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剧《局外人》。
片名The Outsider (2020),别名异乡客(台)。
HBO的这部新美剧改编自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局外人》。
改编成美剧后一共10集,故事发生在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个虚构小镇,一名11岁的小男孩被凌辱、杀害,并抛尸荒野。
案件手段残忍,社会影响很快,一时间人们纷纷关注这起案件,警察们也是亚历山大,迫切地想要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还被害人一个公道。
可是随着侦破逐渐深入,摆在人们眼前的证据证据确凿却又自相矛盾,一时间侦破陷入瓶颈。
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同时在相隔70英里的地方做事?
而且留下了一模一样的指纹、DNA、视频等铁证,大家都莫衷一是。
《局外人》的前几集,完全就是侦探剧的套路。
案件发生,刑警介入,排查线索、搜集证据,一切都是标准流程。
制造悬念,破解难题,警方检方和嫌疑人辩护人你来我往相互交锋。
看着眼前的铁证如山,警察、检察官和观众们似乎都觉得找到了真凶。
但别忘了,这个小说原著作者是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他最擅长的就是描写各种超自然事件。
这个看似简单的凶案,实则是超自然力量作祟,看似板上钉钉的证据,实则埋下了暗雷。
观众如果按照《CSI》《真探》《谋杀》一类侦探剧的标准来观看《局外人》的话,那么在看过开头几集后,肯定会对后半程转为神鬼怪力感到不适应。
《局外人》并不是一部写实风格的侦探剧,而是一部超自然力量作祟的神秘惊悚剧。
建议大家观看前调整预期,不然会产生一些心理落差。
《局外人》叙事比较简单直白,不存在绕弯弯的情况,也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悬疑环节。
这里提几条美剧版和小说不同的地方。
在小说中,拉夫·安德森的儿子德里克·安德森并没有死。
德里克在夏令营度过了整部小说时间,他回家就发生在小说的最后几页。
杰克·霍斯金斯(Jack Hoskins)和他死去的母亲之间的争斗是剧版自行添加的内容,小说中没有设置这种打斗。
剧版为了强化角色冲突,添加了一些具象化的噱头。
“An outsider konws an outsider.”这是全剧最为点题的一句台词,也是全剧的核心立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处超自然事件中心的人们,反而不会从超自然的角度考虑问题。
就像安德森想到的办法是找私家侦探霍利帮忙。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从外部观察整个事件反而能够提供全新角度。
人们只要跳出原有的固定思维,就可以从另一个超然的角度看待问题。
霍利最大的作用就是将剧情引向斯蒂芬·金埋伏已久的超自然环节。
看斯蒂芬·金的作品就是要在他构建的世界观内遨游。
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去解释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而大多数情况却总是事与愿违。
说来也有意思,现实生活中,老美推行基督教,甚至大量人员相信地球是平的,到了超现实神秘题材美剧中,大家伙儿反而成了坚定的无神论者。
哪怕整个故事建立在变形恶魔的基础上,一大群人依旧是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如果一切都可以用已有知识去解释,那就不需要科学研究了。
科研就是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然后建立理论再去实践中验证,指导实践。
哪怕是安德森、霍利等人遇到的变形恶魔,只要能够建立一个知识体系,那就是一种知识体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非生知之怪力乱神。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看《局外人》的心路历程:啊好激动这评分这么高肯定好好看第一集:他们谁是谁啊完全脸盲我要一倍速慢慢品嗯这肯定是个暗喻 嗯这是一个坑三集过后:不行啊 这剧情人看的吗好慢受不了了 我要困死了 二倍速吧5集过后:?
啥玩意 超能力?
这些人都是个锤子?
第七集:啊好激动感觉终于正片了第九集:这tm是个猪队友吧 导演之前的坑还没填啊 是我太蠢了吗大结局:就这?
就这?
wc?
主角光环?
第二季?
