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局就是魔幻城市中唏嘘的一跃,第一时刻就紧紧的拴住你的神经,但是你又必须忍受前三十分钟喋喋不休、亢奋近乎疯狂的金融人的工作作风。
男主从一个菜鸟到金融奇才,再到金融魔鬼的转变令人振奋又唏嘘,仿佛你就是这个主角,从小心翼翼到亢奋再到窒息。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一旦被欲望蒙蔽,便会穷其智慧做到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同样也将把你拉入无尽的深渊。
最后,职场就是趋利的,你成功便给你来道,你失败等待你的就是铡刀。
刚入职场对未来充满憧憬
初入职场谁不是一张白纸
第一次豪赌成功的震撼
通往成功和毁灭的道路
颠覆的金钱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普通交易员长成魔鬼投机者
所有人只能选择退出
如果想要得到原想的结果
只能堵上人生...一切... 通向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通向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阿门”没有钱才会让我压力巨大..... 在部门主管人的指导下,热萨姆疯狂成长,从一个职场新人长成一个魔鬼投机者,十分钟豪赌完全颠覆了他二十三多年的金钱观和人生价值观,他所追求的,不再是六万或者六十万的分红,而是十亿十五亿的大型豪赌,而这场豪赌注定让他赔上一切。
简析影片《局外人》的叙事手法法国作家加缪在自己的《局外人》中有一段话:“我们活在社会,必须接受传统的价值观,如感情、爱情、事业、金钱等等。
我们不能不遵守约定的风俗习惯,譬如母亲下葬时要恸哭,娶一个女人时候要说“我爱你”,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
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背离这一切,那么无疑就成为社会这个“局”外面的人,最终被社会抛弃。
”我想,这也贴合这部片子导演的用意。
本片改编自二零零八年震惊全球的“五百亿欧元交易弊案”,更为其荒诞的写实性的叙述风格打下了基础。
影片开头运用声画延迟,通过嘈杂的人身来点明事件的发生地点——银行的交易所。
以一个雇员被解雇的事件作为影片的开端,显示出其独特性。
而这一事件其实并不是整部影片需要的核心事件,而更是一种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近三四分钟的镜头里,台词寥寥无几。
也没有运用什么特殊的镜头手法,就好像是,一个摄影机在冷冰冰的记录一样。
当那名被解雇的雇员从高楼上一跃而下时,镜头转为黑幕,影片的标题缓缓打出。
这一出色的手法运用使人开始思考这部电影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悬疑性。
在整部影片叙述过程中,导演也充足的吊了观众的胃口,以交叉蒙太奇的方式进行叙述,更使影片显得错综复杂。
克里斯托弗.巴拉蒂,这位在巴黎音乐学院就读过的非科班出生导演,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了不同寻常的想法。
影片如同一场交响乐协奏曲,围绕着热鲁姆这个主线,演绎了不同的篇章。
频繁的插叙结构,更显出导演在叙事上的功底。
在叙述线条上,本片有三条线。
第一条是热鲁姆如何从一个刚进入银行的小白变成一代投资达人,再变成亏损四十九亿的“罪人”。
第二条是热鲁姆与女友,与家庭之间带来的摩擦与冲突。
第三条线是他与他在公司风险部工作的朋友马蒂厄之间从亲密无间到形同陌路的转变。
第三条线我认为是最出彩的部分,是整个电影协奏曲的华彩乐段。
电影重要的衔接部分是五个法官例行询问的场景,所有与他认识的人都一一接受并且回忆起了与热鲁姆接触的经历。
这有点像电影《十二怒汉》的叙述方式,通过问询来衔接,然而又不尽相同。
导演只是把它作为衔接手段,用于不同的段落连接,问询的本身,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影片中有一段是我特别喜欢的,当热鲁姆加仓失败后,自己违规调用资金即将被发现时,他本能的向马蒂厄求助。
他和马蒂厄来到了同层楼的走廊。
这时导演反复运用正反打镜头,反复在两人之间切换。
两人越走越近,但并没有挂断电话,继续交谈着,互相抱怨着。
而不是当面叙说。
当热鲁姆知道谈崩的那一刻时,他和马蒂厄已经错身而过。
他也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失去了自己的朋友。
“赌博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
