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布拉斯加

Nebraska,百万奖金梦(港)

主演:布鲁斯·邓恩,威尔·福特,朱恩·斯奎布,鲍勃·奥登科克,斯泰西·基齐,玛丽·路易丝·威尔逊,兰斯·霍华德,蒂姆·德里斯科尔,戴文·雷特瑞,安吉拉·迈克伊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3

《内布拉斯加》剧照

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2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3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4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5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6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3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4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5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6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7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8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9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20

《内布拉斯加》剧情介绍

内布拉斯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头子Woody(布鲁斯·邓恩 Bruce Dern 饰)收到一份广告,上面说他中了一百万大奖,对此他深信不疑,更决定从蒙大拿的比灵斯市步行到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去领奖。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多次劝阻未果,最终小儿子David(威尔·福特 Will Forte 饰)决定开车载着他到林肯去领奖。去林肯的路上他们经过了Woody的老家,便决定去拜访那些久未谋面的亲戚们。Woody一家在那里短暂停留的几天里,整个小镇的人都知道Woody中了大奖,Woody顿时成了镇上的红人,接踵而来的是他的那些老债主们。David也渐渐了解了Woody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新的了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好意思啊,查理廉政行动2007与神同行:罪与罚鬼屋惊魂天下第一卡吉尔女孩孤岛惊魂5:伊甸园之门杀手信徒第三季维多利亚必须死天职联邦调查局第七季当男人变成女人两个人的世界离上床只有1小时镭射小队异形:无路可退寻根问祖雪豹之虎啸军魂七日复仇超新约全书恋爱中的宝贝枪弹少女青镜行盲盒哥哥织田信奈的野望非常外父遗嘱囧事平淡无奇的孩子鬼府神工异星灾变第一季

《内布拉斯加》长篇影评

 1 ) 内布拉斯加

可以和佩恩的电影《后人》遥相呼应。

他在影片中探讨了家庭、父子、朋友、金钱等等母题,应该说这是一部不露声色、静而不喧的充满了忧郁和愁思的影片。

《内布拉斯加》弥漫着一股衰败气息,影片取景地就不是美国经济发达和人烟稠密的地区,在从蒙大拿到内布拉斯加的空旷原野和荒地上,父子俩和追随而来的母亲、哥哥一家团聚后开上了公路,黑白影像让故事变得“陈旧”而有质感。

 2 ) 我的父亲

如果你有我这样的父亲,这部电影肯定能让你泣不成声。

我父亲这辈子就是个杯具。

我刚从肚子里出来,母亲就和他吵的天昏地暗,之后就没有停过;父亲对儿子本应该是个特别重要的角色,而我的整个成长过程里面几乎没有他的影响,似乎父亲是隐形的;死要面子,对外人一直是个老好人,却让自家吃了数不尽的亏;一个写得一手好字的初中生,一个会画画会唱歌的文青,到了六十岁却连个数字电视的遥控器都搞不定,怎么教都教不会。

老婆嫌弃,儿女觉得负担,自己的兄弟姐妹几乎从来不来探望他。

年轻的时候当过兵,我还见过照片,那时候特别帅。

后来跟着祖父去甘肃一个小地方当铁路巡道工,98年全家迁回故乡杭州。

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死要面子。

年轻的时候工作被工友用扳手打破头缝了十四针,却不敢跟我妈说;被自己的亲姐夫诬陷偷5000块钱,靠母亲才讨回公道(钱被父亲姐夫拿去保养小老婆了);开店的时候,熟人讲价价他从来不还,还免费帮忙,母亲为这个骂了他一辈子。

04年4月1号,我初三,他又一次帮隔壁的建材店送水泥(前几次母亲已经骂过他了),终于闯了大祸,脊柱错位,腰部以下瘫痪,至今睡在床上,或靠轮椅活动。

家里本算富裕,因为他,十年才缓过劲。

他又特别寡言,仅在开心的时候讲自己二十多岁的事情,不厌其烦重复地讲,有的事情我听他讲过三四遍了。

一讲话母亲就会白眼他。

他也喜欢喝酒,酒量很差还很喜欢喝。

喝醉了就乱讲话,没铸成大错但伤自己的身体。

瘫痪以后,自己一个人在家,就偷偷买酒喝,喝醉了从轮椅上掉下来,爬不回去,就在地板上睡一下午,我回来才发现。

这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我父亲,Woody Grant的人生几乎一样。

Woody年轻时当过兵,服役后开始酗酒,喝醉了把自己摔得头破血流送到医院缝针,还说“beer ain't drinking”。

老好人,"Can't say no to anybody"。

免费为自己的亲戚修车,到头却被他们勒索,不停的做好事终于毁了自己的事业,如Kate说的“That ruined him”,后被迫搬到Billings。

被Ed“借”走Air compressor却从来没去要,车行卖给了ED,还要被他敲诈,最重要的是Woody还像只哈巴狗一样的愿意借给他身上仅有的20 bucks。

