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就让我生理性反胃,实在没有勇气往后看了。
这部剧改编自同名小说,邦柏妮编剧,剧情简介写的是,讲述一对闺蜜从交手到交心的过程,展现当代女性生活成长中矛盾敌对又亲密的独家心理。
同时这也是陈妍希和陈晓官宣离婚后的第一部播出的作品,所以有兴趣看一下,同时也感叹当年也算是顶流的陈妍希,在这部剧里竟然被“大嫂”高叶压番,屈居女二,而待播的《藏海传》里则在张婧仪和余男之后位列女三,如果把男演员也算上,资料页上陈妍希都排到了第八位。
说回《亲爱的仇敌》,看了一集,真是一部让人生理性厌恶的电视剧。
没看过原著,看到有观众吐槽电视剧魔改,这里就不说了。
单从电视剧本身来说,剧情就不行。
一般来说,所有剧都会把第一集努力打造成精品,这几乎是美剧约定俗成的规矩,甚至会把最开始的试播集交给大导演完成,给整部剧“打样”,比如《大西洋帝国》第一集就是马丁·斯科塞斯操刀。
国剧现在也用了这样的逻辑,比如同日开播的《执法者们》,第一集上来就给出15分钟大场面,抓住观众。
可《亲爱的仇敌》拍的什么玩意?
电视剧从堵车开始第一个镜头,第一集就吃了一顿饭,中间穿插一些回忆,用来给主角做侧写。
这部剧一共就24集,还注水这么严重,到底有没有扎实紧凑的内容?
真是有些怀疑。
模仿台剧的调性,节奏差也就算了,如果拍的有趣,可以作为下饭剧,或者打工一天下来放松消遣随便看看。
可是这部剧的内容和价值观,越看越生气。
饭局的背后是一系列人物关系的展开。
高叶和陈妍希饰演的罗曼和陈凯西,是很多年友情的闺蜜,也是大学同学。
陈凯西认识刚刚离婚不久的多金男周慕孙,想介绍他和漂亮女孩钟倾城认识,于是组局,结果坐在一旁的罗曼提出也要去,于是就有了电视剧开场一男三女在周慕孙私人会所的饭局。
整顿饭,一半是媚男,一半是雌竞。
哪怕是女性视角,我一个女生都看的受不了。
媚男体现在几个女生对周幕孙的献媚和在他身上下功夫。
像《亲爱的仇敌》这样的现代时装剧,所呈现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凝练,然后反哺给观众的应该是正确的感情观和价值观。
现在全民都在呼吁性别平权、呼吁女性独立,这部剧是在干什么?
高叶饰演的罗曼,见到一个多金男,拼了命的往上贴。
本来是社交属性的饭局,结果罗曼为了接近对方,做了几天功课,去研究周幕孙的背景、喜好,为的就是在饭局上博得对方好感,恶心!
我就想问,你是觉得女人没了男人就活不下去了,还是女性的积极和努力就应该是用在贴有钱人、向男人献媚上?
再说另一半雌竞。
整个饭局是恶心上叠加恶心。
周幕孙居高临下,看着三个女人互相耍心眼,为了争男人暗地里较劲,连“赛点”这个词都用上了。
身为女性,自己优秀就好了,本该是等着有眼光的男生追求,怎么就成了倒追男人、还要竞争上岗?
电视剧的回忆部分也是,仿佛罗曼一直单身,是陈凯西总是把“好资源”介绍给其他女孩的原因,自己就不会谈恋爱,非得等别人介绍好男人?
这都是什么扭曲的三观!
还有一层潜在恶心的点,我没看后面不太好下结论,看过的也可以一起讨论。
饭局结束后,闹矛盾的两个人打电话把事儿说开了。
原来周幕孙只是想玩玩而已,好不容易离了婚,他不可能再结婚,而陈凯西介绍钟倾城给他,完全是出于报复。
应该是陈凯西的老公,给钟倾城打赏了四万块钱,让她看到了出轨的苗头,于是对钟倾城有了恨意。
这和丈夫出轨,原配怒撕小三的狗血剧情有什么区别?
打赏四万块、出轨都是男人的责任吧?
管不好自己的老公去报复女方?
三观不正!
还有一些让人笑掉大牙的明显错误。
有网友调侃这部剧是“穷鬼写霸总文”一点没错。
电视剧开头讨论美食,错误点就不少。
比如要上烧鹅了,高叶就说来一碗粿条,袁弘在旁边夸他会吃。
这里只想骂“会个P!
