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突然看到我这附近影院有排片,就趁着中午饭点去看的,属于完全没看过预告啥的,但之前刚看完喜羊羊,所以还是保有期待走进电影院。
开头罗小黑导入有七色鹿和雪孩子那味,不错不错,然后到光头强part,虽然我没看过光头强,但属于国民IP的光头强熊大熊二还是认识滴,幼年体光头强熊大熊二好嗲哦 冰墩墩和雪容融3d可爱 叫声也嗲 整个单元故事架构太老美动画了不是很喜欢,但3D做得不错 就是头发丝那里有失误 但看完整部片子回顾反而是这part把冬奥项目比较好融入了情节里,故事起承转合也比较完整,其他part有点太命题作文强行融入了 而且3d冰墩墩就是比2d可爱‧˚₊*̥(∗︎*⁰͈꒨⁰͈)‧˚₊*̥ 然后到非人哉part,实话说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失望,作画没得说,二维手绘还是很棒,小彩蛋插得也很可爱,但是剧情太差劲了,不能说是小学生流水账了,简直社畜流水账都不算,前面以为是要讲励志吧??
又转到友情,讲点社畜艰辛吧,又跳到网抑云,我以为得来点自我认同了,直接强行小学生鸡汤,不是正常的灌鸡汤法就是是糊弄,作画没问题,但是剧情太糊弄了,人设也是,你说这是冰墩墩吧,你随便画一个动画形象套进去都没问题,套个十二生肖都可以用,还有冰墩墩叫声太频繁了,就纯卖萌……冰壶那里我都算你有用脑想怎样插入了,后面接力运送那里就纯应付观众!!前面光头强那刚用了滚雪球哎……项目元素呢!!! 本来光头强那个剧情我就不太满意,想着非人哉能更好一点没想到更拉!但作画没问题哈!就事论事! 到木偶动画环节,转折有点生硬,但一看到是木偶动画,又打起点精神,前面还可以,后面越来越低幼,嗯,确定了,是给幼儿园宝宝们看的。
好吧,谁叫是定格类呢,题材加分,就是感觉这些年的木偶动画都没有进步有些失望。
最后part上美影情怀buff疯狂叠加,什么叫有版权呀什么叫ip呀!战术后仰!哈哈哈哈!最后还有天书奇谭的蛋生!!!剧情是大圣变胖了想派人参加冰雪大会,我还以为会是大圣自己参加努力变瘦呢!!没找到最后嗖的一个法术就变帅了!!!!好气啊!!!!气得多点了两个鸡腿堡!!!去冰雪大会就要找一件趁手的冰器!来了来了!传统迫害龙宫环节来了!龙宫part有哪吒还有雪孩子!!天石环节又上演一遍但是没想到得到宝物的是我们的胡图图!!没想到吧!sorry有版权就是为所欲为.jpg 虽然情节也是很低幼没错但谁叫情怀牌呀!但冬奥呢!!!咋全是滑雪和溜冰啊! 最后有灶王爷彩蛋 所以应该本来是打算年初四上的?
