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士和少校都是特工,他们受指挥官的命令去虚拟集市抢夺转化兽和珍珠。
首先,少校带着一个密码框和一把枪进了虚拟世界,他化作一个隐形人,轻易地到达了目的地——怪兽国,并逼着怪兽王把珍珠和转化兽交给了自己。
但正当他正准备离开时,因为隐形效果减退被一个怪兽发现了,眼看任务就要失败。
少校想逃出虚拟世界,但是框子坏了无法输入密码,这时一只神兽扑了过来,少校急忙开枪,但是神兽刀枪不入!
中士及时赶到,把进入虚拟世界的框子打开,拆除了所有机关,少校才回到现实世界。
但是神兽居然从虚拟世界跑了出来,毁掉了他们的装甲车,并将除中士和少校外的所有人员全都杀死。
幸亏人类的飞船及时赶到,但是神兽也扑到了飞船上,直到他们返回千星之城的路上,才依靠巨大的冲力将神兽甩了下去,胜利返回基地。
我觉得他们十分英勇,也很机智,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都沉着冷静、决不放弃。
同时,他们也是好搭档,相互帮助,在对方最危险的时刻,总能第一时间赶到。
接着,他们又收到上级的命令,去抓珍珠人。
因为珍珠人是指挥官的敌人,指挥官派了很多特工去抓珍珠人都失败了,自己反而被珍珠人带走。
少校驾驶飞船追击珍珠人,误入千星之城的禁区,差点丧了命。
多亏中士及时找到少校并救活了他。
但中士也被那儿的长颈怪钓走了,被当做一道菜——人脑献给大王。
少校找到了会变身的舞女泡泡,把自己也变成一只长颈怪,混了进去,趁着给大王端饭的时候,把它杀了,救出了中士。
然后他们一起找到了指挥官,但指挥官却让机器人把知道这件事的人全都杀死。
关键时候,吴亦凡按了开关,停止了机器人的电源,阻止了这场大规模的谋杀。
于是,大家把指挥官抓住关了起来。
指挥官虽然官很大,但是修养很差,没有德,所以下场不好。
这部电影还反衬了珍珠人的仁慈和大爱无疆,可以包罗万象,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当一位的优秀的领导者!
论星际特工的阵容,毫无疑问,导演吕克贝松就是品牌,还有吴亦凡支撑中国市场,其他略过...论整个电影的结构,吕克贝松丰富的想象力令人敬佩,但是是不是钱都花到特效上去了,男女主的位置大概都卖了换钱了吧,这男女主的演技简直就是阉鸡啊,那令人尴尬的抢镜眼神,是想表达在思考,还是想说犯了癫痫,没有大牌助阵不要紧,这尴尬的剧情也令人叹为观止啊,片头部分男女主和任务小队共同执行任务,发生战斗,令人尴尬的事情出现了,男女主就差喊一句“给我顶住”了,在队友全部阵亡的同时潇洒且头也不回的甩开膀子就跑了,泯灭人性啊 简直了 没见过这样的正派角色 三观尽毁啊(此时观影的我一度认为男女主是反派),片中各种拖戏的对话令人尴尬到极致的逻辑就更是无法形容了(观影过程中身边的一位大哥从看到男女主开始无厘头的调情和空洞的眼神交流开始便进入倒数计时状态,从一小时每间隔十分钟倒数一次,这酸爽我只能说深有体会)电影来到中后段,男主突然对“蕾哈娜”饰演的泡泡之死表现出来的情感 我的天呐 和任务小队的全灭场景相比 这三观的矛盾 情感的矛盾 人性的矛盾 (第五元素和星际特工的矛盾) 这一切的矛盾把我吓尿了 电影尾部草率的战斗和结尾,大反毫无表现就被逮捕和男女主在2005探索号内那矫情的山寨版琼瑶系结尾,这时我的世界只留下一片臭鸡蛋,要不是身边的大哥起身高呼了一句“终于演完了”我还沉浸在一堆破碎的臭鸡蛋里 诚恳的说 原来我因为看到吴亦凡而对这个电影没有太高期待,如今看完,我确定是吴亦凡拯救了这部电影的票房如果还有下一部 你还会买单吗?