”就没听说过烧鹅配粿条的说法,东莞是叫烧鹅濑,虽然基本是一样的东西,但正经来说那个叫濑粉啊!
而且粿条严格来说是潮汕食品,也不是广州的。
之后两个人聊到顺德,提了鱼生和桑拿鸡,后面又说清水打边炉,编剧显然是照抄了《舌尖上的中国》,所谓清水打边炉就是牛肉火锅,而这个汕头才是最好吃的,说顺德美食,不说私房菜、不说陈村粉、不说早茶,显然是外行了。
为什么这部剧的评分这么低啊?
又是难得的一次,我和豆瓣不一致的剧。
我向很多朋友推荐了这部剧,以及它的作者,倪一宁。
已经不记得好几年前,是怎么刷到的一宁的公众号,看到了她连载的小说,每一本都那么好看,那么写实。
后来她开始开网店,品味也很不错,款式简单,质量不错,性价比高,也是我的菜,也买了不少。
后来《亲爱的仇敌》上映了,她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傲娇地再次介绍自己,真为她高兴。
刚开始是刷小视频刷到的这部剧,还不知道这就是一宁的小说改编的。
再看到高叶的时候,觉得她似乎不够美,后来想想,其实也够了。
她是个编剧,也不用过分美丽,够用了。
更何况,高叶的妆造越到后面越好,闺蜜说这可能是剧情的需要,代表着女主越过越好了。
看到这部剧里的袁弘的时候,第一眼也感觉有点油腻。
总之不只是剧本的原因还是什么,刚开始第一印象的确没那么好。
但这部剧真的越看越好看。
袁弘很帅,他演十三爷的时候我就喜欢。
现实生活中又那么爱家爱老婆,婚礼上的伴郎团是史上最帅伴郎团!
胡歌、彭于晏、刘昊然、马天宇。
天呐,每一个都是我喜欢的。
而且,这么帅的伴郎,而且是四个,这证明袁弘他有多自信!
喜欢这样自信的男生。
而且这部戏袁弘真的把天坑刻画的深入骨髓。
那么的精致、完美,又带有一丝疲倦。
因为是他演的,天坑我也恨不起来了。
还是那句话,我这个年龄是可以抗拒天坑的,可没经历过的小女孩哪儿受得了啊!
看弹幕,一直到最后还是好多人站天坑啊!
但是,这么美好的天坑,是应该去跳一跳的,我也赞成跳。
跳了才没有遗憾,人生,不过一场经历而已。
只是,摔倒之后要记得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往前走。
说说高叶。
她的微表情和我一个朋友很像,男性朋友,就是那种有点玩弄,有点玩世不恭的感觉。
我只看过高叶这一部剧,那部著名的大嫂我没看过,所以我不知道这是高叶的表演习惯,还是这部剧的表演需要。
总之也挺逗的。
就是那股劲,劲劲儿的,挺有意思的。
是啊,做,很做,但做的又很直白,直接,简单。
反正我挺喜欢女主的。
优秀的男性,应该也有会喜欢这种的。
陈妍希。
很多人说,她在这部剧里演出了自己。
闺蜜也这么说,因为觉得她在这部剧里的眼泪特别多,感觉好像是在为自己流的。
我只是觉得她真的瘦了好多啊!
骨头架子又小,瘦了之后穿很多衣服都很好看,挺有品味的。
我另一个闺蜜说,品味是用钱买出来的,买的多了,买的贵东西多了,品味慢慢也就积累出来了。
部分认可。
品味练出来,那也得有基础。
看看很多暴发户,就算花再多钱,也练不出那品味出来。
万鹏,这部剧里最不适合角色的一个演员。
她小白花的形象,怎么适合演倾城啊!
无语了。
只能嫁祸给资本了。
剧名,《亲爱的仇敌》,闺蜜之间,有时候是亲爱的,有时候是仇敌。
意思是那个意思,但我觉得仇敌两个字有点过了,顶多也就是有时候会攀比一下,羡慕嫉妒一下,失落一下而已。
只是,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词了。
最后说说结局,太理想主义了。
三个女人,怎么斗得过那帮老狐狸啊!
不过,天坑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啊,这不是咱女人写的剧嘛!
结局就这么写!
很好!
