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的党支部有了,党支部会议有了,举手表决有了,硬核的军事写实有了,但是战士聪明才智好像还是看不到,我军战士似乎只知道莽,国军解放战士才知道战略战术,能不能不要学坏榜样啊,我军战士很聪明的,乱牺牲莽是干不过美军的,美军指挥官不蠢,这片子犯了和电影【金刚川】一样的问题,就是两边人莫名其妙都开始莽,片中这个部队仿佛是独立组织,没有任何高层指挥似的,前期还能看到八爷这样的领导层的角色,后期莫名其妙就再也看不到了,总是说是在给大部队趟路。
而且整部片子给人感觉节奏很乱,段和段之间没有连接性,很着急,特别着急,是经费吃紧吗?
颇有精品网剧的短小精干、制作优良的特点,值得推荐。
这部剧最大的亮点是通过一个“解放战士”的视角,阐述了一个主题“我们为什么而战?
”——这点正是《金刚川》所缺失的。
看完《金刚川》你会感到“痛”,但却鲜少“感动”,这部剧你会被“感动”,被剧中人物的所说所做而引导,最终也跟这个连的战士们同频。
抗美援朝战争,因为几乎是举国之力出国与世界上第一的武装力量打了一场最残酷的战争,而所谓的朝鲜军,不仅毫无存在感,还因为战后的种种骚操作让国人失望,从而导致整个抗美援朝战争都受到了现代不少学者、公知的质疑甚至歪曲。
首先讲清楚,为什么而战,战争的意义,才能体会到战争中“痛”背后的价值。
从这点上来说,《战火熔炉》的编剧真的功不可没!
功德无量!
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视剧难得剧情在线、演员演技在线、服化道在线、最重要“双商”在线,画面也很有质感。
里面的文戏部分台词考究,真实自然,听战士们拌嘴调侃就觉得舒服!
我是从《三八线》过来的,这剧整体比《三八线》高出2分水平,没有矫情的感情戏、没有刻意的装傻充愣、没有重大影响心情的逻辑剧情问题、更没有老黄瓜刷绿漆的违和感,所以8.7分实至名归。
但问题还是不少的:战斗单元有女战士,还当了排长,不可思议,好像也没看到有历史原型,但考虑到电视剧收视效果,加个女人调剂一下,我能忍,毕竟“文艺源自生活高于生活”,但她那粗纹眉、精致眼线和口红咋回事,老让我出戏。
最受不了的是“神剪辑”,把剧情剪得支离破碎,看懂全靠脑补和黑屏字幕。
听说是因为拍摄的时候,同时剪辑了一部电影,导致一部分素材被挪用,我也就原谅了。
本以为是上院线放,害我把猫眼翻了个遍也没找着,昨天才知道是已经在央视六套播了。
都是央视平台播放,还矫情个啥,又不是多赚几个亿,何必两头不是人呢。
更何况,据看过的说还不是一个故事,评分普遍低于电视剧,这又是何苦呢?!
还不如好好剪个完整的电视剧。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主题严肃、拍摄认真、制作精良、题材难得的电视剧。
很期待能看到完整的版本,我还准备打开弹幕去二刷!
一、口型和声音配不上,感觉声线全部是后期补上的,看的实在是让人难受二、剧情跳的太快,就演了个开头,马上就跳到下个战役,这么赶着上映么?
有的就演了两三个镜头,故事刚起劲儿就结束了三、男主的表情都很欠打,女主的狙击视角永远不是三点一线,举枪就爆头四、道具组还行,家伙事儿挺齐全的五、感谢志愿军同志们为祖国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服化道还算用心,但是配音和剪辑是一塌糊涂。
有点看不下去,糟蹋了这笔投资。
另外要真实就好好考据还原一场战斗。
平地上堆麻袋用机枪对射坦克??
