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想讲的故事挺多,但是混乱,讲的混乱,好在结构不错,怎样也能让你看懂。
三条故事线,结尾交汇,而三男对峙的场面也形似“黄金三镖客”。
但三线合一既是亮点也是BUG。
主角们执着的做着内心渴望而不被外人看好的事,结尾米歇尔在空中写下“醒过来吧”,这不仅是对自己说,我想也是电影想阐述的:别让其他事物掌控你的生活,醒过来吧,成为自己的主人。
虽然电影存在一些瑕疵,但立意挺好,也有娱乐性,可以一看。
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达到我们的理想标准?
居中三个场景的突出特点是:每个人都在尽力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同时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往往别人都喜欢自己不喜欢的那个自己,自己想要实现的东西往往有被人嘲笑!
光芒四射的模特、成名已久的功夫导演还有横扫互联网的大胸妹。
1.本来可以靠身材吃饭的模特,却要靠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名作家,连枕边人都嘲笑他的理想,在外人眼中模特就该是靠外形取胜“胸大无脑“的样子,非要靠才华反而感到可笑。
2。
有才华的店员为外形自卑,无人关注。
在一次成功的隆胸之后互联网人气暴涨,可惜每个人关注点都在他人工的制品上,虽然受到热捧这种关注不符合一个有思想的女孩的期望。
3.成名已久的动作片导演有着把控市场的手段,却不想奉承观众和投资商,一心想把自己的想法和阴柔的一面后展现在电影中,我确信导演使尽了浑身解数也确信他不会成功。
在别人眼中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或许在某一领域可以小有成就甚至已经达到了预期的评价。
但是那种结果却不应是他们想要的!
现实和梦想的冲突依然存在,这让我想起了“青年与大师”的幽默段子,人和人的误解太深,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剧终,他们还在坚持模特不惜跳机拿到了他的小说、大胸妹尺寸变小、导演还在坚持按照自己的思路拍摄还有他的大丁丁也回来了。
我们都曾经有一个梦,当梦想与现实不对等渐渐地就模糊了梦幻和现实,阳明先生教我“正心”、“诚意”,这部电影反而让我模糊了这些概念,不管是选择正视自己的社会地位还是追逐自己的梦想好像都很有道理,该如何区分“识时务的俊杰”和“社会体制下的傀儡”,又如何分辨“追求梦想,做回自己”和“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变焦 (2015)7.22015 / 巴西 加拿大 / 剧情 喜剧 动画 / 佩德罗·莫雷利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艾丽森·皮尔颠覆世界观的故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产物,所谓人生也可能是别人事先设计好的故事。
你能创作一个故事,你故事里的主人公也创作了一个故事。
于是你的创作产物也创作了一个故事,最后发现自己就是那个故事的主人公。
三个故事无缝衔接,结构形式不是类似贪吃蛇咬着自己尾巴把自己吃了,这种创作形式与环形叙事貌合神离,前者超现实主义风格,只是用这类猎奇的创意手法完美展现,后者环形叙事例如低俗小说,非直线顺序但开头与结尾是接应的,打破次元壁,真人和二次元实现共存。
电影、漫画、小说三大艺术文化也实现共存。
开场一直在寻找一些逻辑上的东西,之后发现那根本不是逻辑,那是超现实主义的故事,只是一个创意设定。
它像是游走在思维里的意识流的仪式性产物,与金敏式梦魇,昆汀杜飞式幻想的结合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自嘲,讽刺,怪诞、魔性的故事,自己的故事足以改变下一个故事,俄罗斯套娃般的形式,最大的套娃决定了最小套娃的大小与质量,你的一次负面情绪宣泄强加在你笔下创作的人物中,自己却被此反咬一口,讽刺。
人生就是一场蝴蝶效应没错,即使阻隔着次元墙,分布在不同世界,都可能相互影响着。