#亲爱的仇敌# 刚看完,借了小姚的超前点映一看,最后两集太精彩了。
我承认我低估了这部剧,好在有姚老师做背书,让我坚持过前面几集,真正的精彩从中后段开始。
亲爱的仇敌 (2025)6.2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 黄天仁 / 高叶 陈妍希很多地方剧情设计得特别好,整部剧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是真真实实的。
选角很好,演技也都在线,立得住复杂的人物。
剧中男性女性都是活生生的成年人,许多剧情看似老套“闺蜜”“出轨”“北漂”“离婚”,但本质不同,当内核跟上时代步伐,标签亦非标签。
剧中还有一些整体设计上的小亮点,比如女主罗曼时不时对镜说心里话让观众更能理解她的内心,更能共情人物。
还有每集的末尾设计不同人物发的朋友圈,也特别日常,让人物群像更真实,仿佛他们也存在于我们的微信日常里。
以及善用插叙,让人看起剧来就不容易疲劳,时刻保持思维活跃和新鲜感。
剧中三个女性各不相同却都有值得学习之处,她们坚韧、仗义、有勇有谋、有仇必报、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懂得藏锋、豁得出去……这些并不是刻板印象中女性的优点,比起这些,温柔善良只是她们最不值一提的底色。
剧中男性形象也很新颖(除去理想化的角色小医生),和三个女性一样,具有成年角色的复杂性。
他们的感情流露亦真亦假,良心时有时无,如果不是剧情推动,还真容易和主角们一样轻信他们。
这就是精彩之处,弹幕选来选去,这个男的好那个男的好,这个女的傻那个女的坏,当剧情结束时,不知道观众们是否醍醐灌顶感到羞愧了呢?
反正我是有,最开始我也觉得这部剧哪里关乎女性主义?
娇妻 恋爱脑 雌竞 媚男 假装清醒。
看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真实的女性主义是这样赤裸裸的,脚踏实地而非喊口号的,团结而非围剿的,温和有力而非鲁莽极端的。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主义,只有生活。
只有生活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生活是每个人都要去过的,无论你是什么主义,你是否对某种东西失去信任、失去力量、失去信念、失去原则,都要过下去。
而权力和金钱也没什么可崇拜,就像层层大门后空荡的房间,我们想要的东西其实早已在手中也在脚下。
我们自己就是一个王国,有花园,有柔软的床,有日渐充盈的国库,有刀有剑也有军队,我们可以各自为营,我们也可以成为同盟。
看了前4集觉得不错,超出我的预期,不懂豆瓣评分为什么不到6分,也许因为不够“甜宠”陈妍希在剧里表现令人惊喜,摆脱了之前花瓶且台湾腔略重,让人觉得演员和角色脱节的印象,不是天赋型演员,但这部剧的角色形象很适合她高叶的演技一如既往地出彩,她的独白,很有《伦敦生活》的风格男主周慕孙,和范柳原一个套路。
他和罗曼的感情戏,就像现代版的倾城之恋剧里还有类似 《东京贵族女子》里的小三和原配 沉着淡定 不撕逼的经典场景“最喜欢的部分不是男女主的感情线,而是三个女人追逐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过程中,欲望驱使下的各怀心事,百转千回的相轻又相惜”虽然我没有类似剧情的经历,但却是一部让我有很多触动和感动的剧,优秀的作品,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也值得五🌟,把总体评分拉高到更相符的分数!
诶 不要滥用大女主这样的调调乱编故事吧 演员也很出戏,姐弟恋的源头我真服了,有一种学韩剧演出了县城恋爱的感觉。
高叶除了大嫂的角色真的演啥第一个样….无法入戏毫无说服力….不过首先可能还是本子的问题 …大家都念台词好可怕 …当然更可怕的是台湾妹演的奋发图强家庭妇女….诶…抠出三室一厅。
不念宝贝是不能说话吗?
女性友谊真的不是这样肤浅…
国产剧现在真的为了那点b钱脸都不要,最后几集直接把观众的智商安在地上摩擦!
付了25去看个收官礼,像踩了坨💩,陈勉明知道钟倾城和陈凯西是闺蜜,在明知道陈凯西发现自己出轨的情况下会去撩自己老婆的闺蜜?
还主动汇报行程!
周慕孙之前对罗曼爱答不理的,动不动赶罗曼走,给罗曼甩脸色,罗曼生日说个廉价自己喜欢的乐高,也不见罗曼爸爸,突然后面就重新追罗曼了?
那种男的缺女的吗,突然就上演深情了!
陈勉公司上市前一晚,陈凯西突然要挟陈勉离婚,为什么要说拿周慕孙手机?
烧了一千个cpu也想不出来!