沉默寡言,从不主动挑起话题。

别人问他事情,要么就是没听到不搭理(我父亲也重听),要么就是I don't know, I don't remember, What for。

其实他一直都很清醒,都知道,都记得。

进父母的房间的,还记得会挨抽。

只是“Guess nobody's gonna whip my ass now”,只是如被问起Peg是否是他的曾经的女友时回答的“Doesn't matter now”,所以他宁愿嘴硬,宁愿装作不知道。

其实电影里Woody说的大部分“I don't know”都暗示他知道。

电影前部分都挺无聊的,做些人物设定之类的事情,让我们认为Woody就是个逗B;中间的部分,到了Hawthorne的时候,特别是堂兄Cole,还有几兄弟在看电视的样子,让我笑的岔气;最后到了Woody说出“I just wanna leave something for you boys”的时候我已经哭得不成人形。

电影结尾,David终于满足了Woody的心愿,让他扬眉吐气了一回。

而这部电影分明就是在讲我的父亲,当过兵,老好人爱面子最终一事无成,酗酒,寡言或不合时宜地讲一些可笑的话,被老婆骂,自己的儿子Rose说“He doesn't give a shit about us all the time”,搬过家,亲戚40年都没有互相探望过只有到了发财的时候才会记得。

他是个SB,可是我想我爱他。

今天我去买了菜,给父亲烧了一顿他喜欢的,陪他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听他讲了四遍的姊弟掉进菜窖里的故事。

PS:电影其他值得深究的很多东西,比如Woody的自我救赎,David的孝,Kate作为城City girl的骄傲聪明和无下限,亲戚和Ed的势利,或许还暗示了点如果你到了woody的年纪该如何回忆你的过去。

电影台词极少,但是藏在沉默里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要仔细体味才会知道。

故事好,拍的也不错

 3 ) 《内布拉斯加》:他的眼里没有“如果”

《内布拉斯加》:他的眼里没有“如果”文/姜小瑁2014-02-20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Payne)或许极少收获绝对的盛赞,但似乎也很少会遭到剧烈的贬低。

他的影片中很少有暴烈、喷发的情感,全凭一股小火慢炖的功力把故事熬到醇香。

台词的机敏和流畅更是让佩恩的影片有了一点“散文”的味道,娓娓道来,叙说平常。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观看佩恩的电影成了一种舒服、自在的享受。

《内布拉斯加》(Nebraska)的故事缘起于一封百万美元广告信和一位“倔得像头驴”的老头伍迪·格兰特(WoodyGrant)。

广告信上说,如果你的号码是中奖号码,你就可以得到一百万美元的奖励。

不论是无心还是执意,老伍迪忽略了信上的“如果”两个字,坚信自己中了百万美元大奖。

不论两位儿子如何劝说,也不论老伴凯特·格兰特(KateGrant)如何揶揄,老伍迪都决定要到林肯去领回自己的奖金,哪怕是一个人沿着高速公路徒步前行。

与许多公路片一样,旅程的终点渐渐变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标识;甚至谈旅程的“意义”也变成了刻板的上纲上线。

沿途、记忆、人生——旅程变成了一壶可供慢慢享用的清酒,迷醉或清醒,全凭个人的投入。

没有“如果”的生活会失掉很多元素——想象、企盼、懊悔与选择只是众多被过滤掉的元素的一瞥。

被洗刷掉“如果”的生活就像被剥掉糖衣的药片,没有了欺骗与自欺,只剩下它最本真的口感——这或许也是影片选择以黑白方式呈现的部分原因。

但对于《内布拉斯加》,或者对于亚历山大·佩恩的影片来说,这颗药丸绝非难以下咽的苦涩。

正如影片中无所不在的幽默、打趣与感伤一样,生活本身也是各种味道与情感的混溶。

《内布拉斯加》慢慢揭示的那些好看的、难堪的过往,与伍迪·格兰特额头上的皱纹似乎并无太大差异——那都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刨根问底,纠结脉络,于当下又有何意?