我不会 相信吴亦凡也不会
这部老吕的新片,近来被讨论更多的,是巨额的预算与精心的制作过程。
作为大牌导演,吕克.贝松不容易,第一点就是坚持自己的初衷,坚持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搬上大银幕。
第二点就是他能突破大制片厂的限制,找到属于自己的融资制作方式。
当然,也是因为他的名声在外。
老吕的想象力,加上设计图和剧本,就将影片提前卖给了各国的分销商,从而有了超过半数的启动资金,可以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科幻大片。
关于这部影片的观看角度,相信是继《阿凡达》之后,又一部全凭想象力的作品。
除了两位年轻演员热点在线之外,电影的世界设定与故事主线,比我们想象中要单纯很多。
相比年初的《攻壳机动队》,与未来十月档期的《银翼杀手2》,其中赛博朋克与末世未来的背景设定,《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的设定则是站在对立面的,一个更加乐观的美好未来。
也许未来人类不会走向末路,也许我们会与外星人建交,互换科技共建未来,反而成为了更加包容与智慧的星球。
这不是为一个美好的假设,也是吕克.贝松为我们呈现的电影梦。
"This is Major Tom to Ground Control"这里是Tom船长 呼叫地面指挥I'm stepping through the door我正一步步穿过舱门And I'm floating in a most peculiar way以奇妙的方式漂浮着And the stars look very different today今日的星辰看起来也如此不同 ......伴着大卫·鲍伊1969年的这首《Space Oddity》,《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以1975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舱和苏联联盟号在轨道上对接的画面开始。
电影一上来就充满了80年代那种追求和平与反战的基调。
在歌声中,来自其他国家、其他星球的成千上万艘太空飞船,在几个世纪之中先后加入它们,形成了阿尔法空间站——也即千星之城。
本质上说,千星之城其实是个由国际空间站不断扩大、移民群聚的大熔炉都市,据官方说法,电影故事发生的2740年,阿尔法空间站直径已达12.4英里,(外星)人口达3000万,由说着5000多种语言的3236个种族组成。
这座漂浮在太空的大都市,是吕克·贝松对未来设想的最重要一环。
它的迷人之处在于,近千种肤色、样貌、习性完全不同的外星种族,居然和谐地在一个密集空间里生活了近几个世纪。
与许多反乌托邦式的科幻电影不同,《星际特工》里的未来没有败给人工智能,没有毁于人类的互相残杀,更没有因为来者不善的外星生物而灰飞烟灭。
吕克·贝松用乐观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充满孩童般想象的未来。
“‘过去’已经写成,‘现在’是我们正要应对的,‘未来’则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们为什么在憧憬未来时要把它写的那么黑暗呢?
未来也许不会美好,也许就是很黑暗,但至少我们在创作未来时可以多彩些啊!
”,这是吕克·贝松谈到科幻题材时反复提及的观念,与《星际特工》漫画原作的精神不谋而合。
因而在吕克·贝松组织的未来世界里,外星生物是友好的,是《第五元素》里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地球人对抗邪恶力量的圆滚滚星人,而不是好莱坞《独立日》系列里渴望摧毁地球的那类。
这也许跟他最开始接触的,崇尚的科幻作品有关,使他对于未来世界,对于科幻,有着独立于他人的角度。
我们可以看看第一个登陆千星之城的外星族群——科坦达霍克人。
他们高度智慧,和平友好,是银河系的艺术家,在2150年来到阿尔法空间站后,迅速担当起外交大使的职责。
多亏科坦达霍克人,人类与外星族群的交流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每一个登陆千星之城的族群,都会为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比如,具备细胞再生能力的阿津莫人,成了千星之城的官方医生。
比如,奥米利特负责千星之城的 IT 研发和维修。
比如,生性好战的阿斯潘人经常受到千星之城里安保公司的青睐。
比如,水生怪物马塔普莱拥有丰富的水力知识,便在城市大力发展水力设施。
总之,每一个来到千星之城的外星族群,都带来了原星球的智慧与知识,并乐于分享。
正是基于这种毫无保留的共享精神,使得千星之城成了理想的栖居之地。
吕克·贝松解释道:“它是华尔街、科学城、联合国、百老汇,因此它是整个宇宙中最重要的地方。
”而《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这个故事,只是为我们打开一扇门,一睹美好未来的畅想。
男女主角们作为星际特工,在不同种族的帮助与星际法律的支持下,维持着这个宇宙社会的平衡。
人与人之间,不同种族之间,维系大家的依然是“爱”与“同理心”。
这部电影里没有深奥的理论与死亡的哲学问题,而是传递了简单的包容与和平理念,爱情主线贯穿始末。
带着点无厘头搞笑,又带着年轻人的乐观态度,是一场对美好未来的尽情狂欢与享受。
2017年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吕大爷是让大家很有亲近感的导演。
碧海蓝天让无数文艺青年倾倒,Leon以情动人,第五元素脑洞大开,堪称90年代最棒的科幻片之一。
虽然今年的千星之城口碑扑街了,还是要到电影院捧场,看个特效也不错嘛,再差能差到哪?
