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Once Upon a Time in the Northeast,Northeast Past

主演:贾乃亮,马丽,王迅,梁超,于洋,屈菁菁,九孔,刘慧,金士杰,曾志伟,李小璐,贾云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剧照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1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2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3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4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5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6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13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14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15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16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17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18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19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剧照 NO.20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长篇影评

 1 ) 漂浮在半空中如梦似幻的院落,你告诉我这是养老院?还引得香港富商大动干戈?

贾乃亮从头至尾夸张的红脸蛋是想说明什么?

大家都戴假发是几个意思?

戴就戴了,让人能一眼看出来是什么目的?

除了二人转,东北话、倒骑驴、请问东北地区的精神,文化,和社会现状跟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

也许这些对一个喜剧而言要求太高,然而,喜剧中起码的笑料包袱一点都不好笑,让人非常尴尬。

 2 ) 这是一部任性到不要票房不要口碑也要黑东北的电影

首先声明,我并不喜欢发批评类的影评因为我总觉得影视创作是一件很主观的的事,有些时候我们对于影视工作者应该多一些宽容,哪怕剧情烂如小时代,最起码画面还不错而且它的营销对象掌握得很准确,总有优点供我们发掘,所以我一般不太愿意去苛责电影的主创们,但是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实在是忍不住那种倾吐的冲动,特别注册了豆瓣号来吐槽一下。

这部片子是我看过的少有的从人设、剧情、台词表达、演技到画面特效统统不及格的片子,说不及格可能有些笼统,这么说吧,如果按百分制来算,这部片子在我心里的分数不会超过两位数。

如果没有于洋、马丽、金士杰等人的加盟我甚至希望给它负数,用一位网友的评论来讲,这片子就是一坨没成型的屎,连臭的资格都没有。

可能有些网友觉得我给的评价过于苛刻,那让我们从头捋顺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九十年代的东北小城,几位从养老院长大的屌丝孤儿,为了保卫养老院与邪恶的房地产商斗智斗勇。

我本人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东北,那个年代东北的重要矛盾绝对不是房产商和钉子户,即便现在东北的房地产商与原著居民也不是,那个年代的东北最主要矛盾是重工业的没落、国有工厂的解体、下岗大潮的来临和对未来的迷茫,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东北一家人和钢的琴。

另外,东北养老院能够有片中那些设施和规模的绝大部分是离退休老干部的养老院,是政府部门比较关心的政绩工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片中说的这种事的,另外你以为养老院的老人就可以随便收养孤儿么,所以背景设定不合格,我们姑且算是文艺类作品创作的需要,接着往下看。

人物设定,我们一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不是每个豪爽的东北女孩都能把42度高度酒当软饮的,东北老爷们虽然形形色色,但片中的东北男人们绝大多数都是怂货,也是醉了,可以说角色设定严重脸谱化。

下面我要说一下剧情问题,电影支线剧情太杂,有头没尾,主线剧情结构松散,尤其是前三分之一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太差,导致后期剧情的发展严重不符合逻辑,点名批评贾乃亮的角色塑造,一部电影里最让人惊喜的角色居然是由非科班出身的于洋饰演的小地主。

感情线杂且乱,没有任何符合正常人逻辑的选择比如,贾乃亮的角色不聪明,不温暖,不冷静、没有钱、没有能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优点,却让马丽喜欢的要死要活的,大哥多少给我们一个他值得马丽爱他的理由啊。

另外,如果导演想把女二塑造成一个绿茶婊式的人物,前期给她设置白莲花的台词和剧情没有问题,但最起码要有一点暗示她的本质不是那样,或者要有一些性格上转折的剧情设置,让她后期的转变没那么突兀。

另外你要讲东北的故事却把高潮放到了香港也是有点意思。

笑点生硬,就好像有人硬要拿手去胳肢你让你笑一样,很尴尬那我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任性到不要票房不要口碑也要黑东北的电影呢,我们都知道你拍一部电影是要考虑受众的,如果你的受众是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主攻东北市场,那你多多少少是要拍一点马屁的,显示一下东北人共性中优点的部分,你如果不主打东北市场只是想拿东北人开玩笑,也不是不行,我们没有那么玻璃心,那你脸谱化的过程中可以把东北人共有性格中缺陷的部分拿出来博其他地区观众一笑也可以,但是电影表达中没有任何这些部分,这就给其他地区观众一个误导,以为东北的真实生活居然是这样,如此让人厌恶,那这口锅东北人是不背的。

