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事的篇幅由一段标准Woody Allen式的音乐开场,看着Ray和几个傻子竟然异想天开得想要把银行旁的店面租下来进行一场世纪性的盗宝行动,这时双手已经遮住了双眼,又忍不住想透过指缝来看这不堪入目的行动如何被终结。
人家说傻人有傻福,怎么会想到最为掩护的饼干店竟然无心插柳柳橙汁的变成上市大企业,一翻身的夫妇两人对于好不容易获得的金钱却有着不同的利用方式,Franchy终于可以开始追逐当富太太的感觉,就如电视上那些王公贵族跟名媛一样,品味出众终日在上流派对中与人攀谈。
Ray在另外一端则只想着度假,无拘无束的当自己,到海边可以晒晒太阳,一劳永逸的生活,正如他的每个行为,都是想着一劳永逸。
当无异间发现自己其实被自以为融入的上流社会所瞧不起,Franchy知道除了钱她还要增加所谓的品味,才真正的可以和大家互通有无。
这时休葛兰所扮演的David就在这时做为最大的帮助,渐渐的Ray已经这一连串无趣的品味训练课程甩开,他宁愿出去溜搭也不想要再看这些看不懂得表演跟死板板的画作,时常留下David跟Franchy单独出门,Ray其实是知道的,他知道自己的老婆已经逐渐离开自己,当成长的速度无法往同一个方向前进时,不用Franchy说出口他都知道,但人生就是如此,他也留住一个无法迷恋自己的心。
我也以为David跟Franchy是有结果的一天,就如我们在偶像剧之中总是大老板跟小资女,女王跟小狼狗的浪漫谱曲。
但是我们都忽略了那最重要的一个部份就是互利共生的关系,Franchy透过买David代理的作品做为一种回报,而同时吸取那她怎么也学不会的上流社会用语跟行为举止,总是唐突得令人捏把冷汗。
品味都不是天生的,我们崇尚品味,彷佛品味就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人格跟品德,中产阶级努力的学着贵族,学会正確的礼儀,喷上古龙水跟穿上华服努力想要甩掉一身的铜臭味,正如铁达尼号的暴发户molly大家都瞧不起,尽管她已经穿上了华服配上得宜的礼仪,暴发户的标签就是甩不开的阴影,一条隐形的身分鸿沟区隔了彼此,做为一种高尚贵族的护城河,Franchy僅管再怎麼努力也不得其門而入,只差沒变成邯鄲學步。
幸运女神并没有一直站在franchy这边,公司的破产让梦幻的泡泡瞬间瓦解,再高尚品味遮掩不了人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砰的一声,大家都跳起来拍手解散了,仓促中留下四不像的Franchy,什么都没有,瞬间打回原型,一直到梦醒時分才惊觉自己的荒谬。
当失去世界时,我们才最能檢验什么是生命中最珍贵的,Ray并没有离开,他甚至还想要最后一搏的去偷取还不知情的上流人家,那些人还指望着Ray得投资,尽管他们是如此看不起他。
「笨蛋」 Franchy对着Ray说。
(笨蛋,对,我就是大笨蛋才會喜欢你)Ray一如往常的又搞砸了自己的计划,没说出口的自责,看着被打碎的玻璃项链,反而说出「你看你弄得都是玻璃」这种话来推卸一点自己的责任,仍不愿承认自己是个输家,但Franchy雖然有種種不滿,但爱到卡惨死!最后两个人皆大欢喜的仍如此相爱,更证明爱情的魅力及它的无以名状,在绝望之中是爱情让两人撑过每个日子,在抱怨中仍心系彼此,在迷网时仍不停想起彼此,贫贱夫妻百事吉这个版本的翻译就看得出翻译者的用心,\。
整部片子都充斥着荒诞气息,一方面左手拿着真情,另一方面右手拿着艺术。
从生活中常见的琐碎切入,把那些我们认为的不美硬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用大家认为的美好来颠覆这一切,论证了一个理论上的悖论。
当一个土大款不知拘泥于富贵,想融入到上层社会去,她开始学习。
这样的荒诞让人们恍然大悟,艺术素养,文化厚度来源于生活,形成于习惯。
导演用艺术的形式嘲讽那些不懂艺术的人,艺术不是绕口的高深的术语,艺术不是遥不可及的灵感,艺术不是上流社会的专宠。
艺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源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
艺术的强大在于共通互融,孤立是一种狭隘自私弱小的表现,艺术需要一个真正的回归。
