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Wüstenblume

主演:莉亚·科贝德,莎莉·霍金斯,梅拉·沙尔,克雷格·帕金森,马特·考夫曼,蒂莫西·斯波,普尚特·普拉巴卡尔,安东尼·麦凯,提姆·塞菲,特蕾莎·邱吉尔,Idriss Abdi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奥地利,法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9

《沙漠之花》剧照

沙漠之花 剧照 NO.1沙漠之花 剧照 NO.2沙漠之花 剧照 NO.3沙漠之花 剧照 NO.4沙漠之花 剧照 NO.5沙漠之花 剧照 NO.6沙漠之花 剧照 NO.13沙漠之花 剧照 NO.14沙漠之花 剧照 NO.15沙漠之花 剧照 NO.16沙漠之花 剧照 NO.17沙漠之花 剧照 NO.18沙漠之花 剧照 NO.19沙漠之花 剧照 NO.20

《沙漠之花》剧情介绍

沙漠之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华莉丝(莉亚•科贝德 Liya Kebede 饰)出生在索马里的沙漠和母亲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在三岁时,华莉丝按照索马里习俗就被施以女性割礼。十二岁时父亲为了得到五头骆驼,要将华莉丝嫁给六十岁的老叟。就在出嫁前夜,华莉丝在母亲的默许下,在沙漠中徒步很久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也在外祖母那里获得了去给当时索马里驻英国大使夫人的姨妈作女佣的机会。到英国后不久,索马里爆发战争,旧政府被推翻,华莉丝趁乱再次出逃大使馆而流浪英国街头。 华莉丝在街头邂逅了收留自己的玛丽莲(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跟着又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伯乐,最终被发掘成为世界名模,并投身于妇女解放事业。 电影《沙漠之花》是根据出生于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风流一代丧尸足球宅门里的丫鬟们莽荒纪死神傻了音乐之乡第四季如何成为大坏蛋摧毁无辜者默片解说员校园大逃杀生日卡片狼人对抗全世界查无此人幸存危机盐水大饭店校队风云名校风暴第一季推定有罪火烧云之波罗堡冰雪女王5:融冰之战发力的时候香奈儿秘密情史首辅大人有读心术摩斯探长前传第一季王小毛的奇幻人生女才男貌为什么来我家玄笔录前传之守护使命拿叉子的女孩

《沙漠之花》长篇影评

 1 ) 她以为她逃离了男权社会

这是一部典型的西方电影,宣传着人权保护,以一种正义的身份对于非洲的习俗进行着批判。

割礼相当摧残女性,这个毋庸置疑。

而这种习俗更需要被制止,这个更不用说。

这个影片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想要对于割礼这个习俗进行批判。

女孩子在不懂事的情况下就会被割掉阴蒂,阴唇,并缝合起来只剩下一个火柴棍一般粗的小洞,影片中的血、鹰、以及那些认为这种疼痛是理所当然的女性们、男性们,即使是她的家人,也会看着她经受这些痛苦。

