍这样一部片呢?
男主角先是反复打哥们的电话不通,一个人在小酒馆喝酒,遇到几个年轻人邀他一起喝酒,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聊得很开心的样子,还说要带他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但走在街头他突然一反常态,对着他们一通发飙,并跑掉了,让一群学生愣在原地。
他内心的伤疤似乎被学生们揭开了,不想再掩藏真实情绪装作心情好。
他只是一个无片可拍的不知名导演。
他想起了一位旧相好。
郁闷之际摸到了她两年前的住处,试着敲门。
她还在那里。
起初对他的来访诧异,态度冷淡。
他一顿热烈表白,说我还爱着你。
对着她痛哭,表现出自己的不如意。
她的态度转变了。
变柔软了。
二人又躺到了一起。
种种细节得知,她一直爱着他,等着他。
但他抽身而去。
并且电影暗示出,这是段婚外师生恋情,他当初还为这段爱离家出走,变成了圈子里不体面的人,此后他搬去外地教书,与她隔绝了来往。
在这个寂寞之夜,她从她身上又找到了些许安慰。
他心情变好了一些。
但次日离开之际,他又告诉她,我们还是不要再联系,对你对我都好。
此后他联系上了哥们。
哥们招待他。
带着他去一个叫“小说”的酒吧多次,去一个叫“多情”的餐馆吃饭。
总是有哥们的一位美女朋友相伴。
是位在大学教电影评论的女教师。
女教师对他充满了好奇和好感。
但他认为她是哥们的心上人,保持着距离不僭越。
他更感兴趣的是酒吧的老板娘。
她跟他的情人长得相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她感兴趣少了道德风险。
他弹钢琴,说话喜欢抖些有趣理论,跑到酒吧院子口抽烟,都是为吸引老板娘注意,但女教师似乎比老板娘对他更积极主动。
哥们说他钢琴弹得一般,女教师觉得非常好听。
他关于相面的有趣理论也折服了女教师,他随便说了几句,女教师就惊叹被他看到了内心深处。
但他最后还是跟老板娘成功地建立了联系。
通过在院门口抽烟蹲守她,并在雪夜陪她出去购物。
走在深夜雪地上问“你冷吗”然后冷不丁把她抱入怀中强力吻她。
这些手段奏效了。
因为他原本是个帅气的大叔,有点小名气。
老板娘是个寂寞的女人,有着不好的男人运。
最终,他跟老板娘在她的酒吧休息房间内睡了一晚。
抱在一起浓情蜜意,起来告别时连个电话也不想留(婚内身份,减少骚扰)。
只告诉老板娘,“要交好的朋友,要少喝酒,每天写日记”,这样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样一个试图活在理性自控里的人(他写日记,对自己的行为和计划带有审视目光),实际上在北村逗留的几天里,充满了偶然随机的冲动。
整个电影约80分钟。
主要内容就是几场酒后小叙,男主角与前女友及酷似前女友的老板娘间的一夜欢情(一夜之后都拒绝进一步的联系,从前女友家出来后多次收到她表达思念的信息,未回复一次),女教师对他表现出的未得逞的热情,酒喝多了后,女教师为丢失的狗伤心落泪,并说,自己内心有很深的悲伤。
男主角的哥们是个稳重的男人,不愿意承认对女教师有特殊情感,直到喝多了后才流露了心迹,他喜欢她(他与妻子分居),但女教师表现出对男主角更明显而浓厚的兴趣。
这当初还夹杂着另一个男性酒友,是男主角以前一部电影的主演,哥们说也想邀他一聚,男主角本不想见到他,但听说他近来混得不好,就同意见见(人都喜欢看到他人的落魄,不如意)。
那酒友对男主角发泄了一通愤慨,原因是说好让他演另一部电影的,他为此等了一年,但男主角换了别的主演而不告诉他,他控诉这种做法不仗义。
但这个愤慨得以消除。
