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直都不喜欢秀爱那副很作的样子,但她的声音确实很温和,含糊的发音很特别。
电影画面太凌乱,削弱了情节的感染力。
话说我超想掐死那个乱叫的小鬼还有那个乱插一手的导播,看得真够郁闷的,总是有这些蠢蛋给人添乱,还有那些浪费纳税人的钱的警察。
此外,跟踪狂的角色设置得很出彩。
片尾也反映出记者这个职业真不是人干的,除了秃鹰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们。
看片时第一反应是,不管是哪国的警察都是打酱油的,救命还得自己来。
运气好,会有路人、朋友或者铁杆粉丝来帮你。
后来发现,这导演是不是在讽刺男人的愚蠢、暴力和肉欲啊!!
那个警官出警前死活要主播请他吃东西,吃了才有力气办案,我都笑到无语了,活脱脱一个大吃货嘛。
还有片子里那两个忠实粉丝,一个粉到变态杀人,一个粉到痴呆失语。
虽然善恶有别,但都是从头到尾像苍蝇一样缠着女主播,散发刺鼻的肉欲。
最后,女主播踩着高跟鞋,推开人群,拥抱两个小女儿时,我只能冷笑,“男人,你能给女人安全感吗?
”这片儿,我只看懂这么多了。
想骂一下字幕组,什么乱七八糟的,会用“牛逼”“老娘”这些俚语就能乱用吗?
明明是母亲哀求凶手放过女儿,字幕能写,“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牛逼??
”这是个神马状况。
人家是气质女主播,就算和罪犯翻脸也不可能一口一个“老娘”我也怎么怎么样。
什么玩意儿!
我对字幕组一向抱着钦佩的态度,毕竟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造福人民。
而且有时还来点小幽默。
但我也是牺牲业余时间来看片,还被迫接受了你的垃圾字幕,我向谁喊冤?
所以奉劝那些半瓶水,那些捧着烂俗当幽默的白痴,放下那部好片!
《正义论》中处处为我们设定了电车难题,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我们似乎总是在做着艰难的抉择,但我们又经常发现,我们追求的却大大超乎我们的认识。
作为一个法学生,一个以One Lawyer做终极理想的偏执青年,这部片子里,看到了关于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
导演在片中处处为我们设定了“电车难题”,不论是作为观众还是秀爱,我们时刻处于选择的困境之中,我们在看片时,看着秀爱一步步走进绝望,又以“back to hell !”结尾,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这何尝不是导演对虚伪的嘲笑呢?
只看人物设定,秀爱饰演的高善英是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以犀利的言辞著称,经常公然批评司法不公,并借此获得了大批的粉丝。
而她本人同样对此沾沾自喜,对上司同事颇为不敬。
这样一个人恐怕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吧?
也许她可以称道的只有对女儿的爱和性感的嗓音。
这两者一个给了她软肋,一个为她送来了一副铠甲。
导演若是有嘲笑这个看脸的世界的意思的话,那就真是太棒了。。。
在百无聊赖的夜里打开了这部片,遥控器拿在手中随时准备退出,然而仅仅几分钟后就被精彩的叙事深深吸引,固然算不上完美,但是剧情足够抓人,表演无懈可击,故事前后呼应,逻辑尚算严谨,好看的同时兼顾了一些社会意义,讽刺的内涵恰到好处,不过分,但也能发人深思,再加上小演员堪称精彩的表现,4点5星应是没有疑义的。