没有人能够教你怎样生活,因为所谓的生活方式伴随一个人生长经历,成长背景,内心世界。
一个人习惯于和自己的生存作斗争,但这个主要矛盾消失,她就手足无措,面对无数选择而迷茫。
生活失去曾有的方向,人就会随性,跟随人性,人们选择贪婪,舒适,安逸,虚荣。
有人说内心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贵,因为没有人可以将你的富贵偷走,江湖中的诱惑也不能将你带入歧途。
在如今这样一个价值观扭曲的社会,人们更加难以坚定内心的想法和曾经的自己。
鱼目混杂中,David是多见的,然而业余小偷却难得。
每个人都只是社会中的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要给自己一个定式:输不起。
得到财富就要死死抓住,放到保险箱里,却不知背后颤颤巍巍的站着一群业余小偷。
小人物得到过,知道得到有多么不易,小人物失去过,知道失去没有想象里那么糟。。
哈,好喜欢这对小人物,夫妇俩很登对呀。
艾伦讨不到钱自个上阳台郁闷,她会跑去‘好吧,说说你的想法’。
听到弗伦奇被骗光了钱财,拿着自己‘英明’策划偷来的珠宝就奔去解救爱妻于危急,‘一听到我就来了’,才不计较有过的隔阂间隙,满满都是爱。
还有,伍迪·艾伦拉着梅兴奋描绘重出江湖大计时,我觉得他太可爱了。
以及“我叫梅,我是来把风的”,哈哈,拙劣到有趣。
简单的蠢笨才不易吧,现实里磨光棱角的圆滑与精明,谁会觉得有趣?
所以你觉得他们滑稽吗?
嘿,分明是有趣
昨晚看了个伍迪艾伦的片子——《业余小偷》。
其实看这个片子才花了我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这已经是第三次看它了,前两次也都各看了近半个小时,拼在一块才把他看完,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发现自己实在不是个写故事,作编剧的材料啊。
第一次看的时候从头看起,伍迪艾伦是个不务正业的老混混雷,有个爱他但是也抱怨生活艰难的老婆法兰奇,还有几个一起打牌喝酒的朋友。
雷非常自信自己的智慧,因此总是琢磨着做一桩大买卖,最后看重了银行旁边的一家代租店铺,他打算把这个店铺租下来,然后挖地道到银行去。
店铺租下来,上面为了掩护由法兰奇开了个点心店,而雷则和他的一票朋友则在下面挖洞,当然不出所料的挖的一塌糊涂。
而法兰奇的点心却大受欢迎,纽约人就像天津人一样,为了吃的可以排起长长的长队。
第一次看到这里结束,我对影片结局的预测是最后雷和他的伙伴们经过种种艰辛后仍然失败,而法兰奇的点心店则不断发展,最后雷和法兰奇有了钱,老公主和老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结果情节发展的比我想像的要快的多,第二次看了还没五分钟呢,影片就已经到了一年后,法兰奇的点心店吹气般的膨胀成了一个集团,雷和他的那一票朋友都成了有钱人,住在大房子里。
雷的生活依旧,和老朋友们在酒馆里打牌,只不过穿着西装,赌注也上升到了几百美元。
而法兰奇则不满于这种生活,希望能在精神上得到提升,能够进入上层社会,在一次举办宴会被人批评没品位了之后(宴会上艾伦穿着锆蓝色的西装,鹅黄色的长裤,甚是可爱),法兰奇找到了一位艺术家,求他作自己的家庭教师,训练有关“优雅生活”的种种。
这艺术家是休·格兰特扮演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眼睛都快直了,怎么休·格兰特还混到这里来了,我对休·格兰特有些很离奇的记忆,我惟一看过他的一部片子大概还是三年前的一部不知道什么名字的伟大片子了,那里面一开始就是两个贵族小姐在一间屋子里闲坐聊天,休·格兰特为了天知道什么事闯了进来,然后不停的道歉,一边道歉还一边神经质的眨巴着眼睛,不是常人的那种眨巴,而是那种好像有个蜜蜂飞到他眼睛里的那种一直眨一直眨。
正在我看的很想扁他的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片子中的那两个小姐心照不宣的笑着对望了一下,竟然都觉得休·格兰特很性感。
而这时,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我旁边的女伴竟然也觉得休·格兰特很性感。
天哪,性感就是眨八字眼么?