他看到男主角会弹钢琴还能搬出一套套高深有趣的理论,关于相面,关于偶然性,他对男主角又有了羡慕的目光。
才华在社交场上果然还是硬通货。
整部电影如此闲散,就像一篇记录着无关紧要的生活的日记。
有点小乐趣,有点小尴尬。
有点艳遇的小满足。
但生活大抵相似。
谁也没有异常超脱。
一群孤独的生物,聚在一起取个暖,男女之间对上眼了,交换一下体液,在那个时刻说一些温柔情话。
但并不能算数。
人与人之间似乎很难有更深的连接。
这是男主角计划来个三四天的散心之旅。
事实上电影里共展示了五天。
想必他在原本的生活里倍感压抑,无处诉衷肠。
这四五天的游荡,酒叙,拥抱,想必驱散了心头些许雾霾。
但影片结尾处,男主角街头遇到一个女粉丝,想给他拍张照片。
他同意后,靠在墙角,脸上仍然是一副僵硬的表情。
内心真正的舒展也许从来就不曾获得。
这是一部不明觉厉的电影。
四年前看过一遍后,注定记不住这个影片的具体内容。
但电影所营造的感觉,却始终在心头挥之不去(与《生活的发现》带给我的感觉有些像)。
小酒馆里人物聊天的状态,一些情欲片段,一些奇妙的画面,时间的某个瞬间,都在心头有了烙印。
就如同自己的一场短暂经历,大致经过已忘,但会残存几个记忆碎片,连通着某种深层感觉。
洪常秀的影片是有一种魔力的。
完全不依托戏剧性和视觉奇观的制造,只是描述普遍经验。
哪怕只是“男人提起裤子就不认人”这样带有戏谑性的某种观察结论,在他的电影里,也总是有细节非常生动的展示。
他所有电影均有这种特质。
只展示真实的东西。
他说过,他死也不要去拍些虚假的东西。
但我还是不免困惑,与他其他诸多作品比起来,这部《北村方向》所表达的东西太含糊了。
简直就像是一段没有主题的生活记录。
洪常秀自己也说过,他拍电影从不玩主题先行这套东西。
都是被生活具体的场景,一些思绪打动,先产生碎片,然后试图建立一个结构,将这些碎片纳入,变成一部可称作电影的视觉作品。
但这不等于他的电影没有主题或表达重点。
往往还是能够找到这类东西。
而这一部,不那么容易找到。
电影借助男主角的口,探讨了偶然性。
生活中存在大量偶然性。
我们认为必然、认为具有某种神秘气息的事物(往往因这种气息激发出人的爱情感觉),往往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叠加的结果。
当然,这个片子也充斥着偶然性。
男主角在街头偶然与一个女观众相遇了三次,与三个男学生也相遇了三次(有一次还一起喝酒),共去了三次“小说”酒吧,碰巧老板娘都外出,他们几个自助式服务。
在偶然性下,去了前女友住处,欢愉一夜,又在偶然性推动下,与老板娘有了一夜欢愉(老板娘与前女友长得像、同时大哥的女人不能碰等等偶然中的必然似乎也起到作用)。
同时,人又喜欢超越偶然性,试图建立一些必然性逻辑,来为自己的欲望冲动、与他人连接的需求,寻找到合理动机。
“相面”逻辑就是这种动机的一种反映。
善于通过玩相面撩妹的老司机,话语总是充满两极,“你虽然看起来是个很务实、精明的人,但其实你内心非常感性,非常善良,非常愿意为值得的人付出”。
往往能击中人心。
因为人性和人心,总是有着共同基础,只有极少数表面性差异,个性化的东西。
人超越偶然性地企图建立必然性连接,然而最终,也发现生命依然只是一些偶然事件。
一夜的必然连接过去,人复归偶然,复归命运的孤独与茫然。
241128
一起喝酒的后辈叫宝兰,艺珍的酒吧叫小说,另一个酒馆叫多情,弹了两次的曲子是肖邦升C小调第20号夜曲。
醉了酒的柳成俊走到庆珍家附近,心里嘀咕着:“不知不觉又走到她家楼前了,她还住在这儿吗?
都快过去两年了,还住在这儿吗?
”他走进她家楼道,走上楼,把耳朵贴近她家门前,心里继续嘀咕:“还在吗?
现在还在吗?