至于口碑部分,这部电影明显不是为了刷奖项的,就不多说了。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可以算是差到极致的代表,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有4.2的高分呢,给一分我都嫌多

 3 ) 庸俗的破马张飞

又是国产喜剧的一部渣片,先说故事情节就不严谨,感觉就是东拼西凑的。

再说人物表演,根本就没有笑点,这个搞笑表演的很硬,说是笑点,但是根本逗不了观众笑。

两个字来形容它,庸俗,俗套,特别是演员嗨邀请了著名明星贾乃亮,所以说这部电影借助的明星效应,而自身真的没啥看点。

其实真的要弄一部好电影不应该只知道邀请明星入戏,主要是要有适合这部电影的人物

 4 ) 一切的行业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过了王晶和姜文以后就再也没看到过让人可以欣赏的作品。

近来也罕有好作品能够映入眼帘,前段时间的驴得水算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再往前数可能就是刘镇伟的大话西游和姜文的几部作品了。

我觉得并不是影迷们苛刻,而是最起码我们走入电影院没觉得白花这个钱,你可以题材不行,但可以像张艺谋一样罗列明星。

我们没看到好的内容,我们数了一遍明星,看看脸,也算没白花钱。

或者你把影迷忽悠懵他,深邃点像王家卫似的让我们看了不知所云也行。

要么就像王晶一样,往死了俗,我们也喜欢,脚踏实地的俗!

不做作,也能接受。

可是我就是不理解,你不是那样人非要装作那样的人干嘛呢?

感动自己,恶心别人?

本来不怎么去电影院的,今天作为东北人支持了一把老乡,出来的时候总有一种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的感觉,好像见到了假的老乡,被人背后伤害了。

贾乃亮本来就没有幽默细胞,非要演喜剧,我看了三分钟就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我跟身边的人说,有种被咯吱的感觉。

硬挺着把电影坚持完了,出来后赶紧奔厕所,总觉得不舒服。

不过透过这件事能看出,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实所有的行业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以前,十年出一个明星,现在一年出十个甚至一百个一千个“明星”,吃瓜群众的盲从心理,不知道谁有本事,只知道谁更脸熟。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只要有钱,认识一个所谓的大咖,然后砸钱,各种娱乐节目各种上,各种广告不要钱代言,各种包装,宣传,推广,然后参加比赛,买个第一名,年底上个春晚,妥妥滴,然后就是圈钱!

好像自打我懂事以来,当兵的卖命,就没有戏子卖艺值钱!

后来发现卖艺不卖身的戏子买了身,更不得了了!

农民一辈子的收入,不如女明星脱了陪人睡一宿。

有句网上看来的签名,叫女演员的一身香,白领上班半月粮!

这是行业问题吗?

这真的是行业问题?

这只是行业问题吗?

是不是那些大咖收徒弟就可以捞钱了,是不是管电影电视的领导捞钱了,是不是相关部门什么电影都批准播放也可以捞钱了,是不是大国为了泡沫经济增长,这样放纵行业问题,就能提前实现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了!

所以,这不是行业问题……我觉得作为影迷们,应该睁开眼睛看电影,烂片直接扼杀,让投资人赔跳楼,以后慢慢的电影市场就清静了!

 5 ) 谁让暴力成为唯一选项,谁就赋予了暴力以正当性

山东辱母杀人案中,杀人者于欢之所以情绪崩溃,母亲被侮辱是一个前因,而警察来了又要走的时候,于欢才更达到了绝望的顶点,崩溃而暴走杀人。

然而反讽的是,恰恰因为警察在场,“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于欢被判决故意伤害罪,法理上似乎是过得去的,这种“正确”到底是有多么“冷血”。

电影《盲山》里面,被拐卖的女大学生白雪梅杀“夫”,不是在发现被骗、被强奸、逃跑被抓回等令人绝望的时间节点动手,而恰恰是在警察来救她的那一天。

警察没来,她还有个盼头,他们来了,却坐实了她的绝望。

杀人者,绝望也。

热议的那天我正好看了部电影,《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吴良欺骗背叛了老人院一起长大的伙伴们,想欺占老人院地皮与港商合作开发。