看着她走出了这个极端男权、摧残女性的社会,我的心情有变得好一些,到她成为名模的一步一步。

可是当她试着穿上高跟鞋时,我的心顿时又凉了半截。

看到她第一次穿上高跟鞋,弓着腰,走路摇摇颤颤的样子,当她穿上那高跟鞋走路时异性投来的目光,我突然意识到了,她只不过去选择了另一个自由得多的男权主义社会罢了。

女性穿着高跟鞋,在我看来,是和我国古代裹小脚的另一个较轻微的做法。

相信穿过高跟鞋的女生都有过像女主一样第一次穿着高跟鞋那种痛苦的经历。

也许你可以说,这个社会并没有要求女性穿着高跟鞋。

可是遇到正式场合,女性是需要穿着高跟鞋的。

包括,高跟鞋还是一个吸引男性的性感的工具,以脚的健康为代价的工具。

当她穿着者高跟鞋-一种男权社会的产物,站在联合国的演讲台上控诉着非洲男权社会的一种产物时,我的心情相当复杂。

我们可能不能理解非洲女人给小孩子割礼时的心情,但我们应该体会到过第一次穿上高跟鞋时那种既疼痛又兴奋的感受,并自以为是个成熟的女性了。

性解放并不代表着女性解放。

真正的解放是在当女性不用承受着任何身体上的思想上的压抑和痛苦时,还能够和异性相互真正欣赏,在社会中拥有平等的机会,拥有开放的选择的权利之时。

 2 ) 。

就如中国过去的裹小脚一般。

不过割礼更为残忍和可笑。

裹小脚是为了满足男人的变态审美以及虚荣心。

而割礼却是一种男性霸权的直观体现。

对雄性动物来说女性根本上只是下身有个可以插入的洞的生育牲口而已。

其实在雄性眼中女人应该怎么样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

正如片中所提男人认为女人不洁应该行割礼。

中国男人认为女人要保持优雅应该小脚。

以及到了现代所谓的直男癌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做家务带孩子。

 3 ) 每个比Waris Dirie幸运的人都应该重新去审视自己的生活。

看了这部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佩服女主角的坚毅、对丑陋的礼俗的震撼。

对比女主角自己是何等幸运、幸福。

你是否和我一样还在为自己的生活、工作的琐事而烦恼?

想想这部片、想想女主角,心境会豁然开朗,你会坦然面对一切。

力荐这部片。。。。。。

 4 ) 光荣的电影产业流水线产品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某个杂志上看到过华莉丝.迪里耶的经历。

当时的感受是下辈子当个女人但是绝对不要出生在索马里。

前几天刚刚发现,发生在她身上的这种悲剧不仅存在于索马里的沙漠,亚洲也有,甚至至今存在。

这也是我想起来小时候看的故事和去找出这部电影来看的原因。

据说华莉丝本人的经历其实比故事电影都还苛刻得多。

但其实我觉得她也有幸运的时候。

电影只是一个媒介来传达,只要是不平凡的故事都有资格成为一个剧本,至于看的人收获了什么就见仁见智了。

欣赏就是误解的过程,在不断接近导演的过程中走入加了自己思维方向的胡同,到达自以为的终点。

只有导演自己知道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遇到正确“误解”了含义的观影者,导演才算觅得知音了。

影片整体上给人的感觉,颇有女性篇《血钻》的气势,讲诉人类文明史的某种硬伤。

影片开场革命一般壮美的音乐点缀了荒漠的苍凉,提示了这不是一部柔美华丽的纯女性电影,而是带着一点悲剧色彩的文明史诗(尽管中场部分有些沉闷流俗)。

姐弟的对话同各类传记片一样例行地在开篇暗示了女主角的叛逆精神和灵性。

这些都无需置疑。

开场算是一个凤头了。

接下来基本上就是交代了华莉丝和玛丽莲友情的开始。

大大咧咧的玛丽莲正好衬托出华莉丝的温柔细腻。

我觉得我可能比较像玛丽莲,要是在我受挫了一天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有人帮我把房间整理得有条不紊仅仅是因为我不情不愿地收留了她一晚,我也会把我的大衣外套给她,再帮她找个干活儿的地儿。

华莉丝的可爱之处在于在自己大致安顿之后还记着那个曾经帮她的女孩。

于是,华莉丝对玛丽莲的坦白,玛丽莲的眼泪和疼惜的眼神。

我一直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是情侣还是闺蜜朋友,都是因为彼此互补的契合。

我相信肋骨的失去和找寻。

华莉丝和玛丽莲是,我和她也是。

在医院的那一段,我第一反应是那个白人医生真好后来想想又觉得还带有一点常见的欧美人自我感觉良好和定位甚高的渲染,总是标榜自己是好的。

尤其是后来又来了个确实很卑鄙的索马里男护士在边上的搅和。

对比之下,也许不是地缘,而是想法。

即使生活在伦敦,索马里男护士跟在沙漠里的索马里地主还是一样的。

人性有好有坏,教育、环境大多只是一种掩饰,有的时候并不会将它改变。

小客栈工人对华莉丝美的欣赏,其实与她出逃时遇到的司机无异,只不过在文明的外衣下,有了“爱”的错觉;至于那个模特经纪人眼里只有金钱,如果在沙漠里,她无非也就是个为礼金出卖女儿的母亲,还不如华莉丝的妈妈,至少在华莉丝出逃的时候她没有阻扰只有眼泪盈眶。