而且欧洲人弄出来的科幻片总是比好莱坞流水线的科幻片看来了有趣味。
1、烂番茄的差评说剧情太散很中肯果然,和预期的差不多,电影故事非常的散,观影过程有点脱线,也有几处尿点。
可能是因为漫画的元素太多,吕大爷都想展现一番,这个无可厚非。
比如男主Sky Jet撞机之后,女主要去海里怪兽身上抓海蜇来找男主的位置,这样的段子单独拿出来是好看,就是和剧情主线脱线
女主被抓去做中餐,男主要去到太空艳舞吧找能变身的泡泡救女主,算是一报还一报,算是有哈蕾娜变身艳舞,但是剧情脱线2次,观众已经不知道男主要干嘛了。
2、特效满分前段大市场关于不同空间维度的处理非常有趣味性,也有一般科幻电影所没有技术深度,看起来妙趣横生。
六角怪兽的追逐戏看起来有种小幽默的愉悦
中段哈蕾娜的特效串舞挺养眼,想起了Michael Jackson-Black or White人脸变化,好看
各种太空追逐戏比星战好看千星之城设计的很赞,华丽3、白左价值观看不下去但是,故事,实在是乏味啊,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克里夫欧文的指挥官是没有“道德”的反派阴谋家问题是:这是打仗哎,人类损失了50万,还不能放个核武器?
珍珠人星球毁了也是没有办法的。
难道美军不要扔原子弹,要登陆冲绳后再打到日本本土吗?
男主女主两个白左就不乐意了,一定要抓指挥官,是个人正常思维都会按照指挥官的方式放核弹好吗?
哪里来的圣母婊编剧弄了这个一个结局,哥是地球人类,对于男主女主的圣母行为实在看不下去,你们俩小情侣杀外星人的时候也没有见手软嘛?
实在是看不下去,差点破了第一次看电影离场的记录总结,虽然特效好看,但是看到左白圣母们就心生厌恶,价值观不正的电影不看也罢!
当我们提到《正义黎明》的时候,经常提出的一点批评,就是对源材料的使用太过奢侈。
那么想像一下,如果将能够撑起至少10年的科幻史诗,疯狂压缩到一部电影的长度,其导致的后果必然也是摧枯拉朽的。
而这就是《千星之城》。
作为欧洲商业电影的旗帜人物,年近60的“十部”大导吕克·贝松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创作欲望。
《千星之城》充满了创意斐然和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在千篇一律的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对比下,充满新鲜感的艺术设计显得不仅清新,而且富有活力——仿佛每一次眨眼,都会遗憾错过令人愉悦的视觉体验一样。
那么,一部视效突出的科幻电影,就一定是一部好电影吗?
显然不是。
2012年的《异星战场》投资3亿美元,皮克斯金像奖大导安德鲁·斯坦顿执导,原作也和《千星之城》一样贵为经典,然而全球票房将将持平,可谓损失惨重。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视觉效果以外,无不让人觉得非常熟悉——原作《火星公主》已经发行一个世纪,在这百年中,太多后续的文学和电影作品都化用了其中的情节和点子,反而让原作丧失了初读时的震撼与魅力。
《千星之城》也是如此。
和视效相比,《千星之城》羸弱的剧本几乎就是毫无存在感。
而人物介绍的匮乏,如果没有“星际特工”这几个字打底,在影片的大多数时间里,你甚至都搞不懂Valerian到底是个人名,还是一颗行星或一艘飞船。
吕克·贝松独立创作的剧本跳跃性太大,成为了各个动作戏之间的过渡和转场,所谓的跨越1975年和28世纪,尤其是1975年的戏份显得毫无必要。
97年的《第五元素》,9千万成本搏回2.6亿的全球票房,顺手捧红了米拉·乔沃维奇;20年后耗资2亿美元的《千星之城》,票房回报率很可能连20年前的水平都达不到。
我们也只能希望,《千星之城》在20年后,也能熬成一部邪典太空歌剧种子选手。
吕克·贝松和他的时尚品味一直处在超越好莱坞和自我超越的程度上,《千星之城》也自然如此——无论是场景、生物还是服化道,影片中几乎没有一个镜头不值得琢磨和品味,在3D的搭配下更加丰满异常。
但这些视觉效果并没有很好地转化成故事的一部分,显得华而不实。
剧本不过是为了一串又一串的动作戏份找个由头,对白也欠考虑,就像是《星球大战》由英文翻成法文,再重新翻成英文一样。
而影射现实的政治腐败与难民危机,则太过浅显和轻薄。
而《千星之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出现在吕克·贝松对主角,尤其是男性主角的塑造上。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对传统的男性英雄形象始终兴趣缺缺,甚至不惜破坏男性的既有形象,而硬派且富有智慧的女性角色总是更加瞩目,在故事中也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千星之城》中的韦勒瑞恩的形象应该是勇敢,大胆和应变能力强,但戴恩·德哈恩更像是一个乳臭未干的熊孩子在努力模仿韩·索罗。