《局外人》10集看完。
总体来说高开低走:开局富有悬疑,中段揭开谜团后迅速下沉,结局过于局限而失去了意义。
在吐槽之前,先将整部剧的主题El cuco要好好解释一下:El cuco就好像一种心魔,以吸取别人的痛苦为生,越多人痛苦它就活得越强大,通过制造出一系列的悲剧,去吸取人们的痛苦,这就是它的目的。
整部剧就是由于在Flint City发生了可怕的儿童分尸案,接着警探Ralph 通过一系列的追查,发现了嫌疑犯竟然是当地极受欢迎的教师Terry,接着神操作在众目睽睽之下将Terry拘捕了,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作为《局外人》执行制作人 以及 EP 1 & 2 的导演,Jason Bateman 在这部剧里饰演的正是嫌疑人Terry,基本上开局两集,就已经将由于拘捕Terry而引发的疑问和各种关系铺开了,两个Terry,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一个有嫌疑一个有不在场证据,悬疑感满满。
随之几集,就引出了整部剧的女主角Holly Gibney,作为私人侦探,Holly按照Ralph、Yunis他们的引荐,去参与调查并揭开这两个Terry的疑团,这种反向追溯源头的设定,增加了不少的可看性,直到中段揭开了谜团,引入了El cuco这个怪物的设定后,整部剧风格就变成了去说服大家来相信El cuco的过程。
在Holly来到Flint City为Ralph 他们讲解她整个调查梳理出来的真相后,大家都傻眼了。
后半段基本上陷入了剧情拖沓的过程,另外一个探员Jack Hoskins自从去了谷仓被感染之后,直至第10集基本上就是特写他那个颈部的脓疮,还有特意引出的钟情于Holly的Andy,最后竟然并没有什么故事。
各种配角流于表面,甚至就为了衬托Holly的明察秋毫了。
到了第9集尾端,各位看官以为“杀敌联盟”终于组建起来了,结果最出彩的第10集的枪战,除了凌乱就是无序,Holly的呐喊证明了,她才是最大的Boss。
而警探Ralph 在整部剧里,就是不断陷入中年恐慌和自我怀疑的漩涡里面不能自拔,直到进入洞穴直面所谓的El cuco,他最后才开始回过神来。
而大家议论纷纷的结局彩蛋,相较于前面那长篇大论的铺垫,意义真的微乎其微了。
在网上的评价当中,一堆人在吹捧这是HBO又一部神剧,结果是不是大跌眼镜?
营销稿们就赶快去面壁思过吧。
(文/杨时旸)无论是斯蒂芬·金的书迷还是HBO的拥趸,在这部《局外人》发出预告片之初,对于这部新剧肯定都会有所期待,但或许谁也没想到,这部开年大剧能有如此佳绩。
即便它的题材并不新鲜,即便它有一点高开低走的趋势,但它对于这类题材的重新开掘和自信地处理方式足以令他列入新一年最佳剧集的候选榜单。
客观地讲,斯蒂芬·金作品改编的美剧很多都差强人意,雷声大雨点小的《迷雾》,原本是末日设定却活生生拍成言情故事的《穹顶之下》都是前车之鉴。
最近两年,这样的尴尬局面才得到扭转,产生了一些令人惊喜的作品,比如《梅赛德斯先生》,比如集斯蒂芬·金大成的《城堡岩》,但遗憾的是它们都没有“出圈”,而这部《局外人》成了破壁者。
读过斯蒂芬·金小说的人都知道,这个被称为“恐怖故事制造机”的男人其实是个絮絮叨叨的作家,书大都很厚,作品中就连副线和伏笔都能单独再展开成为一个新故事,说真的,如果不是冲着他的盛名,估计很多编辑都恨不得砍掉一半篇幅才允许出版。
他自己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写着写着,写出了一个“斯蒂芬·金宇宙”。
他在那本著名的回忆录兼写作教材《写作这回事》中抱怨过,从来没有人问他们这些类型小说家关于语言的问题,所有人都觉得这些通俗作家的语言和结构不值得费心分析。
换句话说,大多数类型小说的读者,热爱的只是他们笔下的“故事”,而不是他们如何到底如何讲述故事,从某个角度讲,只能写出好看的故事,永远就在消遣文学里打转,而针对如何讲述、语言以及结构的意识才是严肃文学的秘密。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执念,斯蒂芬·金一直企图用他认定的结构和语言捕获人心,即便乏人关注。