我一瞬间就崩溃了。
不过这部片里多少改变了一些休·格兰特在我心目中的原有印象,他穿着得体的黑西服,一张脸相当的沉稳和蔼,一头浓密的乌发更是梳理的一丝不苟,油光可鉴的让我有些惭愧。
最重要的是,休·格兰特在这片里演一个坏人,他的计划就是骗到法兰奇和他结婚,然后骗取她的财产,知识分子最流氓啊。
而法兰奇也像所有女性一样,被格兰特的八字眼迷倒,越来越看不上家里那个庸俗的小老头了。
而雷也对这种富贵生活越来越不适应,他渴望去过过去那种自由贫穷的生活。
第二次就看到这里结束了,我对影片结局的预测调整为法兰奇和休·格兰特结婚,结果被休·格兰特把财产骗了个精光,于是她看清了“上流社会”的面目。
重又回到雷的身边,过起了平常日子。
结果情节的发展又一次比我想的要快,法兰奇还没和休·格兰特结婚呢,她的集团就因为会计们搞鬼而破产了。
休·格兰特随即离去,让法兰奇认识到了他的虚伪,而雷则和法兰奇的妹妹合谋,想去偷窃一家上流朋友的珠宝,但在紧张之下,他却搞错了,把带去掉包的仿制品当成真品又带了回来。
两人各自犯了一个错误,彼此抵消,重又依偎在一起。
但这一次,法兰奇拿出了一个昂贵的烟盒,这是她先前送给休·格兰特又从休·格兰特那里偷回来的,他们可以依靠这件珍宝去开始新的生活了。
也许是因为瘦小的人所需要的能量也少?
年老的伍迪艾伦看上去仍然是那么敏捷精神,看着他,会有一些对“老”的美好想像,觉得这是生命中智慧积累到能产生乐趣了的阶段。
艾伦从十五岁开始就给杂志写幽默专栏了,虽然插科打诨,但心态不是一般的好。
等到拍电影时他更是已经驾轻就熟,把自己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熟读过很多书,按咱们的标准算是个“知识分子”,还是“艺术家”。
但他也从来没有忘记对这两类人进行嘲笑。
就像他也同样嘲笑雷那样的无赖们的愚蠢一样。
他通过嘲笑一切让这世界变得轻松,他又因为对爱情的信赖而让这部片子变的温暖。
爱情和金钱,像是一对强烈的对比色嵌在这幅色彩浓郁的讽刺画中。
而最终在法兰奇敲碎了雷带回来的玻璃项链时,我们看到对着一地的玻璃渣,雷的反应一脸沉痛,慢慢的坐了下去,说出口的却是“这是你弄乱的,我不打扫,你要打扫这里”。
哈,在法兰奇谅解的微笑里,金色落幕,而玫瑰色的爱情生起。
我一直对伍迪艾伦的电影不感冒,太多个人输出,自己老要出镜,老给自己安排美眉,巴拉巴拉的很无聊。
这部影片前半段还行,就在我认为这些年误会这个小老头的时候,无聊上演了。
几个人在小老头的带领下,租房卖曲奇饼干打掩护,挖地道,抢银行,结果地道劈叉了,挖到了女装店,曲奇饼干却火了,小老头的老婆成了曲奇一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几个曾经的穷光蛋一夜暴富,成了有钱人。
一姐要提升自己,注重精神食粮,跻身上流。
漂亮哥上线,带她进军时尚、艺术、品鉴美酒、辗转博物馆和美术馆,听的都是现场演奏的高雅音乐。
而小老头一心只想回归老本行,偷鸡摸狗,去加利福尼亚晒太阳。
没人守财,很快公司就被内部人士弄到破产。
漂亮哥决绝离去,两夫妻重归于好。
竹蓝打水一场空,只能说,不管有没有钱,两夫妻经受住了考验。
没觉得这出闹剧是要讽刺什么、隐喻什么、或者反映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好玩的故事这么简单:笨贼也有春天,只不过是以歪打正着的方式;暴富就是缺品位,不管你能花多少银子买多少幅世界名画装点门面;还有什么?
