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最擅长拍小日子题材,因为这种剧情放在中国,投资方会问你有什么意义。
中国的发展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对意义的追问之上实现的,只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强大。
有人追求强大就有人追求平凡,这种自由并不见得是理所应当的,经历过泡沫经济的人,肯定更加明白为什么要做无意义的事情,今天的意义在明天都会化成云烟。
意义的定义本来就千人千面,798的创始人天天坐在咖啡厅看书,人们问他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他反问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拥有博士学位的野枝因为流言蜚语从距副教授一步之遥到变成兼职讲师再到不被续签,如果她是一个紧抓学习的意义的人,站在超市收银台的时候她回看自己这一生,绝对要高声呐喊一句“读书无用”,不过更可能的是她拉不下面子去做收银员,于是成为家里蹲,最后孤独死。
小区里好像总会有那么一两人,年纪不大却不上班,穿着普通的衣服,每天休闲地晒着太阳,不知是靠什么生活。
野枝的青梅竹马樱井提前进入了谜样阿姨的状态,年轻时是插画家,没有横空出世的才华,在AI取代她之前,她选择了回到住宅区,过上自己的隐居生活。
两人都经历过没有任何结果的恋爱甚至婚姻,当55岁重新在住宅区聚首的时候,身上的头衔都要加一个“前”字,这一生的意义唯有他俩知道。
生活的意义是,他们都曾经为某人心动过,又在相处中知道自己原来不擅厨艺,原来自己会过度地配合他人。
曾经雷厉风行,所以如今更想在工作日闲坐垂钓,再无聊的事情只要有闲情逸致都会变得有趣,试想一下在工作日的下午吃着松饼喝着咖啡,和周末在人挤人的咖啡馆里做同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心情相同?
身边发生的事情总让我深感意义本身的意义,某位很努力研究AI的朋友在我的鼓励下把自己应用的成果写成了论文,论文发出之后他转发到自己的linkedin上,这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吧?
结果某品牌驻海外的总监看到,问我朋友发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
不知道朋友是什么回答的,但是这位总监第二天也注册了那个论文发布的平台账号,还在xhs写了一篇关于AI的笔记。
如果没有意义就不去做一件事情,那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情实在有太多。
回看住宅区的两人,可谓这两人的无意义人生纪录,最好的朋友小全得重病离世;初中临时做情人节巧克力结果最后自己吃掉了,活活浪费了两情相悦的初恋;和山东大叔对抗救助流浪猫;帮新搬来的春菜打蟑螂;帮新搬来的辣妈融入小区;还有安抚恋人离家出走的插花师,插花师这份职业可谓意义感低中之低。
在讨论区我看到有人觉得野枝和樱井的努力大半辈子结果却还是回到原点,可谓失败或是不够努力,可是如果原地虽不是罗马但足够美好,又为何一定要离开呢?
回头想想那些中年被裁要死要活的人,为何得不到旁人同情,因为他们不甘心过的却是大部分人都在过的普通日子。
夕日野小区位处东京,阳台大得可以放得下小桌子和两张折叠椅,而且客厅和房间都有阳台。
步行距离有便利店,便利店的店员还是颜值和性格都同样高的韩国留学生,稍微走远一点就有咖啡馆,单车可到的距离有钓鱼场,放在中国哪一个城市,要三者兼得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小于30岁看不懂这部剧很正常,如果您愿意,希望您过了35岁再来看一次。
看完了,很幸福呢,不是那种看完大结局离别的伤感,而是感慨着她们还在一起真好,被第9集骗得我以为还是不可避免地落入伤感的俗套,结果第10大家都回来了,一切重归正轨,圆满!
大家都好可爱,看到那个东山爷爷给野枝推荐大学工作,还有给沙耶香她们默默送圣诞礼物,里面还有乐透的时候,感动得想掉眼泪,大家都是好温暖的人。
好喜欢小奈和野枝!