拆迁机器的轰鸣,黑社会的威胁,捏住小尾巴的瓦解分化,强拆,停电,打人。

老人们除了“心脏病发”无计可施(老杨头说我身上三十几种病,肺癌是最轻的),贾乃亮、马丽等保卫老人院的兄弟姐妹们成了“钉子户”,上演一幕幕“从我身上过”,看似戏剧化,却写实得令人心寒。

练咏春的老丫头出场,踢飞黑衣人,那正是屁民们对身怀绝技、对侠客、对武力的渴望与想象。

善良的人们没有“王法”可依时,唯有拼上自己的肉体、性命,谁没幻想过自己有老丫头那样踢飞黑衣人的身手?

但功夫再好抵不过机器火器,老丫头被撞伤,老人们被骗走,赶来支援的街坊们被打伤,偷地契、搅黄签约等一切手段都不起作用后,伙伴们跑去香港拼命、复仇、买枪杀人。

剪短头发的贾乃亮变身小马哥,在卷入黑社会内斗、转作污点证人等香港法制奇妙的影响下,顺利拿回了地契,恢复了老人院的生活。

整个故事没有一个内地警察,没有“报警”这种情节,兄弟们在香港才见到了传说中的阿sir,虽然也只是打酱油的、收拾战场的,真正起作用的是哥几个拼命的蛮勇,但也暗指了香港法制的人性化。

搞怪夸张的外表下,包藏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写实,豆瓣评价极低,年轻人们大概只看到对东北人的调笑,看到情节的跳跃、匪夷所思,却不知看似荒谬的逻辑其实强劲到可悲:现实的时间线大抵只能走向强拆、放弃,从老丫头出场之后都是屁民们千百年惯性的幻想:没有王法了?

老子跟你拼命!

没人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无可选择时,只剩下暴力。

法制有其内在的生命力,与社会文化的伦理紧密相关,违反伦理的法条无法执行。

谁让暴力成为唯一选项,谁就赋予了暴力以正当性。

 6 ) 可能不够好,但也没有那么烂

一开始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东北往事”四个字让我想起的是孔二狗先生的《东北往事 黑道风云二十年》系列,虽然这二者毫无关系,但是单论这一点,已经给这部片子加了许多好感度了。

真正走进电影院,是陪妈妈一起,可能像九零后这样一代,想和父母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总是很难选到合适两代人一起观看的故事,当然,也因为妈妈其实有一点点喜欢贾乃亮,喜欢他没有什么偶像包袱的做派。

我承认,这个故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在这个故事的表现之下,东北和香港似乎都不是它真实的面目,东北人也不该被符号化地定义成是喜剧、搞笑的符号,这个故事的情节也显得有些单薄,不足以支撑起一部像模像样的电影,但是这个故事至少是有个美好结局的,可以让大家笑一笑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作为一部喜剧片,未尝不可。

我知道,我的这种观点或者说是评价标准,被很多人认为是国产电影之所以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因为观众太容易满足。

其实,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的话,我可能不会因为这样已不仅仅一笑了之的电影而走进电影院,但是,当我一年只能够回家一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只能陪家人看着一场电影的情况下,我觉得这真的够了。

国产电影需要批评,但也需要肯定,我们这一代人,本就该是见证国产电影成长的一代人。

 7 ) 全是东北大碴子味儿‘、’、‘、’

好难记的名字!

破马张飞,什么鬼?

原是东北方言,形容一个人张牙舞爪、风风火火的样子。

也是,这是一部地方特色的电影,全是东北大碴子味儿,大碴子味儿。

尴尬,各种无厘头,看演员表就能知道什么水平了。

李小璐一家3口还首次在影视剧中合体,综艺植入感很强。

评价很低的电影,就不多费口舌了。

可气的是,也不知自己得的什么病,看了开头,快进也得看完。

得治!