最基本的掩护,爆破都没主次描写。
真心一般。
另外配音明显不对口型,大量的对不上口型。
看到第3集有点看不下去了。
希望有几场战斗能从结合史料和地形,还原真实,这样有助于大家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和烈士们多么不易。
别轻描淡写。
优点:1.装备道具考究,出现了我的信仰波波莎,以及伽兰德M1,巴祖卡,汤姆森M1/M1A1型冲锋枪等众多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武器,并且还特意展现了巴祖卡射击装填的步骤,大八粒弹出漏夹的特写,结合专门用武器射击的动画作为片头,以及借剧中人物之口讨论武器的性能,可以看出导演团队是资深军迷,这也使得武器成了本片加分最多的地方,也是军迷的一场视觉盛宴;2.展现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通过党组织民主决策的制胜法宝,特别是前两集还专门谈到异国作战没有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基础的短板,可以说编剧团队基本理解了我军的精神内核。
3.朝鲜战场有朝鲜战场我们预期能看到的要素,有人民军,有朝鲜百姓,有平壤城,而不是在一片毫无辨识度的架空地图里和从天而降的美军单挑。
缺点:1.如已有的短评所说,剪辑完全是灾难,每一幕之间的衔接都完全没有了,但是也不难猜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来源于拍摄之外的因素;2.关于剧中出现的波波莎,有一些镜头看起来虽然细节和视觉质感应该是真家伙,但是却比真实的波波莎少了最前面的用于抑制枪口上跳的标志性的散热孔,整体枪管短了一截,不知道是否是为了发射空包弹被迫改造削短;(如下图)
只有四个散热孔,和真实波波莎不符
这把准星前面就还有一个孔,总共五个,应该就是真家伙3.部分射击枪声和火光明显是后期制作,考虑到武器道具本身如此考究,这种偷工减料实在不值得
少有的少年感和野性兼具男演员,一笑更是邪魅。
导演剪辑非常不错,动作戏布景也到位,演员演技好,剧本扎实,人物成长目的明晰。
选角基本是东北人,说话那叫一正宗,剧情不拖沓,13集,基本没有闲笔。
比其他剧集注水,好太多了,真心良心剧。
再说一句太喜欢李感了,最近冲锋上映了,虽然是网大,但是剧集制作团队专业剧本扎实,虽然没上院线,但是终于是大男主了,也不错
首先对于此部影片,给予高度评价。
向战火熔炉中的志愿军将士致敬为啥说是中国版兄弟连呢,因为看过美版兄弟连的都晓得,兄弟连是以连队为单位展开故事叙述。
讲述一线部队视死如归,奋战一线,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真正战士的故事。
而战火熔炉同样是异国他乡,以连队为主要视角,表现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事迹。
因为战火熔炉的海报,以及极低存在感,差点错过此剧。
有没有五毛钱海报雷剧的既视感。
哈哈哈
第一集开局介绍了 1950 6. 25 朝战爆发迈开阿瑟仁川登陆,我东北边防遭受美军骚扰等大背景而且影片视角也比较独特,主角是“解放战士”,连部通信员赵和。
(少年兵出生,会英文,和美军共同战斗过会开汽车坦克)(个人认为,赵和是本剧最大BUG 会英语 懂美军条例的 起码配备团级吧,居然配备给了一个连队)开局火车车厢里一排长陈天放把玩的应该是美军马克2手雷(难道是国军补给的,哈哈哈)然后介绍说10月19日 某部四连出击朝鲜 应该是40军118师 (还有朝鲜十月份会下雪?
,这个是个BUG)有些人说服装太新,我觉得还好啊,细节还行,开始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入朝后去掉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应该是后来才加的)然后提到了M3半履 以及口粮等级,这个对于军迷来说都是知识点。
还有战斗中的“芝加哥打字机”(难道也是国军补给)本剧最大亮点,就是打脸人海战术,志愿军拿人命不当命三三制战术 交替掩护分组跃进。
各种战术动作,完美诠释。
而且初期的遭遇战,打的美军晕头转向。
我军还没有吃亏,有点轻视美军,剧情都有很好的诠释。
第二集开局就是个大喘气 坦克被俘虏的美联社记者,掏记者证这段搞笑,我们东北亚的思维,被俘虏就要掏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殉爆。
美国佬思维,投降就受到日内瓦公约保护。
还有记者知道这支队伍后高叫Chinese,中国人来这干嘛?