橱窗中蒙面的伊斯兰女人,引出了华莉丝对人生中关键人物——外婆的回忆。

也许她的叛逆是一种遗传,在众人反对声中外婆诉说起母亲穿越沙漠许身于父亲的往事,以及外婆最终的理解:“受这些苦,一定是为了值得的东西。

”这句话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华莉丝的一生。

表现华莉丝弱小的身体和广阔沙漠的远景镜头也很有感。

在当上模特之后,不得不承认画面有着肤浅的好看,华服艳彩,估计不是导演的强项。

只有一点比较出彩,华莉丝在T台上走秀的配乐和她出逃时在沙漠中奔跑的配乐是一样的,有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和成就之美。

接下来说说那个摄影师,Timothy Spall饰演。

我对他的印象是《理发师陶德》里面那个法官的仆人,是个一看就很讨厌的坏银可是他演的摄影师在《沙漠之花》里却是第一个发现并把华莉丝的美当做纯粹艺术的人(对比一下那个小客栈工人)。

直白的说,这要是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会有多少人面兽心的“艺术家”利用她的单纯和孱弱?

没办法,这就是存在的现实。

当代社会的“艺术家”们,很多早就不玩艺术了。

他是华莉丝精神和生涯上的父亲。

他不但将华莉丝的美丽定格,而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唤醒华莉丝沉睡在自卑和紧张之后的魅力和自信。

顺便再说说他给华莉丝拍照的那段,个人认为和《泰坦尼克号》中Jack为Rose画画的那一段裸露戏可以媲美,是非常感人的裸露时刻。

唯美,在胶卷上留下坚强和自信的美丽印记,是专属生命跃动的浪漫。

伴随自信的回归,重新燃起对幸福的渴望和希冀。

导演在黑白的想象中圆了华莉丝一个幸福梦境(因为后面华莉丝会因为这段情愫受伤),Jackson和华莉丝在幸福得不真实的眩晕中相拥。

配乐和《泰坦尼克号》一样采用了钢琴,非常到位。

钢琴配乐出现在华莉丝最忧伤和最幸福的时候。

都流露出一种难以磨灭与之伴生的楚楚可怜,如玻璃一样易碎的人生,而她在不容易地坚持着......女记者问华莉丝改变人生的那一天的时候,我就知道华莉丝一定会说是她承受伤害的那天。

当一个三岁小女孩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就用枕头捂住了我的耳朵,转向一边去。

虽然我知道那么血腥的镜头应该不会直白地出现在画面中,但是就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我也受不了。

这和看恐怖片惊悚片可不是一个概念。

对于女记者转而落泪的镜头我倒是很安慰。

至此,这个猪肚,我们给个中评吧结尾和《血钻》一样。

倒没有了大气恢弘的音乐,增加了双眼含泪的分量。

只能说是一方面串起了隐藏的亲情线索,另一方面七平八稳地烘托出主题。

说实话,这样一部电影,即使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达到要求,也少有人敢说不好(主题的缘故),幸而导演也不至于一事无成,还算是一部标准的电影产业流水线产品(主题-言之有物;表演-基本到位;镜头-不甚丰富却也差强人意)。

记得有一人叫我不要太深刻,不要电影看着看着就扯到人性上去,好吧那人性就留在自己心中讨论吧,哈哈

 5 ) 这种电影,只要能拍出来就已经很棒了

《摔跤吧!