这已经是娃娃脸的戴恩·德哈恩今年出演的第二个奇怪的男主角了(第一个是《救命解药》),显然他应该在一些规模更小的独立电影中找一找表演的节奏。
而卡拉·迪瓦伊的洛瑞琳,显然还分不清面瘫和强硬的区别——不过这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动作女星=面瘫的逻辑已经存在和歪曲很久了。
显而易见地,美貌与胴体是不能自动转化成表演经验的。
要知道,《星际特工》的原作中,两位主人公的年龄要比电影改编得年长得多,这样使得角色之间的互动也更为自然,也更富有魅力。
而电影中的愣头青形象,是难以与其身份画上等号的。
而两位年轻演员的形象塑造上本就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足以从更为花哨的背景中凸显出来。
而克里夫·欧文作为反派角色的水准丧失,更大幅削减了影片在情节和人物上的吸引力。
《千星之城》的视效很酷,艺术设计也的确天马行空。
但这并不是一部Discovery频道的28世纪伪纪录片,而是一部应该有着扎实故事和角色的幻想电影。
一上来就走了弯路,车开得再快,也到不了目的地。
对比《第五元素》,《千星之城》除了特效上的大幅升级,几乎处处都在开倒车。
从“打造好的视效服务故事”,到“只有好的视效就够了”之间,空缺的还有很多。
眼花缭乱的《千星之城》,和同样野心太大的《木星上行》一样,自我毁灭在了毫无进步的里子上。
在特效大片统治银幕的今天,原创的太空歌剧更是一场豪赌——并不是有几艘飞船,有几个外星人就是太空歌剧,更不可能随随便便成为优秀的太空歌剧电影。
比起故事和人物,吕克·贝松眼中的太空歌剧,显然只剩下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了。
有着成为一套欧洲《星球大战》的潜力,却偏偏只能做一部再浅薄不过的“爽片”。
对吕克·贝松,对观众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星际特工》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吕克贝松用法国人独有的浪漫和幽默串起了千星之城庞大的宇宙观。
宇宙之浩淼,时空之无限,人类算什么,钢铁侠,蜘蛛人,神奇女侠,又算什么,不过都是蚂蚁,尘埃罢了。
唯有吕克贝松,胸怀宇宙。
影片7月在北美上映时,影评人给出了两极分化的评价,直至达成一种平衡——好评和恶评不相上下,观众也分裂成两派。
而在票房上,对于一部成本高达2.1亿美元的超级大片,北美首周只拿下1700万美元,可谓惨败。
长期以来,好莱坞垄断了全球科幻电影市场,美国强势文化的排外性,直接导致了这部由法国电影公司主控的影片遭遇滑铁卢。
《法国周刊》就指出,导致《星际特工》在美国遭遇口碑和票房冷遇的原因,既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品位上的区别,也有基于保护主义的现实原因。
但抛开令人遗憾的北美票房以及批评家们的瞎哔哔,影片的想象力和华丽画面绝对令人过目难忘,借用《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的一句评价:“从未有过的致幻华美,永生难忘的大屏幕冲击!
”
彼得杰克逊的评价 从宇宙观上看,《星际特工》是《阿凡达》和《星球大战》的混合体。
2009年,《阿凡达》开创了3D电影的先河,卡梅隆在影片中构造了一个迷人的外星球——潘多拉。
那里有会发光的植物、色彩艳丽的飞龙、蓝色的类人生物。
这部极具想象力的影片带给电影界巨大的冲击,此后3D技术日新月异,视觉大片层出不穷,但至今为止仍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在视觉想象力上超越《阿凡达》,直到《星际特工》出现。
这是一部极具风格和充满视觉奇观的电影,在其庞大星际版图中,一颗宁静祥和的星球缪星仿佛《阿凡达》中的潘多拉,而数百种生命体共存的千星之城则对应《星球大战》中的银河系。
当然,他们都由着自己独特的运转法则。
吕克贝松用法国人独有的浪漫和幽默串起了千星之城庞大的宇宙观。
宇宙之浩淼,时空之无限,人类算什么,钢铁侠,蜘蛛人,神奇女侠,又算什么,不过都是蚂蚁,尘埃罢了。
唯有吕克贝松,胸怀宇宙。
本片的外星主角是生活在缪星的“珍珠人”,平日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打捞海里的珍珠,再用一种特殊生物“转换兽”大量复制,产生能量以维持星球的运转。
因为每天被珍珠所滋润,缪星人都有着模特的身材和雪白的肌肤,据说吕克贝松为了打造缪星,特地找来了一众超模扮演“珍珠人”。
放眼看去,阳光彩云沙滩之下,满屏的俊男美女,超萌的转换兽,连植物都生长得体态优美,宛如仙境!