到了五六十岁我们还可以是像她们那样那么可爱自由的人啊。
看到春菜进入青春期,快来月经的时候,大家都在很重视这件事情呢,好好的氛围,但是小春菜的妈妈为什么不能出现,我以为她去世了呢,是离婚了吧,那为啥女儿要跟爸爸,跟妈妈更合适吧,就算跟了爸爸也应该时常见面呀看到小学初恋的妈妈老年痴呆,最后送去养老院分别的时候,觉得很难过,转头小野看见父母消瘦的背影,感慨着要带个冰淇淋给她们以尽孝道,难过又温馨,至少现在他们还健在不是吗,我们还是有爸爸妈妈的人。
有提到春光乍泄跟张国荣诶,王家卫的电影原来在外国知名度这么高吗,花样年华也在美国电影里被提到过。
好温馨幸福的两个人,五十多岁还可以躺在一起敷面膜,真好啊
一:好友日常,吃吃饭,说说话,帮帮忙,卖卖二手二:不要上年纪上的毫无价值,成人了真的有能力做很多事,可以改变很多事,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好喜欢第三集,人和人的互助,毕竟我们无法改变衰老嘛(野枝枝真的贪吃,把情人节巧克力吃完没送人真是笑死)四:好温暖,发挥岁月之价的老年人好可爱,可以有一个地方不再隐瞒秘密的生活下去,这个小区真的很好呢(话说奈子和野枝枝的内心对话好搞笑)五:开头就结局有猜到小区里的老奶奶们肯定会帮助这对年轻夫妇,算是中规中矩的一集,不过还是会为他们帮助邻居全员出动而暖心,可能这就是剧集存在的意义吧,还是要给人以希望呀六:福田女士和尹君这里,果然是误会,但是这个年纪学韩文也是很帅呢;小奈真的很温柔,野枝枝为了免费去检查确实是大家都会干的事情。
未来还很长呢,还有 32 年,还有梦想要实现,生活还有奔头呢。
七:好友的吵架,确实会就这样就和好了呢,也不是什么大事。
守墓的小狗竟然是小空,确实很悲伤呀八:住宅区的重建,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呢;福田女士真的洒脱,为爱奔赴海外;日本的住宅区真的很好,以人为本,那个间距、绿化,太舒适了九:回归现实了,野枝枝妈妈突然中风,大家开始离开,小奈要去静冈,俩人能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背后是父母的背负。
不舍得离开是怕小空回来找不到人,日式友情真的!
最后一集:太温暖了,果然住宅区是重建不了的,阿姨们是要回来的,两个人一起过年一起扮演红白歌会一起定新年目标,一切才刚开始呢
生活,涌动着工作、琐事、烦心与偶尔的欢愉,当下的我有些年龄焦虑,开始想象三十年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未来如何选择与发展?
脑海里浮现各种问题,无法平静。
在这个时候,我点开这部日剧,也是为了抚慰一下自己的内心。
故事很简单,就是讲一个老小区的两个朋友,她们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她们尽管55岁了,但是只要彼此在身旁,那么她们就不自觉地又会回到5岁那年,像个小孩子一去撒娇、玩笑。
我在想,55岁单身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会像是剧里的小奈和野枝枝那样吗?
小奈在家无工作,原有的插画师工作也无法糊口;野枝枝是大学的临聘讲师,签着临时合同,朝不保夕。
如果我是她们,在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下,我可不得焦虑到晕,但她们似乎还好,尽管烦恼,但是仍然保持着平静的生活。
看完这部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保留那份对生活的好,可以是做一顿饭、打扫一次房间、与朋友赏花吃饭、自己去影院看一部电影,也可以走入社会,做一件小小的好事,真切的感受时光。
55岁究竟会怎么样,现在烦恼会不会太早,杞人忧天罢了。
当下的时光流淌才是真实的,值得去静静感受。
这个时代,有人在拼命把时间压缩,比如短视频的兴起,“三分钟看电影、五分钟看电影“等等,近年短剧的兴起,再次压缩了观看的时间,听说有的短剧竟然只有9秒。
9秒能干嘛?