爸爸》里曾有一段对话让壹姐印象深刻,那是吉塔和巴比塔为了抗议父亲对自己实施的“野蛮的”、“毫无人性”的高强度训练,两姐妹背着父亲出逃去参加朋友的婚礼。

在婚礼上,新娘不无感慨的对她们说,我倒是希望自己有个你们这样的爸爸,看看你们的父亲,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忍受着所有人的嘲讽,就希望你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

而这个14岁便嫁做人妇的新娘呢,从此以后便要与锅碗瓢盆为伍,她即将成为家庭里的生育机器,不能有自己的人生,更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在婚礼上,新娘不无感慨的对她们说,我倒是希望自己有个你们这样的爸爸,看看你们的父亲,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忍受着所有人的嘲讽,就希望你们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

而这个14岁便嫁做人妇的新娘呢,从此以后便要与锅碗瓢盆为伍,她即将成为家庭里的生育机器,不能有自己的人生,更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这情节是不是和《摔跤吧!

爸爸》里的情节很像?

别误会,壹姐今天想要介绍的电影并不是《摔跤吧!

爸爸》,而是一部会让你有思考、有震撼的优质英国电影。

——《沙漠之花》,豆瓣评分8.7,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

故事发生在索马里的沙漠地区,这里的女性没有地位,被男人视为泄愤的工具。

不仅如此,在女孩长到四五岁时,就必须接受索马里习俗中的割礼之行。

何谓“割礼”?

就是割掉女子两腿间隐私部位的一部分,据说,施行割礼,只是为了提供给男人可靠的“验贞”方法。

在原始宗教的禁欲戒律中,认为“女子两腿之间有肮脏的、致使男人堕落的东西”,所以,生活在索马里的女性,一生都活在自尊和身体被践踏的自卑里。

女主角华莉丝(莉亚·科贝德 饰)就生在这个地方,她和母亲一起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

和当地其他女孩一样,她五岁便被施以割礼,十二岁时父亲为了五头骆驼,将她嫁给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头。

但,壹姐说索马里当时的社会不尊重女性,绝不仅仅是因为她们五岁受割礼,十二岁就嫁人,而是她们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被当做一个真正的人类。

华莉丝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所以,生活于她而言,可以说完全是苦难。

不过好在,在母亲的帮助下,她在新婚前夜逃了出去。

虽然过程艰辛波折,但她终于有机会从一个封建迷信的国度来到了英国,并且幸运的被摄影师发掘最终成为世界名模。

观看《沙漠之花》时,不止一个场景令壹姐汗毛四起,那是一种震撼和一种悲鸣。

你会感慨,世界已然如此先进,为何还有人,还有女人,会受到如此苛刻的对待。

关键是,这是一种全民族的共识。

生活在索马里的男女老少,都发自肺腑的认为,女人就该被施以割礼,女人就该为男人生儿育女,女人就该社会地位低下,女人就该没有人权没有自由。

这是索马里的悲哀,更是整个世界的悲哀。

生而为人,很难!

生而为女人,似乎更不易!

但我们希望,即便人生实苦,我们也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去实现那些看似不易,但却必须发生的改变!

 6 ) 女性的悲哀

原先知道非洲是个落后的国家,却没有了解过割礼的糟粕习俗,在孩童三岁之时切除阴蒂,切除小阴唇,刮净肉层,然后在伤口上将大阴唇缝合在一起。

伤口愈合后,阴唇融合在一起,只留下一个小开口,按当地习俗,如果这个小口比火柴杆的直径还细,那就会得到极高的赞誉。

伴随割礼所带来的伤害是出血、长期疼痛引起的休克、感染、破伤风以及由于堵塞引起的尿潴留。

阴道扣锁术造成的长期并发症包括排尿困难和疼痛、月经血潴留、包含物囊肿、瘘管和术后由于尿液和月经沉淀物的堆积而导致的肾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但更多的女性是活不到长大的,割礼后伤口感染以及大量出血,落后的医疗技术甚至不允许她们治疗,经过割礼的女性才是上天的礼物。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女性的贞洁。