本来大家都要回家过圣诞节的。
哈哈哈这里出现了另一个BUG,也就是美军坦克还没有进入巷子,我们就发动了攻击,美军三两坦克,两辆组成交叉火力,机枪加重炮。
分分钟团灭。
正常不应该起码放进来,排头。
再进行突袭,爆破履带,让美军坦克堵在巷口,敌人重火没了优势。
还有就是有巴祖卡,不晓得早点准备,这是玩呢。
然后就是之地粗燥的军功章,反应我们落后的工业。
第三集赵和劝降成建制黑人军团,这个应该是杜撰的吧,我们应该有成建制俘虏的黑人。
还有纪录片里的黑人,不都是呆呆的,顶着厚嘴唇,麻木看着镜头。
这个黑人军官思路很清晰啊,哈哈哈,战争留给白人去打,我要回家过年。
还有和记者的对话,辫子不代表中国人,骑兵一师,也代表了美国。
初期的战争让两个国家都有些懵逼。
第四集战术纵深排布,第一梯队主攻,旁边辅助攻击,还有预备队。
突击队撕开口子,辅助攻击迅速补上,扩大战果。
这里得谢谢财神的谨慎,如果不是财神觉得侧翼还没有完全控制,迟迟不打信号弹。
如果是陈天放,那第二梯队也就上去了,死伤就惨重了。
这集的冰河冲锋,和冰雕战士,都很震撼。
财神不辛死于敌人火焰喷射器,十分惨烈、第五集雨三湾的感情戏,这里是粗粗带过,就好比钢与铁,血与泪中,夹杂了一丝人性和温存。
个人感觉处理的很好,不像神剧,最后把战争剧爱情偶像化。
同时军队换装苏联武器,也说明苏联的军事援助到了。
还有平壤大屠杀的一幕,志愿军的军纪真的是文明之师。
不管是朝鲜军队,南韩军队,美国军队,都在战争期间残杀平民。
意识形态的悲剧,今天朝鲜军来了杀南韩的支持在,明天南韩来了杀朝鲜支持者。
欢迎朝鲜军队的条幅后面就是欢迎美军的条幅。
看过《南部军》的都晓得他们是如何互相迫害的,真是人类悲剧。
第六七集坦克大战,这集也比较尴尬,一个从来没摸过坦克的当炮手。
重点是美军坦克迟迟不开炮还击,这个BUG有点过分啊。
还有赵和被一枪颅穿,这居然不死,而且神奇恢复。
第八集把文工团演绎的太弱鸡了些,他们虽然不是一线战斗人员,可是意志也没那么薄弱吧,“没车怎么走,用腿走” 还有文工团的死伤,也很让人难过。
战争不是一线部队在牺牲,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在牺牲第九集到十三集从突袭补给站,到吸引美军仇恨,牵引敌军,这个我信。
记得1962年惩印战争,就是说了,“敌人不仅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那位大哥庞国兴。
当时他们的三人组就是遇强就打游击,遇弱就声东击西包围。
可见我军军人意志力。
志愿军连队在美军特种兵的打击下,失去了连长,失去了指导员。
可是赵和等意志并未打散。
还在不断谋求最大的价值,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当然故事就此终结,13集完结,这个的确让人一头雾水。
必须承认,囿于资金和剪辑问题,剧情跳得太快,情节有时显得突兀,成片质量比起《兄弟连》 《太平洋战争》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这不影响它成为近年来最值得一看的国产战争片,在我心目中这才是合格的入朝作战70周年献礼作品。
因为这部作品蕴含的思想是国产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难得深刻的,展示了一个“解放战士”在基层党组织的启发、后方人民的感化和自身成长多方面作用下,从旧军队士兵蜕变为真正的人民子弟兵的全过程。
为什么绝大多数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国产影视作品都显得空洞无物、陈词滥调,因为它们没能讲清楚志愿军组织先进、思想进步、战略战术思想强大等方面的内容,更没能讲清楚我军“为何而战”、“为何强大”,只会一味从“悲壮、勇敢、军民和谐”等方面做文章。
剧中战斗英雄因歧视“解放战士”被处分,重大问题进行党支部会议民主决策,基层指导员开展政治工作等情节,描述的正是三湾改编后官兵平等、支部建在连上、遵守三大纪律的人民军队。
前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主”旗帜也被美国拿走了。
时至今日,高举自由民主两面大旗的美国在国际舆论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恣意插手他国内政,在世界各地输出颜色革命。