甚至都不够做一次深呼吸的。
奇怪的是,这个时代有人想把时间缩短,同时也有人想把时间拉长。
比如日剧,日剧可以说是“慢生活“的典范。
看日剧的过程中,不仅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而且自己的整个身体节奏都慢了下来,特别的放松,特别的美好。
我最近在追一部日剧《住宅区的两人》,追得好温暖,好幸福。
追的过程中,能够让你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好好晒太阳,好好观赏花花草草,好好睡觉,总之,整个人的生命都更充盈了。
这是一个讲两个55岁的单身女人回到出生时的小区生活的故事。
之前很少看到关于中老年单身妇女为主角的影视剧。
通常她们都是作为配角出现,要么是被丈夫被背叛的可怜妻子,要么是成了带孙子孙女的奶奶姥姥。
总之,她们总是以社会的身份出现的,而不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
但是在《住宅区的两人》的这部剧,她们就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而且是两个普通人。
这两个女人,一个叫小奈,一个叫野枝枝。
两个人从小就是好朋友,一起度过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高中才分开,后来步入社会,都曾经跟男人一起生活过,以结婚或同居的方式,但是不过几年的时间,就重新恢复了单身,因缘巧合下,她们都回到了小时候的老小区,不仅重新成了邻居,还重新成了形影不离的好闺蜜。
她们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不然也不至于年过半百还回到出生时的老小区生活。
这部剧从一开始就凸显了这一点。
第一集一开始就是野枝枝背着双肩包等公交车的场景,她顶着那张不再年轻的脸,跟年轻人一样挤地铁,挤公交。
名校博士毕业的她还只是一名大学兼职讲师,而她的同学不是教授就是企业家。
而她的好朋友小奈,年轻时也是一名有口碑的插画师,收入不错。
但随着时间变化,她渐渐成了无人问津的插画师,收入锐减,有时候要靠卖二手东西补贴生活。
尽管这样,她们的生活还是美好得令人向往。
比如,不管一天的收入怎么样,小奈都会很用心地做出美味的食物,跟下班回来的野枝枝一起分享,只不过收入好的时候多吃肉,收入少的时候多吃素。
吃完饭,她们还会一起喝喝咖啡,坐在小阳台上吹吹风,聊聊天。
美好的不只是她们的生活,更是她们的关系。
而她们能保持这种关系,是因为她们都没有婚姻、孩子的羁绊,而且父母都很健康,所以她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所以,尽管她们两个人都已经55岁,但她们就像少女时代的小女孩一样在一起嘻嘻哈哈哈,叽叽喳喳,享受简单的快乐和自由。
可以说,她们的生活就是普通单身女人理想的老年生活。
我心想,这么舒服的剧一定是女导演拍的吧。
一看导演表,果然没猜错,这部剧不仅导演是女性,编剧也是女性,可以说是全女创作团队了。
而且两个女演员,58岁的小泉今日子和59岁的小林聪美都是离婚的状态,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总之,好喜欢这样的剧。
野枝和柰子,两个小时候的闺蜜。
长大后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而离开了父母却又重新回到了父母所在的社区。
两人算是开始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小区里既有各种家长里短的人情,也有大爷大妈们的八卦,也有新来的年轻人的家庭不和。
新来的小春菜和单亲爸爸的合住,柰子和野枝也给了他们真诚的帮助。
感觉这样的一个社区,未必是多么奢华的,确实温馨自在的。
邻里关系的融洽的小区才是人间的天堂。
本剧个人感觉最深的就是,不要随便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一个人,总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插花大师森山是宁可放弃高薪不赚也要给社区上课的人;平时看起来非常难弄的东上先生,原来是名牌大学的教授,不但给经常吵闹的夫妻送了圣诞礼物,还给野枝介绍了大学讲师的工作;阳子女士知道她是小区男性的老baby,看电视剧的时候才发现她年轻的时候还真的就是演员出身;小春菜在社区里拍摄记录发网上,不但让小春菜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还给社区带来的额外的活力。
这大概就是人生说向往的生活了。
向往的老年生活,不婚不育,有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住在同一个小区,每天可以一起吃饭,一起去咖啡馆,一起去钓鱼,一起去处理邻居们遇到的问题。
没有孩子的烦恼,没有孙子需要带,没有糟糕的老公,没有房贷,即使不工作也大丈夫。
很温馨,很治愈。
おばさんたちの精神状態が羨ましいです。
金句好多:过了30岁就是余生
回忆起年轻时爱过的人 大概已经挂了吧
被爱比爱要幸福
我们会一直住在这个住宅区吗?
毕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了
能被叫做导演的人要么躲在故事后面,要么挡在故事前面。
松本佳奈是前者。
导演是要保证叙事的结构在文本层面稳定性的人,就是保证镜头作为透镜和面镜时创造的影像与无影像的文字和仅是影像的舞台在叙事上是一致的。
导演不用影像自证,所以导演不是制造偶像的女娲,也不是最像偶像的那一个。
松本佳奈这一类导演躲在故事后面,给观众一把椅子,一把可以坐在上面感受自己在看电视时候是谁的椅子。
换句时髦的话说,好的女性主义是可以通过看到故事里的女性身体力行地过日子然后获得娓娓道来的感受,你可以随时抽离,是可以带着平缓的愉悦心情和一部分文化体力来反思自己的,反思自己的狼狈、失败、无奈、无知和偶然间的幸福的,而不是跟着影像里那些偶人甚至自称导演的那些人大张旗鼓又彷徨又呐喊的,重新制造一个二元对立的芭比世界,有些稍微读了点书的人会把“自己当真知”装点起来,让你看不到,让你只感觉心潮澎湃,殊不知ta是在为自己争名逐利,根本忘了女性主义到底是啥,到头来票房进了自己腰包,好人卡也赚到了,甚至是至高无上的金灿灿的好人卡。
细想是不是跟election一个道理。
最后一集大概16min,野枝枝和小奈在春菜的镜头里成了団地里的二人。
观众就有了更大的机会来反观自身。
评论区一起看,更多见主页本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曾被称为神童的优等生太田野枝(小泉今日子 饰)是兼职大学讲师,看起来粗枝大叶,实际上认真严肃,离过一次婚;樱井夏子(小林聪美 饰)是插画家,然而最近刚失业,靠在跳蚤市场上下载应用程序谋生,做事一丝不苟,擅长烹饪,单身。
50多岁、在住宅区出生、住在老家、单身,这样的两位发小,即使心有不宁也相安无事,温暖幽默的友情日常故事。
55岁的年纪,不婚不育,住在小时候的住宅区,与闺蜜一起吃饭、喝咖啡、看电影。
神仙友谊,无比默契,能精准感受到对方的心情。
野枝与小奈这一对好友在住宅区的生活,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喜爱与羡慕:这就是我向往的中老年生活!