当地人们坚信,只有割除女孩的生殖器官,才能证明她是干净的。

于是会在女孩3至8岁的时候,将她们的生殖器缝合起来,等到新婚之夜再撕开。

这种怪诞而封建的习俗实际上是源自于公元前16世纪,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地区,人们为了保证女奴隶的忠诚,就在她们还未成年的时候对其进行割礼。

后来由于早期社会的男性需要外出打猎,为了确保妻子对自己忠贞,他们会在打猎期间把妻子的下体进行缝合,等到回来的时候再打开。

这种近乎病态似的封建习俗,全球几乎有1.4亿的女性遭受过,尽管越来越多的旗帜人发出废除割礼的嘶吼,却还是每年仍然有二百万人左右在接受割礼的仪式,躲在角落里的割礼仪式早已成为根深蒂固般的存在。

而这一切的意义只在于男性对于女性的贞洁信任,割礼的本质上就是一场奴役女性的游戏,在迎合男性的视角下,她们被迫沦为牺牲品,在身心游走间不断地挣扎,就像狡猾的饿狼只会撕咬丧失行动能力的猎物,懦弱的男性也只会糟蹋饱受封建摧残的女性。

实际上类似这类习俗的还有很多,例如我们最常想象的缠足,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

三寸金莲的畸形审美使得女性的骨骼逆向生长,成为一生的烙印。

欧洲的束腰,为了追求细腰而过分束腰,严重者身体畸形,更有甚者因此丧命。

女性依然受苦于木板条、鲸骨和皮革束腰的压迫,如果胆敢脱掉束腰,姿态松散,就被认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

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更是一种女性的悲哀。

我们被教导要作乖,本质上是学会驯服,作为家庭的附属品,于是我们崛起而成为独立女性,独立被叫做坚强,不许依赖和服软,却依旧是贴上了时代的标签。

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和柔软,这都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品质。

就像影片里的华莉丝可以选择摒弃糟粕和热爱家庭,尽管是封建礼教所裹挟的产物,但我们也活出自己的人生,因为自己曾经在暴雨中挣扎过,所以遇到在雨中的人也会尽量做那个撑伞的人。

 7 ) 完整的活着

每一个女人都做很多五彩缤纷的梦,在中国,一百多年前,这个梦也许是不用裹小脚,几十年前,这个梦是上学读书,十几年前是同工同酬;在西方,几百年前,是选举是工作,几十年前,是自我价值,十几年前,是向前一步。

可是,在非洲,每一个女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宿命,一种无法选择的缺憾,他叫割礼。

电影里的画面,荒凉而凄苦,在半山腰上,一块稍显平整的石头,不远处的树木都是枯死的,毫无任何医学常识的老婆子,用古旧的铁具给三四岁的女孩子切除全部的外生殖器,我耳边依然记得那个响彻山谷的哭喊声,所有的挣扎在茫茫戈壁,更加的孤苦无依。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几乎还是不能相信这样的习俗,这样的故事。

我又查了很多的文字资料,关于割礼习俗的种种,最常见的一个理由是: 女人双腿之间,有“不洁净”的、让男人沉溺的东西,只有当这些东西被移除以后,女性才是干净、美丽和有教养的 。

几乎出生就是错,生命伊始就要修正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这就是女人,被割除什么,才有人生。

不看书的时候,我们真幸运,再也不用面对这种可怕的酷刑,肉体的折磨。

但仔细审视,熙熙攘攘的周围,我依然感到有什么从我们身上被割走了。

作为一个女生,你小时候会不会有一个梦,去做警察或者飞行员,会不会有个声音告诉你,这不适合一个女生。

长大一点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环游世界,但总有人劝你相夫教子。

甚至,即使你的丈夫出轨外遇,依然有会告诉你,为了孩子为了家,忍一忍。

我们的世界好像总有一些选择一些想法被割走了。

而这个黑人超模华丽丝•迪里的故事,就是不断丢失的找回来,不断把被割走的补回来,哪怕疼,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

我相信和喜欢这个故事,尽管我依然承认这个故事里好像还有千万分之一的幸运,作为一个清洁工被星探发现,成为世界级的名模。

如果她只是一个清洁工呢?