真爱就是门当户对,大帅哥陪你即使不图钱也是为了钱;落魄时想着你的其实还是那个笨手笨脚啰里巴嗦的糟老头、而危难时聊以渡日的终归还是落魄时学的那点不光彩的手艺活…怎么自己也开始啰里巴嗦了,难道也是伍迪老爷子附体了…😊
伍迪·艾伦的《业余小偷》,一群想要抢劫银行的人意外的因卖曲奇饼而发了财。
发财后的女主一心想要融入上层社会,花高价请一位帅气英俊的人带她提升品位。
可惜,好景不长,女主的钱被会计骗了个光,还欠了一大笔的债务。
得知女主破产后,那英俊帅气的老师就扬长而去。
女主最后发现和原配男主之间的真爱,又回到了贫贱的恩爱夫妻。
荒诞喜剧的叙事情节,对上流社会拜金的虚伪作风嘲讽,对人应该保持自我的提醒,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可以使自己幸福的,要朝着那个方向去,朝着真正的热爱事务,真正爱自己的人去行进。
我想应该就是这些了。
嗯,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当然,这部电影和《安娜·霍尔》它们都挺不错,只是,我总觉得还只是不错,也许《安娜·霍尔》是我还没太看的很懂,但是《业余小偷》我想我只能说,还不错。
很高兴能看到这部电影,一方面这部电影很有趣,看得很享受;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是典型的明白人拍电影,知道一部电影应该怎么玩。
看得越多越觉得,郭德纲那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事情不是搞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的问题。
这部电影真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把一个很简单类型的影片拍的明明白白,既娱乐又内涵,而且是小娱乐小内涵,太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了。
蠢蛋电影—胡闹电影—讽刺电影的结构设计这部电影的结构和发展脉络很清晰,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伍迪艾伦谈到这个剧本的写作时明确谈到,剧本的灵感源自于一个社会新闻上很愚蠢的盗窃计划,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挖地道抢银行的灵感。
一个无所事事的底层,因为小偷小摸进过监狱,想着租下黄摊儿的披萨店掩人耳目,从里面挖地道到对面的银行。
找到的班底是两个更无所事事还认为主谋是无比聪明的人的更蠢的家伙,这样的设定明显是要拍摄一个蠢蛋电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乐子,让人捧腹,像极了伍迪艾伦在俱乐部里的讲的段子。
然后为了掩人耳目,这个小店要经营点什么,于是让伍迪扮演的雷的妻子弗伦奇在店里烤饼干。
结果可以想到的是,地下室三个蠢蛋干得一团糟,挖爆水管,看错图纸,甚至挖到了隔壁的服装店。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小甜品店生意格外的好,弗伦奇甚至要让她的表妹来帮手,结果小店得到了电视台的关注,用现在的话说,成了网红。
就这样,银行没抢成,经营战略全面转向了甜饼生意。
一年以后,竟然建立了他们的甜品帝国,彻底的发了。
注意,如果说前面一帮蠢货在那挖地道抢银行是蠢蛋电影的话,从甜品店火了到建立大企业身价暴涨,这就从蠢蛋电影转向了胡闹电影。
胡闹电影就是夸张现实,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但里面的人不一定是傻的,可以很精明,但是很胡闹。
比如美国的《冒牌天神》和中国的《西虹市首富》,都可以归为此类,一个不可能的大前提,然后在里面把人耍得团团转,如果在能找出点意义就更好了。
影片演到这大概在30分钟多,也就是影片的三分之一的位置。
如果就这么胡闹下去,很有可能让人面部僵硬,索然无味,也不会是伍迪艾伦的路子。
伍迪艾伦自己也谈到,剧本写到这的时候,自然就发现这已经具备了搞讽刺电影的前提,也就是暴富阶层与真正上流社会的差异,以及在渗透过程中的两边的笑话与反讽。
在这一点上,我们通常把讽刺的对象和异样的目光投射到这个暴富阶层上,但其实,笑话一下本也是平民的暴富阶层有什么更大的意义呢,是不是更多的是五十步笑百步呢?