——————————————————————————————————说说片中感想最深刻的几个点吧:罪人:片中没有过多的设置悬念,基本上交代清楚背景后,便直入主题,进入了韩东秀入侵女主家庭的主篇章。
虽然是严重精分的犯罪分子,韩东秀在冷酷无情之余却又狡诈无比,在女主与他辛苦周旋的2个小时内,有太多次被牵着鼻子走的经历,当然也付出了不少惨痛的代价。
可是在老衲对这个人物恨得牙痒痒的同时,却也不得不承认作为受害者的女主并不无辜。
作为公众人物,自恃身份大放厥词,带着自以为是的正义感,愤世嫉俗地指责这社会,却不知自己在无形中会影响到一些头脑简单却容易冲动的人,这一次是韩东秀,下一次会是谁呢?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马东锡饰演的粉丝那样只是甘心情愿地崇拜与追随。
当韩东秀辛辛苦苦布着局,昭告天下“智秀是我的同伙”的时候,实在无法不让人产生一种“倒也是活该”的感想。
母爱:导演和编剧非常懂得触动观众心理,设定了女主的女儿是一个无法开口说话的孩子,但选角实在太过巧妙,胖乎乎、萌到不得了的可爱小演员,眼神、表情居然也非常到位,相信能够让女性观众瞬间萌化。
母女来用来沟通的敲手机小细节虽然简单,却很能让人心生暖意,因为剧情非常紧凑,导演在片中并未花费篇幅大肆渲染母女深情,但像敲手机、女主在危机中看到照片仍然展露笑容等细节已经可以产生足够的效果。
最令人感动的是韩东秀说将孩子放进了后备箱里,女主开车紧随其后,却一次次投鼠忌器,生怕会撞伤孩子。
之后一段高潮情节——公路追逐戏来临,女主要克服寻性滋事的摩托车手,还要阻止没头苍蝇般的警车撞上韩东秀的后备箱,紧张的画面令人心跳加速,为了保护孩子不惜以身试法的女主虽然疯狂,却也让人能够理解和同情。
社会:韩国电影是出了名地喜欢讽刺各种黑暗面,本片自然不能免俗,不过这种讽刺倒也没有流于表面,毫无作为、软弱无能的公权机构让犯罪分子一次次逍遥法外,自以为是的女主播(后被降职处罚,成为电台主播)在电视上声讨正义,生活在污泥中的精神病人犹如受到上帝的感召,要做个为民除害的英雄……每个人都是这罪恶社会上的一环,环环相扣走向不可收拾的境地。
这不免会引发思考:在法理无法产生应有作用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重整秩序还是任凭脱缰的正义去毁灭一切?
虽然人人都渴望英雄,就连韩东秀也将自己视为英雄的化身,并也曾确确实实地剥夺了几个当杀之人的性命,可是当他随意处死无辜的继任女主播的时候一切已经变味,再加上自比上帝,随意判了那对兄妹中的哥哥死刑,更是大错而特错,当结尾幡然醒悟,大叫自己是被女主毁掉的时候,却也值得一声叹息。
当然,片中精彩的部分并不止于此,剧情安排在节目播出的两个小时内,再加上是音乐节目,每一首音乐播放的背后都会带来一段紧张的剧情,这种安排增加了观赏的乐趣。
而片中选用或涉及到的几段音乐也是出自于知名电影,如片头的杀人狂电影、片中的《卡萨布兰卡》、《新桥恋人》、《钢琴家》(女主原本为了契合离别主题播放,之后受韩东秀威胁全面修改了歌单)、《锁不住的天空》、《午夜出租司机》等等,歌曲背后的故事又暗合剧情与韩东秀的个人际遇,实在让人不得不赞赏主创们的巧思。
看完影片,我的内心给出的分数是7.0分,故事讲的不错,中规中矩,但是细节之处还有待推敲。
结果我打开豆瓣的时候直接就惊呆了——6.3分,首页上的影评几乎都是在狠批,怎么会这样?
我随意看了几篇,受批评的地方主要有两点:1、细节处的逻辑有些说不通。
2、整部影片主题不明。
第一个问题确实存在,就是在两名前去查看情况的警察死后,警方竟然没有发觉自己的同事失去了联系,要知道警察在执行此类任务的时候身上都是带着无线电的而且是提前报备的,需要与警方总台随时保持联系,这确实是个问题。
至于第二问题我就不敢苟同了,这片的主题不明?