可能这就不是一个会变成电影的故事,但他一定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走过的路。

在快餐厅,收拾着桌面,扫地拖地,偶尔偷吃着客人的剩饭,可即便这样,她已经不同于她的妹妹,她家乡很多女人,嫁给一个老头,忍受性爱生子的痛苦,然后一点一点丢掉人生的所有可能。

可是,我们想要成就的,我们想要争取的,我想要为自己赢得的更多一点点可能,也许都伴随着别人的白眼和嘲笑,电影里有一个片段,华丽丝忍受割礼的疼痛,被朋友送进了医院,在白人医生带着震惊和不解检查之后,同乡人却给了她巨大的谩骂和侮辱。

她几乎要放弃修正这一切,改变这种疼痛的可能了,她哭出走出医院,我想那是认命。

但还好,她又用巨大的勇气返回医院,这是为自己的幸福和人生,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

我想,每一个成长的路上,可能都有一瞬间的认怂,也可能终究提起来勇气,一往向前。

因为我们都需要更完整的去生活,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的,让每一丝阴暗都能得到阳光,都能感受温暖。

我们不断接纳那些残缺,我们不断与自己和解。

这就是最后,华丽丝面对镜头,平静的讲述这个故事的结局吧。

女性,平等,赢得尊重,不是口号,不是学术,是每一个人用心完整的生活,明白自己的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争取所有的可能。

现在,今天,但愿再也没有什么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被割走。

我们,有勇气有能力完整的生活!

 8 ) 苦难之于我们的意义

余华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避开。

而究竟,苦难,到底对我们意义如何?

这是我看完影片后脑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割损礼的伤害,包办式的婚姻,以及逃离沙漠所受的饥寒交迫,这是女主苦难的开始。

在丧失性命边缘停留过的人才懂得感恩与回馈,才更能珍惜周围的善意与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很幸运,她遇上了收留她的朋友,遇上了赏识她的摄影师,遇上了虽仅一面之缘却给她无限温存的“爱人”,遇上了很多紧急关头愿意帮助她的恩人......这于苦难而言,就如同荒漠里的甘泉,夜晚中的灯光。

上初中时我最好的朋友的日记本的第一页写了一句话”幸运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这句话给了我之后人生很大的触动。

以至于我在和后来身边所遇朋友谈及到自己往事时,他们不相信,这些曾发生在我的身上。

因为我一步一步,像金蝉脱壳般,不断脱离了最先的自己,而这其中的动力,就是苦难。

有时候不敢回过头来看从前的日子,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小学时经历过校园暴力,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初中终于转到新的学校,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却要克服恶劣的环境;到了高中,却要面对很多因为性格内向与孤独所带来的烦恼以及学医梦想破灭高考失利只能上二本院校。

脱离的第一步,在大学,走上演讲台,当上主持人,克服了性格的弱点;脱离的第二步,是大学毕业,凭己之力考上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后面,考上研究生,考取资格证,越来越顺,越来越有信心。

这部影片有一个细节之处,女主从沙漠出来后再未返乡。

即使到后面,她说很想念母亲和弟弟,想回到非洲,但镜头再未给到她与家人重逢的情景。

没有一个历经千万苦难终于过上自己可以支配的人生的人会返回去。

我们会怀念,但永远都不会回去。

回去太苦了,充斥着压抑,痛苦与不公。

但不能否认苦难带给我们的动力,就是不断的逃离与重生,还有给了我们强大的韧劲与信念。

让我深刻的是影片的最后,是女主行走于干涸的沙漠中。

是她逃离沙漠的情景重现。

浩大的沙漠,浩大的苦难,但终有走出的那一天。

老狼在《青春无悔》中有唱:开始的开始,是我们歌唱;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想说:开始的开始,是我一个人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一个人在走。