总的来说,我的评分是越来越低的,开头罗小黑那里本来想给9然后到光头强8 非人哉7 后面结束给个6合格分吧……哎 ……道阻且长呀……
子供向。
四个独立单元,辅以暗线串联,很标准的小标题式作文。
官方插手的主旋律电影基本都是这样(《我和我的xx》)。
只是暗线太牵强:一个冰墩墩,一个雪容融,似有似无,有还似无。
语言是体现人物形象的一大要素,但奥委会规定,由于性别、国籍原因,禁止奥运会吉祥物说话,结果二者的形象就显得不那么丰满又飘忽不定:《冰雪玫瑰》中冰墩墩明显是智慧的化身,到了《九月的冬季假日》里就成了一个智障的哑巴;至于雪容融,本身没有多少戏份,在第二单元《九》中就成了个“台上看戏的”;到第三单元《虎妞奇梦记》里,这二位就基本被完全抛弃了。
《玫瑰》直接抛弃了光头强秃顶瘦弱又略显猥琐的经典形象,甚至为了迎合冬奥会,更改了时代背景,又把他从60甚至50后减龄强行降智成一个几岁的娃娃。
如果保留《熊出没》所有的原设定,把时代背景从原作的改革开放初再往前推,推到光头强真正的的童年时期,他爸爸所在的的大队举办冬季运动会,再把电影里的情节往里一套,就自然不少。
但编剧还能把故事讲的这么圆满自然。
值得一颗星。
《九月》很耐人寻味值得一颗星。
画风怪怪的,不如番剧版。
九月已经修炼了200多年,到头来还得像个人类社畜一样为生活奔波,“享受”枯燥而无味的生活。
结尾大士说:“琴弦绷得太紧容易断,太过松弛又不成调,唯有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才能做出钧天之乐。
”强行升华,这话很有道理,但是应该自己悟吧,打别人尤其是上司嘴里说出来似乎没什么用,再看看烈烈、啸天、玉兔那几乎阿谀奉承式的鼓掌,更让我加重了这个看法。
“寻找冰墩墩”对枯燥乏味的生活看似改变了很多,但仔细想想,要不是为了工作,谁愿意大过年的还满大街跑来跑去?
到最后却以发两张施舍似的“福利”草草了事。
ps:《非人哉》单行本里有一话:张卫红(露娜)去“拜访”九月时,替观众发出了灵魂一问:“为什么这家伙(九月)认识的人都挺有名的?
”呵呵,何止认识的人有名,人家九月祖上也是有名的——尽管不是好名。
啧啧啧,要么是名人,要么是名人之后,还要在人类社会里当苦〇社畜,无话可说…《小虎妞奇梦记》剧情稀碎,但作为一个定格动画已经很可以了。
《胖大圣借冰器》上美风光不再,已经沦落到买情怀了。
选角很刁钻,孙悟空和图图,作为上美第一部有名作品的主角和最后一部有名作品的主角,这二位分别见证了上美的兴起和衰落。
有人说胖大圣毁人设,其实可能是参考了上美自己1956年的电影《骄傲的将军》,近似的剧情,别说,其实还挺符合人设的。
胡图图自己在家搞搞电脑就足够了其实没有必要出现,白添堵。
最后一幕纯纯堆ip,很没必要。
ps:胡图图家在上海吧,上海下雪么?
《罗小黑的清晨》开头热场。
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猜错主角,我以为罗小白要出场了,结果你给我来个狗熊岭,合着说就走个过场蹭蹭热度是吧,这跟雅迪电动车找范迪塞尔做代言一样无厘头。
《灶王传》彩蛋。
太短了,明显关系户,不予置评。
非常明显的赶工痕迹,四个单元都有。
按理说赶工,压缩时间,剧情应该紧凑才对,结果四个单元全都水得一X,好像什么都讲了,又好像都没讲。
电影把不同世界观的四个(算上罗小黑五个)单元强行纽在一起,这就有很多问题。
比如哪吒,四个单元再加一个片头五个世界观里就有三个哪吒,这见了面不得很尴尬?
可以把四个单元完全割裂,做成四个平行宇宙,再按照时代背景排成时间顺序(《玫瑰》1960s或70s—《虎妞》/《胖大圣》2000s或10s—《胖大圣》/《虎妞》—《九月》2022,3个时代,一到两代人,不必刻意迎合冬奥,只需体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主旨即可。
再或者,干脆做成电视剧式,每一单元分成几部分,每一单元按时间叙述但打乱剧集。
都比现在的方案更好。
明明可以做成合家欢,结果除了一个《九月的冬季假日》蜻蜓点水式地描述了成年人的世界,其他通通够低龄化。
这方面,国漫还真得向迪士尼啊梦工厂啊环球影业啊什么的取经,任重道远。
总结:好布料给了烂裁缝。
整体说,每个都有独立的篇章,每个篇章都不长,靠着冰墩墩和雪融融把整场全部串联起来,但每个故事又是独立的小故事。
整体看下来,故事都很简单,其实短视频也有播放过相似内容。
比如,心愿清单类、守护友情类,经典IP回顾类。
挺出乎意料的是虎妞。
一个是美术风格上的不一样让人有一种回到童年看电视的感觉,还有就是讲述故事的方式、视角是中国化的,有一种回到过去晒太阳暖呼呼的感觉。
除此,别的很像短视频。
搞创意,做编剧都是费脑子的工作,也需要十足的热爱,不希望在如今的市场欲望洪流中,一部好的作品都看不到!
