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时候并没有去看过界男女,虽然有我爱的陈坤,但并没有对这部片子有太多期待,偶然的一个雨夜在家看完整部影片,觉得真的还不错,即便豆瓣只给了5.5分。
1.从片名来讲,过界男女给我的第一个误区就是他俩有事,但整部片子看完才发现原来没那么简单。
过得第一个界,是地界。
香港和深圳,一线之隔,却是两种体系两种政策。
内地的家庭是不允许超生的,不然巨额的罚款就叫你吃不消,而香港则宛然另一个世界。
阿辉是一个在内地娶了太太的香港司机,为了让老婆能在香港生二胎,阿辉想尽了办法。
每天来往于关口的阿辉,看见别的孕妇心情复杂,因为妻子为了瞒住身材每天只能窝在家中假装外出。
阿辉去医院排队等床位看见别人生了宝宝的家庭心里充满羡慕,自己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被拒之门外。
怎样让妻子走出深圳能来香港产子,这一地之界难住的不止阿辉,还有许许多多的内地家庭。
2.走出阿辉住得老旧的窄巷子,刘嘉玲终于出场了,高贵典雅的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正在准备慈善晚会的致辞。
丈夫是商人,家中殷实,她每天只用逗狗,赴宴便也没什么太多的事情可做了。
慈善晚会结束的那晚,丈夫站在厨房边吃她准备的点心,她半责备的说他吃东西总不记得擦手。
一切看起来安然无恙。
天亮了,所有的房间里依然没有丈夫的身影,电话没人接听。
她挨个赌场去找,却在精疲力尽的时候,碰上了一个很像自己丈夫的人。
一夜情,来的那么突然也那么自然。
刘嘉玲在过界,过得是道德的界。
同时,阿辉看出了老板家里的变故,可是为了让妻子能来香港生子,他每天还是毕恭毕敬的做着一个司机该做的事情:车永远一尘不染,刘嘉玲只要上车,车门就是开好的。
可是阿辉要用钱,20万就可以找中介办妥去香港生子,他一次一次手抖着去车行卖掉车的部件,提心吊胆的接送着刘嘉玲去参加各种交际,只为了维持表面的光鲜。
阿辉也在过界,也是道德的界。
3.刘嘉玲的丈夫彻底失踪了,或者说扔下这个烂摊子不愿出现了。
这是一个结果,她必须接受。
她一个人去银行,兑掉所有的股票,提出所有的现金,站在街口,她远远的看了一眼,好像一切的一切像是一个不愿承认的梦,也好像知道,她在等一个不愿意和她一起承担的人。
她卖掉从泰国搬回来的开过光的金象,把丈夫结婚送给自己的礼物也拿去卖掉。
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娘家,母亲问她,没有事吧,她说没有的。
母亲说要去旅行,她说也想去。
可是母亲说:“会弄湿你的头发。
”母亲不知道,她已经不再是养尊处优的阔太太,生活已经让她从一边走向了另一边。
她又过了界。
4.阿辉终于带着妻子过界来到了香港。
是在刘嘉玲带着古董字画来深圳贱卖的时候,他将妻子藏在后备箱里带了过来。
被更换的七零八落的汽车终于在香港境内熄火,他心急如焚的从后备箱抱出妻子。
刘嘉玲惊讶之余还是帮他打开了出租车的门。
一道门,放进去了一对没有着落的夫妻,却也把她被抛弃的真相关在门外。
她一个人傻傻的站着,忍不住的哭了起来。
有钱怎样,没钱怎样,香港怎样,深圳怎样,同样是夫妻,结果却是这样的大相径庭。
5.电影结束了,刘嘉玲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路两边的树悉悉索索的摇晃着叶子,从背影看,她还是她。
6.人生有很多界限,很多都是不能看见的。
有些人走在线里,一生规规矩矩,有些人时而走在线里,时而走在线外,刺激又害怕。
有的人始终在线外,只做自己。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无非是行为人群的多少而已。
守好自己的界,只有违背自己才是过界。
依我看来,这片子一直处于一种很阴暗的格调里,有一种故作矫情的感觉。
说书说和现实结合的很好,可是请问会有哪个蠢货没钱还非要生两个孩子呢?
还有田原是怎么回事?