最后Michelle抓住剧本写上Wake up,是时候醒来,结局是开放性的,是主角的臆想还是一个梦境不为人知,电影是造梦机器,人总是能进出一个个迷局和困境,打破规则,过了坎就好,ZOOM 在梦中,在写一个剧本。
写到了很多地方,比如剧组,燃着篝火的古老部落,厂房,都是很暗的地方。
艾玛的故事:艾玛对于生活的理解就犹如少女漫画的世界一样,心志基本处于青春萌动期。
时常跟男同事保持“炮友”关系,甚至为了追求“成熟”去隆胸,也特别在乎FB上的留言评价,同时时常表现出的“幼稚”的情绪又十分排斥,比如跟整形医师的对话,无疑暴露出艾玛就是一个典型的中二病患者。
艾玛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使得艾玛在判断基准上始终保持“暧昧”的调调,有时候一些举动非常扭曲,看起来很滑稽。
甚至在心中构建自我认同的世界,于是爱德华就被她画出来,爱德华成为了自己理想的状态——风流成性,才华横溢,同时又左右逢源。
由于希望成为“关注焦点”,所以去做隆胸手术。
后来才发现成为“关注焦点”不假,但是心志的不成熟,要艾玛无法面对扑面而来的关注,甚至更多的是对她“大胸脯”的嘲弄。
于是,她去找整形医师理论,需要变回原来的尺寸,但是费用要她要“变回来”的主张流产!
气急败坏的她,竟然把怨气撒向了她画中的“爱德华”身上——要他本来20cm的人间利器,去了个0,成为了2cm。
之后,筹钱“变回来”的执念一直挥之不去,也曾幻想过色诱整形师,或者去撞六合彩...结果,最后一次偶然机会在自家信箱里发现了“毒品”,合着自己胖子男同事一起想办法销赃赚钱,结果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爱德华的故事:爱德华作为“熟男”在大荧幕前后,左右逢源,在操持事业与生活游刃有余,同时也多姿多彩。
熟稔的商业片技法要爱德华声名大噪,同时最大的优势是他的“无敌小钢炮”始终蛊惑着女制片人,乃至于爱德华有了想尝试“艺术片”的狗胆:爱德华的首部艺术片是讲述着于作为著名名模米歇尔迷茫在霓虹世界,但是通过自己想“完成人生第一部小说创作”的梦想的指引,逐渐摆脱灯红酒绿的束缚,找回自我意义的故事。
可以说,这绝对是一部“王家卫+侯孝贤”的大文艺片。
可惜就在这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爱德华的小钢炮尺寸突然缩水到了2cm,使得原本策马奔腾的日子,只有闭门不出。
最要命的就是,女制片人那一厢看势很快就也会脱了缰绳了。
果不其然,没有大场面,没有男欢女爱,只讲归属和救赎的文艺片十分倒女制片的胃口,她下令改剧本,加道具,什么直升机,黑帮枪火...一 一奉上,法式深沉的文艺片很快被添油加醋的变成了街头快餐了。
其中对艺术的坚守和对烂俗商业片的批判,要爱德华痛心疾首。
关键时刻,爱德华的小钢炮又恢复往日风采了。
为了拯救要被毁了的文艺梦想,爱德华力挽狂澜...米歇尔的故事:米歇尔对于闪光灯下的日子,已经麻木,她向往着远方和诗歌。
但是她所心心念的事情却经常跟她的男友加经纪人戴尔所不屑。
戴尔几次三番说服米歇尔不能不务正业的去写什么小说。
矛盾冲突升级后,米歇尔决定不辞而别,自己一个人徒步完成自我回归之旅。
其中在一个民宿的酒会上酩酊大醉,醒来发现自己被一孤身女人救起,并留宿了一宿。
之后的日子里,米歇尔在与这位女主人的交往中,逐渐找回了自己和自己所喜爱的事,并且两位御姐也互相安生情愫,发展出了一段百合之恋。
最后,米歇尔终于完成了心里救赎之旅,挣开束缚,一跃入湖。
(讲述米歇尔的片段时,深景和慢、长镜头特别多,也能感受到导演在诠释文艺片的手法).期间米歇尔所创作的小说,正是讲述一位在模特仿真工厂做化妆工作的女孩艾玛的故事。
本片豆瓣得分7.2,中等偏上的成绩,也并非出自大牌导演之手。
严格意义上说,它并算是一个上乘之作,但是编剧的奇思妙想却要人为之惊艳。
这样的奇思妙想剧情编排,要整部片子可以合理的杂糅了多重元素进去:枪战、爱情、时尚、情色、文艺、喜剧、畸爱等等,这一份大团圆要观众不得不拍案叫“超值”!三段故事,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影响。
艾玛把自己的那些“妄想”堆砌成了理想型的“爱德华”,她是一个性欲旺盛的女孩,但是由于长相平平,也只能饥不择食的找自己的胖子男同事做“炮友”(从她造就的爱德华来看,胖子同事肯定不是她的type),以便性爱之事。
如此证明艾玛是一个出了家门,路人都不会多看她一样的屌丝女。