周慕孙那么聪明的男人,知道罗曼不想复合,突然就示好,还能拿周慕孙手机接电话?
周慕孙这时候手动成为了弱智男?
然后突然女主们就达到目的,开始了歌颂女性独立之路!
然后上完姐妹情深,真的垃圾的不能再垃圾!
之后但凡是国产剧,让我svip还要再花钱去看的电视剧,我就剁手!
我宁愿去喝奶茶也不给国产烂片做贡献!
本质上指向了 剧集在“成年人叙事”上的严重失位。
以下从 创作逻辑、角色塑造、观众心理 三个层面,拆解这种“过家家”观感的核心问题:一、创作逻辑:用“孩童思维”写成年人故事1. 情感博弈的“非黑即白”◦ 剧中人物(如罗曼、周慕孙)的情感互动,缺乏成年人对“爱与算计”的灰度认知(如周慕孙的“狩猎”与“真心”本可并存,却被简化为“要么全坏要么全好”)。
◦ 冲突解决依赖 “情绪爆发”(如餐厅争吵) 而非 “理性博弈”(如成年人会权衡利益、预判后果),像 “孩童打架式的宣泄”,而非职场精英的“冷静破局”。
2. 商战与职场的“儿戏化”◦ 商战线(如公司上市、闺蜜入职)沦为 “情感事件的背景板”,既无专业细节(如资本运作、市场策略),也无利益链的深度刻画,像 “小孩玩‘过家家’游戏,随便贴个‘商战’标签”。
◦ 角色在职场中的决策(如罗曼利用周慕孙电话坑陈勉),完全脱离成年人的“风险-收益”计算(只图一时爽,不考虑对自身、闺蜜、周慕孙的长期影响),尽显 “幼稚的冲动”。
二、角色塑造:成年人外壳下的“孩童灵魂”1. 行为动机的“单细胞化”◦ 罗曼的“坑周慕孙”:为闺蜜义气(孩童式“江湖道义”) 牺牲情感关系,却未思考此举对闺蜜(陈凯西)的真正帮助(仅发泄情绪,未解决核心问题),像 “小孩为朋友打架,不问缘由”。
◦ 周慕孙的“恋爱脑”:作为成熟商人,却因情感问题频繁失控(如赶走罗曼又求和),行为模式与“职场精英”人设严重割裂,更像 “青春期男生的情绪反复”。
2. 成长弧光的“缺失”◦ 全剧角色(包括罗曼、周慕孙、陈凯西)没有真正的“成年人成长”(如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理性的蜕变),始终在 “情绪化、低智化”的循环中打转,如同 “永远长不大的孩童”,无法让观众看到“成年人的蜕变与深度”。
三、观众心理:对“真实成年人叙事”的期待被辜负1. 现实映射的“失真”◦ 当代观众(尤其是职场人)渴望剧集 “真实反映成年人的生存困境”(如情感中的利益权衡、职场中的理性博弈、闺蜜关系中的复杂算计),但《亲爱的仇敌》却 “降维呈现”(用孩童逻辑替代现实逻辑),导致 “悬浮感”“弱智感” 爆棚。
◦ 对比优质都市剧(如《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它们通过 “细腻的心理刻画、复杂的利益博弈、真实的职场细节” 展现成年人世界,而《亲爱的仇敌》则 “避重就轻,用幼稚冲突掩盖叙事乏力”,自然引发观众反感。
2. 智商被“侮辱”的逆反◦ 当剧情充斥 “无需动脑的冲突(如餐厅吵架、电话坑人)”“一眼看穿的算计(如周慕孙的‘狩猎’毫无技术含量)”,观众会感到 “创作者把观众当傻子”(如摘要2观众批判“把观众当傻子”),这种 “智商冒犯” 进一步强化“过家家”的负面评价。
总结:剧集的“幼稚化”是 创作能力与定位的双重失败• 创作能力不足:无法驾驭“成年人叙事”的复杂性(情感、职场、人性的灰度),只能用 “简单粗暴的孩童逻辑” 推进剧情。
• 定位错误:误将“都市情感剧”等同于“青春偶像剧”,放弃对成年人现实的深度挖掘,最终呈现出 “披着成年人外壳的过家家”,与观众对“真实、复杂叙事”的需求背道而驰。
对于您的感受(“弱智”“小孩过家家”),本质是 剧集在“成年人叙事”上的全面溃败,这种创作缺陷确实会让追求深度的观众难以忍受。