但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星际战争,缪星被毁,仙境化作地狱,只有少数“珍珠人”得以幸存,他们在茫茫宇宙中漂泊,渴望着重建家园。
珍珠人
缪星 影片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两名地球特工在执行任务时误入“珍珠人”的复兴计划,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故事。
这部影片充满了想象力,科幻中带点幽默,与传统的美式科幻片完全不同。
那些想从中发掘复杂人性的观众,可能会失望。
在影片中,吕克贝松展示了未来的VR集市。
就是一块戒备森严的空地,可当你在入口处输入自己的基因密码,戴上VR眼睛后,眼前立刻出现一个超级大市场,商贩在沿街叫卖,成千上万的店铺等着你买买买,这简直就是购物狂的天堂啊!
能看、能试、还能直接买。
如果取下眼镜,看到的则是一群人在荒地上漫无目地闲逛。
走出集市后,人们只要把购买的物品放进转换器,就能拿上真实的商品回家了。
此处有一个有趣的桥段,不知吕克贝松是否借鉴了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
女主角为了混入集市,用一种特制的药水射中了守卫的哨兵,再给助手也注射配对的药水,助手就能控制哨兵的一举一动了,这不就是《西游降魔篇》中的“听话符”吗!
不过,“听话符”的笑点和精髓是两人在不同的场景做同样的事而产生的错位之趣,在幽默上显然更为高级。
人类的基地位于千星之城阿尔法,这儿有几百种外星生物共存、未来飞行器在城市间穿梭,这里是联合国、华尔街、也是百老汇,男主角穿越4个城市的一场追逐戏是本段的重点,但人物间冗长的对话和缺乏冲突让此处稍显乏味。
随着故事情节进展到千星之城的边缘,观众还有幸看到一场高科技的变装秀。
《一步之遥》中,在3D技术的加持下那场旧上海的选美大赛让人眼前一亮,但也只能无限接近现场效果。
而蕾哈娜饰演的舞女泡泡,传神演绎爵士舞者、学生妹、猫女郎等不同角色,5分钟内变装10次。
而泡泡变装的技能不仅仅是炫技,却也推动着后续情节的发展,恐怕只有浪漫的法国人才能将歌舞植入得这么和谐吧。
而观看这种高科技的变装秀,除了电影,在真实世界中,我们是绝无眼福的。
蕾哈娜的变装秀 吕克贝松的本意是参照星战系列打造星际特工,本片作为系列电影的首部如果获得成功,一定会有续集推出。
要知道迪士尼旗下三大王牌之一的卢卡斯影业就只做《星球大战》系列,每隔几年推出一部新的续集。
作为标准的美式科幻,《星球大战》的卖点在于卢卡、西斯尊主、绝地武士这些角色之间错综复杂,难以割舍的关系,这是该系列可以一再挖掘的创意源泉。
千星之城
千星之城的医生阿津莫人 不过,法国人可能不这么认为,本片中并没有你死我活的激烈冲突,人物也基本上是直来直去。
即便星球被毁,缪星人也能在时光流逝中化解深仇大恨;他们与人类的对战中,所用的武器貌似威猛,发出的子弹竟是珍珠液,仅将人裹住不能动弹而已。
而人类中最大的恶人也只是要保全自己的名声,无论他怎么板起面孔、声嘶力竭的大喊要杀光珍珠人,观众不但没有恐惧反而会产生一丝同情。
有意弱化冲突,不是吕克贝松的失误,那是他有意为之的童心。
看过吕克贝松电影的观众应该知道,他的电影中总是充满了天真,情节简单明了,人物常常游走于善恶两个极端,这是法式的浪漫,而非美国人的世故。
因此,我们无需用美式大片的固有模式去要求法国人。
电影的奇妙之处也在于此,观众不仅仅是获得视听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
传送门: 大卫林奇最难懂的电影《内陆帝国》中的几个关键隐喻
内陆帝国 (2006)7.92006 / 法国 波兰 美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 大卫·林奇 / 劳拉·邓恩 杰瑞米·艾恩斯角色错位导致的架构崩塌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2017)4.92017 / 美国 中国大陆 加拿大 / 动作 科幻 冒险 / 迈克尔·贝 / 马克·沃尔伯格 安东尼·霍普金斯斯皮尔伯格的反视角让本片成为了经典
人工智能 (2001)8.72001 / 美国 英国 / 剧情 科幻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海利·乔·奥斯蒙 弗兰西丝·奥康纳
不要去看,千万不要去看。
看了后悔,这部电影完全是打着科幻的名头,加个加拿大籍华人嚼头的烂片。
是来中国圈钱的。
我真的不明白影评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好评,是雇人刷上去的吗?