她内心渴望被关注,同时渴望自己的才华被认可。
第一点要爱德华完全印承了出来,爱德华左右逢源,自己上门的艳遇不断,同时又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
与此同时,爱德华镜头里的米歇尔,也是他的一个完美女性的模板。
米歇尔美丽大方,气质高雅,又不甘世俗平庸,爱德华甚至把他的性幻想也加到了米歇尔身上,安排了一段“百合之恋”。
似乎爱德华也在利用他电影的故事在讲述着一份对市场化的电影市场的一种呐喊,他也希望能像米歇尔一样不畏惧束缚,敢于直接对抗世俗,来追究自我的理想。
而不是爱德华现在做的,趋炎附势,曲线救国...再同时,米歇尔笔下的艾玛,又是她的一个想象归于平凡的女孩的生活,她向往着走出霓虹,看到最真实的自我。
没有想到,这个闭环的剧情安排,要他们三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录联系到了一起,彼此生活有着自己的生活的影子,甚至有些不合乎现实的情理了。
不知道为啥,如果我对这部片子有些期待的话,我真心希望拍成《朱莉和茱莉亚》的那种风格,要三段故事关联起来但是有彼此不同,最后平行的讲述了一个三个人物的一个故事,本片结尾安排过于“直接了当”,竟然直接要他们互相交流起来了,虽然细想一下也是编剧在思维上的懒惰,虽然有了喜剧效果,但是就有了很多荒诞的成分在里面了。
有一点被提出来说还是挺存在共鸣的:电影创作的现状就是,有梦想的导演在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不得不做一些牺牲(潜规则)来去取悦他人,这一点可能也是导演安排文艺片里有“直升机(大场面)”,普通女孩日常生活里有毒品强杀...也是对如今粗制滥造的商业电影的讽刺。
可大可小:物化自我与很多重性关系——看
这里的超现实风格是马格利特式的,灵性与物化的无缝衔接,倒置与错位的交融。
从影片的名称来看,将zoom直接理解为变焦,并非多么通达。
我觉得这个片名可以被理会成“可大可小”,这个影片的情节就因大小而起,并且大小也可在对这个影片的诠释里:自我的大小,情爱之你和我彼此之间的大小…这里的大小因比较而起,这种比较分散在很多重“性关系”里。
当说到很多重性关系,这里当然包括人类性别的那种男女关系,但不止于此,这只是一重。
其它重性关系是在类似教材马克思主义那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里哪个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意义中的。
有很多重性关系或内或外地浸染在人的生存中,它们被划分成众多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男性和女性,阳性与阴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灵性与物性…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和理所当然持续地折腾着人们。
这个电影呈现的就是这种折腾。
【这个电影的性关系逻辑】这个影片的情节由分成的三个层面交织而成,有多重性关系。
第一个层面的女主角创作着一个漫画构成第二个层面,第二个层面的男主角导演着一个电影构成第三个层面,第三个层面的女主角创作着一本小说构成第一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的女主角的职业是性爱娃娃设计工,整天面对那些性征显著的玩偶,可能觉得较小的第二性征限制了她的自我,于是用积蓄增大了她的第二性征,为了让自我扩大。
当然,这种增大不是采取自然的方式,而是通过将物化——硅胶——引入第二性征而实现的。
第二性征的增大短暂地让她的自我得到了满足,但慢慢地,物化的非我性让她感到不自在,她觉得那个增大的第二性征成了她的奇耻,而不是骄傲。
于是她决定让第二性征恢复原状,但这时候她没钱做件事了。
她感到气愤,气愤到看不惯自己漫画里的男主角那么得意,一气之下她把第二层面里的男主角的第一性征给减小了。
第二层面的男主角由于自己的第一性征被缩小,变得自我焦虑,这促使他从追求自我的社会性转而关注自我的自然性。
这种焦虑也导致了第三个层面女主角心境相应转变,也就是从社会性转向自然性。
但这样拍摄出来的电影由于过于阴性,不符合制片人对它的阳性期待。
于是,这个电影脱离了第二层面男主角的控制,向着一个被认为是阳性的结局而去。