我们必须承认,斯蒂芬·金的出类拔萃之处确实不是语言,甚至都不是故事,而是他的“点子”,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闪亮的核心观念,这个核心观念可以总结成一句极具悬疑感的提要。
围绕这个点子展开一个个惊悚、恐怖的故事,有些是现实世界之中仇恨和扭曲,有些来自超自然的妖异和怪诞,这种结构模式非常适合影视改编,但是它很考验编剧和导演的重新创作能力,那个点子就是确定的“戏核”,果肉需要导演自己塑造。
所以,那些完全依照斯蒂芬·金原著节奏改编的影视作品通常都会失败,只有把那个闪亮的点子拿来化用的创作者才能真的激活斯蒂芬·金。
《局外人》就是这样的典型。
对于《局外人》而言,那个核心点子就是——超自然能力对于一个人的附身、改造、将其扭曲成杀人者。
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斯蒂芬·金式的叙事模板,几乎有他迷恋的一切,有现实世界的离奇罪案,有心理维度的扭曲和纾解,有超自然空间中不可捉摸的恶意,三个层面共同锻造出一个故事。
如果要类比《局外人》的风格,它就是超自然版本的《真探》+《谋杀》+《罪夜之奔》,罪案剧迷们都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暗黑的基调,冷峻的氛围,慢热,怪异,人们都怀着心事与秘密,陷入一种迷人的粘稠质感中。
故事从一个男孩被奸杀的案件开始,备受欢迎的老师兼棒球队教练泰瑞·梅特兰成为凶嫌,当众被捕,很快,案子转向不可理解的怪异境地,受害男孩的哥哥持枪报复,打死嫌疑人的同时自己也被当场击毙,母亲悲痛身亡,父亲上吊自杀,这还不是最诡异的部分,嫌疑人在多人指证的前提下,同时被监控录像证明在犯案的同时出现在另一个地方参加文学研讨会。
警方的错误,目击者的偏差,嫌疑人耍弄的诡计,或者不是这样的俗常逻辑可以解释。
这个故事有着冷硬社会派侦探小说中的标准男主角,深深怀揣悲伤心事,独自面对满目疮痍,还有一位遗世独立的女私家侦探,自闭内向又绝顶聪明,他们合力交战的东西有些不可捉摸——自己的心魔以及超自然之恶。
这几乎是斯蒂芬·金最重要的几个母题——怪异环境中人扭曲的心智,现实中展露的人性极恶,以及不可解释的超自然力量。
《局外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导演没有按照“超自然剧”的编排方式处理这个故事,反而是用了一种对待现实罪案剧的方法结构情节。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它始终在通过其中的人物告诉观众,处于案子之中的当事人和我们一样,对于那些古老传说中的神鬼仙魔也嗤之以鼻,觉得不过是民间怪谈,或者不可语的怪力乱神。
换句话说,这故事一直在现实主义的跑道上前进,最终却逐渐抵达一个超现实的终点。
也正是这一点让剧迷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它“犯规”,也有人为此着迷。
那个著名的侦探故事法则中有重要一条,即是不能有超自然力量犯案。
有些人觉得《局外人》按部就班保持着侦探小说的构架,却一推二五六地把锅扔到了超自然力量的头上。
但实际上,应该换一个角度去看,从斯蒂芬·金到导演,都没想骗谁,从开始它就被宣告这就是一部超自然设定,只是用了一种别样的,更现实主义的讲述方式完成而已。
其实,现在回头复盘,这样的方式才是真正合适的超自然设定的讲述方法,一个原本最容易漂浮的故事,被有效的系上了一个铅坠。
一切都变得可信。
《局外人》的导演是《黑钱胜地》的导演兼男主角杰森·贝特曼,有时你会发现二者在美学风格上的统一。
斯蒂芬·金表达过对《局外人》改编效果的满意,这满意其实不是因为复原了原作中的故事,而是导演拍出了作家想塑造的那种氛围和意境。
作为一个恐怖小说家,氛围与意境是味精也是碳水,是这个东西让人们真的快慰和饱足。
仅仅从这个角度而言,《局外人》的改编才是真的理解了一直对语言和文学性念念不忘的斯蒂芬·金。
(本文首发 北京青年报,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气死了气死了都死了呜呜呜。
我爱的席尔大叔呜呜呜,还有安迪。
都好惨啊!!!