给个一颗星完全是给特效和男女主角外貌的。
现在说说槽点:1、开头很正常,带点搞笑风格,可以。
但是你知不知道拍中国马屁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夸张,我当时看空间站建成历史和后面强行在军人堆里冒出个奶油吴亦凡尴尬癌都犯了2、物理和常识在本剧里偶尔适用。
介绍空间站区域很正常,有高温区,有海洋区……各宇宙人口分布在其中。
很正确,那主角后期撞墙的时候导演把开始的话都吃了?
撞破海洋区的墙壁水没出来我忍了,你都直接把N个区的分隔墙撞坏了,直接撞到核心区去了还没事?
真当宇宙里是地球啊,墙两边气压,温度,物质,重力都一样啊!
3、这是文艺感情片还是科幻片?
中后期男女主角的智障般对话,我好像只在无脑感情片里见到过,是在讨好中国七夕节的情侣吗?
4、圣母表思想泛滥,这是最严重的!
我就想问问,我们人类都把你们珍珠人灭族了,你对我说珍珠人原谅你们人类,有这么智障的种族吗。
最主要人家珍珠人在只剩下500人的情况下,还是老弱病残都有的情况下,偷偷摸摸把人类和其他外星种族的知识都学会了!
改造出来的东西碾压人类的防御网络,刚被攻击的时候可是人类连对面是谁都不知道。
要不是珍珠人就那一点点人口,那学习速度再加上那个珍珠一样的能量,早把人类歼灭了,还和你谈和平?
所以最后男女主把限制珍珠人获得无限能量的生化兽给珍珠人时我真的像吞了屎,有种爱因斯坦突然脑抽,在二战结束前夕相信日本所谓和平思想,把大小男孩原子弹给了日本那种感觉。
暂时就写这些,无力吐槽了……
从《第五元素》到《超体》,吕克·贝松拍的未来科幻题材电影都有一个特点:设定很棒,剧情一般。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以下简称《星际特工》)也是如此。
看这部电影,既不要抱着看《星际穿越》《太空漫游》的希望,也不必担心它会让你看睡着。
如同《第五元素》一样,《星际特工》只是一部烧钱烧得很厉害、特效做得很精致、剧情编得很俗套的普通特效商业大片而已。
《星际特工》的故事设定于28世纪,在电影片头,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迅速把21世纪到28世纪的700年历史过了一遍:2020年,中国发射载人空间站,中国宇航员与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会合。
几十年后,人类开发出可自产生重力的宇宙飞船,开启了太空旅行时代。
阿尔法空间站建立后,与宇宙中不同地区、种族的外星人建立了沟通渠道。
为摆脱地球的巨大引力,阿尔法空间站航行至宇宙深处,在数百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宇宙间各族群和平共处的“千星之城”。
在这段序幕中,各种族外星人轮番出场,与人类握手示好。
一开始看到这种设定,我是觉得有(te)些(bie)扯淡的:才一两百年工夫,怎么突然就出现各种外星人了?
怎么就跟各种外星人勾搭上了?
怎么就能在太空建立超大规模空间站了?
这是不是有点太快了点?
而且毫无细节交代,仿佛神话一般地发生了。
实在是敷衍啊!
难道漫画原作也是这样吗?
正当我一头雾水之时,电影为我们又展现出某个外星球的壮丽美景。
海天相接,相得益彰。
一群光头吴克珍珠人一边收集美丽的珍珠,一边举行仪式回馈美丽的星球。
不得不说,特效做得确实漂亮,比海南风景还美。
正当观众陶醉在这梦幻般的世界之际,灾难降临。
男主瞬间醒来,一切都似梦非梦。
这时我就明白了:什么外星人、宇宙飞船合理性统统不重要。
作为烧钱2亿美元,2700多个特效镜头的视效大片,《星际特工》呈现出一个人类与各种外星人和谐共存的未来宇宙世界。
既有眼花缭乱纸醉金迷的购物中心、庞大的宇宙空间站阿尔法城、美轮美奂的异星风景,也有百变多样的外星人、火爆激烈的动作场面。
对于一部主打画面的商业片来说,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星际特工》让我想到与之同样是太空科幻片,风格却截然相反的《星际穿越》。
相比克里斯托弗·诺兰,吕克·贝松可以说完全是“反着来”。
诺兰用胶片不拍3D,贝松早就开始拍数字3D片了;诺兰大部分镜头都是物理特效,贝松几乎全片都是CG;诺兰的科幻片设定严谨,严格遵照物理规则,贝松天马行空,外太空怎么丰富多彩怎么来。
不过最终二者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震撼的视觉体验。
对于“外星球”这一方面,《星际特工》的创意值得称赞。
“珍珠人”的星球美景自不必说,“购物中心”的繁华也让人流连忘返。
蕾哈娜饰演的变身舞女“泡泡”也是片中一大亮点。
其在各种风格的舞蹈中不停切换,迅速换装,让人难忘。
当然,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特效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星际特工》除在中国、韩国等地区外,只有普通2D、3D版,并未上映IMAX版。
我看的是普通3D版,3D效果差强人意。
虽然是“中韩特供IMAX”,不过鉴于本片视效强大,多花一点钱享受一下巨幕也未尝不可。
虽然视效上确实很厉害,但《星际特工》剧情上种种敷衍夸张之处始终让人难以理解。
片中原本近乎原始部落状态的珍珠人,被困太空飞船几十年,就能自学人类语言、哲学、技术,跨越了成千上万年的发展差距,一跃升级为太空文明?