人入暮年,连新鲜的伤口和鲜血都被冲刷掉了激情的颜色;纠缠过往,不如关注身后来得实在——这是老伍迪·格兰特的固执,也是他最讨喜的闪光点。

《内布拉斯加》中的旅程是双向的:它既向未来展望,又向过往回溯。

但就算记忆挖掘在影片中占了如此大的比重,《内布拉斯加》全片仍然没有使用一个闪回镜头。

老伍迪的话语少之又少,他的过往大多是由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折射出来的:朋友/合伙人,一个桌子坐不下的亲戚,开报社的旧情人,原野上废弃的祖宅。

我们从众多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老伍迪断断续续的生平;它趋于平淡,它无大新奇,它可能是你我日常生活的交集。

镜头似乎也在配合时间的单向前进:既然生活只能是闷头向前,闪回不就成了非自然的干涉;既然暮年之人已经放弃了对“如果”的所有假想,关注当下与未来不才是于人、于己最大的恩惠。

对于老伍迪来说,当下与未来的方向只有一个——林肯,和广告信所承诺的百万美金。

这个几近空口言的百万美金承诺,是老伍迪在这个黑、白与不同度灰组成的世界中的唯一希望。

广告信被“打劫”后,他一个人坐在小黑屋里,以牛奶代酒,暗自感伤;在儿子大卫(David)提议去找信后立马来了精神,两眼放光;发现老友拿着广告信在酒吧揶揄自己后,只是默默取回这个被称为可笑和可悲的希望,小心翼翼地按原来的折痕折好,放进上衣的内口袋。

可笑和可悲的背后不是老伍迪的固执,而是他对两个儿子的亏欠与关爱;他想拿中奖的钱给自己买辆全新的卡车,虽然自己这个年龄已经差不多丧失了开车的能力,剩下的留给儿子们。

“我就是想给你们留下点东西”——在已经过了可以陶醉在“如果”想象中的年龄,对得起当下人是老伍迪活着的全部目的。

执拗的老伍迪直到广告信作废前都拒绝向这个年轻的世界屈服,最后,年轻的世界向他做出了妥协。

儿子大卫卖掉了自己的车,给父亲换了辆皮卡——虽然不是全新的,但也足以满足老伍迪的小梦想;儿子还给父亲买了全新的空气压缩机——虽然这个东西完全没用,但也是对父亲过往的一种补偿。

影片中多次出现类似“多层框架”的构图:老伍迪望向远方,大卫望向父亲,而我们望向两代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牵连。

每代人都有自己固执的梦想,而通过这趟旅行,多层的守望终于变成了可以被表达与言说的现实。

当老伍迪开着儿子给买的皮卡从小镇穿过,好像这趟旅行揭示的人性丑陋都一笔勾销;他仍然有刀子嘴豆腐心的老伴,和从守望者变成守护者的儿子。

正如影片最后一组镜头所传达的那样,公路仍在延续,生活还在继续;人、事,不过是大大世界中的小小一隅。

影片品到这里,足以让人迷醉于其醇香。

 4 ) 人生的赢家

简单的故事传达出最深的情绪,坚硬的外壳包裹着最动人的柔软。

反观我们的国产片,老人永远和蔼可亲外加善良,孩子永远天真无邪外加可爱, 中年人永远饱经沧桑外加宽容, 年轻人永远奋发图强外加出人头地,到头来我们的生活无非是自欺欺人罢了。

似乎身边所有的人都很明白人生,但是到头来谁都没真正活明白过, 从意气风发到风烛残年,我们一路追逐人生的那一点点虚荣,或许爱情亲情或许家庭事业,有那么几个选项,你必将输得一塌糊涂,没人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5 ) 气死你不偿命的老头

《Nebraska》温情、搞笑、讽刺、现实、家庭、爱情、梦想、人生;这些元素囊括其中,轻描淡写,但内心仍能感受到丝丝余味。

爱与陪伴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我甚至觉得kate这么毒舌彪悍泼辣是因为她深爱这个谁都信又不懂拒绝的woody,她为了保护家人,守住这个家,人生风雨几十年,才有了今天的她。