 9 ) Desert Flower

我从来没想过,这部电影能如此轻易地触动我。

没有吸引人的桥段,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它不过只是简单的述事。

描述一个女孩,如何从平庸的位置,成为了一个Top Model。

真的,对于一部人物类的电影来说,它真的太普通。

可是,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她活下来,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

或者说,她遭遇的事情,究竟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她有那么大的勇气选择离开。

还记得有一次,我瞒着所有人,一个人在路上,不过就遇到了点事,就端路边,很无助地哭了很久。

可是Waris,她一个女孩为了逃婚而穿越了一个沙漠,一个人搭上了辆便车差点被强奸,一个人到了伦敦露宿街头。

然而,这女生却没流过眼泪。

或许说,影片中的她,只是为了自己受割礼的事痛哭。

她一直以为,所有女生都像自己一样,以为所有女性都会通过割礼,以保证自己的清白。

但是,当她发现,她一直坚持的传统是错误的时候,当她发现自己的信仰要崩溃的时候,当她发现整个世界都颠覆了她的价值观的时候,她哭了。

医生说,要帮她做手术。

然而索马里的族人,说她这样做,是父母的耻辱,背叛了整个族人,是对传统的不敬。

一个女生,要从她一直坚信的观念走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她想选择自己的路,的确没必要让自己活的那么苦。

她选择了做手术,并且开始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记者问她,改变她人生的,就是那天在餐厅里她被摄影师发现的那天吗?

她说不是。

改变她一生的,是她三岁时候受割礼的那天。

影片中的她说,她在受割礼的石头上流了很多血,阴唇阴蒂都被割掉。

然而,她连残骸都没找到,早已被秃鹰吃掉。

很多东西,就这样轻易被丢失,并且让人觉得合乎情理。

很多女性,在索马里就是受着这样非人的对待。

他们认为不受割礼的女性,就等同于妓女一般不洁,并且不能结婚。

很多人就是因为在没有医疗措施下受割礼,而断送了生命。

而Waris,她究竟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让自己的痛苦和伤害,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我爱这个女生,真的,她就如她的名字“沙漠之花”一样坚强。

 10 ) 沙漠之花

自己生长在光亮处,并代表这世界没有黑暗。

从小时候开始,就总会有些人充满善意地对我说:“你太单纯,这世界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

”纵然种种事情的发生,让我开始一点点地失望。

可我还是心怀侥幸地相信,只是一小部分肮脏的人污染了整个世界,大部分人还是善良的。

而看完这部电影我开始怀疑:是不是人性本身就是恶的?

反倒是一小部分有良知的人在挣扎着拯救世界?

因为这部电影,才知道了世界上还有割礼这么反人性的事情。

那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伴随着那些被割礼的女性的一生,我不敢去想象,她们的无助、挣扎和煎熬。

就像华莉丝和伦敦白人女孩面对面坐着,却是天差地别。

这种差别不单是生理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她们从小脑袋里被灌输的内容,那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东西。

倘若一个孩子在一出生就被这些错误的思想和毫无根据的仪式包围着,她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不会去质疑这些东西的合理性。

但值得庆幸的是,她走出了沙漠,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的同时,也幡然醒悟。

我惊叹于华莉丝成为国际超模后的美,不只是因为外表的惊艳,而是因为在她的眼神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坚定和自信。

第一次穿高跟鞋在走廊里走路的时候的可爱,拍摄半裸照片时候的自然,还有最后演讲的时候,她眼神里的光让我震撼。

本来想说庆幸自己处于一个没有裹小脚的时代和没有割礼仪式的国度,突然想到,人不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吗?