或者全部都是千篇一律的故事结构,希望广大编剧们勇于去探索中国讲故事的方式,去寻找中国故事的题材,将人们的目光,灵魂,深深吸引住!
能够骄傲的向世界呐喊:这是中国动漫!
讲述中国故事!
庆冬奥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个人觉得此片是不是过年前上映会更好一点呢?
哎!
实在是太喜欢冰墩墩和雪容融了…所以,我看了…简单说几句吧!
就是国产动画经典动画角色➕冬奥吉祥物的联动动画啊!
(话说,喜洋洋怎么没有…)个人觉得熊出没那段和九尾那段最好吧…剩下的两段就…好了~总之,冰墩墩真的是很火啊!
小孩子们看的高兴就行啦!
而且,我个人也是十分喜欢冰墩墩哦!
我这也算是为北京2022冬奥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了啊!
(希望我自己的冰墩墩快点到来哦!
)个人评分5分(主观影评,不喜勿喷)
这个评价当然是写给本片美影厂旗下的经典形象的;也确实以前是我不懂,但是研究之后我发现我愈发喜欢上海美影厂了!
就是如果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砸碎给你看,那这片无疑是个伟大的悲剧艺术。
前两年的新翻拍的200集的葫芦娃仿佛是把经典形象葫芦娃拎出来单独碾碎,那么这片儿应该就是把所有美好的童年回忆、经典形象一次性全部毁灭;从影视的角度说这可能是个烂片,但是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出发这可能是一次令人震撼的并且可能载入史册的行为艺术;其地位可能有着和阿布拉莫维奇相同的高度,甚至不亚于后者;其创作成果甚至不能归类(或者应该划分为反类型动画片或者反类型艺术动画),也可能他们本身的创作有着自己的Dogma95信条,所以才会在每部作品上既便是有着不同的导演也能表现出惊人的连续性和一致的毁灭感。
比较可惜的是,此类作品与观众见面的方式有些错位,它不该是影院,而应该是艺术馆;他应该被众筹,然后单独陈列,在最华丽的美术馆7*24h不间断播放,要让大家记住这部作品,记住这个伟大的悲剧和他的制造者,他会提醒我们曾经的经典有多么美好
冰墩墩,雪容融,这次北京冬奥会的完美收官,通过可爱的奥运吉祥物促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甚至出现了一墩难求的现象。
就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这次冬奥会是无与伦比的一次盛会,中国人民与世界健儿友好的相处17日,不同于以往的比赛现场,此次冬奥会以一种party的形式开展,甚至出现了蹦迪暖场的画面,各国健儿与志愿者们朝夕相处,离别难舍,折柳之情无法溢于言表,中国人民期盼与健儿们再次相遇。
冰墩墩,雪容融和好多熟悉的动画人物一起开启温暖又有爱的动画世界!
罗小黑,光头强,熊大熊二;非人哉的九月,哪吒,敖烈,大士,小玉;大耳朵图图,上美影的齐天大圣,哪吒,黑猫警长,葫芦娃,雪孩子……有一些是小时候的动画人物,不算毁童年。
还有好多熟悉的配音演员声音,宝木中阳,姜广涛,李立宏,山新,苏尚卿....太让声音控高兴了!
里面居然有超级难定格动画,每一个故事看似独立又有联系。
四个导演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是总体表达都是很温暖治愈的!
非人哉系列的故事真的太真实,整个就是现代年轻人生活现状,让人有点泪奔。
不过所有故事剧本比较简单,如果想看有剧情的话,可能不能满足你。
这个还是比较适合过年了时候去看,有过年的赶脚!
最后的游走字幕走完彩蛋也是很有中国新年的氛围。
特意选了工作日场次,没想到还是有孩子观影大叫!