报社的大姐我相信她嫁给谁都会很幸福,这样的女人必须幸福,她看着woody开着经过,就像年轻姑娘看着自己初恋情人英雄般的模样,已湿了眼眶。

woody这个倔强寡言的老头,绝对是气死你不偿命的屌老头,关于找假牙的片段绝对让你气的肺疼,又笑破肚皮,哈哈。

这个老头真可爱。

别忘了爱与陪伴。

 6 ) 倔强的老人

人到中年对父母的感受理解更为深刻,经常听到老人被骗的故事,甚至借钱给人汇款,还有买保健品的,推销人叫起他们来比子女都亲,哄他们受骗上当,作为子女的也无可奈何。

《内布拉斯加》是讲的一个美国老人收到中了100百万的奖金传单,执意要去领奖的故事(要开车2、3天的时间)。

这个行骗(推销)手法,看来全世界都有,它的存在也说明总有人会上当。

影片不是来揭穿骗局,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而是随着故事的推进,来演绎这个父亲的人生、心理演变,及与儿子、亲戚、邻居的关系,老人是个参加过战争,没有什么钱、一辈子平庸、爱喝酒等,他指望着靠着一百万来改变人生,起码能买上几件他梦寐以求的东西,让他的人生能够出彩,画上圆满的句号。

影片是2013的,拍成黑白的,使得片子更有质感和历史沉重感,在压抑中感受人性的温暖。

儿子开始不理解,反复劝阻,无效后,父亲说了句:既然你为我好,你就不能送我去。

儿子感到了自己的责任,决定开车送父亲去,让现实教育父亲。

检讨自己,有时对待亲人说的比做的多,那些推销保健品的人就是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孤寂的特点,投其所好叫得亲热,老年人有时买他们的推销的产品并不是出于需要而是抹不开情面买的。

因为父子俩的相处,才使得儿子了解了父亲的过去、理解了父亲的初衷,才融合了两者间的代沟,然后就有了美好的结局。

 7 ) 我们都终将老去

乡村音乐,黑白镜头,一个蹒跚的背影执着的走上公路。

老了就是这样吧,在最后的时光,认定一件事,无论如何都想要完成。

所有人都警醒他关于一百万的广告骗局,亲人都不明白为何直到现在还执着于换一辆新的小货车,买一台喷漆用的压缩机。

然后呢?

其他的钱呢?

只是想留给孩子们,只是想无论如何要留一点东西给他们。

倔强又沉默的老头,你以为过去他只是一个酗酒成性的父亲,然后你一句他一句的,拼凑出一个曾经如此鲜活的生命。

原来他参军的时候被敌机击落过、原来年轻的时候他曾是两个女人争风吃醋的对象,原来他为了城里的妻子放弃了流淌在血液里的农村生活,原来他如此善良,从不对要求他帮助的人说不。

黑白镜头里的老年生活,抹尽所有过往的色彩,留下眼里的迷茫、蹒跚的姿态。

从头到尾的压抑,让人觉得生命尽头,真是残忍不堪。

不过还好,偶尔关于找寻假牙的小插曲、错偷压缩机的桥段,还有口无遮拦的妻子在病床边亲吻他的额头,轻声说:you idiot的样子,或多或少带来一点宽慰,挽救我于无限绝望。

终有一天我们都将老去,爱过也好、风光过也好、后悔过也好,慢慢的都沉到心里。

抱着最后一点莫名其妙的执念,shut up.

 8 ) 迎风撒尿 指坟骂娘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大概很难把这个标题与其联系起来,因为据说这是一部表现父子亲情的小品,而且还刻意做成了黑白片,应该是很温馨很恬淡的呀。

可看完全片后,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这两个场景:老头伍迪数次在路边解下裤腰带撒尿,老太太在老家的坟地里用无敌毒舌笑骂死人。

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就通过这种方式,在整部电影里存在感爆棚,年轻人们反倒都畏畏缩缩,或是痴痴呆呆。

于是父子亲情退居其次,我看到的重点,是人在老去后奋力寻找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哪怕是以看起来粗野或愚笨的方式,哪怕明知道最后一切都要成空。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此前的几部名作——《杯酒人生》《后裔》都是中年危机题材,大概是因为年龄渐长,此番顺势转移到了老年危机题材上。

“老年危机”这个词甚少看到有人用,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是不言自明的,或者根本就不能成立。

人老了,只剩下“危”,哪还有“机”啊?