太明显了好吗,就是在讨论用英雄主义维护正义的问题。
正片开始就交代了女主角是一个对司法体系有偏见,渴望正义同时又有点英雄主义倾向和仇视社会倾向的女主播。
创作者用一个新闻片段、一场交通意外和一个粉丝交代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和世界观,同时这又是一个很大的伏笔。
交代完女主角的性格之后,片子开始正式地讲故事。
在片头序幕中就已经出现的凶手开始登场了,他绑架了女主角的家人,然后开始各种威胁,期间意外连连,不再赘述。
凶手的性格形象随着剧情的深入开始变得清晰——一个有着英雄主义和反社会人格的精神病人。
故事进行到这里我其实已经可以清晰的知道凶手就是女主播内心的那一抹黑暗人格。
凶手在片中不断趁自己和女主角是同伙,一方面是渴望得到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他自己就是女主角的一部分。
我在一篇影评中看到作者诟病本片又是以精神病人作为反派,毫无新意。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确实在此类影片中几乎都有精神病患者,不过这并不是问题。
女主角和凶手其实都是有着同样的性格倾向,但女主角是一个普通人,理性还压制得住内心的冲动,所以她不会走极端,恰恰只有凶手这样患有精神障碍的人才会彻底放出阴暗面,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
经过一系列的斗智斗勇和激烈追逐,最终凶手将女主角绑架到了自己的地盘,凶手除了绑来了女主角一家,同时还绑来了之前女主角遇到的那场交通意外中的另一位车主。
影片最具力量的部分就此展开,凶手以家人的生命威胁逼迫女主角杀死那位车主。
那场交通意外中两车相撞后,那位车主的车中跑出一个装扮妖艳的妙龄女子,紧接着车主冲出去将女子抓住一阵拳脚招呼。
女主角坐在出租车里看到了这一景象,简单粗暴的将其定义为黑社会逼良为娼。
驾驶这出租车的凶手听到了女主角内心的想法。
而此时那位车主面对女主角手中黑洞洞的枪口却呼喊出自己是那名女子的哥哥,自己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自己的妹妹。
这有可能是车主为了活命编出的理由,接着导演的镜头一转对准了那名还处在昏迷状态的妙龄女子,女子昏迷中不断呼唤着哥哥,现在可以肯定车主说的都是事实。
事实狠狠地扇了英雄主义一记耳光,也扇了女主角一记响亮的耳光。
凶手因为精神障碍,完全不理会事实,只认为自己是对的,枪杀了车主。
英雄主义走到了极端就是这样可怕,一个人做坏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以为自己在替天行道,是正义的。
当对正义的评判只掌握在一个人手里的时候,哪里还有正义?
这不就是又回到了皇权社会,整个社会中除了皇帝一个人之外,所有人都是生活在不安定之中。
影片的最后警察包围了凶手的住所,可是此时他手中的到就架在女主角的脖子上,警察无法作为。
好在之前凶手掉落的手枪就在女主角手边不远的位置,她趁凶手不注意抓起手枪,一枪爆头。
女主角站起身来扔掉手枪,警察迅速为了上来,还有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
我在另一篇影评中看到说这样的事情如果是出现在中国,凶手早就被狙掉了。
我不否认中国警察的神勇,可人家是为了表现警察的神勇吗?
警察代表的是社会司法力量,一些特殊的情况他们真的是无能为力。
女主角一枪将凶手爆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英雄主义,可随后她丢掉了手枪。
手枪是凶手的,代表的是极端英雄主义,凶手最终死于极端英雄主义算不算讽刺呢。
在警察无法作为的时候女主角开枪打死了凶手,看似也走上了极端英雄主义的道路,不过随后丢掉手枪则证明她有一颗正义的心,但却是在理性的控制范围的,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情况,她还是相信社会的司法力量的。
我们从小就都喜欢英雄,崇拜英雄,可是很少会去思考英雄的行为是正确的吗?
儒家说侠以武犯禁,当一个自以为正义的英雄去挑战社会的司法制度的时候,真的还是正义的吗?
纵然许多的不法分子利用司法制度的漏洞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那正是其值得尊重的地方,因为这套制度尊重生命。
很多的学者都在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原因有很多,个人浅见有两点:一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二是限制自以为正义的英雄主义。
其实第一点也可以归为第二点,政府相较于整个国家的人民来说也是处于少数的位置,而政府又非常善于代表人民代表正义,如果让少数人掌握了所有人的生命再施以正义的口号,后果不堪设想。
前段时间有一件冤案在媒体上传得沸沸扬扬,十八岁新疆小伙子呼格吉勒图被判死刑,十八年后才得以沉冤昭雪,还有聂树斌案也是如此。
这时无论做什么是不是都已经太晚了?
人都死了,还有意义吗?
正义不是满足个人或几个人的正义心理,我们要的是真相,不是惩罚!
司法制度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此!
似乎有点扯远了,回到影片。
片子中还有一方非常重要的角色——媒体机构。
媒体的存在意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揭露真相,实现社会透明最大化,正是因为这样媒体才有了权威性。
可是当有一天媒体只讲新闻热点,而对真相置之不理的时候,普罗大众还能够去相信吗?
我个人觉得影片的创作者用一个精巧的故事讲述了对社会的思考,还是非常的值得尊敬的。
近年来中国无数的电影人都在羡慕好莱坞的制度,认为中国也应该建立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
这确实是应该做的,但是电影创作者在立项目之前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个问题——电影工业和工业电影完全就是两码事。
现在那些宣传得天花乱坠的电影,真的是懒得说。
什么什么笙萧默、什么什么时代、什么什么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哪像是一部电影,完全就是几个发春的小女孩喝着伊利优酸乳窜出来白痴段子,难道侮辱观众的智商就这么有快感吗?