名场面The outsideer knows the outsider.看了下讨论好多说结局的,我觉得这只是导演的一种表达方式。
可以确定的是,库抠本体死了,详情看衣服那个镜头和ralph的话。
而holly的确被划伤!
事实,但是有没有感染?
我觉得没有。
而很多人纠结着holly那句,who's terry。
那是因为当时本体没死,在侵占holly的意识。
而当ralph砸死本体后,也就只留下那个伤口。
不存在对holly的控制了。
自然了,睡仙远远不止一个,不然忙死了不是吗?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依靠多年的经验和认知生活,人永远无法认识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好像池子里的鱼不知道水以外是什么样的世界,所以人需要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未知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而在已知面前,人类又常常显得狂妄自大。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长颈子二三尺而已。
”创作鬼的难度太大,因为至多不超于人已知的形体范围,“鬼”活动的根源,说到底是人思维和心理的运动过程,那么真正令人心生恐惧的还是心理。
史蒂芬·金尤其擅长写恐怖小说,他又专爱刻画人心底滋生出的“鬼”。
根据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剧《局外人》就是通过心理来“描神画鬼”。
故事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州,警探拉尔夫·安德森(Ralph Anderson)当众逮捕了少棒联盟教练泰瑞·梅特兰(Terry Maitland),指控他涉嫌强暴、分尸一名11岁的男童。
泰瑞·梅特兰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但大量的目击证人和确凿的DNA及指纹显示他有罪。
可一桩桩谋杀案仍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人离奇死亡,在私家侦探霍莉·吉布尼(Holly Gibney)的协助下,安德森深入挖掘这起扑朔迷离的案件,进而发现事件的真相。
如果给《局外人》贴标,惊悚/灵异/恐怖/悬疑,这些或许是修饰此剧最好的词语,但其实它又不太符合观众对于以上这些词语的期待。
因为它其实不想吓坏观众,只想让我们去更好地认识自己。
El Cucu(库库或噬泪怪)是以人的痛苦作为能量来摄食的,所以它借助一桩桩惨案摧毁人的心理防线,让一个个家庭悲痛欲绝,它在能量一次次壮大的过程中,幻化成人形不断去害人。
配乐显得不那么紧张,氛围也没有那么诡异,场景拍摄也很克制,几乎没有什么血腥和恐怖的镜头出现。
《局外人》更多的是在刻画危险中每个人的反应,以及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这种变故不仅是亲人离世,还包括自己长久以来固有的认知被无情打破甚至摧毁。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依靠多年的经验和认知生活,人永远无法认识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好像池子里的鱼不知道水以外是什么样的世界,所以人需要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未知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而在已知面前,人类又常常显得狂妄自大。