 8 ) 东北往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高小杰(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8453252/《东北往事》,这电影真是有一点让我失望,好像是经典东北小品笑话的集锦串烧一样,没有新意,笑是一刹那的事情,笑过之后就唏嘘:这梗也太老了吧。

东北人的金链子,东北人的貂,大多都是在比辽宁更北的地方。

第一东北冷,貂的御寒能力确实是极好的,第二,东北密林,早先是盛产动物皮毛的,当然现在是人工的多些。

我们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便是此意。

可是,为什么,这样穿貂的东北人,这样像南方的男生个子比北方的男生个子矮些一样的地方特色,被人提起时,往往有一种嘲弄之意,外人嘲弄就算了,东北人自己为什么还如此?

我忘记了在哪个节目里看到,似乎是个演说类的节目,发言者说:要给东北一些时间,东北的历史不过两百年,没法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几千年积淀做对比。

我深以为然。

东北人确实是有缺点,可是哪里的人没有缺点呢?

同时,不得不说,东北人的优点,是那么地明显。

关于貂,我想起来了儿时趣事,我小的时候,肠胃不好,总是拉稀,老人们就说啊,抓点家雀(麻雀)烧着吃,有奇效,如果是夜猫子(猫头鹰)就更好了,我的父母信以为真,我6岁以前,每年冬天,积雪不化的时候,就在院中扫出一块空地,放上粮食,支上一个大筐,支棍用绳子绑着,顺到屋里去,趴在窗口盯着猎物,每天都有收获,然后妈妈就把家雀用泥巴糊起来,放在灶台的火里烧,等泥巴裂了,扒拉出来,泥巴掰开了,家雀的毛粘在了泥巴上,香喷喷的肉就可以直接吃了,人间美味。

说也奇怪,肠胃的毛病,还真就好了。

我们热爱自然,并不是任由自然纵意生长,就像《狼图腾》里的老阿爸说的,狼把黄羊赶到了湖里,人们拿走一些黄羊,还要给狼留一些,还要救一些黄羊,留着明年吃。

这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总结的生存智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当然,我们曾经像那个生产队长一样,肆意地虐杀过,甚至杀绝过,很多“狼”。

这是极端的。

现在,又要实行绝对保护的极端。

是否该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和谐相处?

是一点联系没有,还是你吃点亏,我吃点亏,你赢点,我赢点,在动态中达到一种平衡,更有生命力呢?

人与自然如此,想来人与人,也可能如此。

我虽是女孩,撩猫逗狗,样样拿手。

冬日里,成天地追过喜鹊,要抓来烤着吃。

夏日里,几乎每天泡在河里,抓鱼,白嫖,泥巴钻子,花链子,青柿子,老头鱼,各种各样的,刚吃过早饭就去河里捞鱼,翻石头用网子捞,抓了一条老头,养了数日,死了再去抓。

养一群蝌蚪,在它们变成青蛙不见后,嚎啕大哭地寻找。

去悬崖边采紫色的大花(一种药材),采老鸡肉(一种药材)吃,石柱花(类似花店的那种),采蘑菇,松蘑红蘑,山吉子(特别酸的野果),偷梨,偷苹果,偷玉米,偷毛豆烤着吃,用罐头瓶子的盖子里放蚂蚱烤着吃,冬天溜冰,打冰球,溜冰车,掉过夏日的水边泥塘,掉过冬天的冰窟窿,家里的苹果园枣园摘果子。

只可惜,我上了高中以后,夏日里有河水的日子渐渐少了,冬日里也没有冰河了。

这几年更是年年枯萎的河床了。

那些往事,都无法再现了。

且敬往事一杯酒,愿无岁月可回头。

 9 ) 草泥马

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影视专业毕业生都能拍的强几百倍。

真是垃圾中的垃圾。

这种片都能在电影院上映,广电也是绝了。

编剧的水平还不如我儿。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骗钱的都是。

 10 ) 可以退票吗?我也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亲手拿回来……

“我不是要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别人知道,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当贾乃亮在五光十色的香港,说出这句《英雄本色》中的经典台词,我有一种冲动——想在放映厅里站立起来,鼓起勇气高喊一句:可以退票吗?