西方国家的民主主义也好,中国的政党制度也好,这些都不是绝对正确的,但人体的自由是。

如果单是因为肉体不受外界伤害而觉得庆幸,才是最大的悲哀吧。

或许是昨天小董说的一些话,或许是这部电影,我的一些思想开始转变,不再如此执着地认为下体是肮脏的。

或许彻底释然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但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去逃避,会把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当做大自然的赠礼。

《沙漠之花》短评

电影的成功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题材的选择上,关于对女性割礼的批判和谴责上有太多的文章可讲。无论是索马里的割礼和先前中国的裹脚等种种陋习,都是对女性最大的摧残。不过题材的成功外,女主的个人气质与影片的角色也浑然一体,还有英国莫文蔚这次的角色也太可爱了些~

10分钟前
  • HarperYug
  • 推荐

结构松散,节奏混乱,第一次看到自传改编的电影能假成这样,不知是否是过度美化了人物和情节

14分钟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还行

好生涩的电影。题材很有意义但拍得隐约有种猎奇感是怎么回事……

15分钟前
  • distinctionInk
  • 较差

个人觉得主题太大,到后来变说教。女主模特很美。

18分钟前
  • 小年左
  • 较差

故事是好故事,演员是好演员,但电影稀烂。故事整体剃去了主角自身的主动性,而是让她不停的遇贵人,然后贵人帮她脱离苦海,而且不知为何这些贵人全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再加上剪辑十分混乱,没有多少故事性转折和铺垫,而是大量的长镜头来强化情绪。她遭遇的磨难千千万,教育、宗教、文化隔阂,但导演硬是把这些都一笔带过,花了近一半的时间去讲“割离”,而且还都是在一个极为肤浅的层面。只是讲其肉体上的伤害,却忽视了其精神的伤害。看这片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得去看原著。

22分钟前
  • 很差

女性割礼

26分钟前
  • sUsU
  • 还行

说实话,我认为这个电影弱化了苦难,有着很强的美国梦情结,在女主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不谙世事的天真和蕾哈娜般的自信。割礼带来的格格不入、自卑、性别低下感、无法正视身体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但我认为围绕割礼展开的影片最重要的就应该是身体政治,而不是天降好运和一切顺利的呈现。现实比这个难一万倍,拍出一万倍甚至发掘更多不易才是电影的意义,也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28分钟前
  • 可可不不喽喽一
  • 较差

影片本身中规中矩 但必须为这个题材鼓掌 希望更多人关注废除非洲残酷割礼的行为

33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选题相当棒,尤其是看割礼相关的文章和纪录片更加触目惊心。但,整个电影都充斥着白人满脸悲悯的拯救者心理,居高临下的视角实在太不适了

35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故事讲得太流俗太好莱坞了,对主角人物的处理都很草率,结尾的演讲也十分无力,唯一的价值应该就是宣传一下割礼的残忍性(那么这个任务还真不如交给BBC的纪录片),亮点应该算是弗农姨夫客串的摄影师吧。

39分钟前
  • 阿尔吉侬
  • 较差

全世界有1.3亿妇女受到割礼的残害,到现在每天仍有超过6000名女童被执行割礼,只因习俗告诉她们,这代表了贞洁与美德。我们并不比这些愚昧妇女好多少,为了达到世俗所要求的完美,又对自己执行了多少次的伤害与阉割!

44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灰姑娘的故事 百看不厌,再加上。。。。。。。受割礼

46分钟前
  • M.差
  • 力荐

配乐不错

51分钟前
  • camille
  • 还行

#心~影# 虽然这个故事讲述的没有那么精彩,但是震撼人心。。。。看完之后久久心情不能平复。。。。

56分钟前
  • 天禧在人间
  • 还行

故事不错,电影给三星。

58分钟前
  • 第十个缪斯
  • 还行

那个索马里男护士真他妈不是东西,我恨不得冲进屏幕给他两拳

1小时前
  • IRONiccc
  • 力荐

震撼人心

1小时前
  • 莫等闲
  • 力荐

画面和音乐很美,人物刻画还可以更饱满

1小时前
  • T.S.W
  • 较差

非洲勇敢的女性!这种愚昧落后残忍的传统要废除!太可怕了!

1小时前
  • DK小眼镜儿
  • 推荐

电影拍的一般。故事还是可以。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