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交代清楚甚至都没有暗示!
我请问刘嘉玲生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又是怎么能够摇身一变富太太的呢!
我可能真的有点激动了。
不过这片子唯一好的一点就是(情人节当天我和两个闺蜜在情侣厅看):阴暗的小气氛让情侣们乐活不起来
开头闷的要命,要不是因为实在想不写字,直接就pass掉了。
但是直接关掉又不符合我“只要开始了就要完成”的矫情心态。
看到后面,终于明白了事情是咋个回事儿。
是讲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操心和绝望吧。
不过看到辉去找她前护士女友时候声嘶力竭喊的样子,就知道这人物真是“小人物”啊!
小到,几乎没有闪光点!
还有李太面对丈夫出走,买楼的现实,还能保持,不对,是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是做富太太的惯性吗?
哭的也够真的了。
真的,年龄大了,连哭都要用个力气。
看到李太赴约催着辉快取钱回来,真是唏嘘不已。。。
好吧,也算是描绘真实的电影了。
标题是抄lens杂志采访阮义忠的稿,原文可能有点出入,不过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其实我是今年2月份在电影院看的《过界男女》,故事相当有现实质感,以刘嘉玲和陈坤代表的两地不同类型人物生存窘态对比来反映香港内地微妙关系的角度选得很好,但是被普遍诟病的节奏缓慢也是真的,这么好的题材处理得如此让人哈欠连天,实在是可惜。
因为节奏上的硬伤,也因为宣传上必须要低调,这部戏没有形成很强的话题性,也让这部片逃过了后面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口水风波——4月,内地小孩在香港街头便溺的新闻爆出;5月,内地网友反杜汶泽行动发展到高潮,他有份客串的《人间小团圆》票房被黑。
这一系列事件,都荒诞不经,却折射出两地人民暗藏的心结。
香港居民的感受肯定更强烈一点,因为小岛资源本来就紧张,近年交通、教育、医疗资源都在不同程度被挤占,日积月累的情绪,要找一个渠道宣泄。
内地人民呢,视乎参与挤占的程度而定,真有过境生子、安排子女在香港读书的,估计大多保持沉默;顶多平常过香港逛逛街或者根本没去过的,会觉得香港对内地充满偏见,极端的就在网上参与骂战,温和的自动选择少去或者不去香港。
上述闹剧爆发后,我也自动取消了五一去香港的计划,倒没有抱什么香港的经济要靠自由行带旺的优越心理,而是一方面觉得闹轰轰的,不省心,没有去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觉得应该体贴小岛居民资源受压挤的不容易(虽然我觉得香港人近年北上也有挤占内地资源的行为,但是内地市场较为庞大,挤占后矛盾不激烈,也就不讨论了),同时反思自身。
没错,面对一系列事件背后的根源,作为内地人民微少一员,应该是反思:为什么有这么多蜂拥至香港购物、生子、受教育的情况出现。
经济上是汇率差带来实惠、港货质量更有保证、少部分人增长的奢侈品需求与国内仍以抑制奢侈品需求为主的经济措施之间的矛盾;社会上是香港政策环境更优、空间更广。
香港的经济社会先进度,或多或少是内地人民向往的模板。
而想要享受到这种先进,其实有不止一种途径,只是所需的时间和付出不同而已。
就好像看《过界男女》时,我身边的朋友都质疑,陈坤夫妇在经济环境这么差而且需要冒如此大风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选择到香港生二胎?