”热鲁姆在靠着违规交易尝到甜头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操作,期间他曾经赚到十五亿,也为银行的资金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所以他的上司也就默许了这种行为。
但当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装傻充楞了。
以为把自己置身局外就没有任何事情。
然而事情却没有这样。
影片最后并没有通过画面来展示最终的结果。
只是通过字幕,简洁明了的交代了结果。
这算不得出彩的表现。
影片在没有达到高潮前就戛然而止,没有给人相当的震撼力。
这是导演的一大失误,也是影片失分的表现。
至于影片标题的选择,存在主义的荒谬并未在影片中花大笔墨去描写。
也是导演应该审视的问题。
但好在瑕不掩瑜。
还有一部与此相关的电影叫《魔鬼交易员》,他们的故事都是讲一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搞垮了银行,造成了巨额的亏损,但在叙事的手法上,《局外人》比正序叙述的这部电影高了太多。
影片开头在主人公加入银行的动员大会上,主任说了一句“我们不走寻常路。
”确实,在整个银行中,违规交易已经是一种常态,只要能赚钱,他们就会默许。
影片开头的那个雇员,本来是银行里的王牌交易员,但是因为连续亏损以及不正当交易,他失去了自己的职位,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而公司仅仅以一句自己不知情为开脱,就把自己置身于局外。
这件事也给热鲁姆了一些触动,但最后,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朝着交易赌博的深渊滑去。
选择这一事件作为开头,也看得出导演的一些想法。
片中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盖耶维尔,热鲁姆的导师,也是他曾经的顶头上司。
是他教会了热鲁姆如何利用违规交易获利。
但也和他亦师亦友。
在他被调任的前一晚,他与主角在教堂的台阶上喝酒,说了《圣经》里的一段话。
“通向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通向永中,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这何尝不是暗示了主角最后的结局。
在这个画面的最后,两人举杯遥遥相对,中景镜头记下了这看似滑稽却又深刻的一幕。
当热鲁姆开始赚钱的时候,他们提醒过他:“赚那么多,要担多少风险,那是你的事。
”似乎也预示着银行是局外人的想法。
在他因为违规被发现的时候,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但结果如何?
热鲁姆虽然坐了牢,但也向银行提起了申诉,免除了债务,还起诉了其他诸多事务。
他们最终也没有到达局外。
这与加缪的小说又何其相似,局外人并不是指热鲁姆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小说中莫尔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是普通却往往寓于特别之中,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
而无论他是不是想在局中,社会都会把他拉入进去。
这也是社会的悲哀。
那些与这场惊天大案看上去无关的人,其实也身在局中。
而我们,虽然不在金融圈里,是不是又在另一个局,当着不同的局内人,做着同样危险的事呢?
我想,可能吧。
局外人 (2016)7.52016 / 法国 / 剧情 传记 犯罪 / 克里斯托夫·巴哈蒂 / 亚瑟·杜彭 弗朗索瓦-格扎维埃·德梅松我不是学金融的我是学新闻的所以对这个金融方面是一窍不通,所以对里面的事不能多做评价,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看完电影之后略有了解,500亿欧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赔了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世间诱惑太多以钱居首,切莫贪婪啊。
千万不要太嚣张,太得意忘性。
大喜之后就是大悲了男主朋友真帅
1.这个男主有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他学业很优秀,又进入一个业内挺好的公司,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实际上职业生活是很平淡的。
从普通家庭出生,一路上被别人艳羡,过的光鲜亮丽,真正步入职业生活中却发现生活和职业充满了琐碎,没有那么有激情,自己也没有那么“成功”,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感受到了现实的骨感。