即使新冠撕下其“人类灯塔”的面具,依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为其摇旗呐喊、遮掩解释。
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自然会被敌人占领,我们在舆论宣传方面相比经济层面的成就可以说相当薄弱了,文艺作品作为舆论输出的阵地甚至隐隐有被渗透的现象。
我们需要更多类似《战火熔炉》这样的文艺作品,我们需要让世界知道志愿军是朝鲜战争中唯一没有屠杀行为的军队、让世界知道是苏联打光一代人硬生生扛住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的疯狂进攻、让世界知道盎撒人海外派遣军队犯下的人类罪行。。。
这些本应该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却被掌握了话语权的西方国家轻描淡写地隐去了,正如它们在新冠疫情面前表现出来的虚伪、双标与无耻。
朝鲜战争,演绎的真实,道具演员,战术战役部署正确展现。
没有首长阵地喊话鼓舞士气一类的舞台剧场面。
剧中弘扬主旋律,展现我们伟大祖国诞生的引领者-共产党,有,但如一丝灰线若隐若现,水到渠成,鲜明不生硬。
真实再现了,朝鲜战争的残酷,我们父辈们的艰苦卓绝,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在敌人先进武器,凝固汽油弹,重炮,轰炸机,许多先烈牺牲的一点不甘心。
面对面,厮打,我们有手有胳膊,谁怕谁,但是许许多多情况下,看不到敌人,就在重炮,汽油弹,航空弹下,牺牲掉了,许多许多英雄都瞬间被气化了。
我2个通宵看完后,心痛不已,平定心情后,知道了男主角赵和,在这个惨烈的战争的13集中的每一集,其实都已经死去了。
导演,把战争中许多人的英雄事迹,塑于赵和一人身上。
赵和,在剧集里,其实不是一个人,他是许许多多已经牺牲的英雄们的再现。
看完这部剧后,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渺小,张口闭口的国是应该这样那样,当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品头论足英雄,真是肤浅可笑至极 。
补充-关于赵和原型和履历的事情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确有经验非常宽泛,见多识广的。
像远征军,已经接触当时最先进的火力准备-重炮火力打击,坦步协同作战理念了,且已经与英美联军实操,打小日本的。
在朝战1-4战役期间,我们的人群集群冲锋,许多战术是很糙的,剧集里,赵和也有说,仗不能这么打。
到了5次战役时候,连长也说,前几次,我们是沾了联军轻敌的光,第5次战役,联军就很难打了。。。。
赵和,这位英雄,大家不必拘泥于这个人。
不一定有原型,他是许许多多原型,被导演揉捏在一起,成为一个人-赵和。
在现实中,我感觉,赵和没有原型。
看,每1集的惨烈,赵和,在每1集中,都已经牺牲了。
太惨烈了。
重炮,凝固汽油弹,航弹大面积无差别收割,赵和其实每1集都不得不牺牲,敌人武器太强大了。
他的存在,是文学对战争的升华。
看剧的想法来源:想去看2021剧王《跨过鸭绿江》(日常破2!
多天破3!
),但是40集好长啊。
热门短评之一推荐了《战火熔炉》。
《战火熔炉》13集!
豆瓣8.8,不错短小且评分不错。
据说原来按照网剧拍的,有26/24集,后来上了cctv8,减到了13集。
倒还想看完整版的。
故事线脉络很清晰:(一)朝鲜战争第一阶段时间顺序(二)原国min党军队士兵、解放战士赵和逐渐融入四连,逐渐理解革命队伍。
以及四连是如何逐渐接纳赵和的。
(三)“高干子弟”雨三湾从文艺团下放一线部队四连。
身上维系着从南昌起义开始的抗日情结。
战术和战争描写让我觉得可信。
一路打仗一路死人,非常真实。
大概一月前,我电视投屏了“沙盘上的战争”的一半多一点视频(太棒了!
西瓜视频也有号!
)。
对曾经的方略、战争思路有了一些认识,其中“粟裕苏中七战”内容中的伤亡交换比的概念有了一个蛮深刻的印象。
所以这部电视剧的伤亡让我觉得比较可信。
明显的bug就是,大家脸好干净啊!
大家都不长胡茬子的啊总体而言还是很棒的,没有想到居然还留下了“第二部”的悬念,还能接着写!
加油啊!
摆脱,网播吧要不?