孩子妈妈一直在劝孩子小声。
但是还是好吵!
六个单元的故事首位呼应,展现了喜庆祥和的气氛和奋勇争先的精神特质。
第一个故事中罗小黑和比丢受众精灵邀请来到神圣的场地,而所有动物也竞相围观,这一祥和振奋的场面非常点题:冬奥是属于我们全体的,共襄盛举,岂不快哉!
而紧接下来的光头强送小雪姐姐冰雪玫瑰的故事,很别致得告诉了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往远处看”的深意。
为了你期许的目标,为了那些于你而言重要的人,哪怕亲手打碎玫瑰也在所不惜,形虽散,香韵犹存,精神仍可以鼓舞后来者。
要说最喜欢的,那必属非人哉出品的《九月的冬季假日》。
在困顿的生活中,九月骑着敖烈想要按时按点完成工作,却遇到一次次重创,九月似乎要喘不过气来了。
更让人灼心的是,偏在这时,冰墩墩的出现让自己又面临信任危机……这个篇章有很强的戏剧冲突,是老老实实去承认错误,还是一再打破规则,寻求宽慰;是满足大部分的期许,还是只为一人去完成心底的愿望清单;是拖着疲倦的身子赶那似乎永远完成不了的方案,还是停下来去品味冰淇淋那一点甜?
也许正如大士所说“张弛有度,方能享受钧天之乐。
”在逐梦的路上,我们必须要倾听自己内心的诉求。
《我们的冬奥》终于上映了。
初次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感到有些惊喜,因为这是我第二次与奥运结缘,在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曾经参与制作《真功夫之奥运在我家》这部动画电影。
所以这次能为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作献礼动画电影,我的心情既忐忑又期待。
因为我知道这部电影不光是面向国内观众,也担负着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体育精神、宣扬中国文化的重担。
首先,最重要的是剧本。
这次剧本的难度在于,在二十多分钟的时长内,既要让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与《非人哉》其他角色同台演出,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又要延续《非人哉》一贯的轻松幽默风格,保持原有角色性格特征,好在两个吉祥物也非凡物,它们的人气很高,造型圆润可爱。
我们仔细观摩了相关资料,在塑造冰墩墩性格时,着重突出它的善良宽厚的品质,以它为主角,让非人哉的角色们与吉祥物团结一致,在故事中体现体育精神,再加入一些有趣的笑点,经过大家几轮讨论和修改,有了现在的这个剧本。
画面也是新的挑战。
虽然《非人哉》动画项目已经平稳进行了5年,但动画电影需要更高的制作精度与规格,于是我们在多次测试和讨论以后,选择了以前没有用过的动画制作软件,更新了人物与背景美术风格,给角色增加了高光与二级色等细节,修改了人物配色和绘制标准;加入了丰富的北京胡同文化元素,并且提升了后期的制作难度,让人物与背景协调统一。
↑《非人哉》番剧九月角色设定
↑《我们的冬奥》九月角色设定之一因为这次的故事有不少剧情都发生在公司、闹市区、庆典会场等,我们制作了大批新的角色设定。
例如一些工作人员、约六十名各个年龄段的路人,以及很重要的——冬奥会志愿者。
片中有发生在北京胡同以及北海公园的剧情,为了画得逼真,我们查找了大批资料,在细节上加以提炼,以期达到既能看出明确的北京风貌,也能在美术风格上与全片画风融合。
↑《非人哉》番剧截图
《我们的冬奥》之《九月的冬季假日》影片截图
《我们的冬奥》之《九月的冬季假日》影片截图为了在北海和老胡同等处能呈现出更浓厚的老北京味道,我们在配乐上也经过多番讨论和修改,参考了不少具有北京胡同感的民谣和乐曲,以及京韵大鼓等民间唱段,多使用民乐乐器来进行创作,让京味融于剧情中。
其实,除以上几点之外,整个策划和制作过程伴随着无数次尝试、纠结和思考,我们的制片组也非常给力地协调了上百位参与制作的人员,终于在紧张的工期内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工作。
这部作品汇聚了大家非常多的心血,希望最终呈现的画面效果能让观众们满意。
《非人哉》的首次院线秀离不开大家的并肩奋战,与李豪凌导演合作的过程很愉快,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经过半年多的沉浸式制作,经历了不少曲折,感受颇多,项目最终完成以后,我想说的最多的话是感谢。