同时,第三个层面女主角创作的故事情节也变得脱离了第一个层面女主角的控制。
第一层面的女主角后来意识到这种失控是由她缩小第一层面男主角的的第一性征所产生的“业力”导致的,于是她恢复了后者的第一性征的大小。
而这种失控的冥冥天意最后让一颗流弹击中了第一层面女主角的第二性征里的硅胶,于是她的第二性征就这样也恢复了原样。
第三个层面的女主角为了给第一个层面的女主角一个合适的结果最后从直升机里跳了下去,如果没有奇迹的话,应该会被摔死。
结局并非陈述出来的那种皆大欢喜,因为作为第二个层面的那个漫画被第一个层面女主角喷出来的硅胶给弄迷糊了,作为第三个层面的那个电影的胶卷也散落一地。
但这都无所谓了,因为这个结局只是为了结局而结局而已。
那些故事是亦实亦幻,只有故事里的关于许多重性关系的展示是实际的。
这部片子用了三段如莫比乌斯环一样的故事,叙述了三种不一样的人生,而殊途同归,都无法避免地陷入到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力中。
影片这三段环环相扣,互为造物主的想法虽然不是首创,但是确实还是拍出了独特的个性的。
虽然许多逻辑上的漏洞让这部片子可能只能止步于7分的评价,然而它的节奏、结构和画面语言都是充满了导演的个性在其中的。
通常,将一段故事讲述得完整、有趣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已经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而导演其实在这部电影里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风格完整地、有趣地叙述了三段故事,虽然这种电影本身就是有炫技的模式在的,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每一段都是有其独特又新引人的点的。
画漫画(以及设计充气娃娃)的Emma线: Emma这个妹子是典型的自卑心理,缺乏自我认同,急需他人的认同来获取肯定的满足感。
所以她去丰胸,丰完又觉得太大,然而因为已经把钱花光了,于是就不再有钱做缩胸手术了,气急败坏之下将自己漫画中的Edward的Penis缩小了。
这种生活一团糟,缩胸做不了的状况这导致了后来意外得到了毒品之后想要用毒品发财的故事。
做导演的Edward线: Edward身为导演,在本片中在我看来是比任何演员更要万人迷的形象,(Edward就是由本片导演饰演,不知道是不是自恋+自黑)当搞不定制片人的时候,他可以用自己的颜值和活儿好来征服女制片人,其实我一直在好奇万一是个男制片人会发生什么...... 可想而知penis缩小之后他有了多大的麻烦... 他导演的影片里面Michelle是女主角,这个女人正在经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看似拥有一切的高冷模特其实内心有一个作家梦。
想做作家的模特Michelle线:看到这段其实一开始有一种“贱人就是矫情”的感觉,不过看到后来貌似导演刻画的Michelle在写作方面确实是有天赋的。
然而现实和她的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所以她写下的Emma的,随着她心情的波动有了各种神奇的遭遇。
这三个人就这样不明所以地操控着彼此的生活,同时也在祸害着自己的生活。
一个有着非凡才能的漫画家却因外貌得不到任何认可而内心备受折磨,一个纸醉金迷的万人迷却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电影剧情的走向,一个有着光纤生活的模特却从来只是想做一个作家。
其实三个人追求的东西,都是常人化的,没有任何粉饰的东西,然而却都想着能通过捷径达成自己的目标,到最后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是空想,所追求的一切,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他人笔下的故事,自己不过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
这个片子的喜剧效果想到这里就基本消失殆尽了,因为感觉有些细思极恐。
每一个在努力过着自己生活的人,可能也只是其他人笔下的一个角色的故事?