拉尔夫心理活动的变化最能表现这部剧的主旨,他一开始通过监控视频,指纹采集和人证,对泰瑞是凶手确认无疑,不顾拘捕程序,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逮捕了泰瑞,这点充分表明了他人性中自大的一面,然而,随着案情深入,所有证据都变得自相矛盾,泰瑞被杀,但凶杀案还未停止,拉尔夫开始变得疑惑且不知所措,他虽已经相信泰瑞是无辜的,但却对私家侦探霍莉的调查——恶灵杀人,表示嗤之以鼻。
未知,永远是最可怕的,因为人对于未知可谓束手无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人们不清楚它的基因序列,一开始甚至不知道它的传播途径,这引起了十四亿人内心最深层的恐慌。
倘若多年后,像天花病毒一样,人们已经研制出了疫苗,并彻底消灭了这种病毒,那时人们便不会再对新冠感到恐慌。
直到拉尔夫亲眼看到恶灵现身,他由开始的嗤之以鼻到将信将疑,最后才彻底相信恶灵的存在。
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相信眼见为实,可《局外人》告诉我们眼见未必为实,凡事都可能具有欺骗性,这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解析。
霍莉是帮助大家找到恶灵的人,她之所以能最早发现并相信恶灵的存在,并不单单因为她异于常人的天赋,也不是因为恶灵直接找过她,一方面在证据面前,恶灵作案是唯一的解释,另一方面,源自于她自己就是不被相信的那一份子。
因为超强的记忆和感知能力,霍莉从小就被家人送去做检查和心理测试,这让她对群体有了本能的疏远,却保持了独立的思考。
别人一样不相信有她这种怪人存在,一样怀疑她,所以,当她发现恶灵时,她更愿意相信库库是存在的。
片中的库库是一个以人类痛苦作为能量的恶灵,巨大的痛苦让人失去生活的勇气,对未来感到恐惧,恐惧是会传染和蔓延的“瘟疫”。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离那个人远点,他太负能量了”“那个小伙子挺好的,人很正能量,很阳光”。
情绪是会传染的,而且由强传给弱,其实大多数人没那么正能量,可能自己负能量一大堆,但他们又害怕负能量所以只能远离更负能量的人。
任何人的情绪和认知都是在不断转变的,或者说情绪是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没有谁是一天天嬉皮笑脸,没有谁是永远唉声叹气。
负能量大可不必敬而远之,正能量也未必就满心欢喜。
好像《阳光普照》里的阿豪,是那么的阳光和受人喜欢,但他把所有的阴暗和负能量都埋藏在自己的心底,只有纵身一跃才能获取解脱。
《局外人》更像是部生活剧,导演的着力点在于展现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窘境,人们想要在一起抱团取暖,却发现每个人身上像长了刺一样难以靠近,那是一种无法言说又难以改变的事情。
一口气看完E01-E06写下了《我爱Supernatural!
》质感很棒,虽然一开始就被剧透了,可上帝视角看着线索一点一点被拼凑完整,也非常引人入胜,尤其是两个“凶手”联系到一起时。
编剧把线索设置的足够精致,平均分布在每一集逐渐拼凑,节奏略慢,比如E06Jack接调查回来的Holly时就可以被看到脖子后面的水泡。
人物塑造方面,ben老师这个角色无疑是失败的,除了丧子的伤痛,我甚至觉得E06他故意唱反调,让cuco放松警惕,因为之前已经收到了死亡警告。
后来才发现他是真的不信。。。
领到家才展开变形过程这一线索也实在慢。
《Supernatural》 40min “shape shifter”一集的内容扩充成了10集100分钟,难免冗长,很多地方三四倍速在看。
但相对于邪教克苏鲁,我还是更喜欢这种有实体的【凶鬼恶灵】啊!
仔细想来剧名《Outsider》也很有意味本意为怪物的名字,可也可以看作是拒绝现实的Ralph、也可以看作是格格不入和outsider怪物相认的Holly。
PS.Holly黑人女性算是当代剧的zzzq吧( 书中的她是一名高加索人(白人) )然而剩下四集什么鬼?!!!
一落千丈!
想认真写都懒得写,都被评论区的讨论吐槽完了,观感一模一样!
