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Sam Wineman
主演:丽亚·德拉利亚,金伯莉·皮尔斯,B.J. Colangelo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这部由四部分组成的纪录片探讨的是酷儿群体与惊悚、恐怖类型片之间的联系。本作将通过一系列访谈,从酷儿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影片:不全是充满暴力和谋杀的叙述,而是一段会让酷儿们产生共鸣的关于幸存的历史。详细 >
华纳居然要求把惊世狂花其中一个女主换成男性角色,天啊,幸亏没让它这么干。
非常棒的一部记录系列,恐怖故事/角色与酷儿,这个切入点实在太妙,宜搭配Apple TV+出品的彩虹电视史共同食用,不能小看传媒的作用。
里面电影好老…
非常有价值的纪录片,通常人们会忽视酷儿的视角和观点,话语权被主流霸占,而这部纪录片让人感觉被看到和获得共鸣(尤其第四集😌)。随着纪录片去重温一遍经典恐影是很幸福的过程,像是与同为酷儿的人一起讨论电影,这在现生中很难实现,算是一种慰藉。
啧
有意思
建了豆列收集片中提到的恐怖片👉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493211/前两集从Mary Shelley、Oscar Wilde、Bram Stoker、F. W. Murnau、James Whale、Alfred Hitchcock(与他的酷儿演员)这几个作者的酷儿性入手,酷读(queer read)ta们创造的文本与银幕形象。科学怪人、德古拉这两个经典的恐怖片元素也都内含被编码(coding)的酷儿性;第三集解读恐怖片中的怪物形象、变形故事,与酷儿们心中的的“他者”意识完美契合,以及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恐同症(扭转治疗、酒吧搜查、“不问不说”…);第四集聚焦女同性恋吸血鬼、哥特恐怖和其它类型类型。
隐秘的欲望和恐惧,自我的压抑与觉醒
太多酷儿叙事被顺直人剽窃
【3.0】
通过酷儿视角重新审视早期恐怖片,表明酷儿如何以及为何与恐怖片有着独特关系,解释了为什么很多酷儿对恐怖片情有独钟,总是relate to荧屏中被社会误解、驱逐的怪物。就像Harry Benshoff说的,当一群人被剥夺了在流行文化中的代表性——或者,当ta们被包括进来时,却被描绘成怪物——ta们将找到任何ta们能找到的认同和鼓励。尽管酷儿观众经常被告知,ta们在想象根本不存在的queerness。不过考虑到社会规范和历史可能试图抹去的背景线索,期望queerness明确存在也是荒谬的。
太好了是我最想看到的那种论文!!
《我们同性恋为什么爱恐怖片为什么需要恐怖片》论文。
This is so informative for me as a lesbian cinephile.
最大优点是论述嘉宾不只限于编导演员记者这些电影人,还有以drag artists为代表的“观众”群体。但前三集只聚焦好莱坞,第四集也仅仅扩大到了英语电影而已,直接代表Queer Horror实在太美国中心了。
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集,后面像是做任务似的看完了,可能还是阅的恐怖片太少了吧!总之片单扩充+1+1+1+1+1+1
最后一集还可以
这类题材的纪录片真的弥足珍贵 屈指可数 很棒
从酷儿角度切入恐怖片历史和社会对LGBTQ人群的态度,吸血鬼真的就是超级基啊哈哈哈,麦哥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新版德古拉就是拍得太消费降级了配角小哥不够美令人觉得同性欲望不足了都
跟着又码了几部片。1.特别喜欢对玛丽·雪莱的那句形容:She create herself from nothing。一个拿作品说话的异女权前辈,一个让男人创造生命、女人创造自己的女巫,一个用反自然修正自然不公之处的酷儿上帝。2.从道林·格雷途经雷普利先生最终抵达帕特里克·贝特曼的梳理思路很值得借鉴。3.我投丹弗斯夫人是个service top。4.幽灵是女性的一种隐身与释放,通过摆脱身体这一受限场所而变得不可预测的强大。5.queer villain怎么会是一种贬损?成功的villain永远被queerness定调👌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华纳居然要求把惊世狂花其中一个女主换成男性角色,天啊,幸亏没让它这么干。
非常棒的一部记录系列,恐怖故事/角色与酷儿,这个切入点实在太妙,宜搭配Apple TV+出品的彩虹电视史共同食用,不能小看传媒的作用。
里面电影好老…
非常有价值的纪录片,通常人们会忽视酷儿的视角和观点,话语权被主流霸占,而这部纪录片让人感觉被看到和获得共鸣(尤其第四集😌)。随着纪录片去重温一遍经典恐影是很幸福的过程,像是与同为酷儿的人一起讨论电影,这在现生中很难实现,算是一种慰藉。
啧
有意思
建了豆列收集片中提到的恐怖片👉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493211/前两集从Mary Shelley、Oscar Wilde、Bram Stoker、F. W. Murnau、James Whale、Alfred Hitchcock(与他的酷儿演员)这几个作者的酷儿性入手,酷读(queer read)ta们创造的文本与银幕形象。科学怪人、德古拉这两个经典的恐怖片元素也都内含被编码(coding)的酷儿性;第三集解读恐怖片中的怪物形象、变形故事,与酷儿们心中的的“他者”意识完美契合,以及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恐同症(扭转治疗、酒吧搜查、“不问不说”…);第四集聚焦女同性恋吸血鬼、哥特恐怖和其它类型类型。
隐秘的欲望和恐惧,自我的压抑与觉醒
太多酷儿叙事被顺直人剽窃
【3.0】
通过酷儿视角重新审视早期恐怖片,表明酷儿如何以及为何与恐怖片有着独特关系,解释了为什么很多酷儿对恐怖片情有独钟,总是relate to荧屏中被社会误解、驱逐的怪物。就像Harry Benshoff说的,当一群人被剥夺了在流行文化中的代表性——或者,当ta们被包括进来时,却被描绘成怪物——ta们将找到任何ta们能找到的认同和鼓励。尽管酷儿观众经常被告知,ta们在想象根本不存在的queerness。不过考虑到社会规范和历史可能试图抹去的背景线索,期望queerness明确存在也是荒谬的。
太好了是我最想看到的那种论文!!
《我们同性恋为什么爱恐怖片为什么需要恐怖片》论文。
This is so informative for me as a lesbian cinephile.
最大优点是论述嘉宾不只限于编导演员记者这些电影人,还有以drag artists为代表的“观众”群体。但前三集只聚焦好莱坞,第四集也仅仅扩大到了英语电影而已,直接代表Queer Horror实在太美国中心了。
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集,后面像是做任务似的看完了,可能还是阅的恐怖片太少了吧!总之片单扩充+1+1+1+1+1+1
最后一集还可以
这类题材的纪录片真的弥足珍贵 屈指可数 很棒
从酷儿角度切入恐怖片历史和社会对LGBTQ人群的态度,吸血鬼真的就是超级基啊哈哈哈,麦哥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新版德古拉就是拍得太消费降级了配角小哥不够美令人觉得同性欲望不足了都
跟着又码了几部片。1.特别喜欢对玛丽·雪莱的那句形容:She create herself from nothing。一个拿作品说话的异女权前辈,一个让男人创造生命、女人创造自己的女巫,一个用反自然修正自然不公之处的酷儿上帝。2.从道林·格雷途经雷普利先生最终抵达帕特里克·贝特曼的梳理思路很值得借鉴。3.我投丹弗斯夫人是个service top。4.幽灵是女性的一种隐身与释放,通过摆脱身体这一受限场所而变得不可预测的强大。5.queer villain怎么会是一种贬损?成功的villain永远被queerness定调👌