每一天上班下班,听音乐看电影,看书写作,全部都是一个设计好的故事,你的人生如何发展,完全在另一个人的掌控之下。
而我们的世界的数十亿人,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彼此互相操纵着对方的生活,同时又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如果看完《超新约全书》认识到上帝是一个暴徒的话,那么我觉得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是这样运行的,那么上帝真正地将自己暴徒的本质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他不需要再做他的工作,他只需要坐观世界上所有人互相折磨之后再自我折磨。
这部喜剧之下导演的想法突然让我觉得有些不寒而栗啊,哪里有平行世界,我们的世界就是无限个平行世界。
每当你感觉到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时候,那种无力感多么像自己只是一本漫画,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你对于现阶段的状况,毫无办法,只能听从命运的发落。
你生命的“作者”在写下你人生的轨迹,而你想不到的是,在你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的生活时,你就是在让你的“作者”改变你的生活。
创造人生,与被创造的人生。
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对于一切的困哪和纠结,是否还有挣扎的必要呢?
其实是有的。
因为你挣扎的时候,你才能影响到“作者”对于你命运的规划。
这样想来,倒也轻松。
因为再也不用害怕还有过不去的苦难了,毕竟,只是一个故事嘛
要不要这么欢乐啊!
莫比乌斯圈式开脑洞略低俗的喜剧片子,风格真心碉堡,环环套的画中画结构配上真人漫画风,还有各种花样炫技的摄影招式,WORD个乖乖,居然还顺带结局撩观众,一个“WAKE UP”的戛然而止The End,犹如片子里面的三俗梗,太JBD了!
双女主分担两平行篇,一个逗比一个女神,然后强势插入加西亚小哥演的男主,全程真人表演转后期彩笔漫画形象,舍去了全部细节,只留下框架轮廓,配合小哥西班牙口音,居然亮了,俩猥琐男配也是各种抢镜,女配则香艳打酱油,各司其职,选角可以啊主要还是剧本和玩风格,虽说不上天马行空,但这脑洞挖的确实符合本人口味,另外自带的巴西热情风也让片子洋溢着荷尔蒙气息,无须避讳,一些讽刺贵圈的梗也是无所不在,默默滴配合着热情低俗风,黑得很高级顽皮的编辑,太了解屌丝宅男了,各种细节控,并假装告诉你梦想人人都有,去追吧尼玛最后却一巴掌把你呼醒——睡NMB,别做梦了,起来嗨!
哈哈哈,几乎是这段时间以来看过的最叼的结局,而且完了也不忘以导演、制片角色的口吻配了一段简单的撕逼画外音——“影片结束了?
”“嗯”“卧槽!
这就是你所谓的结局”“滚你妈逼!
这就是结局!