这也太厉害了吧?!
这一点实在说不通,让人出戏。
有的人担心吴亦凡的加盟会显得尴尬。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
因为不仅吴亦凡戏份不多角色不重,而且其实这片最尴尬的是:男女主的CP。
事实上,《星际特工》的男女主CP完全不来电,没有任何火花。
相册里全是其他女人的男主莫名就对女主死心塌地了,最后说要删掉其他所有照片,但似乎听起来完全不可信。
而女主还真是被撩几下就上钩,不顾危难孤身一人深入“险境”拯救男主。
你俩到底是咋看对眼的?
我们观众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啊!
而自从蕾哈娜登场后,剧情一泻千里。
不知怎么女主就落难了,也不知怎么蕾哈娜就领了便当。
而更稀里糊涂的,是他们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珍珠人的秘密基地。
而指挥官的反派身份,更是从他第一次出场时,就写在他脸上了。
看开头,知结局。
看来,吕克·贝松依旧逃不过“虎头蛇尾”的魔咒。
最WTF的桥段是,本来要把珍珠萌兽“上交国家”的男主,竟然被女主几句话就回心转意了。
Excuse Me?
这剧情也太牵强了,大哥你变脸比翻书还快啊!
前些日子,吕克·贝松曾对媒体大喷美式超级英雄片。
说“超级英雄有超级能力,而我只是一个弱小的人,我不能对他产生认同感,因为我们差距太大了。
”“没有国家敢于将电影叫做'巴西队长'或是'法国队长',而美国可以,这是一种政治宣传,我不是来宣传的,我是来讲一个故事的。
”然而,《星际特工》的剧情依旧和大部分超级英雄电影半斤八两,依旧是那种“四两拨千斤”“一人拯救全世界”的套路,没有任何新意。
而且《星际特工》最后,不也在宣传什么知错就改、不要牺牲其他文明吗?
况且,《星际特工》所宣扬的道理,也并不新鲜。
在宇宙战争、外交及勘探中,尽量不要影响低级文明,更不要帮助或毁灭他们。
这个道理在《星际迷航》等外国科幻影视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倡导,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也做过类似的阐述。
吕克·贝松还真没什么可瞧不起“美国队长”的。
尽管《星际特工》在剧情和角色上有种种缺点,但作为视效大片,还是值回票价的。
如果你刚在影院被《海边的曼彻斯特》丧到,又有多余的时间,不妨买张票,不用动脑子,安心让眼睛享受一场137分钟的太空之旅。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虽然这部片上映之后口碑一般,但是我在家中看完这部电影还是挺喜欢的。
主要原因如下:开头从70年代的人类空间站开始,先有中国人,以及其他国家人通过对接,将空间站变大。
慢慢空间站还对接了越来越多的外星飞船,从而在几百年间形成了如同繁华城市般规模的千星之城,这段太空镜头描写太唯美了。
第二,影片第一个场景,在一个不同维度的大市场内游玩、闲逛、追逐和交易,也展现了非同一般的想象。
第三,描写缪星唯美的家园海天一色的场景,想象力也不错。
但是,本片最大的缺点,我到不觉得是故事。
故事虽然简单,但好歹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是男女主角颜值不错,却连观众也看得出两人完全没有火花,却一直到晚如同欢喜冤家一般,实在让人感觉有些尴尬。
拍过《这个杀手不太冷》和《第五元素》等佳片和若干烂片的号称一辈子只拍十部电影的大话王吕克贝松的《星际特工》,比想象中要有趣的多,视觉盛宴加幽默风趣。
但该片可能票房最终达不到《战狼2》的五分之一,道理很简单,好莱坞大片是一二线城市文艺青年的心头好,但是对于不会说英语也更闭塞的三四线小镇青年来说,更接地气的国产片才是心头好。
在中国,一部电影如果要成为现象级爆款,必须要能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能够迎合小镇青年。
而这是天马行空,不接地气的好莱坞目前很难做到的。
1.8/5 。呵呵。KOR 720P 17/11/03
延续了吕克贝松自己以至整个法国文化圈的宝贵传统:当谈及幻想时,它可以不是人类命定的某个未来,而仅仅作为一个色彩斑斓的孩童之梦,与过去千丝万缕但永远无法触及。若非如此,怎能随心所欲胡搞乱来?