显然,伍迪艾伦不这么干。
这个暴富阶层固然可笑,但在这部电影中,两个主要代表,雷和弗伦奇,丈夫和妻子,还都是表现的很真实。
雷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明确地表示不喜欢歌剧、芭蕾舞、夸张的餐食、浮夸的家装和没完没了的宴会,他想玩牌,吃汉堡,到佛罗里达过阳光沙滩的生活。
而弗伦奇当然是极尽浮夸,把没有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当她自我发现的时候,真的想要认真学习有文化有修养的生活方式,真的去看画展、听歌剧,熏陶自己对过往的自己开刀,而不是表现出虚伪与虚荣。
所以这两个人物一下就成了一面镜子,成了试金石,反衬的反而是高高在上的上流阶层,他们的虚伪、贪婪、势利和附庸风雅,真正的喜剧落在这里,让人开始会心的笑,影片的档次也提升了起来。
当然,胡闹电影转向讽刺电影可以,但胡闹的前提一定要有个收尾,伍迪艾伦选择的是“黄粱一梦”的模式。
雷和弗伦奇两个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在暴富之后与上流社会的冲突中形成了分化,既在财产上,也在情感上。
在财产上雷想净身出户,摆脱现有的生活方式;而弗伦奇以为坐拥甜品帝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想的是投资艺术,追求高雅。
而在情感上雷明显感觉到了妻子与自己的分化,感情的倾诉向弗伦奇的妹妹转移。
而弗伦奇越来越爱慕自己的老师——休格兰特扮演的帅气艺术品中间商,已经考虑终结婚姻而转投帅哥。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两个可爱的人的结局可就不那么可爱了,一个胡闹电影将以悲剧落幕——一个暴富必然会分裂的俗段子。
聪明如伍迪当然不会这么干,胡闹的开头,胡闹的结尾,随便找个都没露过面的会计,就把公司搞垮了,不仅搞垮了公司还收掉了他们现有的作为抵押物的一切财产。
好了,黄粱一梦完成了,什么都经历了,什么也都没有了,就好像之前从来都没有过一样。
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审视了两人的关系,重新美好的在一起。
尽管在财富上回到了从前,但是两个人物在影片中都实现了升格,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还讽刺了上流阶层的嘴脸,实在是一出好戏。
蠢蛋电影的人物设定不能有原罪这部电影好玩、好看,确实是因为故事本身很有趣,但这个故事之所以在这么夸张的设定下还能圆的通,人物的命运发展都能让人接受,主要的核心因素在于对影片中主要人物的精心设计上。
前面说了,这部电影的开头是蠢蛋电影,甚至涉及犯罪。
那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不能让主要人物有原罪,就是真正实质意义上的犯罪,这一点是最大的前提。
其实影片中的人物一直都踩在犯罪的边缘,一直呼应着片名—— Small Time Crooks——偶尔的罪犯。
这样的偶尔的罪犯在影片贯穿始终,成为一条暗线,大体有这么几次。
雷想抢银行是犯罪动机,挖地道是行为,还被警察发现了,这就要坏事,然后警察不想揭发而想入伙,这个犯罪就不存在了。
雷憋不住想要偷盗上层朋友的宝石项链,做了赝品想要掉包,阴差阳错又拿回了自己的赝品,而主人并不知情。
拿回来的是赝品这个事实被妻子证实了,赝品也被破坏,于是这个犯罪事实又不存在了。
真正唯一实现的犯罪是妻子弗伦奇在休格兰特那里偷回了古董烟盒,使用的正是雷教给她的开保险箱技术,与前面的交代形成很好的呼应。
这个犯罪是真实的,但这个烟盒价值不菲本来就是弗伦奇受了蛊惑送给帅哥的,得知帅哥并不爱她只是为了钱之后试图要回来,而遭到了无耻的拒绝。
那么好,只能用这样的手段物归原主。
这个犯罪是实,但是站在了道德的高点上,而且帅哥恐怕也不会因此报案只能认亏,于是这桩犯罪又化为乌有了。
主要人物不能有原罪的设定非常重要,可以设计很多误会,很多追捕,甚至人物本身都以为自己犯了罪,但一定到最后有一个解脱之法,好让影片有一个喜剧结尾,保持电影的基调。
反过来说,如果人物在影片中真的犯了罪,观众还怎么在道德上站在他们这边呢?