可倔老头伍迪偏偏不信这个邪,不顾全家人的反对,一门心思就是要去领那张彩票,似乎这就是他所剩不多的生命里最后一次的“机”。

彩票作为这部电影的关键元素,似乎也与黑白文艺风不搭,何况片中还以很大一部分篇幅,表现了老家的那些穷亲戚得知伍迪中彩后纷纷厚着脸皮企图分一杯羹,而后来得知实乃乌龙一场后又是怎样翻脸不认人的。

这样的剧情搁在我们聒噪狗血的国产电视剧里,恐怕也毫无违和感。

但在《内布拉斯加》中,这张彩票通过诸多细节的小火慢炖,硬是被打造得比一本诗集还要意味深长。

这让我想起也是最近看的《如父如子》,其中“抱错孩子”的烂俗剧情同样也被是枝裕和处理得沉静动人。

最近大导演们似乎都迷上了这一套,好以此显示自己化腐朽为神奇、化狗血为鸡汤的高超导演技巧。

佩恩和是枝裕和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玩这一招了,而且永远丢不掉他的幽默感。

只不过之前的中年危机本来就适合用喜剧表现,而在这部老年题材里,就属于高难度尝试了,要么容易处理得过火,要么就会流于平淡。

所以我猜,之所以要设计成黑白片的形式,大概就是为了兜住那苦涩的底,在此基础上再去尽量把荒诞和狂放展现出来。

另外,我还猜,黑白片也是为了营造时代的幻象。

如果不是片中人直接说出来,你大概很难相信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当代的美国,而不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片中的美国中西部一片萧瑟与荒凉,人们无所事事,为了区区一百万美元的彩票就不惜撕破几十年的友情——美国的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到如许程度了么?

话说回来,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危机都是如影随行挥之不去的,随时蛰伏,随时猛扑上来,根本不会设计好时段看你是中年还是老年。

只不过有的人索性放任自己沉底,而有的人偏要在不断的扑腾挣扎中度过一生。

 9 ) 这笨拙而又柔软的轮廓

公路片确实是个非常万能的载体,一路旅程走下来,总可以折腾出一些故事出来,可以风花雪月也可喋血公路,可告别凯鲁亚克也可爆破凯迪拉克,佩恩的《内布拉斯加》便是披着公路片冷峻外衣的温柔小羊,看上去文艺凛冽,但是内核却依旧是美式旋律的温情家庭故事。

《内布拉斯加》公路片外壳下是关于父子情故事,一段父与子之间的旅程,故事里孝子为圆酒鬼父亲不靠谱的百万梦,携父亲出游,路经故乡时,在久未踏足的故乡中通过昔日的点滴往事重识了父亲。

影片以非常鲜明的黑白色调为这个有点荒诞讽刺的故事注入了非常生动文艺的腔调,这黑白两色的单调画面也让人忽略掉了公路片路上那些夺目的繁花似锦,让人更注意影片角色与故事本身及影片本身所酝酿的独特氛围,这种荒诞又略带粗粝的美式父子情看上去笨拙但是却足以冷不丁得打动你内心柔软的部分。

如果是日本电影讲述父子情,大抵是素雅而精准的,在隐忍与沉默的幽怨之中酝酿细腻的情绪,而这美国大农村里的父子情,粗粝之中往往带着一股笨拙劲,但是你却不可以说它不细腻,影片情感的酝酿并不像东方人偏执憋屈的隐忍,东方父子背负着一种难言的尊卑秩序,但美国的父子可以是平等的朋友,这种平等下的关系才没有那么多的隐忍。

影片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大农村,人们身上粗粝与偏执的味道较为浓重,带着酒鬼父亲在故乡的这一程,倒是扬起了美国平静大农村的几点波澜,黑白凛冽的影像,秋冬荒芜的作物,还有那死气沉沉的一群村民,构成了大农村的荒诞冷峻的氛围,影片中一群老头一言不发死气沉沉端坐电视前的镜头在这黑白的镜头之下,极具荒诞、讽刺效果,而此之后各种心怀鬼胎的亲戚老友那些劣质的谎言更让人感到这个小地方的平庸和沉闷,没有华尔街精英,没有光鲜的纽约客,影片中的人都是一群生活与家庭压力之下麻木的卢瑟,影片的叙事倒是显得非常淡然,这种温温吞吞的对比让这片子奇特的美式文艺和荒诞感更加强烈,而这奖金风波之下,村民们口中的点点往昔,逐渐把那个沉默笨拙,但是又善良的父亲形象勾勒了出来。