野枝小时候被称为神童,读书很厉害,博士毕业进研究院,后被研究院除名,开始做兼职讲师。
她在三十多岁时结婚又离婚,搬回到住宅区与父母同住,离大学比较远,要花两个小时的时间通勤。
小奈曾经有过一段同居生活,分手后回到住宅区独居,她是自由职业的漫画师,然而最近单子越来越少,不得不在二手交易APP上变卖一些老物件来维持生计。
两人都不是世俗标准中的成功人士,但她们的生活状态,松弛,温暖,充满活力,传递着一种治愈性的信息:这个世界上有她们这样的人存在,真的很美好。
野枝与小奈彼此认识超过半个世纪,到了这个年纪仍然相互陪伴,在对方面前无比放松,笑笑闹闹,仿佛时光没有走远,而她们依然是孩子。
小区里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像野枝与小奈这样早已年过半百的人,在邻居老太太眼中属于是“年轻人”,因此被佐久间阿姨叫去帮忙修理纱窗,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小区里很多老人都来找两人去装纱窗。
小区里住进来一个单亲家庭,相传父亲与女儿的关系不好,甚至可能存在家暴问题,晚上小奈与野枝听到小女孩的求救声,赶忙冲过去救人,结果发现是小女孩看到蟑螂吓到了,这才解除了误会。
年轻的父亲带着小女孩非常不易,经常来找小奈与野枝帮忙,一来二去,小春菜就与她们混熟了,后来还与她们一起组了个团,在夏日祭典上唱跳表演。
住宅区里新来了一位花艺师,他常常见到小奈与野枝在一起亲密无间的样子,误以为她们是情侣,觉得她们应该更能理解他的处境。
于是请她们去家中做客,倾诉了自己的伤心事,原来他不久前失去了自己的同性恋人,才搬来这个小区,正处于一段孤独的难熬的时期。
小奈与野枝是很好的倾听者,她们给予了他理解与支持,帮他融入这个小区,后来发现原来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花艺师。
小区里热心的老人更是鼓励他开办了一个插花班,花艺师变得忙碌而快乐起来。
这部剧并没有一条紧凑的故事主线,而是像闲话家常一样,絮絮地向我们讲述住宅区里发生的日常,真实,温暖,细腻。
住宅区里,邻里之间,往来互动,充满着暖暖的人情。
爱八卦的佐久间阿姨,风情万种引得许多老先生侧目的福田女士,总是严肃挑刺的东山先生,刚搬来的经常吵架的年轻夫妻……
年轻的丈夫买的彩票中了大奖,却被妻子扔垃圾扔掉了,于是小区一群老人出动,帮助他们截垃圾车寻找彩票,即使是与这对年轻夫妻闹过不愉快的东山先生,关键时刻也帮了他们一把。
虽然最后证明这就是个乌龙事件,年轻丈夫买错了号码,与大奖失之交臂,但经此一事,他们与邻里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更快地融入了住宅区的生活。
《住宅区的两人》以看似闲话家常的方式,同时也精准地辐射到现实社会问题。
比如日本的老龄化,这个已经有58年房龄的住宅区就是一个鲜明的写照,里面住的大多是老人,野枝的爸妈都是80多岁高龄了。
同时还反映了同性议题、婚恋问题、老住宅区重建的议题等等。
福田女士在快到七十岁的年纪,还能为爱情而远渡重洋,小奈曾经替她担忧:不会是国际杀猪盘吧?