”然后敲响了门。
在谈到人生的偶然时,成俊说:“就是这些没有理由的事聚到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人生,然后我们故意从其中挑选几个当做理由,连成一条思考的主线罢了。
就是那几个点连成的,我们就管他叫理由。
”成俊和宝兰在门外抽烟的时候,下了首尔的第一场雪。
他们三人第一晚喝完酒出来,英浩兄说:“突然想起以前,过去的日子。
夜晚的空气都是过去的味道。
”这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洪尚秀。
从男主角的独白开始。
却也是唯一,最后的独白。
或因为其后, 是unreliable narrator的追忆,想象,是独白延续?
三日三夜。
三夜如赋格重复。
三次向酒吧女主人的引荐。
她的三次反应似是断裂,是否代表几种互斥的可能?
三场梦?
三日则清醒,延续,递进;始于游移的、随便的独白;终于留影于过路人的不在意的相机。
北村在汉城北部,以传统民宅知名。
雪中的北村很美。
是店名也是另一种片名想写这篇长评很久了,嘴巴张了又合,总觉得说什么都无法贴切描述出当时的感受而拖延了多时。
四星(就电影本身来说是三星啦),多给的一星是在看它的时机上——我几乎是在决定和当时的男友分手的前一天看了这部电影——非得是想要分手时对于情感体验的高敏感度在,才能忍受得电影里高浓度的脚不踩地的对白:那些「对于自我情感的剖析」、「男主的自白」、「写在脸上的偏爱与试探们」...不过是恰巧的相遇,适时地取暖。
尚俊喝完酒陷入愁绪,困顿的境遇、创作的枯竭等一系列的不愉快袭了上来,上一秒还觥筹交错,下一秒就变赶走了偶然认识的、热情邀约的学生同伴们,然后醉醺醺、跌撞撞地走向熟悉的公寓——他的学生兼前情人那里,他们失联已久了,但或许还能在这里得到一些慰藉。
当天晚上
然而第二天一早不知这是第几次“再也不见”了。
在当晚的「取暖」结束后,女生又开始发来的无休止的思念短信,尚俊的底气似乎又足了一些,带着笑意去往下一站...电影的留白很多,其中没有交代的但可以想到的是,尚俊和女生过去曾有一段胶着的感情经历,后来两人彻底断开,这是尚俊希望发生的(因为女生的幼稚而产生了许多粘人或不快的行为)又是不希望发生的(他不希望完全失去这一份爱)。
尚俊在酒后失意时又想到了她,为女生是否还在原地等他的不确定而感到痛苦;当了解到她对于他的感情笃定时,于他就失去了继续付出时间维系的必要。
男女对待感情的差异,在这个片段里只着点墨,却意外得丰富。
后来,女生发来的短信几乎贯穿了整个电影,也是尚俊在遇到下一个心仪女子庆珍缺乏勇气时适时涌上的勇气源泉。
洪常秀应当是爱情的悲观主义者,密集的对白、男男女女自顾自的剖析、酒后热烈地相拥又在清醒时决绝地告别...跟这里面数次的拉镜一样,在黑白的色彩中时而冒出一股诡异的喜剧气味。
每个人的爱意全写在眼神轨迹里,故事里的多角恋几乎跃然纸上:少言的杨河对友兰的夸赞和偏爱、友兰对尚俊的不吝赞美以及寻找机会独处、尚俊对庆珍的目光追随...当被问及理想型时,尚俊就差没说出“庆珍”两字了,就这友兰也能强往自己身上推演,坚持自己说就是这样的人;作为局外人都能看出 ,那些模棱两可的占卜画像存在着任谁都能带入自己的开口。
每个人都自说自话,只有对其别有心意的人能听得进去、带入自己,好感是一种「解码器」。
有趣的是,在“被动接受友兰”与“主动争取庆珍”反复横跳后,尚俊终于和庆珍拥在了一起..可第二天一早:
无数次注目,仍是one night收尾看,爱情是多么的千篇一律啊。
不知道电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北村方向,北村在哪里,有何意指?