天放那个角色人物真的太鲜明了,看上去就痞痞的。
最后一集笑哈哈真是不适应。
不过表面上执拗而有血性的人,比表面温顺实际扭不过来的人要好相处些吧。
剧情太跳,依旧延续国剧粗糙的老毛病。雨三湾和赵和虽然有文化,也没必要过多的讨论战争的意义,显得十分做作。画龙点睛的效果是最好的,他却搞成了画蛇添足。尤其最后一战赵和的动员演讲,那不是说给战士的话,是说给观众的听的,这样的大道理讲的太多冲淡了真实性和厚重感。优点可以肯定,第一部表现打仗细节的电视剧,打仗也不再是枪火爆炸画面的简单拼凑,明确了战斗逻辑,但真实性还有待提高。表现了很多战场上的现实问题,值得肯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比《三八线》那部烂剧强出太多。
灾难般的剪辑,几乎完全对不上的口型,和突然垮掉的后半段。但,这依然是继《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后,最好的国产战争剧,没有之一。
对嘴型我不说了,没见过带装上战场的女战士,也不是歧视谁,那个时候什么条件大家不清楚?还有条件让你画眉毛抹口红?开集就给我两个字,油 腻。 不是用实地拍摄不扣图的就叫好剧,希望导演用脚趾头想想,什么是人民的样子。 跟隔壁孔笙导演好好学学啥叫拍戏。
制作相当精良!
报看
从抖音过来的,看了第一集介绍以为不错,但后来剧情开始崩,而且漂亮小娘们儿也出戏…最后也就不看全集了,抖音这几分钟看剧挺好.
女主太有违和感了,好莱坞大片的开头,狗血职场剧的后续
同题材里算不错的
客观四星,多一星鼓励多一些这样的优秀国产战争剧。看完三点感受:1.瑕不掩瑜,剪辑确实有硬伤,某些情节逻辑也有问题,前几集会有些不习惯,但后面这些缺点都被掩盖在这部剧内在散发的光芒之中了。2.战争细节专业,虽然有几个英雄主义情节,但总体上体现了军事战术的专业素养,可以达到《兄弟连》至少70%的水平。无论是战术夸张的抗战神剧,还是无脑冲锋的主旋律大片,在这部剧面前都只能跪(真以为解放军打胜仗是靠这些个玩意儿?误导大众)3.思想性很好,无论是和美国记者以及自己战友谈论抗美援朝“为谁而战”,还是讨论牺牲的反思;无论是主角从国党士兵到我党子弟兵的思想转变,还是剧中一个个基层党员士兵的鲜明个性,还有一线党支部运转情况和党支部会议……所有细节都告诉我们:抗美援朝的意义内核是什么?中国军队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呸!抗日神剧烂钱不好赚了现在是抗美神剧
让人捉急的服装和演技。。。离《能文能武李延年》差了N个《长津湖》。1.25倍速度都难以下咽。。。
什么辣鸡,1星是敬那段历史
只能说真的非常一般!导演和编剧对剧情设定我觉得没啥可圈可点的地方,演员也没有特别好的呈现出那些人物,毕竟主演们都太年轻!也许根本就体会不到那场战役的艰辛
没看过24版本的,看的是13集版本的,最大的感觉剪辑混乱。第二集强行让士兵抱着炮弹要去炸坦克没看懂,还强行bgm煽情,不知道豆瓣评分怎么到8分的
化道服演技剧情高分,尤其是符合史实的剧情在金刚川之类大资本运作的神剧盛行的情况下让人感动。拍摄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为主题的影视剧,如果没有体现政工人员的重要性,那就是不及格。这部剧里的连指导员,没有脸谱化,而是非常人性化,政工干部是战斗员不是督战队,更是战士们的兄长,指挥员的好搭档,塑造很成功。
才看了几集,但是真的很不错,制作很精良,可以很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况。
前一半很不错。后一半与前面的风格不一致,尤其最后四、五集拍成现代丛林特种作战,比较尬。
开始四星 后面总是在战场上煽情 剪辑24变13导致很混乱抗美援朝打得太不容易了
3.5,不俗不烂不神的抗美援朝片,缺点:画面太过高清,服装太新太干净,嘴型全都对不上,一开始还以为是朝鲜演员。剪辑太多,剧情缺失不连贯。优:主演给力,没想到付辛博演的还不错,主角配角们都在线,故事够真实所以更感人。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