感谢李导,感谢公司和业内众多同行的信任与合作;感谢同事们同心同德地艰苦奋斗;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如今,2022年冬奥会开幕,看着一项又一项紧张激烈的赛事,想着《我们的冬奥》也在今天与观众见面了,内心十分激动,希望我们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能够为2022北京冬奥会献礼,我感到非常荣幸。
❉一个小彩蛋:《九月的冬季假日》里出现了以万籁鸣和特伟这两位动画老前辈为原型的路人角色,算是我们一点小小的致敬。
后排左一为特伟老前辈,左二为万籁鸣老前辈
带点不影响的微剧透《我们的冬奥》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做过最紧急的项目之一了。
作为项目参与IP之一,非人哉描述的也是神仙妖怪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故事。
所以在项目立项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要将更多北京的生活展现给大家的目标(因为正好北京也是举办城市),因此这次在剧本、美术和分镜的设计上,我们都在北京进行了实地的采风。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段采风的经历。
在《我们的冬奥》非人哉篇章《九月的冬季假日》中有这样一段公园里的戏,所以采风的时候我们去了北京各处的公园(当时还是夏天呢)。
我们在公园里见到了拉二胡的大爷,撞树的大爷,河边喊嗓子的大爷,下棋以及围观的大爷,这仿佛是每个公园的“标配”!
这些生活里的人让公园的景象更生动,所以我们决定把他们做进片子里。
其中有一位打快板的大爷令我们印象深刻,最终在片子里,他被设计成了介绍冰壶比赛规则的人。
原本在前期剧本中是一个路人平平淡淡的介绍规则,将规则融入到快板之后,一段平时让人处理比较为难的“知识科普”片段,也有了更鲜活的人物形象,剧情也变得更欢快。
快板大爷(分镜图)
(分镜图)
“板爷”介绍冰壶比赛规则而同在公园里的这场戏里,有一段九龙壁上的众龙苏醒的戏。
我们在实地采风的时候,发现这些九龙壁的鼻孔中,居然寄宿着小鸟。
瞬间在我们眼中,这些在这里“值班”了几百年的龙,仿佛一位位退休干部一样,所以我们也把他们安排成公园里的人物,揉铁球的、端紫砂壶的、带着老花镜的等等···瞬间生动感拉满
九龙壁(分镜图)
揉铁球龙(分镜图)
采风时,钻进龙鼻孔的麻雀(概念图)
(概念图)
(概念图)
九龙壁全壁(概念图)
参照九龙壁颜色(概念图)所以,生活的片段总会加持创作!
烂!
低龄向的动画片,20岁以上观众看看前两个故事还可以。非人哉啥时候出剧场版啊…
很幼齿,当然吉祥物的形象是真治愈,九月那一部分总算冰墩墩是半个主角,所以感觉最好。不能说话这个前提实在是讨喜呢,jiojiojiojio地叫好萌啊哈哈
5星
熊大熊二,非人哉,大圣图图的部分都比较有趣,虎妞的部分差一些。童年熊大熊二都太可爱了!熊二太二了!大圣胖成这个样子简直了。最后结束的比较突然,我还以为大圣&图图&哪吒&葫芦娃&雪孩子要去组队打比赛呢(之前确实看了这样的宣传片,不过不在正片里)。小雪姐姐基本就是谷爱凌,另外片头还有一个滑雪的,感觉发型挺像苏翊鸣。又看到这些上海美术制片厂的IP真好啊,感觉并不违和。
本来是国漫版“冬奥大业”,罗小黑,非人哉,幼版熊出没,上美大联欢,都还不错。最喜欢《九月的冬日假期》,这不得相当于好几十集的TV版《非人哉》的长度。可那个“小虎妞”是什么鬼?还完全对不上嘴型,太拉胯了……片尾还有一个“灶王传”也是关系户,但是人家知道要藏在片尾里。
《熊出没》虽然说故事子供向吧,但是技术还是不错的;《非人哉》部分算是还可以,全片最暖心的一个段落;定格动画太太太太土了,好在比较短小。最痛苦的就是上美影厂IP大杂烩了,完美展现了美影厂近几年摆烂糊弄人、吃老本的德行,开篇把老动画的画面呈现出来衬托得如今的画面多么没有灵魂,并且故事像是用脚写出来的。图图还是找牛爷爷问电脑预算好一点。片尾《天书奇谈》里的蛋生的脸直接把我看沉默了😅
除了非人哉的段落能看一看,剩下的基本上就只剩下贩卖IP情怀了,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从侧面证明了为啥这些所谓的经典IP也只能活在“经典”里。只知道吃老本,丝毫不知创新变通,不把各位请下“神坛”已经是最大的尊重了。
喜欢非人哉!