他们的困境可以说是自己选择造成的,他们大可不再生,或者存超生罚款,又或者——争取到政策的改变。
但是他们挤上庞大的赴港产子队伍,原因无他,这是一条最快能达成目的而且成功之后付出成本最少的路径,即所谓捷径,而捷径,是最多人走的一条路。
回到标题“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所站之地就是故乡”,其实就是近年来习惯于走捷径的我们目前最缺少的一种认知,我们没有将未来的希望和自己的幸福与脚下的土地连结起来,很少付出,过多索求,一旦所处之地承载不了需求,想到的就是离弃转场,向外需索,这种只想占据优势资源却无爱护之情的心态,或多或少造成了被挤占资源者对内地人的反感。
同样地,“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所站之地就是故乡”,也是香港面对资源困局的唯一自救之道。
当你真正爱护自己故乡时,就不可能用非理智声音和做法去维护它,香港其实最大的优势就是发挥其法治社会的手段,立法限制内地孕妇赴港生子就是一例。
其实对于真正合法合理的东西,内地舆论都是理智支持的,比如香港立法禁止内地孕妇赴港产子,内地舆论只是讨论但没有干预,因为除了那些想走捷径的人(一般都不敢公开发声),实在没人有理由去反对。
对于在地铁站吃喝、在公共场所便溺行为,无论是哪里的人,都应该运用执法手段,该怎么罚就怎么罚,事实上大部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都是从强化执法开始的。
你只要站在维护自己一方土地的立场上,无分你我,一视同仁,合情合法,有理有据,自然能服众平纷争,这才是真正文明的表现。
过界在宣传上,个人认为是存在一定的误导,让我一直YY着两人会发生什么关系,然而这两个主角陈坤和刘嘉玲从头到尾都没有接触,亲密的接触只是存在同一部车中,别无其他,想必报着同样心情的人们去了都会失望吧。
给出三星,一星是为了陈坤先生的高低眉,在近镜头时候我无法关注其他,虽然导演已经努力在遮掩,用了偏分长刘海遮掩他右边的眉,但是这不能掩饰我对这高低眉的欣赏一星是为了刘嘉玲的演技吧,我可能无法理解更多,但是这部电影本身话语就不多,她的出场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在表演,就算和闺蜜吃饭聊天,自己也是绝对的主角,从满怀信心的期望到最痛的失望,再到结尾看到陈所演的夫妇之间的感情而无法抑制的落泪后又擦干眼泪,依然决然的走,只给大家留下一个淡淡的忧伤的背景,至少就这部片子个人感觉比陈演的好,也就是看到结尾才有种看电影的感觉,不过正想看的时候却背导演直接切到字幕,一星是给编剧的剧本,不是剧本有多精彩而是敢于直面最真实的话题,因为陈所演的阿辉,在香港地区工作,在深圳住,在我这个没见过大世面的人眼中可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他为了二胎而疲于奔波,在无钱支付中介,无法冲过海关的情况下,只能无奈的选择一种危险的方式(还是尊重下导演这个不剧透)。
为什么不在内地生?
因为是超生在深圳,他无法支付高昂的超生费用,所以想要一个港户。
表面上看这部电影一直在纠结如何到港生小孩,但实际上应该是编剧对计划生育的讥讽,对一种制度的无奈与嘲笑,还有通过两个不同阶级的生活来折射生活的残酷与无奈吧。
不管我们处在哪个阶层,最终都逃不过生活的玩弄。
你有你的无奈,我也有我的悲伤,就算我们有交集,那也只不过是擦肩而过,最终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是要一路跌跌撞撞的向前。
整部电影生活化的镜头太多,有种看电视的感觉,也许导演也认为太沉闷,偶儿出现的大画面显得很透亮,但这种透亮并不足以让我对此片有过高的评价,也不足以弥补看完电影有种被骗了的忧伤。
对话少,又不断表现男女主角深处困境,尤其坤,被生活两面夹击,折磨的要窒息,所以整部片给人很压抑的感觉。
期待的过界没有发生,甚至连暧昧都毛有,原来导演想拍纪实片,有些人的生活本来就像这样:激情被磨灭,看不见未来,但仍垂死挣扎。
像坤那样小人物的命运总有诸多相似,而玲姐的上流生活被拦腰砍断后该何去何从,仿佛也是未知。
有钱没钱不重要了,心里困顿太久,会得抑郁,顾不了未来就只能顾当下,毕竟,人总有要独自面对这世界的时候。
但,还是想说,遇到坎儿的时候咬咬牙,挺住,绕不过的岁月,就慢慢趟,真的没事的,人永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的多!