其实这些荒凉的光景、里外各一套的势利亲戚倒是非常国际化的存在,这些压抑、沉闷、无知、虚伪和势利的阴影,在影片中儿子给父亲老合伙人脸上那酣畅淋漓的一拳头中,得到了彻底的释放,这一击,击中的又岂是那些势利的乡邻,这一拳里也打出了儿子对父亲无条件的爱。

影片中逗bi老父的那些个偏执,到头来也是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点东西,温情的东西一下子就淌了出来,而儿子最后的行动,更是让影片温情的一面袒露无遗。

影片借讽刺之机,也从各位老乡邻的嘴中词里,把儿子不认识的那个父亲还原了出来,本来家人之间难以打破的一种沟壑和理解,在对往昔的还原之中,让儿子认识了父亲,也理解了父亲,老父那柔软而又笨拙的轮廓,清晰的印在了儿子的脑海中。

影片里的父亲奉献出了高超的演技,这糊里糊涂又偏执的老头形象让人冷俊不禁,我们看到,老头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又变成了孩子的模样,而儿子这时候,倒是像成为了当年照顾孩子的那个父亲。

人生末尾父子角色的互换,让人感怀万千。

影片里的几个角色都奉献出了上佳的表演,除了老头外,耿直毒舌的老母还有有点无可奈何的儿子都让人印象深刻,而这片里那些个有点沉默的群戏,也贡献了让人冷俊不禁的荒诞效果,影片一直以淡然的姿态叙事,其实开头那公路上行车时凛冽荒凉的光景和独特有趣的配乐一便定下了故事荒诞的基调,这些失去了色彩的光景,就像这老父亲的人生一样,到了最后不再需要细枝末节的东西了,退却了虚浮,留下的便是真实的需求。

影片所展现出来的人,夸张之中却也让人感到无比的真实。

老父亲最后自然没有领到奖金,故事里那“安慰奖”赠品帽子上的“prize winner”,刚开始让人感到的是讽刺,但是到最后父亲开上皮卡回到故乡趾高气扬的“游街”之时,我辛酸的意识到,这段旅途对于风烛残年的老父亲而言,他或许真是一位赢家。

 10 ) 希望还是失望?

不觉得这里面道德审判意味有多么浓厚,也并没有感受到有的朋友所说的以“汽车”为旧时代兴衰的象征。

力荐本片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里面父亲所说的:“我要给你们留些东西。

”他老糊涂了,还能留下些什么东西呢?

中不中百万大奖不是老人关心的内容,倒是那些得知他中奖的人都被耍的团团转,大家彼此争执谁赚谁欠的问题,但是故事的主角一直都很平淡。

中奖没有狂喜,没中亦不沮丧。

细细品味,感觉里面实际上是翻转版本的《百万英镑》这个故事,不同的是,一个是皆大欢喜的看尽阿谀奉承,另一个是灰色格调下的坚持志向。

希望本来就是假的,多亿哪里来的失望呢?

倒是观众或许有人像我一样,在看片子的时候希望来一个good ending,要真的是这样,还有点对不起黑白片的影像风格了。

老人留下的故事就是:认准了就去做。

管他是中大奖,还是买卡车,买空气压缩机这些并不难实现的“宏图大志”,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愿望。

至于别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是羡慕嫉妒恨,还是当做一个笑料,都无所谓,因为这些人和自己的心愿没什么关系。

知道别人中奖就希望分一杯羹,知道没中奖当然小失落,没占到便宜就取笑你一番。

到底是谁真正的失落呢?

当老人开着卡车从小镇上驶过的时候,善良的人频频回首道别,心灵狭隘的人呆若木鸡。

如果用佛学来解释就比较通透,即所谓“明心见性”。

在利益面前,人是什么样的一目了然,只需要很简单的抛出自己一个愿望,就能直接看到深处的人的本性和各种各样的灵魂。

简单归纳这个故事就变成了:老人的愿望,引起周围人的希望和失望。

不管别人究竟是兴奋还是失落,老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也许他真的是很糊涂,那也愿意称呼一声大智若愚吧。