电影终归还是在讲故事,讲故事就稳稳当当地将,一惊一乍的,你吓唬谁呢?
不血腥也不惊悚还是单纯的作为剧情片来看比较好除了女主角真心爱不起来以及一群读不懂空气瞎捣乱以外整个剧情倒是一直张弛有度女主的清高样简直令人反胃那神经病也真是纯粹的神经你TM不是自诩为英雄么后来杀的全是无辜的人就这样还好意思变态一点原则都没有代表全体观众瞧不起你好吧
《深夜的FM》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著名女播音员播完最后一期节目准备带着女儿赴美国求医(哑病),她的粉丝(一个连环杀人犯)潜入她家中劫持了她的家人,要求必须按照他的意见播出节目……女主播陷于崩溃边缘还要若无其事地播音。
罪犯杀掉了两个警察,又因女主播违反他的要求杀了她妹妹。
女主播虚与委蛇,坐上播音车一边播出节目一边前往家中,先她而到的第二波警察发现罪犯已逃跑,罪犯劫持主播的女儿以及主播妹妹的女儿开车遁逃,罪犯极度冷静,女主播开车紧随,被罪犯牵着鼻子走。
罪犯骗女主播女儿藏在后车箱,在警察撞击罪犯后车箱的时候女主播撞击警车成了罪犯帮凶。
女主播有两个疯狂听众,一个是罪犯,另一个是个大叔,在罪犯要求主播播她以前播出过的歌曲并且念白要一字不差的时候,大叔竟然记得。
大叔跟随她来到罪犯住处,顺利营救出女儿。
主播一枪崩了罪犯。
罪犯其实是《死亡笔记》主角那样的角色,以清除社会渣滓为己任,但整部片给人的感觉他才是最大的渣滓。
进入主播家里先打死了一条可爱的小哈巴狗,还割喉女主妹妹。
让人看得痛恨很想暴揍一顿那种。
然而女主也有自私的一面,大叔一直在帮她,她却回一句:“你只不过是个跟踪狂。
”大叔眼里蓄满泪水。
因为女主播在曾经的节目中有流露出对社会渣滓的痛恨,成了罪犯犯罪的依据。
故事波澜起伏,紧张刺激,拷问人性入骨八分。
我一直认为《七宗罪》并不十分高明,跟韩国不少同题材作品比,弱爆了。
不得不夸一句,饰演哑女的5岁左右的小女孩演技都超神。
韩国的优秀作品有一个特点:深刻而绝不枯燥,无尿点。
论深刻,韩国电影是美国之外独一档的存在!
简直让人五体投地。
个人见解,不喜就喷,喷得有理有据我才服。
很早就想注册个豆瓣来专门评电影,但一直比较懒,习惯在朋友圈写影评,这是第一篇。
以后可能把写过的复制过来。
剧情详细叙述起来未免繁冗,还是希望喜欢的自己去看看。
看了恐怖直播,看贴吧有人说类似电影有深夜的fm,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
开始觉得很好,牛叉的女主播人际关系牛,业务厉害,同事们有奉承的有抵触的,给人一个很沉着冷静,果断干练的样子,可惜,诋毁粉丝,无情扔掉礼物后,接了第一次视频电话,人就东南西北都找不着了,厉害的是脸上表情依然冷峻!
是不是根据申恩庆的老大模样整容的,变不了???
1、跑下楼找资料,nm脱掉鞋不快点?
这么果断干练的人2、摔扭得脚是左脚,但是找到资料走出来时候却变成了右脚3、不知道和旁边的人说么?
4、旁边的人一直说莫名其妙什么的?
平常这个大腕都很自我的,这时候嘟囔啥?
剧情很失败,不就是给人一种紧张感么???
还没看完,说实话,开始的女主播代入感,到刘绑匪到红酒以后竟然转到了刘绑匪!
我太邪恶了
怎么就没人说好呢~难道就因为是韩国人拍的?
影片开头那炫丽的黑白、优雅的语调与致命暴力形成很大张力~没想到犯罪也可以拍得这么浪漫唯美~ 结构很精巧,剧中情节铺排得也很紧凑,音乐也不错,也没见电影里植入什么广告,韩国电影真的是进步不少,难怪好莱坞都要重拍韩国的片子~同样是亚洲国家,来看看我们中国的片子——《新少林寺》一大群明星演绎的弱智片,还不如八十年代的老少林寺;《西风烈》制片方做出了投资上不封顶的承诺;地方政府答应天天派武警现场安保,结果就拍出这么一个导演YY的烂到不能再烂的片子,想一下:这片子要是放到国外能不能有人投资?