2.然后就是诱惑,来自光鲜亮丽的虚华生活和成功的诱惑。
他来自小地方,出身和见识决定了他害怕被炒鱿鱼。
只能一步一步的被吸引着走入这疯狂的职场游戏。
一开始是犯规违规操作,在后面是压力大,到一些疯狂的酒吧里发泄,加入这个团队的疯狂小游戏。
再然后是得了一些甜头,无法自拔,沉迷游戏,成为游戏的推动者和主宰者。
3.后面的交易就是因为前面几次成功了,不再甘于平庸,不甘于循规蹈矩赚钱,完全形成了赌徒心态。
其实就是捷径走多了,已经不想再回到大路上了。
这个那种突然有了个灵感或机会,就一夜暴富的人一样,就没有办法安安心心普普通通的上班了。
4.或许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就是生活就是平平淡淡,就是要从这些琐碎的无意义中找到一些你喜欢的东西,投入时间,在漫长的无聊的时光中点缀出一点闪光来。
繁华是假,虚荣是假,亮丽是假,激情是假。
只有平淡琐碎才是真。
或许,如何过好平淡琐碎,在这中闪出一点月光,才是人生的最重要的命题。
高收益高风险高压力。
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来来回回写了几次。
节奏蛮快的,情节也比较递进,总体来说男主的改变是一点点呈现出来的。
每次看到这些剧情,就会觉得金融行业是真的比想象中还要辛苦,压力更大。
在收益和风险并存的市场里,本来就不该孤注一掷。
男主就像走进了一个禁区。
他不适合当交易员,更像一个为了豪赌不顾一切的赌棍。
感觉他的利益都是靠直觉推测这些不靠谱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来成就的,到后来会发生什么意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老板虽然前面的剧情你总让我觉得太疯狂,不太能接受。
但是真的蛮好的,对男主很真诚,也给了很多帮助,唯一可惜的就是他的话并没有对男主起到警醒的作用。
感觉说世界级的案子肯定不仅是交易员本身,一切的事情都是因为贪婪的人都在为了未来虚无缥缈的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促成了最后的结果。
剧情很有看点,真实性高很有内容,叙述事情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偏袒两个极端。
涉及金融方面,可看性蛮高的,不过对于这方面了解不多的,看着会有点枯燥,不太懂,但并不影响看剧情。
沉迷于一场场金钱游戏。
一万,1后面4个0,10000。
百万,1后面6个0,1000000。
一亿,1后面8个0,100000000。
500亿,5后面10个0,50000000000。
在北京,一个毕业生,月薪1万人民币,标准996的加班狗。
在巴黎,一名交易员,手握500亿欧元,他是魔鬼,他是神。
2020年中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874万。
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7.7。
500亿欧元,相当于,这874万名大学生,1年的工资社保,总额。
这么大一笔钱,操纵在一名巴黎的交易员手上,在1台电脑上,瞬间买进卖出。
874万人的口粮,不过是2台显示器上的一堆数字,说清零,就变0。
他不是魔鬼?
他不是神?
世界是平的,1个人的破坏力是恐怖的。
中国微盟一个程序员删了300万用户数据,上市公司损失10亿,300万用户的损失,亿上加亿。
法国兴业银行一个交易员透支500亿欧元,银行赔了49亿欧元,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差点儿崩盘。
没有人是局外人。
So,相信制度的力量,坚持权力的制衡,捍卫法治的道路。
更能让世界和平。
一个人的私人道德、职业操守、专业水平、信仰约束,在500亿欧元面前,分分钟魔鬼。
推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法国电影《局外人》L'Outsider (2016) Team Spirit
它没有太表现纸醉金迷。
但是我相信这对年轻人的诱惑依然很多。
因为一方面,年轻人往往很自信,相信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倒霉事和自己无关,另一方面,金融市场钱来的真的太快了。
自信加上钱来的快,最终还会吸引很多年轻人投身其中!
一群成天把绩效、团队精神、领导力挂在嘴边的精英,事实上也只不过是追逐利益的connard。
sg总部夜景拍的不错。
除了开头有点流水账,总体节奏紧凑,这样有专业金融操作术语不懂也影响不大。
音乐算是加星。
最后算账那块数学不好的我还是没算明白。
遗憾的是导演完全从kerviel角度角度来拍把他打造成受害!