全片的格调舒缓,时常夹杂其间的小幽默含蓄隽永,用公路片的形式展示了具有多元化读解的题材,加上考究精致的画面造型,的确不错。

《内布拉斯加》短评

闷,黑白的

6分钟前
  • 草鱼
  • 较差

老人家的愿望,竟然还有风骚律师演配角。竟然是黑白的,结尾让儿子躲车里那一幕特别细节,子与父。

9分钟前
  • Jay
  • 较差

挺普通的公路片,变成黑白以后马上就高大上了

12分钟前
  • Garrick
  • 还行

3.5黑白视觉内涵很丰富,反讽怀旧凄凉兼而有之。如果吹毛求疵的话,整体倾向往正面方向走得多了点。老美实在是喜欢拍这种「失落/拾回纯真」主题的电影。

16分钟前
  • LOOK
  • 还行

温情喜剧,关注老年人

18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极其无聊的电影,吴迪的儿子和老妻等部分演员演的好差啊,黏吞吞的动作,生硬的摆动,真么看出有人说的怎么好,配乐败笔,就是一个傻老头回顾一生的故事,无新意。浪费时间

20分钟前
  • 阿明2020
  • 较差

原本一部被活生生撑成三部,活该被编剧告。剧情拖沓要死,矮人专注坑队友两千年,精灵王又丑又狭隘,八成是个基佬,精灵女活了六百年还那么冲动,上演圣母狗血剧,甘道夫这么废柴你自己不觉得丢人吗,四毛哥你造no zuo no die 是什么意思吗,霍比特人沦为卖视效的古装阿凡达

22分钟前
  • 豆友23424503
  • 还行

片中的第一次小兒子回家,媽媽和他說「這是他第二次自己跑出去了。」 為什麼要強調第二次?因為通過這簡單的對白說明孩子與父母不生活在一起,以及長期沒有回家的現實,所以需要通過「第二次」隱隱說明孩子不了解,搞不清老爸的狀況。緊接著是老爸走進客廳,鏡頭帶到客廳裏一閃而過的擺在架子上的父親與孩子的合照,暗示父親執著於要拿百萬大獎的目的一定與孩子有關,重構與孩子之間的紐帶。這也呼應了媽媽的話。在美國片裡少見的對於家庭的東亞式拆解,潛台詞與調度的細膩,可惜後面進入公路片模式以後的情節建構都比較形式化,段子堆砌而沒有像開頭這部分有值得玩味的處理。

23分钟前
  • 阿树
  • 较差

我最喜欢的是找假牙那一段。其余的,这种温情尚不足以打动我,因为无论是父子,夫妻,兄弟或只是街坊邻里间,刻画得太都模式化了。

25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逗比父子之间的治愈亲情

28分钟前
  • 池鱼沐水
  • 力荐

平实,感人。

33分钟前
  • 年糕
  • 还行

意料之中

34分钟前
  • 知交剪影
  • 还行

亚历山大·佩恩选择用黑白公路片来表达父子情深,整个过程虽然波澜不惊但饱含意义。随着百万奖金梦的破灭,父亲的形象却逐渐清晰,当这个看似糊涂的老人对儿子说“我只不过想为你留些什么”时,没人再觉得他荒唐,相反还有些感动。演员们的选择很恰当,连Will Forte都正经起来了。

35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其中有一幕,父亲在副驾驶欣慰的看了儿子一眼,儿子转过头去的时候,父亲迅速把头扭回去,直戳泪点。今年到目前最喜欢的美国电影。

37分钟前
  • 简逸
  • 力荐

向老人致敬!别再指责老人们总是被骗,或许他只是想为我们留下些什么。

40分钟前
  • 帕布莉卡
  • 推荐

一出老少爷们回乡记。诙谐中透点辛酸无奈,透点忧伤温情。黑白画面骤然提升了影片质感,整体颇有是枝裕和一派的日式家庭片味道,叙事徐缓淡然,台词节俭传神点到为止。片尾处倔得像头驴一样的老爹,驾车慢吞吞驶过洋槐大街,仿佛对自己一生的回放。老爷子老太太演技好了得,今年奥斯卡小李难有出头天。

4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父子还乡记

46分钟前
  • Kaito
  • 力荐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拍成黑白的

50分钟前
  • 正能量小圆头🔒
  • 推荐

有些事情,中外一样。为父母疯狂一次

51分钟前
  • 122400
  • 还行

美国农村真美啊,家乡在这种地方等老了也会特别有感觉吧。

54分钟前
  • 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