看的点映场,来的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冰墩墩的戏份不多,且越往后越少,最后整场故事竟然还烂尾了。总的来说,这部科普性质的动画片更适合小朋友看,大朋友们就别凑热闹了。
集结了很多有趣的国漫角色,还有不同的动画风格。做成短视频可能比做电影的宣传效果好
本来想搞个《我和我的冬奥》/国产动画版复联,没想到临近上映片中打酱油的冰墩墩雪容融成了社交顶流……四个单元,质量有点参差不齐,木偶定格动画那段情节一下子前后断裂了,节奏也比较沉闷。整体还是适合儿童看
算是部分优秀国漫的大杂烩吧,罗小黑开头,引出熊出没对故事,幼仔版熊大熊二胖乎乎的还蛮可爱,吉祥物虽然不说话但真的很萌,剧情没太打动我,感觉换成喜羊羊也能接受;非人哉的短片部分很出彩,以神话人物的日常影射大城市里奋斗的北漂青年故事,还是挺能引起共鸣的,冰墩墩也非常cute,就是伊利出镜不知为啥总让人想起我为歌狂里的和路雪;虎娃的定格动画更喜欢梦境那里,但着实看不出和这部动画其他部分有什么关联;大圣图图这段故事真的就只剩下IP和情怀了,看完竟然觉得孙猴子身边的管家猴更有看头。整体看下来还是好于预期的,至少比08奥运的动画进步很多,但感觉强大的阵容缺失了很关键的故事主线串联,导致独立的故事间缺乏一个精彩的合理连接,以及同为冬奥吉祥物,为啥冰墩墩频繁出镜雪容融却只配打酱油?
冰墩墩~冰墩墩~真的萌过皮卡丘😄
内容没意思,主要是看人物。国漫联盟,我们玩起IP来,一点也不含糊。
还行吧,几个故事拼拼凑凑,有点生硬也不太动人。冰墩墩雪容融闹半天都不会说话,就起到串场作用,主角全是其他动画形象。算了,反正娃觉得好看就行。
三星全给非人哉那part
大家都为“你”站台。
冰墩墩是冬奥会形象,冬奥也是百姓大众的冬奥,而不是小学生的冬奥和小学生的玩偶。为什么就不能树立一个像功夫熊猫那样令所有人都很振奋的冰墩墩。拉了八零、九零后童年的回忆,但剧本却写的像一零后,是为了让八零后九零后带着孩子去看?那么正能量的孙悟空都沦落到贪吃肥胖猴群里了,也真是毁童年…
两星给电影,扣一星给态度。你可以贩卖情怀,但是你不能没有好技术、没有好故事就只贩卖情怀。少拿什么《头号玩家》来比较,人家的主卖点不是IP乱炖。真要回忆童年我还不如直接去网上搜这些动画。如同流水账一般走过场,低幼得小朋友都不一定能喜欢。不同的画风就不能不做电影,好好打磨一下本子做成《爱死机》那样的网剧不香吗?如果主旋律真的陷入了大、杂、空的怪圈里,只会越拍越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