若未来此类剧集能 回归“真实成年人逻辑”(理性、复杂、有灰度),或许能扭转口碑,但就《亲爱的仇敌》而言,目前的呈现确实 “幼稚、悬浮、缺乏说服力”。
作为早在2022年就追完了《亲爱的仇敌》的原著粉,知道它被拍成电视剧,本来还颇有一番期待,但追完全剧我觉得最多75分吧…小说是否能改编成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避免’魔改’与同质化”,这部剧从15集就开始了与原著毫无关联的“魔改”:原著写的是三位女性的事业路,罗曼被行业雪藏后得到了陈凯西的帮助,再慢慢爬起来;陈凯西从自媒体做成了制片人;钟倾城因为一心想往上爬,所以在林宁和江涯之间选了后者,去境外拍了大尺度片之后爆红。
但剧里变成了罗曼父亲催婚、生病、方驰(原著里没有)追罗曼;陈凯西怀二胎、抓小三、策划离婚;钟倾城生父露面、向她要钱,她拒绝江涯…双女主题材的剧可以从一而终地大女主的,不需要再掺杂一些陈旧叙事,这样反而两类受众都不讨好。
内容改得缺乏新意也就算了,逻辑都不通畅。
剧里疫情后,用罗曼的话说,对很多东西祛魅了,其中一种祛魅应该是对周慕孙这种有品位但事事都会衡量得失甚至连对罗曼的爱都要利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人祛魅了,特别是经过父亲重病、独居在家发生意外等事件,内心渴望一段纯净坦率的关系似乎也说得通。
反观方驰,在陈勉婚礼上跟罗曼有一面之缘,但多年后在医院碰到罗曼居然就想追她了……这是为什么?
就凭罗曼会系领带??
剧里始终没给出方驰喜欢上罗曼的理由,所以结尾他们在一起就略显牵强。
不过有一说一,几个主演高叶、陈妍希、袁弘的演技都很棒,高叶、袁弘拉扯时的那些微表情,陈妍希的绝望感,都好真。
看到这部分的评分这么低,再看看评论区,我有很多话想与大家分享、探讨。
就评论区而言,有相同经历的人很快就能找到共鸣点并给出好评,而大部分都是无法产生共鸣的差评,原因在于大部分观众把剧置于一个客体位置,而没有置身于剧内去体会它带给我们的一种体验,去理解不同人物的处境、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
一部剧就是一部艺术品,就像去音乐厅听音乐会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听到的不过是一堆声音,而内心没有触动,这与音乐无关,是个人问题。
评价一部剧、一个人是好是坏再简单不过了,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些理由来,但这就是全部的意义吗?
我们不仅仅是观众。
从这部剧来说,我认为三个不同的女性角色代表着不同的女性魅力与女性力量。
陈妍希代表着女性的柔美,她向往美好、永恒的爱情,但在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颗坚定的内心,在感情里很感性,但在感情之外很理性;而高叶相反,她的内心实际很柔软,甚至有点脆弱,家庭、外界的压力使她穿上了保护壳,她作为一个编剧,实际上要比陈妍希更为感性,她起初对事物的判断都来自她的感性认知。
万鹏饰演的角色可能是一些独立女性的代言人,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男人,相对于前二者来说,显得有点“生硬”。
这部剧想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关系”这一层面,更多的是想让引发我们的思考,支撑“关系”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是什么能让人与人产生亲密互动并持续下去?