导演能不能吃上饭?
在国外,导演与编剧是分开的,我们的导演一人全兼了,所以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越来越不想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国产电影还用我多说吗?
《精武风云》《赵氏孤儿》《孔子》《三枪拍案惊奇》《夜宴》……我们的导演净想着如何赚广告费了,哪一个没拍过几部烂片;我们的电影要是能有几部这样的片子,我给导演磕头~别老笑话别人了,有人说:深夜一大群女生听广播是扯蛋,废话,哪个城市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没人关注呀?
再有:别老叫人家棒子了,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你~
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女主满口漂亮话,让本来就是精神病的反派走向了更极端。
而面对那个奇怪的粉丝,确实有种清高的感觉。
至于之后面对fan说:你只是跟踪狂而已。
我觉得更多是因为女主的精神状态不稳定,把心底的恐惧和距离感无限放大了,怕又是一个类似反派的变态。
至于那些不分事情轻重的记者啊,觉得本片就是在讽刺这些变态的社会现象吗?
新闻第一,素材第一,没全没有一点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而且从后面的对话可以看出,报道出去的很多都是对女主不利的,属于火上浇油性质的。
所以才会安慰女主让她不要在意记者的报道。
局长那块则是讽刺当权者的冷漠无情,不把人民放在心中,以自己为中心的特点。
从那句你以为:你以为广播站是你的吗?
可以看出,台长大人还是很有占有欲滴。
我的电台我做主,你无权插手,哪怕你手上握着几条人命!!!
导播冲进演播室强行换碟片,我只能说是情绪失控,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咯这个主播走了,下一个又挂了,你这让他以后怎么混啊!
苦逼地娃,所幸后面给力了不管怎么说,反派就是个变态,事实都不清楚就行使所谓的审判。
那个哥哥把(可能)离家出走的妹妹带回家,却被他冠以垃圾之名,就算是后来男的说了,他也只是固执地继续下去,并没有惊讶,后悔或者去质询真相的任何动作。
由此可见,反派其实并不是特别在意对方究竟是不是真的垃圾,他更享受的是干掉“垃圾”变成英雄的过程。
非常极端的一个人!
电影最后,女主要求把广播关掉,不想听了,不也说明女主自己也不愿意再说,再接受这些假大空的漂亮话,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也有所改变。
总的来说,就是觉得本片是一个大大的讽刺片,讽刺主播的满口地漂亮话。
讽刺台站权力至上,冷漠无情。
讽刺媒体毫无人情味,只要报道等等还有,那哑巴小女孩演得真不错,又可爱又萌,还很聪明。
可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战友,在帮另一个小女孩剪断胶布什么的时候,居然被她喊出声,提醒了原本还没发现的变态,可惜了!
带着讽刺社会现象的眼光看下本片会更有意思哦
看的我好紧张
精神分裂
结尾越来越烂,开头在公寓小孩子和杀人犯周旋那会,还挺揪心的。后来就拖沓了,还有个烂尾- - 。女主角又成超人了,是 警察都是吃闲饭的~ps 本以为是恐怖片 没相当是悬疑犯罪的。。3星
秀爱 还是喜欢那年夏天~
咩
四个字:乱七八糟!!
作为同行还是有感触的。稍后再写。白天可以看看。其实并不是特别恐怖。与恐怖无关,与社会问题有话语权的人如何说话有关
秀爱演技确实不错!
不明就里,很多线索收都收不住,编剧垃圾
所以说你们是在吐槽《出租车司机》吗?
批判媒体的一部电影
刘志泰的变态演的很没说服力
很丢人,我最初下载这部电影是因为把片名看成了【深夜的SM】。结果影片的节奏、表演和有现实厚重感的主题都很给力。相比这些,更有意思的是导演是个超级影迷,在电影里出现各种致敬般的桥段,估计导演最爱的电影就是【出租车司机】,只是故事结局相比那些同类题材的19禁影片不够狠。★★★☆
完全胡编!
秀爱的声音在半夜两点的Radio里感觉蛮不错的。
不值一提
扯淡的翻译让人崩溃
耽误时间
人性,到底是怎么样的东西
导演其实把这个逻辑不怎么合理的故事拍得节奏感还算不错,但是用这种神经病跟《出租车司机》里的特拉维斯类比真的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