”… …喜欢这类开脑洞的奇葩剧情或者吊炸天玩风格的片子或者低俗喜剧的盆友,可以来看看,个人很推荐
4星是因为色情了点。
认为三个不同的次元也好、认为是同一个次元的也罢,都只看你自己的理解,这里不做争论。
人本就是相互的智慧生物,小时侯因为妈妈教育“早睡早起”而早睡早起,长大后会因为朋友的喜恶而喜恶。
人一生中会面对各种选择,但如果在这个时间点,没有这个因,这个人就不必要做出选择。
所以我们在做这个因的时候,尽量给那个人带来正面、积极的东西,从而让那个人能做出正面、积极的选择来。
在我们做这个人的时候,对于那个因,无论是怎样的因,我们尽量做出正面、积极的选择,不要因为那个因而改变了之前正面、积极的自己。
就像古人所说:为人之讥也无动,守其道而独行。
做好自己就是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世界也将给你最好的回馈。
这是一部看上去羞羞的电影,但是当你看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它不只是一部羞羞的电影,而且是一部尺度大到要用漫画来表现的羞羞的电影。
当你认为它是一部尺度大到要用漫画来展示的羞羞的电影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他还是一部烧脑的尺度大到要用漫画来展示的羞羞的电影。
总之她就是一部羞羞的电影。
虽然他的尺度已经超越了剧情。
我们通常用以判断电影好坏的就是它的剧情,本片的编剧显然脑洞很大。
他用一种近乎回转的叙事手法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前目的地》。
但它的剧情架构远没有《前目的地》复杂。
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很简单。
艾玛是一个成人保健品设计师,她的生活非常单调。
每天就是与那些模具打交道。
然而有一天她的生活却被一对意外的来的毒品所打破了。
这使得艾玛很是焦躁,而自己的胸部也成为了困扰自己的诱因。
原本想要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她选择了整形手术,但是术后却更加感觉自己不是自己了。
当街上行人的目光变得炽热,这越发让艾玛感觉不自然了。
原本属于丑小鸭的她是万万没想到在自己的胸部整形以后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目光。
但是这些目光无一例外的只是盯着自己的胸。
原来整形手术没有给自己带来一丁点改变,人们依旧是将她作为一个商品而存在。
这对于想象中的她自己就不一样了。
愤怒之余艾玛便将一腔怒火发泄到自己笔下的漫画人物爱德华身上。
由于自己的缺陷便萌生了让爱德华也体会一下这样的感觉。
于是笔下的爱德华突然就发现自己的铅笔变小了。
这使得爱德华非常困扰,之前的意气风发一下子荡然无存。
这也侧面影响了自己的电影创作。
一时间爱德华日渐消沉。
而此时,爱德华电影当中的主人公米歇尔也陷入了感情危机,因为自己的丈夫那压迫感十足的爱,米歇尔几乎喘不过气。
而一次意外使得出版商看上了米歇尔的书,于是米歇尔便延续了自己之前的写作生涯。
米歇尔书中的艾玛依旧做着自己小小的梦想,终于一天发觉自己中了彩票。
梦想来时候甚至发现自己坐在整形医生的对面,梦醒以后发觉才是一场空,这种失落的情绪很快就被自己的意外发现冲淡了。
意外获得一大堆毒品。
看似这个郁闷的女人终于要发财了。
但是谁又会知道,毒品的主人正是那个万恶的健身教练。
剧情虽然在你刚开始看的时候会一头雾水,甚至觉得这部影片也就是一般般的爆米花电影。
但是你殊不知这个爆米花是在爆米花里面的里面开始爆的,最后来了一个360度无死角回环。
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局。
当你终于意识到这原来是导演的真实意图的时候,又一件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电影结束了。
没错就这样结束了。
这算是毫无征兆吧。
剧情起伏没有征兆,结束也丝毫没有铺垫。
怎么样?
爽吧?
总结起来就是编剧的脑子大过剧情的回转,剧情的回转大过本片的尺度,本片的尺度大过艾玛的胸,而艾玛那一对笑傲江湖的胸最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也离奇般的救了艾玛的命。
什么乱七八糟的?