毕竟这是一部蠢蛋喜剧电影而不是黑色幽默电影。
这一大原则在美国类型片中玩得很溜,在国产影片中还磕磕绊绊,最典型的要对比一下同样具备蠢蛋电影、胡闹电影结构的《无名之辈》,玩的就非常不明白,所以在结尾部分乱作一团,人物命运零零落落,都跟人物设定出现严重偏差有关系,更具体的分析可以参考《 光芒四射的平庸与媚俗》。
现实的外衣,架空的故事是拿手好戏伍迪艾伦最擅长的就是用一个现实的外衣做包装,实际讲的是一个架空的故事,这一点在形式上非常讨喜。
伍迪艾伦是纽约人,就生活在曼哈顿,所以熟悉的场景信手拈来,拍出来的东西很有质感。
这一点非常讨巧,一方面来说,只有拍熟悉的事物才能拍得真切舒服,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纽约、曼哈顿,太有代表性了,大都市、小人物,高楼大厦、底层人民,知识分子、富商巨贾,这样的冲突俯拾皆是,而且喜闻乐见。
所以这样的影片形式被伍迪艾伦玩的得心应手,他甚至在写剧本的时候都能想到情节会在哪个场景发生,背景是布鲁克林桥还是第五大道。
尽管电影场景是真实的,人物是现实中的,并不代表这部电影是就现实主义的,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
国产电影在近些年特别喜欢用方言,喜欢拍实景,搞一些现实中的冲突,貌似一下就披上了现实主义的外衣。
事实上,很多形式只是为了加效果,为了更夸张,更搞笑,更有表现力,实际上故事是戏剧化的,跟现实主义一点关系都没有。
创作者最好在创作动机上清楚的分开这两类影片,明确影片的创作方向,不要蒙观众,也不要让观众迷惑。
跟着哭了半天,其实你在扯淡;笑得肚子都疼了,回头一想说的全是社会的苦楚。
这就糟透了,电影该娱乐就好好娱乐,该深刻就好好深刻,别搞得观众表情扭曲,不知该怎么面对。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伍迪艾伦的拿手好戏,拍得得心应手,趣味盎然。
对照国产电影看,又是一个可以参照的很好的教材。
这样并不复杂的,带点娱乐带点内涵的片子在国内拍的还不是那么流畅,而这种片子真应该是市场上很重要的供给,值得好好学习。
笨贼想通过饼干店作掩护,挖地道抢银行,可惜他们的水平可远远不及越狱里面的scotfield,计划搁浅,然而生意却红红火火...美国纪录片节目60 minutes主持人之一Steve Kroft也到里头客串了一把。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笨贼们把水管挖爆的那一场,警察到饼干店买东西,听到了异常的动静,问老板娘怎么回事,而被水淋得个落汤鸡似的woody Allen恰好跑出来,怕计划暴露,便谎称自己是个"plumber"。
真是个可爱的小老头!
Woody Allen,再加上突然间有趣的讽刺与幽默,缓解了有时过于严肃的主题。
雷·温克勒(伍迪·艾伦饰)是一个有犯罪前科的洗碗工。
他的妻子,弗伦奇(特蕾西·厄尔曼饰)是个专给人修指甲的美容师,她处处留心,希望丈夫能安于过平静而安稳的生活。
当她意外地得知雷正在策计一个抢劫银行的计划时,她便极力阻止,拚命反对。
可雷决心已定,他准备找上三个愚蠢的同伴一同去实施他的计划,并且千方百计把妻子拉进来,要让她在甜饼店里打头阵。
很快,一个一夜暴富的银行抢劫行动便开始了!
不过似乎一切和他们的想象并不一样……
缺了点灵魂
今年開始很愛伍迪艾倫的最大原因應該就是很少有人讓你還能相信生活里有奇蹟。
浪费时间
I’ll never get Woody Allen, so overrated
原谅我的小市民品味吧。
#观影手记# 2445 3.5当年恐怕是冲着休格兰特看的哈哈哈。老公:你可真是嫁了个聪明人.老婆:那我就重婚了.,"你经历这么丰富,还这么年轻.""哦,密室镜子里有个老年版本的我.",有很有趣的小段子,还有"我想让你教我人生,你还真是给我上了一课.",但整体就普普啦。女主演得确实好(虽然头半小时里丑得闹心),妆发造型也精彩。
说实在的,我真是服了伍老头子了。。。总之 我无语地笑抽了。。。
what a life!
推荐此片给所有中国的暴发亿元户,you are who you are. you can change, but destiny awaits.
这种一直说个不停的电影我真的不太喜欢
我总觉得最后那个项链是真的
搞笑又温暖,总是爱给所谓知识分子/高雅人士啪啪啪打脸。因为伍迪艾伦发音很好听,我就是喜欢他主演,罗罗嗦嗦的。
没人能比伍迪会讲故事了
啊,这对倒霉鬼,这对活宝!老伍,你真的太话痨了!
激情絮叨
下流不上流,上流亦下流看看他们和自己,都那么可笑
白云黑土电影版
特别可爱
生活本就是电影。
纽约白云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