不过也因此引发了很多思考:摘几个看到不错的评论:RioLiv “ 讲真stephen king的作品重点都是角色宿命及其认知的发展变化,他的书和改得成功的影视也是成功塑造了角色及其命运,并不是很多破案癖喜欢的神棍剧情系。
最终改编成神棍剧情系列的,基本都是失败的改编作品。
” 斗罗大陆“ 《局外人》用10集的铺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步入职业生涯晚期、不谙世俗、遍历伤痛、又内心坚定的“中年局外人”的故事,所谓神鬼也只是在告诉我们,要想彻底改变这么样一个人的思想观价值观,得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
” abstract042 “老头的书挺好看的,但是不事和拿来讲。
因为他的小说虽然很好看,前面铺垫太多,看起来就像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到后半部分你才会猛然发现这是一个恐怖故事。
但是我们这些讲故事的压力就特别大,前面那些玩意儿应该不应该讲啊,写的确实好,但是很慢热,讲到高潮估计观众都睡了。
”
没想到原著里怪物死的更扯…夜行者 阿斯星人、电影星人、《The Wire》美剧粉、史蒂芬金粉史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美剧通常有个大问题:每周只出一两集的这种形式会降低原著小说所塑造的故事氛围。
所以我觉得hbo其实不太适合,相反网飞的一次性放出全剧的形式比较适合老金的小说发挥。
避免强制性在每一集结尾留下悬念,而是不紧不慌地描述氛围和角色。
观众由于可以一次性看完,所以哪怕缺少悬念也会继续追下去。
说实话,老金的作品改编其实难度很大,不要被他小说电影级别的描写能力欺骗了。
这部美剧我没什么期待,但一定会看,毕竟也啃了英文版原著了。
发布于 2020-01-13 crazieeee 照我看来这部片最完美的叙事方式应该由线索去推动着剧情走,先分割派系,沿着线索推动着两派甚至第三派也就是在这两派中间摇摆不定的人,互相怀疑猜测,但最终随着世界线收束,给出谜底,聚合这几波人共同去解决已经呈现在眼前的事实,这样我觉得才是真正着重于探讨人面对未知事物的反应,而不是开头三集来就把谜底告诉你,然后观众和部分角色就如剧名一样,局外人,看着以拉尔夫警官为首的局内人画地为牢,瞬间holly和观众这一边就被抬高为上帝角色,这样瞬间就拉低了这剧的档次,也浪费了这个题材 uniko 小说风格未必等于电影或电视剧的风格,x战警的故事可以拍第一战,可以拍金刚狼3,也可以拍新变种人,蝙蝠侠的故事可以拍蒂姆波顿,可以拍诺兰,也可以拍陶德。
跨艺术种类的改编,首先得具备这个艺术种类的特质,举个例子,上海堡垒小说就是慢慢悠悠谈谈情说说爱打打外星人,但拍成一部科幻电影就不能完全延续这个风格,拍电影,首先拍出来得是电影,得具备电影的美学特征。
局外人一样,拍成美剧,作为观众是期待它具备与诸多一流美剧相似的美学特征,从而在观影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和期待视野,满足不了的情况下,就会觉得它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毕竟我打开美剧局外人不是来看小说的
1947年为了救意外困于熊洞的两个孩子,密西西比Bolton一家四口参与了救援队,结果由于救援队在洞内叫喊而发生坍塌,三十多人被困在洞中,活活饿死。
恶的起源,恶的聚集,它没有形状,它也可以是任何人。
如果恶的概念可以具像化,其中一种是El cuco。
全世界各国的神话都发挥了想象力。
我们很难证明没有具像化的概念存在或者不存在,只有相信或不相信。
为什么是孩子?
陷入困境之时会责怪自己的人还是少数,为了救孩子,他们来到洞里。
为什么它总是会饥饿?
三十多人在绝境中萌生的恶念是难以想象的。
它是Outsider,因为它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而相信事实和逻辑是理性价值观的起点。
而事实和逻辑也是现代法律的根基,作为律师和警察,把这个根基捍卫到最后我觉得没有毛病,一点都不缓慢,这是他们的职业信仰。
法律体系都是无神论的。
所以到最后,他们也做出了法律规则体系下的选择。
法律无法约束outsider,未知也确实让人恐惧。
比较不适的还是体系之间的冲突,宗教和无神论,中医和西医,都是相互矛盾又能自圆其说的独立体系,它们的内在逻辑都足以自证,如果要选择同时接受,就必须接受矛盾与割裂的信仰。
一边相信科学,一边相信神学,对于社会主义小红心的我来说太难了。
这部剧还把受过心理创伤者的逃避,痛苦,展现得很真实。
心理健全的人无法体会,也无法共情。
这种创伤就是它不会过去,你永远也不会接受事实。
这也是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解释的事之一。
Theory is when you know everything but nothing works.Practice is when everything works but no one knows why.In this drama,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combined: nothing works and no one knows why.
这部剧绝对是需要二倍速加上直接拖进度条跳着看的。
废话太多,不需要的情节太多。
三集就能拍完的强撑10集,又臭又长。
要看的建议直接跳过警察争论部分!!
还有那个警察男主啰哩巴嗦这也不信那也不信看心理医生的部分。
直接跳过直接跳过直接跳过!
完全是拖剧情工具人。
人物也很败好感,戏份还多。
导演居然还花了五集以上来描述他怎么怎么不信然后阻挠调查。
真的无语,就一句话:WHO CARE????