她们在圣诞节收到福田女士发来的与“那个他”的幸福合照,正在为福田高兴惊叹之时,马上转场下一个镜头,福田女士狼狈地拎着行李箱回来了,嘟囔着“哪有那么顺利啊”,爱情转瞬即逝,庆幸还好住宅区还在。
住宅区里的点点滴滴,花花草草,满满的回忆,以至于他们都不舍得搬离这里。
野枝甚至做梦,梦到自己扛起机关枪扫射,来守护住宅区。
野枝的母亲节子脑梗晕倒,出院后,大儿子提出要把父母接回自己家里住,节子拒绝了,因为正是这次生病,让她更加感觉到,这里才是家,是她愿意在其中死去的地方。
开发商临时变更计划,住宅区重建计划泡汤,那些不愿意搬离的人们终于得以开开心心地继续住在这里。
小女孩春菜虽然是后面才住进来的,也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因为暑期研究的作业而注册了账号,在网络上发布在小区里录下的视频,渐渐地涨粉破万,还带红了周边那家烤薄饼的店。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春菜的账号了解到这个住宅区,喜欢上了这个住宅区。
剧集的最后,大年夜等着看跨年节目,偏偏电视就在这个时候坏掉了,于是我们的野枝枝和小奈,diy亲自上演了跨年节目,在她们的倾情演唱声中,这个温暖治愈的剧集迎来了结局。
真好呀,看完这部剧,我不焦虑了。
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人。
有我们这样的人,也是可以的。
冬天躲在暖桌下,暖烘烘,热乎乎,懒懒散散,拖拖沓沓。
身边有好友相伴,做着美食给你吃,家里有父母等你回家,邻里之间和睦友爱。
野枝枝55岁了,仍然是个幸福的小孩。
像童话一样美好的日剧。
就算是常看日剧的我真的也觉得他太平淡了。可能是最近的生活非常平淡,不需要平淡的他人来相衬,也可能是最近情绪低落,更没力量看到他人平淡但却美好又充满希望。
看了真心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生活只要认真过都是很美好的~和她们几个也都是说了很久以后说不定凑在一起养老挺好的~就是很好笑看了剧的小朋友一直在说我很像两人用搅拌机打在一起的样子,笑死
生活流疗愈系 但是真的很缓慢 充斥着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看得很困 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剧
心灵按摩。最后一集出人意料!昭和时代的日式告别故事,可能结尾就是大家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变化,歧路分别,经济发展的大车碾过来没办法。令和时代的变化就,surprise!!啊太松弛了!
今年最喜欢的日剧,是那种好久未见的琐碎的、温情的、轻松的、不和你讲大道理,但是突然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就把你击出眼泪的柔软日剧。虽然刻画的是偏理想化的生活,但一张简单的餐桌一支黑白的画笔,就足以告诉我们平凡的老去也一点不恐怖,55岁也可以像小学生一样拌嘴,随意活着也能体会生命的全部有趣。真的很喜欢。
令人羡慕的暮年生活状态~
知道这两位西瓜之后再次联袂,盼来的剧。所以第一时间每周追看。炉火纯青。代入感。日剧绵里藏针,感叹的有很多,不光是友情……
我只有一种感觉就是deep fake,一层样板壳
cliché,日剧千年不变的调调和故事情节
后面逐渐十分普通
看不下去
边看边哭,全结婚了,一个一个送她们结婚了,我过不上这好日子了,嗷呜嗷呜嗷呜,交新朋友都有ptsd了,谁知道来了又会什么时候走,成年人孤独才是常态,采访过了结了的也孤独。能不孤独不遗憾的走完一生,这样的人生赢家,寥寥。
西瓜售後,秋冬也有定番劇了
虽然是西瓜售后,题材也蛮好的,但是坚持看完也没有很喜欢,因为实在是太无聊了!作为一个能看下去日常感的日剧受众也无法欣赏她们随地大小唱我爱记歌词实在是太没有共鸣了。还有厨房部分的大概所谓精致料理也看着吃不饱产生的没有食欲感。甚至最后产生了一丝愿意和住宅区同死怪不得社会发展停滞了的微妙滑稽感。(她们的演技在这部剧里看起来怪怪的,念台词的样子看起来太有礼貌了,觉得有点日本女人的温顺但疏离,明明是闺蜜啊!
非常老套,老套的温情,老套的语气,老套的演员神态
日剧总是把生活框得好小,底色里总有一种社畜般的压抑和疲惫,就在生而为人我很辛苦/没人能挺直腰杆一直好活的背景下以微小的友情和生活细节治愈自己。这部剧就是如此。但可能和自己太像所以偶尔看得喘不过气
确实不如西瓜
聪明从来都是把事情归纳得更简单
越来越看不下去这种了,过滤过的生活,一眼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