这个电影给我感触还蛮深的,"浪费"一晚上不务正业的看电影,选择局外人,本也是因为孟买酒店mark过这种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以及公司银行对账感受到法兴银行的宠爱所以决定看。
一开始对这些交易员的行为完全无法理解,太疯狂了。
跟我们公司里总是满面笑容跟同事问好的工程师完全不同,行为也很过分。
一开始主人公是无辜的也是努力的,但慢慢的有些东西开始变了。
当他一开始赚钱之后,一切都变得失去控制,赚钱的前提是下更大的赌注。
承担失败的风险。
而当他冒着风险之后赢得奖励,只会不断地加注,赌徒的心态,控制不住自己,最终总是难逃崩盘。
相比他的同事一开始的出格举动,在巨大的压力下工作,紧张的节奏,让人窒息的每一天,这种放纵都是文明的样子了。
其实看着他冒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肉眼都能直观看出来的憔悴,也是很心疼了。
一边骂他太傻了一边也反思自己,急功近利的赌徒心态。
最近有些焦虑,害怕面对未知的未来,总是想多做些努力,可是我会觉得力不从心和恐惧。
我的手太小了,抓不住planABC。
赚钱一事,本来就是没有尽头的追求。
太高的期待和太大的压力,只会让自己活的失去自我。
忙忙碌碌的每一天我都想告诉自己,熬过去就好了。
但是想来我已经这样安慰自己许多年了。
慢慢来,比较快。
还是回到这部电影,因为完全没有基础也看不到其中的操作。
anyway,我给他满分,至少是因为他启发了我一些事情。
当然不是放纵自己的理由。
但是不让自己脑子里的弦蹦的太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图文无关,记中午打机胜利晚安liao你没这么强大,所以也要放过自己。
anyway也不会是堕落的理由,fright for them!
赌上头的人是停不下来的,欸~对金融投资一窍不通的看得好吃力~
不是很懂股市交易,看的云里雾雨里,我总是因为法语而没法入戏,不知道其他人有么有相同的感受,这里面的危机四伏和跌宕起伏我都没有读懂,也许得先补一补兴业银行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片子啊吧。
感情线和友情线不够突出,男主角对投机游戏的狂热表现的不够热烈,一个商业片的所有元素都有,但就是差那么点意思。法国人拍这种片子的能力连好莱坞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唯一的亮点就是男主角的好朋友是我的类型。
没有华尔街之狼的鸡血,进入行业的年轻人被巨浪裹挟着不得不往前走,很扎实
魔鬼交易员:
因为华尔街之狼和大空头留下的印象感觉整个片子故事节奏全都在预料内…虎丘一看
法国华尔街
果然CEO不让我们去看是有道理的,真是把SG黑出翔(顺带黑了HEC一把)。想想也觉得神奇,如果prop trading和directional position没有被禁,现在工作也没了😂😂😂#打一分以示solidarité #
2018-03-15
被金钱沦为成奴隶的赌徒 可能我这个脑子没能力看金融类 总之看的挺累
十分无聊...电影还没有老师随口讲的金融知识有趣...
金融让人疯狂
不仅仅是贪婪
不太高明,却很反映人性。
跟大空头的风格、拍法很像。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不控制自己到头来都会一场空,还赔了人生。
银行劝退宣传片 恶一旦有了开端就会有天大的灾祸 金融界真是盛产超雄npd啊 拿着纳税人的钱做远超自己身价的交易 亏钱了也是老百姓倒霉 所以不要把自己给别人当资本
sd#杰宏·柯维耶1977年1月11日- 交易欧洲股指期货 赔掉49亿 欧元 只需要坐5年牢
疯狂。
虽然说没怎么看明白,但确实进入了电影的情节。挖苦的对白后面除了冷冰冰的金融交易,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人情冷暖。上网查了这个大事件才发现,原来影片是真实还原,连节奏都还原的那么不疾不徐。
局外人 片名很有意思,真是局外人,为银行赚了1200万欧只给了6万欧的奖金。用了40倍杠杆赚了15亿欧,却上报今年的业绩是5500万欧。最后次贷危机的债都让这个交易员背了,算是个人和银行真正产生了联系。看似是个金融题材,导演故意拉长时间线,做成一个人的成长。金融知识只在台词里,直接用数字告诉观众赚了多少钱,究竟是做股指期货还是下场交易股票,电影没有交代,因为真不重要。所以每次大额交易的时候只有大家的反应镜头,剩下来就是嫩模夜总会和职场pua。因为是电影,不是金融教材,有夜总会和嫩模就好,讲那么专业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