文/梦里诗书 初看《过界男女》的海报或预告,以为是刘嘉玲与陈坤上演的姐弟之恋,但电影并无关于风月或波澜,《过界男女》以两个独立而又关联的故事而展开,静若止水的叙事,讲述着富人与贫者各自生活的困境,这是一场“人艰不拆”的故事。
生活于社会底层为老婆能在香港生小孩各种努力陈坤饰演的阿辉,遭遇家门经济危机的刘嘉玲饰演的富太,电影中的两者其实除开之间的雇佣关系并没有着过多的交集,开车的司机与豪门的阔太,电影中对“过界”的含义更多是聚焦于阿辉身上,每日奔波于香港与深圳之间的他,一直为了自已即将出生的孩子能有香港身份,坐着各种的努力,请求前女友的帮助,寄希望与中介,偷换富太奔驰车上的零件,或许他与自已的老婆在结婚之间有着唯美的异地之恋,但一切在现在都面临着生活的重压,而暗格调的电影风格,更加重了这种压抑氛围的渲染,而另一面刘嘉玲饰演的富太,面临因为债务跑路的丈夫,摆风水,提取不多的现金,变卖家产,面对不断的窘境,一直坐着强颜的支撑,两种不同身份的视觉,电影的写实感极具浓厚,富人与贫者都有着自已人生的艰难,不管是司机阿辉陪同富太卖这卖那,还是最后坐着富太大奔偷入过关被发现的阿辉老婆,电影故事最后的融点,其实就在于已经伤痕累累的生活。
这是一部标准的文艺电影,不管是风格还是叙事都是如此,但这又是一部难以让人认同的爱情电影,悲剧?
喜剧?
好像都不是……冗长的剧情,缓慢的节奏,电影大量暗格调的采用更使整部电影一直处于一种极具压抑的氛围之后总,生活的艰辛在电影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对于爱情电影来说缺乏爱情片一种对美好爱的理念和剧情上的张力,《过界男女》整体的剧情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几乎难见其转折,波澜不惊犹如纪录片版在大量压抑的氛围渲染下,看这部电影让人很难去捕捉其对爱的表述,电影寄希望于表述很多东西,但每一件都感觉没有深入,戛然而止,《过界男女》有着一如《桃姐》的氛围,却缺乏一种文艺片应有的深度,其实暗格调的压抑本不是一种对电影的批判,很多经典之作例如《禁闭岛》都有着很好的氛围渲染,但一部电影如果只有氛围,而缺乏故事富有感染力对观众的影响,而更让观众感到冗长无味的话,那这始终只是一块无味的鸡肋。
艰辛的生活,让美好的爱情也变得如此暗淡,或许这是一部对生活有着极具写实的文艺之作,但生活以是如此“人艰不拆”,爱情电影我寄希望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分不应该那点,但也不算低吧。
记忆中是很久没看刘嘉玲的电影了的。
李太的出场给我一种很经典的贵夫人的形象。
有着会赚钱对自己不够亲热的丈夫,远在异国过着自由且自私的女儿,还有一群只会与自己攀比的各家贵太朋友们。
或许她还要高贵些吧。
她主持着慈善晚会,她会是舞池中央美丽的焦点,会是最尊贵的女主人。
她会努力维持着这些东西,因为这是她的生活,谈不上喜欢。
改变开始于做头时发现卡被冻结了,会赚钱的丈夫一夜之间就和他的一切消失的无影无踪。
她不相信生活的变化,她开始寻找。
但可惜一直无果,就在一场莫名其妙的出轨后,回到家中的她发现卧室混乱的现实,这可能是丈夫回来过而且收拾走了一切能用的细软。
于是她在悲愤中认清了现实。
不过接受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不用担心,现实会对你不离不弃让你不由得不信。
女儿的不懂事,女佣的快速的背弃,朋友们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对自己没有丝毫帮助,就连母亲也不体谅自己,最后再加上丈夫对自己最后的索要。
她必须接受要现实并寻求改变了。
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卖,除了房子暂时不能动其他的都可以考虑,当然还有车。
对了,当所有人都对自己出界的时候,只有身边的司机阿辉始终站在他那个位置,没有丝毫的改变。