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如果愿意抛开个人偏见去深入理解每部剧、每个人,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争执与烦恼。
好看的剧不是说,每个人物都很贴。
小说和电视剧差别还是挺大的,小说的留白空间更大,想象的空间更能蔓延滋生。
但是电视剧就是把这些心思放大,我看了,能看懂,不快进,能看下去,就已是上品了,这部我能看下去。
我能懂女人,即使是闺蜜也相互嫉妒那种,打了一行字,也一点点删掉的无语,成年人不是一句一字推心置腹,无语可能是不言中都已知悉。
高叶姐姐,陈妍希姐姐,这两位姐姐都很优秀,不是说多贴多贴,大家说的是气质和貌美方向,能演出来都是好的,又飒又美,放在现实中,我依然觉得很厉害了。
罗曼这个形象是个编剧,我觉得很贴了,没那么精致也被人喜欢,那是她才华的原因,编剧这个职业真滴很有魅力了。
当然这个剧名我刚开始以为是闺蜜是仇敌,后面发现不全是,爱情是仇敌,对象是仇敌,讨厌的社交是仇敌。
点名一下肯总,这种人吧,你讨厌他,还需要跟他打交道,还要客气着,他这个讨厌的劲劲儿,还真是绝。
现实中比他更直接,更不婉转的海了去了。
好歹他没嚯嚯住主角团,但是演出很生动的人物,讨厌的生动。
周慕孙,是高级的PUA,他开始演,我就开始在内心反驳他的所有话,精致的利己就是在伤害别人的自尊哇,感觉心脏又被刺到。
罗曼,我就想到罗曼蒂克这个字,结合她电视里面在做的小甜剧,她是浪漫想象的放大者,逻辑的贯彻家。
她当然可以又作又酸,很喜欢她,她也是清醒着沉沦的人,她可太懂了,别人的行为,习惯,逻辑,她就是来体验生活的。
富太太也有闪光点,大提琴那段有点像甄嬛复宠。
看来爱人就是爱她本来的样子才是美,像是不劳而获的才是最贵的,她赢得别人的真心很容易,忽略了细节,忽略了自己的能量。
凯西真的是内心温柔强大的存在,全职妈妈,保持善良,还没有开始发疯,不会给人拌脚,不惹事,不怕事。
足可见她的强大,孩子养那么好,她本来就是很好,很值的人。
这片还可以,拍给当代女性的爽剧,手撕了出轨土豪老公,睡了投资精英男,最后得到了小奶狗的爱情
第十四集,不套路,有意思。
本来是有点期待高叶和陈妍希的,但看完两眼一黑,一种既没见过真的有钱人、也没经历过高质量的职场、又没有过真正女性友谊的感觉,包装成姐妹情谊实际在别别扭扭疯狂搞雄雌竞,主打一个梦想中的男人都爱我的世界,所以很多人物动机和对白都是割裂的,甚至不如短剧合理性更强,说是男人帮性转版它甚至没那么纯粹,有点可惜了高叶和陈妍希,感觉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演个啥
跟你们这群非要吃女性主义饭的人拼了!
陪我妈有一搭没一搭看的,第一集说实话不是特别吸引人,破墙的独白有点多,后面越来越好看,剧本比较扎实。
陈妍希说台词太出戏了。。。
高叶可能意识不到,她的演技水平很浅陋,离她梦寐以求的影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是那种典型依赖好导演好团队的演员,一旦无人约束放飞自我就是灾难,而现在的她已经是所谓的大姐了,没有人会阻碍她放飞自我,灾难就此开始。
好看的,需要这样的作品
原著给人江湖儿女落幕的小小荡气回肠感,但改编的这什么鬼啊啊尤其是后半段,柏邦妮当了二十年编剧还是写不清楚戏的感觉
都市女性,闺蜜爱恨交织的情感,很有趣。但又很矛盾,想要符合当下女性观念,又固步自封;想要写实又忍不住添加戏剧化因素;想囊括更多的话题但拍的专业性不够;所以拍的一会儿好看一会儿难看的,想观点不要太犀利做好平衡,想要的太多,结果做不好。但总之瑕不掩瑜,还是值得一看的
节奏好差哈哈哈哈 为了原作看完了
喜欢这个选题,都市女性友谊,事业,爱情,群像剧,喜欢高叶饰演的编剧,跟回避型精英男拉扯很真实。
看了一集,说不上来的奇怪……题材挺好的,但拍得假假的,充斥着一股硬拗的看似精致的劣质感……
很新颖的呈现形式(比较戏剧化,不是现实向的)虽然比较戏剧化,但现实中无论父母亲情,还是友情,只要距离近,我感觉就是这样,又爱又恨,恨大多是源于自己的自尊。所以与其靠近他人,不如先爱好自己想起来了,这种戏剧感和对镜头讲话是直接伦敦日记照搬…国内编剧 没好编剧可不可以不要投资。直接照搬真是羞耻没有一个角色是闲人,收回,这编剧还是有点水平。不是空中楼阁前面还挺清新脱俗,怎么后面又玛丽苏了,不是说好不进行爱情幻想的洗脑吗前面比较清新,后面很狗血。反转反转又反转。结果周慕孙的清新脱俗果然是假象非常完整。在我心里和比知否还好
如果是袁弘 我不会像周慕孙那样这么努力做背调
罗曼的婚恋观原来是:嫁得好是风险投资,选男人比选剧本更考验眼光。很真实
这个女观众与与罗曼匹配度80%
前半段2星,后半段4星
高叶演技自然,收放自如,可挑大梁。
披着女性主义外衣的娇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