近年来场景和视效惊艳程度排得上号电影,凭此就值回票价,welcome to the new future!但剧情跟预告片给人的感觉一样:宇宙探险的青春中二版,散乱无聊,甚至略显尴尬。然而,有蕾哈娜的角色扮演艳舞表演哦,惊不惊喜?对了,还有面瘫吴亦凡的本色演出哦,意不意外?无彩蛋。
男女主一副吊吊的拽拽的样子,但他们从外形上既不突出,能力上也不够强悍,很讨人厌。
卡拉直女癌的确太重 还是继续当拉拉比较安稳
太尴尬了。烂得没有一点点预兆啊。这个玄幻片,各种角色出现的如此脸谱,如此乱七八糟,台词如此幼齿。任务完成,接死翘翘,不带走一片云朵,可爽快了!比如蕾哈娜。这片尴尬到吴亦凡在里面显得一点都不尴尬啊。
太花哨了,看得眼睛好累。
喜欢电影的开场,配着大卫·鲍伊《Space Oddity》空灵的声音真的很赞。其实除了主线剧情有点弱鸡,砸了重金的特效还是很好看的,日婆那一段超加分!
节奏可真累啊……视效的堆叠掩盖不了情节的无聊。这能算第五元素的进阶版?觉得差好远,当年看第五元素是全程不眨眼对无穷绝美想象力的惊叹,如今则是哈欠连天但求速死。那俩完全不来电的尬演,国宝是否上交郭嘉关键时刻还给观众上一节爱的大讲堂???ohGod!ps,珍珠族人身上的光泽真好看,算上小ethan,加一星吧……
珍珠星人真的是太美了,不过眼距太开总是不自觉的想到纳美人,身材完美举止缓慢优雅真的是吸引眼球,大爱前半段的多种族宇宙的特效展现太烧钱了,大理新开的影院巨幕也很给力,灯开的很亮观影体验很棒
真不敢相信我放弃了午饭和午饭时间赶上了下线前最后一场烂片!除了Ground contol to Major Tom之外毫无亮点!睡着了两次!而且里面的缪星人根本就是马赛人的漂白版,不仅身材完几乎就是海明威笔下的“最漂亮的马赛人”,还出现了项圈上的编珠;不过总比全程皱眉的中国小帅哥强!觉得自己只有眉毛好看?
基本乱炖,基本幼稚,自从吕克·贝松食言,继续没羞没躁地拍电影,电影之神就远离他了!
竟然是VR叙利亚王国, 这个女主角还特别像dele alli, 男主角找个金发eric dier 再把riri换成阿黛尔 paradise alley变white hart lane了呀
太....久....了.....坐到屁股痛。特效棒想法棒剧情后半段整个垮掉。以及 竟然还有Ethan好惊喜啊233
不喜欢美国那种低劣的钓妹
特么手残买了个法语版的3D,一查发现Dehaan的配音是多兰....声音那个娘啊.....Soko配的Cara好很多= =不过视效真的燃爆了,虽然感觉强行玩儿了半天RPG游戏。以及Mül星的设定好喜欢!那么还是为头像多加半颗星儿吧..
吕克·贝松太直了,蕾哈娜美翻天,吴亦凡扣一星。
3.5 异想天开的画面与设定在酷炫夺目特效中融合很棒。吕克贝松还是比一般美国好莱坞导演要更会运用想象力一些。故事不算差,整个冒险也精彩。概念设计绝对是值得一提的亮点,视觉效果一级。
Good to look, but not good to watch.吕克贝松在得到更多的预算之后可以把《第五元素》时构思的世界更加宏大化细节化,但放弃了规规矩矩去讲圆一个故事 PS:一开始还以为吴亦凡演的是珍珠星人公主
真心觉得特效以及设计上很好看 开头前三分之一让人觉得很惊喜 不过后面乏味的让人想睡觉 男女主人公实在没有化学反应 结尾求婚打啵那只想快点结束回家 而且吕克贝松真的很爱扣个大主题 最后拍的说教意味浓厚 一个好菜吃最后只剩下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