比较而言,导演的这部片子较短,看过几篇影评,发现理解角度很多。
一部电影可以有如此之多义性,肯定是一部好电影了。
也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片中人物的境遇都不大理想,似乎都陷入自己的孤独之中无法自拔。
片中导演这个角色自不待言,从僻静的乡间来寻昔日旧友,问其原因,肯定是当不起无友的寂寞。
两年之间估计这也不是第一次来,而每次来又想着不再来,个中挣扎是可体会的。
导演最亲密的哥与妻子分居,女教授与狗为伴,丢狗伤心不已,男演员的遭遇经导演之口说出,女店主……在这寒冬的城市之中,这四五个人相遇,喝酒,交谈,谁都想作为中心,而都发现自己并不可以。
谁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又发现别人也是一样。
排斥又吸引,终究又分开。
偶然和必然究竟有什么关系,不管关系如何,最重要的似乎是抓住偶然。
导演为何不给女店主电话号码,似乎也可以这么理解:导演是有妻子的人,面对前一女友短信,他无能为力,这一个想来也是如此,他帮不了她,她的困境和他的困境并不能相遇而消解。
影迷为其拍照时,导演脸上流露出的伤感和迷惘,和着寒冬的天气,愈发惊人。
不停地相聚,不停地喝酒,和不同的人做爱。
但是还是有一个人的时候,那时候万物汹涌而来,失落之沉重,“大石压胸口”。
片中所有人,我没有看到他们的出路,北村在哪里?
片中好几个镜头对准店招上的“多情”二字,本片导演也许是在暗示片中人物的悲剧之所在。
对于文艺男的猥琐总是那么直诚,展现了三种文艺渣,有点破才有点颜值的、闷骚的、颜值不够通常把不到好妹子的。弹钢琴那段,众人的表情真是笑死了。其实不是早告诉过观众爱情的本质了嘛,群众给急的说什么轮回也是搞笑😂好吧,谁让洪的观众远小于群众。
有没有人告诉我这个像傻X一样的黑白电影,讲什么了?
人和人见面,说得都挺好听,一切都是偶然,其中的神秘是人为加上的,多情餐馆和小说酒吧
很有意思的对白,一种奇妙的讽刺感和疏离感
.
無感
黑白风还是蛮有品质的。海报很棒!
食色性也,无肉不欢。
6.9 相比于《逃走的女人》《这时对,那时错》《在你面前》,更喜欢《北村方向》,但仅限于洪导个人作品。其实我欣赏不来他的纪录片式的运镜和人物表面化的处理。以为《北村》是更近一些的片子,因为去掉的颜色反而更有质感,而那三部的调色一直是加深我不理解洪导的原因。
把男人那点猥琐的小心思拍出花来,真实又可爱,爱情开始得飞快,提上裤子就能告别。酒桌上慢悠悠的闲聊,永远是最好看的部分
电影人拍电影人。贵圈的男女关系。洪常秀应该很喜欢小酒馆的氛围吧?
这男人闲的发慌,且到处靠导演的名声吃吃喝喝加玩弄女人,黑白画面质感和片子的无聊感完全不搭。
没错,哪有什么偶然,都是来一发的借口。洪尚秀的电影现在完全成为日记体,一贯的饮食男女主题,喝了酒就想搞,提起裤子就走人。虽然没什么惊喜,总也不会失望,总会有些小暧昧抓住你。
无聊斯啦滴~(诚然有两三处喜感极佳的片段)
洪派
3.7 封面海報超級喜歡!走出門外,遇見女神。不管喝醉還是沒喝醉,哪怕女神也要答應三個條件才可以喔!「同情境下的輪轉變化」感謝Bebeerock和你就是它
让女人认清男人
三星半。好在短,对洪尚秀好感度回升了一些。没有特定的故事情节,洪尚秀的一贯风格,黑白影像、聊天、吃饭、喝酒,片中人物(特别是主角)既随意、感性、率直,又多变、偏执、虚伪,倒恰恰是这种自相矛盾式的人物塑造方式让我产生兴趣。以及,希望洪尚秀永远别拿金棕榈之类大奖,就这样拍下去也挺好。
琐碎,价值观不相符
我是导演,在我不拍片的时候我已习惯道貌岸然地在你们的仰慕下爬起身提着裤子伴随着我弹出的优雅钢琴曲拽起裙脚道德败坏的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