首发于[流量君]微信公众号dotammm转载请注明出处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想法: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时空,我们存在其中一个。
每个时空的我们都过着同样的人生,会经历同样的事。
不同的只是时间。
举个栗子。
此时你正在——前戏,有一个时空的你还在脱衣服,有一个已经进入高潮了……就这样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注定的,以不同进度在不同时空里上映着。
是不是很丧心病狂?
君君要说的这部电影,比起这种丧心病狂有过之而无不及。
《变焦》
这部电影真的遵从了将“污”进行到底的原则,从真人到动画,绝对污出新天地。
(18岁以下小盆友请在大人不在时观看……)电影由三条故事线组成。
引出第一条线的是让人面红耳赤的嘿咻。
别急着羡慕,其实这妹子的胸是假的。
她在一家情趣用品店制作充气娃娃,是一个平胸妹。
炮友(也是同事)说喜欢她有个性的小胸部。
然鹅,平胸就素平胸。
哼唧,老娘要隆胸!
没错!
花掉所有积蓄也要隆!
无奈这妹子发现大胸的烦扰比平胸更多,要做缩胸手术又没有钱了……气急败坏的她,决定毁掉自己正在创作的漫画主人公……第二条故事线的主人公是一个导演,集“潘驴邓小闲”于一身。
貌似潘安,器大活好,有钱有闲还会撩美女。
往往一箭双雕,炮王啊
他正在拍摄一部新电影,成为影视界的关注焦点。
最后一条故事线,是一个执迷于写书的模特。
如此性感尤物,放着好好的模特不做,想要写书。
未婚夫当然不同意了,这激怒了女模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跑去“桃花源”专心写书。
(写书就写书,为什么还有小火车污污污?
)
到这里,好像三条故事线各走各的完全没有联系啊?
别着急,小蝌蚪开始找妈妈了
前面说到平胸妹决定毁掉自己漫画里完美的主人公——将主人公的丁丁变得超小……
我们的炮王导演正打算“挺身而进”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丁丁变小了……小了……了……
(2.5cm?
)他并没有任凭摆布,他给自己装了一个假“家伙”,结果一下水就废了。
(这是不是中国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wuli导演生活都不能自理了。
副导演趁机篡改着电影的剧情,导致电影乱七八糟,不被投资商认可。
而电影里的主角就是女模特,她的生活也被篡改得一塌糊涂。
心烦意乱的她,将小说的主人公的生活写的一团糟。
而小说的主人公,就是平胸妹……
WTF?!
简单来说,就是平胸妹画导演的漫画,导演拍模特的电影,模特写平胸妹的小说……而平胸妹将导演的丁丁变小,三人的生活都因此被捣乱。
最终三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被别人的作品操控着的……
他们商量好将自己的主人公打造的完美无瑕。
骗你的。
他们到底怎么样了?
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猜一猜。
脑洞真是大!
叙事混乱,不知所云,遂看一半弃之。
7.0分左右。故事里的故事里的故事。
有点意思
生命在于隆胸
非常无聊非常烂
哈哈 乱来型好玩
老梗而且還不如口白人生。(爛
一点没惊喜……
连环套的世界无法结尾,只有一刀斩断业障!制片厂女高管骂的(或许是自嘲)也有道理,这确实不算结尾:思考(比如身体性器迷恋)全都想了一半没个结果就被突突突的情节接手。动画段好看。整形医生一角若在十年前应该属于我大柯能堡吧
构思有点创意,不过内容太肤浅。
有意思。“Nothing's raelly happening, which is just like art.”
脑洞好大
套路,不真诚
神逻辑
勉强看完了
编剧大脑洞
当片中三个主人公摆脱了自己的虚荣心之后他们就wake up 了。从另一个层面想,如果电影是造梦的艺术,那么影片结束时也是作为观众的我们“wake up”的时候。
人偶师隆胸陷入毒品危机,动作导演转型架餐变小,模特写书寻找自我重回好莱坞狗血套路……虽然结尾三个世界交错叙事蛮有意思,但三个独立故事本身太无趣了点
循环结构相互牵制倒是很有噱头,但拍得这么无聊就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