我也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亲手拿回来,不只是金钱,还有时间——我甚至觉得,在办公室里喝喝茶,跟同事们聊聊春节见闻,都要比看这部电影有趣太多。

这不是我所熟悉的东北人。

念大学那会儿,我们班就有一哥们儿,是黑龙江七台河人。

是的,如果不是因为他,我都不知道有七台河这个地方。

我这同学,小伙儿长得贼帅,因此被称作闽侯阿汤哥。

阿汤哥这人很幽默,在我看来,就是那种让人亲切让人熟悉的东北人的幽默——他有时候会彪,有时候会犯二,有时候会强撑着要面子,有时候会耍些小聪明,但他很真诚,很直爽,很爷们儿。

如今阿汤哥已远在东瀛,为中日两国间友好的经济交流而奔走。

如果,他有机会在百忙中看这一部电影,不知会不会像原来那样,给出一个阳光般灿烂的微笑,耍帅似的吐掉嘴边的烟头,骂一句傻×。

表演夸张与浮夸完全是两回事,这道理我都懂得;用一堆陈词烂梗堆成一部电影,不会是佳作,这道理编剧、导演也该知道吧;找一帮水军刷刷豆瓣的评分,就能骗些观众花钱买票,有多少片方是这么想?

……有人把这部杂乱无章上天入地七零八落的电影,比喻为东北乱炖,我以为不妥——东北乱炖是我去东北菜馆吃饭,最爱的一道菜之一,喜欢它的味道,它的实在,做这样一个比喻,是对东北乱炖的侮辱。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短评

还可以吧,就是有点烂尾

9分钟前
  • 阳明区罐头
  • 还行

滚!我就是坚决不看还要给一颗星的人!

14分钟前
  • 蒲逸~
  • 很差

哈哈哈平日里就喜欢甜馨儿逗逼老爸。这次电影也没让我失望。很搞笑。跟爆米花🍿️更配哦。

18分钟前
  • 🌕
  • 力荐

作为东北人还是能get到笑点的,南方人估计全程懵逼脸。。。有点九零年代东北的感觉,可是现在的东北不是这样了,外地的朋友千万不要误解!后半段剧情设计太烂了,还不如前半段,也就是过年图个乐呵当小品看了。

19分钟前
  • Terri
  • 还行

感觉有点装傻充愣,硬搞笑。而且画面实在太假了,实在很不用心!

20分钟前
  • 叫我夏末Summer
  • 还行

挺好笑的有些段子,虽然本子很糟心,但足够抽抽,足够俗………

25分钟前
  • RD
  • 还行

很差 其实买票时候发现没人买就不应该去看了

27分钟前
  • DueSouth
  • 很差

很久不评分了,但不评对不起这么多水军

29分钟前
  • 手镯
  • 很差

先看的豆瓣影评,再去看的电影,抱着烂到底的心态去了,不过有点意外。夸张的不尴尬。扣一星故事仍需改善。

31分钟前
  • 搁浅的岛
  • 推荐

哈哈哈哈哈哈

32分钟前
  • 要赚钱的蕃茄
  • 还行

是快手出来的导演不?

35分钟前
  • tingting
  • 很差

金老师是有多缺钱呢?

38分钟前
  • 于无声处
  • 还行

挺有意思的啊

39分钟前
  • 冮蛋
  • 推荐

导演有进步,有想法,但执行上有一些地方无意识地出现了偏差。4.3分的打分不够公平

42分钟前
  • 一匹讲故事的马
  • 还行

感觉贾乃亮的演技好尴尬。

46分钟前
  • 桃子的后花园
  • 还行

再烂的片在无聊的时候看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儿,前提是别去影院。

50分钟前
  • 骑白马,走三关
  • 还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东北文化同化了,觉得还是挺好笑的啊~还顺便学了很多新的东北话,特别是“破马张飞”,原来这也是个东北词,而不是什么典故或随便乱起的😄

53分钟前
  • Bala
  • 还行

从大闹天竺到妖妖铃,2017年真是诞生了一批抗拆迁烂片。

58分钟前
  • 当桑
  • 很差

没营养但是好好笑。笑点密集。贾乃亮真是豁出去了啊。嗯呐咋滴干哈啊。消磨时光还不错。@金逸影城双桥店

59分钟前
  • 琥珀琉璃
  • 还行

豆瓣的评论现在真是坑爹,让我错过了西游。这回坚定的去看了东北往事,虽然后半段枪战有些突兀,但是前半段仍然满满的都是笑点。适合放松神经,图一乐的。期待悲剧之王

1小时前
  • donkeyindanc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