悬疑剧应该重点放在讲好故事,不是不停拿这种无关的人的事情拖剧情恶心人。
只能给1星
前面本来铺垫的挺好的,突然第三集开始搞什么灵异故事??你可以用灵异第六感来烘托气氛,但是你不能真的当回事来办案子!你终究还是警察,不是巫师!硬生生塞进一个傻不拉几的女黑人,果断弃剧!
反应过来以后就还行。
个人年度最佳恐怖惊悚提名预定。
节奏太慢,故弄玄虚。警察已故的母亲扑上来给警察一顿暴揍的情节真的是太西式恐怖了。。。推理、犯罪、惊悚、悬疑、恐怖这些个标签感觉都不贴切,还是超自然吧。。。
不讨厌超自然题材,但这部剧高开低走,四集以后太拖沓乏味了。六集弃
注意了,奇幻剧。。。。
卧槽,史蒂芬·金牛逼,追!!!
头两集食完,如果没看过小说的话,观剧体验会更好一点,可惜我看了!不得不说的是,Ben Mendelsohn is an acting god. 2.22: 那些上来就说看到变成灵异片就肯定不好看的人,刻板印象也是牛逼。2.29: 第八集太牛逼了各位,音乐/节奏/台词/表演各方面的调度 了,我看出了一身汗......另外,和原著相比改动其实相对较大,人物转变也更合理了,编剧还是有点东西的 3.12: 完结了。网友对结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根据主演本门德尔森近期接受的采访来看,这样对结局的探讨无疑也是一种有趣和可喜的现象。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说是不能说)。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拥有对剧集主题/概念/传递出来的所有可能性的思考,某种程度上也深化了“局外人”:是它也有可能是他或她(处处吻唱起来
高开低走越来越烂 以后不会看史蒂芬的剧 开头打着侦探悬疑的幌子圆不了就用灵异凑
从炸裂到枯萎只用了5集,又一部泄了气烂了尾的斯蒂芬·金改编剧。感觉这种半部好剧比烂剧更可怕,浪费时间而不自知,及时止损太重要了,弃了。
朴实中透着冷峻而不可言说的异世界恐怖侦探在Maitland家老式壁纸铺满的盥洗室洗手的那一幕,瞬间把我拉入了Cube escape的空间。浓浓的宿命感。剧场般的临场感,看着所有人走向不知是否是尽头的尽头。开局两集很不错,老天爷拜托拜托不要让这个剧烂尾吧,之前编剧喂我吃的💩一笔勾销。什么鬼越来越无力最后几集太难看了
很优秀的剧,每个角色目前塑造得都很好,很有逻辑 这是一个好故事,结局没有那么绚丽,但它真实。
效率直逼冰与火之歌
前面所有悬念的铺垫都很不错,节奏也拿捏的恰到好处(除了几个不明所以的台词让我觉得有点出戏),整体是我喜欢的剧的节奏和基调。可惜最后一集,大败笔。即使最后一集放大招,一口气弄「死」了好几个角色,也无法挽回这个烂尾的结局了……
你看,走高逼格路线的作品,也是要围绕主题并最终点题的。那些不愿意尊重创作规律的,要么是天才(基本很罕见),要么是骗子(基本上很常见)
7.5/10.本剧也是根据斯蒂芬金的作品改编的。儿童被惨杀,嫌疑人竟然同时出现在遥远的两地,不是双胞胎。前两集由贾森贝特曼导演并参演,悬疑感很足,很好看。可后来就走偏了,和我想的不一样了,变成了超自然恶魔题材。后来的剧情也还可以吧,就是节奏变慢,变繁琐,真替男主角着急,行事太稳了。
因为看到有Mr. Mercedes的相关角色想看的 看了俩集挺惊喜的就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啥 HBO还是蛮稳的 还有Jason Bateman现在已经成功转型导演了嘛 后面咋变成奇幻题材了??
史上最差的史蒂芬金剧
其实我只是想看男主的颜!前面剧情还不错,后面越来越糟糕!
两集弃,喜欢真实的犯罪,这种奇幻的不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