而且她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崩溃就是在阿辉面前,而阿辉也给了自己加油的安慰。
好吧,那车暂时就不卖了吧。
之后我们看着她对自己的出界,不再身披华贵出席在聚会,开始尝试路边的美食。
生活下去。
阿辉最后的利用,尽管温柔却也是最后的出界。
她的又一次哭泣,又一次擦去眼泪踏上前路。
生活总是在没有任何通知的前提下默默改变,我们只能接受并做出自己的应对,事后还要叹息一声:啊,时间过的真快啊。
演员演技过硬,情感宣泄到位。
剧情平缓无力,故作文艺过度。
过界,超过界限。
但无论是李太还是阿辉,他们其实都没有过界。
没有离开香港,也没有来到深圳。
他们只是这两座城市联系的过客而已。
而创建这种联系的工具就是那部镜头比演员还多的奔驰车。
看架构。
这部车随着故事的发展分崩离析。
反而到最后主人公们更是得到了解脱。
李太执迷于上流富太太生活始终敌不过女人的软肋——钱;阿辉为生活在下层努力工作也始终逃不过男人的命数——家庭。
话题很新鲜很生活,但叙事太平白无力,营造了强度催眠效应。
看剧情。
导演不该在214上映,因为它基本算不上是爱情片。
因为主人公们的生活从始至终都是截然不同的。
李太的丈夫破产,她想到的只是如何找到他,变卖家产,她靠男人而活。
阿辉却是一个独自拼搏的男人,虽然苦不堪言,但他依然在过活。
所以他们根本无法过界,也无法得到情感的解脱。
反而,真正过界,是那辆熄火抗议的悲催奔驰车。
如果没有这辆车,李太和阿辉也许永远不会有所关联。
她是他的老板,他是她的司机。
他们的关系仅是如此。
阿辉为了妻子的二胎到香港偷生。
而李太却没有勇气踏入内地谋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说到底,他们都没有勇气为自己过活。
而导演也是太淡定地看待破产和超生两个事情,生活如此精彩何必如此平缓。
最后,奔驰车才是最佳主角。
纯粹的不讨喜的现实主义的文艺片;导演刘韵文从头至尾都在表达着一样东西:“情绪——焦虑”,用着缓慢的节奏、灰暗的色调、大段的留白、无处不在的噪音,持续地表达着焦虑,在大奔抛锚之后,戛然而至。。。。。。
非常非常情绪化的作品;我在影院认真地看完,裹好羽绒服出门,有种外面的风更冷了的错觉。
表示被名字骗了。电影平淡到想睡。
为了生活,但幸福却在自己眼里。
拍得不错,注重细节和氛围营造,也是现实的问题。可以叙事比较拖沓。6.5
温哥华电影节,这是目前为止看完唯一一部没有人鼓掌的片子。演技拙劣摄影糙。
好现实,好残酷。想哭。
吮指原味团长的演技可发挥的地方实在不多,还算合格吧。刘嘉玲的话是这两年能拿得出手的表演了。田原?算了我们还是来说阿诗吧。这片存在的意义大概大于它本身的艺术性,毕竟在愈发浮躁的国片和港片市场,找明星拍这样两边不讨好的电影也够胆色了。
怎么会有这么难看的电影?
大家都说不好看,可我觉得还不错啊
豆瓣的评分极为不正常,难道有人在黑这部电影,亦或是这是豆瓣影迷的水准?非常克制的一部电影,表演尤为克制,然而内在的张力有让人感觉到沉重。片名起的太差了,把人往下三路误导。
标题党,有男有女有过界,看完才知道是社会教育片。。。
不看不看又看了,看了看了睡着了,睡了睡了又醒了,醒了醒了结束了……上一次看到这种烂片是一个叫“明明”的奇葩片子,那个是看了十分钟就关了,这个好歹带着期待看完了,不能恶心更多,感觉浪费生命。有人竟然拿他和桃姐对比,你真够了,plz
片子7.8分,但是基于这么不正常的分数,只能打最高往起来拉....
个人感觉比同题材的《一路有你》要好,人物情绪把握的挺到位的,刘嘉玲还是那么美
挺压抑的
单看海报的话还以为是商业爱情片,其实是香港生儿的故事。到是挺新颖的题材。
这么好的题材真实可惜 导演好年轻 一定会持续关注后期的作品
能看下去的是深水井
除了片名有点奇怪(为博眼球?)其他都还不错。这样味道的电影如果是欧洲片,在豆瓣评分绝不至于这么低
在家待着无聊,一个人跑出去看了这个。片子从头到尾的压抑,半中间,厅里的人走了三分之一,我坚持看完了,但是看的要抓狂了。
+0姐好戏。结尾有点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